(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同步练习岳麓版

第15课新的大一统

1.西汉鼎盛时期出现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 ( )

A.监督地方官员

B.抑制地方豪强

C.防止贪赃枉法

D.强化皇帝权力

3.下图所示官职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其职责是( )

A.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与皇族

B.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与皇帝

C.监督和检举郡守和县令

D.监督和检举郡国长官

4.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是( )

A.刺史

B.御史大夫

C.司隶校尉

D.丞相

5.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6.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8.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10.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儒学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窒息学术空气

11.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12.右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3.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在( )

A.秦始皇时

B.汉高祖时

C.汉武帝时

D.唐太

宗时

14.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1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突出的积极作用应是()

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B.确立了儒家学说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17.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

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的差异。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19.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某校九年级

(3)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小灵同学所在小组抽到下面一段材料,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请你依据材料作扼要阐述。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1)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个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拓展提升:古为今用】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后,老师又提供了一则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发表观点。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15课新的大一统

1—17 CDAAC CAADA BACDB CA

18.(1)“百家争鸣”。

(2)秦:采取焚书等方式来禁绝其它学说。汉:通过设立太学等学校(或建立教育系统),采取教化的方式。

(3)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19.(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

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立官学;鼓励私人传授儒家学说。

(2)“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统一,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独特内涵,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