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说课稿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稿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稿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大纲

此次说课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大部分:

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机构、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

一、课程大纲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目的是通过机械加工工艺理论和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2、前置课程

主要是:《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后续课程主要是:《数控编程》、《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基础》。

3、教材的选取

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华楚生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材分析:

该教材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打破传统学科性课程体系,这本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满足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上得到提升。

1、课程知识目标

掌握典型金属切削机床传动、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的基本知识;掌握机床夹具的定位原理、组成、作用;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及控制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熟悉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

2、课程能力目标

●具有选择、使用和维护一般机床和工艺装备的基本能力

●具有安装和调试一般工艺装备的基本能力

●具有编制和实施工程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具有常见表面的加工及其控制的能力

●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体系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以机械零件的制造为主线,综合介绍了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机械装配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为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理念与模式

直观教学

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适时的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如讲刀具时,用模型或实物,讲轴、齿轮等零件时,采用实物,讲各种机构传动时用模

型等教学,使学生一目了然,不仅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在直接教学中可以穿插启发、提问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启发、提问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现场教学法

对本课程实践知识、感性认识要求比较多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实践教学法。将部分教学内容在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中讲授,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方便快捷。如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车削加工”一节,投影的文字比粉笔板书清晰而快捷;投影的“CA6140型卧式车床传动系统图”比传统的挂图大而清晰,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地揭示了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而又难以理解地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一体化教学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模拟工厂设计的方式,创建一种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例如,要求学生绘制一把车刀的工作草图,其标注前角为γo=15度、后角为αo=8度、主偏角为κr=75度、副偏角为κ′r =20度、

刃倾角为λs=10度,这道题表面看来并不难,但实际上由于一些学生识图、制图知识掌握不牢,常常不能完全表达,有的甚至无从下手。一般来说,制图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的表示不成问题,但绘制刃倾角时,则大多表达不清或不准确。这时,老师将此题目作为任务向学生布置下去,让学生准备,然后把设计过程在班级讲解。经过多次讨论、反复练习,最后大多能较好地完成此题的解答,并使制图知识得到复习和应用。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产生成就感、成功感、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开放,高职高专学生普遍有以下特点:

学习态度和兴趣:

1、排斥传统教学模式

2、喜动手不善学理论

3、思维活跃但缺韧性

4、渴望成功但缺耐心

学习能力:

1、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实战经历缺乏

2、易于接收新知识,但缺乏对知识梳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学习方法:

1、自学能力较弱,依赖教师的讲授。

2、学习欠缺主动、自我计划和管理能力缺乏。

3、缺乏团队协作。

四、教学教学设计

根据学情和按照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以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整合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对学习内容更清晰,更明确。

例如给你一个零件,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个零件图加工出来?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加工思路。《机械制造技术》这本教材共讲了四个典型零件,它们分别是轴类零件、叉类零件、箱体零件以及齿轮零件。

以轴类零件为例,如果要加工一个轴类零件,也就是如何把一个轴的零件图转化为实物。首先要有刀具,用什么刀具进行加工;第二要有设备,在什么设备上进行加工;第三要有材料,这根轴选用什么材料;第四要有夹具,在加工过程中如何装夹工件,如何定位;第五还要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在整个轴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变相应部位的金属的性质还要对材料进行热处理;第六要会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准备工作已做好,如何在机床上加工必须得有先后顺序,先加工什么,后加工什么,这个加工过程如何实现,必须编制相应的加工工艺才能进行加工;第七要对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检验和质量分析,看是否达到加工质量要求。通过这个思路能清晰的看出整个加工过程经过的路线和所需要的工具与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容组织,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很清晰的看出这门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思路明确,对本课程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机械制造技术这本教材共讲了四个典型零件,它们是轴类零件、叉类零件、箱体零件、齿轮零件,每一种零件加工过程的分析都采用这个思路来处理,这样这门课可以说是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我们就利用上面的这个实例,给学生不同的零件图,让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加工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实习教学环节设计中,让学生把轴类零件图最终加工完成,培养

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完全体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4内容组织

根据针对以上介绍,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实施及方法

3.1 教学组织

本课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动画、录像图片等加

强学生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识读→剖析→模仿→改进→设计

识读:熟悉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剖析:能够纠正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错误

模仿;:成功体验编写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改进:不断完善零件工艺规程编制

设计:独立完成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3.2 项目任务实施

项目任务举例:

轴类零件工艺规程的模仿编写

实训目的: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基本知识。

掌握识读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的方法。

能够正确使用机械加工工艺标准手册。

初步了解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模拟编制规程。

3.4 学生学习方法设计

老师讲授→作业巩固→加强复习→参与实践

需要。

机械制造基础3套说课讲解

精品文档 一 一、填空题 1.在室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属具有_体心立方___、_面心立方 _、密排六方三种紧密的晶体结构。2.Fe—FeC相图中,PSK线为_共析线__,S点为____共析点_,其含 3碳量为___0.77%_,温度为___727_______℃,其反应式为____A______P_。S3.铸件的凝固方式,根据凝固区域宽度不同,一般有_逐层凝固__、 __糊状凝固和_______中间凝固三种类型。 4.液态合金的_____本身的流动___能力,称为流动性。合金的结晶 范围愈____窄_,其流动性愈好。因此,在选择铸造合金时,应尽量选择___共晶成分_____的合金。 5.皮带轮在批量生产时应采用__铸造__毛坯。 6.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被切削金属连续受到刀具的___挤压__ 和____摩擦___,产生___弹性变形____和___塑性变形__,最终使被切削金属与母体分离形成切屑的过程。 二、选择题 1.热处理时,一般都要使金属常温组织经加热变为( C )组织。 A. 珠光体 B.渗碳体

C. 奥氏体 D.莱氏体 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当其冷却速度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在MS-Mf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温度范围内发生等温转变,其转变产物为( C )。 A. 贝氏体 B.珠光体 C.马氏体 D.渗碳体 3.铸件缩孔常产生的部位是( B )。 A. 冒口 B. 最后凝固区 C.浇口 4.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D )。 A. 合金元素含量 B.淬火介质 C.工件大小 D.含碳量 5.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D )。 A. 铜合金 B. 铝合金 C.可锻铸件 D. 低碳钢 三、简答计算题 1.简述钢的硬度、强度、塑性、韧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答: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硬度增加。当含碳量小于0.9%时,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增加。而当含碳量大于0.9%时,渗碳体以网状分布于晶界或以粗大片状存在,使得强度随之下降。2.简述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所得到的组织及其性能特点。答:在150℃-250℃进行低温回火,可获得保持原有马氏体形态的过

机械基础说课稿

“轴系零部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轴的结构分析”,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各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对生产实践也有着指导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学生掌握好了这节内容,将对利于他们的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的技术创新。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准备了相关教具、挂图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等,把枯燥的授课内容以形式活泼、互动性好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节课分别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钟丽萍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一书。第九章讲的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零部件——轴系零部件,该章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零部件的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各类机械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轴的结构分析””是《机械基础》这门课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主要阐述了三方面内容:轴上零件的固定、轴的结构及轴的结构工艺性。 2、教材内容的处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优点是知识覆盖面广,但系统及重点内容深度相对较浅。不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本节教材中,虽然把各种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都分别进行了介绍,但对轴的实际应用结构介绍的过少。因此,在授课中增加了介绍减速器的结构和轴的装配结构练习。 ◆教学对象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该课授课对象是机械专业高级工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基础、齿轮传动、联接等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结构; 理解:轴的结构工艺性要求; 掌握:轴的结构安排和轴上零件的轴向与周向固定。 1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作业说课讲解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σs,σb,HRC,180HBS10/1000/30 答:σs屈服强度符号,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σs=F S/S O. σb 抗拉强度符号,材料被拉断前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σb= F b/S O. HRC洛氏硬度符号,压头为1200金刚石圆锥体。180HBS10/1000/30表示用直径为10mm的淬火钢球在1000Kgf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保持30s所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80。 2,为什么冲击韧性值不直接用于设计计算?它与塑性有何关系? 答:冲击韧性值是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测得的,测试时要求一次冲断,而生产实地中的工件大多数都是多次冲击后才被破坏的,这与冲击试验中一次冲断的情况相差较大,所以冲击韧性值常规下只用于判定材料是塑性的还是韧性的,而不用于直接设计。韧性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当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都很好时,材料的韧性才会很好。 3,何谓金属的疲劳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金属在连续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突然性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在设计零件时,必须考虑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及持久强度。 4.Fe—Fe3C相图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有何局限性? 答:铁碳合金相图的指导意义:(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2),铸造方面的应用;(3),锻造方面的应用;(4),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由于铁碳相图是以无限缓慢加热和冷却速度得到的,而在实际加热和冷却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第二章钢的热处理 一,何为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钢在固态下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并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改变钢的组织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类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基本类型。 二,退火和正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选择正火和退火? 答:正火比退火的冷却速度快些,故正火的组织比较细,硬度强度比退火高。 根据其加工性、使用性、经济性来选择。 三,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答:1,单液淬火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双液淬火法:适用于高碳工具钢制造的易开裂工件,如丝锥、板牙等。 3,分级淬火法:适用于由合金钢制造的工件或尺寸较小、形状复杂的碳钢工件。 4,等温淬火法: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要求具有较高硬度和韧性的工具、模具等工件。 5,局部淬火法:对要求局部有高硬度的工件。 四,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回火方法有哪几种?指出各种回火方法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应用范围。 答:回火的目的有四个: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 3,稳定工件的尺寸。 4,降低工件硬度,利于切削加工。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一般为工模具钢要求高硬度高强度的工艺。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 1.课程的性质、作用 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4)学会查用图表、标准、规范和手册等技术资料。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改造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 (1)教材特点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选定的文字教材是: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陈立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吸取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修订而成的。教材突出使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的认识、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 主要参考书: 1.《机械设计基础》黄劲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机械设计基础》丘季清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本课程与实践的关系(放在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实际工作,参与设备的论证、预研制、改造或维修的工作,也难免做设计一类的工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运动机构或各种通用零、部件,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机械制图说课稿

机械制图说课稿 《机械制图》说课稿 机电工程系刘萍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机械制图》课程为机电、数控、汽修专业第一学年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周课时4节,总课时128节。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课程定位;二、课程目标;三、学生情况;四、课程设计;五、教学实施;六、教学资源。 一、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课程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中应达到的岗位关键能力。从近三年,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为,生产一线的机械加工与装配,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机电设备的安装与操作。我对机械制图能力要求较高的机械加工与装配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调查,下面是实习单位万兴集团提供的一份机械零件加工工作过程表。 见表1-1 机械零件加工工作表 与图样的工作过程过程内容关系 接受 1、接受零件加工任务书(零件图纸图号、零件数量、完成工作期限)。 直接工作任务 2、接受加工零件图直接 3、接受其他工艺技术资料间接 4、仔细阅读加工任务书间接 5、仔细阅读图纸 初步了解 a、将图纸和加工任务书进行核对是否有误 任务内容 b、图纸本身是否清晰、完整,是否影响阅读直接 c、了解加工零件的名称、形状、大小、重量、材料及数量

d、了解预定完工的期限,估算工作进度 6、领取材料,清点数量直接 7、按加工任务书、图纸核对材料是否相符直接材料准备 8、检查、测量材料是否符合加工前的要求,外形尺寸是否正确,是否直接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材料准备 9、材料的材质是否正确,材料是否有裂纹、气孔、碰伤等缺陷直接技术准备 10、按照加工图纸,对照材料确定加工内容,即哪些地方要加工,哪些直接地方不要加工 首台机床 11、按加工位置和内容的特点分类选择加工机床设备直接 加工 12、编排机床设备加工顺序间接 13、根据每台机床的特点,对照图纸和材料确定加工方法 更换机床 ,、确定零件加工尺寸基准直接加工 ,、确定零件在首台机床上的全部加工位置 ;、确定零件加工步骤 自检、送检 14、按图纸尺寸标注要求,选择量具的种类规格及精度直接总结、调整 1 15、按图纸形位公差要求选择加工装夹方法直接 16、按图纸标注的材质和表面要求选择切削刀具,切削用量,润滑冷却直接 剂等 17、刀具的准备 ,、品种齐全间接 ,、必要的磨制 18、装夹具及辅助工具的准备间接技术准备

1什么叫机械说课稿

《什么叫机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什么叫机械》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一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本节课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它却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小学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到机械。学好本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常用的一些工具就是一些简单机械。学生都使用过工具,所以,他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因此选择这些学生熟悉、常用的工具作为学习研究机械的开端,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降低学习的门槛,将机械单元的研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 二、说学生: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机械”的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学生根据定义在寻找机械的过程中,也许讲不清楚有些物品究竟是不是机械,不过这都不影响教学目标;相反还会调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的愿望,这就是小学科学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机械,寻找身边机械,记录其功能,感受机械为人类带来的方便。②能认识身边的机械,用文字记录身边机械的运动方式和功能。③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简单的机械,科学在不断地发展。 2.过程与方法①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②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②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③知道机械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机械,寻找身边机械,记录其功能。2、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机械进行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例举法;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常用的工具一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等)。 (一)、了解学生前认识,直接导入新课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说课材料

学习资料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生产过程与组织 1-1什么是制造和制造技术? 1-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何地位?为什么说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3如何理解制造系统的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1-4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5什么是生产纲领,如何确定企业的生产纲领? 1-6什么是生产类型?如何划分生产类型?各生产类型各有什么工艺特点? 1-7企业组织产品的生产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1-8按照加工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几种类型?并说明各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工艺特点。 1-9一个典型的机械制造企业是有哪几个系统组成?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1-10简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 2-l何谓加工中心?利用加工中心如何加工曲面? 2-2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成形原理和应用范围。 2-3指出下列机床型号中各位字母和数字代号的具体含义: CG6125B CW61100 M1432A Y3150E 2-4简述选用机床的原则。 2-5简述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2-6数控机床加工有什么特点? 2-7从外圆车削来分析,υf、a各起什么作用?它们与切削层厚度a和切削层宽度a各有什么wcpc、关系? 2-8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哪些平面组成?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2-9车刀的标注角度主要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00100。=-5=75、、κ=15λγ2-10已知一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主要几何角度为:=15、α=a=8、κsr111r试绘出该刀具切削部分的工作图。 2-11刀具的工作角度和标注角度有什么区别?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12刀具有哪些种类?试就每种常用刀具各举一个例子,并说明其加工范围。 2-13何谓顺铣?何谓逆铣?画图说明。 2-14刀具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书上介绍的四种常用刀具材料各有什么特点? 2-15刀具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各有何作用?如何选用合理的刀具切削角度?2-16砂轮的特性主要由哪些因素所决定?如何选用砂轮? 2-17简述刀具管理系统的任务和内容。 2-18机床夹具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2-19何谓基准?试分析下列零件的有关基准: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说课教案

工艺尺寸链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导入语: 我们前面学习了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工艺,在实际加工中,常常遇到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这时再用简单的计算就难解决问题了,那么用什

么方法能解决呢?今天要学习的工艺尺寸链就能帮我们这个忙。 在零件的加工和机器的装配过程中,总有一些相互关联的尺寸问题,这些尺寸问题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往往一个尺寸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尺寸的变化,或是一个尺寸的获得要靠其它一些尺寸来保证,尺寸链理论是解决机械制造中相关的尺寸问题的有效手段。本节介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用尺寸链计算工艺尺寸的基本问题。 二、讲授新课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1、工艺尺寸链的定义及基本术语 加工下图所示零件,零件图上标注的设计尺寸为A1和A0。当用零件的面1来定加工面2,得尺寸A1,仍以面1定位加工面3,保证尺寸A2,于是A1、A2和A0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图形。 这种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成的尺寸封闭图形就称为尺寸链。由单个零件在工艺过程中的有关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2、工艺尺寸链的组成我们把组成工艺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这些环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 (1)封闭环:尺寸链中最终间接获得或间接保证精度的那个环。每个尺寸链中必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封闭环。 (2)组成环:除封闭环以外的其他环都称为组成环。组成环又分为增环和减环。 (i)增环(A i):若其他组成环不变,某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随之同向变动,则该环

为增环。 (ii )减环(A j ):若其他组成环不变,某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随之异向变动,则该环为减环。 工艺尺寸链一般都用工艺尺寸链图表示。建立工艺尺寸链时,应首先对工艺过程和工艺尺寸进行分析,确定间接保证精度的尺寸,并将其定为封闭环,然后再从封闭环出发,按照零件表面尺寸间的联系,用首尾相接的单向箭头顺序表示各组成环,这种尺寸图就是尺寸链图。 3、工艺尺寸链的特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工艺尺寸链的主要特性是封闭性和关联性。 所谓封闭性,是指尺寸链中各尺寸的排列呈封闭形式。没有封闭的不能成为尺寸链。 所谓关联性,是指尺寸链中任何一个直接获得的尺寸及其的变化,都将影响间接获得或间接保证的那个尺寸及其精度的变化。 4、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1)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即: 1 11 m n i j i j m A A A -∑==+=- ∑∑ 式中,∑A ——封闭环的的尺寸; i A ——增环的基本尺寸; j ——减环的基本尺寸; m ——增环的环数; n ——包括封闭环在内的尺寸链的总环数。 (2) 封闭环的极限尺寸: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故极值法也称为极大极小法。即 max max min i j A A A ∑=-∑∑ (1) min min max i j A A A ∑=-∑∑ (2)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稿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稿 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为适应机械制造类专业改革需要而构建的一门精品课,本课程以工艺为主线,通过基本表面和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工艺等基本内容有机融合为一体,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1.1本课程性质与地位 课程性质: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课程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在培养专业所需制造工艺及实施相关知识和技能起核心作用。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机加工实习; 后续课程:车、铣工实训、课程设计、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及实训、机械CAD/CAM、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1.2课程知识目标 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刀具的基本知识; 掌握典型金属切削机床传动、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的基本知识;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知识; 掌握机床夹具相关的基本知识; 掌握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 了解机械加工精度及控制方法的基本知识。 1.3课程能力目标 具有编制和实施中等复杂工艺规程的能力; 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初步能力; 具有选择、使用和维护一般机床和工艺装备的基本能力; 具有设计、安装和调试一般工艺装备的基本能力; 具有常见表面的加工及其控制的能力。 1.4课程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相关科技发展动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科学的求知精神;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5本课程教学对专业目标培养的作用 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职业关键能力提高起到重要及核心的作用 1.6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金属切削基本知识 第2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课材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集 0 绪论 0.1什么是制造和制造技术? 0.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何地位?为什么说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0.3如何理解制造系统的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0.4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0.5什么是生产纲领,如何确定企业的生产纲领? 0.6什么是生产类型?如何划分生产类型?各生产类型各有什么工艺特点? 0.7企业组织产品的生产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0.8按照加工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几种类型?并说明各类方法的应用 范围和工艺特点。

1.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1.1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它们是怎样定义的? 1.2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有几种?它们是由什么参考平面构成的?试给这些参考平面定义? 1.3 试述刀具标注角度的定义。一把平前刀面外圆车刀必须具备哪几个基本标注角度?这些标注角度是怎样定义的?它们分别在哪个参考平面内测量? 1.4试述判定车刀前角γ0、后角α0和刃倾角λs,正负号的规则。 1.5试述刀具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为什么横向进给时,进给量不能过大? 1.6曲线主切削刃上各点的标注角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1.7 试标出图1-1所示端面切削情况下该车刀的γ0,α0,λs,αn,k r,k r’,γ0’,α0’,以及αp,f,h D,b D。如果刀尖的安装高于工件中心h值,切削时a,b点的实际前、后角是否相同?以图说明之。 图1-1 题1.7图示 1.8 砂轮的特性有哪些?砂轮的硬度是否就是磨料的硬度?如何选择砂轮? 1.9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性?从化学成分、物理机械性能说明陶瓷、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刀具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10刀具材料必须具备哪些性能? 1.11 试列举普通高速钢的品种与牌号,并说明它们的性能特点及应用。试列举常用硬质金的品种与牌号,并说明它们的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

A《数控综合技能实训》说课主要材料

《数控综合技能实训》说课材料 周小青 一、课程设置 数控技术专 ■《数控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是专业教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训, 可以进一步 加深对课堂专业教案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在数控机床 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数控技术与编程和数控原理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尤其 是数控技术 与编程是本实训的基础,只有掌握零件的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操 作,才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数控车床、数控铳床及加工中心的分类、组成 以及工作原 理,掌握数控车床或数控铳床及加工中心的操作面板、装刀和 对刀的方法以及刀具补偿和工件原点的参数设置方法。较熟练掌握数控车 床或数控铳床及加工中心的手工编程,及通过CAXA 软件掌握零件的CAD 造型、CAM 的加工及后处理生成程序的自动编程方法。 二. 教案内容设计 教案单元 主要内容 教案目标 学时 职业能力 基础课程 (基础能力) 专业课程 1 工 金倉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 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 自动编程软件 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嫂控综合技能实训 机械舸逍工玄学 计算机绘图 制图测绘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 金工实习 机制工艺生产实习 It 密检测 绘A 桔维宜Ml 金层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 液压传动与代动技术 机械电气控制技术 敷控伺服技术 敗控设备故障诊斷与 维修 机电控制与单片机应用 1 数控技术毕业设计/论文、数控技术岗位实习 虹电子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与技术测 综合课程 (综合能

三、教案资源 (一)教案团队: ■周开俊,博士,副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教案团队成员 ■彭淑华,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优秀教案团队成员 ■周小青,博士,副教授,江苏省优秀教案团队成员 ■王叶萍,副教授 ■丁海萍,讲师 ■季照平,讲师 ■均来自于企业,有着丰富的编程加工经验 (二)教案条件: ■“十一五”规划教材 ■多媒体教室 ■数控实训中心

机械制造基础第一章(答案)要点说课讲解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P3)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P3) 3.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P4) 4.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P4) 5.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P4) 6.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P5) 7.复合工步:用几件刀具或者用复合刀具同时加工同一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P5) 8.进给:在加工过程中,有些工步需要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从被加工表面上每切下一层金属即称为一次进给。(P5) 9.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P6) 10.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P8) 11.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P11) 1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P14) 13.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P14) 14.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和工序基准。 15.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P15) 16.定位基准: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被加工表面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P15) 17.测量基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P15) 18.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P16) 19.定位: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P16) 20.夹紧:工件在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P16)

机械制造基础法兰盘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机械制造基础法兰盘 课程设计

目录 一、序言 (2) 1. 设计目的 (2) 二、零件图工艺分析 (3) 1. 零件结构功能分析 (3) 2.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3) 3.零件结构工艺分析 (3) 三、毛坯选择 (4) 1.毛坯类型 (4) 2.毛坯余量确定 (4) 3.毛坯-零件合图草图 (4) 四、机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5) 1.加工方法分析确定 (5) 2. 加工顺序的安排 (5) 3.定位基准选择 (6) 4.加工阶段的划分说明 (6) 5.主要机加工工序 (6) 6.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8) 7.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 (11) 8.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 (11) 五、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 (16)

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16) 2.定位方案确定 (17) 3.定位元件确定 (17) 4.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17) 5.设计钻套,连接元件及其夹具体,钻模板 (18) 6.夹具总草图 (18) 六、量具设计 (18) 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18) 2.量具类型确定 (18) 七、课程设计小结 (18) 八、参考文献 (20)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 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是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学生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哈工大,赵长发)说课材料

1-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 相对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2.(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和工位)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4. 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位置完成的部分工序) 。 5.行程(走刀)—对同—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之为一次行程。 加工余量的概念: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余量有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之分。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加工总余量:从毛培变为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某表面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即毛培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上下表面粗糙度H1a和缺陷层H2a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工序的尺寸误差4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 时间定额的定义: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tj 2辅助时间tf 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fw 4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tx 5准备终结时间tzz 1-3.(生产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常用的有哪几种生产类型?他们各有哪些主要工艺特征) ?生产类型—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批量)生产和大 量生产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 道工序的加工。 1-4.(什么叫基准?工艺基准包括哪些方面)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工序基准(2) 定位基准(3) 测量基准(4) 装配基准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包括: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及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及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及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

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及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及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及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1)贴近生产岗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及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 (3)工学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优良学风。突出实践,立足于实际运用。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 ---------定位误差分析教案 课题定位误差分析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1)了解定位误差的种类。 (2)正确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3)掌握定位误差计算要领。 要求通过教学过程的互动、探讨与交流,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1)定位误差形成的分析。 2)定位误差的计算。 难点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和flash动画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45分钟) 班级G08DSC1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4分钟) (1)夹具定位常用定位元件有哪些重点复习与本次课教学有关的支承板、支承钉、V形块、定位销、定位心轴。

(2)夹具的定位方式有哪几种? 对本节课教学中所采用的定位方式重点进行复习:平面定位元件和孔定位方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不会的同学可以看书,鼓励他们踊跃回答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设计目的:经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再进行总结性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相关知识;设置的问题既是对前面重点的复习,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2、新课导入 (2分钟) 创设情境: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工件在夹具中定位进行加工,产生了加工误差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这些工件在加工中会出能否保证加工精度?引导学生分析加工过程中,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导出项目教学任务: 如何分析工件在夹具中存在的误差? 设计目的: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采用这种形象生动的导入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到了如何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探索研究上来。 3、新课 (39分钟) 10.2.4定位误差分析 一、定义 定位误差(△D ):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二、定位误差分析 1、基准不重合误差 定位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

教学信息化大赛说课稿

复合固定循环指令G71运用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随着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已经成为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的重要领域,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正是将信息技术与数控技术相结合开展教学,在数控技术领域培养李斌、唐建平这样的大国工匠,我的题目是《复合固定循环指令G71运用》,我的说课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效果与特色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学分析 (一)课程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在开设本门课程已经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等前导课程。 (二)教材与内容 《数控编程与操作》教材的选取主要是依据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选取的是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复合固定循环指令G71运用》是项目二数控车削编程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教材的数控编程基础知识和数控车削编程基本指令内容,后面是本数控车削宏程序编程等内容,学好本节内容为后续数控车削综合编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大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数控车削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知识;掌握G71编程指令格式与参数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够制定内、外圆车削加工工艺;能够正确使用G71指令编制加工程序;具备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归纳的能力,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通过小组学习不断提高团队凝聚力。 (四)学情 该课程在高职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对学习环境已经熟悉,学习情绪开始有所懈怠,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求具有更多的实践性,能够“看得见,做得出”。学生经过一年的集体生活,团队凝聚力强,易于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属于网络原住民,们从小就和互联网打交道,后来又和移动互联网一同成长,数字化成为了一种基本的生存环境。 (五)教学的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格式及参数含义;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走刀路线。 教学难点: 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走刀路线;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在内孔加工中的应用。 难点的依据:走刀路线需要深刻理解才能领域刀具的运动轨迹,对于内孔加工由于孔壁遮挡、孔径一般较小,看不见刀具运动轨迹,因此进、退刀点都必须注意,防止撞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设计上谈谈。 二、说教学设计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教育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充分调动这一代网络原住民的学习积极性,适应他们的方式方法,我将信息化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运用数控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MOOC慕课和手机APP三大平台来开展教学,数控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MOOC慕课平台属于自我提高、自我扩展层面,手机APP为我的课堂教学实际应用层面。在云墨班课APP中我能够方便的将知识碎片化,为学生提供视频、PPT、电子教材等数字学习资源,灵活的开展考核测试、小组讨论等活动,并为平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说课材料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生产过程与组织 1-1什么是制造和制造技术? 1-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何地位?为什么说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3如何理解制造系统的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1-4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5什么是生产纲领,如何确定企业的生产纲领? 1-6什么是生产类型?如何划分生产类型?各生产类型各有什么工艺特点? 1-7企业组织产品的生产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1-8按照加工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几种类型?并说明各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工艺特点。 1-9一个典型的机械制造企业是有哪几个系统组成?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1-10简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 2-l何谓加工中心?利用加工中心如何加工曲面? 2-2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成形原理和应用范围。 2-3指出下列机床型号中各位字母和数字代号的具体含义: CG6125B CW61100 M1432A Y3150E 2-4简述选用机床的原则。 2-5简述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2-6数控机床加工有什么特点? 2-7从外圆车削来分析,υc、f、a p各起什么作用?它们与切削层厚度a c和切削层宽度a w各有什么关系? 2-8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哪些平面组成?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2-9车刀的标注角度主要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2-10已知一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主要几何角度为:γ1=151、α1=a1’=80、κr=750、κr’=150、λs=-50。 试绘出该刀具切削部分的工作图。 2-11刀具的工作角度和标注角度有什么区别?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12刀具有哪些种类?试就每种常用刀具各举一个例子,并说明其加工范围。 2-13何谓顺铣?何谓逆铣?画图说明。 2-14刀具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书上介绍的四种常用刀具材料各有什么特点? 2-15刀具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各有何作用?如何选用合理的刀具切削角度?2-16砂轮的特性主要由哪些因素所决定?如何选用砂轮? 2-17简述刀具管理系统的任务和内容。 2-18机床夹具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2-19何谓基准?试分析下列零件的有关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