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FMFM)

(第二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编制

2008年10月

A区视觉追踪5项

A01 项 视觉追踪摇铃 难度值11.56辅助物摇铃

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站住儿童的脚边正对儿童,将摇铃放在距儿童鼻子30厘米的正中处,吸引儿童的注意,接着将摇铃以90度弧线缓慢从正中移向一侧(近水平位),再移回中

间并按以上步骤测试另一侧。

评分 0 眼睛不注视摇铃

1 眼睛注视摇铃未跟踪

2 目光追踪,从中间追踪至每一侧,一侧或两侧小于90度

3 目光追踪,两侧均可达90度

A02 项 听觉追踪 难度值12.29 辅助物摇铃

方法安静环境中,置儿童于仰卧位,在不给儿童看到摇铃的情况下,将摇铃放在距儿童耳部30厘米处,接着摇动摇铃,观察儿童反应。

评分 0 没有反应

1 有反应,但不转动头部

2 转动头部但没有找到声源

3 转动头部后用眼睛找到声源

A 03 项 视觉追踪—右侧至左侧 难度值13.34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儿童右侧滚向其左侧,边说:“来,看着球”

评分 0 儿童不看球

1 儿童看球,但视觉未追踪至中线

2 儿童视觉追踪达中线

3 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

A 04 项 视觉追踪—左侧至右侧 难度值13.34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儿童左侧滚向其右侧,边说:“来,看着球”

评分 0 儿童不看球

1 儿童看球,但视觉追踪未达中线

2 儿童视觉追踪至中线

3 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

A05 项 视觉垂直追踪 难度值17.11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扶持下取坐位,将网球置于儿童头部上方10厘米处吸引其注意,然后说:“看着球”

接着将网球放开让其自由落至桌上,观察儿童反应。

评分0 儿童不看网球

1儿童看网球,但视觉未追踪

2儿童视觉追踪网球,但未至桌面

3 儿童视觉追踪至桌面

B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9项

B01 项 伸手臂 难度值24.36辅助物摇铃

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将一摇铃放在距儿童胸上30厘米处,吸引其注意,然后说:“来拿摇铃。”评分0 儿童手保持原位或原来的动作

1儿童试图将手伸向摇铃

2儿童曲肘向摇铃伸出手臂

3 儿童伸直手臂向摇铃

B02 项 接近中线 难度值26.19辅助物悬吊玩具

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将一玩具悬于儿童胸部上方30厘米处嘱儿童抓取玩具

评分0 儿童没有移动手

1儿童至少移动一只手,但未移到身体中线附近

2儿童至少有一手移至身体中线附近10厘米内

3 儿童双手能够移至中线

B03 项 抓握摇铃 难度值26.61辅助物摇铃

方法检查者坐在桌前抱儿童于膝上面对桌子,将摇铃置于桌上距儿童的手10厘米处,然后说“去拿摇铃”。

评分0 儿童的手不伸向摇铃或保持原来动作

1 儿童试图将手臂伸向摇铃,但未触及

2 儿童触摸摇铃,但未抓住

3 儿童抓住摇铃

B04 项 伸手抓纸 难度值30.80辅助物一张20厘米×30厘米的纸

方法儿童坐在检查者膝上面对桌子,距儿童手10厘米处放一张纸,说“去拿纸”

评分0 儿童不伸手

1儿童伸手试图去拿纸,但未触及纸

2儿童触摸纸

3 儿童把纸拉过来拿在手上或把纸弄皱拿在手上

B05 项 双手合握 难度值36.42辅助物一块小方木

方法检查者坐在桌旁,置儿童于膝上,将一方木放在儿童手中,然后说:“玩方木”,嘱其双手玩方木。

评分0 儿童不握方木

1儿童单手握方木

2儿童双手合握住方木达1-14秒

3 儿童双手合握住方木达15秒

B06 项 打开书 难度值43.17辅助物一本封面及纸张较厚的书

方法儿童面对桌子坐在检查者腿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把书放在桌上,然后说:“把书打开”

评分0 儿童不碰书

1儿童拍打书

2儿童试图翻开书

3 儿童翻开书

B07 项 倒小丸 难度值46.86 辅助物一个没有盖子装有小丸的瓶子

方法儿童面对桌子坐在检查者腿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给儿童一个装有糖丸的瓶子,嘱儿童倒出糖丸,必要时可做示范

评分0 儿童不握瓶子

1儿童仅握住瓶子

2儿童尝试倒出小丸

3 儿童倒转瓶子,倒出小丸

B08 手碰自己部位 难度值49.07 方法儿童面对桌子坐在检查者腿上,或儿童坐在一安全的地方,嘱儿童用手依次去触自己身体,包括鼻—耳—头顶

评分0 不触及

1儿童仅触及到鼻

2儿童触及到鼻与耳

3 儿童全部触及

B09 项 画线 难度值52.66 辅助物1支笔和1张纸

方法儿童面对桌子坐在检查者腿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示范用一只笔在纸上画二条(约8厘米)垂直线,放纸和笔在儿童的边上,让其跟着做。

评分0 不握笔

1仅用笔接触纸

2画出一条长度小于3厘米的线

3 至少画出一条长度大于3厘米的垂直线(垂直线是指偏移度小于20度的直线)

C区 抓握能力(10项)

C01 项 抓握方木 难度值35.05辅助物方木

方法在桌前抱儿童坐于膝上,吸引其注意方木,将方木放于儿童手能够触及处,说“拿积木”,然后观察儿童拿取的姿势

评分 0 不抓方木

1 用整个手掌抓方木

2 用小指和手掌抓起方木

3 用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或用拇、食、中指抓起方木

C02 项 双手同时各握一块方木 难度值37.52辅助物两块方木

方法检查者坐在桌旁,置儿童于膝上,将一块方木放在桌上,说:“来拿方木。”待儿童拿起方木后,再放另一块方木于桌上,说:“再拿这一块方木”

评分0 儿童不拿方木

1儿童仅拿起一块方木

2儿童双手各拿起一块方木,但保留时间小于5秒

3 儿童双手各拿起一块方木,且保留时间大于5秒

C03 项 抓小丸 难度值39.50辅助物2粒小丸

方法抱儿童于膝上坐在桌前将两粒小丸一起放于桌上儿童能拿到处,说“去拿小丸”

评分0 未触及小丸

1触摸小丸

2 用手指将一粒小丸拢向自己并抓起

3 用手指立刻将两粒小丸拢向自己并抓住

C04 项 弄皱纸 难度值39.62辅助物一张20厘米×30厘米的纸,裁成两半

方法在桌前抱儿童于检查者膝上面对桌子,将半张纸放在桌上,说:“看我把纸弄皱”,示范:检查者用一只手把纸弄皱,然后在距儿童手10厘米处放另半张纸,说“像我这样

做”

评分0 儿童不触摸纸

1儿童触摸或拉纸

2儿童用手指揉皱纸,弄皱面积小于50%

3 儿童用手掌弄皱纸(一或两只手)弄皱面积大于50%

C05 项 抓握方木 难度值42.04辅助物一块方木

方法在桌前抱儿童坐于检查者膝上,在桌上距儿童手10厘米处放一块方木,说:“来拿方木”。观察儿童抓方木的姿势

评分0 儿童没抓起方木

1儿童用整个手掌抓方木

2儿童用拇、食、中指和掌根抓方木(方木与手掌之间无可视空隙)

3 儿童用拇、食及中指抓方木,方木与手掌间有可视空隙

C06 项 放开方木 难度值42.42辅助物一块方木

方法儿童坐在检查者大腿上,将一块方木放在儿童能够触及的地方,说:“把方木拿给我。”

检查者的手放在儿童手的下方15厘米处

评分0 儿童没拿起方木

1儿童握住方木不放

2儿童将方木扔到桌上

3 儿童将方木扔或放在检查者的手上

C07 项 单手握两块方木 难度值45.91辅助物两块方木

方法检查者坐在桌前抱儿童于膝上面对桌子,把两块方木放在一起,先示范用一只手同时抓两块方木,再把方木放回桌面上说“像我这样做”

评分0 儿童不抓方木

1儿童仅抓一块方木

2儿童用一只手抓2块方木,保留时间小于3秒钟

3 儿童用一只手抓2块方木,保留时间3秒钟以上

C08 项 抓小丸 难度值46.10辅助物两粒小丸

方法抱儿童于膝上坐在桌前将两粒小丸一起放于桌上儿童能拿到处,说“去拿小丸”

评分0 没拿起小丸

1用手指将一粒小丸拢向自己并抓起

2用拇指食指抓起一粒小丸

3用拇指对着弯曲食指的边缘把两粒小丸拢向自己并抓起或以关节伸直拇、食指指腹相对的方式抓起

C09 项 抓笔 难度值47.42辅助物一只笔和一张纸(20×30厘米)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将纸和笔放在儿童手边,吸引其注意,然后说:“来,画画”。观察儿童抓笔的姿势。

评分 0 儿童没能抓笔

1 儿童能抓笔,笔尖不朝向纸

2 儿童用拇指和小指抓笔,笔尖朝向纸

3 儿童用拇指及食指抓笔,笔尖朝向纸,其余3个手指围绕在笔的上面部分

C10 项 前三指抓方木 难度值47.84辅助物一块方木

方法检查者抱着儿童于膝上,坐在桌前。吸引其注意方木,然后将方木放于距儿童手10厘米处的桌上,说:“拿方木”,观察儿童抓取时手指的姿势

评分0 儿童不抓方木

1儿童用整个手抓方木

2儿童拇、食指抓方木,方木与手掌之间无空隙,接触点靠近方木两边(手、腕,手臂不离开桌面)

3儿童以拇指及食指、中指指腹相对的方式抓方木,方木与手掌间有可视空隙,接触点靠近方木顶端(手、腕、手臂离开桌面)

D区 操作能力(13项)

D01 项 移动小木桩 难度值38.32 辅助物一块插有3根小木桩的木钉板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将一块插有3根小木桩的木钉板放在儿童面前,检查者指着小木桩对儿童说:“把小木钉拿出来”。

评分0 儿童不碰小木桩

1儿童触及小木桩

2儿童拿起1-2根小木桩

3 儿童拿起3根小木桩

DO2 项 方木递交 难度值39.47辅助物两块方木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放一块方木在儿童右(左)手中,放另一块方木于桌上,靠近儿童的右(左)手,离其左(右)手远,检查者指

着另一块方木对儿童说:“再拿这一块方木”

评分0 儿童不抓方木

1儿童仅用一只手抓方木

2儿童将方木递交于左(右)手,但未抓取另一块方木

3 儿童将方木递交于左(右)手,再用右(左)手抓取方木

D03 项 敲击杯子 难度值40.18 辅助物一只杯子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示范:用手握着杯子吸引其注意,然后在桌上敲击杯子3次,接着将杯子放在桌上,说:“像我这样敲杯子”

评分0 儿童不拿杯子

1儿童拿并举起杯子但未敲击

2儿童敲击杯子1-2次

3 儿童敲击杯子3次

D04 项 连接方木 难度值40.89 辅助物2块方木

方法儿童坐在检查者大腿上,面对桌子,将一块方木放在儿童的左手中,将另一块方木放在靠近儿童右手的地方,说“将那块也拿起来,然后把它们连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

示范

评分0 未握住方木

1只握住一块方木

2双手各拿起一块方木,但未把它们在中线连起来

3 双手各拿起一块方木并在中线附近将两块方木连起来

D05 项 拍手 难度值42.21 方法让儿童面对你坐着,示范:检查者边拍手,边对儿童说“拍拍手”

评分0 儿童双手不能合拢

1儿童将双手合拢

2儿童拍手1-2次,手指伸直

3 儿童拍手3次,手指伸直

辅助物3块方木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在儿童的每个手中各放一块方木,当儿童握住方木3秒后,将第3块方木放在桌上,说:“再拿这块,手中的方

木不要放掉”

评分0 儿童不看第3块方木

1 儿童看着第3块方木

2 儿童手伸向第3块方木,但手中方木脱落

3 儿童手伸向第3块方木,同时手中仍握住原来的2块方木

D07 项 用勺子敲击 难度值50.60辅助物一把勺子和一只杯子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检查者拿起杯子吸引儿童注意,示范:将勺子以水平方向敲击杯子三次,然后把勺子和杯子放在桌上,说“你

来敲杯子”

评分0 儿童不抓或仅触摸勺子

1儿童仅抓勺子

2儿童以垂直或斜的方向用勺子敲击杯子

3 儿童以水平方向用勺子敲击杯子

D08 项 拧开瓶盖 难度值52.19辅助物一个盖有瓶盖的瓶子和两粒小丸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在儿童注视下检查者把两粒小丸放入瓶中,拧好瓶盖,然后把瓶子递给儿童,说:“把小丸拿出来”

评分0 儿童仅拿起瓶子

1儿童摇动瓶子

2儿童试图拧开瓶盖

3 儿童拧开瓶盖

D09 项 逐页翻书 难度值53.23辅助物一本由厚封面和厚纸订成的书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把书放在儿童的面前,说:“一页一页翻书”

评分0 儿童没打开书

1 儿童仅打开书

2 儿童逐页翻2页或一次将两张或更厚的纸一起翻过

3 儿童翻3页,每次翻一页

D10 项 剪开纸 难度值61.55辅助物一把钝头剪刀和两张纸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以儿童看得清的姿势示范:从一张纸的边上剪一下,重复3次。将剪刀和另一张纸放在儿童面前的桌上,说:“你

来剪”

评分0 儿童不触及纸和剪刀

1儿童接触纸和剪刀

2儿童打开剪刀试图剪纸

3儿童剪开纸

辅助物两张20×25厘米的纸、一把钝头剪刀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以儿童看得清的姿势示范:将一张纸从中间一剪为二,给儿童另一张纸和剪刀,让他学着剪纸

评分0 儿童不剪纸

1儿童乱剪纸

2只将纸剪开3/4或更多但未剪开

3 儿童把纸剪成两半

D12 项 解开纽扣 难度值76.03辅助物一条带有三粒纽扣的纽扣带

方法检查者示范将三粒纽扣解开,然后将系好纽扣的纽扣带放在儿童面前的桌上,检查者指着纽扣带说“系上所有纽扣,越快越好”

评分0 仅拿起纽扣带

1 解开1-2粒纽扣

2 在≥21秒内解开3粒纽扣

3 在≤20秒内解开3粒纽扣

D13 项 在线条之间涂色 难度值79.26辅助物一支笔和一张预先画有两条平行线的纸

方法放一支笔和纸在儿童面前的桌上,用食指先后沿两条线移动,并说“在两条线之间涂满颜色,不要涂出线”

评分0 乱涂

1 超过边线4次

2 涂满两线间3/4空间,超过边线不大于4次

3 涂满两线间3/4空间,超过边线不大于2次

E区手眼协调(24项)

E01 项 手指触摸小丸 难度值35.81 辅助物一粒小丸

方法检查者坐在桌旁,抱儿童坐在膝上,面对桌子。将一粒小丸放在桌上儿童可及处,说:“来拿小丸”

评分 0 儿童不向小丸伸手

1 儿童向小丸处伸手,但未触及

2 儿童用手掌触及小丸或仅触及小丸周围的桌面(1厘米范围内)

3 儿童用手指触及小丸

E02 项 手指戳洞 难度值39.82辅助物一块木钉板

方法儿童坐在检查者大腿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将一块木钉板放在儿童面前,示范:将食指戳入木钉板洞中,然后说“你来戳洞洞”

评分 0 儿童不触摸钉板

1 儿童仅触摸钉板附近的桌子或钉板

2 儿童仅将手指放在洞内外0.5厘米的范围内

3 儿童将手指伸到洞底

辅助物7块方木和一个杯子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放7块方木在儿童和杯子之间,示范:把1—2块方木放人杯中,然后取出放回原处。检查者边指方木,再指杯

子,边说:“把方木放进去”。

评分 0 儿童没有把方木放人杯中

1 儿童将1-3块方木放入杯中

2 儿童将4-6块方木放入杯中

3 儿童将7块方木放入杯中

E04 项 将小丸放入瓶中 难度值46.17辅助物4粒小丸和一个无盖小瓶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在儿童面前的桌上放一个无盖的空瓶和4粒小丸,示范:捡起一粒小丸放入瓶中。然后说:“象我这样把小丸放

到瓶子里去”。

评分 0 儿童没有捡起小丸

1 儿童捡起一粒小丸,但未伸向瓶子

2 儿童试图将一粒小丸放入瓶中

3 儿童将一粒小丸放入瓶中

E05 项 放小木桩 难度值47.28辅助物一块木钉板和3根小木桩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将木钉板放在儿童面前,把3根小木桩放在儿童和木钉板之间,示范:在儿童的注视下,把一根小木桩插人木

钉板中,然后取出木桩放回原处,说:“来插棍棍”

评分 0 儿童不拿小木钉桩

1 儿童仅拿起小木桩,但未插入木钉板中

2 儿童把1-2根小木桩放人木钉板中

3 儿童把3根小木桩放人木钉板中

E06 项 四块方木搭高楼 难度值52.92辅助物4块方木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示范:在儿童的视注下将4块方木,一块一块整齐堆叠起,保留3秒钟后推倒,然后说:“象我这样搭高楼”。

评分 0 儿童抓起1块方木

1 儿童堆叠2块方木

2 儿童堆叠3块方木

3 儿童堆叠4块方木

E07 项 放形状 难度值53.67辅助物一块形板和三块不同形状的板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将形板放于儿童面前的桌上,将三块形状块放在儿童和形板之间,每个形状块放在应插入位置的下方,检查者

先指形状块,再指应插人的地方,边说:“把形状放进去”

评分0 儿童未放对形状

1 儿童放对一块形状

2 儿童放对二块形状

3 儿童放对三块形状

辅助物7块方木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示范;将7块方木一块一块整齐地堆叠起来造高楼,保留3秒钟后,然后推倒,说:“象我一样搭高楼”

评分 0 儿童堆叠4块方木

1 儿童堆叠5块方木

2 儿童叠堆6块方木

3 儿童叠堆7块方木

E09 项 搭火车 难度值62.18辅助物8块方木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放4块方木在桌上,示范:检查者抬高手以便儿童仔细观察,在底层将3块方木排成一行,再将第4块方木放在

底层的第一块方木上,然后推动“火车”并发出火车开动的声音,接着将“火车”放

在儿童可以看到但不能触及的地方,放另外4块方木在儿童面前,说“象我一样造一

辆火车”

评分0 儿童乱放方木

1 儿童把2块方木排成一行

2 儿童将3块方木排成一行,但第4块方木未放对地方

3 儿童将3块方木排成一行,将第4块方木放在第一块方木上面(如示范样)

E10 项 穿珠子 难度值63.81辅助物6粒方珠和一条线

方法示范穿2粒珠子然后交于儿童,让其照着做

评分 0 穿0-1粒珠子

1 穿2粒珠子

2 穿3粒珠子

3 穿4粒珠子

E11 项 模仿画垂线 难度值64.36辅助物一支笔和一张纸(20×30厘米)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示范:用一只笔在纸上画二条(约5厘米长)垂线,然后把纸和笔放在儿童面前,说:“象我这样画竖线”

评分 0 儿童未拿起笔,或笔尖不朝向纸

1 儿童仅用笔接触纸

2 儿童画出线,但偏移20度或长度<3厘米

3 儿童画一条约3厘米长的垂线,偏移≤20度

E12 项 模仿画横线 难度值65.11辅助物一支笔和一张纸(20×30厘米)

方法抱儿童坐于膝上,或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对桌子。示范:用一只笔在纸上画二条(约5厘米长)横线,放另一张纸和笔在儿童面前,说:“象我这样画横线”

评分0 儿童没能划出线

1 儿童画的线<5厘米或偏移大于45度

2 儿童画一条5厘米长线,偏移在21-45度之内

3 儿童画一条5厘米长线,偏移<21度

辅助物一个无盖小瓶和10粒小丸

方法将一无盖小瓶和10粒小丸放在儿童面前的桌上说“把它们全部放进去,每次一粒,越快越好”

评分0 没有放入小丸

1 在60秒内放1-3粒小丸

2 在31—60秒内放5—10粒小丸

3 30秒内放10粒小丸

E14 项 穿线 难度值68.53辅助物一块带6个孔的细长纸板和一条细长带子

方法给儿童看纸板上的6个孔,提醒儿童看自己穿线,示范:将带子自上而下穿过第一个孔,从下而上穿过第二个孔,再向下穿过第三个孔然后让儿童仔细观察,取下纸板和

连同木板一起交给儿童,让他学着穿线

评分0 儿童没能穿过1个孔

1 儿童正确地穿了1个孔

2 儿童正确地穿了2个孔

3 儿童正确地穿了3个孔

E15 项 临摹十字 难度值70.65辅助物一支笔、一张纸(20×30厘米)和一张画有十字的卡片

方法放一支笔和纸在儿童面前的桌上,给儿童展示卡片上的“十”字,然后把卡片放在桌上,儿童可清晰看到的地方。检查者边指卡片上的“十”字,边说:“你来画一个十字,

与这个一摸一样”

评分0 儿童没有划线或仅划出一条线

1 儿童画两条不相交的线

2 儿童画两条相交的线,偏离垂直大于20度

3 儿童画两条相交的线,偏离垂直小于20度

E16 项 描线 难度值72.32辅助物一支笔、一张印有12×0.5厘米描红线的纸

方法把纸放在儿童面前并使描红线保持水平,给儿童笔,检查者用手指描红线并对儿童说“沿这根线描,尽量别画出去”

评分 0 乱画

1 描线时偏离超过4次

2 描线时偏离3—4次,但均不超过1.2厘米

3 描线时偏离不超过两次且每次不超过1.2厘米

E17 项 搭楼梯 难度值73.30辅助物6块方木

方法在儿童可看清的范围内示范搭楼梯,保留15秒后,然后推倒,将6块方木放于儿童面前说“像我一样做”

评分0 没有搭成楼梯

1 部分搭成楼梯

2 搭成楼梯状,但方木间有空隙或未排成直线

3 像示范样搭楼梯

E18 项 临摹长短均等的“十” 难度值74.09辅助物一支笔、一张纸(20×30厘米)和一张画有十字的卡片

方法放一支笔和纸在儿童面前的桌上,给儿童展示卡片上的“十”字,然后把卡片放在桌上,儿童可清晰看到的地方。检查者边指卡片上的“十”字,说“就像这样画两条正

中交叉的线,两边长度要一样”

评分0 画两条不相交的线

1 画两条相交线,偏离垂直大于20度,以交点分割的四条线段长度相差大于0.5厘米

2 画两条交线,偏离垂直小于20度,以交点分割的四条线段长度相差大于0.5厘米

3 画两条交线,偏离垂直小于20度,以交点分割的四条线段长度相差小于0.5厘米E19 项 搭金字塔 难度值75.78辅助物12块方木

方法放6块方木在儿童面前的桌上,示范用6块方木搭成金字塔,保留模型,在儿童面前放另6块方木,嘱儿童按模型搭金字塔

评分0 儿童没有搭成金字塔的结构

1 儿童部分搭成金字塔的结构

2 儿童搭成金字塔,但方木在有的地方相碰/或未排成直线

3 儿童搭成金字塔(如示范)

E20 项 两点连线 难度值76.87辅助物一支笔和一张预先画有两点的纸

方法将纸放在儿童面前将笔递给儿童,同时手先指一个点,再指另一点说“从这一点到那一点画一条直线”

评分0 没有将两点连起来

1 连线偏离水平超过1.2厘米

2 连线偏离水平0.6—1.2厘米

3 连线偏离水平小于0.6厘米

E21 项 临摹画正方形 难度值77.97辅助物一支笔、一张纸(20×30厘米)、一张画有正方形的卡片

方法放笔和纸在儿童面前的桌上,给儿童看卡片上的正方形,然后把卡片放桌上,说“画个正方形”

评分0 乱划

1 偏离大于30度或有两个角未封闭

2 线条偏离水平或垂直线16—30度,或有一个角未封闭

3 线条直,水平或垂直的偏移小于15度,四个角封闭

E22 项 剪圆形 难度值79.58辅助物一张画有圆圈的纸和一把钝头剪刀

方法把纸和剪刀给儿童,用食指沿圆圈移动并说“剪这条线,别剪出去”

评分0 乱剪

1 在离线条1.2厘米以外剪下圆圈

2 在线外0.6—1.2厘米的范围内剪下1/4—3/4的圆圈

3 在线外0.6厘米的范围内剪下3/4的圆圈

E23 项 折纸 难度值80.32辅助物两张纸(20×30厘米),其中一张已对折成两次

方法向儿童出示对折两次的纸,并放在桌上使儿童能注意。给他另一张纸,让他仿折,并且嘱其注意边对齐

评分0 儿童将纸两折,二次距离均大于1.2厘米

1 儿童将纸两折,一次距离在0.3-1.2厘米,一次距离大于1.2厘米

2 儿童将纸两折两边平行,二次距离均在0.3-1.2厘米之间

3 儿童将纸两折,两边平行,二次距离均小于0.3厘米

E24 项 剪正方形 难度值80.43辅助物一张预先画好正方形的纸、一把钝头剪刀

方法把纸和剪刀给儿童,检查者边用食指沿正方形边框移动边嘱儿童“剪这条线,别剪出去”

评分 0 儿童乱剪

1 儿童在离线1.2厘米范围外剪下正方形

2 儿童在离线0.6-1.2厘米范围内剪下正方形

3 儿童在离线0.6厘米范围内剪下正方形

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 m,GMFCS) 介绍和使用说明: 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是以自发运动为依据,尤其注重于坐(躯干控制)和行走。当我们定义五级分类系统时,主要标准就是各个等级之间运动功能的区分要具有临床意义。各级运动功能水平之间的区别是根据以下3个方面来判断的:功能受到的限制;是否需要辅助技术,包括移动辅助器具(如助行器、拐杖和手杖)和轮椅等;活动质量降低程度。Ⅰ级包括了神经运动损伤的孩子,他们的功能受限较脑瘫引起的典型功能受限要少,在传统意义上这些孩子会被诊断为“轻度脑功能障碍”或者“轻微脑瘫”。Ⅰ级和Ⅱ级之间的区别不象其他级别间那么明显,尤其是对2岁以下的孩子。 焦点在于判断哪个级别能够最好地描述孩子目前的活动能力及其运动功能受到的限制。重点要放在孩子在家里、学校及社区设施中的日常表现,因此重要的是对日常的表现(不是最好能力)进行分类,不包括对预后的判断。必须要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对孩子当前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级,而不是评判活动的质量或者进步的潜力。 对于5个级别的描述是概括性的,并不打算描述某个孩子所有方面的运动功能。例如,一个偏瘫的孩子虽然不能够手膝爬行,但如果其他方面都符合级别Ⅰ的描述,就可以被归类到Ⅰ级。这个量表是顺序量表,并不说明各个等级之间的差距是相同的,也不说明脑瘫患儿是平均分布在这5个等级中的。我们还提供了区别每相邻两级之间的概括性说明,以帮助判断孩子目前的粗大运动功能最接近于哪个级别。 各个级别的标题都代表了6~12岁之间的孩子应该能达到的最高活动水平。我们认识到对运动功能的分级是需要依据年龄的,尤其在婴儿期和患儿早期。因此,在各个级别中都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别进行了描述。对每个年龄段功能水平及局限性的描述可以作为指南,但不够全面,不能作为标准。小于2岁的孩子如果是早产,就要使用他们的纠正年龄进行判断。我们努力使观察重点放在孩子的运动功能上而不是他们的局限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某个孩子能够完成某个特定级别中的功能,他的粗大运动功能就应该归到这一级或者上一级中去。相反,如果其完成某个特定级别中的功能,那么他的粗大运动功能就要被归到低一级中去。 小于2岁 Ⅰ级:可以坐位转换,还能坐在地板上用双手玩东西。能用手和膝盖爬行,能拉着物体站起来并且扶着家具走几步。18个月~2岁的孩子可以不用任何辅助设施独立行走。 Ⅱ级:孩子可以坐在地板上但是需要用手支撑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能贴着地面匍匐爬行或者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1.自己牵拉侧卧(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患者自己用健侧手牵拉向患侧卧,用健腿帮助患腿移动) 2.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起始位同上,上肢留在后面) 3.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其移动。(起始位同上) 4.患侧上肢主动移动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运动。(起始位同上) 5.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起始位同上,肩前伸,上肢前屈) 6.在3s内翻身侧卧。(起始位同上,不用手) 从仰卧位到床边坐 1.侧卧,头侧抬起,但不坐起(帮助患者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帮助患者移动,整个过程患者能控制头部姿势) 3.从侧卧到床边坐。(准备随时帮助将患者下肢移至床边) 4..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5..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6..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坐位平衡 1.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患者坐起 2.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持,双膝和双足靠拢,双足可着地靠拢) 3.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的前移,且分配均匀(体重在双髋处能很好的前移,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 4.无支持能坐并能转动头和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支持,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不要移动到椅座上) 5.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面并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允许患者捉住东西,腿和双足不要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必须触到足前10cm的地面) 6.无支持能坐在凳子上,触摸侧方地面并返回原位(要求姿势同上,但患者必须向侧位而不是向前方触摸) 从坐到站 1.需要别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 2.可在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3.可以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和用手扶持) 4.可以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秒(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5.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 6.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并在10秒内重复三次(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步行 1.能用患腿站,另一腿向前迈步(负重的髋关节必须伸展,可准备随时给予帮助) 2.在一个人准备随进给以帮助下能行走 3.不需帮助能独立行走(或借助任何辅助器具)3m 4.不用辅助器具15s内能独立步行5m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报告单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 出生体重:KG 孕周:周检查日期: 家长姓名:住址:电话:病历号:项目(区) 结果(原始分) 参考值(原始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A 仰卧位和俯卧位 B 坐位 C 爬与跪 D 站与立 E 行走与跑跳 注:本测试主要测定的是儿童的粗大运动,测试的是完成动作的多少而不是完成动作的质量。 操作者: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是为儿童脑瘫设计的,主要用于测量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随时间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同时可以掌握患儿运动障碍的程度,对患儿的身体功能及能力进行量化,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为判断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指标。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适用于运动功能相当于正常5岁儿童运动能力以内的儿童。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分为5个能区: A区卧位与翻身(17项) B区坐位(20项) C区爬和跪(14项) D区站立(13项) E区走跑跳(24项) 每项评定指标的评分0-3分,评定结果包括各个能区的原始分,百分比及总百分比。 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 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 2分:部分动作完成—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 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 当无法完成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评定结果:原始分:5个能区的原始分。 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 总百分比:5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 除以5。 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 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 粗大运动功能(GMFM88项)测评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翻译)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和GMFM-66) Version 1.0翻译 儿童姓名:编号: 出生日期:(年/月/日) 实足年龄:(年/月) 评估者: 关于研究组: Dianne Russel, 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McMaster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 McMaster University, 1400 Main St. W., Rm. 408, Hamilton, L8S 1C7 Tel: North America – 1 905 525-9140 Ext: 27850

Tel: All other countries – 001 905 525-9140 Ext: 27850 E-mail: canchild@mcmaster.ca Fax:1 905 522-6095 Website: www.fhs.mcmaster.ca/canchild 项目A:卧位&翻身计分NT 1、仰卧,头位于中线:旋转头部时肢体对称0□1□2□3□ 1 * 2、仰卧:双手位于中线,手指交叉0□1□2□3□ 2 3、仰卧:头抬起45°0□1□2□3□ 3 4、仰卧:屈曲右髋和右膝到达全范围0□1□2□3□ 4 5、仰卧:屈曲左髋和左膝到达全范围0□1□2□3□ 5 * 6、仰卧:右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1□2□3□ 6 * 7、仰卧:左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1□2□3□7 8、仰卧:自右侧翻身至俯卧0□1□2□3□8 9、仰卧:自左侧翻身至俯卧0□1□2□3□9 * 10、俯卧:抬头至竖直0□1□2□3□10 11、前臂俯卧:头部竖直,肘部伸直,胸部抬起0□1□2□3□11 12、前臂俯卧:右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1□2□3□12 13、前臂俯卧:左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1□2□3□13 14、俯卧:自右侧翻身至仰卧0□1□2□3□14 15、俯卧:自左侧翻身至仰卧0□1□2□3□15 16、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右翻身90°0□1□2□3□16 17、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左翻身90°0□1□2□3□17 A

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一、手功能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grasp)两大类。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suspension)、约束(constrain)、推(push)、压(press)、触(touch)、勾状抓握(hook grasp)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power grip)与精细抓握(precision grasp),前者包括球形抓握(ball grasp)、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及拉(pull),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tip pinch)、指腹捏(finger pulp)、侧捏(lateral pinch)及三指捏(tripod pinch)。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如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而包括进食、更衣、书写等在内的各种精细运动活动均以抓握物体、将手伸向物体、随意放下物体、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4项基 本动作为基础。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年龄精细运动 新生儿紧握拳,触碰时能收缩。 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 1个月双手常常握拳,物体碰到手时,握得更紧。 2个月偶尔能张开手,给物体能拿住。 偶尔把手或手里的物体送到口中舔舔。 3个月用手摸物体,触到时偶尔能抓住。 手经常呈张开姿势,将哗啦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钞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双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动作6个月以后消失。 常常去抓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 用整个手掌握持物体,手握哗啦棒的时间较以前长些,而且会摇晃,并用眼睛看手里的哗啦棒片刻,出现最初的手眼协调。 5个月物体碰到手时出现主动抓握动作,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会玩衣服,把衣服拉到脸上。 能玩玩具并将玩具抓握较长时间。 往往双手去拿,把东西放到口中。 6个月迅速伸手抓面前的玩具,玩具掉下后会再抓起。用全手抓积木,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 准确地拿取悬垂在胸前的物体。 会撕纸玩。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翻译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 F M-88和GMFM-66) Version 1.0翻译 儿童姓名: 编号: 评估日期: (年/月/日) 出生日期: (年/月/日)实足年龄: (年/月) 评估者: 关于研究组: Dianne Russel, 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McMaster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 McMaster University, 1400 Main St. W., Rm. 408, Hamilton, L8S 1C7 Tel: North America – 1 905 525-9140 Ext: 27850 Tel: All other countries – 001 905 525-9140 Ext: 27850 E-mail: Fax:1 905 522-6095 Website: d

项目A:卧位&翻身计分NT 1、仰卧,头位于中线:旋转头部时肢体对称0□ 1□ 2□ 3□ 1 * 2、仰卧:双手位于中线,手指交叉0□ 1□ 2□ 3□ 2 3、仰卧:头抬起45°0□ 1□ 2□ 3□ 3 4、仰卧:屈曲右髋和右膝到达全范围0□ 1□ 2□ 3□ 4 5、仰卧:屈曲左髋和左膝到达全范围0□ 1□ 2□ 3□ 5 * 6、仰卧:右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 1□ 2□ 3□ 6 * 7、仰卧:左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 1□ 2□ 3□7 8、仰卧:自右侧翻身至俯卧0□ 1□ 2□ 3□8 9、仰卧:自左侧翻身至俯卧0□ 1□ 2□ 3□9 * 10、俯卧:抬头至竖直0□ 1□ 2□ 3□10 11、前臂俯卧:头部竖直,肘部伸直,胸部抬起0□ 1□ 2□ 3□11 12、前臂俯卧:右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 1□ 2□ 3□12 13、前臂俯卧:左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 1□ 2□ 3□13 14、俯卧:自右侧翻身至仰卧0□ 1□ 2□ 3□14 15、俯卧:自左侧翻身至仰卧0□ 1□ 2□ 3□15 16、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右翻身90°0□ 1□ 2□ 3□16 17、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左翻身90°0□ 1□ 2□ 3□17 A部分总分 项目B:坐位计分NT 19、仰卧:翻身至右侧坐起0□ 1□ 2□ 3□ 20、仰卧:翻身至左侧坐起0□ 1□ 2□ 3□ *21、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3秒0□ 1□ 2□ 3□ *22、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10秒0□ 1□ 2□ 3□ *23、坐在垫子上,上肢支撑:保持5秒0□ 1□ 2□ 3□ *24、坐在垫子上:上肢无支撑,保持3秒0□ 1□ 2□ 3□ *25、坐在垫子上玩前方的小玩具: 0□ 1□ 2□ 3□身体屈向前方,触碰玩具后,返回上肢支撑状态

FMFM精细运动量表

FMF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A区视觉追踪5项: A01 项视觉追踪摇铃难度值11.56 辅助物摇铃 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站在儿童的脚边正对儿童,将摇铃放在距儿童鼻子30厘米的正中处,吸引儿童的注意,接着将摇铃以90度弧线缓慢从正中移向一侧(近水平位),再移回 中间并按以上步骤测试另一侧。 评分0 眼睛不注视摇铃 1 眼睛注视摇铃未跟踪 2 目光追踪,从中间追踪至每一侧,一侧或两侧小于90度 3 目光追踪,两侧均可以达90度 A02 项听觉追踪摇难度值12.29 辅助物摇铃 方法安静环境中,置儿童于仰卧位,在不给儿童看到摇铃的情况下,将摇铃放在距儿童耳部30厘米的正中处,接着摇动摇铃,观察儿童反应。 评分0 没有反应 1 有反应,但不转动头部 2 转动头部但没有找到声源 3 转动头部后用眼睛找到声源 A03 项视觉追踪----右侧至左侧难度值13.34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儿童右侧滚向其左侧,边说:“来,看着球” 评分0 儿童不看球 1 儿童看球,但视觉未追踪至中线 2 儿童视觉追踪达中线 3 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 A04 项视觉追踪----左侧至右侧难度值13.34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儿童左侧滚向其右侧,边说:“来,看着球” 评分0 儿童不看球 1 儿童看球,但视觉未追踪至中线 2 儿童视觉追踪达中线 3 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 A03 项视觉垂直追踪难度值17.11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将网球置于儿童头部上方10厘米处吸引其注意,然后说:“看着球”,接着将网球放开让其自由落至桌上,观察儿童反应。 评分0 儿童不看网球 1 儿童看网球,但视觉未追踪 2 儿童视觉追踪网球,但未至桌面 3 儿童视觉追踪至桌面 B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9项: B01 项伸手臂难度值24.36 辅助物摇铃 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将一摇铃放在距儿童胸上30厘米的正中处,吸引其注意,然后说:“来拿摇铃。” 评分0 儿童手保持原位或原来的动作 1 儿童试图将手伸向摇铃 2 儿童屈肘向摇铃伸出手臂 3 儿童伸直手臂向摇铃 B02 项接近中线难度值26.19 辅助物悬吊玩具 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将一玩具悬于儿童胸部上方30厘米的正中处嘱儿童抓取玩具。 评分0 儿童没有移动手 1 儿童至少移动一只手,但未移到身体中线附近 2 儿童至少有一只手移动至身体中线附近10厘米内 3 儿童双手能够移至中线 B03 项抓握摇铃难度值26.61 辅助物摇铃 方法检查者坐在桌前抱儿童于膝上面对桌子,将一摇铃置于桌上距儿童的手10厘米处,然后说:“去拿摇铃。” 评分0 儿童的手不伸向摇铃或保持原来的动作 1 儿童试图将手臂伸向摇铃,但未触及 2 儿童触摸摇铃,但未抓住 3 儿童抓住摇铃 B04 项伸手抓纸难度值30.80 辅助物一张20厘米×30厘米的纸 方法儿童坐在检查者膝上面对桌子,距儿童手10厘米处放一张纸,说:“去拿纸。” 评分0 儿童不伸手 1 儿童伸手试图去拿纸,但未触及纸 2 儿童触摸纸 3 儿童把纸拉过来拿在手上或把纸弄皱在手上 B05 项双手合握难度值36.42 辅助物一块小方木 方法检查者坐在桌旁,置儿童于膝上,将一方木放在儿童手中,然后说:“玩方木”,嘱其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手是人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人因具有灵巧的手而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它使我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因而获得其他动物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方式。人一生的生活及工作都离不开手,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这在婴幼儿智能发育中非常重要。通过手的运动,可使婴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知觉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智障儿童由于大脑损伤造成诸多问题,如精细动作发展不良、空间知觉不足、手眼协调能力差等,以至于长大后不能掌握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精细动作,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是智障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从小培养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将来的生活自理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手部精细动作指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它是由人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来完成的动作。不像其他用于肌肉收缩的下行脊髓通路那样,激发和控制手指精细运动的信号并非源于脊髓顶部的脑干,而是源于脑

的最高的区域——皮层的条形区,这一区域横跨脑,有点像束发带,称为运动皮层。运动皮层直接向手指发送信号,控制手的精细运动。它还通过向脑干中四个运动通路中枢发送其他信号来对运动施加间接的影响,这些信号转而又使肌肉作适当的收缩。运动皮层的不同部分被分派来控制身体的不同部位。分派的关键是身体的那部分所要作运动的精细程度。运动越精细,支配它们的相应脑区越大。由此可见,人脑发育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练习来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专家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思维敏捷、头脑聪明的孩子,就要经常使他的手指得到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皮质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从而使智能得以提高。因此,智障儿童可以通过精细动作训练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能够极大地改善和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材料 1.韦氏智力测试量表,建议儿童到医疗机构进行韦氏智力测试,以确定儿童的智力水平。 2.自行设计《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具体内容有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儿童身体发育情况表。通过详细的调查,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的基本情况及精细动作的现有能力。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一)量表基本知识 GMFM是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映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针对脑瘫儿童设计的,但也可使用于Down syndrome 儿童,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者用来测定其它类型的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来那个表的不同版本: GMFM最初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医师判断筛选85个项目,在经过信效度研究后,增加了3个项目,形成了GMFM-88项版本,2000年Russell等人使用Rasch分析法对GMFM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GMFM-66项。国内任永平等将GMFM修订成80项,增加了原始反射和平衡反应等项目,同时删除了部分评估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检验,反射和反应项目的增加与原版量表以功能测试为主的目的相违,在国内未得到广泛使用。 GMFM-88结构: GMFM-88包括88个项目,分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于跑跳)。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A区总分为51分(17项);B区为60分(20项);C区总分为42分(14项);D总分为39分(13项);E 区总分为72分(24项)。 GMFM-88评分标准与结果: GMFM的每一个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GMFM-88提供五种评分结果: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 b 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史惟廖元贵杨红徐秀娟王素娟 ·临床研究· [ 摘要]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 FM) 与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2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 FM 和PDMS2GM 两种方法对29 例脑瘫儿童进行3 次评估, 用t 检验分析GM FM 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2GM 月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结果GM FM 的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2GM 的月相对百分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M F M 的评估结果比PDMS2GM 更有利于疗效判断。 [ 关键词] 脑瘫;粗大运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 F M) ; 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2GM) Appl i cations of G 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 and Pea b od y Developmental Measure Scale2G ross Motor in the evalu ation of chil d ren with cerebral p alsy S HI W e i , L IA O Y u a n2g u i , Y A N G Hon g , et al . Chil d ren ’s Hos p i t a l A f f il i a ted To Fu d a n U ni v ersi t y , S hanghai 200032 , Chi n a AbstractOb jective To co mpare t he advantages of t wo gross motor measure scales , Peabody Develop mental Measure Scale2G ross Motor ( PDMS2GM) and Gross Motor Functio n Measure Scale ( GM FM) , in t he evaluatio n of children wit h cerebral palsy ( CP) . Methods The gross motor f unctio ns of 29 CP children , 0 - 3 years old , were evaluated t hree times using PDMS2GM and GM FM res pectively. The imp rovement percentile each mo nt h of PDMS2GM and GM FM were co m pared by t test . R 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 ween t he imp rovement percentile each mo nt h of PDMS2GM and GM FM . Conclusion The GM FM was more sensitive t han PDMS2GM in t he evaluatio n of CP children es pecially in t he evaluatio n of t r eat m ent effect . K e y w ords cerebral palsy ; gross motor ; Gross Motor Functio n Measure Scale ( GM F M) ; Peabody Develop m ental Measure Scale2 Gross Motor ( PDMS2GM) 中图分类号: R742 .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9771 (2004) 0720423202 [ 本文著录格式] 史惟,廖元贵,杨红,等.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 (7) :423 —424 . 粗大运动发育水平评估是脑瘫患儿康复评估中最主要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对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状况进行量化,为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判断疗效提供客观依据。由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缓慢,所以要求评估方法更加细致与敏感。本文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 ss Moto r Functio n Measure Scale , GM FM) 与Peabo 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eabo dy Develop mental Measure Scale2Gro s s Moto r , P DM S2GM)对29 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变化进行评估,探讨它们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 . 1 对象2003 年1 —1 2 月在我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9 例,其中男性2 3 例,女性6 例; 首次评估时平均月龄12 —3 4 个月,平均( 1919 ±711) 个月; 早产16 例; 痉挛型四肢瘫1 5 例,痉挛型双瘫8例,痉挛型偏瘫3 例,手足徐动型3 例。 1 . 2 评估方法由2 名康复医师各自进行,并且在评估前不了解另一项的评估结果。环境设定为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房间,室温控制在20 ℃- 30 ℃,患儿衣服为1 - 2 层,在不违反各自评估要求的情况下,前后评估都尽量安排相同家属在场,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 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作者简介:史惟( 19652) ,男,上海市人, 主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 儿童运动发育与治疗。 GM FM 量表: GM FM 评估分5 个能区, 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 个能区。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为51 分,坐位能区总分为60 分,爬与跪能区总分为42 分,站立位能区总分为39 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为72 分。GFM F 评分结果包括以下几项: ①原始分: 5 个能区的原始分; ②总百分比: 5 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 ; ③月百分比: ( 本次总百分比- 前次总百分比) / 间隔月数; ④月相对百分比: 本次月百分比/ 前次总百分比×100 % 。 PDM S2GM 量表:由于PDM S2GM 对纠正胎龄12个月以内婴儿评估项目与12 个月以后不同, 本组29例在第1 次评估时全部选用纠正胎龄12 个月以后的患儿。对12 个月以后的患儿PDM S2GM 评估分3 个能区进行,包括固定、移动、操作能区,固定能区总分为60 分,移动能区总分为178 分,操作能区总分为48 分。PDM S2GM 评分结果包括原始分、总百分比、月百分比和月相对百分比,计算方法与GM FM 相同。另外还有粗大运动发育商( GMQ) 。 对每例患儿进行3 次评估,每次评估时均同时采用GM FM ( Rusell , 1993 ) 量表和PDM S2GM 量表(Folio &Fewell , 2000 ), 每2 次评估之间的间隔时间110 —510 个月,第1 次与第2 次平均间隔( 217 ±112) 个月,第2 次与第3 次平均间隔(217 ±111) 个月。 1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15 fo r Window s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数据用t 检验来分析评估前后的。

第四章精细运动练习题 Word 文档 (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一)选择题 [A1型题】 【习题】 1.精细抓握不包括()1.B A.指尖捏 B.约束 C.三指捏 D.侧捏 E.指腹捏 2.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2.C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3.D A.2~3岁 B.2~4岁 C.2~5岁 D.2~6岁 E.2~7岁 4.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4.D A.乱涂阶段 B.组合阶段 C.集合阶段 D.乱画阶段 E.图画阶段 5.关于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E A.7个月可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 B.9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葡萄干等) C.10个月可用食指触物 D.12个月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 E.24个月搭2块或3块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 6.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大米花、葡萄干等)的时间为()6.D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E.10个月 7.很熟练用拇指与另一手指准确捏起o.6Cm串珠的时间为()7.E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E.10个月 8.能几页几页翻书的时间为 ( )8.B A.12个月 B.18个月 C.24个月 D.30个月 E.36个月 9.能一页一页翻书的时间为 ( )9.C A.12个月 B.18个月 C.24个月 D.30个月 E.36个月 10.自发地从瓶中倒出小丸的时间为( ) 10.B A.12个月 B.18个月 C.24个月 D.30个月 E.36个月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翻译)

儿童姓名: 评估日期: 出生日期: 实足年龄: 评估者: 编号: ____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________ (年/月) GMFCS Leve l □ □口□口 I II III IV V 测试环境(如 房间、衣着、时间、其他需要描 述的内容)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和GMFM-66 关于研究组: Dia nne Russel, Can Child Ce 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McMaster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 McMaster University, 1400 Main St. W., Rm. 408, Hamilt on 丄8S 1C7 Tel: North America -1 905 525-9140 Ext: 27850 Tel: All other cou ntries -001 905 525-9140 Ext: 27850 E-mail: can child@mcmaster.ca Fax:1 905 522-6095

Website: www.fhs.mcmaster.ca/ca nchild 项目A:卧位&翻身计分NT 1、仰卧,头位于中线:旋转头部时肢体对称0口 1 □ 2 □ 3 □ 1 * 2、仰卧:双手位于中线,手指交叉0口 1 □ 2 □ 3 □ 2 3、仰卧:头抬起45°0口 1 □ 2 □ 3 □ 3 4、仰卧:屈曲右髋和右膝到达全范围0口 1 □ 2 □ 3 □ 4 5、仰卧:屈曲左髋和左膝到达全范围0口 1 □ 2 □ 3 □ 5 * 6、仰卧:右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口 1 □ 2 □ 3 □ 6 * 7、仰卧:左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口 1 □ 2 □ 3 □7 8、仰卧:自右侧翻身至俯卧0口 1 □ 2 □ 3 □8 9、仰卧:自左侧翻身至俯卧0口 1 □ 2 □ 3 □9 * 10、俯卧:抬头至竖直0口 1 □ 2 □ 3 □10 11、前臂俯卧:头部竖直,肘部伸直,胸部抬起0口 1 □ 2 □ 3 □11 12、前臂俯卧:右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口 1 □ 2 □ 3 □12 13、前臂俯卧:左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口 1 □ 2 □ 3 □13 14、俯卧:自右侧翻身至仰卧0口 1 □ 2 □ 3 □14 15、俯卧:自左侧翻身至仰卧0口 1 □ 2 □ 3 □15 16、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右翻身90°0口 1 □ 2 □ 3 □ 16 17、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左翻身90°0口 1 □ 2 □ 3 □17 A部分总分 项目B:坐位计分NT * 18、仰卧,检查者握住儿童双手可以自主坐起且头部控制良好0口 1 □ 2 □ 3 □ 19、仰卧:翻身至右侧坐起0口 1 □ 2 □ 3 □ 20、仰卧:翻身至左侧坐起0口 1 □ 2 □ 3 □ * 21、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3秒0口 1 □ 2 □ 3 □ * 22、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10秒0口 1 □ 2 □ 3 □ * 23、坐在垫子上,上肢支撑:保持5秒0口 1 □ 2 □ 3 □ * 24、坐在垫子上:上肢无支撑,保持3秒0口 1 □ 2 □ 3 □ * 25、坐在垫子上玩前方的小玩具:0口 1 □ 2 □ 3 □

wo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w o 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 s h w o r t h量表用于痉挛 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 906-909 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价项目 项目号项目内容 1前臂放到桌子(侧面) 2前臂由桌子放到盒子f侧面) 3在桌面上伸肘(侧面) 4在桌面有负荷伸尉(侧面) 5手放到桌子(正面) 6手由桌子放到盒子(正面) 7在桌面屈肘拉回O.45kg的物体 8拿起易拉罐到嘴边 9从桌面上拿起铅笔 10从桌面拿起曲别针 11叠放3个棋子 12翻转3张纸牌 13在锁中转动钥匙 14叠毛巾 15提1.35kg篮子到旁边桌子上 WMFT由15个项目组成.1—6为简单的关节运动.7一15为复合的功能动作(表1)。对所有动作当场进行计时和动作质量打分(O一5分,6个分级),目前该量表的评价手册还没有进行汉化,以下是评测项目和评分标准。WMFT功能能力评分: 0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尝试参与测试 1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功能性的参与但试图参加.在单侧动作的测试中.未被测试的上肢有可能帮助测试上肢。 2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需要未测试上肢的帮助.如小的调整或变换位置.或需要2次尝试才能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非常慢。在双侧任务中,被测试上肢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只能作为辅助。 3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是动作受到协同运动的一些影响。或动作完成较慢及需要努力才能完成 4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动作接近正常.但是完成速度轻度变慢,或缺乏精确度.良好的协调和流畅性。 5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表现为正常动作。以健侧上肢动作为正常标准。

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FMFM) (第二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编制 2008年10月

A区视觉追踪5项 A01 项 视觉追踪摇铃 难度值11.56辅助物摇铃 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站住儿童的脚边正对儿童,将摇铃放在距儿童鼻子30厘米的正中处,吸引儿童的注意,接着将摇铃以90度弧线缓慢从正中移向一侧(近水平位),再移回中 间并按以上步骤测试另一侧。 评分 0 眼睛不注视摇铃 1 眼睛注视摇铃未跟踪 2 目光追踪,从中间追踪至每一侧,一侧或两侧小于90度 3 目光追踪,两侧均可达90度 A02 项 听觉追踪 难度值12.29 辅助物摇铃 方法安静环境中,置儿童于仰卧位,在不给儿童看到摇铃的情况下,将摇铃放在距儿童耳部30厘米处,接着摇动摇铃,观察儿童反应。 评分 0 没有反应 1 有反应,但不转动头部 2 转动头部但没有找到声源 3 转动头部后用眼睛找到声源 A 03 项 视觉追踪—右侧至左侧 难度值13.34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儿童右侧滚向其左侧,边说:“来,看着球” 评分 0 儿童不看球 1 儿童看球,但视觉未追踪至中线 2 儿童视觉追踪达中线 3 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 A 04 项 视觉追踪—左侧至右侧 难度值13.34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儿童左侧滚向其右侧,边说:“来,看着球” 评分 0 儿童不看球 1 儿童看球,但视觉追踪未达中线 2 儿童视觉追踪至中线 3 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 A05 项 视觉垂直追踪 难度值17.11 辅助物网球 方法儿童扶持下取坐位,将网球置于儿童头部上方10厘米处吸引其注意,然后说:“看着球” 接着将网球放开让其自由落至桌上,观察儿童反应。 评分0 儿童不看网球 1儿童看网球,但视觉未追踪 2儿童视觉追踪网球,但未至桌面 3 儿童视觉追踪至桌面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 项目 得分 第一次评估第二次评估第三次评估 仰卧位与俯卧位(17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仰卧位:头正中位,最大限度左右对称转动头部 2.仰卧位:双手于正中位,双手合拢 3.仰卧位:抬头45度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6.仰卧位:伸出右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7.仰卧位:伸出左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8.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俯卧位 9.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俯卧位 10.俯卧位:竖直抬头 11.肘支撑俯卧位:竖直抬头,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12.肘支撑俯卧位:右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左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3.肘支撑俯卧位:左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右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4.俯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仰卧位 15.俯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仰卧位 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度 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度 得分得分得分 坐位(20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8.仰卧位:检查者握婴儿双手,自行牵拉成坐位,头部能控制 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坐位 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坐位 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3秒钟 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10秒钟 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钟 24.坐于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 25.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摸玩具后,不用上肢支撑恢复坐位 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8.右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29.左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的从坐位趴成俯卧位 31.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右侧转成四点支撑位 32.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左侧转成四点支撑位 33.坐于垫子上:不使用上肢帮助,躯体旋转90度 34.坐于椅凳上:不使用上肢和足支撑,保持10秒钟 35.站立位:从站位坐到凳子上 36.坐在地板上:从地板上坐到凳子上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教学教材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 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一)量表基本知识 GMFM是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映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针对脑瘫儿童设计的,但也可使用于Down syndrome儿童,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者用来测定其它类型的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GMFM来那个表的不同版本: GMFM最初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医师判断筛选85个项目,在经过信效度研究后,增加了3个项目,形成了GMFM-88项版本,2000年Russell等人使用Rasch分析法对GMFM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GMFM-66项。国内任永平等将GMFM修订成80项,增加了原始反射和平衡反应等项目,同时删除了部分评估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检验,反射和反应项目的增加与原版量表以功能测试为主的目的相违,在国内未得到广泛使用。 GMFM-88结构: GMFM-88包括88个项目,分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于跑跳)。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A区总分为51分(17项);B区为60分(20项);C区总分为42分(14项);D总分为39分(13项);E区总分为72分(24项)。

GMFM-88评分标准与结果: GMFM的每一个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GMFM-88提供五种评分结果: 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 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 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 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 GMFM-66的特点: GMFM-66的项目由GMFM-88经过Rasch分析后,筛选出具有线性特征(项目特性线)的项目所组成,GMFM-66项目需要使用电脑程序(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GMFM软件)输入每个项目的得分,并经分析转化后得到GMFM-66分值。与GMFM-88相比GMFM-66具有如下特点:①属于等距量表,它提高了总分和变化分数的可理解性,能够合理、客观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变化;②重新确立了项目难度顺序;③删除22项不适合项目后,增加了评估的单维性;④重新确定GMFM测定在脑瘫人群中信效度(比GMFM-88建立时使用的样本更大,共537例)。但是GMFM-66不能提供各个功能分区的分值,因此GMFM-88目前依然得到广泛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