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模板

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模板
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模板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综合技能训练

开课学期:2016-2017第2学期

实验室:巡天609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 班

学号:20150410Z0210

姓名:朱广辉

实验一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设计目的:

1: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测试;

重点:

电路指标测试;

难点:

电路设计与测试;

课时:6学时

一、设计任务书

1.已知条件

电源电压V

cc =+12V,信号源U

s

=10mV,内阻R

s

=600Ω,负载R

L

=2kΩ。

2.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电阻R

i >2kΩ,频率响应20Hz~500kHz,输出电压U

o

≥0.3V,输出电阻

R

O

<5kΩ,电路工作稳定。

3.实验用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直流稳压电源一台,万用表一台。

二、电路设计

1.电路形式讨论

由于电压增益A

V =U

O

/U

S

=30,采用一级放大电路即可,要求电路工作稳定,采

用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输入电阻比较大和频率响应比较宽,引入一定的串联负反馈,电路如图。

2.具体电路设计

(1)静态工作点选择

I CQ =2mA,V BQ =3V (选择硅管) (2)晶体管的选择

取100,

U CEO >V CC =12V,I CM >2I CQ =4mA, P CM >I CQ V CC =24mW, f T >1.5βf H =75MHz

选择9014:U CEO >20V,I CM >100mA, P CM >300mW,f T >80MHz,Cb'c<2.5pF (3)元件参数的计算

R E =(V BQ -0.7)/I CQ ≈1.2k Ω I BQ =I CQ /β=20μA 则

,R B2=15k Ω

,取标称值47k Ω

,

取R F =10Ω.则

,取A V =40,

由,得

,取3.9kΩ.

,取33μF.

,取C

C =C

B

=33μF.

,取330μF. (3)核算

,V

EQ =V

BQ

-0.7=2.2V.

,V

CQ =V

CC

-I

CQ

R

C

=4.90V,V

CEQ

=V

CQ

-V

EQ

=2.7V.

,。

,R

O =R

C

=3.9kΩ,

g m =I

EQ

mA/26mV=70mS,,

三、电路安装与调试

1、安装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测电源两端电阻)。

2、调试工作点基本与设计值相符(测V CEQ )。

3、测量技术指标并调试使之满足要求。 四、电路参数的测量及记录

1、记录调试后的元件参数

2、测量工作点及技术指标 五、误差分析

33.3% ;

%4.1;

%4.7 ;

%5.6;

产生误差的原因

1、测量仪器不准及测量人员的读数误差。

2、元件参数的示值误差。

3、工程近似计算引入的理论误差。

实验总结

实验中利用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学习、验证了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得到了输出电压在加负载和不加负载条

件下随Rc或Ic的变化的测量值,可以看出电压放大倍数在加负载后变小,并随Rc或Ic大增大而增大。

实验二音频前置放大器的放大电路设计

目的:

1:集成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集成放大电路的测试;

重点:

电路指标测试;

难点:

电路设计与测试;

课时:6学时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一个卡拉OK混音电路,将话筒语音信号与放音机的音乐混合。

要求:

1、单电源工作方式。

2、话筒:输出信号最大幅度为U S!=5mV,内阻R S!=20Ω,信号带宽为50Hz——10kHz。

3、放音机:输出信号最大幅度为U S2=100mV,内阻R S2=600Ω,信号带宽为20Hz——20kHz。

4、混音输出:输出最大电压幅度为U om=3V,负载为R L=4.7kΩ,信号带宽为20Hz——20kHz。

二、设计方案

话筒信号的放大倍数为A V1=3V/5mV=600,由两个运放完成:一个前置放大,一个混音放大。放音信号的放大倍数为A V2=3V/100mV=30,由混音放大完成,电路基本框图和增益分配如下:

话筒混音输出放音机

三、具体电路设计

1、运放的选择

V CC>2U om+2=8V取9V

B·G>BW f·A Vf=f H·A vmax=20K×30=6×105Hz

S R>2πf H U om=2π×20k×3=0.38V/μs

I om>2U om/R L=1.28mAU omax>V om=3V

选用μA741,参数为:

V CC>30VV Rmax=13VI om=20mA

Av(dB)=100dB(105倍)BW=10Hz

B·G=A V·BW=106HzSR=0.5V/μs

r i=2MΩr o=75Ω

2、混音电路的设计

采用反相放大方式可减少串扰,电路如图

由于有强直流负反馈,

取R21=R22=10kΩ,分得中点电位

,取47kΩ

R23=R25/A V21=1.57kΩ取1.5kΩ

R24=R23/A V22-R S2=0.97kΩ取910Ω

,取22μF

,取10μF

,取22μF

3、前置级的设计

由于输入信号较小,需高输入电阻,采用同相放大方式,电路如图。由于有强直流负反馈,

取R11=R12=10kΩ,分得中点电位

,取39kΩ

R14=R13/(A V11-1)=2.05kΩ取2kΩ

,取1μF

,U om1=A V1U S1=3.2V

,U om2=A V2U S2=3.11V

,

,

,

,

四、安装调试

1、安装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调试运放,使其工作于放大状态,(测量静态输出V O≈0.5V CC)。

3、测量性能指标,并调试使之满足要求。

五、性能指标

实验总结

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制作一个音响的整个过程,并获得了

很多经验,比如Orcad、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运放参数的设计、元

器件的参数设定等,而且整个过程从设计确定元件参数,购买元件 印板、腐

蚀板、打孔焊接;调试等特别在PCB的过程中,感觉自己还有很多这方面的欠

缺知识,这些过程都使我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不仅了解了集成功率放大

器内部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其外围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并且掌握音响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与电子线路系统的装调技术。希望在未来的日

子里,在这次经验的基础上能做出更多的东西,让自己收获更多,不断进步。

实验三直流稳压电路设计

目的:

1: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

2:稳压电路的设计方法;

重点:

电路指标和电路器件的选择;

难点:

电路器件的选择;

课时:6学时

设计要求:

设计一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指标要求:U O=+3V~+9V,I Omax=800mA,?U O≤3mV,

S r=≤3×10-3。

一、理论设计:

?选定集成稳压器,确定电路型式

图5.5.17 设计举例题的实验电路

选可调式三端稳压器CW317(LM317),其特性参数为:U O=1.2~37V,I Omax=1.5A,最小输入输出压差(U I-U O)min=3V,最大输出压差(U I-U O)min= 40V,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所组成的稳压电源的电路如图5.5.17所示。

取R1=240Ω,则U O=1.25(1+RW/R1),则

RW min=(U Omin/1.25-1)R1=(3/1.25-1)×240=336Ω

RW max=(U Omax/1.25-1)R1=(9/1.25-1)×240=1.49KΩ

故取RW为4.7KΩ的精密线绕可调电位器。

(2)选电源变压器

一般根据变压器的副边输出功率P2来选定变压器。CW317的输入电压U I的范围为

U Omax+(U I-U O)min≤U I≤U Omin+(U I-U O)max

9V+3V≤U I≤3V十40V

故12V≤U I≤43V

变压器副边电压

U2≥U Imin/(1.1~1.2)=12/1.1=12V

I2= (1.1~3)I O>I Omax=0.8A

取I2=lA,变压器副边输出功率

P2≥I2U2=llW

取得变压器的效率可δ=0.7,则原边输入功率

P1≥P2/δ=15.7W。

故选副边输出电压为12V,电流为1A的变压器,为留有余地,选功率为20W的变压器。

(3)选桥式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

整流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根据上述的条件,选整流二极管1N4001,其参数为U RM≥50V,I F≥1A。

由稳压系数计算式

式中,代入U O=9V,U I=12V,?U OPP=5mV,S r=3×10-3

得滤波电容C1的容量为

电容C1的耐压大于

故选两个2200uF/25V的电容相并联。

二、电路安装于调试

1、按安装布线图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应认真检查电路中各器件有无接错、漏接和接触不良。特别是下列检查事项必须认真进行。

(1)对电源变压器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以防止变压器漏电,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一般采用兆欧表测量一、二次绕组之间、各绕组与接地屏蔽层之间,以及绕组与铁心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1000Mrl,如果用万用表高电阻档检测,则其指示电阻均应为无穷大。

(2)二极管的引脚(或整流硅桥的引脚)和滤波电容器的极性不能接反,否则将会损坏元器件。

(3)检查负载端不应该有短路现象。

(4)集成稳压器的各引脚要识别清楚,不能接错。特别是公共端不能开路,一旦开路,输出电压U O很可能接近U I,导致负载损坏。

(5)电源变压器的原、副边不能搞错,否则将会造成变压器损坏或电源故障。

2、直流稳压电源的调整测试

(1)首先应在变压器的副边接人保险丝,其额定电流要略大于I Omax,以防电源输出端短

路损坏变压器或其它器件。

(2)空载检查测试

a、直流稳压电源安装后的组成框图如图5.5.18所示。将图5.5.18中的A点断开,接

通220V交流电压,测量变压器副边交流电压值U2,应满足设计要求。若偏高或偏低,则可通过改变电源变压器副边的抽头进行调整。然后检查变压器的温升,若变压器短期通电后

温度明显升高,甚至发烫,则说明变压器质量比较差,不能使用。这是由于一次侧绕组过

少(或铁心叠厚不够),致使变压器一次侧空载电流过大而引起的。若变压器性能正常,则

可以进行下一步测试。

b、将图5.5.18中A点接通,B点断开,并接通220V交流电压,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

象(如整流二极管是否发烫等),然后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

U I,其值应接近于1.4U2(U2为电源变压器二次侧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否则应断开220V交

流电压,检查电路,消除故障后再进行通电测试。

c、B点电压测量正常后,应断开负载R L,接通B点后再接通220V交流电压,测量集

成稳压器的电压U O,其值应为设计值。若集成稳压电路采用三端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则

U O应为集成稳压器的额定输出电压;若采用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则调节取样电路可

变电阻时,U O应跟随变化,且其变化范围应符合设计值。否则应切断电源进行检查,消除

故障后再进行测试。最后检查稳压器输入、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差,其值应大于最小电压差。

图5.5.18 直流稳压电源测试框图

(3)加载检查测试

上述检查符合要求后,则稳压电路工作基本正常,此时可接上额定负载R L。并调节输出电压,使其为额定值(固定输出稳压器不需调节),测量U2、U I、U O的大小,观察其是否符

合设计值(此时U2、U I的测量值要比空载测量值略小,且U I≈1.2U2,而U0基本不变),并根

据U I、U O及负载电流I O核算集成稳压电路的功耗是否小于规定值。然后用示波器观察B点

和C点的纹波电压,若纹波电压过大,则应检查滤波电容是否接好,容量是否偏小或电解

电容是否已失效。此外,还可检查桥式整流电路四个二极管特性是否一致,如有干扰或自

激振荡(其频率与50Hz、100Hz不同),则应设法消除。

(4)质量指标测量

按前面讨论过的质量指标测量方法,测试所安装电路的各项质量指标。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整流环节、

电容滤波环节、集成三端稳压器典型电路等有了一定的把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懂的问题,通过查阅课本、请教老师和组员之间的相互讨论,最终弄明白了原理,解决了问题,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得到提升。由于是设计性实验,电路结构和器件参数完全自己计算确定,这时我学会了量元器

件性能好坏的指标和选择器件的依据

实验四流水灯控制电路

目的:

1: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电路调试;

重点:

电路调试;

难点:

电路构成;

课时:9学时

设计要求:

功能:(1)单向向前移动。

(2)单向向后移动。

(3)向前向后交替移动。

(4)能调节点亮灯的盏数(1--3盏)。

条件:74LS194(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一片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两片

LM555定时器一片

适当的电阻、电容和发光二极管

一、电路设计

1、脉冲发生器

用一片LM555定时器U4形成多谐振荡器产生1Hz的矩形脉冲信号。电路如图。

由于 T=1/f=1S。

负脉冲维持时间:

T=0.7C1(R1+2R2)=1S

取C1=10μF,则R1+2R2=142.86kΩ

取R1=47kΩ,得 R2=47.93kΩ。

取R2=47kΩ。

取C2=0.01μF作滤波。

核算频率:

f=1/[0.7C1(R1+2R2)]=1.013Hz

2、用74LS194双向移位寄存器U3的双向移位功能实现前后移动,U3启动时自动清零。

电阻R5和C在接通电源时,产生负脉冲对U3清零。

3、用一片74LS00与非门电路U1实现移动方向的控制。

a、U1构成RS触发器控制U3左移或右移。

b、当开关K1断开时,双向交替移位。

c、当开关K1闭合时,单向移位。

K1在左移时闭合,就置左移。

K1在右移时闭合,就置右移。

4、用一片74LS00与非门电路U2实现调节点亮灯的盏数功能。

K2为轻触式常开开关。

正常工作时,K2断开;

在移位时闭合K2,点亮灯的盏数将逐步增加;

重新设置时,必须重新开机。

三、控制电路图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流水灯控制实验,进一步掌握了Keil C51软件与proteus联合仿真调试的方法,逐步熟练了单步调试的方法。自己用中断方法完成了本次实验,也尝试用查询方法编写程序,知道中断方法是在有中断请求时CPU再去处理,之前可一直忙于其他事情,而查询方法需一直查询标志位,CPU不能做其他事情,中断方法效率要比查询方式高而且较简单。第一次用按键控制电路,学习了按键的去抖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五函数发生器设计

目的:

1:函数发生器设计方法;

2:整机电路调试;

重点:

电路构成;

难点:

电路调试;

课时:9学时

设计要求:

1、可调频率范围为10Hz~100Hz。

2、可输出三角波、方波、正弦波。

3、三角波、方波、正弦波信号输出的峰-峰值0~5V可调。

4、三角波、方波、正弦波信号输出的直流电平-3V~3V可调。

5、输出阻抗约600Ω。

一、理论设计

1、振荡器

由于指标要求的振荡频率不高,对波形非线性无特殊要求。采用图1.7.1所示的电路。同时产生三角波和方波。

图1.7.1 振荡电路

根据输出口的信号幅度要求,可得最大的信号幅度输出为:V M=5/2+3=5.5V

采用对称双电源工作(±V CC),电源电压选择为:

V CC≥V M+2V=7.5V 取V CC=9V

选取3.3V的稳压二极管,工作电流取5mA,则:

V Z=V DZ+V D=3.3+0.7=4V 为方波输出的峰值电压。

取680Ω。

取8.2KΩ。

R1=R2/3=8.2/1.5=5.47(KΩ)

取5.1KΩ。

三角波输出的电压峰值为:

V OSM=V Z R1/R2=4×5.1/8.2=2.489(V)

R4=R1∥R2=3.14 KΩ

取3KΩ。

取10KΩ。

R6=RW/9=10/9=1.11(KΩ)

取1KΩ。

积分时间常数:

取C=0.1uF,则:

R5=4.019/0.1=40.19KΩ

取39KΩ。

取R7=R5= 39KΩ。

转换速率

一般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都能满足要求。兼顾波形转换电路集成电路的使用。集成电路选用四运放LM324。LM324内含四个相同的运算放大器,其中两个用于振荡器,两个用于波形变换。

2、波形转换电路

波形转换电路选用图1.7.2的电路,该电路将三角波转换成正弦波。正弦波输出幅度可调容易与输出电路连接。

图1.6.2 三角波转换成正弦波电路

考虑到该电路是通过输入三角波幅度的调节来调整正弦波的波形和减少对振荡器的影响,加入一级增益可调整的放大电路,如图1.7.3所示。要求输出三角波的峰峰电压从

1V~3V可调,以满足波形变换输入的幅度要求。

图1.7.3 三角波幅度调节电路

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由于输入三角波的峰值为V OPM=2V OSM=4.978V,为减少对振荡电路的影响,R1的取值一般较大。

取R1= 39KΩ。

取R2= 7.5KΩ

平衡电阻:

R3=R1∥(R2+RW/2)=12.89(KΩ)

取微调电位器RW= 50KΩ

取R3=12KΩ

3、输出电路

输出电路采用图1.7.4所示的电路,由于输出幅度和输出电流要求不高,集成电路选用LM318。

图1.7.4 输出电路

电路中,选取R1=1KΩ。电位器RW3取10 KΩ。由于波形变换电路中正弦波峰值电压可调,RW1微调电位器可用1 KΩ的电阻代替。

方波的峰峰值电压为V MP□=8V。设三角波峰峰值电压V MP△约为2V,则:

RW2`= V MP□(RW3+R1)/ V MP△-RW3=8(10+1)/2-10=24(KΩ)

取50 KΩ的微调电位器。

取输入电阻R2=50 KΩ。

输出电压最大峰峰值V MP=5V,反馈电阻R3:

取反馈电阻R3=150 KΩ。

考虑运算放大器输出电阻一般几十欧姆,取R8=560Ω

取R6=R3=150KΩ,直流调节电路的电流取1mA。则:

取RW4=10KΩ。

取3.9KΩ

平衡电阻R7≈R2∥R3∥R6=30 KΩ

把各部分电路汇总成图,元件重新排序,的完整电路见后面总体的函数发生器电路图。

二、电路的调试

1、振荡电路的调试

(1)连接好电路,检查电路和电源电压是否正确。然后通电。

(2)观察波形是否对称,否则检查稳压二极管是否接对或更换特性比较一致的稳压二极管。

(3)观察三角波的线性是否良好,可适当减少比较器的分压电阻R1,看波形是否有

所改善,也可加大积分时间常数改善波形。

(4)分别测量电路的最高和最低频率是否覆盖所要求的频率范围。否则调整积分时间常数和相关的电路。

(5)反复调整直至频率范围和波形都满足要求为止。

(6)三角波和方波的输出口分别接上后级的输入等效电阻,记录方波和三角波的输出幅度。

?波形转换电路的调试

(1)连接好波形转换电路,检查无误后通电调试。

(2)调节频率至中间位置,将振荡器的三角波接入电路,一边观察正弦波的波形,调节三角波的幅度使正弦波的失真最小。

(3)调节频率电位器使频率发生变化,观察正弦波波形的变化,出现失真,则调节三角波的幅度使正弦波的失真最小。

(4)反复调节直至频率范围内正弦波的波形满足要求为止。

《电子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册格式(本页不打印) 一、设计任务(四号、黑体,不加粗) 例如: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正文全部为宋体、小四,下同) 二、设计要求 教师下达的设计基本要求……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思想(宋体、小四、加粗) 对题目的理解,计划采用的实现方法 2.设计说明 对设计方案的简单综述,建议增加方案对比内容; 3.系统方案或者电路结构框图 包含对各个单元电路的详细分析; 保留详细的参数计算、卡诺图、状态转换图等设计内容; 4.设计方案 一个模块电路结构对应一个仿真波形和一段文字说明; 仿真及分析时,请捕捉关键点的波形数据,以确保设计结果具有良好的说服力; 5.电路原理总图 A4纸整张打印,打印出图纸边框 绘制原理图时,应注意加入电源、信号输入与输出端口; 芯片内部具有多个相同功能单元时,注意充分利用; 元器件在电路原理图中的布局应规范、紧凑; 6.PCB分层打印图 按照相同比例分别打印出顶层、底层、丝印层,并尽可能打印在同一张A4纸中; 在保证布通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的线宽、安全间距; 四、设计总结 个人真实的总结体会,不低于100字。 五、参考资料 包括网站、网页的资料;从网站上下载资料过多将被视为抄袭,一定要强调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新理念。 注: ——课程设计论文用A4纸打印,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实验报告采用A4纸双面打印,实验报告的内容全部手写,所有的打印图请牢固粘贴在实验报告上,不要使用QQ截图等低像素的截图工具。 ——封面与任务书双面打印在同一张A4纸;

1、设计题目 数字钟 2、设计内容和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设计要求采用中小规模集成器件完成具有以下技术指标的数字钟: (1)显示时、分、秒; (2)24小时制计数; (3)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对小时和分单独校时,对分校时的时候,停止分向小时进位。校时时钟源可以手动输入或借用电路中的时钟; (4)具有正点报时功能; (5)要求计时准确、稳定。 3、设计目的 (1)进一步熟悉各种进制计数器的功能及使用; (2)掌握译码器显示电路的应用; (3)熟悉集成芯片的内部结构及应用; (4)掌握数字电子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提升对实际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4、设计原理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一般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单元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可选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但精度要求高的电路中多采用晶体振荡器电路加分频器实现,在本设计中要求精度高,所以选用的是后者。将标准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该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可采用12进制也可采用24进制计数器,本实验采用24进制。最终完成一天的计数过程。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经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 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去触发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是对“时、分”显示数字进行校正和调整。其数字电子钟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电子设计报告 模板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电子设计报告 院系:电气系 班级:自动化12-3 姓名:于海洋 学号:1230130329

项目一:小音箱的制作 一、设计内容及目的 1 设计目的: 通过对小音响的制作,熟练并掌握放大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锻炼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设计内容: (1) 了解音响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和总体设计 (2)了解音响放大器各部分组成的具体设计 (3)了解其安装及调试过程 二、设计原理 一丶电路

2 主要元器件介绍 3 电路工作原理介绍 通过音频线将MP3、MP4等设备的左、右两路音频信号输入到立体声盘式电位器的输入端,2路音频信号再分别经过R1、C1、R2 、C2耦合到功率放大集成电路TDA2822的输入端,6、7脚,经过IC1(TDA2822)内部功率放大后由其1、3脚输出经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以推动左、右两路扬声器工作。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LED起电源通电指示作用。拨动开关SW可以控制电源的开或关,直流电源插座DC起电路可以外接电源的作用。电位器VOL是用来控制音量的大小

三、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焊接不熟练,在焊各个元器件时,速度很慢。有时有的元器件在焊的过程中会出现焊锡粘连现象 2解决措施: (1),在出现短路时,用万用表一一检测。 (2),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把小音箱的音频输入线与地线接反了,里面共有三根线。蓝 色的是地线、另外的两根是音频线可以随便接上,请注意连接! 还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在组装元件的时候,一时疏忽大意导致电路没有联通。比如说电池片的接反了,不通电、这就需要我们的仔细的检查了。 四、调试方法和步骤 1 接上电源 2 插上输入接口打开开关 3 调节音量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衡阳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 《综合电子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一号黑体,居中 简易电子称的设计 小二号粗黑体,居中 班级2011级电信1班 组长 成员三号宋体,加粗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6月10 日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题目:简易电子秤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2 备选方案设计与比较 (2) 1.2.1 方案一 (3) 第二部分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2.1 总体设计方案说明 (7)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9) 2.2.1S T C89C52单片机 (10) 2.2.2时钟电路 (11) 2.2.3复位电路 (12) 2.3功能模块二(参照2.2) (13) 2.3.1模块电路及参数计算 (14)

2.3.2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 (15) 2.3.3器件说明(含结构图、管脚图、功能表等) (16) 2.4功能模块三(实际名 (17) 2.4.1模块电路及参数计算 (18) 2.4.2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 (19) 2.4.3器件说明(含结构图、管脚图、功能表等) (20) 第三部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1主程序流程图 (21) 3.2子程序一(实际名) (22) 3.3子程序二(实际名) (23) 3.4子程序三(实际名) (24) 3.4电路仿真(实际名) (24) 3.4.1仿真软件简介 (25) 3.4.2仿真电路图 (26) 3.4.3仿真结果(附图) (27) 第四部分安装调试与性能测量 4.1电路安装 (28) (推荐附整机数码照片) 4.2系统软、硬件调试 (29) 6.2.1调试步骤及测量数据 (30) 6.2.2故障分析及处理 (31) 4.3整机性能指标测量(附数据、波形等) (32) 课程设计总结 (33) 参考文献 报告正文的排版: 1. 纸张大小及版心:统一用A4纸(21×29.7)打印,边距设为:上 2.54cm,下2.54cm,左2.2cm,右2.2cm。行距为固定值20磅。 2. 第一级标题用三号粗黑体,(段落设置)段前1行,段后1行, 3. 第二级标题用小三黑体,靠左上下空一行 4. 第三级标题用四号黑体,靠左本身不空行 5. 正文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6. 图题及图中文字用5号宋体 7. 参考文献标题用三号粗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参考文献正文为五号宋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教案资料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高专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将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基本组成、熟悉文件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中文输入方法。 2.了解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IE的使用。熟悉电子邮件的用途,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3.了解Word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处理实际问题。 4.了解Excel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处理实际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有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3.教学基本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进行。采用某种播放软件,教师在一台计算机上演示讲解,学生在其他计算机上同步观看。教师演示讲解完一个问题后,学生马上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每章上机练习题要求在计算机机房完成。 二、教学设计 1.总体设计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30学时,上机实习28学时,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14学时。具体分配学时如下: 2.教学资源 主教材选用: 吉林大学出版社“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易著梁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一书。 参考教材选用: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黄国兴、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 计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XXX控制系统(A/B/C题) 2017年8月12日

摘要(小四、宋体,300字以内) 关键词:脉宽;脉冲;数显;电容(小四、宋体)

XXX控制系统(A/B/C题) 【本科组】 一、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XXX模块、XXX模块、电源模块组成,下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 1、主控制器件的论证与选择 单片机比较 方案一:采用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 XXXXXX. 方案二:采用以增强型80C51内核的STC系列单片机 XXXXXX 通过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二。 方案一:采用在面包板上搭建简易单片机系统 在面包板上搭建单片机系统可以方便的对硬件做随时修改,也易于搭建,但是系统连线较多,不仅相互干扰,使电路杂乱无章,而且系统可靠性低,不适合本系统使用。 方案二:自制单片机印刷电路板 自制印刷电路实现较为困难,实现周期长,此外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整体设计进程。不宜采用该方案。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含了显示、矩阵键盘、A/D、D/A等模块,能明显减少外围电路的设计,降低系统设计的难度,非常适合本系统的设计。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2、XXXX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XXX。XXXX 方案二:XXX。XXXX 方案三:XXX。XXXX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3、控制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XXX。XXXX 方案二:XXX。XXXX 综合考虑采用XXXXX。 二、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1、XXXX的分析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2、XXXX的计算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3、XXXX的计算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1、电路的设计 (1)系统总体框图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X所示,XXXXXX 图X 系统总体框图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设计书

设计项目: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学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参赛人员:高庆 吴琨 王立强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方案论证与论证 2 一系统结构综述 4 二系统结构示意图 5 第三章硬件设计 5 一89C52单片机简述 6 二电源模块设计7 三恒流源电路设计7 四案件及显示模块7 五时钟电路设计8 六光电对射传感器模块设计 8 七比较电路模块设计9 八DA转换模块设计10 九交通状况检测模块设计10 十路灯故障检测及报警模块设计 10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一系统软件设计综述11 二各模块软件部分分述 12 14 15 第七章参考文献16

模拟路灯控制系统(I题) 【高职高专组】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模拟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通过交通情况自动调节检测,路灯故障检测及报警检测,环境明暗变化检测,定时开关模块的设计控制以实现题目要求。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实验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本文着重介绍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部分。 采用的技术主要有: (1)通过软件编程控制定时开关灯时间,报警检测; (2)光电传感器的有效应用; (3)LM311比较器的有效应用; (4)新型时钟芯片DS12C877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80C52单片机,光电传感器,路灯控制,亮度调节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C89C52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imulation street lamp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realiz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traffic situation automatic adjustment test, street lamp fault detection and alarm test, light and shade environment change detection, timer switch module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opic request.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circuit structure simple, reliable performance is high. The test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system design part. The technique to be used mainly has: 1. Through software programming control timing open to turn off the lights time, alarm detection; 2.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3. LM393 comparator effective application; 4. New clock chip DS12C877 effect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 80 C52, photoelectric sensor, street lamp control, brightness to adjust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模板

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MOSFET降压斩波电路设计专业班级:电气0907 学号:09291210 姓名:李岳 同组人:刘遥(09291212 )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2年6月25日-29日 设计地点:电气学院实验中心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李岳,刘遥专业班级电气0907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题目: MOSFET降压斩波电路设计(纯电阻负载) 设计条件:1、输入直流电压:U d=100V 2、输出功率:300W 3、开关频率5KHz 4、占空比10%~90% 5、输出电压脉率:小于10%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根据具体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能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论证和电路设计,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2. 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3. 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有设计方案,还要有仿真结果; 4. 进实验室进行电路调试,边调试边修正方案; 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画出主电路、控制电路原理图,说明主电路的工作原理、选择元器件参数,说明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绘出主电路典型波形(比较实际波形与理论波形),绘出触发信号(驱动信号)波形,说明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进度安排

2.执行要求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共6个选题,每组不得超过2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系统主电路、控制电路等详细的设计(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雷同,甚至完全一样。 四、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文郁.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李宏.电力电子设备用器件与集成电路应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 石玉、栗书贤、王文郁.电力电子技术题例与电路设计指导.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赵同贺等.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摘要 关键词:整流、无源逆变、晶闸管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稿-Microsoft-Word-文档

“Understanding Human Beauty”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Understanding Human Beauty”一文选自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景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该篇课文主要集中于人们对美的不同理解,探讨美的定义,尤其侧重探讨什么是内在美。从语言层面上看,文章篇幅较长,句子偏长,句型较复杂,生词较多,可能会给学生顺利阅读造成一定障碍。但是该篇课文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易于激起学生的探讨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14级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幼专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在专业学习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走向更好的的发展阶段。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最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和查读等进行阅读并理解一些难易度适中的文章。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原有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词汇量普遍积累不够,而且由于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不同、学习动机不同等原因,虽然经过一年学习,但英语听说读写以及运用能力还是相对较弱,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式,了解课文大意,总结课文观点。 能力目标:本课主要涉及阅读和说的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略读、查读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积极参与语言活动,能就学习中相关问题进行积极交流与讨论,提升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意识。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确由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美的定义不同,实现美的方法和途径也就不同。学生应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树立对美的正确认识,做一个由内而外的美丽的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对美的定义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2)了解并掌握课

电子设计总结报告

编辑:刘勇勇 200800120124 卢玉 200800120130

语音信号的抽样和重构系统 ○1该系统由六大电路模块构成,其分别为电源电路、语音信号的输入电路、抽样时钟产生电路、信号抽样电路、抽样重构电路、功率放大电路。 在具体焊接过程中,我们将电源电路独立地焊接在一块电路板上,其余的电路模块焊接在另一块电路板上。 最终成品图为 电源电路 语音信号的输入、抽样、重构、放大等电路

○2分模块电路的调试及波形显示 a.电源电路 我们以如下电路图进行焊接 注意事项:电源电路主要有整流桥,变压器以及稳压模块(lm7805,lm7812,lm7905,lm7912),经过上述稳压模块分别输出+5v,+12v,-5v,-12v的电压,其稳压模块芯片均为三管脚,78系列1为输入,2为接地,3为输出,而79系列1为接地,2为输入,3为输出 (实际焊接图如上图1所示) 实际电压输出结果为+4.95v,-5.10v,+11.8v,-12.06v b.抽样时钟产生电路

其构成有NE555振荡电路产生16KHZ的+5v方波信号,上述信号经过74ls74进行分频转变为8KHZ的+5v 方波信号 焊接电路图 上述信号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为 由555输出的波形 经74ls74的输出波形

由74ls74输出的波形首先经过tl084运算放大器进行极性转化,变为-10v的方波,在经过一个由tl084构成的加法器,转化为幅度为5v的双极性方波信号 焊接电路图为 双极性方波为 c. 语音信号抽样电路 该功能模块由语音信号输入电路和抽样时钟产生电路经过双向四路模拟开关4066完成 语音信号输入电路由信号源和输入滤波器构成,信号源可采用在电路上加装耳机插头外联MP4完成,输入滤波器为低通波器,其截至频率为3400hz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范本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小型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一有害气体检测与抽排电路设计 任务:设计一个能自动检测有害气体浓度,且当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能自动抽排有害气体的控制电路。 要求:1)检测到有害气体意外排放超标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报警,同时自行启动抽排系统,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3)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 二机器人行走电路设计 任务:设计一个能前进、后退的机器人行走控制电路。 要求:1)接通电源,机器人前进,行走一段时间后,机器人自动后退,退行一段 时间后自动前行,周而复始。 2)机器人行走动力只能使用干电池,不能使用动力电源。 3)机器人前进、后退时间可调。 4)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 初始条件:

1. 实验室提供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设备。 2. 学生已学习了大学基础课程和《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 3. 学生已参加过电工电子实习,掌握了用PROTEL绘制电路图的方法。 4. 主要参考文献 1)《新编电子电路大全》第1、2、3、4卷中国计量出版社 组编 2)《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何希才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电力电子变流技术》黄俊王兆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集成电路速查手册》王新贤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5)《集成电路速查大全》尹雪飞陈克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 6)《国内外晶体管对照手册》各种版本皆可。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结束时每个学生要提交一份按统一格式要求撰写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装订成册。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有方案比较与论证、系统方框图、电路原理图,阐述电路工作原理、每个元器件的主要参数、设计电路的性能

电子设计竞赛报告模板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控报警系统 摘要 本设计给出了以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核心的温度监控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案************ 关键词:单片机报警系统

目录 引言 (1) 1 方案论证与设计 (1) 1.1 温控方案 (1) 1.2 报警方案 (1) 2 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 (1) 2.1 温度测量模块 (1) 2.1.1 模块功能介绍 (1) 2.1.2 电路设计 (1) 2.2 信号发生器模块 (1) 2.2.1 模块功能介绍 (2) 2.2.2 电路设计; (2) 2.3 ***模块 (2) 3 系统软件设计与流程 (2) 3.1 系统软件介绍 (2) 3.2 程序流程图 (2) 4 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2) 4.1 测试环境 (2) 4.2 测试仪器 (2) 4.3 测试方法 (2) 4.4 测试数据 (2) 4.5 误差分析 (2) 5 设计总结: (3) 参考文献 (3) 附录 (4)

引言 随着温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 1方案论证与设计 此部分包括方案比较、方案论证、方案选择(可以以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各方案,并简要说明) 1.1温控方案 给出几个方案,分别阐述 1.2报警方案 **** 2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 根据赛题要求的任务,该温度报警系统包括温度测量、信号发生器和***?个模块,由于三个模块相对独立,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原理分析与电路设计。 2.1温度测量模块 2.1.1模块功能介绍 2.1.2电路设计 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2.2信号发生器模块 ****

2.2.1模块功能介绍 **** 2.2.2电路设计; * 2.3***模块 最后可以给出特殊器件的介绍;各单元模块的联接,以一个模块为一个框,画出框的联接图并简要说明。 3系统软件设计与流程 3.1系统软件介绍 3.2程序流程图 建议大家程序流程图用visio 软件来画,然后粘贴到这里。 4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4.1测试环境 4.2测试仪器 4.3测试方法 4.4测试数据 4.5误差分析 通过测试说明系统功能、指标参数:①说明系统能实现的功能;②系统指标参数测试,说明测试方法,要求有测试参数记录表;③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分析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模板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电子时钟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掌握8255、 8259、 8253芯片使用方法和编程方法, 经过本次课程设计, 学以致用, 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相关芯片的原理、内部结

构、使用方法等, 学会相关芯片实际应用及编程, 系统中采用8088微处理器完成了电子钟的小系统的独立设计。同时并了解综合问题的程序设计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 掌握一般的设计步骤和流程, 使我们以后搞设计时逻辑更加清晰。 二、开发环境及设备 1、设计环境 PC机一台、 windows 98系统、实验箱、导线若干。 2、设计所用设备 8253定时器: 用于产生秒脉冲, 其输出信号可作为中断请示信号送IRQ2。 8255并口: 用做接口芯片, 和控制键相连。 8259中断控制器: 用于产生中断。 LED: 四个LED用于显示分: 秒值。 KK1或KK2键与K7键, 用于控制设置。 三、设计思想与原理 1、设计思想 在本系统设计的电子时钟以8088微处理器作为CPU, 用8253做定时计数器产生时钟频率, 8255做可编程并行接口显示时钟和控制键电路, 8259做中断控制器产生中断。在此系统中, 8253的功能是定时, 接入8253的CLK信号为周期性时钟信号。8253采用计数器0, 工作于方式2, 使8253的OUT0端输出周期性的负脉冲信

号。即每隔20ms, 8253的OUT0端就会输出一个负脉冲的信号, 此信号接8259的IR2, 当中断到50次数后, CPU即处理, 使液晶显示器上的时间发生变化。 其中8259只需初始化ICW1, 其功能是向8259表明IRx输入 是电瓶触发方式还是上升沿触发方式, 是单片8259还是多片8259。8259接收到信号后, 产生中断信号送CPU处理。 2、设计原理 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定时器8253和扩展板上提供的8259以 及控制键和数码显示电路, 设计一个电子时钟, 由8253中断定时, 控制键控制电子时钟的启停及初始值的预置。电子时钟的显示格 式MM: SS由左到右分别为分、秒, 最大记时59: 59超过这个时间分秒位都清零从00: 00重新开始。 基本工作原理: 每百分之一秒对百分之一秒寄存器的内容加一, 并依次对秒、分寄存器的内容加一, 四个数码管动态显示分、秒 的当前值。 三、设计所用芯片结构 1、 8259A芯片的内部结构及引脚 中断控制器8259A是Intel公司专为控制优先级中断而设计开发的芯片。它将中断源优先排队、辨别中断源以及提供中断矢量的电路集中于一片中。因此无需附加任何电路, 只需对8259A编程, 就能够管理8级中断, 并选择优先模式和中断请求方式, 即中断

电子设计竞赛报告——模板(免费)

宽带直流放大器(C题) 【本科组】 摘要 本设计利用可变增益宽带放大器AD603来提高增益和扩大AGC 控制范围,通过软件补偿减小增益调节的步进间隔和提高准确度。输入部分采用高速电压反馈型运放OPA642跟随器提高输入阻抗,并且在不影响性能的条件下给输入部分加了保护电路。使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以减少噪声并抑制高频自激。功率输出部分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的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整个系统通频带可达20MHz,最小增益0dB,最大增益70dB。增益步进ldB,60dB以下预置增益与实际增益误差小于0.2dB。 关键词 AGC;AD603;OPA642;功率放大;稳压电源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增益控制部分 方案一 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场效应管工作在可变电阻区,输出信号取自电阻与场效应管与对V’的分压。采用场效应管作AGC控制可以达到很高的频率和很低的噪声,但温度、电源等的漂移将会引起分压比的变化,用这种方案很难实现增益的精确控制和长时间稳定。 方案二 采用可编程放大器的思想,将输入的交流信号作为高速D/A的基准电压,这时的D/A作为一个程控衰减器。理论上讲,只要D/A的速度够快、精度够高就可以实现很宽范围的精密增益调节。但是控制的数字量和最后的增益(dB)不成线性关系而是成指数关系,造成增益调节不均匀,精度下降。 方案三 使用控制电压与增益成线性关系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用控制电压和增益(dB)成线性关系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来实现增益控制(如图2)。用电压控制增益,便于单片机控制,同时可以减少噪声和干扰。 综上所述,选用方案三,采用集成可变增益放大器AD603作增益控制。AD603是一款低噪声、精密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温度稳定性高,最大增益误差为0.5dB,满足题目要求的精度,其增益(dB)与控制电压(V)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D/A输出电压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2.功率输出部分 此部分采用分立元件对管TIP41与TIP42搭建的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3.自动增益控制(AGC) 利用单片机根据输出信号幅度调节增益。输出信号检波后经过简单2级RC 滤波后由单片机采样,截止频率为100Hz。由于放大器通频带低端在1kHz,当工

课程设计模板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步进电机 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2 姓名

摘要 (居中,黑体小三字体,段前17磅,段后0磅,行距1.25)具有体积小、转矩大和速度范围宽的步进电机,在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被广泛应在在各种领域中。在本文中,使用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语言,编写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上位机软件,使用C语言编写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下位机软件。然后通过USB转串口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从而达到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对步进电机控制的目的。本设计的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模块、L298N驱动模块和USB转串口模块。 本文重点介绍了步进电机、STC12C5A60S2单片机、L298N芯片和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简略的介绍了本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同时还有对软硬件系统的调试。 关键词:四相五线步进电机;STC12C5A60S2单片机;Visual Basic;串口通信

目录 摘要 ............................................................................................................... I 目录 ............................................................................................................. II 1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黑体四号字体,段前、段后0磅,行距1.25) (1) 1.2 本课题任务(黑体四号字体,段前、段后0磅,行距1.25) (1) 2 硬件设计 (1) 2.1 总体方案设计(黑体四号字体,段前、段后0磅,行距1.25) (1) 2.2 步进电机的概述 (2) 3 软件设计 (2) 3.1 上位机软件的任务 (2) 3.2 上位机的界面实现 (2) 3.3 在VB平台下实现串口通信 (3) 4 系统调试与实验 (4) 5 课程设计总结 (5) 5.1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5.2 总结与展望 (2) 参考文献 (6) ---------------------------------------------------------------------------- 以下内容供参考!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模板

简易智能小汽车 队长:黄洋队员:尹志军梁荣新 赛前辅导老师:臧春华文稿整理辅导老师: 摘要 设计分为5个模块:前轮PWM驱动电路、后轮PWM驱动电路、轨迹探测模块、障碍物探测模块、光源探测模块。前轮PWM驱动电路用于转向控制;后轮PWM驱动电路用于方向和速度控制;探测模块利用三个光感元件,对黑色轨道进行寻迹;障碍物探测模块用于对两个障碍物进行探测;光源探测模块利用三个光敏电阻制成,用于寻光并确定光源角度,以期获得较为精确的转向值。绕障方案利用障碍物较低这个重要条件,在C点出发后,先利用光敏电阻获得光源的方向是本设计的一大特色。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轨迹探测模块设计与比较 方案一、使用简易光电传感器结合外围电路探测。 由于所采用光电传感器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且误测几率较大、易受光线环境和路面介质影响。在使用过程极易出现问题,而且容易因为该部件造成整个系统的不稳定。故最终未采用该方案。 方案二、利用两只光电开关。 分别置于轨道的两侧,根据其接受到白线的先后来控制小车转向来调整车向,但测试表明,如果两只光电开关之间的距离很小,则约束了速度,如果着重于小车速度的提升,则随着车速的提升,则势必要求两只光电开关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使得小车的行驶路线脱离轨道幅度较大,小车将无法快速完成准确的导向从而有可能导致寻迹失败。 方案三、用三只光电开关。 一只置于轨道中间,两只置于轨道外侧,当小车脱离轨道时,即当置于中间的一只光电开关脱离轨道时,等待外面任一只检测到黑线后,做出相应的转向调整,直到中间的光电开关重新检测到黑线(即回到轨道)再恢复正向行驶。现场实测表明,虽然小车在寻迹过程中有一定的左右摇摆(因为所购小车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光电开光之间的距离到达不了精确计算值1厘米),但只要控制好行驶速度就可保证车身基本上接近于沿靠轨道行驶。 综合考虑到寻迹准确性和行驶速度的要求,采用方案三。 2.数据存储比较 方案一、采用外接ROM进行存储。 采用外接ROM进行存储是保存实验数据的惯用方法,其特点是在单片机断电之后

电工电子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模板

电工电子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模板 Ctrl+D收藏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关于XX年实习报告的信息,敬请期待!点击查看:实习报告网相关推荐: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报告模板| 会计实习报告 | 大学生实习报告 | 顶岗实习报告 | 金工实习报告 | 毕业实习报告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 生产实习报告 |实习周记 | 3000字范文电工电子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模板一、实习时间:20xx-5-26~20xx-5-30 二、实习地点: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实验室 三、指导老师:杨老师、李老师 四、实习目的: 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子实习,使我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子技术课的入门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具体如下: 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五、实习内容: 1 讲解焊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练习焊接 3 分发与清点元件。 4 讲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5 讲解收音机元器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 6 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 7 组装、焊接与调试收音机。 8 将焊接产品交给老师评分,收拾桌面,打扫卫生。 六、对焊接实习的感受: 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焊接。焊接是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基本操作“五步法”??准备施焊,加热焊件,熔化焊料,移开焊锡,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