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

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
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5期

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

刘芝芬

摘 要 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有四:创造独特的艺术韵味功能、描绘丰富的

想象世界功能、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功能、展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功能。

关键词 修辞;文学创作;审美功能

不同民族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语法修辞以及词语搭配规则,它为人类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和先决条件。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仅仅按照标准的语言规则去表达思想,只能比较准确地转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法修辞,能将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但它还需要更圆满、更完善、更生动、更具美感地加以体现,这就需要借助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手段。文章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简洁、明了、准确,而文学作品无论是叙述事物、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性格还是阐明事理,都要实现其审美功能。对于作家来说,在文学创作中广泛地使用各种修辞格是实现其创作目的的根本要求。

“语言在文学体裁中最严谨缜密的用法,也可以理解为是从语言的一般性用法中脱颖而出的。这些用法并不要求我们转变语言的解释功能,然而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修辞格在文学作品中不是得心应手地信手拈来的。作者斟酌、反复推敲,以便通过语言跟读者建立联系。修辞语言在文学作品的运用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评价。” 本文旨在通过对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一般性功能的分析,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创造独特的艺术韵味

在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中,词汇的变异往往起着一种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词汇的变异和句法的变异,同时展现出别有韵味的想象世界,它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欣赏主体有某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别林斯基曾说过,语言艺术“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它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别林斯基论文学》)修辞在文学作品语言运用中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韵味,或者说修辞的形象美,是形象思维在修辞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比如以“花儿”来形容一个少女,“花儿”并不仅仅指称某一具体植物,在特定的条件下,欣赏主体必然会将思路集中在所指称概念美的真正涵义上。与此同时,在脑海会浮现出少女种种纯洁、美丽、妩媚、娇艳等等的附加色彩上。因此,“花儿”这个比喻词的作用,在于指称意义及其附加色彩作用于欣赏主体时,便超越了概念所指的对象,使之联想到一切与此相关的若干概念。

在文学创作中,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加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同义词的选择问题。当然,修辞学上的同义,决不等于词汇学上的同义。“历史翻过新的一页,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把历史比喻成一本书,同时又用了一个“翻”字,不仅使抽象的概念产生了可感的形象,而且历史那种时间的推移、时间的交错的动感便跃然纸上,历史的纵深感和艺术的韵味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绝妙的艺术效果。“冬天”使人联想到严寒、冷酷、压抑;“春天”则让人体味到欣欣向荣和万物复苏,凡是经历过历史的重大变迁和社会动荡的人,都能有这种深切的体验。

本文于1997年6月20日收到。

46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

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无论是叙述事件还是刻画人物,无论是描写景物还是阐明事理,几乎都加以运用。在《青春诗选》中,傅天琳写的那首《大海》,作者纵情地唱到:“这海真大呵,托起数不尽的浪峰;这海真美呵,闪烁着珊瑚的异彩。我用鳃,吸进最甘美的空气;我用眼,探索最神奇的未来;我用尾,跳起最自由的舞蹈;我用心,打起最昂扬的节拍!”作者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自己比作一条小鱼,在母亲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正像诗中写道的那样:“因为我紧贴着大海呀,原来就是祖国博大的胸怀!”这首诗把人们带进了丰富的感情世界,强烈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在艺术审美中,使人陶醉在爱国主义的激情中。

许多修辞格在文学创作中,不仅是用词造句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创造艺术意境、表现文化历史内涵的手段。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修辞大大强化了文学语言表达人生、理想、追求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二、描绘丰富的想象世界

高明的艺术家有本领从自然界那里吸取素材,在艺术领域里创造出另外一个想象的世界,而且还能够想象未来事物的形态,并赋予它一定的状貌,唤起审美主体的真实的、具体的美感,这就是在文学创作中借助于修辞艺术之所在。运用各种修辞格创造美的意境,既有联想,也有想象。人的大脑是一个奇妙的万花筒,其想象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想象并非文学文体的本质特点,但文学作品的诞生却和想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总是通过包括想象在内的表达手段,更好地、维妙维肖地描画现实,形象地揭示人的本质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作品的产生。作家总是穷尽自己的才思,充分发挥文学语言修辞的审美功能,为读者描绘出一个陌生而崭新的世界。巴金在长篇小说《秋》中,通过音乐来描绘一个美好的画面:“琴取下挂在墙上的笛,横在嘴边吹起来。觉新也拿了那支玉屏萧来吹着。这些声音配在一起相当和谐。淑华的声音,愈唱愈清朗,好像一股清莹的春水流过山涧,非常畅快地流到远远的地方去;它上面有一个很好的晴天,两边是美丽的山景,还配合着小鸟的鸣啭(那些乐器里发出的美丽的声音)。”把音乐比作“清莹的春水流过山涧”,想象着在“很好的晴天”下,“两边是美丽的山景”,“配合着各种小鸟的鸣啭”,作者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好、清幽、充满大自然浓郁气息的情境中,从而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

正是由于作家运用文学语言中词汇变异所起到的强调和突出作用,才拓展了饶有情趣的想象世界。这说明,通过这种修辞手段,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把“白发”和“愁思”联系在一起,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无尽的愁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形容庐山瀑布既高且远的磅礴气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则以丰富的想象强调了蜀道的艰险。夸张需要想象,想象得合理,就会产生隽永的艺术魅力。

文学作品特别是以叙述为主的文学作品,要通过事件的叙述、情节的编织和形象的塑造,根据客观存在现实世界去创造一个想象的崭新世界,实际上诉诸读者的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这就再一次证明,修辞格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而是作者反复斟酌,仔细推敲得来的,这样才能使所描绘的崭新世界成为理想的境界,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的核心是刻画人物形象,人是社会活动的中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学创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目的完全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更真实、更丰满,从而更具有审美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总是积极地、自觉地、刻意地地去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总要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这就是所谓修辞的运用。修辞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活动,它是具体的、复杂多变的,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它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并不排斥某种共同的、稳定性的东西。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的性格和思想。”(高尔基《文学论文集》)著名作家钱钟书在《围城》里,以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揭露某些人对自己缺点的掩饰:“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在地面时,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没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这种比喻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够听

到,但作家在这里以修辞的手法写出来,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某种人的本质,在色彩和效果上就显得浓郁和强烈了。表达一个形象的词语并不只是创造出看见的东西,它在真实、生动、形象中总是隐藏着另外的东西,它给人们的启迪是双重或多重的。我们说“无法摆脱爱情罗网的小伙子”和“在爱河里神魂颠倒的小伙子”,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一方面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是复杂的。作家魏巍在长篇小说《东方》里描述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时写到:“这些在中国苦难的大地上生活过来战斗过来的人们,每个人都不缺少苦难的过去。这些苦难,就像地下深厚的炭层一般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没有人能够说出这些炭层的储量和它的深度。”以“炭层”的深度和储量来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发人深思,给人以无限的联想。作家在此对所要表现的对象以巧妙的修辞方式表达出来,其思想内涵是很深刻的,它在欣赏主体引起共鸣的同时,还留有十分丰富的想象的余地。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并不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物语言的简单复制,而是作家根据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而纳入作品之中的。运用修辞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其目的是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展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瑞士的美学家沃尔夫冈?凯塞尔说“文学的语言用形象性标注自己”,“它在事实的充实中把世界描写出来”。几乎所有有才华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无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读者描绘更加具体美好的艺术境界。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展现了湘西的秀丽景色,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唐宁在《闲谈边城》中,通过电影描绘的湘西风光:“影片有如一个长篇手卷,徐徐地给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风情画,那汩汩的潇水,碧绿的湘竹,在银幕上展现出迷人的田园情趣,透着生命的欢乐。”电影和文章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虽然它们可以表现同一内容,但表现形式却截然不同,把影片比作“一个长卷”,把电影中的景物动感用文字写出来,获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文学语言和理论语言相反,它具有形象美的特征。正像陈望道在《美学概论》中指出的那样,文学语言“给理性著上美感色彩的外衣。恰如水中明月,镜中鲜花,画中青山,使之存在一个鹰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魂之中,这种灵境,是可以发人深思的,欣赏的境界。”这揭示了修辞手段的审美功能。

作家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往往把人物置于一定的环境中,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活动、成长。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使人兴奋、激动,也可以让人悲哀、忧伤,不论怎样,作家总是着力将环境渲染得淋离尽致,造成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使审美主体陶醉在其中并产生共鸣。作家华山在小说《鸡毛信》里,描写海娃接受八路军送信任务时的激动心情,是运用映衬的手法写出的:“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公鸡在远处得意地叫着。梢林里的小鸟也乐得吱喳吱喳地唱着。而海娃的心,这时候比公鸡还要得意,比小鸟还要快乐。——他乐得简直要飞起来了,他像风一样地飞跑起来了!他跑过一道崖畔,跑到深沟底下,又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上。”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艺术手法把海娃这个勇敢的少年,得到八路军叔叔的信任即将去完成一件大事,要把鬼子消灭掉的那种喜悦心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我们在读《红楼梦》时,“就仿佛置身于锦绣丛中,看到苍翠欲滴的绿叶之间,晶莹泪珠正在滚动、闪光,披着茸毛的蓓蕾正在轻轻地颤动、绽放,刹那间一朵朵薄绢般的花瓣都纷纷舒展开了,有的俊俏,有的浓艳,有的清丽,有的妩媚,有的端庄,有的妖冶,各个以其缤纷的色彩和迷人的姿态,仿佛在丽日和风中浅笑絮语扣人心扉,令

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刻肌入骨,美不胜收。”

修辞为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提供了表达手段,形成了特殊的撼人力量。有人说作家以各种修辞手法描绘大自然,描绘各种社会风情,尤如画家用彩笔绘画,这是很有道理的。总之,文学作品离开了修辞,就谈不上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

 查普曼:《语言学与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页。

 周中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第236页。

(作者: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副教授)〔责任编辑 邵京起〕47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

工业设计的审美

工业设计的审美论文 [摘要] 从工业设计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其审美的基本要素形、色、质,阐述了形体造型、色彩、装饰质感在塑造审美功能上的作用和效果,以期读者能借以参考,培养较高的审美素养,设计出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产品,引导大众生活。 [关键词] 工业设计审美形态 一、工业设计的现实意义 工业设计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物质文化水平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及生产方式。它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它倡导设计师去开创人类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设美好的小康生活家园。 二、工业设计的艺术审美 工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存在,除了它的实用功能以外,在审美功能上也有着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享用着工业设计的成果,小到一个精美别致的打火机,大到翱翔太空的宇宙飞船,工业设计的影子无所不在。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工业设计中审美的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人们无需专门花费时间欣赏一件普通的工业产品,但工业设计的产品往往能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人以特殊的惊喜,在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工业产品中发现美的火花。 三、工业设计的审美 现代产品无不是经过设计而来的,产品的审美功能往往是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的综合体现,大体上它给人传递着二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如通常提到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其更多地与产品的形态生成有关。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工业设计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品造型设计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融合了技术、材料、工艺等成就了一种系统的和谐美。工业设计不同于纯造型艺术。纯造型艺术追求纯感性美,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产生。作为工业设计则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这样,就要求工业设计需要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引导感性的形象思维,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标准,不可能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在实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供给消费群体以美的视觉,乃至心理享受。产品形态美不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它要体现在产品上和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而不是有一个成果了事。工业设计是通过它的形式,如形体造型、色彩、装饰质感引起人的审美感觉,从而满足人的某种审美要求。 1.形体造型 形体造型是空间形态和造型艺术的结合,它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营造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含蓄、夸张、愉悦、趣味、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例如,圆和椭圆形能显示包容,有利于营造完满、活拨的气氛;对称或矩形能显示空间严谨,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气氛;用自由曲线创造动态造型,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气氛。特别

语法修辞篇 5章 修辞

第五章实用修辞 第一节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 一、基本概念 修辞是一种让言语表达恰切、多彩、生动的言语行为。 本课程按照目前国际修辞学界公认的修辞理论——“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理论,介绍修辞美学的若干重要原则。 规范修辞又称为常格修辞,指的是在规范语言的基础上,或者说是在不违背约定俗成的语言规范或语言习惯的原则下所进行的修辞活动,例如:锤炼词语、选择句式、准确使用表达范畴、活用语法规范等。它在内容上追求意义明确、逻辑清楚;在形式上讲究词句平匀、安排稳密。规范修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际、交流的效率,艺术审美价值的含量不高。 变异修辞与规范修辞相对,又称变格修辞,指的是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别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变异并非怪诞、荒唐之意,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变异修辞要在规范修辞的基础上,给言语增添特殊的、艺术的色彩。例如,变异修辞的运用者,要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修辞上的各种辞格辞趣,都属于变异修辞。其中,“辞趣”比较侧重于形式一方面的利用,即侧重于“语言文字的一切感性的因素的利用”,例如利用语词风格,形色造成特别的意味,调整音调使格律和谐,借用字形加深印象等等;辞格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综合的利用”,例如比喻、夸张、婉曲、比拟等等。总之,变异修辞都是为了美化言语,让言语产生各种各样的审美情趣。以作家梁晓声小说《雪城》中的一封信的片段为例: ……我要在这封信里告诉你这样一条真理——好女人是一所学校。一个好男人通过一个好女人走向世界。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没有一个好女人好;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不能代替一个好女人。好女人是一种教育。好女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清丽的春风化雨般的妙不可言的气息,她是好男人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然后豪迈地走向人生的百折不挠的力量。 …… 当你走向战场和类似战场的生活,身后有一位好女人相送,那死也不是可怕的了。当你

艺术基础知识(简答题)

艺术基础知识(简单题)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1、简述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常考)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各种社会功能始终就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主要就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同时,还能够发挥其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2)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与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与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具体来说,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具有三个特点,即“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主要就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与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愉悦得到休息。 2、简要介绍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就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与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与人的主观世界。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表现形态。两者的关系如下: (1)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是统一与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主导作用,形式总要为一定的内容服务。 (2)艺术作品的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可以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换,可以直接影响与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3)艺术创作应当力求把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 3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易错题) (1)第一层就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就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与方法,就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艺术语言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就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就是审美的功能。 (2)第二层就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它就是艺术家依据

论王朔作品的修辞特色和语言风格

论王朔作品的修辞特色和语言风格 (1)最初接触到王朔的作品大概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年纪尚小并未太过留意作者是谁,只是为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后来见到整套的《王朔文集》才恍然大悟。及至王朔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并被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地品头论足,私下也觉得有必要对持续不减的“王朔热”和王朔的作品给予较为客观和全面的研究--文学理论界由其要首当其冲。 通常而言,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中王朔理所应当地应被归为“京味小说家”这派。其实王朔作品的艺术特色并非仅仅表现在所谓的“京腔京韵”上,这是为其它“京味”作家所共有的。更为重要的是融汇于北京方言中的杂糅比喻、移就、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所形成的既具调侃,又俗痞使人哂然且玩世不恭的语言风格--这是王朔区别于其他作家和“京味”作家的最重要的个人艺术特征。 根据经验和一般规律,一名作家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那么简单。王朔同我们一样也是肉体凡胎不可能逾越普遍规律。以其早期作品《等待》和《海鸥的故事》为例,此时作者的创作尚处于模拟期,可能胸中蕴藏着济世救人的鸿鹄大志,作品亦遵循着“文以载道”的传统经略,但即便字里行间尚存稚气,但调侃、诙谐的语言风格已然潜入其中:“‘五一’这天的天气,可以说好极了;太空蓝蓝的,有几朵棉絮般的白云”。“我真烦死妈妈这一套了,什么事都好像需要研究研究,挺警觉的样子!”“我掀起锅盖,满满一锅螃蟹:‘杨军,你缺了大德了。你再拿这锅煮针头,往我们屁股上扎么?’” 及至像《橡皮人》这样的中期作品时,王朔式的京味调侃、玩世不恭和兼容合用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和修辞特色已完全形成并运用自如。此刻,王朔已经完全与其他作家区别开来,而他人的临摹仿冒自能成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不智之举。其时王朔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修辞特色主要体现在人物对话上,即“口腔快感”时期。这其实也是王朔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嗨,你怎么在这儿?’”“‘我凭什么不能在这儿?我理所当然应该在这儿,人民的江山人民坐’”。 “电话铃猛地响了,张璐跳起来接电话,听了一下马上把话筒双手递给我。我接过话筒,听到军区总机娇滴滴地问我,是不是刚才要了边境的长途,我说是,总机说‘来了听好’。我喂了两声,听筒里没声,就跟旁边双手插兜坐着的张璐闲扯:‘李白玲和我一样,也是王酸一级的’”。 “‘要买就买,不要老看’。”“‘我一脚把你摊子踢了。’老邱火冒三丈,威胁少年,少年睬也不睬,掉脸向别的行人兜售。老邱悻悻地看看我,我拥着他向前走去。‘算了,你没看出来,这已经不是解放区的天了’。” 既具京腔京味的调侃,又略带市井无赖的痞劲和玩世不恭,更重要的是形成的“王朔式”逻辑特征的修辞方法。既交融比喻、移就、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为一体的个性风格的熟练运用。这在王朔的中期作品中彰显得十分清晰,并一以贯穿其创作的始终。在《过把瘾就死》中作者的这种艺术倾向和追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口腔快感”,更付诸于叙事抒情: “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次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小心翼翼的行为都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内容提要:本文说明科学美是确实存在的,科学是真与美的统一,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科学美的形态可分为科学事实美、科学理论美和科学实验美三方面,并一步论述了科学审美在科学创造中三种作用。 关键词:科学美形态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审美 一、科学美客观存在 正象在是否存在艺术美的问题上艺术家最有发言权一样,在是否存在科学美的 问题上科学家也最有发言权。很多著名科学家都在各自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发现科学美的存在。毫无疑问,很早科学家们就懂得科学中蕴含奇妙的美。哥白尼在《天体运动论》中第一句话是"是哺育人的天赋才智的多种多样的科学和艺术中,我认为首先应该用全副精力来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哥白尼选择这样一句话开始他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多么欣赏科学中蕴含的美。爱因斯坦曾称赞玻尔所提出的原子中的电子壳层模型及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被不少科学家誉为物理学中最美的一个理论,玻恩说它"象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艺术作品"。玻尔兹曼曾经把麦克斯韦关于气体动力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缺乏系统的,但他们对科学美的肯定则是不容怀疑的。 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晶。它是在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渗透的情况下产生的。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之中,它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 二、科学是美与真的统一 科学的对象首先是自然世界。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的奥秘,见出自然的真貌,反映自然的规律。自然界在外观上纷繁复杂,似乎杂乱无章,但在实质上和谐统一,具有规律可寻。宇观世界如此,微观世界亦然。科学研究就是要力图把握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一种科学理论成果,如果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它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科学的最高境界便是这种真与美的统一。科学史上,欧几里德的几何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等等被人们称为"科学的艺术品",决不是没有道理的。科学美的实质在于反映自然界的和谐,科学(科学实验、理论、公式)之所以美,首先在于它能够把握客观实在,反映自然界的内在和谐。爱因斯坦曾指出: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决定了科学理论的和谐与统一,是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决定了科学理论的和谐之美。 三、科学美的形态 科学美的形态可分为科学事实美、科学理论美和科学实验美。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 -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

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语文修辞手法之夸张(总结)

语文修辞手法之夸张(总结) 夸张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 1

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实,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端,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毛的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2

论审美的 意义

论审美的意义 摘要:人生有无意思的判断标准在于自我创造性价值的能否实现。主观自我对人生进行有无意思的价值判定,进而在积极意义上实现自我创造性价值追求。价值追求与实现为人生有意思的认定提供了条件,而人生有意思的认定又作为基础促成价值追求与实现。 关键词:人生价值;审美;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试想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没有美的环境中,那将会多么痛苦。也正是审美需求,促使人,哪怕是在原始时代,去追求美,创造艺术。审美需求是与人生的求知欲,功利欲相并列的。生活中,如果只拥有了知识,拥有了金钱,那么这种生活还是不完善的,生存本质地要求在真,善,知识与意志等样式之外表达自己,确证自己,故而,爱美,是人的生存对自己不仅作为一个与它物相对的生命,而且作为一个自为的存在的确证与表达。人的一生是追寻美的人生,而具审美的人生是诗意境界,达到人格的和谐完满。 一:何为审美 丰富多彩的审美现象源自人的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对世界与对自身的一种理解,也包括对某种行为方式的认同。美学从广义上说,不仅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内涵的丰富多彩现象的思考,同时也包容在生存方式中,因为审美活动本身就实践,体现着美。审美活动更直接指明了审美现象中主体方面的状况,因为在审美中,主体是动态的,是实践的,同时也是生存性的。审美的目的就是需求的实现,审美的目的就是审美境界,审美活动一旦发生,由于其性质所致,它必然向审美境界发展,审美的活动是在对象之中的活动,是主、客合一的活动。另外,如果对审美经验具体分析,可看出审美是主体的自我超越,是对对象的投入,在理论上,这种超越与投入,就是审美活动与实践的本质的内涵。主体以一个个体,一个与对象相对而立的“我”出现,这种情况,与对象分为现象与实体、材料与实体、材料与形式,意义与基质的情况共生,它和对象合为一体,共同进入一种非功利的状态,当进入这种境界时,可以说人在“美”之中。这种具体的超越它使获得的意义更模糊,更丰富,它使获得的意义虽不明确,但更“痛切”。就获得的意义核心来说,抽象的超越获得的是“本质”,“本质”是对事物的陈述,它分离于事物。但在具体的超越中,人们面对事物直接的感性展示,并不在其“后”寻找“本质”,而是让事物就这样出现,也即“存在。”在审美经验中,事物在如其所展示的那样存在着,同时向主体展示“意味”。“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美总是存在于美的事物中,而美的事物之所以成为美的事物就在于它能给我们精神性的愉快,应合着我们的审美活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重庆市黔江区马喇中学黄成德 37岁中一职称学科论文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性 [内容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谓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文学语言的含蓄性、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同时,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也是一种审美的语言,所谓审美,指的是文学语言的情感性。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科学语言注重理性、抽象和逻辑,文学语言注重感性、形象和情感。前者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如实地反映语言对象,理性地阐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间的联系,从中体现思维的规律性。而文学语言则表现“作家的情感方式”,所以它的价值“决不单纯是写得流畅,文理通达,文法无误”之类。作者要能够在其语言上“按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创性的印记”,以一种情感(作家情感)接受另一种情感(读者情感)的推敲。 除了两种语言各自的目的不同外,还与人类大脑左右半球的特征与功能相关。即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单侧化(不对称性)。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称的,实际上两个半球的功能趋于单侧化,即某些功能偏重于左半球或右半球。研究发现,人脑左半球主要是对言语、文字、计算、时间等信息的理性加工;右半球主要对图形、音乐、方位等的感性加工。这种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单侧化

现象使人类的左半脑长于概念推理、右半脑长于感觉体念。因此可以说,任何作家都必须借用右半脑进行写作(就语言的生理机制而言)。 由于语言目的的不同,科学语言追求抽象性、明晰性和确凿性,而文学语言则追求形象性、含蓄性、多义性和音乐性。早在先秦时期,有关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片言只语己散见于各种文化典籍及文学作品本身之中,诸如部分历史著作(如《尚书》、《左传》)、诸子哲学(如《论语》、《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和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如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着是孟子针对他的学生咸丘蒙拘泥于《小雅。北山》一诗的各别词句,不懂诗歌语言的艺术特性,以至不能正确把握诗意的情况提出来的理论。孟子认为,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如暗示、委婉、夸张等,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孟子批评咸丘蒙对《小雅。北山》的误解,指出正确的读诗方法应该“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其实,咸丘蒙的错误本质不在于孟子所谓的“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而在于对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特殊性的忽视。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萌芽或滥觞,但在当时情况下,还不可能出现任何形式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代。 下面简要谈谈我对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粗浅认识。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人们常说“即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指的就是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即具体可感性。如梅晓臣所云:“状难写之景,

论产品包装设计的审美性和文化性

论产品包装设计的审美性和文化性 摘要:产品包装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和文化性,在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当代市场销售竞争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产品包装设计;审美性;文化性;附加值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环境中,产品的流通已经冲破了区域性。丰裕的物质消费不断满足着人们的欲望,产品包装的基本功能逐渐消解了市场竞争力,随之而来的是更人性化,更细致入微的人性需求,产品包装的最终受众是“人”,人的思维意识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在不停的进化,而伴随人类生活的产品包装设计,在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其审美性和文化性。 一、产品包装设计的审美性 产品包装设计是研究人的需求对产品功能需求、对美的需求。任何产品都具有各自的形态,人类是创造产品的群体,经过市场流通使其成为商品。既然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就免不了会流露出情趣所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它贯穿人们的一切行为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渴望也在不断增长,艺术多元化丰富了整个世界,它波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产品的审美性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对于产品包装的“美”从以下两方面论述: 1.产品包装设计者赋予的“美” 产品包装设计者赋予的“美”是设计者根据市场的需求,将个人的艺术修养综合的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水平的高低和艺术观点起着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多彩的艺术风格,俗话说:“百货对百客”都会找到相应的客户,但销量会有所不同,形成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分布状况。主流产品能为生产厂家创造最大的价值。但从艺术的角度讲并非成正比,设计师通常选择突出风格树立个性,却忽视消费环境的问题。 2.消费者的审美水平

浅谈英语夸张修辞的使用

浅谈英语夸张修辞的使用 摘要:夸张是中英文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方法,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其在使用上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汉语和英语中夸张修辞的使用实例对比,简单介绍了夸张在英语语句中的使用特点和分类。 关键词:夸张修辞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一、引言 汉语中对夸张的定义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又叫夸饰或铺张。它的主要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要表达的事物,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或共鸣。夸张是文学家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将其应用于描写中,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突出;将其应用于说理中,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将其应用于抒情中,能够实现景和情的相互融合,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看下面这些例句: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4.突然看到外面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些句子、都是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表达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修辞的恰当使用,可以使表达清晰明了、生动活泼。有时候是对事物或感情的夸大,有时候又是通过极度缩小增强表达效果,使得作品有了很好的渲染和升华。其实从古至今,夸张修辞在汉语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也有了非常完善的研究和定论,在此不再赘述。下面我们看看英语中夸张修辞的使用。 二、英语夸张修辞的特点 英语中的Hyperbole(夸张)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希腊词Hyperbole,其原意为超过。在Dwen Walson编著的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中,将“hyperbole(夸张)”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gently exaggerates the truth.”(一种夸大事实的修辞手法)。夸张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特点:通过对表达对象进行看似不合逻辑,甚至是有悖常识的夸张性描写,获得强烈的修辞效果,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极具感染力,给予读者强烈的感情冲击。英语夸张修辞手法一方面强调突出事物原有的本质,另一方面对被描写的事物进行艺术性的夸大或缩小,以便给读者或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英语夸张修辞手法还有其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言过

科学中的审美

科学中的审美 李醒民发布时间:2006-02-07 01:34来源:光明日报 内容提要美在科学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科学美主要体现在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三个方面。科学美的标准,也就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审美性质或审美要素,它们足以打动鉴赏者。科学审美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强大动力,也是联结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纽带,是推动科学进展的必不可少的力量。对科学理论而言,不美的理论尽管为真,也是一种缺憾,是其不完备的表现。当然,在科学中,唯美主义也并不可取,尤其是在经验的自然科学中。 20世纪法国女神秘主义者、社会哲学家韦伊曾经这样写道:“科学的真正主题是世界之美。”韦伊提出的命题虽然简短,但却富有深意。的确,科学是理智的诗歌,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科学本质上是艺术事业。在科学发明或发现的过程中,在对科学的学习和鉴赏中,人们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审美的愉悦或理性的惊叹,并体验到类似宗教般的赞赏和敬畏之情。在审美的高峰体验中,人们热爱和迷恋科学。同样在审美的高峰体验中,人们出神入化、物我为一,从而有可能洞察实在本质,把握宇宙的韵律。皮尔逊说得好:“在我们人的存在中,有一种无法用形式的推理过程满足的要素;它就是想象的或审美的侧面,诗人和哲学家求助于这个侧面,科学要成为科学的,也不能无视这个侧面。” 尽管在科学中没有美的严格的定义,但是美在科学中确实存在着,它的确发挥着神奇的作用。诚如海森伯所说,美的王国远远延伸到艺术领域之外。它无疑也包括科学在内的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自然美也反映在自然科学的美之中。“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在精密科学中,丝毫也不亚于在艺术中,美是启发和明晰的最重要的源泉。”爱因斯坦也表明:“在技艺达到一个出神入化的地步后,科学和艺术就可以很好地在美学、形象和形式方面结合在一起。伟大的科学家也常常是伟大的艺术家。” 科学中的美被称为科学美。科学美主要体现在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三个方面。实验美包括实验现象之美、实验设计之美、实验方法之美、实验结果之美;理论美分为描述美、结构美和公式美;数学美包括理论的数学表达的质朴美、和谐美和涵盖美。就其本质和主体而言,科学美属于理性美的范畴。科学美除了科学理论体系的形式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美或内涵美——波兰尼把它定义为促使建立“与实在的新接触”。由科学美的界定顺水推舟,可以把数学美界定为数学理论体系的美——数学美不需要与实在接触,不需要与观察和实验资料和谐一致。 数学美从两方面讲可以囊括在科学美之内:数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数学美不用说属于科学美;发达的科学已经数学化或至少大量地运用数学,数学美当然是该门科学的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数学美不仅使数学美不胜收,也给科学美锦上添花。麦克斯韦这样描绘数学美:“我总是把数学看作是获得事物的最佳形态和维度的方法;这不仅是指最实用的和最经济的,更主要是指最和谐的和最美的。”罗素对数学美的酷爱和称赏溢于言表:“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冷峻的和简朴的美,像雕塑之美一样。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 各门艺术用于创作的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叫做艺术语言 作用:艺术语言使各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艺术语言作用 (1)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人们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不但欣赏它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在欣赏经过精心构思,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创造艺术形象。 正是艺术语言,使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形象。 艺术语言的运用,对创造艺术形象起着直接的作用。 艺术语言不但可以创造艺术形象,而且自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各门艺术的艺术家们都致力于艺术语言的创新与探索。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的创新也必然包括艺术语言的创新。 艺术形象: 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观,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的分类: 视觉形象——眼睛——空间性 听觉形象——耳朵——时间性 综合形象——综合艺术——有机整体 文学形象——语言媒介——间接性 没有艺术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 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在形象之中。 艺术形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艺术形象中融进了艺术家爱憎悲欢的情感,处处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 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意义,它凝聚着艺术家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艺术意蕴 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着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产品设计形式美法则

造型的要素: 形态结构材料工艺色彩肌理 (1)设计本质 设计本质是创造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设计潜力)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发散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散发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特点:a)思维模式——树形空间模型b) 设计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感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使之指向于唯一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案。 特点:a)思维模式——线形空间模型b) 设计过程中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 过渡与呼应、主从与重点、比拟与联想单纯与和谐 1. 形式美定义各种外形形式因素(点、线、体、色彩、音像等)有规律的组合。 2. 形式美特点 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式美是一种规律,研究形式美有利于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它是指导人们创造美的形式法则形式美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研究形式美揭示造型形式美的发展规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统一与变化是造型艺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诸多形式美的集中与概括,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1.1统一统一:指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呼应、关联、秩序和规律性,形成一种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趋势的规律。 统一的作用:(1) 增加形体的条理性,体现出秩序、和谐、整体的美感。 (2) 治乱、治杂——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3)过分的统一使造型显得刻板单调,缺乏艺术的视觉张力。——统一需要有变化 统一的依据:造型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变化: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关系。变化的作用: (1)使事物内部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产生活跃、运动、新异的感觉(差异感);(2) 使形体具有动感,克服呆滞、沉闷感,重新唤起新鲜活泼的韵味。(3)过度的变化将导致造型零乱琐碎,造成视觉上不稳定、不统一感。 (2)统一与变化的表现形式: 线条——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形——大小、方圆、规则与不规则…… 色彩——明暗、鲜灰、冷暖、轻重、进退…… 2.1.3 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统一与变化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存在于同一事物中。(1)统一与变化不能平均对待必须以一个为主,其余为辅;为主者体现统一性,为辅者起配合作用;切忌不同形体、不同线型、不同色彩的等量配置. (2) 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造型的主要手法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增强造型的条理、和谐、宁静之美感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差异性 ——差异增强美的情趣和持久性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电视艺术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电视时空是不同程度艺术化时空关系,电视艺术因屏幕形态决定其艺术形态,电视受众最具参与性与交互性,在动静统一、视听相融的情景中感知电视艺术节目,电视艺术美学在数字化时代将开掘出许多新领域、新境界。 关键词:电视节目艺术性电视时空电视形态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 电视艺术是十分宽泛的含义。有一些学者反对电视是艺术,比如认为电视中的新闻不是艺术,电视中的一些科普知识介绍不是艺术,还有的认为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不是艺术等。“电视文艺中的艺术性是极其微弱的,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电视的本性所在”。“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接受者从电视屏幕的反光镜中建立自我个体与社会群体的认同;而略具艺术性的低度娱乐只是电视的一个附属功能。”有的则简单地认为电视等同于艺术,“电视是艺术,而且是很纯的艺术”。很多论者容易将“电视”、“电视节目”、“电视艺术”三个概念混淆运用和理解,是造成观念分歧的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电视指运用电子信号传送、转换、接收视听节目的传播媒介系统,有时仅指电视节目接收机,有时也指电视节目,如“看电视”。电视节目指通过电视媒介系统传送、转换、接收的视听节目。而电视艺术的概念更是复杂,学界有许多种说法。电视艺术是新兴的艺术

门类,被视为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一样融会了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剧等艺术的精华,并且还融入了电影艺术本身的元素,运用镜头、蒙太奇、特效等艺术表现手段,塑造逼真的、运动的生活形象,完成其表现功能,电视艺术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综合性最显著的艺术门类。电视艺术审美也是最重要、最广泛的审美形式。 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分析电视美学与电影美学等姊妹美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中国现代电视艺术与技术、电视创作与接受等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就能探索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从而引导电视工作者和广大电视艺术接受者提高对电视艺术审美的创造能力、鉴别能力、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更好地推动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 电视时空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由于其屏幕形态、播放时间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时空特性。电视艺术创作周期短,耗资少。因电视节目录制完毕即可播放,可以迅速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电视艺术具有多元化大规模输出、传播者远距离输出、接受者近距离输入等特征,电视艺术受众具有很强的输入信息的选择性。 电视艺术时空关系可以有多种艺术处理,如时间的推移、流转、停顿、回溯、延伸、压缩、虚拟等,空间的转换、选择、暗示、强调、错位、多元等。电视时空既指电视屏幕的物理构成即电视屏幕的时间与空间,又指电视节目流所表现的生活时空,指频道播放的时空选择。 电视艺术具有独特的时间特性。电视节目在放映时间上不像电影那样受到限制。如电视剧,短的可在十多分钟播完,长的连续剧则可以拍成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可以完全根据内容表

论夸张修辞的审美情趣

论夸张修辞的审美情趣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对夸张修辞往往只重视单纯的语法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夸张修辞的审美情趣。本文就夸张修辞的审美情趣作以探究。 【关键词】夸张;想象;选择性;指向性;审美情趣;美感特征 夸张修辞的研究自孟子起,中经王充、刘勰等人的发展,及至现代修辞学的阐释,对其形式特征的认识已步步深入。本文则试图从审美情趣这个角度,探讨夸张修辞的特征。 一、想象是形成夸张修辞美学意义的第一个心理基础 夸张的语言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运动,力图突破寻常语言的表达,对客观事物作超越实际的描述,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这样就造成了语句意义与客观事物的差异,这种差异使读者必须留出时间理解表达者的真实意义,即孟子所谓“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理解的主要途径就是想象,而想象的广阔天地为体验夸张的审美情趣创造了条件。我们说:“青翠极了”,则是平铺直叙,很少有思索回味的余地。如果说:“青翠欲滴,”则不然,需要通过想象才能了解表达者的真实意义和体验审美情趣。也许可以想到水凝聚到一定的量而坠落的形态,也许再想象这个形态与“青翠“的联系,颜色能滴,可见色浓的程度,然后才能理解这句话的真实意义。 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夸张是这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的产物,夸张的语言就是唤起人们想象的一种信息。“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大如席”“天上来”就是合理想象的结果。张志公先生在《修辞概要》一书中也指出:“适当的夸张能够收到两种效果,首先是可以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其次是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 二、加强说话的力量,增强读者注意力的选择性和指向性,是形成夸张修辞美学意义的第二个心理基础 心理研究证明,强烈或新异的刺激物最能抓住人们的审美注意力。鹤立鸡群,烘云托月,这鹤和月在相弱的背景下,因它强度高而最容易被人关注,造成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夸张修辞通过夸大其辞来增加语言的力度,在相对弱的语言环境中,突现出宏大的形象。呈现出精警动人的审美情趣。夸张语言的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张修辞喜欢运用“壮词”。如“天崩地坼”、“九死一生”之类,其能表现一种强烈的形象色彩。二是通过语言所表达的形象也是十分宏大的,甚至是离奇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景象! 说话的力量最终又总是落实在夸张点上。所谓夸张点就是在夸张修辞中所要强调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夸张点既是吸引读者注意的焦点,也是意义理解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