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出师表7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四年中考试题大全 2005贵州铜仁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 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005武汉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2006黑龙江黑河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2004北京东城 16.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 答案: 1.A.C(2分) 2.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2分) 3.妄自菲薄作奸犯科(2分.一词一分) 4.宫内朝廷宫中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 5.C (2分) 6.诚宜开张圣听(2分) 11时报答发扬光大阻塞 1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说话不恰当 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14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 15 D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出师表》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

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先帝创立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或尽忠心做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营口市) (2)恢弘志土之气,,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自贡市)(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广东省)(4),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西藏自治区) (5)《出师表》中点明诸葛亮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而有所担心的原因的句子是:,。(2019年泉州市) 【参考答案】(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不宜妄自菲薄(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受任于败军之际(5)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注释.】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出师表》诸葛亮--原文及其注释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创立。业:统一中国的大业。未半:没有完成一半。(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无忧考网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师表教案一 【教学要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04年沈阳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询问)(2)夙:(早上)(3)攘除:(排除,铲除)(4)损:(减少)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13、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2006南平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②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④悉以咨之(询问,征求意见)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一叶知秋(秋天)②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特殊)殊途同归(不同)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翻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出师表》课文全解

28.出师表课文全解 一、写作背景 蜀汉后主刘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又懦弱又糊涂的皇帝。他小名叫阿斗,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扶不起来的阿斗”,比喻极没出息;“把别人当成阿斗”,比喻极其糊涂。 公元223年刘备讨伐吴国失败得了重病,在白帝城托孤,把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为报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光复汉室,恢复中原为己任。公元227年,诸葛亮平定了西南方之后,要出兵北伐。他要离开国都,对这样一位是非不辨,好歹不分的皇帝该怎么办?用讽谏的言辞,他可能听不懂;直言教导又失君臣之礼节。诸葛亮以老臣的身份对他“晓之以理”,使他理解所告诫的内容,并具体指出如何去做;并“动之以情”,以自己为报先主之恩和对蜀汉无比忠贞之情来打动刘禅。因此这篇《出师表》一字一句都是从肺腑流出,真切感人,可称为天下之至文。 表也叫做疏,“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二、难句例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2、引喻失义。 “引喻”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喻”是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不合时宜。 3、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希望在乱世之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是“低微鄙俗”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来看我。 6、察纳雅言。

《出师表》中考集锦题(含答案)

《出师表》集锦 【一】(2018中考·北京卷·8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5-7题。(共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7.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 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内容: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意义: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对蜀汉忠诚不二的品质。 写作手法: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写作特点:1)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2)语言质朴、恳切而凝练。 人物形象:诸葛亮: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人善任,高风亮节,公正公平,赏罚严明。 成语: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小看自己。形容自轻自贱。 )计日而待:等待的时日很快就要到来。指为时不远。也作“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实意再邀请。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不毛之地:不长五谷、草木。指贫瘠、荒凉的地方。 对《出师表》的评价: )唐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宋文天祥《正气歌》,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宋陆游《病起抒怀》,《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一表千载无。一表何人继出师。《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体:表。表,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一个基本特征。 重要问题: )段中诸葛亮说的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有利的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 )“陟罚臧否”中“臧”和“否”各指什么? )第六段中表明作者品格高远的词语分别是哪些? )第八段中作者归纳了哪几个方面的责任? )课后习题。 )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以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忠心耿耿。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诸葛亮是在向后主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题及答案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询问)(2)夙:(早上)(3)攘除:(排除,铲除)(4)损:(减少) 秋(时)报(报答)光(发扬光大)塞(阻塞、堵塞)躬(亲自)损(除去、减少)零(落下)感激:感动,激动故:所以秋:时、时期、时刻简:选拔、挑选、选损益益:增加后值倾覆值:遇到义:适宜、恰当布衣:平民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驱驰:奔走效劳不毛:不长草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1)远:

疏远(2)所以:……的原因(3 )是:此(这) 悉:都,全可计.日而待也计.:计算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伤先帝之明.英明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至于斟酌损益(减少)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此先汉所以 ..资将军 ..兴隆也此殆天所以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

出师表课文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2出:出征。 3师:军队。4先帝:这里指刘备。 5创:开创,创立。 6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7而:表转折。 8赏:受赏。 9刑:受罚。 10中道:中途。 11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12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13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14此:这。 15诚:确实,实在。 16之:结构助词,的。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选择题附答案

《出师表》选择题及答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C)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乌兰察布市 5、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此先汉所以 ..资将军(《隆中对》) ..兴隆也此殆天所以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6.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2 分)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7、.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A.C) A. 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 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 (《〈孟子〉二章》) 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 .. 8、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出师表》知识讲解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奏表的特点,积累重点实虚词,背诵课文。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知识汇总 1、解题 表也叫做疏,“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2、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他极力辅佐刘备坚持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兴元年(223)刘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刘禅和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著作有《诸葛亮集》。 3、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两年(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恐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这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班级姓名学号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 “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4分) (三)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 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 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班级姓名学号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 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出师表》《十渐不克终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15 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 恨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 物私: (5)今则不然然: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系贞良死节之 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 答案: [三] (15分) 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4. (4分)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 (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 (4 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第一部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 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4分) (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