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新区的发展

二七新区的发展
二七新区的发展

二七运河新区的发展

郑州市二七区运河新区,北起南三环,南抵新郑,西至郑密路—绕城高速—郑尧

高速引线,东接管城区。

二七区运河新区是郑州西南规划中一座宜商、宜居、宜兴业的滨水生态新城,规

划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是“三纵”(京广南路、大学南路、嵩山南路)、“三横”(南三环、南水北调中线运河、南四环)所覆盖的12平方公里。运河新区开发建成后人口将超30万。在《郑州市2008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心三组团”、“三带一轴”发展布局中,二七区运河新区处于“核心位置”,将辐射

连接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城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承担引领新郑、新密,强化郑许平

互动的重要责任。

按照二七区规划,运河新区将形成一批以创意、软件开发、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娱乐、休闲、服装等为主的特色楼宇园区,以专业特色楼宇为主打造新区高档商

务区;在运河两岸经济带建设城南CBD楼宇集群,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研发与创意等特色楼宇。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总部经济产业集聚区是运河

新区的总体定位,郑州城市南高北低,运河新区处于上风上水区域,未来发展定位于

高品质滨水生态居住区、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业核心区、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集聚区、传统批发产业升级的转移承接地,是商贸强区的重要支撑。

二七区政府在2017年签约了9个高端精品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858亿元,为

打造“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华侨城郑州二七区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位于二七区二七新城,郑密路以南

绕城高速以北区域,金水河源两岸,总占地约5平方公里,建设规模近200万平米。

项目秉持公园网络系统、河岸景观大道、无障碍人行交通体系三大规划理念,结合深

圳欢乐海岸“国家级生态湿地保护示范区”改造升级的成功经验,以复合功能河道生

态修复为基础,激活金水河流域水资源。致力于打造升级版“欢乐海岸+欢乐谷”。相信建成后,能带动整个片区价值的提升,同时也带动周边配套的提升,更能带动周边房价的提升。

南水北调为郑州西南部带来了好的“风水”,更带来了巨大商机,亚星金运外滩现在整个项目隶属于二七运河新区,位处南水北调运河和金水河交叉口,其中南水北调运河,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全长731公里,经过我们郑州这一段就达128公里,会给郑州带来700万平方米的水面和160万平方米的绿化带,南水北调运河两侧200米绿化带建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全长61.7公里,横跨郑州5个区,面积24.68平方公里,相当于82个郑州人民公园。极致生态美景、超低PM2.5无霾环境,缔造生态人居标杆,成为全郑州最理想生活地之一。

城市新区规划发展探究——以信阳市羊山新区为例(DOC)

学号:20145083003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年级: 2014级 姓名:郑帅 论文题目:城市新区规划发展探究 ——以信阳市羊山新区为例指导教师:余国忠职称:教授 成绩:

2015年12月15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羊山新区规划建设的缘由 (2) 1.1老城的空间限制要求建设发展新区 (2) 1.2建设新区是城市发展大势所趋 (2) 2.羊山新区发展概况 (2) 2.1羊山新区简介 (2) 2.2新区区位选择 (2) 2.2.1地形因素 (3) 2.2.2行政因素 (3) 2.3新区规划理念 (3) 3. 羊山新区发展影响 (3) 3.1信阳市城市扩展模式 (3) 3.2信阳市域中心转变 (3) 3.3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4) 3.4新区对信阳市未来发展影响 (4) 4.新区存在的问题 (4) 4.1城市化速度过快 (4) 4.2新区城市化有明显的领导意识 (5) 4.2.1政府行为 (5) 4.2.2领导决策 (5) 4.3新区缺少人文关怀 (5) 5.结论与建议 (5) 5.1新区概念规划要体现战略高度 (5) 5.2新区规划应强调实际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6) 5.3新区规划应该确定开发模式 (6) 5.4新区规划应坚持人文关怀 (6) 5.5新区规划应提倡自然生态 (6) 参考文献: (6)

城市新区规划发展探究 ——以羊山新区为例 姓名:郑帅学号:20145083003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指导教师:余国忠职称:教授 摘要:城市新区的出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新区的原有城市化程度一般较低, 但却要求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城市的新中心、并发挥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聚焦的作用。本文以羊山新区为例,通过对新区区位选择、规划理念、新区发展影响和新区面临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一个新区的规划与发展对原有地域的影响。以期在其中获得一些关于新区建设的思考,从而在以后的新区规划中得到若干建议。 关键词:羊山新区;城市化;城市规划;区位选择;城市扩展模式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urban new area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original level of the new district is generally low, but it requires the new district to become the new center of the city in a short time, and play a role in the city function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of Yangshan of Xi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area on the original region by the location choice, planning concept, new development of new area and new area. In order to get 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District,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planning of the new district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of Yangshan;Urbanization;Urban planning;Location choice;Urban expansion model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受到规模、功能和布局等的瓶颈限制。建设城市新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新区一般又称之为新城,是指在城市以外规划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新区的建立将会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高中地理 城市新区的发展

高中地理城市新区的发展 一、采用全方位分析法,掌握上海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浦东新区的发展 1. 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上海市优越的区位条件 2. 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区建设、经济发展态势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浦东新区的发 二、运用因果关联记忆法掌握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 1.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具体表现:道路狭窄,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用地紧张。按照因果关联的方法,可以列出如下知识框图:

2. 结合高一学习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联系分析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这部分知识与高一所学知识基本一致,故可采用复习讨论法、联系的方法进行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 三、运用列表比较法掌握上海市经济腹地的含义和范围 四、运用案例法,掌握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成功经验 1. 新城分区: 非城市化地区与城市化地区相间分布,保证城市灰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建筑用地)之间有足够数量的绿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大型公园、植物园、蔬菜基地),维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布局模式: 在确定城市发展主轴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地段滚动开发不同功能的小区,形成多核心、开敞式的模式,保证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大片绿地的存在。

3. 交通线路: 解决新区与市区外埠的交通联系,优化调整新区内部道路系统,建设环路并使环路与各主干道有机相连,形成便捷的道路交通网。 4. 城市绿化: 加强绿化,设立卫生防护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效地调节城市气候。建设若干生态走廊,形成以人为本的花园式城市。 5. 合理规划: 从城市生态系统角度确定城市居民点体系和城市、工业区的合理规模。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使其有利于自净,有利于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五、运用知识归纳法,总结城市新区建设的一般规律 1. 建设城市新区的必然性: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伴随着经济、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绿地面积少,城市环境质量差;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治安问题;贫困、内城衰落;人口老龄化;传统文化风貌被破坏。建设城市新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城市新区的开发条件: 城市新区开发应当具备水资源、能源、交通、防灾等建设条件,并应避开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古迹。城市新区的选择要满足城市新区建设对大规模、低成本土地开发的需要。要临近老城区,通过合理布局,使新城区与老城区合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城市新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关系,防止出现新城区膨胀、老城区衰落的问题。 (2)总结老城区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合理规划,发展创新。 (3)处理好新城区发展与农业用地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建新城区而出现用地矛盾。 (4)处理好新城区内产业过渡问题,切实解决居民住房、就业问题。 4. 建设城市新区的意义建设城市新区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造成的,所以在制订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分散城市职能、改变布局,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工业等向新城区扩散,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六、典例精析 例题: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与上海市一样的城市化问题以及城市新区建设问题。读某城

0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教案旧人教选修二

第十二单元总结及补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完善与巩固第十二单元学习成果,加深印象,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知识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总结 列框图法展示本单元内容,见框图: 二、单元补充材料 1、城市规模的划分 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数量,不是指城市占地面积大小。根据人口规模可将城市分为若干等级,不过等级规模世界尚无统一标准。我国规定,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 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多少对城市规模进行划分。城市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为特大城市;人口在50万~100万的城市为大城市;人口在20万~50万的城市为中等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上述分组,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改革的深入发展,将会调整。国外把人口超过 1000万的特大城市称为超级城市。 2、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 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 第二级:其他(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省会、苏锡二市) 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浦 东 新区 的开发 地理背景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上海的发展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 ①便捷的交通 ②广阔的经济腹地 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优越的区位条件 城市规模扩大 道路狭窄、交通堵塞 居住拥挤 绿地面积小 用地紧张 条件和作用 城市规划 浦东新区的发展

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08-06-24 基金项目: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CS TC,2007CE902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070803)资助。 作者简介:梁振民(1981 ),男,内蒙古赤峰人(回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研究。 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梁振民,冯维波,陈国建,董国仓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 摘要:采用实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质量较差、城乡二元结构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逐层分级,完善重庆市的城镇体系;完善制度,逐步消除二元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 键 词: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对策;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8)11-0078-04 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进步的程度[1],因此提高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对现实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重庆市作为西部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同时面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等现象,减少农民、走城市化道路不失为一条良策。目前国内学者对重庆市的城市化模式和进程中的问题研究比较多[2-5],但是都以理论和综述方式进行,专门从基础定量的角度研究重庆市城市化水平的文章还很少。该文运用定量分析对重庆城市化水平速度、城镇结构体系、重庆市城市化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最后从多角度勾画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重庆的城市化实现健康、和谐、有序发展,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提速上档、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市化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1 重庆市城市化规模分析 1.1 重庆城市化水平体现出 起点低、进程快 的特点。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城市化水平。本文选用的是重庆市城镇(市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重庆市城市化率。重庆市到2006年城市化率为46.7%,按美国地理学家R.M.Northam (1979年)研究,城市化进程呈 S 型曲线发展[6]。根据城市化 S 型曲线,把城市化进程划分为3个阶 段,重庆市在2006年城市化水平为46.7%,按上述阶段划 分方法,重庆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消失。2006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5名,在西部12省区直辖市中排名第2名。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仅为29.5%,城市人口为848.21万人。与全国同期水平低一个百分点。到2006年重庆的城市化率46.7%,城市人口为1311.0万人,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43.9%(见表1)。增幅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996年至2006年期间,重庆城市化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尤其是2000年到2006年,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每年增长幅度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均增长速度快0.2个百分点。 1.2 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的不合理。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到2006年重庆市仅有一个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其中主城区人口368.48万),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仅有万州(48.65万)和涪陵(3 2.22万)两区,其余县城的规模普遍偏小,秀山、武隆、城口、巫溪4个县城的规模才达到5万人。重庆中等城市数量少,且大城市更少,而区县较多,没有形成完善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合理的城市体系,目前大城市还是个断层,缺乏中等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同时主城区与第二级城市万州之间的首位度达到了7.5,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这一断层,使得重庆市主城区好像一座孤城,没有缓冲的卫星城,阻碍了各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虽然重庆主城区所承担 第22卷 第11期Vol.22 No.11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C 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08年11月Nov.2008

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

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06T17:04:34.8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作者:时新[导读] 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使其成为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或者成为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经济的复兴地。阜阳市城南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城市新区是随着城市空间扩展而产生、发展的,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经济技术、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1导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中小城市原有的城市规模、基础设施、框架等已难以承载现实的容量,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建设城市新区可以有效解决诸多城市问题,使其成为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或者成为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经济的复兴地。但在其新区规划建设中也不乏出现“城中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绿化景观规划等问题。 2组织有序的区域空间关系2.1确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城市空间的扩大并不等于空间的良性发展,因此从区域整体出发,确立合理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对于新区能否实现有机生长十分重要。随着新区城市功能向综合化转变,其城市开发活动也随之转变,这就对规划提出了需要对于不同功能的发展轴在空间上进行切换调整,重新确定其空间拓展方向和次序的问题。在规划方面应有意识地调整新区临近周边地域的用地功能,发挥新区经济实力强、区位条件好等优势,在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设施网络的规划上与周边区域有机衔接,以服务新区辐射周边地区为原则,统筹安排。 2.2处理好与主城的关系 城市空间的扩展与新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是新区发展的动力源,新区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有城市地域空间体系而独立存在。作为主城产业转移、空间扩展的先导地区,新区和主城之间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区空间拓展的方向及其各功能用地的规模。新区规划应处理好与主城在产业、人口、空间等方面的区域关系,使新区的发展能够参与到城市地区功能转型的过程中,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新的城市功能载体。 2.3处理好与周边城镇的关系要处理好在用地功能、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配合的关系。在城市功能的设置上,充分发挥新区的优势,发展周边地区所欠缺的城市功能,避免过度发展邻近城镇已经有的较为成熟的功能,充分利用周边相邻城镇的设施来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以此带动整个周边地区功能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降低了新区发展的成本。3科学编制园林绿化规划 3.1中小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普遍问题集中反应在城市绿地规划的不合理和城市绿地的非常缺乏和功能的不完善,以及相应的城市绿地布局的不合理,改善全区绿化的精品文化绿化效果和全区绿化小环境的作用没有发挥,全区整体绿化环境较差。园林绿化的质量取决于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设计。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在园林绿化设计时,随意性比较大,往往只注重建筑物的空地填充和控制,并未将园林绿化纳入整体规划当中,有的虽己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体闲等方面的要求。 3.2加快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应采取的措施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生态学角度搞好中小城市的绿化规划设计,在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生态园林的规划。绿化规划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保护自然山水,突出自然水系、风景林地与人工营造的绿地相结合,体现线型、带状绿地与点状绿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中小城市规划特色。在中小城市绿化规划中尤其要注意树种规划,树种规划是使中小城市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特色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合理的乔、灌、花、草的比例搭配,才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组成的基础上,有节制地引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4城市新区发展的引导策略4.1制订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在新区建设的前期,应研究城市规划宏观调控的预警机制,包括对城市土地开发总量容量的标准,土地开发到什么样的强度比较合理,极限的标准是什么,都应对具体情况有具体的估计。其次,还应规划出不适宜的建设或禁止建设用地,然后在可建设用地中划分远期、中期、近期和各种强度的开发用地。积极加强城市土地储备,特别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城乡结合部分的土地,应当结合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建设开发时序,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实施土地储备工作,有效避免城市边缘地区无序扩展,减少城市开发整治的代价。对新区公益事业建设的土地出让费用也予以相应倾斜优惠,鼓励企业对新区公益事业进行建设投资,借助社会力量建设和完善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增强其吸引力。 4.2控制引导新区发展规模与速度新区在实施开发建设中,受行政因素支配较大,受此影响,新区规模可能会有其不合理的成分,而过快的发展速度将直接导致新区建设质量、品位的下降。所以新区规模确定,不但要考虑单项配套的效益达到最佳,而且要考虑各项配套构成的新区整体配套体系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它的发展规模速度超过了一定的度,由于城市人口膨胀、用地扩张等将引起众多的城市问题。新区发展由于其具有城市新建的特点,因此在处理新区人口导入、新区用地的阶段指标及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量等问题时,必须建立一种动态适应的体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4.3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开发模式

城市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Indicator System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n Plans for Urban Developing Area 环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0级本科生王丹 Undergraduate Student of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WangDan 摘要 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在区域发展规划层次的应用,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区域规划SEA的过程中,亟需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对规划进行评价和分析。本研究以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为基础,根据SEA的工作流程和特点、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以及城市新经济开发区的区域特征,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分析、频度统计、专家咨询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来筛选指标。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政策相关性、综合性及定量性等特点。本研究的案例部分以沈阳浑南新区为例,利用指标体系对新区规划的三种发展情景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型发展规划。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新区系统分析相关性分析 Abstract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of regional plans is one category of SEA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re carried out primarily. In the SEA,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 set of indicators to analyze and assess the plans.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researches on SEA are synthesized,especially on its work process and the features of urban developing area. A lot of methods are applied to select the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system analysis,theory analysis,frequency statistic,expert consultation,relative analysis etc. The designed indicator system is of scientific,quantitative and applicable. The proposed indicator system is then applied to Hunnan New Zone (HNZ) in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for assessing its developing plan. Three 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NZ are simulated through System Dynamic mode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evaluated with the developed indicator system.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scenario focused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area will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choice for HNZ. Key wor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urban developing area, system analysis, relative analysis

城市新区发展_空间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_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城市化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成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综合竞争力极大提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迅猛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ze)指出:“21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尤其是逐步放弃控制大城市发展的政策性壁垒之后,中国正由过去的乡村城镇化为主逐步转向以大中城市扩张为主的城市化[1]。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的新建城区,自1990年作为国家工程开发开放以来,已从最初的郊区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城郊农业与工业并重的经济发展阶段到进入新世纪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经过近20多年的开发建设,浦东新区已成为一个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规划档次高的地区,基本形成了一个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尤其是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开发进入了全面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新阶段[2]。 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个地区的差异性也很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是空间发展规模最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最为迅速的一个区域,这也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3]。但城市化以何种方式在空间上展开,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何在城市的扩展中发挥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浦东新区具有特殊发展进程,它从一个郊区农业区发展成为中国顶尖的现代城区,用时之短,变化之大,世界罕见。 城市新区发展、空间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 —— —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杨上广吴柏均 (杨上广: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上海200237 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墨尔本3010) (吴柏均: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教授上海200237) 摘要: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式不同,城市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个地区的差异性也很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是城市化水平提高最为迅速的一个区 域。当前,沿海许多大城市开始进入中心区与外围区同步发展的旺盛建设时期,城市新建城区成为多数大中 城市的主要增长地域,这已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选择上海浦东新区作为研究对 象,讨论在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变化的过程中,城区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存在问题及治理策略,并对未来城 市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城市发展空间演变发展策略理论探讨浦东新区 中图分类号:F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1)07-0082-08 82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一、规划策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 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四、城市功能布局 (一)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以及都市区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重钢搬迁为契机,提升大渡口的城市功能,分担杨家坪城市副中心的部分职能。 北部片区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

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策略

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策略 1、北部新区空间发展策略?—“一轴一心一圈层” (1)功能定位:海淀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城市化地区。以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城市新区为发展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化为引领,立足“研发+产业”定位,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和生态观光休闲产业。 (2)规划城市空间结构:海淀北部地区的发展主要围绕北清路展开,规划将形成“一轴、一心、一圈层”的城市空间形态。“一轴”指北清路产业发展轴,串联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一心”指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呈十字状延伸的生态绿心空间,“一圈层”指以西北旺镇中心区、温泉镇中心区、南安河、北安河、聂各庄、苏家坨镇中心区、上庄镇中心区为节点的城市化圈层。 (3)培育以北清路为发展轴的三大板块:将北清路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整合为东、中、西三大板块,东部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西部发展文化教育产业,中部突破单一科技园区的规划概念,增加现代服务产业功能,打造北部城市功能中心区。东部产业板块由四个节点构成,既软件园、北大生物城和永丰、航天城。该板块交通便捷,辐射带动效应强,以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为主,特别是应打造高端技术产品产业化制造基地,同时适当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和房地产业。中部产业板块由三个节点构成,既环保科技园、中医药科技园和稻香湖会议中心,建议该板块以发展现代服务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为主,在生态办公、生态服务、生态会议等规划理念的基础上,打造海淀北部城市功能中心地区。西部产业板块由文化教育园构成,以发展文化、教育产业为主,建议推出艺术产业概念,将该板块打造成为艺术家荟翠的园地,高端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同时还可以引进国际名校开办教育分校。 (4)北部稻香湖生态科技绿心包括以翠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呈十字状延伸的稻香湖生态旅游区,是海淀北部城市综合新区支撑科技发展的“绿色心脏”,重点发展生态游览、高档会议度假、科技农业观光、国际教育观摩和休闲娱乐等旅游产业,将在建设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城市综合新区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呈十字状延伸的两条绿色轴线将多个游览园、会议度假点和休闲娱乐设施联成一个整体。 (5)组点成团,协调轴线与圈层的发展:为了与产业轴协调发展,在城市化圈层内,应提高城镇建设和服务的档次,发展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居住组团,实现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转变。为了实现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配套建设,轴线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可以形成五个空间组团,分别是永丰组团(包括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航天城)、北旺组团(中关村软件园、西北旺镇区)、温泉组团(温泉镇区、环保科技园、稻香湖科技创新基地)、苏家坨组团(苏家坨镇区、国际教育园)、上庄组团(上庄镇区、农林科技园)。 (6)近期发展重点:应提升山后地区产业(形态)价值,主要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研发、管理总部环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端服务,来置换已有部分生产环节及低端服务业。山后各专业园土地经营模式应由主要依靠出让土地向以工业设施(如厂房、实验室等)租赁为主转变。切实加强山后地区生态环境控制,严格控制山后地区人口过快增产。温泉镇、永丰基地及其它专业园和乡镇,只宜保留小规模住宅用地。 2、东部地区空间发展策略—“一心一轴四基地” (1)功能定位:海淀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高科技园区和核心功能区,以发展高科技研发、创新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 (2)规划空间形态:东部高科技园区主要在强化核心产业园区综合化和新开发的产业空间定向化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基地”的空间形态。“一心”是指通过整合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九个园区,建成以科技研发、科技服务、金融咨讯、商务贸易、行政办公、科技会展、休闲旅游为主,并配有商业、酒店、餐饮、公寓、文化、康体、娱乐、大型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海淀综合中心,作为未来海淀区的“空间名片”。九个园区包括了中关村西区、科学城、清华大学及其科技园、北京大学及其科技园和颐和园、圆明园、海淀公园。“一轴”为学院路科技研发和创新服务发展轴,以沿线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其科技园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7月7日九龙坡政府便一口气推出34宗近7000亩土地 【重庆市政府网】本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95127616.html,/today/news/417076.htm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95127616.html,/experience05/experience05090922035_all.htm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2009年07月31日来源:网络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学习新区建设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新区建设发展心得体会 可乐小学魏艳玲建设呈贡新区,是市委、市政府为做大中心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品位、提升经济实力的重大举措。作为中心城重要的主体组成部分,呈贡新区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构筑中心城新的区域功能、突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呈贡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着眼于打造最好的城市核心区这一目标,严格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由于历史原因,呈贡新区辖区的城乡空间发展基本呈现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散发展模式,造成城乡空间无序分散的形态,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在中心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为呈贡新区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构架和现实的发展空间,集中发展建设是呈贡新区建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因此,呈贡新区建设在空间上应强调集中,以突出紧凑的空间形象。要打破村、街道两级行政界限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建设空间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规划把关上,要十分重视超前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好的规划是城市取之不尽的财富之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有一个高起点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实施蓝图,并保

证严格实施,就能营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凝聚人气和资本,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客观地说,中心城以前总体规划意识比较薄弱,存在着“先繁荣、后市容,先流通、后交通”的现象,被动应付的情况比较突出。城市虽有规划,但立意和起点不高,执行力度也不够,导致城市功能不全,系统性和配套性较差。尽管城市规划本身不能为城市功能进行终生定位,但规划可以调控和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呈贡新区建设一定要树立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规划意识,严格规划控制,注重建筑、环境容量、配套设施、形体景观等规划元素的互相配比,不要顾此失彼。在不影响自然人文景观和周围建筑采光通风的情况下,应鼓励适度建设高层建筑。要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情况,对人口密度、绿化率、空地率进行适度限制,对建筑的风格、色彩、轮廓空间组合等方面进行适当控制。尤其要高度重视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特别强调园林绿地、各类公共活动场所和各类停车场等三种具有静态功能的公共场地建设,这对于提高城市品位、发展城市经济和增进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意义非比寻常。 其次,在规划实践中,应当实行开放式设计,通过设计招投标,引进国内外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参与工程项目设计,使设计深度加深,方案更加优化。要在确保项目使用功能、视觉观赏功能的前提下,对各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经济比较,以选定最佳的规划设计方案。对市民热心关注的一些重点工程,应当采取公开展示、邀请市民共同参与

(发展战略)重庆发展概况最全版

(发展战略)重庆发展概况

重庆发展概况 地理交通 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壹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加快重庆的交通运输。 重庆拥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和达万铁路。另仍有铁路支线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和万南铁路(万盛至南川)。在建宜万铁路、襄渝铁路复线、兰渝铁路、渝利铁路、遂渝二线、南涪铁路。成渝城际铁路、渝万铁路(城际铁路)、渝黔新线也即将动工。另外仍有规划中的渝郑、渝昆、渝鲁,重庆-西安客运专线、重庆-长沙客运专线。 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和326国道。 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从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至2009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机场高速公路、长万高速公路、渝涪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南渝高速、渝武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江合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邻垫高速(邻水至垫江)忠垫高速(垫江到忠县)及重庆内环快速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万南高速公路、万宜高速公路。国家最新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中有

五条经过重庆,分别是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成都、包头至茂名、重庆至昆明、兰州至海口。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轮船能够直达重庆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省的宜宾。较小轮船沿嘉陵江北上,轮船可至合川,潼南,南充等城市。经长江到涪陵入乌江,向南能通航到贵州境内。 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俩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第三座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正在建设。 自然环境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 均在35度之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

城市发展新理念与城市新区建设_基于近100个新区的研究

一、城市新区建设与生态文明、健康理念 先进理念与旧有城区的问题迫使新区的产生。城市发展到今天,各种各样的问题呈现,旧城区的基础设施落后,负荷超重,住宅建设缓慢,房屋破旧,质量较差,环境污染等,因此,各大城市以建设新区来解决这些问题;国际上各种新理念的出现,使得各城市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如果在旧有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这种理念,困难比较大,因此,现在的城市选择了在城市郊区为开发之地或者具有一定发展基础,通达性较好,在枢纽地建设新区,让新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前沿理念接轨,充分吸取过去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在大城市郊区建成一座新的城市,形成为大城市未来的副中心,使得新区成为城市发展改正错误发展方式,运用新的发展方式的承接地。新区建设总是与数字化、高科技、高新产业、旅游、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不分离,这也是时代赋予新区的发展新概念。 自浦东新区在我国大都市上海崛起并成为我国新区在各种理念上的成功案例后,我国的新区建设迅速增多,各新区功能齐全,完全具备城市居民居住、交通、工作、休憩的四大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各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现代化、生态文明、以人为本、多功能等是各新区发展的关键词。其中,生态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必要项目之一。自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后,生态、健康理念一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热名词,近年来,健康城市的建设也是各大城市积极申请的一个项目,我国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嘉定区于1994年8月率先开展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1995年6月,海口市和重庆市渝中区也加入到此项目中。1996年海口市和重庆市渝中区、大连、苏州、日照、保定、上海、北京、张家港、南通等城市陆续加入到该运动中。由于目前健康城市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国内国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各城市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健康城市规划,对健康城市的建设道路进行探索。 各大城市在建设健康城市、注重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对新区建设的生态理念极其重视,通过查询我国大中城市的新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我们发现,大多数城市都提出了将新区建设成为所依附城市除了市中心外的另外一个中心,立足于建设新的城市,同时又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高度重视。 特别是我国工业化重发展轻环保的意识形态使得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正面临着转型时期,将传统工业城市转变为现代经贸城市成为东北老工业城市的重要任务,一个解决路径就是建设新区,东北地区的新区建设有一个宗旨,即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新区建设的重要一项。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各新区的一个重要定位标准,各大城市都认识到在新区建设规划之时就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后再治理的老路重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新区定位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例如河南省郑州郑东新区、青海省西宁城南新区、湖南省长沙城北新区、湖南省娄底城南新区、山西省长治新区等都将建设“生态型城区”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城市新区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的理念 新区发展的关键词是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前沿区域,因此,“示范区”、“中心区”、“引领区”、“先导区”、“产业集聚区”等名词成为新区的关键词。在文化建设上,尤其是我国正处于文化大开发时期,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争议、各城市将中国文化与奥运结合而形成艺术品、为旅游而开发重展历史上著名事件、著名人物建筑等。 新区作为一个重新起步建设之区更是将原文化与国际前沿文化结合, 城市发展 新理念与城市新区建设基 于 近 100 个 新 区 的 研 究 蔡 伟 丽 申 立 372008年第8期改革与开放 调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