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

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
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

一、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

2.全球森林监测和森林生态变化有关项目(1990年对亚马逊地区原始森林的砍伐状况进行了调绘、1991年编制了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3.海岸线及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动态变化的监测;4.全球性大气环流形势和海况预报等。

二、用于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

1.在资源调查中,提供区域多条件下的资源统计和数据快速再现,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可应用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资源调查与管理(例如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

三、用于监测、预测

1.借助于遥感(RS)和航测等数据,利用GIS对森林火灾、洪水灾情、环境污染等进行监视,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期间,制作洪水淹没动态变化趋势影像图,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2.利用数字统计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进行预测。如加拿大金矿带的调查,分析不宜再行开采的存在储量危机的矿山,优选出新的开采矿区,并作出了综合预测图。

四、用于城市、区域规划

1.GIS技术能进行多要素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实施城市和区域的多目标开发和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配置等;2.城市和区域规划研究(研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城市与区域动态扩展过程中的数据实时获取、城市空间结构的真三维显示、数字城市等);

五、其他

GIS还在金融业、保险业、公共事业、社会治安、运输导航、考古、医疗救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智能办公室环境监测自动化系统

https://www.360docs.net/doc/fa10611639.html,/video/play/id/2810 表于 2013-02-04 14:01:25 我想评分回到列表收藏此帖 作者: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邹必文钟虎郑欣桐 指导教师:彭永杰 作品简介 开发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条件、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建筑结构的封闭化室内办公人员的增加,Indoor Air Quality(IAQ)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开发一套智能办公室环境监测自动化系统是有现实意义的。目前,对于室内环境监测具仪表已经有很多种,但是绝大数产品只是用来监测不能起到改善作用,不具备自动控制调节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排出二氧化碳以及对空气加湿和防范火灾的能力。实际上,单纯的监测不能提供经济可行的设备措施,因此只有以控制作为监测的后备支持,监测工作才可以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达到监测和控制的有机结合,尽快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因此,本设计基于改善办公环境的自动化监测,提出“智能办公环境监测”系统,此系统旨在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的预警监测、调节温度防范灭火措施及自我适应智能调节,利用MCU进行数据采集保证了前台数据的及时、准确,有利于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为人类办公环境打造一个健康的室内生存空间 功能说明: 本系统有两部分组成,一说基于Freescale PK10DN512ZVLL10控制的硬件系统,二说办公环境模拟以及其他驱动设备。

本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现5种功能,分别是温湿度调节,热释电LED光控、空气质量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含量监测以及车位监测显示。由于本系统是属于模拟系统,故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皆由其他小型电子产品代替。 1、温湿度调节主要由加湿器、风扇、发光二极管、电磁水阀模拟,调节室内的温度升高、下降,湿度的加湿、减湿并显示温湿度数据和灭火。 2、热释电LED光控电路监测到有人时,控制LED的亮灭和光暗变化。 3、空气质量有TPM-300E采集有多种害气体以及异味时输出TTL信号,通过PWM控制风扇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并显示等级。 4、二氧化碳监测到气体浓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风扇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数据。 5、车位监测显示采用红外对管发射电路获取车位信息,将信号送入单片机,并在显示屏上显示。 平台选型说明 选用Freescale MK10DN512ZVLL10嵌入式开发板。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全球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的人类安全与健康问题,是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问题。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的环境变化,本文主要从大气组成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全球化等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一些阐述。同时提及了我国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字: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健康;气候变化 一、全球环境变化 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科学家逐渐认识到上述环境变化的各个方面不仅加剧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而且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大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就业竞争的压力、贫富差距等,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并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和疾病谱的明显改变等一系列安全与健康问题。目前,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搞清楚全球环境变化的机制、各种变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淡水资源、食物生产系统改变以及城市化等问题从多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图为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途径)

二、全球大气组成改变及其健康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预计消极影响会大大超过其积极影响,其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 对人类和其他动物而言,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抑制;增加严重晒斑、白内障和表皮损害的发病率;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导致皮肤癌。臭氧层臭氧每减少1%,皮肤接触到紫外线辐射量就会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要增加4%⑵。uv辐射对粮食作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会破坏食物链从而影响到人类健康.uvb辐射在低空大气层的增加会催化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产生高浓度的大气污染物,从而对人类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大气成分变化对健康的另一重要影响就是臭氧层破坏使人类紫外线辐射暴。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健康问题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范围从改变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到对不同尺度地球生态系统改变等多个方面,往往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消逝,特别是生境的消逝,分裂和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首先考虑的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维持生命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在保护生命健康和确保生命对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具有恢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许多品种都来自野生物种,生物多样性还是医药的源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意味着我们

SensaphoneIMS-4000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广州置信机电教案资料

Sensaphone IMS-4000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广州置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1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及通信设备数量与日俱增,规模越来越大,中心机房、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网络已成为各大单位业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为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与之配套的机房动力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必须时时刻刻稳定协调工作。如果机房动力及环境设备出现故障,轻则影响电脑系统的运行,重则造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报废,使系统陷入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中心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系统进行实时集中的监控极其必要。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普及化,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愈来愈高,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因此,机房的管理及监控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IMS-4000是专为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而设计的远程环境及网络监控报警系统。IMS-4000 除可监视机房内的环境参数外,更可监控网络上的IP设备。它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发送报警信息。而且IMS-4000 已结合了网页服务器及电邮服务器的功能,用户可方便地在互联网或通过电子邮件得到机房的信息。 IMS-4000实现了机房集中分布式监控和智能化专家管理,在电信、金融、海关、税务、电力、公安、交通等许多行业的机房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其系统设计先进、运行稳定、操作方便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1. 系统介绍 SensaphoneIMS-4000 远程环境与网络监控报警系统将改变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监控方式,包括环境条件和网络设备,系统将会随时告知机房状态,例如:温度、湿度、电压、漏水、服务器、UPS故障等。IMS 将及时地通知任何的被发现的问题,方式有:电话、传真机、传呼机、E-Mail等。主要功能: 1台IMS主机可扩展31个IMS副机。 每主机有8个传感器输入,以检测环境条件。 10 M网络端口与网络设备连接。 本地的配置RS-232 串联端口。 不间断的后备电池组。 噪音探测的麦克风。 允许机架、挂壁或桌面安装。 ConsoleView 软件设计,处理IMS系统。 1.1. 环境监控 IMS-4000可监控机房的各项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烟雾报警、声音、漏水、门禁、红外线感应、电源及其它设备,如空调、UPS的报警等。IMS-4000更细微到检测机柜内、服务器、散热器或特定设备的温度,比监控空调设备或房间温度更准确。 1.2. IP网络设备监控与服务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说明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Design on the intelligent system of monitoring environment

摘要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端和移动监控终端两部分组成。采用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处理核心,在数据采集端,利用两片CD4067BE分别挂接16只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16只光照强度传感器;采用10位ADC实现对环境声音的实时录制,加入OV7670摄像头进行实时拍照监控,最后把所采集到的数据帧通过NRF905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移动监控终端。在移动监控终端,通过NRF905接收数据,将处理后的环境参数数据进行显示,接收到的语音压缩编码通过10位DAC进行解码播放,通过按键切换进入全屏环境参数显示模式或全屏监控照片显示模式,并将接受到的环境参数、声音、照片存储到SD卡中。本文以SPCE061A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通用智能终端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重点介绍了该终端和传感器的任务、硬件、软件以及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硬件方面,介绍了系统各个部分的设计思想、原理电路以及,并给出了系统总硬件原理图;另外,为了实现系统的低成本和低功耗,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了价格低廉和低功耗的元器件。软件方面,采用了时间触发的混合调度器模式设计,对系统各个任务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系统软件低功耗设计方法。 关键词:SPCE061A;多节点;无线传输;HMI Abstract The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wo parts of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and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Its processing core is SPCE061A which is a 16 bits mcu. In the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16 DHT11 of single bus 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 and 16 light intensity sensor are hung on two CD4067BE. The environmental sound is recorded to coding and compression with 10 bits ADC which is built in the mcu at any time. Add OV7670 which is a camera module to monitor at anytime. ALL collected data is transmitted to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rough NRF905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In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e data is received through NRF905.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data is displayed after dealing with and the compression coding of speech is decoded to play with 10 bits DAC.We can switch to full-screen environment parameter display mode or full-screen picture display mode with the keys. At las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sound and photos are stored to the SD card.Based on the SPCE061A ultra low power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a general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and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古松南开大学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 B、7000-9000 C、50000-70000 D、70000-90000 正确答案:C 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 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10-35kV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电科恒钛智能科技 2020年4月

目录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1)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1) 4 配电室环境监控改造方案 (3) 4.1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 (3) 4.2 传感器采集单元 (4) 4.3 环境控制单元 (4) 4.4 排水单元 (6) 4.5 消防系统接口 (6) 4.6 照明控制单元 (6) 4.7 其它辅助设施 (6) 5典型10kV配电室改造布置图 (7)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根据国网公司10~35kV的户主要设备长期运行环境要求及变电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变电站配电室的环境要求包括: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已建成的常规变电站均未配置辅助控制系统及环境控制系统,变电站环境参数未考虑数据采集及在线监测,配电室环境控制均采用人工控制方式,由运行人员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到变电站现场巡视及操作,在各配电室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 现有常规变电站风机均为普通通风机,空调为普通民用空调,进风窗为普通通风百叶。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自动控制及和在线监测。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针对目前变电站配电室运行环境现状,需在配电室配置一套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该装置包含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环境控制(温湿度)单元、照明控制单元、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接

全球环境变化考查方法说明及答案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考查办法 考查说明: 1.考查采用期末作业、出勤情况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2.考查总分为100分,其中本次考查作业占60分,出勤情况占40分。考查题目: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气候突变事件,各对全球环境造成哪些 影响。 (一)气候快速变换事件 1. D-O事件(Dansgaard-Oescheger Oscillations) 格陵兰不同地点的冰芯记录显示,末次冰期(距今最近的冰期)期间存在多次短期变暖事件,温度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6℃~7℃,从较现代低12℃~13℃增加到较现代低5℃~6℃,同时降尘减少4倍多,每次变暖持续的时间尺度约0.5ka~2ka,在110~15kaB.P. 期间共有23次。 2. Heinrich事件 哈特穆特·亨里奇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的沉积层中普遍 存在6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 融化过程。 并且,Heinrich事件与D-O事件的关系十分明显,每隔 几次D-O事件,就出现一次Heinrich事件,Heinrich事件正 是发生在D-O旋回的显著寒冷阶段。 (二)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包括两个冰阶和一个间冰阶,但前一个冰阶冰 川所造成的地貌常被后一个冰阶的冰川所改造,目前所能见

到的主要是盛冰期(25~15kaB.P.)的冰川遗迹。 研究表明,盛冰期的气温约比现今低8℃~13 ℃,而中 纬西风带气温比现在低15 ℃。雪线也明显低于现在,降水比 现在少(相当于现在80%),中国季风区可能降水更少,蒸 发量也明显减少。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 1. 定义:在1 2.9kaB.P.,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 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 2. 得名由来:在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沉积层中,发 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 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 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 件。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YD) 3.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过程 冰河世纪(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后,地球气候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上升。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时,在1.26万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中山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全球环境变化 题目名称: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二班 姓名:吴超贤 学号: 10307046 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0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网站设计与管理》课程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生:吴超贤 (国际商学院经济二班,学号:10307046) 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但这种气候的变化势必会将我们人类引向灭亡的道路,有人说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人类为了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的破坏环境,例如将工业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这些都使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灾难,虽然现在人类已经重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也在想各种方法去补救,但这会不会太晚了和人类所实施的方法是可以做到,可以有效呢?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灾害,人类与气候,全球变暖 一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气候的自然变化为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及生物圈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大气圈是整个气候系统的温度计,是气候变化的表征。内在因素:大气成分、地形、植被、冰雪覆盖面的变动,大气与海海洋的交互作用,大气、生物圈、陆地之间的交互作用,甚至云量的多寡及分布,都造成大气环流的变动。外在因素:太阳辐射量的改变、火山爆发、板块飘移、地形变动人类:人类的活动曾改变区域气候,也曾因为气候变动发生浩劫。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程度更大 二全球气温的变化 (一)变化趋势: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身边的全球变化 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人类左右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从很久以前的顺从、适应自然到现在的改造自然甚至征服自然,这一过程全球的变化诸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等全球性的环境恶化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进行着,并直接影响地球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存。但是人类现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经超越了地球变化和缓冲强度,这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个过程产生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应经不是一个学科的范围,而是整一个地球系统问题。而身边环境的变化也无时无刻的表现出严重的全球环境恶化。 就温室效应而言,我们身边也是时刻可以感受得到。总所周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其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尽管其数值很小,当在气象意义上来讲是巨大的。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身处南粤地区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其中当年的黑格比、莫拉克等带来损失十分巨大,狂风暴雨,台风过后惨不忍睹。次生灾害严重,滑坡、溃堤等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更是大于财物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还会造成地球上病害虫的增加,增加了害虫生长气候的时间。海平面上升沙漠荒漠化增加等等,都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尽管温室效应会带来一定量的植物粮食产品增产,但总体来说,它的弊大于利,是我们应该警惕的。提倡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发烧的地球降降温。 森林锐减,沙漠化程度加深。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森林锐减,主要原因是人类毫无制约的砍伐树木,片面盲目过激的追求一时的经济收入,造成绿化率的锐减,荒漠进一步扩张。造成自然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的减少,绿化是地球之肺,肺受伤了,那么地球的自我净化能力深受影响。还有就是容易发生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WORD格式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课程作业

目录 1.引言 (2) 2. 广州环境简介 (2) 2.1 地理位置 (2) 2.2 气候环境 (2) 2.3 地貌环境 (3) 3.广州城市环境变化近况 (3) 3.1 气候环境变化 (3) 3.2 大气环境变化 (4) ......................................................................................... 7 3.3 酸雨 3.4 水体环境变化 (9) 3.5 固体废弃物 (11) 3.6 声环境 (12) 3.7 环境变化总述: (13) 4. 环境变化影响因素 (13) 4.1 经济水平提高 (14) 4.2 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14) 4.3 城市绿地增加 (14) 4.4 政府对环境的治理 (14) 5.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15) 参考文献 (15) 1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从气候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选取了气温、降水、主 要大气污染物、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噪声等指标,用2000~2012 年的数据描述了从近年来广州市的环境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发展、绿地面积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府支持等 角度,分析影响广州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广州环境质量改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环境变化、大气质量、水体环境、噪声环境、气候环境 6.引言 在过去的发展中, 广州市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自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广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试图改善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2001 年和2002 年, 广州市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 示范奖”称号,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广州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协调发展新阶段的标 志。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本人从广州统计年鉴找到了从2000~2012 年的一些数据,希望能从气候、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发现近年来广州市环境变化的特征。 7.广州环境简介 2.4地理位置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 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 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 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2.5气候环境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 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 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 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 1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 毫米。全年中, 4 至6 月为雨季,7 至9 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 月、11 月、和 3 月气温适中,12 至2 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结业论文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2012学年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周培疆年级:11级学号: XXXXXXXXXX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姓名:XXX 系主任签名 课程论文总题目:全球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 ——浅谈当下全球环境危机与应对摘要: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愈来愈多,愈来愈尖锐的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众所周知现在有十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分别是: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减少、土地退化沙化、水资源短缺、海洋环境恶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化减少、固体废物污染以及人口增长。这些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计后果地疯狂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而现在这些环境问题都成为了阻碍我们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所以,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如何应对与处理环境危机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课题。 关键字:环境;全球环境变化;环境危机;应对 一、从一些数据开始 2008年春节,中国南部遭受大范围冰雪灾害,预计受灾损失达到1500亿元。 2008年5月,发生汶川大地震。 2008年6月,南方暴雨连天,洪涝成灾。 2009年2月,河南大旱,号称50年一遇。 2009年8月,台湾风灾。 2010年3月,西南旱灾,3月36日,曾经雄伟的贵州黄果树瀑布断流。 2010年夏季,南方再次水灾成患。 2010年8月,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 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旱灾,洪湖发生70年一遇的大旱。丹江口水库库岸因干旱而出现龟裂,创下历史最低水位。 2011年6月,江西发生水灾。 2012年2月,云南昆明大旱,水库干涸见底,经济损失100亿左右。 …… 为什么在这么短短几年之间,会发生如此之多的环境灾害?为什么原来那些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天灾现在正渐渐变成五十年一遇,甚至十年、几年一遇?人类与环境问题的矛盾

【CN110139070A】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89763.5 (22)申请日 2019.04.11 (71)申请人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博东路 249号(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福建省高 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泉州信息工程学 院) (72)发明人 陈庆顺 范贵生 吴奇丹 许琼琦  李华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5101 代理人 徐东峰 (51)Int.Cl. H04N 7/18(2006.01) G06N 3/04(2006.01) G06K 9/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网络摄像机可以拍摄环境空间的影像,和监控中心可以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该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以及图像识别模块根据该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该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其中,该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包括上课或开会等场景。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有效监控 环境。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CN 110139070 A 2019.08.16 C N 110139070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139070 A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摄像机拍摄环境空间的影像; 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所述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 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包括上课或开会场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包括: 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分析方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信号屏蔽模块根据所述得到的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在所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环境场景时,屏蔽当前环境场景对应的环境空间的手机信号与无线网络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模块根据所述得到的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在所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环境场景时,屏蔽当前环境场景对应的环境空间的手机信号与无线网络信号,还包括:信号屏蔽模块根据所述得到的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在所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是非禁止即允许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环境场景时,关闭屏蔽当前环境场景对应的环境空间的手机信号与无线网络信号。 5.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摄像机、监控中心和图像识别模块; 所述网络摄像机,用于拍摄环境空间的影像; 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所述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 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包括上课或开会场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分析方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 2

全球环境变化的不良后果及对应策略

全球环境变化的不良后果及对应策略 摘要:作为这个星球上与众不同的生物,人类凭借自身与生俱来的智慧改造着大自然,这固然使环境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疯狂的改造造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它们对生态,对人类社会正造成造成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问题很可能进一步恶化造成更严重后果,所以人类在充分反思自身行为的同时有必要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对应全球环境变化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变暖,生态影响,应对策略 1全球环境变化是一种过程缓慢,范围广泛,且影响深远的环境变化,其中以气候变化最为突出,而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无疑是全球气候变暖,这我们身边是时刻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其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尽管其数值很小,当在气象意义上来讲是巨大的。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身处南粤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其中当年的黑格比、莫拉克等带来损失十分巨大,狂风暴雨,台风过后惨不忍睹。次生灾害严重,滑坡、溃堤等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更是大于财物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还会造成地球上病害虫的增加,增加了害虫生长气候的时间。海平面上升沙漠荒漠化增加等等,都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尽管温室效应会带来一定量的植物粮食产品增产,但总体来说,它的弊大于利,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1.1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作用的影响温度和生长季长度是制约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全球变暖使这类地区温度升高,生长季延长,这将有助于这些地区的植物提高生产力。但由于生物呼吸和分解强度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由温度决定,在高温、干旱地区,如沙漠带,温度升高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这是因为当温度高到超出某些物种的耐受温度上限时可能会对该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有破坏性影响。 1.1.1 对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当气候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或当生物群落遭到人为破坏时, 生物群落与地区的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水文、地形等)的关系将受到损害,生物群落将通过适应和自然选择而改变结构和功能。当这种结构和功能上的调整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能导致该地区生物群落类型的改变和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 1.1.2 对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生态位,当环境条件发生持续性变化时,各物种将根

机房环境监测系统

机房环境监测系统

以太网 TCP/IP 网络跨地域实时温湿度变送器 (RJ45接口液晶显示) 产品概述: TYBC-RKETH-M-A是一款基于TCP/IP网络协议,具有液晶显示,通过以太网传输的工业级温湿度变送器,广泛应用于gsp、机房、弹药库等场合。它可以方便用户将当前不同位置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通过以太网传输到网络服务器上,以实现远距离、多节点、多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的采集、数据共享和远程传输。 客户只需要一台普通电脑、普通交换机与本公司的TYBC-RKETH-M系列温湿度变送器便可组建具备上千个温湿度采集节点的温湿度监控平台。如果电脑可以接入外网,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通过网页即可查看本网络内任何节点的温湿度实时数据(曲线)、历史数据(曲线)、告警记录。 服务器端可将任意时段的温湿度及告警的历史记录进行EXCEL表格导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可进行语音告警。 如接入我公司生产的短信猫,便可进行短信告警,短信温湿度查询,振铃告警,每一个测温节点均可配置3个手机号码,方便客户的使用。 当您的服务器不在当地时,只要温湿度监控点能够上网,您只需要把服务器的公网IP 或者服务器的域名配置到TYBC-RKETH-M设备上,TYBC-RKETH-M便可访问到服务器,我们支持跨网关,支持域名解析,并且支持数据同时最多上送到8个服务器上。 为了更好的服务机房装修、仓库监控、药房监控的客户,TYBC-RKETH-M设备可挂接我公司生产的市电检测、水浸告警、烟感报警器等设备,将遥信状态一同上送至监控平台与温湿度一同进行监控。 湿度监控平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软件著作权,为便于更好的服务客户,本温湿度监控平台免费升级。 TYBC-RKETH-M-A液晶型以太网设备集合了液晶显示方便和以太网数据传输的优点,客户既能在当地进行温湿度查看,又能在远端进行监控。为机房装修、药品库监控最合适的选择。 功能特点: 1、多节点温湿度采集。 2、内部集成TCP/IP协议栈,支持以太网传输,支持跨网关,支持域名解析。 3、温度测量范围:-40~+80℃ 温度精度:±0.5℃ 湿度测量范围:0~100%RH 湿度精度:±3%RH 响应速度:2S~60S 4、温湿度监控平台基于web架构,全世界任何区域通过浏览器即可实时观察各个节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信息。 5、每一个TYBC-RKETH-M-A设备可同时将数据上传到多个服务器,服务器之间数据互为备份,免去用户单台服务器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 6、通过以太网便可在线对设备进行配置,简单方便。

大气环境与天气

第二节大气环境与天气 教学目标: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 2、掌握气压带风带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3、了解洋流的分布及其形成 课程内容:[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影响,知道海陆风、山谷风及城市热岛效应都是一种小区域的热力环流,那在我们整个地球上存在一些大的热力环流圈吗?答案是肯定的,那这些大的热力环流圈的影响结果是什么呢?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第一讲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一、 1 高的流向低的) 2、成因及分布图

概念:低纬环流与信风带 中纬度环流与西风带 高纬度环流与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成因由于气压带风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而太阳是地球的直接热源,直射和斜射对地面增温影响不同,所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面温度最高的地区也在南北移动进而影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移动特点: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 各气压带风带的大至纬度气流状况 注意:上升气流一般温度湿度都较高,常形成降水。下沉气流较干燥不会形成降水。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气流温度低,低纬流向高纬的温度高 第二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由于海洋陆地的增温降温快慢不一,使得相同纬度的气温气压不尽相同:北半球海陆相间,使得气压带风带被一些高低气压中心分割。如:①7月份陆地上增温快形成热低压,(北半球的印度低压把副高割裂使得高压仅在海洋上存在。)近地面,暖湿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1月份大陆上降温快在陆地上形成冷高压, (北半球的蒙古高压把副低隔断使得低压仅在海洋上存在。)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所以气压带风带基本严纬度成条带状分布。 概念:大气活动中心,及其异常的影响? 高低气压的季节性变化使得东南亚的风出现季节性变化。一月份由陆吹向海,七月份由海吹向陆。 二、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季风环流的关系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因素,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因素。 如: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刮东北风,夏季去是因为东南信风带北移过赤道向右偏而刮西南风。 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规律:处在生成、发展、移动、消亡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天气状况不一样。 (二)概念:气团: 冷锋: 暖锋: 低气压、高气压: 锋面气旋:

智能档案库房环境监控系统项目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融安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3月1日 目录

第一章方案设计 .............................................................................. - 6 - 一、概述........................................................................................................ - 6 - 二、方案设计所遵循的规范....................................................................... - 7 - 三、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 8 - 四、方案设计原则 ....................................................................................... - 8 - 五、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项目.................................................... - 10 - (一) 简介............................................................................................................... - 11 - (二) 功能概述....................................................................................................... - 12 - (三) 系统结构图................................................................................................... - 12 - 六、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说明.................................................... - 13 - (一) 档案库房中央控制系统.............................................................................. - 13 - (二) 档案库房空气控制系统.............................................................................. - 14 - 1. 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 - 14 - 2. 无线智能控制器 .......................................................................................... - 15 - (三) 档案库房红外防盗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档案库房视频监控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传输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