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

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2019--05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

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345678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试题复习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试题 练习3 1、使分式 2 2--x x 有意义的是 2、若要使分式 9 63 2 +--x x x 有意义,则x . 3、当x 时,分式x x 321--有意义。 4、当m 时,代数式 . 5、当x 时,分式2 42 +-x x 的值为零。 6、当分式 3 492 2+--x x x 的值为零时,x 的值为 7、当x 时,分式2 42 +-x x 的无意义; 8、下列各式:()x x x x y x x x 2 225 ,1,2 ,34 ,15 1+---π其中分式共有 个。 9、已知:3 1 1=-y x ,求y xy x y xy x -+--22的值. 10、若4x =5y ,则 2 2 2y y x -的值是 11、已知a+b =2,ab =3,则b a 11+= . 12、若b a b a += +111,则b a a b += 13、若a –b =2ab ,则b a 11-的值为 14、已知1a a +则1a a -= . 15、 y x y -2, y x +1, 2 2 2y x y x -+的最简公分母是 . 16、已知 1 1 121 1 2 -- ++ -m m m 的值等于0,则m 的值是 .

17、请写出一个根为1的分式方程: . 18、下列四个分式的运算中,其中运算结果正确的有( ) ①b a b a +=+2 11; ②() 323 2a a a =;③ b a b a b a +=++2 2; ④3 1 932-= --a a a ; A .0个 B .1个 C.2个 D. 3个 19、若d c b a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2 2 d c b a = B. d c d b c a =++ C. b c d a = D. m d m c b a ++= 20.若2 2 2 120.3,3,,33a b c d --????=-=-=-=- ? ????? ,则a 、b 、c 、d 的大小关系为( ) A .ad>a>c C .a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达标。(45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gān tián wēn nuǎn wèi dào jǐng sè mǎi cài mào xiǎn wán jù liàn liàn bù shě 2.查字典填空。(6分) (1)我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蔗”.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 画。 (2)我在写字时.不会写“花bàn”的“bàn”.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 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4分) 像()糖() 象()塘() 弯()四() 变()匹() 4.照样子.填入合适的词语。(6分) (1)例:( 弯弯)的小路 ( )的绿毯 ( )的米糕( )的河水 (2)例:( 大声)地呼唤

( )地抱着 ( )地唱歌 ( )地做作业 5.给下列词语分类。(6分) 寻找叔叔伤心哥哥奔跑农民 兴奋拍打高兴蹦跳售货员激动 (1)表示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心情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称呼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义词.反义词连线。(4分) 寻找反常舒适寒冷 特别寻觅温暖难受 安静特殊付出明白 异常寂静糊涂索取 7.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2分) 例:他拾起一根枝条。 他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妹妹跨上“马”奔向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补充句子。(3分) 例: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的句子完整吗?在完整的句子后面打“√”.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雷锋叔叔是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大米磨成粉做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材回顾。(9分) 1.予人玫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______________。 2.雷锋叔叔是一名__________________.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人好事.当时流传这样一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刘姥姥逗笑习题苏教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 刘姥姥逗笑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发怔.(zhènɡ)姊.妹(zǐ) 2.文学常识填空。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朝代)伟大的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2)《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3.修改下列句子。 (1)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同学们了解到清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2)刘姥姥的表现之所以会让贾府女孩、老人都大笑不止,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粗俗。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或“因为”。 02拓展阅读 ①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②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③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 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I(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 (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I楼”,南齐诗人谢I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 校书郎。清发:清新秀丽。逸兴:超逸的意兴。散发:不 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 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 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 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共登谢I 楼,乃作此诗。四、课文内容分析:(一)题目解说:这首 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I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I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I高斋地。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I,是

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叔云:李白族叔李云 (华)。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二)结构分析:开头说:以往的岁月已经弃我而去,无法挽留;如今的岁月却只能使人心烦意乱,忧心忡忡。 接下来却陡然一转,写秋高气爽、寥廓明净的天空,如此壮阔明朗的景色,使诗人不觉烦忧顿释,精神为之一振,“酣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五、六两句又从胸中情转到眼前景。 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以谢I自喻,说自己的诗像谢I一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七、八两句就“酣 高楼”进一步渲染,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可以登上青天揽取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 丈的情感转折,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必然。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为坚持自己理想,保持人格清白,誓不与昏乱现实妥协的决心。(三)整体感知:

八下物理基础训练答案

八下物理基础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要求将答案填写在选项框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露水珠儿,它是通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蒸发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B.开车时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使用杠杆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 D.匀速下落的降落伞动能逐渐增大 4、在图2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开啤酒瓶盖的开瓶器B.剥核桃壳的核桃钳 C.钓鱼者手中的鱼杆D.撬钉子的钉锤 5、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6、在下面的哪个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 ( ) A.小华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B.小强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小悦背着书包静立在原地D.小翔把一桶水从井中提起 7、图4表示气流通过机翼上下表面时的情况,比较机翼上下a、b两点的流速和压强正确的是() A.a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a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b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b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8、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漂在水面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9、“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0、如图4为一种浴室防滑踏垫,其正面为仿草坪式设计,这是通过的方法增大脚与垫之间的摩擦山;与地板接触的背面有许多小吸盘,将吸盘挤压到地面后,可利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试题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题 30分 1、3060立方厘米=( )升( )毫升 5千克80克=( )克 5平方米4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3 1小时=( )小时( )分 2、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体的高是3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体削去12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地等高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相等。若圆柱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 )厘米。若圆锥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 )厘米。 6、一种压路机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2米,长2米,如果旋转5圈,一共压路( ) 平方米。 7、把一根2米长的圆柱体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分米,这跟木料的 体积是( )立方米。 8、如右图,三角形绕轴旋转一圈后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厘米 9、把一个底面周长18.84厘米,高8厘米的圆锥形沿一条直径剖成大小相等的两个部分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0、在一个长方形储水桶里,把一段直径是10厘米的圆钢全部放入水中,水面上升9厘米;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就下降4厘米。圆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 10分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 ) 2、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了9倍………… ( ) 3、一个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那么它们一定等地等高………………… ( )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d ,高是πd ,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 5、一个圆锥和一个长方体等底等高时,它们的体积相等………………… ( ) 三、选择题 10分 1、做一个圆柱形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 )。 A 、容积 B 、表面积 C 、侧面积 2、用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按( )方式卷,得到的圆柱体积最大。 A 、以2厘米作为圆柱的高。 B 、以6厘米作为圆柱的高 C 、无法确定 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柱体拼成一个10厘米长的大圆柱体,表面积减少了25.12平方厘米,原来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 、31.4 B 、62.8 C 、94.2 4、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半径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体积只比是( ) A 、1:3 B 、1:6 C 、1:9 5、 5、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同一个圆柱的两种不同的切分。(平均分成两块)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 (新版)苏教版 基本目标: 1. 读懂诗歌内容。 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升目标:能够正确赏析古诗,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和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二、读一读 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全班交流。) 设计目的:首先为了解决基本目标1和2,在读诗的过程中,理解整首诗的内容。

预设:有学生不太理解“甲光向日金鳞开、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诗的意思,不太会翻译,第二首诗相对翻译难度较低一些 答案:(一)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二)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三、想一想 1.请大家再次通读全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然后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目的:解决提升目标。诗歌赏析一直是学生学习诗歌的难点,很难突破,只能在平时的课堂中多加训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全面铺开,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发现、点拨、推动。 预设: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

八年级下册生物基础训练答案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前预习 1.家蚕雌雄异体在繁殖季节,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由此可见,家蚕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卵)生。 2.家蚕新个体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家蚕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公发育 3.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明——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4.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明、若虫成出三个时期。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家蚕等昆虫的生殖方式 1.苍蝇和蚊子是夏季最常见的昆虫,它们的生殖方式是(B) A.无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 B.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C.无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D.有性生殖、胎生、体内受精 2.(★)"蜻蜓点水”是指(D) A.蜻蜓在喝水 B.蜻蜓在取食 C.蜻蜓在排尿 D.蜻蜓在产卵 3.(★)我们平时常说“作茧自缚”。从作茧开始,家蚕的发育进人(C) A.卵期

C.蛹期 D.成虫期 4.(★)菜青虫和菜粉蝶分别属于其发育阶段的哪两个时期(B) A.卵、幼虫 B.幼虫、成虫 C.蛹、成虫 D.幼虫、蛹 5.(★)下列哪种昆虫的发育方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 A.蜜蜂 B.蚊子 C.螳螂 D.家蚕 6.(★)下列叙述中,不是蝗虫若虫时期的特点的是(C) A.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 B.与成虫相比,身体较小 C.生殖器官已经发育成熟 D.仅有翅芽 7.(★★)从菜粉蝶等鳞翅目昆虫的发育过程来看,哪个时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B) A.卵 B.幼虫 C.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一、给下列字母填上对应的大小写字母。 A( ) c ( ) K ( ) m ( ) T( ) G( ) Q( ) L ( ) v( ) y( ) 二、字词乐翻天。 1、小小书法家。 rè ài xué xiào liáng kuài fǔ mō zé bèi zì diǎn jǐng shuǐ dì yī tíng zhǐ tòng kǔ 2、比一比再组词。 第( ) 弟( ) 痛( )

病( ) 孩( ) 刻( ) 停( ) 亭( ) 歇( ) 渴( ) 沉( ) 亮( ) 3、照样子写一写。 例:交( 校)( 郊)( 较) 马( )( )( ) 包( )( )( ) 平( )( )( ) 三、句子化妆间。 1、照样子写句子。 (1)例:他唱起个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哥哥的手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爱妈妈的滴落的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我好像儿子一个只看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双手 ( )的歌声 ( )的儿子 ( )的家长

( )的祖国 ( )的老师 ( )的妈妈 ( )的水桶 ( )的地方 五、找朋友(连线)。 高兴地跳着仔细地握顺利地点头紧紧地看兴奋地完成沉着地问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总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教案设计: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郭立桂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形象,深切体会诗的意境 2.结合背景,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3.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诗中句名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计划 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授《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 四.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一定去过不少寺院,想想看都去过哪些寺院,(学生回答)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描写寺院的古诗,想想看学习了哪些在关寺院的古诗(学生回答)有哪些感受呢?(生答)。今天再学习一首描写寺院的古诗 二、解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投影)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三、诵读欣赏 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 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 2.自由朗读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 3.配乐竞读 学生评议,教师点结 4.师生品读 (1).品读意境:(投影) 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

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 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2)品读情感 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作者寄情山水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3)品味语言(投影)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曲径通幽处,排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的位置及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将人们引向一个幽静的去处,那就是在繁花簇拥中,高木掩映下的禅房。诗句的妙处在于“曲”“幽”“深”三字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的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人这个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来的“无我之境”成为“有我之境”,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的吸引与净化,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的一体。因为一个心存杂念的人是不配进入这种画面的。诗句既给人美妙的想像、愉悦的感受,又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色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应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否则整句诗歌的意义将无法把握鸟声潭影,正写其幽静。鸟性之悦,人心之空,都出于人之主观感受。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静中之动,愈见其静。不过,声静还是表象,心静才是意境,故万籁俱寂之中又有万念俱寂的意思在;闻钟磬之声亦仿佛听佛法而有所警觉。。 5.配乐齐读 6.比较阅读 与本诗意境及感情相同或相近的古代诗还有哪些? 《登岳阳楼》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 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体会《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2、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航:( 1、收集送别诗歌,将其中的一些名句写下来。 2、查阅资料,了解王勃、龚自珍的生平。 3、诵读这两首诗,注意节奏。 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指名朗读该诗,读出节奏停顿。 2、理解诗歌内容,说说各联写了什么。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处,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勉励,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尾联是对友人的劝慰。 3、体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表达的含义及情感。 4、诵读练习 读一读,比一比,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 (二)自学《己亥杂诗》 1、由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出对诗人龚自珍的介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 2、学生齐读全诗。 3、对不懂的词句质疑,讨论诗句的含义。 4、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意。 5、迁移:比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两句诗不一样的思想境界。 三、随堂练习: (一)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回答下列问题: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二)读《己亥杂诗》,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教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理解诗的炼字和初步体味诗的句法。过程与方法2.背诵这三首诗词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3.进一步学一点诗的韵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一、导入: 复习送别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仙李白的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热身: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解题:所以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全诗。同学整体感知诗文。 明确:弃我而去的是不可留的昨天;乱我心绪的是诸多烦忧的今日。秋日的天空是那么辽阔,万里长风也赶来助兴,坐在他所饮佩的谢朓楼上,面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李云,真可以开怀畅饮了。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我的文章也象谢朓一样清新秀发。两人(诗人们)都怀有超迈的意兴和雄心壮志,想要摘下天上的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难以如意,倒不如第二天早晨,散发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隐遁江湖。 (二)四边互动(师生互动) 第一、二句:连用十一字长句,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既发、发则不可

(完整版)人教版新教材三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基础必练 1、看拼音,写汉字。 shǒu zhū dài tù sòng rén gēng zhě chù zhū zhé jǐng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解释.(shì yì)耕.地(gēng gēn)接触.(chù chǔ)颈.部(jǐng jìng) 3、比一比,再组词。 株()待()经()释()期()珠()诗()颈()泽()其()4、我会查字典。 “释”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第五笔是()。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 “释”的解释有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下。“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句中的“释”应选第()种解释。 5、用“∕”给下面古文画停顿。 因释其耒而守株 6、解释句中带点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冀: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句子。 (1)认真学习不正是好学生的表现吗?(改为陈述句) (2)暴风雨中,杨树守卫在祖国边疆。(改为比喻句) (3)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修改病句) (4)经过努力,我语文作业本上的错别字进步了。(修改病句) 能力拓展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故事,完成练习。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 quān)破了个窟窿.(long lóng),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quàn qü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huǐ huì),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概括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亡”和“牢”的意思。 亡: 牢: 4、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从“后悔”一词了解到。 从“接受”一词明白了。 “再也”一词说明了。 自相矛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2、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近义词、反义词 ()-----坚固-----()()-----锐利------() 4、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 。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苏教版

古诗两首 基本目标: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 (1)多音字注音:赵翼()冀州()风骚()搔首弄姿()涨秋池()涨红了脸()(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号,代诗人,和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代诗人,著有《》等。 二、读一读 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 《论诗》的主要内容: 三、想一想 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 2、学习《夜雨寄北》 1).解题。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你的看法如何? 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3、学习《论诗》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 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 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指什么?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 四、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1)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 B.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 C.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D .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也会逐渐不适合后世读者的口味。4.名句默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江山代有才人出,。 5、阅读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朗读背诵这两首诗,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⑴、“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⑵、“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⑶、“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⑴、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⑶、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 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学习生字: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溯洄(sù huí) 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关雎》: 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由雎鸠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 第二章:写君子对淑女的极度思恋和追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章:描写君子在想象中与淑女成婚的情景。 《蒹葭》: 第一章:用景物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怅惘。 第二章:进一步写男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第三章:继续写男主人公克服艰难险阻,仍追求不到意中人。

新编基础训练数学八下

新编基础训练数学八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17章 分式 §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一) 一、选择题. 1.C 2.B 二、填空题. 1. 31, 2.1,1 3. v 320小时 三、解答题. 1. 整式:32-a , 51+x ,)(41y x -,x ; 分式:222y x x -,a 1,n m +-3,ab 6; 有理式:32-a ,51+x ,222y x x -,a 1,n m +-3,)(41y x -,ab b ,x 2. (1) 0≠x 时, (2)2 3-≠x 时, (3)x 取任意实数时,(4)3±≠x 时 §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二) 一、选择题. 1.C 2.D 二、填空题. 1. 3 312y x , 2. 22b a - 3. 1≠a 三、解答题. 1.(1) ac 41,(2) x y -1,(3) 22-+a a ,(4) b 1 2.(1) z y x xyz 222121 , z y x z 222114,z y x x 222115;(2)))((y x y x x x -+ ,))(()(2y x y x x y x -+- 3.cm a bc π §17.2分式的运算(一) 一、选择题. 1.D 2.A 二、填空题. 1. a 2, 2. 21x 3. 338a b - 三、解答题.1.(1)xy 31,(2)1-,(3)c -,(4)2 2--x ; 2. 4--x , 6- §17.2分式的运算(二) 一、选择题. 1.D 2.B 二、填空题. 1. mn n m 2 2-, 2. 1, 3. 1-

第二单元练习题集

1、小月:我们一共折了14只纸船,其中黄色的有6只。 小军:我折了8只。 小月折了多少只小船? 2、农民伯伯:我今天收了7棵白菜,14棵卷心菜。(1)白菜比卷心菜少几棵? (2)卷心菜比白菜多几棵? 3、下面是育英学校今年植树的棵数: 杉树:16棵柳树:9棵杨树:5棵 (1)杉树比柳树多几棵?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猪妈妈一家10口猪要过河,第一次猪妈妈送 5、老师:他们每人要栽13棵树; 小丽:我已经栽了9棵; 小冬:我还要栽6棵。 (1)小丽还剩几棵没栽? (2)小冬栽了多少棵? 6、一共有14人参加文艺会演。 (1)台上演唱的有9名同学,台下伴奏的有多少人?(2)参加会演的男同学有8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7、小明和小刚折红、黄两种颜色的飞机共15架。 小明:红飞机有6架。小刚:我折了8架。 (1)小明折了多少架飞机?1、小月:我们一共折了14只纸船,其中黄色的有6只。 小军:我折了8只。 小月折了多少只小船? 2、农民伯伯:我今天收了7棵白菜,14棵卷心菜。(1)白菜比卷心菜少几棵? (2)卷心菜比白菜多几棵? 3、下面是育英学校今年植树的棵数: 杉树:16棵柳树:9棵杨树:5棵 (3)杉树比柳树多几棵?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猪妈妈一家10口猪要过河,第一次猪妈妈送 5、老师:他们每人要栽13棵树; 小丽:我已经栽了9棵; 小冬:我还要栽6棵。 (3)小丽还剩几棵没栽? (4)小冬栽了多少棵? 6、一共有14人参加文艺会演。 (1)台上演唱的有9名同学,台下伴奏的有多少人?(2)参加会演的男同学有8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7、小明和小刚折红、黄两种颜色的飞机共15架。 小明:红飞机有6架。小刚:我折了8架。 (1)小明折了多少架飞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