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敦煌舞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敦煌舞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谈敦煌舞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本文主要从敦煌舞的起源、重要性、发展过程为突破点,将敦煌艺术与敦煌舞结合,分析敦煌艺术特征及敦煌舞蹈造型审美特征,并对敦煌舞蹈《闻法飞天》的审美趋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敦煌舞蹈;造型艺术;审美特征;《闻法飞天》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23-01

一、敦煌舞的起源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古代舞蹈姿态,就是敦煌舞蹈的源头。敦煌舞蹈属于对整个敦煌莫高窟内壁画舞姿进行提炼和发展的结果。以“敦煌”进行舞蹈命名,表明了舞蹈是根据敦煌莫高窟内大量的舞蹈姿态进行研究并与现代舞蹈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我国舞蹈工作者,对敦煌壁画艺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创造性的获得了敦煌壁舞蹈中“腾踏旋转”、“弹指移项”、“扬眉动”、“扭胯蹶臂”等动人舞姿,并通过与现代舞蹈的融合,创造出敦煌舞这一种新的舞种。

二、敦煌舞的重要性

敦煌舞在探寻并重现中国古典舞蹈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选择从戏曲、武术、民间舞蹈等方面进行探寻,还可以利用莫高窟内十分丰富的壁画、雕塑,文物、文献等。敦煌舞的出现,综合了壁画中存在的各种舞姿,提炼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动作并形成体系,推动敦煌舞蹈的进步。

三、敦煌舞的发展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着的审美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音乐才能对人的感情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三、音乐长于抒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音乐与感情的联系是最直接、最能激发和表现情感的,所以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总是倾向于同其它各类艺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其它艺术中,没有达到像音乐艺术所达到的那样高的程度。音响结构本身缺乏内容的单义性,这就决定许多音乐体裁中有的同绘画结合,有的同语言结合,有的同舞蹈结合,有的则同戏剧结合。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 绘画和雕塑 绘画和雕塑都主要运用形、色、质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前者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后者则在三维空间中塑造,造型性是它们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由于表现手段不同,绘画种类非常丰富,而写实与表现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写实性绘画直接模仿自然和现实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例如,中国画的特色不仅在于其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色)有着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抒发主体的内在精神,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追求气韵、传神和意境,不是向着客观世界去研究形象的物质特性,而是为着心灵需要去触及绘画的形象性,含蓄、深沉地表现主体精神品质,由此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 雕塑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它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可视、可触及立体的艺术形象,其审美特性是在空间中获得的,与雕塑有关的周围环境也是雕塑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讲,雕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达:一是清晰地呈现,二是含蓄的暗示。例如,现代主义雕塑便往往通过抽象与暗示来获得新颖的艺术效果。 建筑 建筑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视觉艺术,它“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创造出一种外在形状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 建筑充分体现了功用和审美、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尽管各种建筑的形式、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总体上都体现了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Vitruvius)所强调的“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总是力图展现各种基本自然力的形式、人类的精神与智慧。也就是说,建筑在具备实用功能(可以供人居住等)的同时,有其一定的审美功能特性。它通过形体结构、空间组合、装饰手法等,形成有节奏的抽象形式美来激发人在观照过程中的审美联想,从而造成种种特定的审美体验。如中国古代宫殿的方正严谨、中轴对称,使人感觉整齐肃穆;哥特式教堂一层高似一层的尖顶、昂然高耸的塔楼,则令人有向上飞腾之感。北京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等,都以风格特异的抽象造型,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启迪。随着当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的日益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迫切需求,蓝天、绿地、水面、林荫使人们对建筑的视觉审美扩展到了一个更大的范围。

艺术与审美 第八章 舞蹈简体

艺术与审美第八章舞蹈 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 中国当代舞蹈的历史背景 1*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2*中西舞蹈交汇的特点。3*中国舞蹈的现在和未来。 当代中国舞蹈在新中国创立之初的时候,却没有直接的,动态性的参照。国际形势,两大阵营对立,冷战让中国舞蹈不能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仅有的影响就是苏联,但是不过就是十年而已 20世纪初西方创造了现代舞,把舞蹈艺术推向了抽象表现主义的道路 20世纪中期中国创造了中国舞蹈,具有中国当代独特审美样式.两者研究价值等同! 中国舞蹈有很悠久的历史,却没有直接的,动态性的参照。 中国舞蹈的当代的复兴,是处在一个封闭也是被封闭的状态下。 中午到的礼乐结合性 中国舞蹈又不同于其他国家舞蹈之特色。 中国一支舞蹈,就是一个故事。舞蹈表现积极有明确主题,讲究结构完整、突出人物、还具有较强的宣传意味。 讲究技巧,讲究专业能力,注重服装、舞蹈的华丽。 从审美的角度概括中国舞蹈: 礼乐结合性叙事性技艺性 礼乐结合性 礼为天,乐为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为对应,缺一不可!礼乐结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根本之道! 春秋之前,舞蹈《六代乐》

礼是按等级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乐包括乐诗舞,既艺术总和 《史记乐书》: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祭祀天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含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中国舞蹈的叙事性 中国舞蹈编导具有高超叙事能力使中国舞蹈具有特殊艺术特性。 苏联影响虽然只有五年,但是影响深远,这五年,苏联派来了,查普林,古雪夫, 戏剧芭蕾创作主力,

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唐文英 “朦胧” (ambiguity,又译“模糊”、“晦涩”和“含混”等)是一个本体论范畴。燕卜荪指出,“伟大的诗歌在描写具体的事物时,总是表达出一种普通的情感,总是吸引人们探索人类经验深入的奥妙,这种奥妙越是不可名状,其存在便越不可否认。” [1]也就是说,优秀的诗作所表达的东西都是不可名状的,因此,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根本无法将其表达出来,只有用朦胧的语言,才能引导人们去感受和思考语言之外的东西。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等)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的,回顾朦胧诗远去的一路风尘,我们深深意识到,雷同平庸的标准件艺术终于划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下面,本文将从朦胧诗的思维方式、文本结构、语言艺术三个方面予以论述之。 一、思维方式:诗歌精神的嬗变 文革十年断裂的艺术空白为朦胧诗提供了恣意纵横的广阔诗意空间,听命于直觉的驱动,朦胧诗人们顿悟到诗歌它不能镜子般被动地再现外在生活,而应曲笔涉入折射外在生活的心理空间,从而抵达诗歌质的本性,进而对人生、社会、自我进行思考和感悟,从他们灵感迸放出来漫天的绚丽烟花里,此时的诗歌是个“在这里,寻常的逻辑沉默了,被理智和法制规定的世界开始解体,色彩、音响、形象的界限消失了,时间和空间被超越,仿佛回到宇宙的初创期,世界开始重新组合——于是发生变形。”[2]以此寄托急剧变幻的现实留在他们心灵深处的风暴。 (一)灵感迸放出了意象的火花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经过长时间的“冰川”冻结后,灵感像决口的河堤,从冰缝里迸发出来,晶莹、高洁、绚丽……它使朦胧诗人们将意象作为思维活动的主要凭借,进行艺术的感觉、思考和创造。变化莫测的婀娜灵感窜出来时,朦胧诗人们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人类生命中最为重要、最活跃、最充分直接的 情绪,是人类历史上最基本古老的艺术,它表现了人肢体运动的艺象美。歌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舞蹈同人类其他进步文明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舞蹈不是一种仅仅靠身体来表达情意的形式,而是通过与音乐节奏结合组成的种文化艺术,我们的一切情绪如喜怒哀乐都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是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舞蹈表演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节奏音乐的渲染和情感因素的融入来完成艺术的展现。舞蹈表现人的内在情感、理想、思想等方面,它以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舞蹈和舞蹈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得以产生舞蹈审美。审美特征是体现一部舞蹈作品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准,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紧紧把握住独创性这一点,在选取舞蹈题材和主题上标新立异,同时还需要加入抒情性因素,带给观众生动形象的舞蹈欣赏。 1情感美情感作为一切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早已被人们所认 知。而舞蹈作为艺术中的重要一种,情感自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事实的确如此,舞蹈美千真万确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 美特征之一。许多舞蹈艺术精品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这点,例如,舞蹈《红绸舞》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欢欣鼓舞之情;舞剧《红楼梦》表达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真挚、复杂、曲折、悲剧的爱情……不胜枚举。因为情感性的存在,可以让人从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尽情感知舞蹈所蕴含的美感。舞蹈艺术的创造主要是结合人们日常的感进行的创作。它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对其情感进行充分表达。舞蹈艺术情感美的审美特征,要求所有舞蹈创编人员,满怀激情地选择富有情感含量的题材,从而创作出含情量极高的舞蹈作品。由此可见,情感美的审美特征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是何等重要。 2独创美独创美赋予舞蹈作品一个独立可行的空间,无论是题材

审美与艺术鉴赏总复习题

审美与艺术鉴赏总复习题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美育?美育包括哪两个方面? 2、柏拉图美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3、知、情、意与智育、美育、德育有什么关系? 4、谈谈席勒在美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评价。 5、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美育特点的理解。 6、孔子的美育思想有何特点? 7、朱光潜先生认为美育的功用包括哪三个方面? 8、如何理解美育的功用? 9、美育实施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什么? 10、景观美学与景观设计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1、美育强化素质教育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12、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塑造怎样的人? 13、谈谈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与政治教育之差异。 14、为什么要“以美育代宗教”?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2、关于美学研究对象有哪几种倾向性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3、美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4、如何理解崇高与悲剧的关系? 5、美感有哪些特征? 6、审美趣味包括哪些方法? 7、美感包含哪几方面的心理因素? 8、如何理解知觉和表象的联系与区别? 9、如何理解想象和联想的关系?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主要有哪些分类方式? 2、各类艺术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3、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4、中西方对艺术的本质有什么不同认识? 5、艺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6、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7、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哪些? 8、如何理解艺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9、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10、如何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本质?

11、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对主体修养的要求有哪些? 12、如何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两幅作品谈谈中西绘画的区别。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绘画的艺术语言。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4、以一幅西方古典油画为例,分析西方古典油画的艺术特征。 5、以一幅西方现代油画为例,分析西方现代油画的艺术特征。 6、以你熟悉的古代人物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7、以你熟悉的古代山水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8、以你熟悉的古代花鸟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9、以你熟悉的一幅现代中国画为例,谈谈中国画创新的艺术价值。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雕塑的艺术语言。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雕塑的艺术特征。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4、以一件雕刻作品为例,说明中国人的审美与哲学观念的联系。 5、试举例分析中国雕刻的传神风格。 6、试举例说明中国雕塑是怎样利用自然环境达到最佳艺术效果的。 7、试举例分析古希腊雕塑的惟美倾向。 8、罗丹雕塑艺术的特征是什么?举例分析。 9、为什么说马约尔开辟了现代雕塑的新路?试以《“地中海”女坐像》加以说明。 10、举例谈谈亨利·摩尔的雕塑风格。 11、试分析一件西方现代雕塑作品。 12、举例简析西方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区别。 13、根据你的体会,怎样才能品味出雕塑艺术之美?举例说明。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的艺术特征。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建筑的艺术语言。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4、分析一件西方古典建筑作品的艺术风格。 5、以故宫为例分析中国建筑的风格特征。 6、分析一件现代建筑作品的风格特征。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1、什么是工艺美术? 2、工艺美术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3、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

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朦胧诗的艺术审美特征

朦胧诗的艺术审美特征: 一、崭新的思想特征: 二、朦胧诗的思想特征是全新的,它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着令世人惊讶而以是人们迫切需求的新思想。 三、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 四、二、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五、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 六、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 七、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 八、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 舒婷诗的艺术特征: 一,是舒婷诗歌特有的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 三,善于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舒婷诗的内容:

寻根文学产生的原因: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舞蹈的审美特性论述

一、舞蹈的动律美 舞蹈通过其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情感和认知力,其承载了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鲜明的展现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这里提及的独特艺术形式实指动律,动律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是区分不同舞种和艺术风格的核心标志。而动律美则是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动律是舞蹈艺术的内在灵魂,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形体动作来展现出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艺术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毫无规律性的形体动作,由于这些动作没有进行艺术处理,所以无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舞蹈中的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人的形体动作相互的配合,并植入富有韵味的动律美,才成为了舞蹈艺术的核心。简言之,在舞蹈中通过个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出节奏感,例如腰、四肢等,与此同时还要在节奏中植入动律才能构成完整而又富有审美性的舞蹈艺术。而动律美则是随着肢体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加以韵化,这里所说的韵化是指舞蹈艺术中以基本的形体动作为基础,再融入多变的动律,把音乐、表情以及动律三者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舞蹈艺术的动律美不仅要借助人的形体动作来诠释出舞蹈的内涵, 还要舞者对配曲的主题内涵以及其中的思想情感,通过自身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生动的演绎出来。因此,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充分的体现了舞者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识,并把这些认知进行加工使其富有美感。舞蹈艺术的动律美是我国每一个民族的舞者共同追求的审美境界,例如藏族的舞蹈艺术,舞者会利用服饰的袖子跟随者肢体动作的转变而勾勒出美的意境,把藏族的文化风以及由内到外的艺术美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试想一下,如果舞者没有充分的理解舞蹈中的美与精神,那么不论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节奏如何的出彩,也难以呈现出舞蹈中审美内涵,这也就不能称为是舞蹈艺术了。另外,动律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舞蹈的表现艺术,例如在我国壮族极为流行的采茶戏中,舞者就把采茶过程中的肢体动作与全脚等步法相结合,即使是在舞台的表演中也把采茶时的形态摸样形象的营造出来了。 二、舞蹈的整体美 舞蹈造型是舞蹈整个舞台艺术的有形表现,特别是新时期的舞蹈艺术,尤其要结合舞台的灯光、音效、舞美等,使整个舞蹈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舞蹈队形的变化,形成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舞蹈造型是遵循一定审美要求的过程,从整个舞蹈构图来看,有分散集中、平衡整齐与多样统一等几种分类:分散集中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整体风貌,分散的造型使得舞台饱满,而集中造型则起到特写效果;平衡整齐也是新时期舞蹈审美艺术的基本要求,节奏鲜明,动作和谐,舞蹈演员以舞蹈中心进行扩散,保持整个舞台的平衡,使得观众形成稳健协调的观赏效果;多样统一则要求舞蹈艺术具有创新要素,敢于打破常规,形成富有时代意义和个性特点的舞蹈造型,形成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三、舞蹈的灵魂美 情感要素是舞蹈审美艺术的核心灵魂,有了舞蹈的动作编排和造型设计,更加要突出舞蹈艺术的情感需求,犹如一盏华丽的灯,释放五彩斑斓的光芒。舞蹈艺术在进行舞蹈编排之前,一定要对舞蹈的主题思想进行了解,从舞蹈所要表达的主旨基础上,进行情感的释放和身体的舒展,才能通过自己的动作造型真实的反应舞蹈所要体现的深度和广度。舞蹈什么艺术的情感要素,不是舞蹈者个人的情感要素,而是所有的舞蹈演员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一种思想或者一宗心情,舞者在进行角色转换以前要进行个人的情感转化,用角色感情来实现舞蹈审美艺术这一创作过程。例如舞蹈《巴黎圣母院》表达的是艾丝美拉达受刑中的苦痛和忧伤,而舞蹈动作使用夸张的艺术形式,通过融入舞者的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受刑中的艾丝美拉达,悲伤的情感自身体流露出来,才能有效的感染观众。 四、舞蹈的内涵美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是在真正切入到人的生命精神状态之中,准确地把握并开掘人的深层心理变化,深刻地呈现出人的特定生存状态的作品。舞蹈创作的价值领域是审美活动,而这

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08中基陈原 2008221102310005 摘要: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追求思想与艺术上的审美自由,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朦胧诗由传统诗歌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走向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讲求陌生化,延长知觉的过程,突出审美的目的,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朦胧诗内心世界陌生化审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朦胧派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梁小斌、杨炼等为代表的一群青年诗人,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的崛起。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追求思想与艺术上的审美自由,为传统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 一、由传统诗歌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走向了对人内心世界的表现。 朦胧诗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和细节特征的真实模仿上,而是更加注重表现人主观的内心感受和印象体验。 在过去的文学观念指导下,传统诗歌把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关系人为地拉成一种的线性关系,只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再现,而把人的内心世界排挤到不显眼的角落,即使是作为诗歌中心元素的抒情也是在一个层次或平面上展开,且往往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加以表现,这与诗的真义相去甚远。诗歌应该把情感当作自己的表现对象。情感虽然受之于外,但却蓄之于心,而要表达情感就一定要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认识和表现。 “当作家抒情地、从社会意识方面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思想旨趣和感情态度时,他可以首先从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特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向出发……在绝大多数的抒情作品中,主要的认识对象正是作家(诗人)本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社会意识。”[1]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诗歌就不需要写外在的物象和具体的情境。只是在描写这些外在物象和具体情境时,也要将它们纳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黑格尔说过,“抒情诗固然也要涉及具体的情境,主体在这种情境之中可以把各种各样的内容纳入他的情感和观感里,但是决定抒情诗这个基本类型的是内心生活,所以抒情诗不容许对外在现实进行广泛的描绘。”[2]朦胧诗在这一点上半点也不朦胧,它特别强调对人内心世界的表现。 正如艾青的《虎斑贝》:“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玉石的盔甲,/保持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诗人吟咏的对象是虎斑贝,但却并没有描摹再现虎斑贝这一具体物象的外在形貌和状态特征,而是突出表现虎斑贝的遭际命运,并且把它纳入到诗人自己的遭际命运和印象感受里加以表现,让虎斑贝的遭际命运和自己的融为一体。这也如黑格尔所说的,“在史诗里诗人把自己淹没在客观世界里,让独立的现实世界的动态自生自发下去;在抒情诗里却不然,诗人把目前的世界吸收到他的内心世界里,使它成为经过他的情感和思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电视艺术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电视时空是不同程度艺术化时空关系,电视艺术因屏幕形态决定其艺术形态,电视受众最具参与性与交互性,在动静统一、视听相融的情景中感知电视艺术节目,电视艺术美学在数字化时代将开掘出许多新领域、新境界。 关键词:电视节目艺术性电视时空电视形态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 电视艺术是十分宽泛的含义。有一些学者反对电视是艺术,比如认为电视中的新闻不是艺术,电视中的一些科普知识介绍不是艺术,还有的认为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不是艺术等。“电视文艺中的艺术性是极其微弱的,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电视的本性所在”。“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接受者从电视屏幕的反光镜中建立自我个体与社会群体的认同;而略具艺术性的低度娱乐只是电视的一个附属功能。”有的则简单地认为电视等同于艺术,“电视是艺术,而且是很纯的艺术”。很多论者容易将“电视”、“电视节目”、“电视艺术”三个概念混淆运用和理解,是造成观念分歧的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电视指运用电子信号传送、转换、接收视听节目的传播媒介系统,有时仅指电视节目接收机,有时也指电视节目,如“看电视”。电视节目指通过电视媒介系统传送、转换、接收的视听节目。而电视艺术的概念更是复杂,学界有许多种说法。电视艺术是新兴的艺术

门类,被视为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一样融会了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剧等艺术的精华,并且还融入了电影艺术本身的元素,运用镜头、蒙太奇、特效等艺术表现手段,塑造逼真的、运动的生活形象,完成其表现功能,电视艺术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综合性最显著的艺术门类。电视艺术审美也是最重要、最广泛的审美形式。 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分析电视美学与电影美学等姊妹美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中国现代电视艺术与技术、电视创作与接受等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就能探索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从而引导电视工作者和广大电视艺术接受者提高对电视艺术审美的创造能力、鉴别能力、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更好地推动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 电视时空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由于其屏幕形态、播放时间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时空特性。电视艺术创作周期短,耗资少。因电视节目录制完毕即可播放,可以迅速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电视艺术具有多元化大规模输出、传播者远距离输出、接受者近距离输入等特征,电视艺术受众具有很强的输入信息的选择性。 电视艺术时空关系可以有多种艺术处理,如时间的推移、流转、停顿、回溯、延伸、压缩、虚拟等,空间的转换、选择、暗示、强调、错位、多元等。电视时空既指电视屏幕的物理构成即电视屏幕的时间与空间,又指电视节目流所表现的生活时空,指频道播放的时空选择。 电视艺术具有独特的时间特性。电视节目在放映时间上不像电影那样受到限制。如电视剧,短的可在十多分钟播完,长的连续剧则可以拍成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可以完全根据内容表

朦胧诗内涵及其特点

朦胧诗内涵及其特点 朦胧诗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 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 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他们中的主要代表有:食指、北岛、舒婷、芒克、多多、顾城、江河、杨炼、林莽、梁小斌、王小妮等。 思想内容 1。朦胧诗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 2。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它之所以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自我”。在艺术上,朦胧诗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 3。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首先,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对人道的强烈的渴望,提供了对人的价值的新理解,促进了民族的历史性觉醒;其次,对历史本质的新探索,使其创作超越了具体的事件而进入了对抽象内涵和事件本质的剖析。 4。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朦胧诗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剖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反传统性表现得尤为深刻。他们对自然固有的属性和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内涵表示了疑义。 艺术特征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

舞蹈艺术审美及特点分析(6篇)

舞蹈艺术审美及特点分析(6篇) 第一篇: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摘要: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情感因素的配合而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舞蹈审美是判断舞蹈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而舞蹈艺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舞蹈创作者只有抓住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在题材和主题选择上实行创新,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舞蹈艺术的魅力,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舞蹈表演结合了肢体语言、音乐节奏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使得舞蹈艺术的体现丰富多样,也使得舞蹈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了舞蹈作品的艺术高低,而为了更好体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就要增强对艺术创作的创新力,无论是题材主题的选择,还是情感因素的融入,都需要标新立异,给予舞蹈艺术绝佳阐释。 一、舞蹈艺术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同时独创性也赋予整个舞蹈作品独立空间,要求舞蹈艺术的题材以及主题都必须能够体现出与众不同,能够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新意。这就要求作者在舞蹈艺术创作构思环节必须要重视创新,改变原有死板硬套的方法,突破固定的舞蹈艺术创作模式,只有创新才是舞蹈艺术得以永存的条件,并让舞蹈艺术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使得欣赏者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另外,独创性还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延伸力。站在舞蹈艺术本质的角度对美感实行分析,主要体现在舞蹈艺术新作品必须要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广大观众对这个新作品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在一个舞蹈作品当中,主题思想是十分关键的,而在舞蹈创作手法的切入之下也更加真实而感人。广大舞蹈工作者必须要秉承舞蹈艺术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绎方面都要体现出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当中的独创性,让舞蹈的魅力真正绽放。 二、舞蹈艺术的抒情性

浅析舞蹈艺术具有的审美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13088239.html, 浅析舞蹈艺术具有的审美特征 作者:魏琦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9期 摘要: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肢体语言与变换的节奏进行美的绽放。舞蹈审美作为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审美特征。本文结合舞蹈艺术的发展,从中国舞蹈艺术发展、舞蹈审美以及审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技艺欣赏 舞蹈作为人类生命最活跃、最重要、最充分的情绪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在肢体运动时的艺象美。所谓的艺象美是作品中由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或者审美意象整合的多层次总体,也就是西方国家说的艺术本体。舞蹈作为人类生命周期的浓缩,从审美特征来看,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分析舞蹈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掌握审美特性的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和舞蹈审美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提高舞蹈欣赏技巧与艺术修养的基础条件。 1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审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中国舞蹈发展来看,不管历史怎样发展,舞蹈始终都被作为文化现象传承、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戏曲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凭借身体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人文艺术。中国当代舞蹈大多是专业的舞蹈作品,随着舞蹈多元化的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从观赏方面,从专业角度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舞蹈艺术不仅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繁荣的进程。人类作为舞蹈艺术的主体,它不仅表现在舞蹈艺术形式,还包括艺术体操、武术竞技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舞蹈美感。人体动作变换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关键,只要赋予了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强的意志与熟练的技巧,再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艺术美。而舞蹈不仅是动作与动作的堆砌,同时它还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精神与动人情感,在世界万物好与坏都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审美评价,同时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方面。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节奏作为舞蹈艺术的关键部分,在造型、节奏的双重润色下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另外,舞蹈艺术每次变换都会根据必然性、连接性,在整体感觉的引导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舞蹈语言让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美感。总体来讲,舞蹈审美与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在技艺性、抒情性、独创性的影响下更加精密,再综合汇总成舞蹈。而利用审美特征发现舞蹈本质就是考验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审美与表现评语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我…… 2、该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3、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 4、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 5、评价要素: 感受美: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6、表现美: 我的审美观也比以前更成熟了,比以前更会欣赏了。虽说表现并不突出,但任何事都抢着做了。 7、他的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特别是在他擅长的数学上,他是个憨朴的男孩,从来不与人攀比。 8、正确的审美观让他更懂得如何发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从不以过渡的张扬为美,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一眼就能够看出他身上的美才是最特殊的 9、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10、他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大自然和各种东西的美,将他们的丑陋化作生活中的美。不追求那些社会中庸俗的一面,有自主创新精神。 11、我认为你在审美与表现方面都没有问题,你的发型与服饰都十分符合学生的标准,并可做到不与其它穿奇服弄怪发的同学学习不好的行为。坚持按照标准去严格地要求自己。希望

造型艺术与使用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 “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这是其力量的源泉.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民间艺人与民间社会“对美的要求并非是刻意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他们通过直觉把握了美的意味.在求善中抵达了真,真与善的统一中浮现了美,而美又启示真,存储了善,真与善统一在富有情味和憧憬的和谐心境之中. 2.清新、质朴的原发性 从民间美术的存在形态来看,具有与现实生活重合的性质,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大多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决定了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稚拙、自然质朴是民间美术的一般特征,带有较强的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不仅在于民间美术的生产是自发的,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动.民间艺人在创作民间美术时,既不炫耀技巧,也不矫揉造作,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生产技能进行创作,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它远比其它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在内容上,它往往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情景;在形式上,一般不做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原发性.在现代社会,虽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进程,使得不少民间美术被人为淘汰,然而民间美术的原发性特点仍然存在.因此,愈是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就愈能反映中国本

舞蹈审美特征

舞蹈审美特征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 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 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 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一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 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 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 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审美内容。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 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 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 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 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但 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 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 的相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 体使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个 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 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个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 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 艺术的理解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 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 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 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