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03

药剂学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03
药剂学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03

医学院

教案

2006 ~ 2007 学年第1 学期

所在单位药学系

教研室药剂教研室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课对象2004级药学专科1班

授课教师

职称助教

教材名称《药剂学》第五版

2006 年9 月

教案首页

教学章节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第四节至第七节

讲授内容第四节输液

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

第六节眼用液体制剂

第七节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输液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熟悉营养输液和血浆代用液的概念、处方。熟悉注射用无菌粉末、冻干制品。

了解滴眼剂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熟悉滴眼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熟悉滴眼剂制备过程。

教学重点输液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教学难点营养输液和血浆代用液的概念、处方。注射用无菌粉末、冻干制品。

滴眼剂制备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自制Powerpoint课件、手写讲稿等

参考资料教材: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7月奚念朱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

张汝华主编,《工业药剂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9月

教学后记本次课是药剂学第三章第三次课,涉及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液体制剂、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内容。需对基本概念(如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基本原理(如输液的质量要求)、设备的使用等内容熟悉。多举一些事例、模型,会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掌握。本次课是本章需要了解的内容,要注意知识的熟悉。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引入】

【提问】【过渡】【新课】【板书】【讲述】

【板书】【讲述】

【提问】【板书】【讲述】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代表剂型——注射剂及其制

备的内容,而其他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将在这次课中进行学习。

热原的定义、特点?如何除去?

其他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包括什么?这次课开始学习

第四节输液

一、概述

输液(infusion solution) 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

在100ml以上) 注射液。

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

二、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

(1) 分类:

电解质输液(如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

营养输液(如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脂肪乳注射液)

胶体输液(如右旋糖酐注射液、明胶、PVP等)

含药输液(如替硝唑、苦参素等)

(2) 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一致。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三、输液制备

(一) 输液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 输液容器的准备

1、输液瓶的质量要求和清洁处理(玻璃瓶、聚丙烯塑料瓶、塑料袋)

2、附件的处理

橡胶塞的质量要求:

①富有弹性及柔软性;

②能耐多次穿刺而无碎屑脱落;

回顾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回答

回答准确

比较全面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板书】【讲述】

【板书】【讲述】

【板书】【讲述】【板书】【举例】

【板书】【讲述】

【回顾】【板书】【讲述】③具有耐溶性;

④耐高温灭菌;

⑤化学性质稳定;

⑥对药物或附加剂作用应达最低限度;

⑦无毒性,无溶血作用。

四、输液的质量检查

1、澄明度与微粒检查;

2、热原与无菌检查;

3、含量测定;

4、pH检查;

5、渗透压检查。

五、存在的问题

澄明度问题(来源:原料与附加剂、输液容器与附件、生产工艺以

及操作、医院输液操作以及静脉滴注装置);

染菌;

热原反应

六、包装、运输与贮存

标签上应有品名、规格、批号、日期、使用事项、制造单位等项目。

七、处方分析与制备

脂肪乳注射液

处方:精制大豆油(油相) 150g

精制大豆磷脂(乳化剂) 15g

注射用甘油(等渗调节剂) 25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备:大豆磷脂→捣碎→甘油、注射用水400ml → N2,搅拌至半透明

状→大豆油、注射用水→N2下匀化多次→过滤,分装→涤纶膜、胶塞→

加轧铝盖→预热90℃,121℃,灭菌15min→浸入热水,缓缓冲入冷水,

逐渐冷却,4-10℃贮存

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

一、概述

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性药物,特别是对湿热

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技术药物。

1、按工艺分类:冷冻干燥制品和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2、质量要求:①粉末无异物,配制后澄明度合格;②粉末细度和结

晶适宜,便于分装;③无菌、无热原。

冷冻干燥的原理?

二、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测定物料理化性质主要内容:热稳定性;临界相对湿度;粉末晶型与松

密度等

(一) 无菌粉末的分装及主要设备

1、原材料的准备

无菌原料可用灭菌结晶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备

无菌粉末的分装及主要设备

2、分装

分析处方

思考回答

掌握较好

回答较好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板书】【讲述】

【板书】【讲述】

【板书】【举例】

【板书】在高度洁净的无菌室中按无菌操作法进行;青霉素分装车间不得与其他

抗生素车间轮换生产,以防交叉污染。

3、灭菌和异物检查

4、设备

插管分装机、螺旋自动分装机、真空吸粉分装机等。

(二)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装量差异:改善流动性。

澄明度问题:防止污染。

无菌度问题:采用层流净化装置。

吸潮变质:防止水气透入,胶塞,烫蜡。

三、冻干制品

(一) 冻干无菌粉末的制备工艺

1、流程图

药液→预冻→升华干燥→再干燥

2、制备工艺

(1) 预冻:恒压降温过程,在共熔点以下10-20℃。

(2) 升华干燥

恒温减压过程→恒压升温过程→升华

升华干燥:

①一次升华法

适用于共熔点为10-20℃,且溶液粘度不大的制品。

②反复冷冻升华法

只是在预冻过程须在共熔点与共熔点以下20℃之间反复升降预冻。

适用于结构较复杂、稠度大和溶点低的制品,如蜂蜜、蜂王浆等。

(3) 再干燥

(二) 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1、含水量偏高

采用旋转式冷冻机及其相应的方法。

2、喷瓶

必须控制在预冻温度在共熔点以下10-20℃,同时加热升华,温度不宜

超过共熔点。

3、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

加甘露醇、葡萄糖、乳糖、氯化钠等冷冻保护剂,并采取反复预冻法,

以改善制品的通气性。

四、冻干无菌粉末处方分析及制备

注射用辅酶A (coenzyme A)

处方:辅酶A (主药) 单位

水解明胶(填充剂) 5mg

甘露醇(填充剂) 10mg

葡萄糖酸钙(填充剂) 1mg

半胱氨酸(稳定剂)

制备:原、辅料溶于注射用水→无菌过滤→分装→冻干、封品→漏气检

查。

第六节眼用液体制剂

分析处方分析准确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讲述】

【板书】【讲述】

【板书】【讲述】

【板书】【讲述】

【板书】【举例】一、概述

凡是供洗眼、滴眼用以治疗或诊断眼部疾病的液体制剂,称眼用液体制

剂。

二、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1、吸收途径

经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滴入眼中的药物首先进入角膜内,通过角

膜至前房再进入虹膜;药物经结膜吸收时,通过巩膜可达眼球后部。

2、影响吸收的因素

(1) 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50-70μl,70%,眨眼90%);

(2) 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

(3) pH值和pKa值;

(4) 刺激性;

(5) 表面张力(愈小愈有利于泪液与滴眼剂的充分混合;适量表面活性

剂促进吸收;

(6) 粘度(增加粘度有利于药物吸收)。

三、滴眼剂与洗眼剂

(一) 滴眼剂(eyedrops) 的定义及质量要求

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剂

质量要求:

pH (耐受;

渗透压(适应相当于氯化钠的渗透压);

无菌;

澄明度(混悬剂颗粒细度检查,15μm以下不得少于90%,

50 μm的不得超过10%);

粘度(合适;

稳定性。

(二) 洗眼剂

洗眼剂系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灭菌水溶液,供眼部冲洗、清洁用。

质量要求同注射剂。

四、眼用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工艺流程

(二) 眼用液体制剂的制备

1、容器及附件处理;

2、配制与过滤;

3、无菌灌装(减压灌装);

4、质检;

5、印字包装。

五、滴眼剂处方分析与制备

(1) 氯霉素滴眼剂

处方:氯霉素(主药)

氯化钠(渗透压调节剂)

尼泊金甲酯(抑菌剂)

尼泊金丙酯(抑菌剂)

蒸馏水加至100ml

分析处方分析准确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板书】【讲述】

【板书】【讲述】

【板书】制备: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丙酯→沸蒸馏水→60℃,加入氯霉素、氯化

钠→过滤→加蒸馏水至全量,灌装→ 100℃, 30min流动蒸气灭菌。

(3) 人工泪液

处方:

羟丙甲纤维素(增稠剂) 0.25g

氯化钠(渗透压调节剂) 4.5g

氯化钾(渗透压调节剂) 3.7g

硼酸(缓冲对) 1.9g

硼砂(缓冲对) 1.9g

氯化苯甲烃铵溶液(抑菌剂)

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备:羟丙甲纤维素→适量蒸馏水→硼酸、硼砂、氯化钾、氯化苯甲烃

铵溶液→加蒸馏水至全量→过滤,灌装→ 100℃, 30min流动蒸气灭菌。

第七节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一、体内植入剂

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s, IDDS)系一类

经手术植入皮下或针头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又称皮下植入控释剂

型。

经皮下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全身作用,避开了首过效应,生物利用

度高。

喃氟啶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胶原蛋白缓释植入剂

处方:

喃氟啶(主药) 1.6g

胶原蛋白溶液(20g/L , 基质) 20ml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 , 基质) 8ml

过硫酸胺溶液(60g/L , 交联剂)

偏亚硫酸钠溶液(12g/L , 交联剂)

乙二醇(增塑剂) 10ml

制备:在冰浴中,取混合液→置于塑料离心管→ 37℃恒温3h→乳白色

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物,即喃氟啶植入剂。

二、创面用制剂

(一) 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液剂、软膏剂

用于溃疡、烧伤部位的溶液剂、软膏剂属于灭菌制剂,必须在无菌条件

下制备,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所用基质、药物、器具、包装等均应严

格灭菌。

成品中不得检出金黄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对于伤口、眼部手术用的溶液、软膏剂应进行无菌检查。

(二) 溃疡、烧伤及外伤用

气雾剂、粉雾剂

粉雾剂、气雾剂可用于保护创伤面、清洁消毒、局部麻醉和止血等局部

作用。

用途不同,其要求亦不同,用于创面保护和治疗的气雾剂,必须无刺激,

防止吸收中毒,有利于创面修复、抗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三、手术用制剂

分析处方

分析处方

分析准确

分析准确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讲述】【讲述】(一) 止血海绵等

止血海绵(spongia, spongc) 系指亲水性胶体溶液,经冷冻或其他方法处理后可制得质轻、疏松、坚韧而又具有极强的吸湿性能的海绵状固体灭菌制剂。

海绵制剂的原料有糖类和蛋白质,如淀粉、明胶、纤维、蛋白等。

海绵剂主要用于外伤止血,属于灭菌制剂范畴。

止血海绵处方:

新鲜血浆100ml

枸橼酸钠(38%,抗凝剂) 1ml

氯化钙%) 1ml

(二) 骨蜡(cera aseptical pro osse bone wax)

骨蜡为骨科止血剂,用于骨科手术及脑手术时骨出血。

在无菌状况下密封于玻璃瓶或铁盒中。

骨蜡处方:

白蜂蜡7g

麻油7g

水杨酸1g

注射剂的研制过程

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1、注射剂所用的溶剂包括水性溶剂、植物油及其他非水性溶液等。

最常用的水性溶剂为注射用水,亦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常用的油性溶剂为麻油、茶油等,除应符合各该油项下的规定外,并应精制使符合下列规定。

应无异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

在10℃时应保持澄明。

碘值79-128;皂化值185-200;酸值不大于。

其他溶剂必须安全无害,用量应不影响疗效。

2、配制注射剂时,可按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附加剂如为抑菌剂时,用量应能抑制注射液内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强调】常用的抑菌剂与用量(g/ml)为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等。加有抑菌剂的注射液,仍应有适宜的方法灭菌。

注射量超过5ml的注射液,添加的抑制剂必须特别审慎选择。

供静脉(除另有规定外)或椎管注射用的注射液,均不得添加抑菌剂。3、容器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国家标准中有关药用玻璃容器的规定。容器胶塞应符合有关规定。

4、配制注射液时,灌注药液必须澄明,容器应洁净干燥后使用。

配制注射油溶液时,应先将精制的油在150℃干热灭菌1-2小时,并放冷至适宜的温度。

注射用混悬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的细度应控制在15μm以下,15-20μm(个别20-50μm)者不应超过10%。

供直接分装成注射用无菌粉应无菌。

凡用冷冻干燥法者,其药液应无菌,灌装时装量差异应控制在±4%以内。

5、注射剂在配制过程中,应严密防止污染微生物、热原等。

已调配的药液应在当日内完成灌封、灭菌、如不能在当日内完成,必须将药液在不变质与不易繁殖微生物的条件下保存。

供静脉及椎管注射者,更应严格控制。

6、接触空气易变质的药物,在灌装过程中,容器内排除空气,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后熔封。

7、熔封或严封后,可根据药物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灭菌,必须保证制成品无菌。

8、熔封的注射剂在灭菌后,应采用减压法或其他适宜为的方法进行容器检漏。

9、注射剂除应遮光贮存外,并应按规定的条件贮存。

10、注射液的装量灌注射液时,适当增加装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除另有规定外,供多次用量的注射液,每一容器的装量不得超过10次注射量,增加的装量应能保证每次注射用量。

注射液装量检查法

注射液的标示装量为2m1以上至10m1者取供试品3支,10ml上者供试品2支;

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干燥的注射器抽尽,在室温下检视;

测定油溶液或混悬液的装量时,应先加温摇匀,再用干燥注射器抽尽后,放冷至室温检视。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11、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无菌粉末装量检查法

取供试品5 瓶(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乙醇洗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倾出内容,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1瓶(支)中的量与平均相比较,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如有1瓶(支)不符合,应另取10瓶(支)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12. 注射剂的澄明度

按照关于澄明度检查的规定检查,应符合规定。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小结】13. 卫生标准

按照《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包括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液体制剂等其他灭

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学习了基本概念、原理、制备、质量检查、处方分

析等内容,多为了解熟悉内容,课后需进一步巩固熟悉。

思考回顾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知识点归纳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知识点归纳 要点: 1.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灭菌方法 2.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 3.输液(大容量注射剂) 4.注射用无菌粉末 5.眼用液体制剂 6.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7.注射给药系统的新进展 一、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灭菌:杀灭或除去活的微生物(繁殖体+芽胞) 2.消毒: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 3.防腐(抑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4.无菌:物体、介质、环境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5.灭菌制剂: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6.无菌制剂:采用无菌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二)物理灭菌技术 1.干热灭菌法 ◆直接灼烧(金属、玻璃及瓷器-安瓿180℃ 1.5h) ◆干热空气灭菌法(油性软膏基质、注射用油) 2.湿热灭菌法——饱和蒸汽/沸水/流通蒸汽 包括4类:热压、流通蒸汽、煮沸、低温间歇 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性质、药品性质、灭菌时间、其他(介质pH) 湿热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灭菌方法 特点:高压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 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药物制剂、玻璃/金属容器、瓷器、橡胶塞、滤膜过滤器 热压灭菌条件(药师): 116℃×40min 121℃×30min 126℃×15min F0值(热压灭菌可靠性参数,min)≥8 (12) 使用热压灭菌柜注意事项: ①必须使用饱和蒸汽; ②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 ③灭菌时间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温度时开始计时; ④灭菌完毕先停止加热,逐渐减压至压力表指针为“0”后,放出柜内蒸汽,使柜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稍稍打开灭菌柜,10~15min后全部打开。以免柜内外压力差和温度差太大,造成被灭菌物冲出或玻璃瓶炸

可灭菌与非最终灭菌分类指导原则

的,且抽检样品的数量有限,故抽检的结果不能真实代表整批产品的无菌状态。国际上更为注重无菌保证工艺的设计是否合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经过充分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切实按照验证后的工艺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证灭菌(无菌)工艺的可靠性。 在业界,常用“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概念来评价灭菌(无菌)工艺的效果,SAL的定义为产品经灭菌/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该值越小,表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安全性,国际上一致规定,采用湿热灭菌法的SAL不得大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而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产品,其SAL一般只能达到10-3,故仅限于临床必需注射给药而确实无法耐受终端灭菌的产品。无菌生产工艺只适用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注射剂包括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以及粉针剂三种剂型。不同的剂型所采用的灭菌工艺可能不同,进而会影响产品的SAL,因此在评价无菌保证工艺时,需首先评价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在遵循剂型选择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无菌保证水平的角度考虑,注射剂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1.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保证水平的高低。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以保证SAL≤10-6。 2.对于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且临床必需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通常无菌生产工艺仅限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3.注射剂中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粉针剂之间的互改,如无充分的依据,所改剂型的无菌保证水平不得低于原剂型。 二、无菌保证工艺的技术要求 1.大容量注射剂 (1)应采取终端灭菌工艺,建议首选过度杀灭法(F0≥12),如产品不能耐受过度杀灭的条件,可考虑采用残存概率法(8≤F0<12),但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SAL不大于10-6。采用其它F0值小于8的终端灭菌条件的工艺,原则上不予认可。 (2)如产品不能耐受终端灭菌工艺条件,应尽量优化处方工艺,以改善制剂的耐热性。如确实无法耐受,则应考虑

灭菌与无菌制剂

内容摘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注射剂 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 第四节输液 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 第六节眼用制剂 第七节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第一节概述 ?灭菌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由于这类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系统,在使用前必须保证处于无菌状态,因此,生产和贮存该类制剂时,对设备、人员及环境有特殊要求。 1.灭菌和灭菌法 ●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 体和芽胞的手段(过程)。 ●灭菌法(the 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 和芽胞的方法或技术。 2.无菌和无菌操作法 ●无菌(sterility):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无菌操作法(aseptic technique):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条件,使产品 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3.防腐和消毒 ●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菌剂或防腐剂。 ●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对病原微生 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称消毒剂。 一、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药典》对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大体分为:规定无菌制剂和非规定无菌制 剂(即限菌制剂)。 ●限菌制剂:允许一定限量的微生物存在,但不得有规定控制菌存在的药物制剂;如 口服制剂不得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 1.定义 ●根据药物制剂除去活微生物的制备工艺,将无菌制剂分为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灭菌制剂: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2.种类 ●药物制剂中规定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 ?注射用制剂:注射剂、输液、注射粉针等; ?眼用制剂:滴眼剂、眼用膜剂、眼用软膏剂和凝胶剂等; ?植入型制剂:植入片等; ?创面用制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液、软膏剂和气雾剂等; ?手术用制剂:止血海绵剂和骨蜡等。

gmp:无菌试题

GMP附录:无菌药品 一、选择题 1.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 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D) A.微生物 B.微粒 C.热原 D.以上所有 2.用于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吹灌封设备至少应当安装在(D)级洁 净区环境中 A.A级级级级 3.安瓿清洗循环水经(D )μm的微孔滤器过滤 A.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 B ) -0.54m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试验。(D) A. 最差状况 B.最大批量 C.最小批量 D.培养基模拟灌装 6.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次合格试验。(A) A. 3 B.4 C.5 D.6

8、大(小)容量注射剂批次划分的原则(D) A. 一批无菌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 一批 B.同一批配制的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C.同一配制罐最终一次配制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D.同一配液罐最终一次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9.非最终灭菌产品过滤除菌操作,使用同一规格和型号的除菌过滤器其使用时限应当经过验证,一般不得超过工作日。(A) B.2 C.3 D.4 二、多选题 1、哪些区域环境级别应达到A级,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ABCD) A.灌装区 B.放置胶塞桶 C.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 D.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 2.悬浮粒子的监测系统应当考虑和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AB) A. 采样管的长度 B.弯管的半径 C.采样地点 D.采样时间 B级洁净区人员卫生要求(ABCD) A.应当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 B.应当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C.应当戴经灭菌且无颗粒物(如滑石粉)散发的橡胶或塑料手套,穿经灭菌或消毒的脚套,裤腿应当塞进脚套内,袖口应当塞进手套内。 D.工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 4.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什么要求:(ABCD) A. 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 B.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C.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D.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当进行调查。 5.无菌产品生产应当尽可能缩短包装材料、容器和设备哪些处理环节的间隔时间?(ABCD)

药剂学-3 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名解与简答)

第七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4.试述净化空气过滤机理及影响因素。 5.何谓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和制药用水?蒸馏水与注射用水有何区别? 6.注射剂处方中应用什么水?滴眼剂中用什么水? 7.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蒸馏水机有哪些?有何特点? 8.热原的组成、性质及除去方法?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有哪些? 9.常用滤器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及选用原则如何? 10.注射剂容器的种类和式样有哪些?安瓿应符合哪些要求? 11.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起何作用,常用浓度为多少? 12.设计10% 维生素 C 的处方,试分析上述处方,简述制备过程和制备注意事项。 13.输液剂分为几类?输液在生产中及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1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处方设计的关键是什么?生产中易产生的问题有哪些? 15.试设计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处方,简述处方设计中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16.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特点有哪些?冷冻干燥的原理是?简述冷冻干 17.燥制剂生产过程。冷冻干燥过程中易出现的异常现象有哪些? 18.试述滴眼剂的质量要求,它与注射剂比较有何异同? 19.滴眼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如何选用?

药剂学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01

医学院 教案 2006 ~ 2007 学年第1 学期 所在单位药学系 教研室药剂教研室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课对象2004级药学专科1班 授课教师 职称助教 教材名称《药剂学》第五版 2006 年9 月

教案首页 教学章节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第一节 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述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灭菌、无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 熟悉物理灭菌法的常用设备。 熟悉D、Z、F、F0值的含义。 熟悉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熟悉空气过滤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了解空气过滤的常用设备。 了解空气净化的标准、测定方法及洁净室的设计。了解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灭菌、无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 教学难点物理灭菌法的常用设备。 D、Z、F、F0值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自制Powerpoint课件、手写讲稿等 参考资料教材: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7月奚念朱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 张汝华主编,《工业药剂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9月 教学后记本次课是药剂学第三章第一次课,涉及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内容。需对基本概念(如灭菌、无菌)、基本原理(如湿热灭菌法)、设备的使用等加强理解记忆。该课内容比较平实,多举一些事例、模型,会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掌握。该课是后续课程的基础,需要对该知识加强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复习与掌握。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引入】【提问】 【过渡】【新课】【板书】【讲述】 【提问】【比较】 【比较】【过渡】 【讲述】经过前面学习,我们对药物剂型的分类有所了解,可按什么分类? 有按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形态、制法等多种分类方法。按形态分为: 固、液、气、半固体剂型,第二章学习了液体制剂。 按制法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可分为: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 本章开始学习无菌制剂。 第三章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第一节概述 基本概念 ⒈灭菌和灭菌法 灭菌与无菌制剂: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 如果有菌将会导致什么后果? 灭菌(sterilization):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 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手段。 灭菌法(the 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 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或技术。 ⒉无菌和无菌操作法 无菌(sterility):在任一指定的物体、介质或环境中,无任何活的微生 物。 无菌操作法(aseptic technique):在整个操作中利用或控制一定的条 件,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项操作方法和技术。 灭菌和无菌的联系区别? ⒊防腐和消毒 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 称抑菌。 防腐剂: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亦称抑菌剂。 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 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 防腐和消毒的联系区别? 经过基本概念的学习,灭菌、无菌、防腐和消毒是什么?灭菌制剂与无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顾 积极回答 能够回答 积极参与

最终灭菌与非最终灭菌的区别

无菌药品的普遍定义是要求没有活体微生物的 存在,为了达到产品中没有活体微生物,无菌药品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去除制品中原有的 微生物和防止制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1]。有许多方法 可以用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杀灭或去除微生物,通常在药品制造工艺过程中把这些方法分成化学和物 理两大类。其中,化学方法有化学消毒剂、气化双氧水、臭氧和环氧乙烷等;物理方法有湿热或干热灭菌、辐射灭菌和过滤除菌等。 在无菌药品的生产中,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 设施等诸多环节与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息息相关。“欣弗”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即该公司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 了灭菌效果。本文就如何合理选择灭菌方法,如何保证灭菌稳定、可靠,同时又不危害自然环境进行了阐述。 1 最终及非最终灭菌制剂产品的生产要求 无菌药品的生产分为最终灭菌和非最终灭菌两 种类型。如无菌冻干粉针剂等制剂就属于非最终灭菌

类型,在生产过程中需采用无菌作业以确保成品的无菌状态。 1.1 最终灭菌产品 在最终灭菌注射剂(如大输液等)的生产过程中, 配液、灌装可在非无菌环境中生产,而产品灌装后最终需通过灭菌措施达到灭菌要求。比如,最终灭菌的容量为5OⅡlL以上的大容量注射剂由于直接输入血液,因此在其生产的全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防止微粒、微生物、内毒素污染,以保证人体用药安全。在药液配制过程中,应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设臵0.22~O.45 Il m的微孔滤膜过滤器对药液进行过滤,以降低药液中微生物、微粒的污染。大输液所用包 装容器,即玻璃瓶和胶塞应按规定进行清洗,包括粗洗、精洗等。大输液的灭菌是在灌装后进行的,玻璃瓶 经灌装、扎盖后,由专用小车运至双扉式灭菌柜。灭菌 设施一般可用水浴式灭菌器,以过热水为灭菌介质,采用水喷淋方式对灌装后药品加热升温和灭菌,灭菌后以循环水冷却。大输液的灭菌一般应按配液批号进行安排,同一批号需要多个灭菌柜时,应编制亚批号。

2010版GMP无菌制剂实施指南

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14.6过滤除菌 14.6过滤除菌 本节旨在提供系统的方法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选择和验证。 除菌过滤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为除菌(级)过滤器,对其进行的具体确认和验证项目的相关原理和要求等,将在以下14.6.1~14.6.3中详细阐述。按照不同药品分类,需要、推荐、可选和评估后确定是否进行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为下表。 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μm的过滤器、0.2μ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μ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14.6.1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 【法规要求】 编者理解:在这里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的,即“除菌过滤器”。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它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定义过滤器是否为除菌级,需要依据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并完成相关的标准方法确认和工艺验证。 而过滤药液所用的时间、流速、温度、滤出总量、过滤器二侧压力(压差)、药液对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等情况,都是可能影响过滤器细菌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验证过程中考虑并确证。 【背景介绍】 除菌过滤是指除去流体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该过程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包括液体和气体除菌过滤。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过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um(或者0.2um,这两种标称没有区别)。 当膜过滤器在196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时,0.45um孔径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液体过滤器,并被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这些过滤器采用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进行挑战确认。在1960年发布的论文中,美国FDA的Frances Bowman博士观察到经0.45um过滤器“除菌”过滤后的培养基被某种可以在104~106/cm2挑战水平下穿透该孔径滤膜的微生物反复污染。这导致ASTM F-838标准的出台,该挑战水平成为验证液体除菌级过滤器的标准方法。1 1 Committee D19. F838-05 Standan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cterial Retention of Membrane Filters Utilized for Liquid Filtr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ASTM): 2005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要点: 1.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灭菌方法 2.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 3.输液(大容量注射剂) 4.注射用无菌粉末 5.眼用液体制剂 6.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一、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几个基本概念: 1.灭菌:杀灭或除去活的微生物(繁殖体+芽胞) 2.消毒: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 3.防腐(抑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4.无菌:物体、介质、环境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5.灭菌制剂: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6.无菌制剂: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菌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 (一)物理灭菌技术 1.干热灭菌法》直接灼烧(手术刀、镊子,金属、玻璃及瓷器)》干热空气灭菌法(油性软膏基质、 注射用油) 2.湿热灭菌法——饱和蒸汽/ 沸水/ 流通蒸汽包括4 类:热压、流通蒸汽、煮沸、低温间歇影响因 素: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性质、药品性质、灭菌时间、其他(介质pH) 湿热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灭菌方法特点: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药物制剂、玻璃/ 金属容器、瓷器、橡胶塞、滤膜过滤器 热压灭菌条件: F0值(热压灭菌可靠性参数,min)≥ 8?12 使用热压灭菌柜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防止事故发生。①必须使用饱和蒸汽; ②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③灭菌时间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温度时开始计时; ④灭菌完毕先停止加热,逐渐减压至压力表指针为“0”后,放出柜内蒸汽,使柜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稍稍打开灭菌柜,10~15min 后全部打开。以免柜内外压力差和温度差太大,造成被灭菌物冲出或玻 璃瓶炸裂,确保安全生产。

2010版GMP无菌及非无菌要求的制剂生产洁净度要求

09版GMP无菌及非无菌要求的制剂生产洁净度要求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A级:相当于100级(层流) 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 应有数据证明层流的状态并须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单向流或较低的风速。 B级:相当于100级(动态) 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级(相当于10,000级)和D级(相当于100,000级) 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以上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 注: (a)指根据光散射悬浮粒子测试法,在指定点测得等于和/或大于粒径标准的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应对A级区“动态”的悬浮粒子进行频繁测定,并建议对B级区“动态”也进行频繁测定。 A级区和B级区空气总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米3,C级区也宜达到此标准。 (b)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离生产现场并经15~20分钟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达到表中的“静态”标准。药品或敞口容器直接暴露环境的悬浮粒子动态测试结果应达到表中A级的标准。灌装时,产品的粒子或微小液珠会干扰灌装点的测试结果,可允许这种情况下的测试结果并不始终符合标准。 (c)为了达到B、C、D级区的要求,空气换气次数应根据房间的功能、室内的设备和操作人员数决定。空调净化系统应当配有适当的终端过滤器,如:A、B和C级区应采用不同过滤效率的高效过滤器(HEPA)。

(d)本附录中“静态”及“动态”条件下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基本上对应于ISO14644-1 0.5μm悬浮粒子的洁净度级别。 (e)这些区域应完全没有大于或等于5μm的悬浮粒子,由于无法从统计意义上证明不存在任何悬浮粒子,因此将标准设成1个/米3,但考虑到电子噪声、光散射及二者并发所致的误报因素,可采用20个/米3的限度标准。在进行洁净区确认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f)须根据生产操作的性质来决定洁净区的要求和限度。 温度、相对湿度等其它指标取决于产品及生产操作的性质,这些参数不应对规定的洁净度造成不良影响。 洁净区微生物监控的动态标准(a)如下: 注: (a)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b)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控,但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 第十三条无菌药品的生产操作应在符合下表中规定的相应级别的洁净区内进行,未列出的操作可参照下表在适当级别的洁净区内进行: 注:

灭菌制剂 与无菌制剂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4. 试述净化空气过滤机理及影响因素。 5 何谓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和制药用水?蒸馏水与注射用水有何区别? 6. 注射剂处方中应用什么水?滴眼剂中用什么水? 7.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蒸馏水机有哪些?有何特点? 8.热原的组成、性质及除去方法?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有哪些? 9. 常用滤器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及选用原则如何? 10.注射剂容器的种类和式样有哪些?安瓿应符合哪些要求? 11.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起何作用,常用浓度为多少?

12. 设计10% 维生素C 的处方,试分析上述处方,简述制备过程和制备注意事项。 13.输液剂分为几类?输液在生产中及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14. 试设计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处方,简述处方设计中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15. 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特点有哪些? 16. 冷冻干燥的原理是?简述冷冻干燥制剂生产过程。冷冻干燥过程中易出现的异常现象有哪些? 17. 试述滴眼剂的质量要求,它与注射剂比较有何异同? 18. 滴眼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如何选用? 19. 配制1000ml 0.5%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需加入至少多少克氯化钠使其成等渗溶液(1% 盐酸普鲁卡因水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12 ,1% 氯化钠水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58 ) 20. 噻孢霉素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24 ,配制2% 滴眼液500ml 需加多少克氯化钠或葡萄糖? 21. 简述滴眼剂中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22. 简述活性炭在制备注射剂中的作用及其注意事项。 23. 输液软袋包装有哪些优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指直接注射于体内或直接用于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 2. 注射剂:俗称针剂,是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 输液: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100ml以上) 注射液。 3. 等渗: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4.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称热原(pyrogen) 。 反渗透:在盐溶液上施加一个大于该盐溶液渗透压的压力,则盐溶液中的水将向纯水一侧渗透,从而达到盐水分离,这一过程称为反(逆)渗透。 5. 原水:即常水,包括自来水、井水、湖水、雨水等。

无菌制剂最终可灭菌和最终不可灭菌制剂差别

无菌制剂最终可灭菌和最终不可灭菌制剂差别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无菌制剂分为最终灭菌产品和非最终灭菌的产品。我公司冻干产品均为非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且为原瓶冻干产品。无菌制剂风险高,生产投入大,以下就非最终灭菌产品和最终灭菌产品差别进行分项说明: 1.非最终灭菌产品要经过除菌过滤、灌装半加塞、冻干、轧盖、目检、贴标等工序才能完成批次生产的产品,完成一批至少要48-72小时,而可灭菌产品最终只是经过过虑、分装、灭菌、灯检等工序,一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一批产品的生产。非最终灭菌产品生产周期是最终可灭菌产品2-3倍,同样的投入,同样生产规模导致非最终灭菌产品生产效率远远低于最终可灭菌产品。 2.非最终产品是无菌制剂中要求最高的一种剂型,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厂房投入要求高,需用面积大,车间内所有产品暴露区域和内包材灭菌后区域都要在B+A级别下进行,其中新版对冻干后未轧盖产品视为未密封状态,同样要求在B+A级进行操作。最终灭菌产品主要生产设备为一条洗烘灌封生产线、而非最终灭菌产品主要设备有洗烘灌轧、还要有冻干机和冻干机自动进料系统。就建造一个同样生产能力情况下,非最终灭菌产品车间和最终灭菌产品车间的资金投入要多出4-5倍。2010版GMP出台后对于注射剂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非最终灭菌产品,我公司为更好提高非最终灭菌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生产中的质量风险,投巨资新购土地,建造一个完全符合新版GMP的冻干车间。购买优质冻干机和自动进料系统,仅这部分

投入就相当于建造一个最终灭菌产品车间。 2)新版GMP在软件上要求更高,软件系统更加完善,增加了很多风险分析工作、验证工作,对于非最终灭菌产品涉及到的设备更多,更复杂,风险分析和验证工作较之更繁重。 3.非最终灭菌产品对于操作人员素质要求很高,除要求有很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外还要有很好的职业素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产品质量风险源于设计和生产过程,已设计好的车间更多风险就源于生产过程,工艺执行情况,其中最大变量就是人员,我们在非最终灭菌车间都聘用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并要求在固体和最终灭菌产品车间有一定工作经验,并在制药行业从事多年的优秀员工。 并配套有仓库、动力中心、冷库、危险品库等。以下是新厂区投入明细。

2010版GMP附录1-无菌药品

2010版GMP附录1: 无菌药品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第二条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第二章原则 第三条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第四条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第五条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用正压气流保护并监测压差。 第六条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和灌装或分装等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室)进行。 第七条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应当达到适当的动态洁净

度标准,尽可能降低产品或所处理的物料被微粒或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第三章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第八条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第九条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 以上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 注: (1)为确认A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A级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4.8,以≥5.0μm的悬浮粒子为限度标准。B级洁净区(静态)的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5,同时包括表中两种粒径的悬浮粒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习题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对于易溶与水而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可制成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2、葡萄糖注射液属于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胶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液型注射剂 3、对于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4、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固体药物,可制成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5、关于注射剂特点的错误描述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E、使用方便 6、注射于真皮和肌内之间,注射剂量通常为1~2ml的注射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脊椎腔注射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7、常用于过敏性试验的注射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脊椎腔注射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8、注射剂一般控制pH在的范围内 A、3.5~11 B、4~9 C、5~10 D、3~7 E、6~8 9、下列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无菌 B、无热原 C、融变时限 D、澄明度 E、渗透压 10、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该是 A、无热原的蒸馏水 B、蒸馏水 C、灭菌蒸馏水 D、去离子水 E、反渗透法制备的水 11、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是 A、纯化水 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2、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A、纯化水 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3、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 A、酸碱度 B、热原 C、氯化物 D、氨 E、硫酸盐 14、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注射用水 B、灭菌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蒸馏水 15、说明注射用油中不饱和键的多少的是 A、酸值 B、碘值 C、皂化值 D、水值 E、碱值 16、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的是 A、核糖核酸 B、胆固醇 C、脂多糖 D、蛋白质 E、磷脂 17、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完整版)药剂学第十章无菌制剂与灭菌制剂

第十章无菌制剂与灭菌制剂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2.热原: 3.浓配法与稀配法: 4.营养输液、胶体输液与电解质输液: 5.无菌分装产品与冷冻干燥制品: 6.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7.反渗透法: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过滤灭菌法属于机械除菌方法,适合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 灭菌。( ) 2.紫外线可用于注射剂灌封完后的灭菌,效果较好。( ) 3.热原致热原理主要因其结构中含有蛋白质。( ) 4.注射剂中热原可用强酸加以破坏。( ) 5.紫外线常用于空间和物体表面的灭菌,其较为安全,在有人的房间亦可正常照 射。( ) 6.注射剂均为液体制剂。( ) 7.热原在水中不溶。( ) 8.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热原。( ) 9.抗氧剂、金属鳌合剂和惰性气体均可防止注射剂中药物的氧化,但三者不能联 合使用。( ) 10.F值为在一定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 11.同时具有止痛和抑菌作用的附加剂是三氯叔丁醇。( ) 12.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量活性炭,其作用为增加主药稳定性。( ) 13.注射用水和蒸馏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热原。( ) 14.微孔滤膜截留能力强,不易堵塞,不易破碎。( ) 15.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 ) 16.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 17.热压灭菌是目前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制剂的灭菌,特别是输液的灭菌常用此法。( ) 18.煮沸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 ) 19.气态杀菌可用于粉末注射剂。( ) 20.影响滤过的影响因素可用Poiseuile公式描述。( ) 21.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时100℃15min灭菌属于抗氧化措施。( ) 22.使用热压灭菌器灭菌时所用的蒸汽是流通蒸汽。( ) 23.苯甲酸钠对霉菌和酵母菌具有较好抑制力。( ) 24.大输液生产车间放膜工序要求的洁净度是10 000级。( ) 25.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 26.混悬型注射液是具有靶向性的制剂。( ) 27.热压灭菌法可使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降低。( ) 28.豆磷脂可以作为O/W型静脉注射乳剂的乳化剂。( )

第三章无菌制剂与灭菌制剂

第三章无菌制剂与灭菌制剂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2.热原: 3.浓配法与稀配法: 4.营养输液、胶体输液与电解质输液: 5.无菌分装产品与冷冻干燥制品: 6.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7.反渗透法: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过滤灭菌法属于机械除菌方法,适合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 灭菌。( ) 2.紫外线可用于注射剂灌封完后的灭菌,效果较好。( ) 3.热原致热原理主要因其结构中含有蛋白质。( ) 4.注射剂中热原可用强酸加以破坏。( ) 5.紫外线常用于空间和物体表面的灭菌,其较为安全,在有人的房间亦可正常照 射。( ) 6.注射剂均为液体制剂。( ) 7.热原在水中不溶。( ) 8.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热原。( ) 9.抗氧剂、金属鳌合剂和惰性气体均可防止注射剂中药物的氧化,但三者不能联 合使用。( ) 10.F值为在一定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 11.同时具有止痛和抑菌作用的附加剂是三氯叔丁醇。( ) 12.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量活性炭,其作用为增加主药稳定性。( ) 13.注射用水和蒸馏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热原。( ) 14.微孔滤膜截留能力强,不易堵塞,不易破碎。( ) 15.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 ) 16.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 17.热压灭菌是目前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制剂的灭菌,特别是输液的灭菌常用此法。( ) 18.煮沸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 ) 19.气态杀菌可用于粉末注射剂。( ) 20.影响滤过的影响因素可用Poiseuile公式描述。( ) 21.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时100℃15min灭菌属于抗氧化措施。( ) 22.使用热压灭菌器灭菌时所用的蒸汽是流通蒸汽。( ) 23.苯甲酸钠对霉菌和酵母菌具有较好抑制力。( ) 24.大输液生产车间放膜工序要求的洁净度是10 000级。( ) 25.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 26.混悬型注射液是具有靶向性的制剂。( ) 27.热压灭菌法可使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降低。( ) 28.豆磷脂可以作为O/W型静脉注射乳剂的乳化剂。( )

第三章 灭菌与无菌制剂习题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对于易溶与水而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可制成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2、葡萄糖注射液属于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胶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液型注射剂 3、对于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4、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固体药物,可制成哪种类型注射剂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5、关于注射剂特点的错误描述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E、使用方便 6、注射于真皮和肌内之间,注射剂量通常为1~2ml的注射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脊椎腔注射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7、常用于过敏性试验的注射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脊椎腔注射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8、注射剂一般控制pH在的范围内 A、3.5~11 B、4~9 C、5~10 D、3~7 E、6~8 9、下列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无菌 B、无热原 C、融变时限 D、澄明度 E、渗透压 10、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该是 A、无热原的蒸馏水 B、蒸馏水 C、灭菌蒸馏水 D、去离子水 E、反渗透法制备的水

11、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是 A、纯化水 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2、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A、纯化水 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3、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 A、酸碱度 B、热原 C、氯化物 D、氨 E、硫酸盐 14、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注射用水 B、灭菌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蒸馏水 15、说明注射用油中不饱和键的多少的是 A、酸值 B、碘值 C、皂化值 D、水值 E、碱值 16、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的是 A、核糖核酸 B、胆固醇 C、脂多糖 D、蛋白质 E、磷脂 17、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内毒素=热原=磷脂 B、蛋白质=热原=脂多糖 C、内毒素=磷脂=脂多糖 D、内毒素=热原=蛋白质 E、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18、对热原性质的正确描述为 A、相对耐热、不挥发 B、耐热、不溶于水 C、挥发性,但可被吸附 D、溶于水,不耐热 E、挥发性、溶于水 19、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被高温破坏 B、具有水溶性 C、具有挥发性 D、可被强酸、强碱破坏 E、易被吸附 20、关于热原叙述错误的是 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热原致热活性中心是脂多糖 C、热原可在灭菌过程中完全破坏 D、一般滤器不能截留热原 E、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主要是依据热原的不挥发性 21、关于热原叙述正确的是 A、热原是一种微生物

2010版GMP无菌制剂 实施指南

14.6过滤除菌 本节旨在提供系统的方法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选择和验证。 除菌过滤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为除菌(级)过滤器,对其进行的具体确认和验证项目的相关原理和要求等,将在以下14.6.1~14.6.3中详细阐述。按照不同药品分类,需要、推荐、可选和评估后确定是否进行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为下表。 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μm的过滤器、0.2μ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μ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14.6.1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 【法规要求】 编者理解:在这里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的,即“除菌过滤器”。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它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定义过滤器是否为除菌级,需要依据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并完成相关的标准方法确认和工艺验证。 而过滤药液所用的时间、流速、温度、滤出总量、过滤器二侧压力(压差)、药液对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等情况,都是可能影响过滤器细菌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验证过程中考虑并确证。 【背景介绍】 除菌过滤是指除去流体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该过程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包括液体和气体除菌过滤。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过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um(或者0.2um,这两种标称没有区别)。 当膜过滤器在196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时,0.45um孔径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液体过滤器,并被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这些过滤器采用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进行挑战确认。在1960年发布的论文中,美国FDA的Frances Bowman博士观察到经0.45um过滤器“除菌”过滤后的培养基被某种可以在104~106/cm2挑战水平下穿透该孔径滤膜的微生物反复污染。这导致ASTM F-838标准的出台,该挑战水平成为验证液体除菌级过滤器的标准方法。1 1 Committee D19. F838-05 Standan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cterial Retention of Membrane Filters Utilized for Liquid Filtr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ASTM):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