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

规律、表里关系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经络系统这一章的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我们定义这个概念的时候从两个要素来进行定义:一、从经络的构成,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二、从经络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功能进行定义,经络是一个网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它的功能:一、运行气血;二、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三、调节人的生理功能。从构成和功能两个要素来定义经络的含义。经络系统的组成分为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包括奇经八脉,这是经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系统包括十五络、孙络和浮络。这一节我们讲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和分类

第一个问题讲十二经脉的名称和分类。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人体的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下肢的内侧和外侧,背侧和腹侧,每一条经脉都属于脏或者属于腑,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手足的名称(二)阴阳的名称(三)脏腑的名称。按照这三个要素,第一

点我们讲讲它的命名原则:(一)内为阴外为阳,就分布于人体四肢的经络而言在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二)就十二经脉和脏腑的关系而言,属于脏者为阴经,属于腑者为阳经;(三)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称为手经,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称之为足经,这是大致命名的规律。

二、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按照上述的命名原则,将手足、阴阳与脏腑的名称结合起来,构成了十二经脉的名称。手经、阴经和阳经,阳经属阳,阴经属阴,阴经手经有三条经脉,全称叫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我们在简称的时候就可以称为肺经、心包经、心经。这是简称,全称应该(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三条阴经合称为手三阴经。与阴经相对,手的阳经叫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合称手三阳经。足经也包括三个阴经和三个阳经,它们的名称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简称脾经、肝经、肾经,合称足三阴经。与足三阴相对,足经也有三条阳经,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三者合称足三阳经。手包括手三阴经和三阳经,足包括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合起来构成了十二经,就是根据上述命名的原则要求同学们把全称记住。熟练地记住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大家注意,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就手足的三阴三阳经而言,不是每一条经而言,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手三阴经它

的走向,运动的趋向叫从胸走手,起于胸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到手终止;手三阳经是从手走头这样一个趋向;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而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胸。那么从胸始止于胸,循环不已。把手的三阴三阳,足的三阴三阳它们的循行的趋向叫做走向,这是它们的规律。记住前提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样来表述的,把这四句话合起来就构成了以三阴三阳每三条经为一组的总的走向的趋势,叫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而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胸,这个字不能颠倒过来,不能念胸腹,是从腹至胸,构成了手足三阴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注意,讲走向规律除了记住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而外,还必须记住它们的走向是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从它们的走向规律来看又体现了人体的阴阳对立、统一、合谐。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指十二经脉在人体各个部分交接的地方,上一条经脉和下一条经脉,阴经和阳经交接的规律。

(一)阴经和阳经在手、足相交接。大家看,手少阴经从胸走手。那么手三阳经呢?从手走头,在手交接,阴经和阳经。足经呢?足三阳经是从头走足,那么足三阳和足三阴在哪相交接呢?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就在足交接,这就叫做阴经和阳经在手、足部位交接。

(二)第二个规律,阳经与阳经交接,都集中在头面部,大家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是从头走足,两者在头部交接,手的三阳和足的三阳,阳经与阳经相交接。而阴经与阴经交接,在哪呢?在胸腹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而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两者在胸腹部

交接。

这就叫做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大家记住(要)分开这(两)个概念,走向、交接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把走向和交接统一起来就叫做走向交接规律看第三个问题,我们把前两者走向规律和交接规律统一起来。一、要求同学们记住:何为走向规律?何为交接规律?何为走向与交接规律?大家看这个示意图,画了个十字架,按照走向交接规律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与手三阳经在手部交接,这句话规范点表达,叫做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与足三阳经相交,规范地表达(叫)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依次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与足三阴经相交规范地表达称之为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的)走向是从足走腹胸与手三阴经相交,规范地表述叫做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还得加上一句叫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把概念搞清楚,最容易混淆在一起了。什么叫做走向?走向是讲手足三阴三阳它循行的趋向而言,交接是指手足三阴三阳在什么地方连接到一起,走向交接规律是把两者统一起来,称之为走向交接规律,记住一个走一个交,这个概念一定要记清楚。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一、讲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学习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便于从整体上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2.更重要地记住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对将来同学们学习诊断学有重要意义,将来学习针灸学的时候有

重要意义。在这里,仅要求同学们按照不同的部位(把)大致的分布规律记清楚就可以了。

(一)第一个问题我们讲十二经脉的头面部的分布规律。头部,我们看部位,前、侧、后,按面部来说的前、侧、后,不是按照解剖位置来说的。头面部的前,在面额部,主要分布(的)是手足阳明经,在面颊部,脸颊,主要分布经脉为手太阳经,在耳颞部,主要分布经脉为手足少阳经,头的后面包括头的顶部和枕项部分布的经脉叫足太阳经,同学们就按照这个表把它记下来。这样记忆,不仅有便于记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有重要的定位诊断的意义。比如,这个人头痛,患者告诉大夫:“大夫我头痛,在这两侧太阳穴头痛”,用咱们经络学的话这叫头的侧面疼痛。根据经络的分布,我们立刻想到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发生了病理改变,经气的运行发生改变,不通则痛,它有定位诊断的意义。这个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强记,把它记得熟熟的。

(二)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看躯干的前面,就是腹面,胸部,经脉的分布规律依次是从内向外,以躯干的正中线为界,从内向外,从距离正中线两寸开始,不是正好在胸骨的正中线,(是)距正中线两寸开始。同学们记的时候就记:从内向外,以正中线为内,正中线向两侧分布为外,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这样来记就可以了。将来同学们学经穴的时候再去记,足少阴肾经在腹面胸部是距正中线两寸开始,那么足阳明经是距肾经又两寸,那就是距正中线四寸,而足太阴脾经呢?在足阳明胃经的外面两寸,那就是

距正中线六寸,暂时不记这个,就记以胸骨中线为界,由内向外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记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这是在)胸(的分布规律)。腹部呢?与胸部的分布规律相同,仅仅是各经之间的距离有所差异,依然是由内而外,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这是腹面分布的规律,记住肾经,胃经,脾经,大致记住这三条经,由内而外这样来记。背面,就是背部,解剖部位背面,解剖部位腹面我们称前,背面称为后面,它背部和腰部背面分布在躯干部位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这一条经循行背面,足太阳膀胱经距背的正中线一寸半。然后呢?它是四条线一起走了,所以说距背正中线三寸,就是第二条线。总的记住,行于躯干背腰部的经脉主要是指足太阳膀胱经。背面除了背部和腰部之外,肩胛部分布着手三阳经,侧面两侧分腋下、胁和侧腹部。腋下是手三阴经分布,躯干的两侧称胁,肋骨的分布地方叫胁,前面叫胸,侧面叫胁,和其以下的侧腹部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分布部位。要求同学们记住十二经脉的躯干部的分布规律:1.为便于将来同学们学习针灸学的时候准确地记住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2.在学习诊断学基础的时候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为应用针灸学说认识疾病的病理变化及正确地进行治疗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在四肢部位的分布规律。这个更要熟练地记住。四肢分外侧和内侧,称外侧为表,内侧为里,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看看四肢,把上肢举起来,解剖部位向上伸直,分前、中、后,解剖部位叫里尺外桡。这里的前就相当于桡骨,外面是桡,那个后相当于尺骨,前中

后就是上肢内侧从前中后分布着三条经脉,依次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上肢的外侧与手三阴相对应,分别分布为手阳阳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同学们从这个分布规律能不能够抽象出来一个规律呢?把它概括起来找出来一个记忆的规律呢?在讲脏腑相合的时候,(讲)脏腑间的关系的时候提到一句话,“阴阳表里相合”,把这个原理放在这,手太阴肺经,肺属阴,阴经,那么和肺相对的六腑属阳,按照这个规律就可以推出来内侧的手太阴肺经与上肢外侧相对称的部位一定是手阳明大肠经。同理,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手厥阴心包经一定是和与之相对称手少阳三焦经构成一对,从手厥阴心包经就能够推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于外侧的一定是手少阳三焦经。在这里大家注意,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我们在经络学说里面规定心包络为脏,与三焦大腑构成表里,这叫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这是经络学说讲的六脏六腑阴阳表里相合,我们在讲脏象学说的时候,讲的是五脏与六腑,五脏和六腑表里相配,最后剩一个三焦,所以我们在讲三焦的时候叫做孤腑,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脏与之相匹配,这是从脏象学说来说的。经络学说,从建立它的开始,为了说明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经有三个阴经三个阳经,那么又要表达它们分别与脏腑之间的络属关系,为了说明这个,所以古人规定,注意,在经络学说这门(课中)规定心包络为脏,与六腑的三焦相匹配,形成了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这样一个理论。同理,心与小肠相表里,那么记住手上肢内侧后缘的手少阴心经,与之相对应的一定是手太阳小肠经,这是上肢的内侧分布前中后三条阴

经,上肢的外侧与之相对应地分布三条阳经,与阴经构成了表里关系。足经,足经是指下肢的内侧和外侧,同样规定内侧为里,内侧为阴,外侧为表,外侧为阳,下肢内侧从膝盖算起,中间为界线,里面分前、中、后,从前往后划,分前、中、后,下肢内侧的前缘分布着足太阴脾经,中线分布着足厥阴肝经,后面分布着足少阴肾经,我们按照脏腑表里相合就能推出在外侧分布着哪些经络。从足太阴脾经,根据脾与胃一脏一腑,阴阳表里相合,就能够推出来与足太阴脾经相对应的下肢外侧的部位一定是足阳明胃经分布。同理,足厥阴肝经,下肢内侧中线的足厥阴肝经与之相对应的下肢外侧一定是足少阳胆经。下肢内侧的后缘,足少阴肾经分布,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外侧一定是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注意其中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将来学习经络的时候,在内踝上八寸有个穴位,在这个地方,这一点上脾经和肝经两者的位置,前中位置是交叉式,在足内踝上八寸这一点,这一点之上是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它俩相比较,前者为脾,后者为肝,在这一点之后,行到足尖,那就是位置颠倒,肝经在前,脾经在后。这将来同学们在进一步学习针灸学的时候,点穴,具体学腧穴学的时候进一步去认识它,在这里只要求特殊的规律。注意足下肢内侧前中后是脾肝肾三经这样分布的,总的规律是这样的,仅在内踝上八寸这一点上,以后,脾经和肝经两者发生交叉,位置颠倒,肝经在前,脾经在后,仅仅足三阴经在四肢分布的规律,脾经和肝经特殊记忆一点就可以了,这就是四肢的分布规律。为什么刚才说一定要强调熟练地记住这个呢?就是为了将来同学们记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的时候,便

于同学们将来学习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看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简表,阴经和阳经构成了阴阳表里关系,阳经为表,阴经为里。手阳明大肠经,我们把大肠省略,那就是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构成一对表里关系;手阳明为表,手太阴为里。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经为表,手厥阴经为里,构成了表里关系;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经为表,手少阴经为里,构成了一表一里。这是手经三阳经和三阴经构成的表里关系。看我们刚才讲的十二经脉的四肢的分布规律,手上肢分表和里,内和外,下肢分内外和表里,掌握了这个,就容易把它们的表里关系记住了。足经,外面分布着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足阳明为表,足太阴为里,构成了表里关系。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为阳经,为表,足厥阴肝经为阴经,属里,这就构成了表里关系。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构成一对,足太阳膀胱经为阳经,为表;足少阴肾经为阴经,为里,构成了表里关系。把这个表里关系同上面的四肢分布规律联系起来记,阴经规定它为里,阳经规定它为表,构成了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第五个问题讲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同学们记住这里面强调“流注”。“流注”是指气血的流注,也就是说人体内的基本生命物质用气血来概称。它在经脉当中是怎样运行的呢?它的次序如何呢?理解流注和记忆这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把前面讲的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

律,把它们两者严格地区别开来,我们在讲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的时候,一组是三条经脉,前提是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讲它们的走向交接规律,那么也体现了气血的运行规律。记住它从三条经脉作为一个概念,一个组来讲的;流注次序是逐一地按照每一条经脉之间的关系来讲的。这样来记忆就能够把两者区别开来。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最容易混淆到一起,这是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按照这个思维逻辑就容易把两者区别开来。大家看这示意图,我们把十二条经脉一分为四、每一组有四条经脉,那么最后就分成三组。它是怎么走的呢?人体内的气血,我们讲手三阴经的时候,手三阴经从胸走手,那么十二经脉气血的始点就始于手太阴肺经,从手太阴肺经出来以后,按照它的走向规律,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它和谁相交呢?与它表里的经相交,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肺经(在)手指末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反过来沿着上肢的外侧往上走。同学们记忆的规律:肺经按照前面讲的交接规律一定是和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的。那么手阳明大肠经往哪走呢?其余怎么走呢?记住,它的规律,一定是和这个经同名经相走的,手阳明大肠经接着就是足阳明胃经,流到足阳明胃经,那么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都称之为阳明经,我们规定它为同名经。再看足阳明胃经,按照阴阳表里的规律气血流注,那么足阳明胃经一定是和足太阴脾经(相交接),下注于足太阴脾经。我们从这四条经脉,气血沿着从始于手太阴肺经然后分别依次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从刚才分析,我们能找出它们流注的规律。只要记住手太阴肺经,一定能把大肠经、

胃经和脾经依次推出来。记住它这个规律——就是表里相流注,第一个机制从手太阴肺经起,按照表里的规律去流注。表里流注第二个经出来了,我们推出来了,手阳明大肠经出来了,然后按同名经流注,那一定是足阳明胃经推出来了,这是第二个规律,表里流注,同名流注。第三、我们看胃经和脾经的关系,是一表一里,一阴一阳,那么同样我们把它抽象出来是表里流注,通过这一组,记住手太阴肺经,然后记住它流注的规律,换句话就是公式:表里流注,同名流注,表里流注。记住一个手太阴肺经,依次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都可以推理出来。

这节课咱们到这里,休息一下。

实用人体经络动画图

退出

目录 1,首页 2,目录 3,动画片的作用4,经脉简介 5,手太阴肺经6,手阳明大肠经7,足阳明胃经8,足太阴脾经9,手少阴心经10,手太阳小肠经 11,足太阳膀胱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手少阳三焦经 15,足少阳胆经 16,足厥阴肝经 17,督脉 18,任脉 19,冲脉 20,带脉 21,阴跷脉 22,阳跷脉 23,阴维脉 24,阳维脉 25,末页 点击名称可进入相应的页面 退出

退出这个动画片,就是想告诉大家经络在身体内的 循环路线,你每天按着这些路线敲打,所起的效果 和针灸一样,记住了…离穴不离经…每条经络敲打 完整效果就相当好,也可以用瓷勺按经络走向来 刮…刮得皮肤微红就可以…尤其是刮自已的小腿… 有的人刮完后腿觉得很轻,走路轻多了…以前腿似 灌了铅的感觉马上就没有,…如果能坚持,那结果 不是你能相象的好呢。原因就是敲打和刮拭使身体 的局部循环改善了…如果你做了全身敲打和刮拭, 那么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改善…身体循环得到 改善,那么每个部位都会得到新鲜血液…每个部位 就会得到恢复的机会,每个部位都会生机勃勃,那 么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也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

经脉简介退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 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环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 官联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本动画片中介绍和演示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走行和联 络情况,十二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 经、足厥阴肝经。其走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 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八条经脉的总称。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属。出入于十二经脉 之间,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功能。督脉行于背中,总督一身之 阳经,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 智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侧、腿的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

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

十二条经络地作用及常规症状

子时(23-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防止胆结石,胆炎等症的发生。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丑时(1-3)肝经最旺 人的思维和行动需要肝血支持,肝像一个血库,所以中医讲“肝藏血”。丑时,人必须睡眠的状态下,肝才能换掉废血产生新血。人如果在丑时未睡觉,肝无法完成上述工作。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寅时(3-5)肺经最旺。 中医讲“肺朝百脉”。肺产生的新鲜血液,由输送于百脉。如在寅时不睡觉则会伤肺伤百脉。此时睡觉使得人早上气血旺盛,精力充沛。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卯时(5-7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得到休息调养,有利于大肠蠕动,人排大便通畅。人应该每天在卯时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辰时(7-9时)胃经最旺。人排完大便,胃经旺时有助于消化,如果人在辰时不吃食物,消化液会腐蚀胃粘膜。此时人在睡眠中可减缓这种伤害。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辰干舌燥身体消瘦。 巳时(9-11时)脾经最旺。脾将食物精华提取,有利于造血。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午时(11-13时)走心经,中医讲“心神相通”。此时睡一觉(15分钟以上即可)。养心恬神,有利于滋养人的气血,故午觉又可有“养颜觉”之说。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未时(13-15时)小肠经最旺。- 中医讲“心与小肠相表里”,睡个午觉心气充足,有利于小肠吸收,皮肤红润。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 一、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其在四肢分布规律表 二、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为: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

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为: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穴起止表与起止歌 一、十二经穴起止表 【十二时辰】【十二经穴】【起穴】【止穴】 (寅)肺经手太阴出中府(腋傍)至少商(手拇) (卯)大肠手阳明起商阳(手食指)至迎香(鼻傍) (辰)胃经足阳明起承泣(目下)下厉兑(足次趾) (巳)脾经足太阴起隐白(足)上大包(腋下) (午)心经手少阴出极泉(腋下)注少冲(手小指) (未)小肠手太阳起少泽(手小指)上听宫(耳中) (申)膀胱足太阳起睛明(目内眦)下至阴(足小趾) (酉)肾经足少阴起涌泉(足心)上俞府(胸前)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 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 督脉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 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 1肺经(大拇指正面)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 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 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 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 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人体12条经络

人体12条经络 1.胆经(运行时间:23:00——1:00)称为子时 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时期,必须休息。 2.肝经(运行时间:1;00——3:00)称为丑时 此时是肝经运行时期。必须休息,因肝在此时起到解毒,过滤血液毒素的作用, 如果在此阶段不注意休息经常熬夜对肝不好,易患肝炎,广东人由于夜生活过渡 丰富10个人当中9个人得肝炎。 3.肺经(运行时间:3;00_____5:00)称为寅时 此时是肺经运行时` 4.大肠经(运行时间:5;00——7:00)称为戊时 此时是大肠经运行时,此时排大便最好。即使你还在睡觉,但你的机体已醒来,内分泌功能活跃,如果起床,不要匆忙,动作舒缓为好。 5.胃经(运行时间:7:00_____9;00)称为晨时 此时是胃经运行时,一定要吃早餐养胃。但此阶段心脑血管病易发作,最佳运动练瑜珈。9点期间痛感和恐惧感最小,是看牙医的最好时期。 6.脾经(9:00____11:00)称为shi时 此时是脾经运行时,开始消化。如果想吃奶油蛋糕,最好在这时而不是午饭后,这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而不会储存在腹部和大腿。 7.心经(11:00——13:00)称为午时 此时是心经运行时,此时全身血液循环最好。 8.小肠经(13:00——15:00)称为未时 此时是小肠经运行时。13:00为午休的最佳时间。14:00身体的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9.膀胱经(15:00____17:00)称为深时 此时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16点身体需要运动:跑,跳,游泳等。如果不得不坐着工作,也要站起来走一走,做做下蹲,这有利于保持精力。 17点是放松的时间,可以玩玩乐器,这时双手最灵活。同时你能说善辩,利于此时说服你的亲属,朋友和同事。 10.肾经(17:00——19:00) 此时是肾经在运行时。18点是晚饭的最佳时间,但要适量。这时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能量。 11.心包经(19:00——21:00)称为戍时 此时是心包经运行时。19点做护理皮肤,各种营养面模会带来最大的好处。服用各种药物吸收也最好。20点看看画册,书,试试新衣服对调节精神最好。因为此时对美的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四经脉体表循行路线简歌 总规律,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及头面、躯干。 2、分布于四肢的规律,是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其中手足阳经为阳明在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特殊性,就是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手阳经手阴经足阳经阴经(分布图)。 3、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共4条经,七条脉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 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3)胁肋部:共2条经,2条脉 肝胆经循胁肋 4、颈部的分布规律 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依次为:任脉,足手(阳明胃、大肠)、足手(少阳胆、三焦)、手足(太阳小肠 、膀胱),督脉。 5、面部的分布规律 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 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

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 顶部、巅顶:督脉、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 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 成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因十二经脉之气的走向特点: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上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 足至腹胸。 从而形成了: 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未端交接 2、阳经与阳经在头面交接 3、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通过阴阳表里、手足同名经的连接,从手大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再复从肺经而逐经相接, 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十四经脉体表循行路线简歌~~~~~~~~~~~~~~~~~~~~~~~~~~~~~~~~~~~~~~~~~~~~~~~~~~~~~~~~~~ (一)手太阴肺经(四)足太阴脾经 太阴肺起乳上缘,横胸出腋厥少前,太阴脾起足大趾,踝上八寸交厥阴,过肘循臂入寸口,上鱼大指内侧边。股内前缘入腹中,腹四胸六季胁止。 (二)手阳明大肠经(三)足阳明胃经 阳明大肠起商阳,臂肘臑肩外前量,阳明胃起目下眶,入齿环唇交承浆,入缺上颈贯颊行,环唇挟鼻终迎香。颌颊耳前入发际,颈缺乳中挟脐旁,臑nao(闹):上肢上臂。腿前外侧直下行,止足次趾外侧端。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四经脉体 表循行路线简歌 总规律,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及头面、躯干。 2、分布于四肢的规律,是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其中手足阳经为阳明在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特殊性,就是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手阳经手阴经足阳经阴经 (分布图)。 3、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 共4条经,七条脉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 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3)胁肋部:共2条经,2条脉 肝胆经循胁肋 4、颈部的分布规律 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依次为:任脉,足手(阳明胃、大肠)、足手(少阳胆、三焦)、手足(太阳小肠 、膀胱),督脉。 5、面部的分布规律 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 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

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 顶部、巅顶:督脉、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 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 成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因十二经脉之气的走向特点: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上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 足至腹胸. 从而形成了: 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未端交接 2、阳经与阳经在头面交接 3、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通过阴阳表里、手足同名经的连接,从手大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再复从肺经而逐经相接, 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十四经脉体表循行路线简歌~~~~~~~~~~~~~~~~~~~~~~~~~~~~~~~~~~~~~~~~~~~~~~~~~~~~~~~~~~ (一)手太阴肺经(四)足太阴脾经?太阴肺起乳上缘,横胸出腋厥少前, 太阴脾起足大趾,踝上八寸交厥阴,过肘循臂入寸口,上鱼大指内侧边。股内前缘入腹中,腹四胸六季胁止.?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阳明大肠起商阳,臂肘臑肩外前量,阳明胃起目下眶,入齿环唇交承浆,??入缺上颈贯颊行,环唇挟鼻终迎香. 颌颊耳前入发际,颈缺乳中挟脐旁, ?臑nao(闹):上肢上臂。腿前外侧直下行,止足次趾外侧端。 (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实用的人体经脉动画片

退出 Flash图文:网络 PPS制作:辛钰明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成都

目录 1,首页 2,目录 3,动画片的作用4,经脉简介 5,手太阴肺经6,手阳明大肠经7,足阳明胃经8,足太阴脾经9,手少阴心经10,手太阳小肠经 11,足太阳膀胱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手少阳三焦经 15,足少阳胆经 16,足厥阴肝经 17,督脉 18,任脉 19,冲脉 20,带脉 21,阴跷脉 22,阳跷脉 23,阴维脉 24,阳维脉 25,末页 点击名称可进入相应的页面 退出

退出这个动画片,就是想告诉大家经络在身体内的 循环路线,你每天按着这些路线敲打,所起的效果 和针灸一样,记住了…离穴不离经…每条经络敲打 完整效果就相当好,也可以用瓷勺按经络走向来 刮…刮得皮肤微红就可以…尤其是刮自已的小腿… 有的人刮完后腿觉得很轻,走路轻多了…以前腿似 灌了铅的感觉马上就没有,…如果能坚持,那结果 不是你能相象的好呢。原因就是敲打和刮拭使身体 的局部循环改善了…如果你做了全身敲打和刮拭, 那么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改善…身体循环得到 改善,那么每个部位都会得到新鲜血液…每个部位 就会得到恢复的机会,每个部位都会生机勃勃,那 么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也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

经脉简介退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 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环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 官联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本动画片中介绍和演示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走行和联 络情况,十二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 经、足厥阴肝经。其走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 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八条经脉的总称。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属。出入于十二经脉 之间,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功能。督脉行于背中,总督一身之 阳经,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

(整理)3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1、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巧计十二经脉起止穴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和起止穴同巧记 注:1.红体字代表十二经脉,兰体字代表起止穴;2.缺点是记忆口诀中没有交接部位,可参考我的原创十二经脉流注次序顺口溜3.转载须注明颜之推敲原创。 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心包起乳后之天池,络中冲于手中指。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胆从童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循。 1. 肺:中府----少商食指尖交大肠经 费府中的少商大款(费:肺;府中:中府;大:大肠) 2.大肠:商阳----迎香鼻翼旁交胃经 大山羊,味应香(大:大肠,山羊:商阳;味:胃;应香:迎香) 3.胃:承泣----历兑踇指端交脾经 胃张撑起,屁多离队(撑起:承泣;屁:脾;离队:历兑) 4.脾:隐白----大包心中交心经 皮色银白新大包(皮:脾;银白:隐白;新:心) 5. 心:极泉----少冲小指尖交小肠经 新泉极冷,水少冲点,小心感冒(新:心;泉极:极泉;小:小肠) 6.小肠:少泽----听宫目内眦交膀胱经 小产钱少则关门停工(小:小肠;少则:少泽;关:膀胱;停工:听宫) 7.膀胱:睛明----至阴足小指交肾经 光睛明,水至阴(光:膀胱;水:肾) 8.肾:涌泉----俞府心包交心包经 涌泉水,包舒服(水:肾;包:心包;舒服:俞府) 9.心包:天池----中冲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天池饱满,山中冲下(饱:心包;山:三焦) 10.三焦:关冲----丝竹空目锐眦交胆经 叫观众弹丝竹管乐(叫:三焦;观众:关冲;弹:胆) 11.胆:瞳子髎----足窍阴踇指毛丛交肝经 童子捣蛋,竟敢筑桥(蛋:胆;敢:肝;筑桥:足窍)

十二条经络

十二经络要穴

目录 一、手太阴肺经 (1) 肺经的要穴 (1) 二、手阳明大肠经 (3) 大肠经的要穴 (3) 三、足阳明胃经 (5) 胃经的要穴 (5) 四、足太阴脾经 (7) 脾经的要穴 (7) 五、手少阴心经 (8) 心经的要穴 (8) 六、手太阳小肠经 (10) 小肠经的要穴 (10) 七、膀胱经 (12) 膀胱经的要穴 (12) 八、足少阴肾经 (14) 肾经的要穴 (14) 九、手厥阴心包经 (17) 心包经的要穴 (17) 十、手少阳三焦经 (19) 三焦经的要穴 (19) 十一、足少阳胆经 (21) 胆经的要穴 (21) 十二、足厥阴肝经 (23) 肝经的要穴 (23) 十三、揉穴的诀窍及说明 (24) 十四、身体经络时间表 (24)

十二条经络 一、手太阴肺经 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 1.中府穴 胸骨中旁开六寸处。中府指中气之 府。中气指脾肺之气。中府穴是脾 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 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 良、水肿等。 2.天府穴 液横纹下三寸。古人找此穴方法, 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 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 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 肘横纹外侧边上。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 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 金生水。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

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 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 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 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7.太渊穴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 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教你记住人体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智 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高级研究员 ksjyjs叶苗在网络论坛里发表; 中医五行百病百治的‘空色志音味时频’域变换的数理分析基础, 中医五脏五色五味在细胞泸波特性中实现统一, 短文后,就在光明中医网学习了马文辉老师的“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等”系列文章,马文辉先生所说: “每个方证就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既是一个位的点、也是一个时点,同时又是一个势点(趋势-顺逆),还是一个态点(性质-寒热虚实),更重要的是全过程伴随着一个质点(体质)。这就是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的全部”。 ksjyjs叶苗认为此论也是对脏象电磁场运动的一种简明概括。 马文辉先生所说: 三阴三阳是一个古老而敏感的课题,它涉到中医的两大经典著作《内经》和《伤寒论》。《内经》奠基了针炙经络辨证论治的体系,《伤寒论》奠基了汤方辨证论治的体系,而三阴三阳是这两部奠基之作的根基,关乎中医学的整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具有拨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ksjyjs叶苗认为可由“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辩证分析来认清。 即中医十二经脉光包络中的五脏场交调电流与五脏电势场推迟势辨证运动关系而显现的走向、交接、分布、表里、传变、流注次序关系。 ksjyjs叶苗认为: 列宁说“哲学概念不能引入数学,它就只能流于哲学这一个范围”。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象到数的发展,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真学问都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的,但真学问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从内经伤寒到古中医的圆运动,到现代物理光电子高等数学的数理矢量场论分析中对圆运动的量化、深化、细化的工具即‘梯度、散度、旋度’进一步应用分析;是人类对生命科学内各种探索的必经之路与客观规律。 从内经伤寒到三部六经,到现代物理光电子高等数学的数理矢量场论分析中对势能场推迟势及各电磁场量的量化、深化、细化的工具即‘微分、积分、卷积分’进一步应用分析, 是人类对生命科学内各种探索的必经之路与客观规律。 , 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简要概念分析基础: 1、人类大量实践与检测证实:中医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属现代物理光电子科学体系范畴。 2、中医望神望色望形所见的是五大藏象幅射场。 3、由光幅射的集肤效应公式决定人体皮肤球状表面电流的深度、决定脏腑球状圆表面电流的深度,决定细胞膜两侧的电流、决定细胞核膜两侧的电流。 4、人体皮肤球状表面电流等于脏腑球状圆表面电流积分之和,等于人体总细胞膜两侧的电流积分之和,等于人体总细胞核膜两侧的电流积分之和。 5、人体皮肤球状表面电流,由五大藏象幅射场电流交调而形成光包电流。 6、五大藏象幅射场电流交调,而形成光包电流就是中医的十二经脉。 7、五大藏象幅射场相生相克,受基氏电压电流定律所制约。 8、五大藏象幅射场电流交调而形成光包电流,可由傅里叶变换所选频、所分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讲解学习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人体12条经络总结

人体十二条经络总结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 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 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 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