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公开课教学(2)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学(2)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学(2)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学(2)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学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送书以其名亭焉。

1.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写景不多,其中写四时之景的语句是:

2.从文中找出叙写“与民同乐”的语句。

3.文中说明人民能够喜获丰收、过上安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教学构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很能反映他的性格和身世遭遇的.。《小石潭记》也是如此。在诗情画意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寄情山水、纵情游览然而忧伤之情终不得排遣的文人形象。可以说,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木、石都带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印记。因而,不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与之碰撞、对话,是很难真正领略他的山水游记中深厚的美学底蕴的。

以下就是我以这一鉴赏理念完成的教学构思。

一、课外自读

1、探究作者身世了解作品写作背景:

关于作品的写作背景,课文下面有一段一百多字的概括介绍,但对柳宗元的才华、抱负以及政治上的作为和遭受打击后的怨愤却没有作具体介绍。让学生在课外对以上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引导学生

把握作者寄情山水的初衷,领略作品凄清幽美的意境,感悟作品中突如其来的凄凉忧伤之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柳宗元的身世遭遇和他的山水游记》,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人物形象。

2、自主感知课文指点阅读方法:

为了避免文言文教学中逐字逐句串讲的弊端,提高古典诗文的教学效率,我一贯注重对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阅读,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重在把握文意,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第一感受。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我也贯彻了这一要求。同时,为了落实单元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和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我要求学生按课文后“方法技能”中关于写景类游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圈划,并把这一阅读方法简洁地归纳为“寻游者踪迹,赏石潭奇景,读作者心语”,既便于学生操作和领会,又强调了作品中景与情的密切关系,为深入理解作品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读

1、激情导入,营造课堂氛围:设计一个富有激情的导入,是为了营造一个与作品情境和作者情感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跨越时空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我的课堂导入全文如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散文家、诗人柳宗元的写景类游记《小石潭记》。我们知道,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山水游记在他的散文中成就最高。不过,读者们往往在那些清新秀美的

山水游记中读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幽愤和悲伤。忧愤从何而来?这成了读者们心头的疑问。为了真正读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我们有必要对他的身世遭遇作一番探究。前些天老师布置了探究型作业《柳宗元的身世遭遇和他的山水游记》,现在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小论文。

学生小论文交流(略)

贬谪永州,十年磨难,十年孤独,十年忧伤。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这就是柳宗元的悲哀。那么,亲近山水,与大自然对话,便成了柳宗元排遣内心忧愤和哀伤的无奈选择。荒远地区奇特的自然风景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于是,在我们祖国的文学史上就有了那些精美绝伦的山水游记。柳宗元个人是不幸的,但中国的文学史却因其不幸而留下了一份瑰丽的遗产。现在,就让我们与柳宗元同行,去欣赏他笔下的山水风光,去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吧!

2、倾情范读,整体感知作品魅力:

《小石潭记》不仅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它的语言,恰如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所说,“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因此,教师如能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地进行范读,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领略作品文字的音韵美,而且还可以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山水游记的阅读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3、合作学习,突破语言障碍:

学生在自读中已经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文字疏通,课堂上如果再逐字逐句串讲就显得效率低下且又有碍于作品的整体阅读,因此,我精选了一些文言字词基础训练题,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原有

的合作学习小组)当堂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用比串讲少得多的时间,完成了文言字词的学习任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游历永州,寄情山水,写下《永州八记》。这组山水游记,艺术成就很高。《小石潭记》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寄托了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有如下特点:(1)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3)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4)语言简洁、生动。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结合,显出鱼的活泼。 教学取向 作为一篇文言文,《小石潭记》有诸多的教学价值。本教案紧紧

扣住文言文的“文、言并重”的教学特点,落实好字词的积累学习和熟读熟背。除此之外,主要还有如下两个教学取向。 一是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本教案采撷文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细致品析,通过“欣赏一处”“质疑一点”“省略一词”“讨论一回”“置换一句”“朗读一次”等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充分体会到作者细致的观察角度、精妙的描写手法,充分感受到作者贬居生活中的悲凉和凄怆。同时通过分析与拓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侧面描写手法与动静结合的手法。 二是对作者柳宗元的解读。柳宗元是个凡人,面对美景,他忘情于山水,得一时快乐;面对“过清”之景色,触发了他对自己凄苦境遇的感慨,不免忧从境来,怨从心来,于是不顾他人感受,“乃记之而去”,如此大起大落的情绪,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相比,略逊一筹。在贬谪期间,柳宗元饱受磨难,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停止过抗争,他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对作者的这些解读力避概念化,力求让学生对作者的理解源于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生动细致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朗读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今天我们就去接近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欣赏一篇他的“性命文章”《小石潭记》。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初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2、再读文章,做到有板有眼,疏通字义。 3、三读文章,初步感悟:读出轻重、缓急、抑扬、连段,配音诵读。 三、深入文本,体验情感 1、梳理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美景; ⑴为了更好地欣赏小石潭,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柳宗元创作小石潭记时的感受,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 ⑵找出文中描写幽树好石清泉的语句,重点品味: 幽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好石:“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清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体验作者的情感:“乐”。 ⑴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暂得一笑,……”感受柳宗元的心境,朗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提问:从哪些语句看到了他的“暂得一笑”,? ⑶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把两处明显的“乐”去掉,你从哪些景物描写中看到了他的“乐”?(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中蕴涵的情感。) 3、体验作者的情感:“忧”。 ⑴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⑵提问:从哪些语句看到了他的“已复不乐。”?品味: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⑴思考:那天同去的明明有柳宗元、吴武陵、龚古、柳宗玄、崔恕己、崔奉壹等六个人,他怎么会感到“寂寥无人”呢,为什么他会由“乐”到“忧”呢?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2)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2)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生:他应该想,人生何尝不与这溪水一样,曲曲折折,挫折应该是暂时的,总会也有突破的时候。 师:大家认为呢? 生:有一定道理吧。 师:有些牵强,但很有创意,这是这一小组同学所闪耀出来的思维火花。我们应该给予掌声吧。(学生鼓掌)我还建议这一小组的同学去参与“柳文化”的研究。“柳文化”中“山水游记”是重要部分。不过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大家一起探讨的,“小石潭”并非名胜之地,只是幽静之所,“小石潭”也只是作者给它起的名字,文中写的景物不少,为什么唯独以“石”为其命名?“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等名可以吗? 生:因为文中写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师:对,潭以石为底,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吗? 生:“如鸣佩环”应该水冲击石而发出的。 师:又一位同学闪出了思维的火花,还有吗? 生:(抢着答)“蒙络摇缀”中“蒙”与“络”应是树、蔓覆盖、缠绕在石头上。 生:“影布石上”也是写石头。

生:“其岸势犬牙差互”也是写岸边的石头。 师:很好,作者既然起名为“石”,描写的笔墨也关注到这上面,潭因石而美。还有吗? (学生讨论后不少举手。) 生:“凄神寒骨”应该是作者坐在石上,寒气刺骨、“石”的冰凉刺骨。 生:然后由此而感慨身世而内心也凄寒。 师:是啊,潭以石为底,潭因石而美,人由石而感,于是“石”就成为潭之名。看来,作者的笔下是“一切景语── 生:──皆情语” 师:对,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难怪有人称赞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还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 《小石潭记》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展现相关的画面,跟随着音乐,或背或读全文。 (学生齐读) 老师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画(寓情于景的写法)。 师:多么令人向往的美景。柳宗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不幸者,今天我们在欣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假如要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片,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如何忠实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镜头。请小组再次合作,这一次你们是摄制组了,

小石潭记教案 一等奖

教学过程 【导入课堂】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泼墨画,如果说,让你为这幅画配一首古诗,为这幅画题款诗歌的话,你觉得最为恰当的一首诗是什么?点人来回答(《江雪》),作者是谁呢(柳宗元)?(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在这首诗里面,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孤、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孤寂、十分冷清的背景下,有一位诗人,他独自垂钓于凄寒寂寞的江雪之中,他就是柳宗元,一位失意的文人、一张失意的面孔,还有今天的一篇失意的文章———《小石潭记》,请把书翻到195面。(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同学们,“远在江湖砺心智,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最好的文章就出自他被贬时期。好,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篇美文。我们先请几个同学来朗读这篇文章,A第一自然段、B第二自然段、C第三自然段、D第四自然段、E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期间画简图、纠正字音、停顿、语气等等,展示PPT上的字音)好,读得很不错,接下来,我想听全班同学一起将全文读一读,好,小石潭记,柳宗元,预备齐!(简单做评价) 【梳理景物】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跋山涉水、四处云游,并且写下山水名篇。其中,写山水游记散文集大成者,首推柳宗元,而柳宗元的游记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小石潭记》,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柳宗元写此文的时候,主要抓住描绘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柳宗元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石、鱼、树、源、岸、山、竹等四周环境)同学们,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小石潭的这一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告诉我?如果你们能够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告诉我的话那就太好了!(微笑)下面呢,就请大家看书,在文章中找出,凡是能够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来!然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思考一下: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开始!(生看书,讨论思考,师巡视指导) ①水声:如鸣佩环,把它概括一下就是清脆悦耳!这个词语非常好!清脆悦耳,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就是隔着竹子,我就听到了水声,像玉环相撞的声音一样,我心里很开心! ②小溪:斗折蛇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什么意思?像北斗星那样!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呢?像蛇爬行那样!潭西南而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蜿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潭西南而望,应该理解为——向潭的西南望去!再说一遍!(生重复) ③小石潭旁边的青树翠蔓,文中用的话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如果用我的话来说是青翠欲滴,藤萝摇曳!再说一下最后两个词语!青翠欲滴,藤萝摇曳yè!这个词语美不美?非常美,把这句话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扬!(藤wàn(蔓),在文中读青树翠(màn)蔓,当它跟“藤”连在一起的时候,我翻过词典,读“wàn”,变化一下,好吗?多音字! ④就是池底的石头呢是多姿多态的!多姿多态!挺好的!哪个句子看出来的?从排比句“为池、为屿、为堪、为岩”。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像池一样、像屿一样、像堪一样、像岩一样!前面那几句话你懂吗?“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这个同学概括出了池的特点是多姿多态,还有没有其它可以形容池的词语啊!千姿百态,怪石嶙峋! ⑤小溪的岸是参差不齐的!从“其岸势犬牙差互”看出来!“犬牙”什么意思?像狗的牙齿一样! ⑥那么小石潭的鱼有什么特点?鱼!谁来说一说?特别调皮,因为他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像跟游者在玩那样!顽皮可爱,活泼可爱,都可以! ⑦环境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来描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创幽邃”。“寂寥无人”的意思就是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神寒骨”的意思就是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悄创幽邃”就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神寒骨”的“凄”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大家,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它的意思是“使……感到凄凉”,记住了吗?“寒”呢?“使……感到寒气透骨”,太了不起了。 ⑧“竹”呢,文中写竹的地方好像不多哦!如果你能概括出它的特点来的话,那你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了!“竹”的特点就是密密麻麻,枝繁叶茂!我从“伐竹取道”看出来,说明竹子长得密密麻麻,如果不把竹子砍伐的话,就没法通过了!青翠茂密,挺好! ⑨刚才很多同学概括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指着板书),我觉得咱们还没有把“水”的特点概括尽,刚才我们只是概括了水的清脆悦耳的水声!那么水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清澈见底。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水尤清冽”,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要动脑筋。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属于侧面描写。 【语法简述】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4 年第八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教学能手一等奖(高青县实验中学,山东淄博256300)段岩霞/执教、整理/崔雪梅、郭莉莉/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公元805年,一个33岁的文人,因为参加了一场政治革新而被贬出京,以戴罪之身,携带堂弟、表弟和 67岁的老母,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湖南一个名叫永州的蛮荒之地,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间,一篇篇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在他的心头酝酿,在他的笔尖流淌;他与永州的美丽邂逅,让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新的辉煌。他就是——— 生(齐):柳宗元。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永州八记》之四———《小石潭记》。 二、诵读感受文章的基调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情感。 (自由朗读后指名读。生倾听并订正的读音和停顿如下。) ①乃/记之/而去。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③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里“卷”字读“quán”音吗? 生:我认为这里的“卷”是“翻卷”的意思,所以读“quán”。 师:查字典了吗? 生:没有。 书上课下注释这么说的。 生:这里“卷”是“弯曲”的意思。 师:对。 据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卷,膝曲也。”所以当“弯曲”讲时,读“quán”。现在,我们齐读课文,注意刚才同学们指出的词语、停顿以及屏幕上标红的词语。(生齐读全文。) 师: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在这篇游记中柳宗元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第1段写了篁竹、小潭、树、藤蔓。 生:第1段还写了水,写了石头———“全石以为底”。 生:第3段的“潭西南而望”写了“小溪”。 师:有没有写源头? 生:没有。 师:你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因为文中说“不可知其源”,就是说“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师:所以这里写的是“溪流”,而不是“源头”。你的判断很准确。还有哪位细心的同学来补充? 生:第4段第一行写了“竹树”———“四面竹树环合”。 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是空间顺序。 师:对。具体来说是怎样的空间顺序?先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竹,后写了潭水,然后是潭底的石头、岸边的石头,还有青树、翠蔓、鱼和溪流。我感觉是由近及远,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

小石潭记课文教学案例

小石潭记课文教学案例 小石潭记课文教学案例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的《小石潭记》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十多篇文言诗文,在八年级又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到第四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时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

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思想: 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趣味为导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 4、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朗读竞赛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 方法与途径目标: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进行朗读竞赛扫清字词障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重点、难点。 情感与评价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中学陈远祥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幽怆的气氛,借助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编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评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我所任的两个班,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乐意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很重要。学法指导:

1、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势,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记”。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疏通文意,学习重点实、虚词的用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 由成语“黔驴技穷”导入。也可由“唐宋八大家”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目标(利用多媒体) 三、常识介绍(利用多媒体) 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

《小石潭记》教学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课堂实录 《》通过写景,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融入了优美景物之中,深刻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受,是一篇“景美情美”的优美的山水游记,值得我们好好领会。下面是的教学课堂实录,一起回顾一下吧。 【设计理念】 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设计灵感】 1、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 2、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本次实录为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师:一提起“艺术”呀,我们总觉得它特── 生:(纷纷)高雅……还有很高深…… 师:是啊,艺术是高雅的,但艺术也在我们身边。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形式的艺术,譬如……说说看── 生:(七嘴八舌)音乐……美术……电视……舞蹈…… 师:对,别忘记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 师:今天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脑海中会闪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晰?(学生点头默许)我中学时读的游记《小石潭记》(边说边板书)很喜欢,后来读起时,总会有一首曲子在我心中似水般流过。我想请大家静静地、轻轻地吟诵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仅仅是你我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作家高超的文学魅力唤起了我们同样的艺术感受。

部编人教版《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实词,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融情于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融情于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预习导学] 1、了解“记”的文体知识 记: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卷石底以出(quán)为坻(chí)为嵁(kān)蒙络摇缀(luòzhuì) 参差披拂(cēn cī)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 往来翕忽(xī)犬牙差互(cī)悄怆幽邃(chuàng suì)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吕萍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编导,编写风光片小石潭的解说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 (一)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学生齐读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10 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⑤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2)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3)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 4.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 目标导学三:理清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1.通过前面的字词梳理,同学们已经清除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小石潭的,写了小石潭的哪些东西。 教师示范探究:第一段写了发现小石潭,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又写了小潭中石头的状态,即“全石以为底……”,还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创意课堂实录

时空访谈之柳宗元 ——《小石潭记》创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寄情于景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寄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今天“时空访谈”主持人全老师,在璀璨的文学星空中,有这么一颗耀眼的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倡导“古文运动”,他一生仕途不如意,屡次被贬,他是千万孤独的创始者,他就是我们今天的时空嘉宾——柳宗元,掌声有请。 柳宗元1: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柳宗元,我生活在唐代,在唐代是个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我与韩愈先生并成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有幸穿越时空走进“时空访谈”的节目现场,我很激动哦! 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柳宗元先生的到来!今天柳宗元先生为我们分享的是他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小石潭记》。首先,让我们来感受柳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分享。 柳宗元2:朗读课文,注意生字:寂寥(l iáo)差(cī)互往来翕(xī)忽 主持人:听了柳先生的朗读,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隔着时空的小郁闷,好似柳先生的朗读让我们置身于空灵幽深的小石潭边,驻足凝望。那么柳先生是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写下的这篇传送千古的美文呢? 柳宗元3:哎,时间要追溯到公元805年,我因拥护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我经常不避幽远,伐 竹取道,探山访水,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永州八记》,今天分享的是其中的第四篇,开始的名字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主持人:柳先生的一生真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不一般啊。下面我们请现场的观众就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向柳先生提问。

小石潭记 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优质教案 10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课前导入 一、师:一腔热血换来带罪之身,半年革新却是流放之因。蓑笠遮不住他的傲然正气,风雪吹不散他 的悠悠文思。永州十年,一篇篇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在他心头酝酿,在他笔尖流淌,他纵情山水,寄情山水,又忘情山水,他开创了山水散文之先河。他就是------ 生(齐):柳宗元 师:千年之后,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铮铮男儿,走进他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二、读明文意,风光旖旎 师:欲知小石潭的景色美在何处,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自己学到的新的字词知识圈点勾画出来,一会儿在全班分享。(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

师:我们开始分享你获得的新的字词知识。从这个小组开始,每个人至少说一个,不重复,开始! 生1:篁竹,篁huánɡ,竹林的意思。 生2:清冽,“冽”是两点水。 (生3-10分别分享了参、差、俶、悄怆、翕、卷、龚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师:刚才大家自由读了,老师无法判断大家朗读水平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把书拿起来,老师给大家放段音乐,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读准停顿,注意节奏。(播放《出水莲》古筝音乐,生大声齐读课文)生: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那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鸣佩环这样的音韵美,得益于文中大量的四字美词,我们一起找出来体味一番。哪位同学发现了 生:如鸣佩环伐竹取道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生:犬牙差互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通过合作,我们找的已经非常全面了。我们一起读一遍,体会音韵之美。 生:齐读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有的词在文中出现过两次,却有不同的意思哪位同学找出来了 生:清、可、差、从 师:眼光准确,有没有同学能够分别解释一下呢 生:解释 师:你的预习非常全面扎实,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巩固知识。 师:那读文章先读题目,这篇文章题目与我们刚刚学过的哪篇文章很像 生:《桃花源记》 师:“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游记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那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是记录游览小石潭的经历。 三、景语言情,乐耶忧耶! 四、师:那下面我们自读文章,追随柳宗元的脚步,你游览到了哪些景物呢 生:篁竹—潭水—石底—树木—游鱼—溪流(板书:竹、水、石、树、溪)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给这些景物加一些修饰语,比如,我游览到了茂密的竹林。

小石潭记-余映潮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想象力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能力之一。 师:今天我们上《小石潭记》。上这一课。第一个要求就是读书,大声地朗读,每一个字都咬准,不要掉字,不要漏字。开始读。(生朗读课文) 师:读了一遍,我认为读得很流畅了,但是没有读出一种味道。假设你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后非常有兴趣地来欣赏自己的文章。你看———(师示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这样来读,好像欣赏你自己的作品。再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完这篇课文,看看标题。(大屏幕显示)小石潭___记;小石潭记___ 师:第一句当中一定可以加一个字,加一个什么字呢? 生:“游”。 师:第二句后面能不能加一个什么字呢? 生:“游”。 师:还是加一个“游”字。原来呀,所谓“游记”,所谓“记游”,游记类的文章、记游类的文章,就是把自己游玩某一处风景胜地的地方记下来,就是“游记”;把这个过程记下 来,这个过程就叫“记游”。所以我们首先要懂得《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下面我们回忆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字眼:“孤”和“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一个非常寥廓的、非常冷清的、非常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那儿“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写《江雪》和《小石潭记》,是在同一个地方,因此,《小石潭记》是一个失意的文人写的。这个文人是被贬官了,贬到一个很荒僻的地方住下来了,他很失意。因此我们读他的文章,读《小石潭记》,就还要读出他游览景物的心情。这里我还要介绍一句话,冰心说过,古今中外任何写景状物的散文都是作者以自己主观眼光和心情来赋予了这些景物特殊的性格和生命。意思是说,作者的心情很好的时候,这个景物是非常好看的;心情不好的话,这个景物会受心情的影响。读《小石潭记》就要体会作者的心情。 下面大家再来朗读一下,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在文中的心情。 (生朗读课文) 师:我刚才仔细地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感受是你们这个班是受过比较好的朗读训练的班,每一位都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活动,一个集体的活动,一个马上见效的活动。就是我们每读一段就停顿一下,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一个人来把这一段的意思概括一下,然后

(完整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 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 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 与忧。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 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 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2、熟读课文: 纠正字音和节奏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小石潭)作者围绕小石潭写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各段的段意。 2、下面请大家再仔细默读全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预设: (1)、清(水尤清冽) 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学生朗读,解释。 v 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v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v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青 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朗读,赏析。 妙哉!这里有青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交错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此等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3)幽 句子:隔篁竹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总结: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它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有。那么柳宗元为什么给他取名“小石潭”?

小石潭记全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人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世称“韩柳”。他的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融入悲愤苦闷的情绪。著有《柳河东集》。 2.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日光下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2)古今异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表示估计数目,大约;今义:可以,表肯定)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 ..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心乐.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指“对……感到快乐”。) 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4)一词多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清】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为】 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 【差】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随,跟从) 3.主题解说 课文生动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优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孤凄的心情。 4.重点突破 如何理解作者在写景中融入的思想感情? 提示:(1)作者观鱼时,写游鱼好像在空中游,突出了潭水的清澈;写阳光照射潭底,鱼影映在潭底石上,忽然远逝,往来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这些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心情。 (2)作者观鱼后,坐在潭边,看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时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种环境与当时作者被贬谪的心情相融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凄怆、悲凉的心境。 5.难点攻克 课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这样写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作者观鱼时见到鱼儿自由活泼,心情也欢愉起来,鱼与人之间情趣相通,乐以忘忧;但小石潭寂静无人的凄冷之景勾起了久封在内心的痛苦。改革被贬,心中难平的愤懑,忧伤悲凉的心境油然而生。 6.结构图解 潭——清移步 发现小石潭石——怪换景景 树——青物 幽 潭美 小中潭水清冽——侧面描写、 石景游鱼动静结合寂 潭物寥 记 小潭溪身——斗折蛇行形象被 源流岸势——犬牙差互比喻贬 失 潭边氛围气氛——静寓情意 感受——凄于景、 孤 缀述同游者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篁.竹()清liè()为坻.()翕.忽() 佁.然()下chè()俶.尔()幽.suì()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俶尔 ..不动() ..远逝( ) (2)佁然 (3)日光下澈.()(4)闻.水声() 3.解释下列多义词。

《小石潭记》的教学实录(2)

《小石潭记》的教学实录(2) 《小石潭记》的教学实录 生:柳兄。 生:柳兄,人生难免经历坎坷、风雨,虽然这个地方荒凉偏僻,但是停下脚步,会发现这个地方有这么多优美风景,柳兄,何不好好休息一下,重新开始,享受人生的美好! 生:子厚,一切都会过去,毕竟世上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你有过人的才华,相信你会东山再起的。 师:好!天生我才必有用! 师:古语曰“悲愤出诗人”。满怀悲怆的柳宗元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其实,历史上有着类似遭遇的文人不在少数。他的朋友刘禹锡人生更为坎坷,有诗为证“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获罪遭贬在陋室当中发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万丈豪情;柳宗元之后,北宋大文豪苏轼大起大落,颠沛流离,却也在遭贬后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样的一种大胸襟,大气魄,大智慧,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吗? 同学们,再见。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与游青溪记对比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题目】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