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化学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教学目的

1. 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 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化学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兴趣特长的不同以及毕业后的不同去向来分类进行教学。化学必修课内容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化学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必修(化学Ⅰ):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讲授和课堂活动95课时讲授和课堂活动170课时

学生实验21课时学生实验42课时

机动和复习24课时机动和复习59课时

总计140课时总计271课时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C: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D: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c: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与活动”栏中,主要列入了有关的演示实验以及展示实物和标本、观看录像、制作模型等课堂活动建议。

必修(化学Ⅰ)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验与活动

原子结构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B

A

A

A

B,能画出1~18号元素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长式)

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C

C

B

B

A

选学

2演示实验:①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

的比较

观看录像:

同位素及其应用

化学键化学键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

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B

C,能用电子式表示简

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

价化合物的形成

B

B

A

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3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4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

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

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

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B

B

B

C

D

D

5演示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化学反

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B

B

A

化学反

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B

B

B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

溶液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

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B

B

B

A

B

B

B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

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间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

失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C

B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B

A

选学

6演示实验:

原电池原理

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①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提倡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验与活动

卤族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

碱的反应)

氯气的用途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

盐酸的反应为例)

卤素性质的比较

卤化银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B

D

B

D

D

D

选学

A

选学

7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

验;卤素性质的比较;

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氧族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

反应,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

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化氢B

B

A

D

B

A

B

D

选学

D

选学

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

检验

8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

坏等)

氮族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

应)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

的反应)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

氧化性)

硝酸的用途

亚硝酸盐B

D

B

D

A

D

B

D

D

A

选学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离子检验;硝酸的

化学性质

碳族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B

B

选学

A

A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的通性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

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B

A

B

A

选学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观看录像:金属材料

碱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

钠和碳酸氢钠)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B

D

B

B

B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

焰色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硬水及其软化选学观看录像:

硬水及其软化

铝及其化合物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

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

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D

B

B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的两性

铁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D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选学观看录像: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结构式饱和烃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

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

数为4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

反应

酯化反应水解反应B

B

B

B

B

B

B

B

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烃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

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

水的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

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

反应、磺化反应)D

B

D

B

D

B

B

A

D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乙炔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A A A

烃的衍生物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

反应、消去反应)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

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

反应)

甲醛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D

选学

B

A

B

D

B

D

B

B

B

选学

A

选学

演示实验:

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

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糖类蛋白质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反应)和

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

颜色反应)和用途

食品添加剂

B

B

B

B

选学

B

A

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

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观看录像;

食品添加剂

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

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A

A

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

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乙醇的性质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实验习题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原电池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①以下为选做实验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教学要求

试管

试管夹

玻璃棒

酒精灯

烧杯

烧瓶

量筒

容量瓶

锥形瓶

胶头滴管(滴瓶)

滴定管

铁架台c c c c c b c a b c a b

2.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教学要求

药品的取用洗涤玻璃仪器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c b b b

实验操作教学要求

排水、排气集气

称量

研磨

过滤

蒸发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和滴定

焰色反应

使用指示剂c c a b b a a b b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二)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验与活动

原子结构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B

A

A

A

B,能画出1~20号元素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长式)

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C

C

B

B

A

选学

演示实验: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11观看录像:

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②同位素及其应用

化学键化学键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

化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H2O 、NH3、HF中的氢键B

C,能用电子式表示简

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

价化合物的形成

C

B

B

A

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12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

系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

(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

(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

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

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

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B

B

C

展示几种晶体模型和实物

观看录像:

晶体世界

制作几种晶体模型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B

B

B

C

演示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3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

发(从资源蕴藏、开采和运输的成本、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

研讨)

B

B

A

D

C

C

A

观看录像: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

率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

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

B

C

C

A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关于合成氨条件选择的讨论 C

C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电离平衡常数

水的离子积与pH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

盐)

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的本质

由离子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探讨离子

反应发生的条件

B

C

A

B

C

A

C

C

D

C

C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

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反应

胶体及其应用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B

B

演示实验:

胶体的性质

观看录像:

胶体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

得失的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如O2、Cl2、浓硫酸、

HNO3、FeCl3等)

重要的还原剂(如Al、H2、CO等)

C

B

B

D

D

演示实验:

重要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C

A

B

演示实验:

原电池原理

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铜的电解精炼

镀铜

C

B

A

B

B

演示实验:

电解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看录像:

①氯碱工业

②电镀

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验与活动

卤族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

碱的反应)

氯气的用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

盐酸的反应为例)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B

D

B

D

A

D

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

卤素性质的比较

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A 选学

氧族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

反应,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

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

硫化氢

B

B

A

D

B

A

B

D

选学

选学

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硫酸工业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原料、水、动

力、运输、环境保护,以及市场需求

和发展前景等)

B

A

A

A

A

观看录像:硫酸工业

氮族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

应)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

的反应)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

氧化性)

硝酸的用途

亚硝酸盐

B

D

B

D

B

D

B

D

B

选学

B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

红磷转变为白磷

碳族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

B

B

选学

A

A

展示C60的分子模型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的通性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

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B

A

B

A

选学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观看录像:

金属材料

碱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

钠和碳酸氢钠)

B

D

B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

焰色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焰色反应B

B

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镁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

硬水及其软化D

选学

演示实验:

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

铝及其化合

物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

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

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D

B

B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的两性

铁及其化合

物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

盐的反应)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D

B

C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铁盐和亚

铁盐的相互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选学观看录像: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K+、Na+、NH4+、

Fe3+、Al3+)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Cl-、Br-、I-、SO42-、

CO32-)D

D

演示实验:

阳离子的检验;阴离子的检验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B

B

B

B

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基

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

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

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

反应

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B

B

B

B

B

B

C

C

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烃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

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

水的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

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D

B

D

B

D

B

B

B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乙炔的化学性质;甲苯的化学性质;石油的蒸馏

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

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D

A B

A B A

烃的衍生物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以乙醇为例)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

反应、消去反应)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物理性质

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

显色反应)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

反应)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D

B

A

B

D

选学

B

B

B

B

B

D

B

B

B

D

B

B

B

选学

A

选学

演示实验:

溴乙烷的水解;乙醇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乙

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

反应

糖类

蛋白质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反应)和

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

颜色反应)和用途

酶简介

食品添加剂

B

B

B

B

选学

B

A

A

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

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观看录像:

食品添加剂

合成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

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A

A

演示实验: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展示实物和标本:

料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A

A

合成材料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基本计算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D D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D D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D

D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电解质溶液

中和滴定

原电池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离子的检验

明矾成分的检验

某些药品中氢氧化铝成分的检验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硫酸亚铁的制备

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溴乙烷的性质苯酚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实验习题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①以下为选做实验

教学要求

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教学要求

试管

试管夹

玻璃棒

酒精灯

烧杯

烧瓶

量筒

容量瓶

锥形瓶

分液漏斗

胶头滴管(滴瓶)

滴定管

铁架台

坩埚

干燥管c c c c c b c a b a c a c a a

②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2. 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教学要求

药品的取用洗涤玻璃仪器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排水、排气集气

称量

研磨

过滤

蒸发c c c c c c b c b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和滴定

焰色反应

使用指示剂b a c c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6.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

(三)研究性课题

以下课题供选择使用。也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白酒中甲醇的检验。

3.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4.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

5.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6.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7.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

8.调查衣料所用纤维的品种、性能、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如何识别它们?

9.调查常用塑料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0.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1.调查常用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

12.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3.调查汽车或拖拉机中化学制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4.搜集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化学基础的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

为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并设有符合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学生实验和边讲边做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的配备,应保证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于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要及时添置和补充。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实验室环境受到污染。要求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其他防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注意保管好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和活动、指导学生自学、实验、练习、复习以及成绩考核等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制订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应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借鉴一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国内外教学经验,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并注意对他们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熏陶。

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要研究使用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动手做实验的指导以及组织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一环,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要使学生通过练习和复习,能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总复习的时间比例。反对不顾教学质

量、压缩平时课堂讲授和活动的时间,而分配过长的时间用于复习的错误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改进和创造适应形势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形成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及时、如实地做记录。通过观察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激活他们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从而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帮助他们学好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有关的课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综合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还应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边讲边做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是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边讲边做实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或补充一些实验,或做一些选做实验。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把化学实验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内容。

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五)关于必修课的教学

必修课(化学Ⅰ)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化学课程,主要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培养能力和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必修课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只作初步的、侧重定性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课堂讨论和做实验,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并通过运用不断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观看实物标本、录像、多媒体软件以及做实验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注意抓住物质的内在联系,研究物质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采取对比的方法,找出异同,掌握规律,以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学习有关的各类物质。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科学素养。

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好例题,精心选择数量和难度适宜的习题,加强解题指导,使学生在理解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关计算。

(六)关于必修加选修课的教学

必修加选修课(化学Ⅱ)是较高要求的化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拓宽和加深化学知识,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较扎实的化学基础。

应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宽,在此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某些教材和观看录像、多媒体软件以及科普读物,组织课堂讨论、动手实验、参观工厂、社会调查、做小论文等活动,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七)积极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

研究性课题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课程,它们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在活动中,还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为了保证研究性课题的顺利开设,教师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学校领导要给予必要的物质保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并加强对研究性课题教学的指导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等工科相关专业 开课学期:3,4 学分:2 总学时:68学时讲课: 0学时实验:68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是是医药化工等工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科学地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总学时数68学时。 二、学时分配

注:必开实验45学时,选开实验23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教育(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3、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4、熟悉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教育;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认识和查验; 4、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重结晶提纯法(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会重结晶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过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折叠滤纸的方法。【实验内容】 1、抽滤和过滤装置的使用; 2、用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物(水重结晶苯甲酸)。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3课时)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课程名称 : 综合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21120430 开出实验项目数:5 大纲主撰人:何文绚、李献文、娄本勇大纲审核人:黄晓东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三、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已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为加强化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二)实验基本要求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各学科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成分分析(仪器及化学分析,复杂体系的预处理)、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有机及无机合成、基本理化数据测定等类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常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类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1、成分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各种仪器及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来解决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成分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多地学会应用系里的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 2、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集气体样品,如何监控大气质量以及如何评价大气质量。掌握气体采集、测定、评价的基本原理,学会气体采样机、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有机及无机合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无机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设计、配置实验装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各种合成技能的应用。 4、常数测量实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进一步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常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综合实验的实验过程有别于基础实验,实验前应给学生1-2星期的时间,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尽可能组织讨论课,与学生一起对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 《无机化学实验》(基础一)教学大纲 (1)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二)教学大纲 (7) 《物理化学实验》(基础三)教学大纲 (11)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四)教学大纲 (16)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一 一、有实验的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二、课程编码:(以培养计划为准) 三、课程性质: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总学分:4 实验学时:64 五、适用专业:应用化学等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周井炎主编,《基础化学实验》(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4。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无机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与无机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了解无机物的一般分离、提纯和制备方法,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学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动手、观察、思维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无机化学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配位化合物”“d区元素的重要性质”以及常见的无机基本操作。 九、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及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老师课堂只讲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和部分难点 4.实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10031 课程名称: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hemistry Experiment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适应专业:矿物、冶金、环境、材料、粉体等专业 执笔人:古映莹 实验指导书: (1)关鲁雄主编,《化学基本操作与物质制备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2)李元高主编,《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邓珍灵主编,《现代分析化学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4)罗一鸣,唐瑞仁主编《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136 课内学时:104 学分:3 课外学时;32 学分:1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一)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列课程经过重大改革后形成的“四大化学”融合的实验教学新课程,是冶金、材料、环境等专业工科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和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大化学实验融合成的一门新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以物质制备(含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为主线,将化学基本操作、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等进行有机融合,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工科化学实验知识体系。 (三)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使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并扩展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 2.通过以物质制备为主线的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正确地掌握物质制备的技术和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的一般物质制备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研究物质的程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技术、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种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联系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正确处理数据及解释现象,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撰写科学报告和论文。 4.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从事化学领域的科研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基本原理 (一)基本操作实验 基本操作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分为三大类: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

目录 绪论 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实验3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4 CO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 实验5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实验7 酸碱滴定 实验8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10 PbI 2 实验11 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 实验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13 转化法制备KNO 3 实验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7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 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 实验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实验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30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 实验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 实验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 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 1、预习——P2; 2、实验; 3、实验报告。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 2)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 3)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 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 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允许后再离开。每次实验当80%左右学生做完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4)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关水、断电、关窗); 请假及纪律; 5)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6)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 7)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基础化学实验B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B(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General Chemistry B (I) 课程编号: 课程教学总学时:30 实验总学时:30 总学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A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目的与任务: 《基础化学实验B(I)》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在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之间起衔接作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的化学分析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各种常见仪器的性能、特点及其规范操作; (2)掌握加热、溶解、过滤、结晶、称量、滴定等基本单元操作; (3)掌握常规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与方案设计; (4)掌握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准确地表示实验结果。 (5)认真做好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方案的独立设计。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与考核两个部分,平时成绩由平时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环节评定,实验平时成绩权重0.7,实验操作考核或笔试权重0.3。缺做实验课时数≧20﹪总学时数,取消实验成绩。实验课程成绩以百分计。 五、大纲说明: 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B(I)》涵盖了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分一个学期实施教学,具体学时安排为:第一学期30课时,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制定人:舒和庆 审定人:刘华 批准人:倪良 时间:2013年6月16日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T he Research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学分:54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 二、课程简介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探索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能力。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改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课题交流,交流成绩占50%。本课程不设书面考试。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做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结果; 2.每次作业及实验报告有否创新的设想; 3.交流发言或模拟演示讲课;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灯的使用和玻璃管加工 目的要求:1、了解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掌握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内容:1、灯的使用 2、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酒精灯、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石棉网、木条、硬纸片、 锉刀、橡皮胶头、玻璃管、捅针、灯芯绳、玻玻棒、米尺、 量角器。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每组人数: 1人 实验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目的要求: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索水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 演示的初步能力。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要求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鲜明、装置合理)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导线、水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插板、试管、铁钉、保 险丝、1:10的稀H 2S0 4 、l0%的NaOH溶液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每组人数:1人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 目的要求:1、了解氧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 技术,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Gene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 学分: 2 实验总学时:36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实验事实,经思维、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规范地掌握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的全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可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准确、细致、整洁、节约、有条不紊等良好实验习惯。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后续课程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化学实验规则和要求,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及其用途。 2、学习试剂的取用,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记录,正确地分析实验现象。 4、复习相关基本知识,能根据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行数据处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注:实验内容可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考试(操作+笔试)为考核依据,成绩折算成百分制。 五、大纲说明 1、参考教材:《医用实验化学》,沈爱宝、朱卫华、嵇学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2、无机化学实验课单独设置、单独考核。 制定人:谢吉民 审定人: 批准人: 2007年8月28日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120 学时;【开课模式】必修 【实验学时】36 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 【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 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 (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二)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1.初步训练的内容包括:掌握重结晶,离心分离,滴定操作和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半自动电光天平、pH计、电导仪、温度计、比重计、气压计、干燥箱、直流电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干燥剂和冷冻剂的原则。 2.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掌握玻璃的切割和弯曲,塞子打孔,仪器的安装和拆御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技能;掌握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气体的净化、干燥和收集方法;掌握台秤、洒精灯、洒精喷灯、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化学试剂,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校准以及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实验和专题讲授的内容 二、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 1、熟知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 2、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操作。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性能 2、掌握分析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TG-328G型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台秤,称量瓶,锥形瓶实验内容:NaCl的称量 (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医用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等学生使用。本课程教学任务:一是配合医用化学理论课教学,巩固、验证和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二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缜密思考和诚实记录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学会一些常规仪器的使用,使学生在医用化学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获得较全面的训练;三是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8学时。 四使用教材:《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5年。 Ⅱ正文 实验一溶液配制和常用容量分析仪器的使用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常用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规范化的操作。 2.掌握医药学上常见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和配制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学习一些简单玻璃仪器尤其是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量筒等的使用和洗涤方法。(二)学会使用台称及天秤等。 (三)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及安全事项。 (四)掌握溶液浓度的配制原理,掌握近似浓度、准确浓度的配制方法及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 (一)移液管的操作练习 (二)医学上常见溶液的配制 1.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2. 用无水乙醇配制75 %医用酒精。 3. 配制浓度约为0.1 mol·L?1草酸(H2C2O4)标准溶液100 ml。 4. 将步骤3配制的草酸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0倍,并配制100 ml的标准溶液。 (三)滴定练习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英文):基础化学实验(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 课程编号:09576 课程性质:基础课 学时/学分:352学时/11学分 开课学期:第1~6学期 适合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给排水、环科、环工、材料、材型等 二、教学目的 基础化学实验是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设置的化学实验 课程之一,是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给排水、环科、环工、材料、材型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四个模块,通过协调各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对缺少的内容进行增补,将实验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每个实验项目,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仪器设备使用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的能力,把实验课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使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为后续的综合创新实验和专业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学生必须达到如下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加热和冷却方法,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与鉴定,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典型无机与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合成、分离和纯化方法,半微量实验操作方法,常用的色谱、光谱和电化学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含酸碱、配位、氧化还原及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等。 2、具备细致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推理、做出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互联网以及其它信息源获取必要信息,能独立、正确地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5、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测量所依据的扼要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计划,实验的注意点,做好数据记录的表格,以及注明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等。具体实验操作时要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 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 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 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 ' 四.试验步骤 1、酒精的蒸馏 (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 2、微量法测沸点 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 ' 六、思考题 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

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一个气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七、装置问题: 1)选择合适容量的仪器:液体量应与仪器配套,瓶内液体的体积量应不少于瓶体积的1/3, 不多于2/3。 2)} 3)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水银球上线应与蒸馏头侧管下线对齐。 4)接受器:接收器两个,一个接收低馏分,另一个接收产品的馏分。可用锥形瓶或圆底烧 瓶。蒸馏易燃液体时(如乙醚),应在接引管的支管处接一根橡皮管将尾气导至水槽或室外。 5)安装仪器步骤:一般是从下→上、从左(头)→右(尾),先难后易逐个的装配,蒸馏 装置严禁安装成封闭体系;拆仪器时则相反,从尾→头,从上→下。 6)蒸馏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分开,但各组分沸点至少相差30℃以上。 7)液体的沸点高于140℃用空气冷凝管。 8)进行简单蒸馏时,安装好装置以后,应先通冷凝水,再进行加热。 9)毛细管口向下。 10)微量法测定应注意: 第一,加热不能过快,被测液体不宜太少,以防液体全部气化; 第二,沸点内管里的空气要尽量赶干净。正式测定前,让沸点内管里有大量气泡冒出,以此带出空气; 第三,、 第四,观察要仔细及时。重复几次,要求几次的误差不超过1℃。 试验二重结晶及过滤 一、试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抽滤和热过滤的操作 二、试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液中不同温度时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分离 三、试验仪器和药品 循环水真空泵、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电炉、石棉网、玻璃棒、滤纸、苯甲酸、活性炭、天平 四、试验步骤 1、【 2、称取3g乙酰苯胺,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80ml水,加热至沸腾,若还未溶解可适 量加入热水,搅拌,加热至沸腾。 3、稍冷后,加入适量(-1g)活性炭于溶液中,煮沸5-10min,趁热抽滤。 4、将滤液放入冰水中结晶,将所得结晶压平。再次抽滤,称量结晶质量m。

《基础化学实验Ⅱ》〈无机〉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doc

名名 编 程文课程 设 课英立课 号:21120110 《基础化学实验II 》〈无机〉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称:基础化学实验〈二〉 称: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 ( II ) 实验 课 性 质: 独 开出实验项目数:19 大纲主撰人:李勉钧 大纲审核人:陈 云平 一、 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54 实验学时:54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二、 适用专业及年级 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三、 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 实验教学目的 1、 通过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获得对建立 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所需的感性认识,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 能。 2、 具有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 制仪器装置简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 一般事故等等的能力。 3、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使用规则,保养原理,从动手中熟练操作技能。 4、 从实验事实中认识无机化学热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基本原理。 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 纯方法。能对实验异常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产生的原因。 5、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 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索精神。 (二) 实验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 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开学后,应 向学生讲清本学期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 期末考试办法、计分方式以及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 本课程设置的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与 反应原理(或数据记录处理和结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 行预习,预习报告或实验设计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 实验1人一组(难度大的制备实验或仪器测定实验可2人一组)。每个实 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 争自己解决。 (4)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或不 良习惯,解答疑难问题,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 经老师同意后方可重做实验。

生物化学试验教学大纲-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 生物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实验教学大纲 (第2版) 生命科学学院 生化教研室 2010年7月

前言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学时:64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课程性质:必修 一、实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性质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三层次,实验项目数共25个,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必做与选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独立观察并完成实验报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实验原理与技能;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采用笔试与操作能力二种方式; 期末成绩评定标准为:平时成绩60%;笔试10%;操作能力30% 。 四、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陈均辉等,《生物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三版 2.蒋立科等,《生物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五、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其它 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呈色反应与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3课时)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目的: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方法,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内容: 1、茚三酮反应: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和氨基酸溶液1ml,再各加0.5ml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沸水浴加热1-2min,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再变蓝。 (2)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上一滴0.5%Gly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上一滴0.1%的印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紫红斑点的出现。 2、黄色反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开课学期:1、2 学分:2学分总学时:64学时讲课:6 实验:58 一、说明 【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学会查阅资料、手册,自行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实验,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在第1、2学期开设,共64学时,其中实验讲座4学时,教学录像2学时,实验理论考试2学时,实验操作考试2学时,实验54学时。 二、学时分配

注;必开实验49学时,选开实验15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讲座(2学时) 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规则;仪器的认领及洗涤和干燥。 实验录像(2学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讲解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称量(3学时) 【实验目的】 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检查分析天平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学会用直接法和减量法称量试样;学会正确使用称量瓶。

【实验内容】 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称量。 实验二溶液的配制(3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比重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等一般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了解特殊溶液的配制。 【实验内容】 粗略配制CuSO4溶液,准确配制NaCl溶液,粗略配制HCl溶液,由已知浓度的HAc溶液准确配制HAc溶液。 实验三滴定操作练习(3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掌握滴定操作,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内容】 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HAc溶液浓度的测定。 实验四 NaCl的提纯(4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NaCl的提纯。 实验五硫代硫酸钠的制备(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硫代硫酸钠的制备方法。熟悉蒸发浓缩、减压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学习产品中的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限量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限量分析。 实验六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3学时) 【实验目的】 测定I3-=I-+I2的平衡常数,加深对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理解并了解平衡移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实验》 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实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参照北京化工大学的《大学化学实验(A类)》进行教学设置,基本教学资源设置60学时的教学视频,涵盖该课程全部内容的实验技术讲座和实验教学项目讲授、常规仪器的原理及使用视频,同步匹配了教学教案,建立了教学导学资源、全部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样书,教学辅助学习资源。在拓展资源中,为了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设置了科研基本能力学习资源,化学与现代科技讲座,人文化学及互动作品资源,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故事等。其60学时的视频课程的分配为:《大学化学实验》(I):15学时,《大学化学实验》(II):13.5学时 《大学化学实验》(III):19学时,《大学化学实验》(IV):12.5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育目标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理论的源泉,也是化工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化工类)学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完整的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分析、综合、创新的能力。《大学化学实验》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设计实验构筑实验

课程体系,按多层次的能力培养要求重组课程内容,以适应新世纪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大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化学素质,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遵循“加强基本训练、着重能力培养、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视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鼓励创新,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大学化学实验》(Ⅰ)(15 学时) ?实验技术讲座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简介;实验预习、记录和报告的要求和书写格式;实验结果的处理;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物质的称量 了解单盘天平的构造和称量原理;熟记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掌握直接称量法和减量称量法;掌握在称量中有效数字的运用。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 学习滴定管的准备、使用、滴定操作及读数方法;学会正确判断酚酞、甲基橙两种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实验三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和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 掌握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掌握NaOH 滴定HAc 的基本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及结果计算;学会正确使用容量瓶、移液管。 ?实验四(1) 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和玻璃管加工 了解无机物合成和分析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烘干方法;了解酒精喷灯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玻璃管(棒)的截断、弯管、烧圆等基本加工操作。 ?实验四(2) pH 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学会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五(1) 碳酸钠的合成 掌握联合制碱法的原理,了解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碳酸钠的方法;掌握恒温条件控制及高温灼烧基本操作。 ?实验五(2) 碳酸钠产品中总碱度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