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之浅见

----学习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心得

高考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其实是对教师(指导员)和学生(战士)经营一场战争的考验,要有实战的本领,也要有智慧和技巧在内。只靠武力和人身赢得一场战争,惨烈程度和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因而战前动员和准备以及谋划是非常重要的。高考靠的是学生的艰苦卓绝,靠的是教师的高瞻远瞩,就像大决战一样,靠的是战士的英勇,也靠小山村里主席的运筹帷幄。

但是我校的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加上现时代的大气候影响,好吃懒做、不学习已是这一代学生的基本特征,讲练结合对牛弹琴,预习做题无动于衷,无所事事司空见惯。因此教师需要充当“保育员”和“政委”的角色。故在课堂上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成了高考复习的关键。

2014年高考复习按照鄂市精神从2013年7月29日开始上课,其实有的科目早已经开始复习。但化学因讲授完选修4后又增加选修3,因而备考工作从本学期正式上课开始。根据学校及相关处室要求结合备课组情况以及化学教育特点,为了深入领会高考备课精神,精确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提高复习的课堂效率,完成相关任务,因有如下陈述:

一、对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的进一步认识

1.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我校几乎为零)组成。

必修课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而且是必考内容,高考中占非常大的比重。其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使他们能较自觉地关心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选修课我校一般是选选修4或选修3,根据上届教师反映情况,即学生一般会选做择选修3,因为耗时少,选修4的有机推断较难。但作为高中学生,不讲有机化学,会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及将来的发展有重要

影响。故而在希望班增加选修3,因为选修课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不仅适当拓宽和加深了有关内容,而且更多地注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进一步认识

必修一教材中重要的内容有三块: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如果说初中化学中的分子、原子等内容可以说是决定学生是否继续喜好化学的关键,那么以上这三块内容决定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的分水岭。如果说质量守恒定律横穿初中化学的始终,那么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是纵贯高中化学的主线。

必修二教材中重要的内容有两块: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些内容在选修4中进一步深入和拔高。

因而,只有熟知初、高中化学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首先一轮复习对必修相应知识进行“排雷式”逐一扫荡,步步为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网状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进一步体现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把握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处理好重点、难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而在复习中十分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重点性(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即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精确性(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联系性(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和应用性(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其次,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师生反思,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

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通过复习,让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三.一轮复习的教学方式:

一轮复习是按照必修一、必修二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复习的。主要的安排是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讲授一节(精讲20-30分钟,串联知识)、学生领会演练习题一节、教师再讲解、点拨习题并归纳一节,并总结解题技巧,提高应用能力。

按照学校整体要求,早自习要求学生熟读课本,回归教材。每三周的轮换的晚自习进行阶段性总结,即单元测试。

总之,把握大纲要求,精读教材,系统复习。以教材为本,时刻掌握考试动态,针对训练,提高能力。

建议到有,估计也是杞人忧天,以上算是对自己、对学校的一份交代。

高三化学组成员:杨长青费舌

2013-08-13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试卷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氯化钾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乙烷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O2 B.CO2 C.NH3 D.SO2 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B.Fe3+ C.SO42- D.Mg2+ 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燃烧是放热反应 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 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 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 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 Na+ OH- B.Na+ NO3- Cl- C.K+ H+ HCO3- D.Ca2+ SO42- CO32- 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 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

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两条是教学和研究。 一、上好课是成长的基础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我的体会是四点: 1.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怎样才能练好说功呢?我觉得有三种做法可以借鉴:(1)以听促说。看电视时,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说的、演员是怎么对白的;听优秀教师的课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通过听学习别人的咬字发音,借鉴别人的讲话思路。(2)以说促说。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登台发言,无论是在校上班还是外出学习,只要是有说话的机会,总不要轻易放过。我觉得和陌生人交流、跟外地人交流,收获是挺大的,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二来可以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3)以写促说。用电脑写文章,如果你用的是智能输入,正好可以纠正普通话的发音;文章写多了,你讲话的条理性、流畅性自然也就具备了。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能否同意我的观点,我个人觉得上述三点做法还是挺有效果的,有同感的老师不妨一试。 2.吃透文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人认为以本为本的说法,似乎有些过时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对于文科教学,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觉得理清“文脉”是吃透文本的关键,有些语文教师之所以课讲得零碎,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对于理科教学,我觉得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以“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文本处理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得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分析文本,理清了三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即通过图片感知、计算感知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确很小;然后借助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最后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引领学生围绕分子间究竟有没有间隔的问题展开探究。通过瞻前顾后,发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教材后面还要介绍的离子,因此,在汇总学生对物质构成情况的猜想时,要强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2006年暑假,在南京听了江苏省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讲座,他讲自己执教李白的诗《赠汪伦》的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围绕诗的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汪伦在李白即将离开桃花潭的时候才赶来送行呢?有学生说,李白在桃花潭好吃好喝好一段时间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普通化学、材料物理、必修、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普通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原理,包括气体和液体的基本定律, 热化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 应等)及其在容量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结 构和理论,晶体结构配位化学以及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内容。此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材料、化学、 化工、药学、轻工、纺织、环境、冶金地质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因此它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也为后继材料、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目标与任务:《普通化学》是一般工科学生大学阶段唯一的化学必修课,因此 本课程介绍学生所应具备的化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 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 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的思维方式,增加用化学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材料领域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高中化学;高中物理;高中数学 后续相关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固体化学(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1、张淑民著:《无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2、华彤文主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介绍化学的定义; 第二节化学变化的特征; 第三节化学的疆域;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20XX 年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 、K 、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Mn :+2,+4,+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则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利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等来完成一堂高效率的课,以此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化学;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老师要认真备课 任何老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备课这一环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过于依赖优秀教师以及教学经验,在备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差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化学教育。因此,老师要认真备课,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化学课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另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可以提前模拟教学情况,猜测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消除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使其有序、高效进行。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备课中,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层次: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以及还原剂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并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要学会团结互助,树立集体意识。我将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的本质。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获取相关知识。 二、注重细节教学,联系实际应用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发现题目越来越偏向于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统计等方式获取和教学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明白化学与人类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现在的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打开思路,结合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讲“雨水pH的测定”时,我引导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空纯净水塑料瓶沿瓶身的3/4处剪开,然后利用磨砂和纱布制成简单的雨水收集器,一共做了4个。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星期天有降雨后,在学校选取了两个采样点采样并对“收集器”进行编号。为了能够进行对比,我引导学生分两个时间段进行采集,下雨开始时各取回一个采有一定水样的采样器(上午9:40),下雨结束后再取回另一个采样器(上午11:05).样品取回后,学生迅速把样品带入化学实验室,通过pH试纸测定pH.在这个实验中,工具简单,取样点都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地方,贴合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生产中处处有化学,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跃了课堂气氛,了解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从学生熟知的饮料可乐入手,将可乐滴在用脱脂棉包住的过氧化钠上,进入“可乐点火”的魔术实验。一该实验贴近生活,学生对可乐熟知,也知道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二是该实验利用了可乐中主要物质水与二氧化碳。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三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后还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是否只有碳酸饮料可以进行该实验,其他饮料可以吗?为什么?四是该实验融“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为一体,只需要1-2滴可乐,反应速度就很快,现象明显,而且成功率百分之百。通过魔术实验的引入,活跃了课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mol-1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V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nB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V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⑤. 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如:KCl和KNO3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溴水 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 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能源化学教学大纲

能源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00107Z1 课程名称(中/英文):能源化学 Energy Chemistr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能源动力类专业(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能源化学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能源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化石燃料燃烧、化学电源、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知识内容。 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理解透彻,运用恰当。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能源化学重点内容的能力,能将能源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和课程学习相结合,给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40%),减少期末成绩的占分比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作为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化学知识。近年来,新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团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它解决了以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课程的社会性,把之前的知识传授教学转变为多元化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机械灌输、方法僵化、形式单一以及教材缺陷等种种问题,失去了实验教学本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被弱化 自从我国正式开展新课程以来,学校减少了高中化学课时,新教材又没有明确标注哪些属于学生动手实验,哪些属于教师演示实验,致使个别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甚至不做实验,明显弱化了实验教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只是利用实验视频和课件代替实验,减少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这不但使高中化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验本源,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缺乏优秀的实验教学教材 通过检索可发现,对整个高中化学实验进行全面、具体、系统化整合的文章或教材比较欠缺。有关高中化学实验方面的书籍多是以解答习题为主,即使存在少数涉及趣味实验的书籍,也缺乏将整个高中化学实验素材、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实验思想等进行整合的研究。比如,选修教材《实验化学》,其内容是由一个个孤立的实验组成,没有系统的技能、方法及思想介绍,实验比较单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化学实验教学急需一本融合化学思想、化学实验技能、典型案例的教材作为参考。 二、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的认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发挥引导作用。比如,教师要避免包办代替,不能让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只采用僵化的口头教育和黑板教育来强制灌输实验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的兴趣降低,使其变成靠死记硬背和做题的“高分低能”者。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就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与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 ?mol-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 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与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就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学习笔记

化学教学大纲学习心得

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你要培养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后才能学好化学。想想老师上课时做的一些生动的试验,提出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你是否对化学感兴趣了呢? 学习化学还要掌握方法: 课前预习很重要。如果光凭上课听老师讲,有些抽象的东西没办法在脑子里快速的反应出来,所以达不到良好的听课效果。 其次,还要多做题目,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只有在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出某些概念的真正含义。 最后,要学会总结,分专题的总结。化学知识,即相互联系又很松散。所以需要通过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再把松散的知识,分类归纳记忆。这要做到由点至面的总结复习,化学成绩一定会有所进步! 具体做法: 1.主要是课堂听讲,笔记很重要. 2.其次不要钻难题和偏题,基础为主. 3.概念要记牢,公式要熟用. 4.不要进行题海战术,要举一反三,多思考,多用脑子。 5.要爱化学,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解决具体问题,其实很有意思的. 6.可以自己当老师预习,备教案,可增强记忆效果. 7要学会分题型,分专题的总结和反思。 做好这些,相信你一定能喜欢上化学,学好化学,其实化学真的很好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研究的对象是浩瀚的宇宙和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规律的,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排的,分为必学(必修)和选学(选修)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全体高中同学在规定的课时内必须学习的,选学的内容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的。那么怎样才能学习好高中化学呢? 实验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编高一化学教科书中共设计了教师的演示实验38 个,学习实验 13 个(其中有5 个选作实验),课外家庭小实验6 个。对于中学的每一个学生实验,要求同学们在进行实验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上实验课前,要认真复习课文里的有关知识,并预习本实验的内容,要求做到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明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准备好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习题,应提出实验方案和需用的仪器和药品等。2、每次实验时,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桌上的实验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注意安全,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3、做完实验后,要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 4、实验完毕后,拆开实验装置,把仪器中废弃的物质倒在废液缸里,把要回收的物质倒在指定的容器里,然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以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经老师检查,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5、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中的各项内容,将实验报告上交老师批阅。观察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化学观察方法有三种: 1、全面观察。化学观察必须有全面性,只有抓住所观察的全部信息,才能通过思维认识本质。要按合理的程序进行观察,一般的程序是由事物的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某个化学反应时,应先观察每种反应物有什么特征,注意反应的仪器与反应条件,然后仔细观察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最后 还要观察生成物的特征。 2、重点观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应抓住重点进行重点观察,为对信息的理解打好基础。特别是对化学实验现象,抓住重点实验现象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