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固相分散word版

基质固相分散word版
基质固相分散word版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Steven A. Barker教授,自1989年首次提出了基质

固相分散(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MSPD)[11]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作为一种专利工艺,最初是用于从动物组织中分离有机磷酸酯类、苯并咪唑驱虫药和β-内酰胺抗生素类药物,文章表明了MSPD萃取次数少、消耗更少量的溶剂、可同时执行提取和净化过程,同时Barker教授也对MSPD给予了理论解释。Barker 在2000年、2007年陆续发表了相关研究的综述文章[12~14],总结和评论了该前处理手段在食品分析领域每隔十年的发展和进步。MSPD作为简单的样品提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从固体、半固体、高粘性的环境、生物基质中提取有机污染物或药物,也逐渐成为了天然产物的提取手段。

MSPD方法采用亲脂性固相填料C

18

,与固体、半固体、高粘性液体一起研磨,得到半干燥的颗粒混合物,易于作为填料装柱,装入萃取柱或注射器针筒里,然后可以用极性、非极性的多种有机溶剂充当洗脱剂,将各种待测药物、污染物等

从生物基质中分离出来。C

18

聚合物通过破坏和分散细胞膜磷脂、组织液成分、细胞内成分、胆固醇等,充当分散剂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为:样品组织与固体材料研磨的过程中,有机相与硅胶固相萃取材料表面相互键合,利用剪切力作用将组织分散,样品组分溶解和分散在固体支持物表面,这大大增加了萃取样品的表面积,样品会按照各自的极性分布在有机相物质表面。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可替

代性的分散剂材料,如酸性SiO

2、石英砂、丙烯酸类聚合物、硅藻土和Al

2

O

3

这些材料的运用可以增强MSPD的选择性。然而,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常用的分散剂缺乏选择性。利用MSPD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待分析的物质,对分散剂、洗脱剂进行优化,必要时还需要对洗脱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纯化。洗脱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质的性质和待测物分子的极性。为了提高基质固相分散技术的选择性,样品经分散剂处理后,净化过程也逐渐显得尤为重要。

图2.1基质固相分散过程[15]

(I) 将样品与分散剂混合研磨; (II) 将均化后的混合物粉末转移到注射器针筒中,压实; (III) 使用真空泵控制流速,用溶剂/混合溶剂来洗脱目标化合物2.2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材料

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razine)、磺胺甲基异恶唑(Sulfamethoxazole)及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购于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国),四种磺胺类药物标准品的结构如图2.2所示。准确称取适量的磺胺类药物标准品,用色谱级乙腈配制成浓度为500 μg mL-1的标准储备液,储存于4 ℃冰箱中待用,使用时以乙腈逐级稀释标准储备液至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实验中所用的色谱纯的乙腈、甲醇购于Fisher 公司(美国);分析纯的甲醇、丙酮及乙酸乙酯购于北京化工厂(中国),实验用水均为Milli-Q 水处理系统(美国)制得的二次蒸馏水。

3种不同类型分散剂,包括硅胶(100目)、硅藻土(400目)及中性氧化铝(200目)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使用之前,将分散剂置于650 ℃条

件下灼烧4 h,之后烘干2 h,置于干燥的密封容器中保存。

本实验选取的牛肉样品均购于当地超市,通过绞肉机将其绞至肉泥状,置于

-20 ℃冰箱中保存待用。

2.2.2仪器与设备

超快速液相色谱仪(LC-20ADXR,日本岛津公司),紫外检测器(SPD-20A),

色谱柱(Sulfa C

,150 mm×4.6 mm,3 mm,日本岛津公司)。基质固相分散装18

置由10 mL 玻璃材质注射器自制而成。

2.2.3 样品制备

准确称取0.20 g牛肉样品于玛瑙研钵中,加入一系列适当浓度的工作溶液,

研磨20 min直至混匀,于暗处干燥12 h待用。

2.2.4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0.2 g牛肉样品于研钵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分散剂,研磨15 min

直到均匀。取一只10 mL注射器,在其底部放入一层脱脂棉,加入0.5 g分散

剂作为净化层,然后将混合物转移至注射器内,另取一层脱脂棉置于混合物上

方,使用注射器活塞将基质固相小柱压实。取适量的洗脱液重力洗脱待测目标

物。收集洗脱液于试管中,用氮气吹干,使用乙腈定容至100 μL,过0.22 μm

滤膜,所得溶液为分析溶液,供液相色谱分析。

2.2.5 超快速液相色谱条件

流动相A为水,B为乙腈。流动相为A :B = 70 :30(V / V),流速为0.4

mL min-1,柱温箱温度为40 ℃,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体积为5 μL。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条件优化

为了得到最优实验条件,对影响基质固相分散提取的条件均进行了优化,包

括分散剂的种类、洗脱剂种类、洗脱剂用量、样品与分散剂质量比。在条件优化

实验中,加标样品的浓度为1250 ng g-1,每组实验平行测定3次。

2.3.2 分散剂的种类

通过MSPD提取牛肉样品中的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为了获得较高的提取效

果,本实验分别考察了硅胶、硅藻土及中性氧化铝作分散剂时的提取和净化能力。

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当硅胶和中性氧化铝作为分散剂使用时,对样品的分散

效果不理想,4种磺胺类化合物回收率较低;当选用硅藻土作为分散剂时,对目

标物的提取能力最强,回收率高于其它两种分散剂。因此,本实验选择硅藻土作为MSPD的分散剂。

图2.3分散剂对磺胺类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

牛肉样品:0.2 g。洗脱剂:乙腈。洗脱剂体积:6 mL。样品与分散剂质量比为1:4

2.3.3 洗脱剂的种类

为了获得较高的提取效果,本实验分别选取了不同极性的洗脱溶剂,包括乙腈、甲醇、丙酮及乙酸乙酯,考察不同的溶剂对目标化合物的洗脱能力。实验结果如图2.4所示,结果表明,丙酮对于磺胺噻唑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而对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及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洗脱能力很弱,提取效果不佳;选取乙腈和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时,四种磺胺类药物的回收率有所提高;而选取甲醇作为洗脱剂时,回收率明显提高。由于甲醇对磺胺类药物较强的洗脱能力,因

此选择甲醇作为MSPD的洗脱剂。

图2.4洗脱剂对磺胺类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

牛肉样品:0.2 g。分散剂:硅藻土。洗脱剂体积:6 mL。样品与分散剂质量比为1:4

2.3.4 洗脱剂的体积

由于洗脱剂体积对目标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洗脱剂体积在本实验中被考察。本实验中甲醇作为洗脱剂,选取体积为4,6,8,10 mL的甲醇用于洗脱。实验结果如图2.5所示,当洗脱剂体积从4 mL 增加到6 mL时, 磺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随洗脱剂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当洗脱剂体积由6 mL增加到10 mL时,四种化合物的回收率稍有降低。因此,本实验选择6 mL的甲醇作为洗脱剂。

图2.5洗脱剂体积对磺胺类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

牛肉样品:0.2 g。分散剂:硅藻土。洗脱剂:甲醇。样品与分散剂质量比为1:4

2.3.5 样品与分散剂质量比

本实验中,分别选取0.4,0.6,0.8 和 1.0 g 硅藻土作为分散剂,使样品与分散剂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1∶5。实验结果如图2.6所示,当硅藻土质量由0.4 g 增加到0.8 g,随着硅藻土质量的增加,四种磺胺类化合物回收率显著提高;由0.8 g 增加到1.0 g时,回收率出现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分散剂质量越大,对目标化合物的吸附作用也随之增强,导致洗脱不完全。因此,1∶4为样品与分散剂的最佳质量比。

图2.6样品与分散剂的质量比对磺胺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

牛肉样品:0.2 g。分散剂:硅藻土。洗脱剂:甲醇。洗脱剂体积:6 mL

2.3.6 工作曲线、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一系列不同加标浓度(25 ~ 2500 ng g-1)的牛肉样品,根据得到的4种磺胺类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A与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创建工作曲线。线性方程,相关系数,检出限(LOD,S/N=3)及定量限(LOQ,S/N=10)列于表2.1中。实验结果表明,4 种磺胺类化合物在25 ~ 2500 ng 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5 ~ 0.9998;检出限在4. 39 ~ 7. 82 ng g-1之间,定量限处于14.62 ~ 26.08 ng g-1之间。

表2.1 4种磺胺类化合物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检出限和定量限

Analyte Linear

range

(ng/g)

Calibration

equati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LOD

(ng/g)

LOQ

(ng/g)

Sulfathiazole

25~2500y = 22.67x +11943.00.99957.8226.08 Sulfamerazine25~2500y = 25.11x + 1324.700.9998 4.3914.62 Sulfamethoxazole25~2500y =24.76x + 3292.750.9996 5.4218.07

Sulfadimethoxine

25~2500y =28.90x + 3143.450.9995 5.7219.07

2.3.7 精密度

为了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对牛肉样品进行不同加标水平的分析。日内精密度为在同一天内平行测定五次样品,而日间精密度为连续五天,每天分析一次样品。

实验结果如表 2.2所示,4种磺胺类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

1.9% ~ 1

2.4% 和2.1% ~ 12.7%。

表2.2 4种磺胺类化合物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n=5)

Analyte Concentration

(ng/g)

Intra-day Inter-day Recovery

(%)

RSD

(%)

Recovery

(%)

RSD

(%)

7590.72 4.286.00 5.3

Sulfathiazole20099.85 1.998.28 2.1

50099.74 5.197.94 5.6

75111.86 5.3109.307.9

Sulfamerazine200113.13 6.2106.47 5.8

50092.48 5.393.39 6.0

7595.5912.495.6412.7

Sulfamethoxazole20074.31 4.372.55 6.3

50092.20 2.687.93 6.8

7580.689.179.287.7

Sulfadimethoxine20071.73 6.273.629.6

500103.437.9105.078.4

2.3.8 样品分析

为考察方法的适用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市场上购买的3份牛肉样品,4 种磺胺类药物均未检测出残留。空白样品和加标样品的液相色谱图如图 2.7所示,由图可知空白样品中无磺胺类化合物检出,并且在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内无明显的干扰峰。为考察方法的稳定性,选取牛肉样品 1,对样品1进行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分析,实验结果如表2.2所示,四种磺胺类化合物在不同的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1.73 % ~ 113.13 %,回收率良好,该方法适合牛肉样品中磺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固体分散体题目及答案

固体分散体、微囊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药物-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系。 2.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 3.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微型胶囊。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应用固体分散技术的剂型是D A.散剂 B. 胶囊剂 C.微丸 D.滴丸 E.贴片 2.下列有关环糊精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环糊精是由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用于淀粉后形成的产物 B是水溶性、还原性白色结晶性粉末 C.是由6-10个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D.结构为中空圆筒型 E.其中以β-环糊精溶解度最小 3.以下利用亲水胶体的盐析作用制备微囊的方法是A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溶剂-非溶剂法 D.界面缩聚法 E.喷雾干燥法 4.用β-环糊精包藏挥发油后制成的固体粉末为B A.固体分散体 B.包合物 C.脂质体 D.微球 E.物理混合物 5.包合物制备中,β-环糊精比α-环糊精或γ-环糊精更为常用的原因是B A.水中溶解度最大 B.水中溶解度最小 C.形成的空洞最大 D.分子量最小 E.包容性最大6.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速率快慢顺序正确的是D A.无定型>微晶态>分子状态 B.分子状态>微晶态>无定形 C.微晶态>分子状态>无定形 D.分子状态>无定形>微晶态 E.微晶态>无定形>分子状态 7.下列哪种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具有缓释作用C A.PEG B.PVP C.EC D.胆酸 E.泊洛沙姆188 8.固体分散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 A.久贮不够稳定 B.药物高度分散 C.药物的难溶性得不到改善 D.不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E.刺激性增大 9.β-环糊精结构中的葡萄糖分子数是C A.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E. 9个 10.制备固体分散体,若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则为B A.低共熔混合物 B. 固态溶液 C. 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E.无定形物 11. 以下属于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为A A.聚乳酸 B.阿拉伯胶 C.聚乙烯醇 D.甲基纤维素 E.聚酰胺 12.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硫酸钠水溶液的作用是A A.凝聚剂 B.稳定剂 C.阻滞剂 D.增塑剂 E.稀释剂 13.以下有关微囊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_高效液相色谱__省略_12种禁用化合物的快速筛

第9卷第3期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Vol. 9No. 3 2018年2月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Feb. , 2018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轨道离子 阱高分辨质谱法对水产品中12种禁用 化合物的快速筛查和确证 程甲1*, 赵善贞1, 霍忆慧1, 李优1,李建辉2, 高梦捷3, 伊雄海1, 邓晓军1 (1.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200135; 2.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北京100026; 3.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201206) 摘要:目的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筛查、确证水产品中12种禁用化合物。 方法采用乙腈提取, PSA(乙二胺-N-丙基填料)以及C18净化。选用0.1%甲酸(V:V)(A)和0.1%甲酸-乙腈(V:V)(B) 作为流动相洗脱正模式监测的化合物; 选用0.05%氨水(V:V)(A)和乙腈(B)作为流动相洗脱负模式监测的化合 物; 采用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仪, 在全扫描(full MS)-数据依赖扫描(ddMS2)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 的定量限为0.1~1 μg/kg; 在鱼、虾、蟹、贝4种基质中, 12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5%~104%、 90.9%~107%、91.5%~105%、93.8%~103%,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均小于20%。 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适用于水产品中多种禁用化合物的快速筛查和确证。 关键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 水产品; 禁用化合物 Rapid screening and confirming of 12 kinds of prohibited compounds in aquatic products by QuEChER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CHENG Jia1*, ZHAO Shan-Zhen1, HUO Yi-Hui1, LI You1, LI Jian-Hui2, GAO Meng-Jie3, YI Xiong-Hai1, DENG Xiao-Jun1 (1.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Shanghai 200135, China; 2. Bei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Beijing 100026, China; 3.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 Ltd. (China), Shanghai 2012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screening and confirming 12 kinds of prohibited compounds in 基金项目:上海市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专项(15TBT005)、上海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HK006-201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6IK021, 2017IK144) Fund: Supported by Shanghai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Response Item (15TBT00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HK006-2017)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People Republic China (2016IK021, 2017IK144) *通讯作者:程甲,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E-mail: chengjia@https://www.360docs.net/doc/fa18477616.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Jia, Engineer,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Shanghai 200135, China. E-mail: chengjia@https://www.360docs.net/doc/fa18477616.html,

固相萃取柱知识点

1、使用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前为什么要用甲醇和水活化 要是使用的是高聚物基质的阳离子柱,可直接上样,不用活化,要是使用的是硅胶基质的阳离子柱,活化是为了打开键合在硅胶上的碳基团链,使之充分发生作用,甲醇是为了与碳链互溶,用水过度是为了能和样品溶液相溶。 2、固相萃取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固相萃取基本原理与操作 1、固相萃取吸附剂与目标化合物之间的作用机理 固相萃取主要通过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以下作用力来保留/吸附的 1)疏水作用力:如C18、C8、Silica、苯基柱等 2)离子交换作用:SAX, SCX,COOH、NH2等 3)物理吸附:Florsil、Alumina等 2、p H值对固相萃取的影响 pH值可以改变目标物/吸附剂的离子化或质子化程度。对于强阳/阴离子交换柱来讲,因为吸附剂本身是完全离子化的状态,目标物必须完全离子化才可以保证其被吸附剂完全吸附保留。而目标物的离子化程度则与pH值有关。如对于弱碱性化合物来讲,其pH值必须小于其pKa值两个单位才可以保证目标物完全离子化,而对于弱酸性化合物,其pH值必须大于其pKa值两个单位才能保证其完全离子化。对于弱阴/阳离子交换柱来讲,必须要保证吸附剂完全离子化才保证目标物的完全吸附,而溶液的pH值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保证其完全离子化。

3、固相萃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针对填料保留机理的不同(填料保留目标化合物或保留杂质),操作稍有不同。 1)填料保留目标化合物 固相萃取操作一般有四步(见图1): ? 活化---- 除去小柱内的杂质并创造一定的溶剂环境。(注意整个过程不要使小柱干涸) ? 上样---- 将样品用一定的溶剂溶解,转移入柱并使组分保留在柱上。(注意流速不要过快,以1ml/min为宜,最大不超过5ml/min)? 淋洗---- 最大程度除去干扰物。(建议此过程结束后把小柱完全抽干) ? 洗脱---- 用小体积的溶剂将被测物质洗脱下来并收集。(注意流速不要过快,以1ml/min为宜) 如下图1:

固体分散技术--药剂研发技术经验总结

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未知来源:医学资讯网【字体:小大】繁体版]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迄今固体分散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发展,包括制备及影响因素、稳定性、释药、各种剂型等,指出了它的发展前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药剂学中,常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从而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效。 1、药物/聚维酮(PVP)系统 PVP在许多有机溶剂和水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因此通常用溶剂法来制备以PVP为载体的固体分散物。 PVP主要用于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通常可以将之与主药共同溶于溶媒中,然后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方法除去溶剂,最终形成药物与PVP的共沉淀物。 药物/PVP系统的释药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从PVP的用量来看,通常得到的结论是随着PVP用量的增大,药物在水中的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都有所提高。 不同型号的PVP对固体分散物的释药效果也有很大影响。一般随着PVP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粘度也随之增加,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VP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PVP固体分散系统一般应选用药物和PVP都能溶解的溶剂或混合溶剂。 在用PVP制备共沉淀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所得物粘稠、溶媒难以除尽的问题,而且最后产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引湿性,这种情况可尝试采用溶剂沉积法解决 2、药物/聚乙二醇(PEG)系统 一般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0的PEG作为固体分散体载体,由于这个范围内的PEG的熔点都很低,所以一般采用熔融法制备。PEG在水中的溶解良好,也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所以也可以采用溶剂法制备。 PEG固体分散体一般是低共融物或固体溶液。 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对药物/PEG系统的释药影响比较复杂。对不同的药物,呈现不同的结果。 3、药物/丙烯酸树脂(EU)系统 EU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统称。以丙烯酸树脂作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来改变药物溶解性能的研究很多,一般都采用溶剂法制备。 4、药物/乙基纤维素(EC)系统 EC是纤维素的乙基醚,用其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常应用在缓控释方面。一般采用溶剂法制备,其优点是不易吸湿。 5、其他 5.1羟丙基甲基纤维肽酸酯(HPMCP) HPMCP是一种肠溶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最为常用的型号是HP-55,其在pH值5.5开始溶解周。以HPMCP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来改变药物的溶解性能和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很多成功的报道。 5.2尿素尿素是最早应用到固体分散技术的辅料之一,在水中和许多有机溶剂中都有很好的溶解度。但由于尿素所形成的固体分散物中很多溶解性提高得不如其他辅料显著,而且相当部分形成的是简单的低共熔混合物,所以现在不常用于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基质固相分散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基质固相分散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摘 要:MSPD作为一种崭新的SPE技术,对半固体、固体样品中目标成分分析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国外已将此法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污染物和有害成分分析。本文介绍了MSPD在色谱分析中应用,并且讨论了MSPD 在样品处理中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色谱分析;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方法;应用 Abstract: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MSPD) is a new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technique for separating some target substances from solid and semi-solid samples. Now, it has been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of drugs and pesticide residues, pollutants, and other hazard components in foo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its applications in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and discusses both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for the use of MSPD in sample processing. Key words:food analysis;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extraction methods;application

固相萃取简介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它是通过固体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将液体样品(固体样品也可制成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与干扰化合物分离,以达到富集、分离、净化样品的目的。SPE是一个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在固相萃取过程中,吸附剂对目标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样品母液,当样品通过SPE柱时,目标化合物被吸附在固体表面,其他组分则随样品母液通过柱子,最后再用适当的溶剂将目标化合物洗脱并收集,然后进行色谱分析。 固相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 固相萃取是一个目标物在固定相上吸附、解吸附/洗脱的过程,因此影响吸附、解吸附/洗脱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萃取的效率,如填料类型、洗脱溶剂的强度、pH、流速等。 填料填料是固相萃取技术的核心,选择对目标物具有适中吸附性的SPE柱填料是确保检测准确的前提。当然针对同一种目标物,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柱填料,但是要注意方法的调整。 洗脱溶剂的强度固相萃取是固定相—填料与流动相—上样溶剂/洗脱溶剂对 目标物的竞争吸附作用,所以在上样时,要选择有机溶剂含量或pH都合适的上样液,以避免目标物在上样时漏掉;而在洗脱时,也必须选择适合的洗脱溶剂强度,即有机溶剂的含量或pH,以确保能将吸附在填料上的目标物彻底洗脱下来。 pH 对于离子交换固定相,被分析成分与干扰物质的pKa(等电点)各不相同。通过调节溶剂pH的大小,可以使固定相带电荷,被分析物带相反电荷,而使干扰物质不带电荷;或使固定相带电荷,干扰物质带相反电荷,而使被分析物不带电荷。 流速上样流速和洗脱流速会影响吸附或解吸附/洗脱的效果,上样和洗脱的流速一般控制在1mL/min以内。对于大样量痕量样品的富集,如环境水样中有机物的富集,上样最大流速不超过5mL/min。除了以上的几个因素,一些操作步骤完成的情况,如活化的程度、淋洗步骤的抽干等,也会影响结果的回收率或重现性。 固相萃取种类及特点 固相萃取实质上是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按照萃取机理的不同,固相萃取可分为正相(吸附剂极性大于洗脱液极性)、反相(吸附剂极性小于洗脱液极性)和离子交换吸附。正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都是极性的,用来萃取(保留)极性物质,可以从非极性溶剂样品中吸附极性化合物;反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通常是非极性的或极性较弱的,所萃取的目标化合物通常是中等极性到非极性化合物;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是带有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萃取的目标化合物是带有电荷的化合物。随着人们对固相萃取原理的熟悉,以及对固相萃取操作的熟练,填料越来越成为固相萃取的核心。填料不同,萃取的特点和应用也不同。按照填料种类的不同,固相萃取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 [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Francois等【3】

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固体分散制剂技术的最早实际应用却是丹麦Ferrossam制药公司,于1933年首次应用脂油性的氢化植物油为基质,以稀乙醇为冷却剂制备维生素AD滴九。 近年来,固体分散己从增加药物的溶解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进入到缓(控)释和靶位释药研究。人们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不同的制剂,为药物的剂型改造提供了新的途经。因此,该项技术日益受到研究者和新药开发者的重视。 1固体分散体增加药物溶出的机制 口服固体制剂进入体内后,均需经过溶出过程,才能透过生物膜被机体吸收。难溶性药物由于其溶出速度受溶解度的限制,影响了药物吸收,因此作用缓慢,生物利用度较低。根据Noyes-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dc/dt=K?S?C(dc/dt为药物溶出速度,S为药物

固相萃取概述

固相萃取(SPE) 一、概述 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较可以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更有效的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减少样品预处理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食品、环境、商检、化工等领域。 二、SPE的原理与分离模式 固相萃取是基于液-固相色谱理论,采用选择性吸附、选择性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富集、分离、纯化,是一种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SPE根据其相似相溶机理可分为四种:反相SPE、正相SPE、离子交换SPE、吸附SPE。 反相SPE中吸附剂(固定相)属于非极性或弱极性,如硅胶键合C18,C8, C4,C2,-苯基等。 正相SPE中吸附剂(固定相)属于极性键合相和极性吸附剂,如硅胶键合-NH2、-CN,-Diol(二醇基)、(A-,N-,B-)alumina、硅藻土等。 离子交换SPE中吸附剂(固定相)为带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为中等极性到非极性样品基质。用于萃取分离带有电荷的分析物 固相萃取的洗脱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目标化合物比干扰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亲和力更强,因而被保留,洗脱时采用对目标化合物亲和力更强的溶剂;另一种是干扰物比目标化合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亲和力更强,则目标化合物被直接的洗脱。通常采用前一种洗脱方式。 三、SPE的主要步骤 一个完整的固相萃取步骤包括固相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淋洗、洗脱及收

集分析物四个步骤。 固相萃取柱的预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洗萃取柱中的固定相(填料)和活化固定相。通常用两种溶剂来完成,第一个溶剂(初溶剂)用于净化固定相,另一个溶剂(终溶剂)用于建立一个合适的固定相环境使样品分析物得到适当的保留。 上样是为了让分析物被固定相萃取:将样品倒入活化后的SPE 萃取柱,然后利用加压、抽真空或离心的方法使样品进入吸附剂(采取手动或泵以正压推动或负压抽吸方式),使液体样品以适当流速通过固相萃取柱,此时,样品中的目标萃取物被吸附在固相萃取柱填料上。 上样完成后需要对固定相进行淋洗以洗去不需要的成分,尽量的减少杂质的影响。一般选择中等强度的混合溶剂,尽可能除去基体中的干扰组分,又不会导致目标萃取物流失。 淋洗后选择适当的洗脱溶剂洗脱被分析物,收集洗脱液,挥干溶剂以备后用或直接进行在线分析。为了尽可能将分析物洗脱,使比分析物吸附更强的杂质留在SPE 柱上,需要选择强度合适的洗脱溶剂。 四、SPE 的应用 固相萃取(SPE )大多数用来处理液体样品,萃取、浓缩和净化其中的半挥发性和不挥发性化合物,也可用于固体样品,但必须先处理成液体。它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食品、环境、商检、化工等领域。主要典型的应用领域: 1、医药发面:血清、体液,固体、液体药物成分的检测分析 如:人体血清中的咖啡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SPE 净化及检测和血清中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舒必利、磺胺类等药物的检测。 2、食品、食物方面:蔬菜、水果中残留农药,肉制品中残留兽药的检测 如:猪肉中五种磺胺药物(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唑、预处理 (清洗、活化)上样(萃取)淋洗(去杂质)洗脱(采样分析)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法(QuEChERS-GCMSMS)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法(QuEChERS-GCMSMS )分析中药中的农药多残留 Application Notes_C_GCMS-31 吕建霞 余翀天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引言 中药为我国的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为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据统计,我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约有20%的中药材来自人工栽培[1]。随着人工栽培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使得中药材极可能受到农药的污染,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存在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中国药典(2015版)》[2]中提供了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采用分散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本文依据此方法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中药中60种有机氯、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好,回收率高,线性范围好。仪器 Trace1310-ITQ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配EI 源(Thermo Scientific );AS1310 自动进样器(Thermo Scientific )均质器、离心机、天平、漩涡混合器、氮吹仪(Thermo Scientific )耗材 色谱柱:TG-5MS (30 m ×0.25 mm ×0.25 μm )(Thermo Scientific )QuEChERS 产品:萃取管,50 mL 含6.0 g 无水硫酸镁和1.5g 醋酸钠(PN :60105-210);净化管,15 mL 含900 mg 无水硫酸镁、150 mgPSA 、150 mgC18(PN :60105-227)(Thermo Scientific )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TG-5 sil 色谱柱;中药;农药残留目标 建立高效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测定中药中的多种农药残留;样品中的农药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离子阱质谱采用二级质谱模式检测,灵敏度高 试剂与标准品 农药标准 溶液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浓度100 mg/L 。乙腈:色谱级。冰醋酸。 0.1%醋酸-乙腈溶液:加10 mL 冰酯酸到990 mL 的乙腈。标准溶液的制备 单一农药标准溶液各取适量,用正己烷稀释定容,得浓度为1 mg/L 的混合标准溶液。样品前处理 取试样可食用部分,粉碎并混合均匀,准确称取3 g (精确至0.01 g ),加入10 mL 水浸泡,转移到QuEChERS 萃取管中,加入15 mL0.1%冰醋酸/乙腈溶液,均质提取2 min 。以10000 r/min 离心10 min 。准确吸取10 mL 提取液于离心管中,N 2吹干,用2.0 mL 乙腈涡混溶解残渣。将上述溶液转移到净化管中,涡混2 min ,5000 r/min 离心3 min 。用一次性注射器取上清液,过0.45 μm 滤膜,供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

常用固体分散技术

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5月/4日/第011版 动物保健 常用固体分散技术 卢胜明 李英伦 固体分散技术通常是将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或分散的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研究表明,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可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及生物利用度。近年来,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技术,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其中后3种剂型在兽药生产中有重要意义。目前固体分散技术在兽药制剂中应用极少,在国内兽药制剂技术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固体分散技术为兽药的剂型改革提供了新途径。 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载体材料的特性。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几种载体材料可联合应用,以达到所要求的效果。 水溶性载体材料常用的有高分子聚合材料、表面活性剂、有机酸以及糖类等。 (1)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类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使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且在溶剂蒸发过程中黏度骤增,可防止药物聚集。(2)聚维酮类。聚维酮化学名称为聚N 一乙烯基毗咯烷酮,为高分子聚合物。无毒,熔点较高,对热稳定(150℃变色),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对多种药物有较强抑晶作用,但成品对湿稳定性差。PVP医药上常用规格包括PVPk15、PVPk30、PVPk90等。(3)表面活性剂类。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有聚氧乙烯基,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常用的有泊洛沙姆,一种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为片状固体,毒性小,对黏膜刺激性极小。(4)有机酸类。该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如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胆酸及脱氧胆酸等,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此类一般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难溶性固体材料(1)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溶于有机溶剂,有较大黏性,载药量大,稳定性好。EC固体分散体中释药率受扩散控制,EC用量对释药速度有很大影响。在EC固体分散物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PVP、PEG等水溶性物质作孔调节释药速度,可获得理想的缓释效果。(2)聚丙烯酸树脂类。此类产品在胃液中可溶胀,在肠液中不溶,不被吸收,对机体无害,多用于制备缓释性的固体分散体。为了调节释放速率,可适当加入水溶性载体材料。常用品种有聚丙烯酸树脂。(3)其他类。常用的有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脂、胆固醇硬脂酸酯、巴西棕榈蜡及蓖麻油蜡等脂质材料。 肠溶性载体材料(l)纤维素类。常用的有醋酸纤维素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酚酸酯及羧甲基纤维素等,可用于制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道中释放和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分散。(2)聚丙烯酸树脂类。常用Ⅱ及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前者在pH值大于6的介质中溶解,后者在pH 值大于7以上的介质中溶解,两者可合用,制成缓释型固体分散体。 常用固体分散技术 不同药物采用何种分散技术,主要取决于药物性质和载体材料的结构、性质、熔点及溶解性能等,常用下列5种方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匀,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或将此熔融物倾倒在不锈钢板上成薄层,在板的另一面吹冷空气或用冰水,使其骤冷成固体。再将此固体在

固相萃取基本原理与操作

一、固相萃取基本原理与操作 1、固相萃取吸附剂与目标化合物之间的作用机理 固相萃取主要通过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以下作用力来保留/吸附的1)疏水作用力:如C18、C8、Silica、苯基柱等 2)离子交换作用:SAX, SCX,COOH、NH2等 3)物理吸附:Florsil、Alumina等 2、p H值对固相萃取的影响 pH值可以改变目标物/吸附剂的离子化或质子化程度。对于强阳/阴离子交换柱来讲,因为吸附剂本身是完全离子化的状态,目标物必须完全离子化才可以保证其被吸附剂完全吸附保留。而目标物的离子化程度则与pH值有关。如对于弱碱性化合物来讲,其pH值必须小于其pKa值两个单位才可以保证目标物完全离子化,而对于弱酸性化合物,其pH 值必须大于其pKa值两个单位才能保证其完全离子化。对于弱阴/阳离子交换柱来讲,必须要保证吸附剂完全离子化才保证目标物的完全吸附,而溶液的pH值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保证其完全离子化。

3、固相萃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针对填料保留机理的不同(填料保留目标化合物或保留杂质),操作稍有不同。 1)填料保留目标化合物 固相萃取操作一般有四步(见图1): ?活化---- 除去小柱的杂质并创造一定的溶剂环境。(注意整个过程不要使小柱干涸) ?上样---- 将样品用一定的溶剂溶解,转移入柱并使组分保留在柱上。(注意流速不要过快,以1ml/min为宜,最大不超过5ml/m in) ?淋洗---- 最大程度除去干扰物。(建议此过程结束后把小柱完全抽干) ?洗脱---- 用小体积的溶剂将被测物质洗脱下来并收集。(注意流速不要过快,以1ml/min为宜)

固体分散制剂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历史

固体分散体制剂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历史 药本九九尹超群 3031999024 [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固体分散体的原理、分类、特点、载体种类、制备方法和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1]。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 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固体分散制剂技术的最早出现于丹麦Ferrossam制药公司,于1933年首次应用脂油性的氢化植物油为基质,以稀乙醇为冷却剂制备维生素AD滴九。1956年Bjornssion等开始用水溶性的聚乙二醇(PEG)4000为基质,植物油为冷却剂制备苯巴比妥滴丸。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固体分散技术是60年代由Sekiguchi(1961年)制备磺胺噻唑(ST)—尿素固体分散物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近年来,固体分散己从增加药物的溶解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进入到缓(控)释和靶位释药研究。人们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不同的制剂,为药物的剂型改造提供了新的途经。因此,该项技术日益受到研究者和新药开发者的重视。本文将就固体分散体的原理、分类、特点、载体种类、制备方法和应用作一简略介绍。 1固体分散体增加药物溶出的机制[2] 口服固体制剂进入体内后,均需经过溶出过程,才能透过生物膜被机体吸收。难溶性药物由于其溶出速度受溶解度的限制,影响了药物吸收,因此作用缓慢,生物利用度较低。根据Noyes-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dc/dt=K·S·C(dc/dt为药物溶出速度,S为药物表面积,C为溶解度),溶出速度随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提高药物的分散度,减小药物粒度,使比表面积增加,则可以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正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药物形成分子、胶体或超细状态的高分散体,而载体又为水溶性物质,从而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 2 固体分散体分类 固体分散体按药剂学释药性能分为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缓(控)型固体分散体和靶向释药型固体分散体。 2.1 速释型固体分散体。 速释型固体分散体就是利用强亲水性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系,这种类型的固体分散物在固体分散体研究中占绝大比重。 对于难溶性药物而言。利用水溶性或体制备的固体分散物,不仅可以保持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而且对药物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这在提高药物溶解度,加快药物溶出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西南制药三厂用溶融法,以PEG6000为载体,制成灰黄霉素滴九,结果表明,别成分散物口服2h内几乎完全吸收,而微粉片30-80h 内方吸收44.3%,药物-载体比1:10-1:5的灰黄霉素分散物在人体内的吸收量比微粉片高1倍多。

基质固相分散word版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Steven A. Barker教授,自1989年首次提出了基质 固相分散(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MSPD)[11]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作为一种专利工艺,最初是用于从动物组织中分离有机磷酸酯类、苯并咪唑驱虫药和β-内酰胺抗生素类药物,文章表明了MSPD萃取次数少、消耗更少量的溶剂、可同时执行提取和净化过程,同时Barker教授也对MSPD给予了理论解释。Barker 在2000年、2007年陆续发表了相关研究的综述文章[12~14],总结和评论了该前处理手段在食品分析领域每隔十年的发展和进步。MSPD作为简单的样品提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从固体、半固体、高粘性的环境、生物基质中提取有机污染物或药物,也逐渐成为了天然产物的提取手段。 MSPD方法采用亲脂性固相填料C 18 ,与固体、半固体、高粘性液体一起研磨,得到半干燥的颗粒混合物,易于作为填料装柱,装入萃取柱或注射器针筒里,然后可以用极性、非极性的多种有机溶剂充当洗脱剂,将各种待测药物、污染物等 从生物基质中分离出来。C 18 聚合物通过破坏和分散细胞膜磷脂、组织液成分、细胞内成分、胆固醇等,充当分散剂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为:样品组织与固体材料研磨的过程中,有机相与硅胶固相萃取材料表面相互键合,利用剪切力作用将组织分散,样品组分溶解和分散在固体支持物表面,这大大增加了萃取样品的表面积,样品会按照各自的极性分布在有机相物质表面。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可替 代性的分散剂材料,如酸性SiO 2、石英砂、丙烯酸类聚合物、硅藻土和Al 2 O 3 , 这些材料的运用可以增强MSPD的选择性。然而,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常用的分散剂缺乏选择性。利用MSPD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待分析的物质,对分散剂、洗脱剂进行优化,必要时还需要对洗脱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纯化。洗脱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质的性质和待测物分子的极性。为了提高基质固相分散技术的选择性,样品经分散剂处理后,净化过程也逐渐显得尤为重要。

Florisil分散固相萃取 液质联用法测定水果蔬菜中氯吡脲的残留 张燕

Florisil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果蔬菜中氯吡脲 的残留 张 燕1,舒 平,徐 幸,阚海勋,狄家卫 (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摘 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果蔬菜中的氯吡脲残留量。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无水硫酸镁和Florisil 作为吸附剂净化,经0.22μm 微孔滤膜过滤,用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 18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氯吡脲在0.5~40μg/L 浓度范围内与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检出限为 1.0μg/kg ,在添加水平为 1.0、5.0、20μg/kg 时,平均回收率为85.9-97.9%,相对标准偏差(RSD )为2.8%~8.7%(n=6)。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水果蔬菜中氯吡脲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蔬菜;水果;氯吡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Residues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 by Florisil Dispers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ZHANG Yan, SHU Ping, XU Xing, KAN Hai-xun, DI Jia-wei (Dali Stat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spection Center,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 : HPLC-MS/MS was applied to th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amoumt of forchlorfenuron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 The vegetable and fruit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by homogenous stirring and purified with adsorbents of Florisil and Anhydrous magnesium sulfate, filtered through 0.22μm millipore membrane. The filtrate was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c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dentifi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in positive mode using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and quantified with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The sample extract was separated on a C 18 column by gradient elution with acetronitrile-containing 0.1% formic acid water as mobile phase. The method showe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0.5~40μg/L for forchlorfenur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quare was mor then 0.999. The limit of quanitation (LOQ) for sample was 1.0μg/kg.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s were 85.9%~97.9% at spiked levels of 1.0, 5, 20μg/kg.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n=6) was 2.8%~8.7%. This method is fast, high sensitivity, good repeatability. It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residues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 Key Woeds: vegetables; fruits; forchlorfenur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志码:A 氯吡脲 即1-(2-氯-4-吡啶)-3-苯基脲,分子式:C 12H 10ClN 3O , 分子量:247.68。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氯吡脲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允许使用,也是中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允许用于西瓜、葡萄、猕猴桃[1,2]。由于氯吡脲可能会对人体带来潜在的危害,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对其残留量作出了严格限定,限量为不超过0.01mg/kg 。目前,氯吡脲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4-12]、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13-24]和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25]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作者简介:张燕(1979—),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E-mail :396524891@https://www.360docs.net/doc/fa1847761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8 16:57:5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a18477616.html,/kcms/detail/11.2206.TS.20150918.1657.028.html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在样品前处理的中的应用 摘要: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是1989年由Barker等发明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样品量少、快速简便等突出优点。本文在介绍了MSPD技术的操作步骤、分离原理、分散/吸附剂与洗脱溶剂的选择及分散-吸附剂方面的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MSPD研究成果,综述了MSPD在进行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物、天然产物时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基质固相分散(MSPD)样品前处理分子印迹聚合物 1.引言 样品的处理和待检测组分的分离、富集往往是检测技术的关键。特别是各种有机污染物和其他人造或天然有机产物,含量低,分离困难,可靠的分离和富集技术对检测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满足对食品、药物、生物、环境保护和其他领域对痕量有机物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近年来人们发展了以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加速溶剂萃取(ASE)、微波辅助萃取(MAE)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微波辅助萃取(MAE)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效快速提取富集方法。基质固相分散(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MSPD)是1989年由Barker等发明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Barker SA,Long AR, Short CR 1989)。与其他前处理技术相比,MSPD技术样品和有机溶剂用量少,并避免了对样品均化、沉淀、离心、转溶、乳化、浓缩等环节可能造成的待测物的损失,操作简单快速,特别适合于固体、半固体和粘性样品(包括生物组织)的处理(Capriotti A.L. et al, 2010)。MSPD技术自发明以来,其与GC和GC-MS相结合,在环境、医药卫生、食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arker SA,2000, 2007; Kristenson E.M. et al,2006; Capriotti A.L. et al, 2010),并有取代传统的索氏提取、MAE和SFE的趋势(Capriotti A.L. et al, 2010)。 本文在介绍了MSPD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MSPD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了MSPD技术在药物分析、环境污染物和天然产物分析时样品前处理上的应用。 2.MSPD的基本原理 2.1 操作方法(Barker SA,2007) 相对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MSPD操作及其简便,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可以分为研磨分散、转移、洗脱三个步骤。 第一步研磨分散,将固体、半固体或粘滞性的样品(固体、半固体样品已经过适当的粉碎处理)置于玻璃或玛瑙碾钵中,与适量的与分散剂(吸附剂)混合,手工研磨数十秒至数分钟,使分散剂与样品均匀混合;常用的分散剂有衍生化/未衍生化硅藻土、弗罗里土、硅胶、石英砂、C8和C18填料等(Barker SA,2000)。在研磨前,可以向样品中加入内标样品。一般样品/分散剂按照1:4的比例混合,也可以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