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下面按两个层次分述各区土壤侵蚀特征:

一、水蚀区(A)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坡,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边缘向西南直到藏东高山峡谷区以东的地区为水蚀区。区内又分十九个亚区,分述如下:

1A.大小兴安岭山地森林轻度水蚀区编码为014131。包括大兴安岭东坡,伊勒呼里山和小兴安岭。由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坡缓谷宽,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土层薄,森林根系横卧,株距大。本区是我国木材供应基地之一。

2A.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林灌轻度椫卸人?辞? 编码为024241。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吉林哈达岭,龙岗山等东部山地及辽东半岛。由花岗岩类,砂页岩类和片麻岩类组成,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和棕壤,土层厚薄不同。长白山区,森林茂密,侵蚀轻微。辽东半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

3A.松嫩平原外围岗台地栽培植被中度椙慷人?辞? 编码为037861。本区围绕松嫩平原呈马蹄形分布。为海拔200至500米的台地,由砂页岩类或未成岩松散层组成,发育典型黑土,由于开发历史短,尚有较厚层的黑土,是东北主要粮食基地之一、在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的二级阶地上,黑土侵蚀严重,沟谷侵蚀规模、速度仅次于黄土高原。

4A.三江平原栽培植被沼泽草甸微度水蚀区编码为048911。黑龙江、松花江和鸟苏里江三条江的下游,散流形成的三江冲积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处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岗地上有轻微水土流失。

5A.松辽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编码为058811。本区为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但不包括科尔沁沙地。发育厚层黑钙士和草甸土,是东北最重要的粮食基地。北部为波状起伏平原,南部较平坦,多沼泽。低岗地种植区有轻微水土流失。

6A.辽西冀北山地林灌中度水蚀区编码为064251。本区包括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医巫闾山和燕山山地。由花岗岩类、片麻岩变质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山地褐土与粟钙土,土层薄,局部地区裸岩比例高,常有泥石流发生。陡坡开荒,土层侵蚀殆尽,难以恢复。7A.太行山山地林灌中度椙慷人?辞? 编码为074261。本区包括大、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山地。主要由片麻岩类、碳酸盐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局部有山地棕壤,土层薄,针阔次牛林灌恢复差,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

8A.黄淮海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编码为088811。本区西部、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洪泽湖、高邮湖、新通扬运河等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流的冲积平原。仅古河道岗地有微弱侵蚀,是我国主要粮、棉基地。

9A.山东丘陵灌丛栽培植被中度水蚀区编码为096551。位于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砂页岩类、碳酸盐岩类组成,风化程度深,土层较厚,但开垦历史久,土层变薄。尤其是沂蒙山区,片麻岩风化壳变薄,乃至局部土层已侵蚀殆尽,有“跑水、跑肥、跑土、跑面、跑人”之称。

10A.黄土高原栽培植被极强度水蚀区编码为101881。西、北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以太行山,秦岭为界。黄土是第四纪松散沉积,以粉沙为主,且有垂直节理,容易冲动。暴雨作用下,坍塌迅速,沟谷发展很快,常造成高含沙量水流和泥流,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1A.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森林轻度水蚀区编码为114131。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由浅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所组成,风化较深,发育黄棕壤土,土层较厚,针阔叶林较密。林中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

12A.四川山地丘陵森林栽培植被强度水蚀区编码为125471。本区习惯上称四川盆地,但除成都小平原外,都是山地与丘陵。以紫红色砂页岩、泥页岩类为主,发育紫色土,紫泥田等水稻土,人口众多,开垦历史悠久,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由于风化层变薄,颗粒粗化,常形成泥石流。

13A.长江中下游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编码为138811。位于宜昌以东地区,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本区多湖泊,是我国的鱼米之乡。虽是平原,但向湖泊仍有微度的侵蚀。

14A.江南山地丘陵森林栽培植被微度椙岫人?辞? 编码为145421。本区位于长江以南,南以南岭为界,西以黔桂滇高原为界。包括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黄山、天目山、怀玉山、仙霞岭、雁荡山、武夷山、戴云山和台湾山等。以花岗岩类、碎屑岩类组成山地丘陵,山间多为红色小盆地。发育红壤、黄壤,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花岗岩风化层组成的丘陵地区,由过度开垦造成,局部地区侵蚀严重。

15A.岭南平原丘陵栽培植被微度椙岫人?辞? 编码为159821。本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和广西东部地区。以花岗岩类、砂页岩类为主,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土层较厚,局部花岗岩风化深,崩岗侵蚀严重。

16A.黔桂滇高原山地森林栽培植被轻度椫卸人?辞? 编码为162441。本区为云贵高原,包括雪峰山、武陵山、大娄山、苗岭、乌蒙山等地区。主要由硫酸盐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黄壤、红壤和黄棕壤。土层很薄,基岩裸露。坪坝地为石灰土,溶蚀为主。

17A.川西山地草甸微度椙岫人?辞? 编码为174721。包括大凉山、邛崃山、大雪山和鲁里山等。由碎屑岩类组成,发育棕壤和褐土。高山草地为主,垦殖区、开矿、筑路造成水土流失。

18A.横断山山地森林栽培植被轻度椫卸人?辞? 编码为184441。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哀牢山、天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由变质岩类、花岗岩类、碎屑岩类组成,发育黄壤、红壤和燥红土。风化强烈,土层厚,垦殖不当,超采林木和开矿、筑路造成水土流失。局部地区有严重的泥石流发生。

19A.阿尔泰山山地森林草原微度水蚀区编码为194311。本区为阿尔泰山的南坡,属额尔齐斯河流域。森林草场覆盖度高,冰雪融水侵蚀微弱。

二、风蚀区(B)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蒙新青高原上。区内又分四个亚区,分述如下:

20B.内蒙高原草原中度风蚀水蚀区编码为201653。本区包括呼伦贝尔、内蒙古和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发育黑钙土和栗钙土,是我国主要牧区。由于垦殖,沙化严重。

21B.蒙新青高原盆地荒漠强度风蚀区编码为213072。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主要由戈壁和沙漠组成。

22B.准噶尔绿洲荒漠草原轻度风蚀水蚀区编码为220033。围绕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呈向东开口的马蹄形绿洲带,发育灰漠土。由于风雨同季,生长稀疏草丛,轻度风水蚀。

23B.塔进里木绿洲栽培植被轻度风蚀水蚀区编码为230833。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呈向东开口的马蹄形绿洲带,发育(氵于)灌土,风雨不同季,垦植业发达,轻度风水蚀。

三、融冻区(C)分布在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和大兴安岭北部。区内又分四个亚区,分述如下:

24C.禽藏高原山地高寒巾甸微度融冻侵蚀K编码为242714。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高山冰川与湖泊相间,发育巴嘎土、莎嘎土等,自然稀疏草甸,局部有冰川泥石疏。

25C.藏北高原高寒草原轻度融冻风蚀区编码为251635。位于藏北高原,发育莎嘎土,为高原干旱区,风沙大,为融冻风蚀区。

26C.天山山地森林草原微度融冻水蚀区编码为264316。包括哈尔克山、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天山、博格达山和塔尔巴哈台山,垂直分带明显,为冰雪融水侵蚀,局部发育冰石流。

27C.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森林微度融冻水蚀区编码为274116。位于北纬50”以上的大兴安岭山区,因高纬高寒,属多年冻土地区,发育草甸土,土层薄,树木根系横卧,株距较大,侵蚀缓慢。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释义: 根据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除个人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执行。”“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不得使用作废的上述许可证件。”

土壤侵蚀区划: 土壤侵蚀区划,亦称水土流失分区。是指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类型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并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侵蚀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类型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类型、强度等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所做出的低于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实施步骤,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区划的基本内容为:拟定区划原则和分级系统;研究并查明各级分区的界限,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按土壤侵蚀区域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分区治理途径和关键性的水土保持措施;编写侵蚀区划报告。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012-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则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和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内,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可分为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这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 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 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 编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Removed_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九章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主要教学目标: 阐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明确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分布范围以及不同土壤侵 蚀类型区的特点。教学方法: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三节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四节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一、目的意义与任务 土壤侵蚀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 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进行分区。分区的目的意义是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 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它是 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分区的任务是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 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差异性,提 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蚀类型区。 二、分区原则 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 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因此分区原则主要 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 相似。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三、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由于各地自 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根据我国的地貌 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辛树帜等(1982)将全国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 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是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其中风力侵蚀的沙漠及沙地面积达187.6万km2。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分布有现代冰川、高原、高山,是冻融侵蚀为主的另一侵蚀区,其中冻融和冰川侵蚀面积约有125.4万km2(施雅风等,1988)。其余所有山地丘陵地区,则是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第三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面积约有179.4万km2。水力侵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 一线以东的地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 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和云贵高原6个2级类型区。 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一、西北黄土高原(Ⅲ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近60万km2范围内,土壤侵蚀面积43万 km2,严重的土壤侵蚀面积达28万km2以上,最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面积为15.6万km2。

中国土壤区划

中国土壤区划 本区划采用的土壤区域、土壤地区、土区三级分区制,是在《我国的土壤》所附“中国土壤分区图”的基础上,参照席承藩、张俊民1982 年所编“中国土壤区划图”中的三级区予以补充、修改编制而成。 土壤区域全国土壤区划一级单元。反映我国土纲组合群体结构与大农业生产的概括特征,体现我国生物气候条件大范围的不均衡性,及其所影响到的土壤性状与农、林、牧业布局的重大差异,据此将全国分为三个不同的土壤区域: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Ⅱ.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Ⅲ.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 土壤地区全国土壤区划二级单元。反映土壤区域内部生物、气候条件不同引起较大范围地带性土纲或土类组合的差异。同一土壤地区内,具有大体相近的水热条件和土地生产特点,农、林、牧生产发展的方向较为一致。据此将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划分出华南、滇南砖红壤、水稻土(Ⅰ1)等6个土壤地区;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划分出内蒙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Ⅱ1)等3个土壤地区;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划分出青藏东部亚高山、高山草甸土(Ⅲ1)等3个土壤地区,共计12个土壤地区。 土区全国土壤区划三级单元。反映土壤地区内部生物、气候条件或地域性因素(地形、水文等)不同引起的土类或土类组合的差异。同一土区内,具有比较一致的水热条件和土地生产力,农、林、牧生产的配置和改良利用也相近似。

据此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共分44个土区,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共分20个土区,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共分8个土区,共计72个土区。 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大体位于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中条山、秦岭、岷山、大雪山、横断山一线以东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4.43%。人口密集,耕种集约,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耕地和人口数量均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是我国农业、林业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这里濒临海洋,季风进退活跃,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以上,大气湿润程度高,适宜各种林木生长。因而从南到北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森林,相应形成各类不同的地带性森林土壤。①在最南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带形成砖红壤和砖黄壤,是我国橡胶的主要产地,并盛产甘蔗、咖啡、可可、香蕉、菠萝、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可一年三熟:②在云南、“两广”、福建南部、台湾中部的南亚热带季雨林地带形成赤红壤和赤黄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既能种植柑桔、油茶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又能种植木瓜、芒果、菠萝、洋桃、龙眼、荔枝等热带果木,农作可一年三熟;③在赤红壤以北的江南及四川盆地南缘和台湾北部的广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形成红壤和黄壤,多毛竹、茶叶、油茶、油桐、桑、漆、柑桔、枇杷等经济林木,盛产水稻,年可二熟;④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交织的地带形成黄棕壤和黄褐土,具有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为稻、麦两熟地区,也可种植一定比例的双季稻,柑桔、茶叶、油茶、枇杷等经济林果在局部小气候条件下可种,否则遭受冻害;⑤在辽东、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灌木林地带形成棕壤和褐土,已过渡为北方旱作农业,盛产棉、麦、玉米、甘薯,二年三熟,最南部可一年二熟,经济林木以苹果、核桃、红枣、梨等著称;⑥在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形成暗棕壤,其北端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形成漂灰土,主产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柑、桦等木材,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森林茂密,素有林海之称,旱作一年一熟。 在这些地带性土壤中,尚有不少非地带的隐域土壤与之呈组合共存的类型:如南海诸岛麻疯桐林下因珊瑚礁和鸟粪影响形成的磷质石灰土;海南岛西南和云南沅江河谷因干热风影响形成的燥红土;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因石灰岩影响形成零星分布的红、棕、黑、黄等色的石灰(岩)土;四川盆地中因紫色砂岩影响形成的紫色土;华北平原因地下水影响形成的黄潮土和砂姜黑土;滨海平原因海水浸渍影响形成的滨海盐土;东北三江平原因地表滞水和低洼积水影响形成的白浆土和沼泽土;关中渭河宽谷因长期施用土粪叠加而成的娄土;江南各地因长期种稻形成的水稻土等。它们与上述不同地带性土壤相嵌并存,致使区域土壤利用形成地区性分异。 本区域土壤利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大面积低产红壤与潜育水稻土、盐渍土需要改良。因此大力营造和保护各种林木,绿化荒山荒坡;注意合理排灌,减少盐碱与潜育化危害;增施化肥和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是合理利用治理本区域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不准确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同。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我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区划分为三个一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 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 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 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 区。 3.2.3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类型区。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原因 摘要:通过分析得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中等温度、中等适度地区暨温带草甸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由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向温带荒漠区和南方高温高湿区过渡,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逐渐降低。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 关键词:土壤 有机质 0 引言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前者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施入的有机肥及翻压的绿肥。后者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作用下形成的,含有多种功能团的带芳香族核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影响有机质供应量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质地与酸碱性、有机物质的组成等。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生产者,植物的种类、数量和成分不同会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及合成的类型;动物是土壤有机物的利用者,死亡的残体进入土壤参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1 不同地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图1 中国部分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物含量分布图0.00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宁夏银川碱土山西草原风沙土风沙土山 西草甸盐土盐土四川大竹紫色土新 疆玛纳斯灰漠土新疆 准葛尔盆地棕钙土上海滨海盐土上海水稻土上海潮土黑龙江查哈 阳农场草甸土湖 南 桃园红壤内蒙翁牛特旗黑钙土南京黄棕壤嫩江黑土珠峰地区灰 化 土 辽宁千山棕壤 有机质/% A层B层C层

第一章 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1 什么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好人损失,包括土地表层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的内涵:(一)地面土壤发生位移(二)土体遭到机械破坏,土体不发生位移时,其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坍散,土体解体,其所载的养分溶解于水中流失,(三)土壤退化,在不发生任何物理位移的情况下,任何使作物生长能力下降的土壤退化现象。 2 简述水土保持的概念?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3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有哪些? 改造地表起伏、促使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 (一)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是主要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4 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划分可分为哪些类型? (二)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几个环节)。包括:1)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或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的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 5 简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松散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我国个侵蚀区允许土壤侵蚀量: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t/km平方.a),东北黑土区:200(t/km平方.a),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 6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破坏水资源,加剧干旱。(二)破坏土地,吞食农田。(三)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四)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五)对农林牧业的破坏。(六)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七)淤塞水库湖泊。 第二章小流域综合治理 1 什么是小流域? (一)小流域是一个积水面积较小的流域或沟道,(二)是一个径流泥沙汇集单元,(三)是一个经济开发利用单元(四)面上的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之间往往存在一个空隙,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衔接二者的重要环节。(五)小流域在治理上须投资小、见效快、持久性强。 2 简述小流域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从上到下节节拦蓄,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 1、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5、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 1.名词解释 2.挟沙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携运泥沙的数量。 3.雨滴的中数直径: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用D50表示。 4.溅蚀量:击溅侵蚀引起土粒下移的数量。 5.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实引起的溯源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疑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6.起沙风:一切大于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的风。 7.风沙流:风与其所搬运的固体颗粒共同组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 8.风蚀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9.风积作用: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现象。 10.风沙流的饱和度:在一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称为容量,实际搬运的沙量称 为强度,强度与容量之比。 11.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 象。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12.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 13.蠕动: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 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14.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断地崩塌和陷落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 状侵蚀。 15.陷穴: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产生溶蚀和侵蚀,并把可溶性盐类带 走,致使下边掏空,当上边的土体失去顶托时,引起黄土的陷落。 16.冻土: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层。 17.石海:在平坦而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山坡上,经冰冻风化形成的大小石块,直接覆盖在基 岩面上的地形。 18.石川:在不太陡的山坡或凹地中,大量的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湿润细粒土 层表面整体地或部分地向下滑动的石块群体。 19.热融作用: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过程。 20.冻融泥流:指冻结的饱水松散土层和风化层解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缓慢流动 或蠕动的现象。 21.岩溶侵蚀:是指可溶性岩层在水的作用下发生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伴随有塌陷、沉积 等物理过程及结果程而形成独特地貌景观的过程及结果。 22.淋溶侵蚀:指降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土壤水分受重力作用沿土壤空隙向下层运动,将 溶解的物质和未溶解的细小土壤颗粒带到深层土壤,产生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向土壤剖面更深 层的迁移聚集甚至流失进入地下水体中的过程。 23.盐渍化:在干燥炎热或过度蒸发条件下,土壤毛管水上升运动剧烈,致使地下水及土中 盐分向地表迁移并在地表附近发生积盐的过程及结果。 24.钙积层:是指在土壤剖面的某一层位上碳酸钙、碳酸氢钙的沉淀,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 特征的土壤层。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摘要:在调查沈阳市土壤环境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土壤环境特征?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土壤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特性,来确定不同区域土壤环境的主导服务功能,将研究区域分为4个一级土壤环境功能区?15个二级土壤环境功能区以及1 617个三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建设方向? 关键词:沈阳市;土壤;环境功能 Functional Zoning of Soil Environment: Take Shenyang City as Example Abstract: Functional zoning of soil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Shenyang,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soil environment was determined by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status an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soil environment. The studied area was divided into 4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zones on the first grade, 15 sub-zones which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1 617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es on the third grade. Corresponding conserv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key region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Shenyang;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 土壤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防治土壤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1]?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在以土壤污染状况为主的土壤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土壤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区域土壤环境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是土壤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也是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制度的前提? 由于受污水灌溉和工业“三废”污染的影响,沈阳市的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给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生产增加了新的难度?因此,为保证沈阳市的土壤质量,确保粮食和蔬菜等食品质量安全,优化城市和农村发展空间,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监管力度,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和规划工作十分必要[2,3]? 1 功能区概况 沈阳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交接处,断裂构造非常发达?地貌以平原为主,东北和东南部是辽东低山丘陵起伏的延伸部分,北部是辽北丘陵延伸部分,中西部是辽河?浑河冲洪积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两侧向中部倾斜?全市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等大小河流15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近31亿m3?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共13页

土壤侵蚀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土壤侵蚀 英文名称: soil erosion 定义1: 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 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 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 失(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土壤及其母质在

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目录 类型 因素 影响 防治 类型 因素 影响 防治 展开 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 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

为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 2.潜蚀: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3.沟蚀: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