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

1、艺术上才华横溢的苏――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

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领略到的是他艺术上的才华横溢。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诗词散文皆有杰出成就,亦善书法绘画。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开有宋一代诗歌新风貌;词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魅力首先来自他在文学上纵横驰骋的杰出表现。他把人生的感悟、心灵的火花、深刻的见解都付诸笔端,思想敏锐、文笔优美,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气息,充溢着思想和审美的魅力。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发展了婉约词,风格多样;苏词开拓词的题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谈禅说理等各个方面。苏词不协音律,内容丰富、境界阔大。文学是支撑苏东坡生命的顶梁柱之一,他的智慧和魅力也更多地体现在这里。

2、政治上正直果敢的苏――体恤民情,政缋卓越

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观赏到的是他那“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奔放洒脱,有为而作,正直果敢。他的一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官场沉浮中,他执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虽然政治上一再遭受挫折,但他在历任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典型著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作者写的第一首豪放词。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

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3、感情上丰富浓烈的苏――情真意切,凄楚哀婉

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体会到的是他那“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凉,有情义,真挚的情感,感情上丰富浓烈。他流着眼泪写下了这首哀婉凄恻的千古绝唱《江城子・记梦》,感情之深挚、心境之凄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音响凄厉。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浸着血泪,能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感受到诗人对亡妻倦倦不已的思念。这首词的线索是“记梦”,按照梦前、梦中、梦后的顺序展开。梦前一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一此恨绵绵无绝期。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苏轼是一位具有旷世奇才的伟人,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凡人,有着常人所共有的情感。苏轼丰富的情感,以人性化的特点征服了每位读者,从而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感情上丰富浓烈,这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的又一层内涵。

4、思想上博大精深的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旷达

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理解到的是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潇洒,超然脱俗,思想上博大精深。参悟人生、超脱旷达的生命态度是苏东坡人格魅力的又一层内涵。正是他这种屡遭挫折却能够始终保持一份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成就了苏轼的境界。苏东坡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这种性情,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完美理解。《定风波》

应是最能反映其旷达态度的代表之作。《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展示了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诗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尤其是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更能使人品味到东坡特有的禅宗式顿悟。此词把作者谪居后那种旷达潇洒、超脱乐观的智者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们看到了一位不以外物萦怀,在人生路上漫步轻吟、自得其乐的老者形象,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况味,也显示了作者于人生的风雨中从容、镇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旷达。

结语

千百年来,苏东坡之所以备受推崇和爱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非凡的人格魅力,这来自于他自然、不事雕琢的本性和他对世事的洞彻以及他高尚的人品。他是一个具有伟人品格的普通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初品苏轼,多了一份豪迈;又品苏轼,多了一份凄凉;再品苏轼,多了一份淡定和坦然。

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简单了解到用心感悟,我看到了一个多元化的苏轼。苏轼那豪放坦诚、胸襟博大的个性,雍容旷达、超迈乐观的情怀和堂正做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为后世的文人士子所景仰。他不仅以文学成就名垂后世,还以其人格魅力感动着一代代华夏儿女。苏轼一生始终是乐观的,积极的,豁达的,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种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豪迈独立、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一.序论 1.本文中心论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二.本论 1.苏轼生平事迹。 2.苏轼人格魅力分析,根据其人生经历。 3.苏轼文学成就分析,从文,诗,词入手。 三.结论 1.我心中的苏轼及我对苏轼的评价。 摘要:苏轼是我国宋代最为杰出的文学大家,他一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从思想上加以组合,形成了一个三教合一的文化体,其文学成就更是人类的一宝贵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是个多才多艺,性格多面,刚直、真诚、忘我、爱民的文人。他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人格,不仅在宋代民众中具有巨大的影响与号召力,对后世文化人格模式的形成也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人格魅力文学成就率真诗词巅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中国词学史上,有一位泰斗人物、风流人物是永远不会被大浪淘尽的,是不得不提的,不仅现在要提,将来永远也要提。他就是中国词坛第一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不仅文学功底非凡,其画意也很高超,擅长画竹子,学习文同,也喜画枯木怪石。他较早的倡导文人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作品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他是"苏、黄、米、蔡" 四大书法家之一。他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吸取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创造,不是简单机械的去学习古人。他在拿笔上运用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方法,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黃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家事:祖父苏序,字仲先。祖母史氏。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仕途:宋仁宗景祐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時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時,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因为写文章称赞朝廷,朋友出手相救,而神宗爱惜人才,得以保全性命,次年被贬至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被章惇贬至至惠州、儋州(海南岛)。归家后第二年病死常州,时六十六歲。他在政治上偏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对于苏轼的评价

苏轼:一位卓越的文学巨匠与思想先驱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深邃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学成就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堪称卓越。他的诗歌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抒发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悟。散文方面,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如《赤壁赋》等名篇,至今仍为人们传颂。在词作上,苏轼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风,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观念 苏轼的思想观念深邃而独特。在政治上,他关注民生,主张改革,曾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文化上,他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向民间文化学习,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宗教方面,他尊重各教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为后世思想界打开了新的视野。 三、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尽管在官场中屡遭打击,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生活上,他热爱美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在人际交往中,他真诚待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朋友肝胆相照。这种乐观、真诚、豁达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当时和后世都深受人们的敬仰。 四、历史贡献 苏轼的历史贡献不可估量。他在文学上的创新和独特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为一位美食家,他创立的菜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此外,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为宋代书法艺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使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伟大人物。他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评价苏轼时,我们不仅要看重他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天赋,更要重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他的乐观、豁达、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榜样。同时也要学习他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他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也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

儒释道对苏轼性格的影响

儒释道对苏轼的性格影响苏轼的性格很复杂,有儒家内核,又有道家精神,兼有佛家的境界。因而在政治上有其保守的一面,也有其开放的一面。表现在变法上的犹豫就可以看出。 2.1 苏轼的儒家内核 儒家入世思想对苏轼影响最大的是其政治人格。他时刻把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作为自己立世的标准,“不独独善其身,又兼兼济天下”成为他一生行为的信条;借助佛老超越佛老,而未消极出世、陷入个人的痛苦,因而苏轼超然卓绝的人格魅力历来为人们称道。不独独善其身,又兼兼济天下——苏轼对儒家思想的自觉继承与坚守。 苏轼最早接触的更多的是儒家典籍,因此儒家思想在其人生中占据着深层次的地位。正如他小的时候问母亲,如果自己是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愿意一样。还有他关心社会矛盾,体察百姓疾苦。如“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坐;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岁晚三首?馈岁》)[7]还有在黄州之时,“救治时疫,养育孤女”[10]等等善举,无一不体现他的天下为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文情怀,也就是儒家的真正精髓。他的政治生涯,本可以顺风顺水的,但是由于心中的执拗,却饱受排挤,处处受制,险些丧命,及时行将就木的人生最后几年,也是在酷热难耐的海南岛度过的,一生虽然总能得到上司的赏识,虽说名满天下,粉丝无数,上至太皇太后,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吟唱着他的诗词。可是政治生涯确实艰辛。苏轼自幼就聪颖过人,七岁知诗书,十岁即有当世志。其弟苏辙回忆“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考“制科”时,他曾对北宋王朝的腐败现状,写了《策略》、《策别》、《策断》等篇文章,提出“立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改革弊政的主张。而在他考礼部进士的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更是提出了“天下归仁”的理想:“以君子长者之道得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这种德治仁政的政治思想成了苏轼后来一生从政贯彻始终的基本指导思想。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苏轼自幼开始接受爱物仁人、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从而成就了他“奋厉而有当世志”、“不独独善其身,又兼兼济天下”的浩然之气。这种济世救民的思想进朝为官后就更加明显了。他殚精竭虑,积极上书,希望能够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在《思治论》奏章中,他指出北宋国力衰弱的三大因素是:“无财”、“无兵”、“无吏”,进而提出“丰财”、“强兵”、“择吏”三方面的改革目标和措施,指出这是宋王朝政权能否巩固的关键问题:“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此三者,存亡之所从出,而天下之大事也。” 这种德治仁政理想体现在处事行为上就是忠君爱民。苏轼的忠君不是愚忠,而是直言敢谏,公心为国。他与王安石激进变革、司马光的保守不同,提出渐变改革。以致既不取悦于变法新党,也不见容于力废新法的旧党,最后,自求改派外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辗转周折。然而即使被贬他也恋恋不忘君主朝事,认为“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和子由苦寒见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那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渴望报效国家的雄心,让多少士大夫追慕不已;其中“亲射虎,看孙郎”的年轻英武的孙郎就是苏轼想要效法的对象,把自我形象融入“太守”、“孙郎”、“魏尚”的形象中,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使自己一展宏图,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然形同囚犯,但他依然作诗,“愿为穿云鹘,莫作将雏鸭。”(《给友人陈慥》)。在到黄州的谢表中他写道:“贪恋圣世,不敢杀身,庶几余生未为异物,若获尽力鞭棰之下,必将捐躯矢石之间,指天誓心,有死无易!”(《与滕达道书》)其肝胆忠烈,不惧不悔,死而后已的壮烈情怀,足以感天动地! 如果说忠君是苏轼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一部分的话,那么爱民惠民则是苏轼坎坷一生的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之豁达篇(精选范文)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之豁达篇(精选范文) 摘要:苏轼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为后世之人留下无数中华文化瑰宝,并为世人喜爱敬仰。他品性中的豁达,使他的文学作品、书法绘画乃至日常生活都提升了一个境界;而他的诗作、书画以及美食,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苏轼豁达乐观的心境。 关键词:人格魅力;豁达;文学艺术;好食之乐;境界提升 苏轼,这位宋朝文坛继欧阳修之后的第二位领袖,在诗、词、文三个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苏轼的人生成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他是一位爱好广泛而又博学多才之人,可以说是“全方位发展人才”的楷模。他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精通书法绘画;尤为难得的是,生在男尊女卑的君权社会的他,竟然还能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更甚者,他对医药、水利等技艺也有贡献。 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能够留下无数中华文化瑰宝,并为如此之多的中华儿女所熟知和喜爱,究其根源,是凭了他那独有的人格魅力——他的豁达坦然、他的执着勤奋、他的独特创新、他的率真性情让世人赞叹,就连林语堂语及苏子亦是对其投以“亲切而敬佩的微笑”。①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就了这样一位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皆优的文学艺术奇才——苏轼。 谈起苏轼其人,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较于东床快婿天然无琢的放达,更觉得苏轼那历经人生风雨之后的豁达尤显得弥足珍贵。笔者以为,唯有承受了人生苦难从而酵酿出的玉液琼浆,才可垂千古而经得起后世之人的酌品斟鉴,那历经波折之后的豁然旷达更能彰显出人性之伟大。亦如一帆风顺之人成功便不及命途多舛者有得而给世人留下的财富更多,那份面对人生苦难的豁达尤为珍贵。 苏轼的豁达,遍洒于他人生的各个角落:文学中随处可见豁达之境;书法绘画艺术中的豁达,亦是从笔端尽情绽放;而他那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使得他可以交得挚友,觅得美食。 一、诗词文赋尽豁达 在他的诗文辞赋中信手便可拈来豁达之句。他对琐碎凡事和自然景物的敏感让他从中挖掘和体悟出简便的人生哲学,即使对于出行遇雨如此败兴之事,于他却“何妨吟啸且徐行”,而且好不快哉地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这样旷达超脱的胸襟,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苏轼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 北宋大文豪苏轼是可与屈原、李白、杜甫比肩的超级文化名人,像他这样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史学、文论、医药、饮食等各方面都卓有建树的人,环视华夏史海,都极为少见,而他的人品,更是被后人推崇备至。 林雨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这样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 “苏东坡的独一无二,还在于他的平民气质。一个经常被放逐的官员却有着最多的人缘,文人骚客、贤士大夫自不必多说,难得的是他与野老村夫、渔樵僧道,都能找到沟通的话题。一千多年来,有那么多人热爱他,是因为苏东坡自有其迷人的魅力。苏轼的魅力是一个谜,在他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文化通过他这个载体历久弥新地在当代社会呈放光彩。” 构成苏轼人格精神主流的,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塑造了苏轼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仕途顺利时,他身上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精神十分突出。而被贬后,便是为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在徐州,他亲自带领官员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广东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此外,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惠州的东坡孤儿院,海南的东坡医疗所……也都是苏轼为民创下的实绩。苏轼的人格魅力,显得格外鲜明突出。 人们喜欢苏轼还有一个原因:他的遭遇令人同情。因先后不容于改革派和守旧派,他在仕途上两起两落,被贬达十余年之久,几次因诗文获罪,“乌台诗案”差点使他丢了性命。然而,在沉浮不定的人生面前,他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力,横遭贬谪也好,自请外放也好,都没有使他颓唐丧志,不管身居何处,无论爵位高低,他都能随遇而安,有所作为。 《金山题像》一诗,是苏轼赴常州时写下的,可说是他对自己一生作的一个最好的总结:“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是永恒的。 浅析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李白的诗歌,在几度改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古典诗歌部分的重要位置。在我们学习鉴赏古典诗歌时,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如此重要,这除了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还在于,李白为了完美酣畅地表达他强烈的主观色彩,说具体点,也即他一生中存在的思想矛盾——理想与现实,建功立业与隐逸求仙,对国家、人民的关切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现实的痛恨等,在继承与发展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基础上,他又开创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可以说,李白的诗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主义。 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尽管“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但现今仍留存九百

苏轼的人物事迹和精神品质800字

苏轼的人物事迹和精神品质800字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 时期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是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那么,苏轼的人物事迹和精神品质有哪些呢? 首先,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文笔流畅雄健,笔力雄浑自然。他的诗文作品被誉为豪放派,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激情。苏轼的诗词中常常反映出他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痛苦和思考。苏轼的诗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次,苏轼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遒劲有力,有着独特的韵味。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东坡体”,被后世传颂。苏轼的画作也非常出色,尤其擅长山水画。他的画作融入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此外,苏轼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政府职位,包括文聘、司礼监、右司谏等。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时事政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苏轼的政治主张以礼治为核心,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国。同时,他也提倡知行合一,重视实践和行动,认为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实。 最后,苏轼的精神品质令人敬佩。他热爱生活,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对艰难困苦的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始终保持着对人世间的热爱。他有强烈的求真精神和探索精神,对知识和思想有着追求和渴望。同时,苏轼还是一位慈善家,他将自

己的不少财产用于救济贫困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总之,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文化人物,他的人物事迹和精神品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文学才华、书法画艺、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都是后世学习和崇敬的对象。他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影响着后世。苏轼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杰出的才华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和骄傲。

苏轼的人格精神

苏轼的人格精神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大文豪之一。他多才多艺。他的词,名篇众多,脍炙人口,汪洋恣肆,清新豪健,自开豪放一派。同时,他的书法,他的画,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他的一生坎坷,一直处于新旧党争之中,并深受两党的排挤,饱尝宦海沉浮,但是,他几次大起大落却始终永打不倒。 这是与他独特的人格精神分不开的。他的人格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他的性格正直而又乐观、旷达、超然。 他,就是苏轼。 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豪放的词家,一个超脱的文人,一个潇洒的人间过客,一个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生大师。 苏轼的人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并对三家兼容并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现苏轼个性的人格精神体系。儒家讲求入世,苏轼做官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干一番大事业,是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敬佩英雄,更渴望成为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甚至在已经“鬓微霜”的年龄,仍发出“又何妨”的呐喊,强烈的入世精神表露无遗。他会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悲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壮志未酬,功业无成,失望至极,更从反面表现了苏轼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儒家的思想在他的性格中体现为忠诚、刚正、忘我、爱民。他忧国忧民,为民做事,同时直而不随,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见解,坚持正道,不因哪方是得势新贵而趋附于任一边。这也是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典型的“君子”形象和理论。 苏轼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辩证处世,物我合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像一场梦,辉煌像周瑜一生,失意像我苏轼一生,都是一场梦而已。“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切的失意潦倒,愁苦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个瞬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人无尽也”,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变是永恒的,不变也是长久的。人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也是与时同进,与物古今相生。苏轼喜欢放眼宇宙,跨越时空对比,着眼天地,物我古今合一。这是多么深奥的道家辩证法,多么可贵的人生相对论!纵然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但一句“而今安在哉” 的反问,一下子使苏轼的精神空间提升到一个超迈古今、独步天下的舒阔境界。伟大与渺小,原是一回事,都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瞬间啊。世事都将转空,横空的人物都终成过客,倒不如寄情酒歌,托意箫音!这不正是道家所追求的那种,通过理性的思辩,而达到的乐观、旷达、超然、自适、超越功利、一切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吗? 道家的生存方式是归隐。苏轼深受道家影响,自然少不了对归隐的向往。有人统计,在苏轼现有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余次。苏轼仰慕归隐,但终其一生,却并未有

喜欢苏轼的理由

喜欢苏轼的理由 苏轼,北宋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而备受赞誉。喜欢苏轼的理由有很多,下面我将从他的文学成就、人格魅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苏轼的文学成就是我们喜欢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风格独特、意境深远,而且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散文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之情。他的书法作品则以豪放洒脱、飘逸自如而著称。苏轼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让我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苏轼的人格魅力也是我们喜欢他的重要原因之一。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辨识力和正义感的思想家。他在面对不公平和不合理的事情时,总是敢于站出来发声,坚持自己的信仰。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照顾更是让人感动。他与黄庭坚、米芾、文同等一起组成了“苏门四学士”,他们的友谊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佳话。苏轼的人格魅力不仅展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 苏轼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我们喜欢他的原因之一。苏轼在官场上虽然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他在岭南任职期间,积极改善民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他还提出了“任贤使能”的治国理念,主张选拔贤能之士来为国家服务。苏轼

的这些贡献不仅使他成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文化名人,也为后世的治国方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喜欢苏轼的理由有很多。他的文学成就让人赞叹不已,他的人格魅力让人敬佩,他对社会的贡献让人钦佩。苏轼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因此,我们对苏轼充满了喜爱之情。

从苏东坡诗词浅谈苏东坡人格魅力

从诗词谈苏东坡的魅力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迹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至奔大海,再不回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岭峰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词人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和陡峭矗立的赤壁发出的感慨。紧接着,词的下阙词人很容易的便想到了三国时期的周瑜,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何等的魄力!作者通过对当年周瑜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周瑜的赞赏,也是对所有像周瑜一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们的崇敬激赏。读者读到这里里的时候,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让人不禁对理想对希望充满了向往之情。苏东坡与一般词人不同的旷达情怀就表现在这里,江河翻转,斗转星移,历史在不断向前推进,而苏东坡则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看待这一切,虽然他也会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然而在他的心中,无论自己的处境遭遇如何,英雄始终是英雄,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苏东坡的这种对英雄的崇敬和向往,是纯粹的,不含任何私心的。一个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对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就可能会表示赞叹,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当一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时候,仍能怀着这样的一颗纯粹的心是需要很大的胸襟的。我们由此便可看出苏东坡此人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博大。 2 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是词人贬居黄州时作的。词的意思大概是,一日词人和一群朋友出外游玩,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大雨,可是一行人一个都没有带伞,当时的雨应该有些大,一群人都被淋得十分狼狈,然而词人却说自己完全没有觉得下雨了。其实我觉得,词人这里不是说自己没有发现下雨。一般来说,雨下得稍微大一点的话,正常人可能都会找个地方躲起来,害怕衣服被淋湿,或者淋了雨会生病什么的,而且,下雨天,天空往往是阴沉沉的,因此大多数人都是不太喜欢下雨的。但是苏东坡却不一样,他之所以没有觉得是因为,他的内心因为旷达而带来的一份平和宁静掩盖了外界环境的影响,简而言之,苏东坡是超脱的。所以天气好或者下雨,人生起伏,对他来说对他的心境是造不成影响的。 读这首词的时候,最喜欢的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那份淡泊,在历代诗词人中是独特的,他的淡薄不是麻木,不是消极的避世寻求解脱,而是一种岁月积淀下来的成熟,

苏轼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 1、艺术上才华横溢的苏――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 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领略到的是他艺术上的才华横溢。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诗词散文皆有杰出成就,亦善书法绘画。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开有宋一代诗歌新风貌;词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魅力首先来自他在文学上纵横驰骋的杰出表现。他把人生的感悟、心灵的火花、深刻的见解都付诸笔端,思想敏锐、文笔优美,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气息,充溢着思想和审美的魅力。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发展了婉约词,风格多样;苏词开拓词的题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谈禅说理等各个方面。苏词不协音律,内容丰富、境界阔大。文学是支撑苏东坡生命的顶梁柱之一,他的智慧和魅力也更多地体现在这里。 2、政治上正直果敢的苏――体恤民情,政缋卓越 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观赏到的是他那“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奔放洒脱,有为而作,正直果敢。他的一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官场沉浮中,他执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虽然政治上一再遭受挫折,但他在历任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典型著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作者写的第一首豪放词。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

苏轼的人格魅力浅论

苏轼的人格魅力浅论 在中国的文学星空中,苏轼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一位旷世奇才,是中国士大夫心驰神往的人格典范。林语堂先生把苏轼当作自己心灵的老师,说他是人间独一无二的人物。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称自己最喜欢的文人是苏东坡。千百年来,人们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且历久不衰。苏东坡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其人生实践闪烁出的人格魅力。笔者以为,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五有”:即有情义、有作为、有情趣、有智慧、有操守。 一、有情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性质是抒情,那些为人们所深深喜爱的文人也必定是一些用诗文抒写其真性情的有情人,苏轼也不例外。 说到苏轼的情感世界,自然会让人想起他写给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十年,有太多的变化可以发生。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这首词所流露的感情之深挚、心境之凄

凉,不知打动了多少女儿心,以至于现代社会的很多女孩子发誓来世便嫁苏东坡,那怕为此历尽千年情劫。 历朝历代的诗文,写儿女之情的不计其数,而对兄弟手足之情却很少提及。而苏轼的一些写给弟弟苏辙的词,其中蕴涵的手足亲情和闪烁的人性光芒则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那首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序上写明了是“怀子由”的。那无眠的思念,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期盼,无不充溢着手足深情;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在绝命诗两首寄子由时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自海南返乡途中,老东坡病重,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患难与共的弟弟子由。兄弟情深,以至于此,夫复何求? 苏轼不仅仅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丈夫和兄长,他的心中,更怀有对苍生的悲悯之情。他的一生辗转流离,但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他都以一颗敏感善良的心感受着并书写着老百姓的苦痛:他写被征调来挖运河的农民,黎明时分,工人闻号声而聚集开工,他看到“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寥寥几个字透露出的是这位慈悲的官员心中隐隐的不安与苦痛;在黄州期间,得知当地有“溺婴”的恶俗,苏轼寝食难安,

苏东坡传读后感(共7篇)_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共7篇)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300字:论苏东坡的人格 ——论苏东坡的人格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苏东坡传》有感苏东坡传读后感(2) |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苏东坡传有感 1 / 16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照古时人 望着夜幕中的那轮月,深邃的黑幕将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积水满溢整个庭院,影影绰绰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错杂的竹与柏的影。似乎才情总与美酒为伴,他在月下举杯邀饮,衣角被清风带起,空气中久久回响那空灵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苏东坡。 最先知晓苏东坡,是从他的诗、他的词开始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简简单单的几处景物便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洋溢青春乐观的精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诗词始终大气磅礴,一如他的人。苏轼的一生,交织着才情与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诗。一首带着画,隐着情,有时天真,有时老练的史诗。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的笔下,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的苏东坡。最吸引我的却是他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品性。他在面对2 / 16

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东坡文化,是指中国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思想、艺术、人格等方面的影响和遗产。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对东坡文化的了解让我深感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并对我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对于东坡文化的了解,我深感苏轼的才华横溢和思想的卓越。苏轼是一位全才,在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深度,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触动和思考。尤其是他的词,以其深情、哲理、兼容并蓄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苏轼的思想也是非常独到和前卫的,他强调个体观念和人的主体性,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这些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使苏轼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其次,对于东坡文化的了解,我受到了苏轼胸怀广阔和人格魅力的启迪。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有独特和前卫的政治观点和追求。他主张开放和包容,提倡以人为本、以实为本的治国理念。尽管他的初衷一直是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但由于他直言敢谏,与权贵观点不合,最终被贬谪。但即便如此,苏轼在谪居时依然保持了积极向上

的姿态,继续研究文学艺术、帮助他人,并且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行为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激励着我追求卓越和乐观面对生活的困难。 此外,对于东坡文化的了解,我觉得苏轼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是值得借鉴的。苏轼多次流亡,生活不易,但他从未失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常在诗词中表现出对江山景色的赞美和对平凡生活的感激。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的意象和生活的趣味,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活的真正乐趣。正是苏轼的才华和热爱,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使人产生共鸣和感动。 综上所述,对东坡文化的了解让我深感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并对我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让我受益匪浅,他胸怀广阔、不拘一格的人格魅力让我敬佩不已,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让我领悟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对东坡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无疑将为我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最后,我希望东坡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自由。

对苏轼的认识

对苏轼的认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诗文独具风采,热爱自然,关注人民疾苦,对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在对苏轼的认识中,我深深被他的才华、人格和为民情怀所折服。 苏轼的才华堪称独步一时。他的文学造诣广泛而深厚,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清新婉约,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他的词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既有豪放洒脱的风格,也有细腻温婉的表达。而他的散文则以骚人风格为主,富有感叹时世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苏轼的文学才华不仅被后世所称道,也在他的时代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苏轼的人格魅力令人倾倒。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受权势的诱惑。他对道德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寻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在官场上虽多次遭遇挫折和打击,但他从不屈服,始终保持着他的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他的正直和纯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轼的为民情怀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他关心百姓疾苦,积极推行改革,努力为百姓谋福祉。他提出了“以民为本”的理念,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幸福。他在官场上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注重培养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注重农民的生活,提出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苏轼的为民情怀使他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楷模。

苏轼的才华、人格和为民情怀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文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独立和正直。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艰辛和辛酸,但他始终保持着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但他始终保持着他对真理和道德的追寻。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索,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坚定和执着。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纯真和纯洁。 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怀和爱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文字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人类文明的追求和对人类前途的思考,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人类文明的追求和对人类前途的思考,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才华、人格和为民情怀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独立和正直。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艰辛和辛酸,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深情厚意。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真理和道德。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人生的思

苏轼的精神世界精选

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苏轼往往能够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心态。苏轼的顺生、达观态度,浸透着佛家“禅学〞思想的影响。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来看,在逆境中能保持乐观,并且出之以自然旷达,而不是放大自恣,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苏轼却能够常常如是坚持。这在苏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证。 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一个岁末的不眠之夜,自己与同样被贬在黄州的张怀民漫步在承天寺庭中的情形。清幽如水的夜景描绘,“何夜无月,何处无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议论,全然没有迁客骚人的悲戚和消沉,以恬淡旷达的襟怀和慧笔灵心作着平和、亲切的娓娓叙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逆境苏轼的人格魅力。 再如,苏轼在黄州写的札记小品,?二红饭?云:“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鲜二红饭也’〞其间除了民生艰难的忧患,以苦作乐的欢然心态,超然旷达的心胸,哪里有什么消沉悲戚之思!在苏轼的影响下,连苏轼的家人不是也能苦中作乐吗? 后来,苏轼被贬往时称瘴疠之地的惠州时,竟能放声高歌:“日食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傲岸不屈的伟大人格。苏轼的“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态度,又一次惹恼了那些当权的势要,

半年之后苏轼就再被贬为琼州别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时,苏轼看到的不是茫茫沧海,仕途险恶;想到的也不是此去蛮荒,前途未卜。“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蛮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豪放词句中洋溢的豁达乐观情绪,真正表达出了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的本来面目。 苏轼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豪放乐观的苏轼 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文字。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您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 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做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您,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您,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

走进苏东坡高考作文5篇素材

走进苏东坡高考作文5篇素材 写走进苏东坡的高中作文篇1 曾有一人,他是乐天派诗人。他的“乐天”秉性源于痛苦,“思想的快乐”在痛苦中酝酿而成。 论他,唯有一词“乐观”可概括其一生。在新法施行,一党败一党胜的政治舞台上,他的一生起起伏伏。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乌台诗案”,贬官流放。他去了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人生凄凉苦楚,只因小人陷害,“哲龙”一句,成了人生悲剧。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政客不是郁郁而终,遭人陷害;便是退隐朝廷,归隐山田。然而他即使被流放,也在默默坚守着。 当他在黄州时,得营地之东数十亩荒地开垦,名之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这一块囚禁之地并没有困住他,无论是《江城子》还是东坡肉这一名菜,都彰显着他生活的幸福美满。“荒地+狼藉”造就了“美食+文采”,他并没有放弃生活。惠州是瘴疠交攻之地,可是他并不这么认为。在此地,他用其乐观之态_,笑对人生,无论小事俗务他都将其看作是美差一件。由此灵感而发,“乐意相关,生香不断”。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想来,他什么也不介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是对无事可完美的容忍。《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对古事的思考。他是“三苏”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散文皆不输于他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总是安慰着自己,关心着一切。 有人说,他是儒,道,佛集于一体的人。他以道为一切集成,无为而治,崇尚自然,也算是乐观的重要因素。对于道家的简化人生,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他在合适的时机用适合的思想,故他尽情享受人生,这也是他乐天达观的奥秘所在。 痛苦造就他乐天之品性,几千年流逝,留下的唯有这“乐天”二字。他是谁,人尽皆知。走近他,可见其之精华。 写走进苏东坡的高中作文篇2

《苏东坡传》读后感7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7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 最近我读完《苏东坡传》,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著作,感触良多,收获颇丰。我读的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振玉先生的译本。该书考证史料十分充足,文学色彩又很浓厚,以苏东坡一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从执政、文学、诗词、书画、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书中还能不经意就见到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洵等历史大家的影子,仿佛坐着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通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的身影,这是我感受到的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的一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及老百姓的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思想。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他酷爱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的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的田园诗,更是簇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