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核心理念。这些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创新指的是在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造知识,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创新,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协调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另一个核心。协调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发展指的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绿色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开放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放发展指的是坚持

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开放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开放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共享发展指的是通过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共享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共享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理念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内涵和要求,都与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相吻合。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和落实。

创新 协调 绿色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创新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发展新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开放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3、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5、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6、构建发展新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 “协调发展” 1、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2、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 “绿色发展” 1、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倡导合理消费,反过度包装;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开放发展” 1、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正确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19257421.html, 正确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作者:么亚杰 来源:《中文信息》2016年第10期 摘要:面对当前发展的两大难题:社会体制转型与改革深化,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出发点,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相契合,这一要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得到明确的提出,未来发展应该遵循的五大理念分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以及共享。上述理念的提出是打破现有结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走出瓶颈期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55-01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以发展理念作为最基本的行动纲领,这直接影响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道路的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以及社会中尖锐的矛盾,力求将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上述理念的提出是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并且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相信在这一新思路以及新举措的影响下,社会发展水平一定可以稳中有升。 一、在继承与探索中创新发展 我国在转型期的特点决定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转变,需要在不断探索及对过往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新要求在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都要体现出创新所带来的优势。 创新之所以会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首位,是因为这是引领未来中国的引擎。当前世界各国在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中都不断颠覆现有内容,呈现创新性的发展。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还有德国的工业4.0战略为例,都是在创新发展前提下制定的战略部署。由此可知只有掌握创新的主动权,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导地位。我国要壮大现有的重点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区,形成沿海、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呈现出一条纵向与横向的经济轴,推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速度,引进创新人才,在投融资体制以及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令市场更具活力。 二、各组成部分协调发展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是由诸多的要素组成的,并且各个要素之间呈现出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这个整体。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将整体与部分进行相互协调,实现平衡性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在会议中指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富差距拉大,发展不均衡。要保持行稳致远,就要保证各个组成部分协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将“一带一路”战略落实下来,加快京津翼的共同发展,重视城乡一体化进步,坚持布局合理化发展,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关系探析

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关系探析 作者:向恒 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2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给我国发展的新定位,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即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自十八大五中全会这一理念的提出以来引起了学界的争论,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不是意味着科学发展观将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五大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究竟有何关系,他们各自的意义在哪里,本文将会试着从理论和政治定位等角度探析这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关系 笔者认为,五大发展观念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基本国情结合的产物,他们只是处于不同的快速发展时期。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向世界宣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前者的历史阶段所提出来的,是符合当时的发展需要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发展观并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新问题,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来源,同时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五大发展理念是要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从基本内容上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五大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发展,后者强调的是从五个维度进一步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保持了同一看法,我国现阶段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的特征极为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开放发展则集中体现的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兼顾重点强调的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国内的统筹发展,另一个就是国外的统筹发展。而

浅谈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浅谈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十八届五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和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新发展,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讲到,“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五大发展理念既是以往发展经验的总结,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多年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凝练和升华。另一方面,我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和科学发展观产生时已经大不一样了,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变化了。因此我们的发展理念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这是时代的呼唤和必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科学发展观产生时的历史条件相比,有几个没有变,即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大国的定位没有变; 我们现在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 五大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有五点是共同的. 一是“历史使命"是共同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看,邓小平理论要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回答的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要回答的问题仍然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理论的历史使命没有变。二是“第一要务”是共同的;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点也没有变。三是“核心立场"是共同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立场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可见二者的核心场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于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又有新突破新发展。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的位置。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是,创新发展并没有成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主要内容。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而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把创新看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的位置,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重要调整。讲创新并不单纯是指科技创新,而是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创新中第一位的是理论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理论创新,“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创新,理论是先导,是灵魂,是总开关,有了新理论的引领,发展方向就明了,路径就清晰;其次是制度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最大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为其他创新提供保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核心理念。这些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创新指的是在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造知识,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创新,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协调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另一个核心。协调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发展指的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绿色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开放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放发展指的是坚持

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开放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开放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共享发展指的是通过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共享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共享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理念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内涵和要求,都与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相吻合。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与新发展理念的联系

科学发展观与新发展理念的联系 一、引言 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的概念、内涵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 二、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与内涵 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10月,中 共中央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确定了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必须遵循的基 本方针。 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由“跟跑”向“领跑”转变。 三、新发展理念的概念与内涵 1. 新发展理念的概念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1)创新驱动。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协同共赢。要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3)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立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开放创新。要借助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5)共享发展。要推进普惠性、共享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四、科学发展观与新发展理念的联系 1. 科学发展观是新发展理念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为新 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和基础框架。 2. 新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与拓展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新发展理念不仅强调了创新驱动等传统要素,在协同共赢、绿色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发展作为一个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突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它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些都是对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新的丰富和发展,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其次,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强 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 有的机制,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的基本观点在新时代的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对人的发展问题上进行了 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 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新的发展。 另外,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 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 着力解决发展方式不合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它提出了绿色发展的 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 资源环境的协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这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新的 发展,使之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最后,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开放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要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加强与各国的经济、 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发展观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进行了更 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即要不断引进外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时代精华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时代精 华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思想。它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科学发展观一直深入人心,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普遍推崇。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新老发展”,是一个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提出,坚持服务国家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以及保证和改善民生的统筹均衡,即,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社会发展,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种发展方式的理念。它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开放包容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共享经济的作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为本”,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思想。它提出,应当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

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注重充分发挥人的活力和潜力,提高人的素质和素养,使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文明发展的理念。它提出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发展生活文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人权,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自然,尊重正义,尊重美德,尊重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在党的历 史经验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 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科学、 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理念在党和国家各个 层面得到了广泛的贯彻和落实,成为了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党的历史经验。中国共 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总结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理论、制定政策,进行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观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都做出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更好地解 决了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为党和国家的 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科学发展观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命令或者计划来实现。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源的配置功能,增强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贫富差距

的加大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调控和管理来解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传统的发展理念强 调经济增长和现代化,但往往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科学 发展观主张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改 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的发展和公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一理 念引领我们在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 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最后,科学发展观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民主建设。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 一个统计数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和获得感。科学发展观 的提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加强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推进了人的素质提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此外, 科学发展观也要求加强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继 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

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 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篇1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本质和共产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一、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性质和命运。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民族就会团结、人民就会满意;我展就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放眼奋斗目标,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理念服务奋斗目标,伟大的奋斗目标需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今天我们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进的执政兴国大业、伟业。要成大业、铸伟业,离不开共享这一科学发展理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来看,到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但仅有总值和人均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一部分人被小康会损害全面小康的价值底色、降低全面小康的实际成色。同志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攻坚所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共享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甩掉贫困帽子。再展望第二个百年目标、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共享发展,让人人都有获得感、人人增强幸福感依然是基本要求。让13亿多中国人共享发展成果,是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深远意义共8页word资料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深远意义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表层看,“五大发展理念”是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而提出的,但从深层看,“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主动适应物质生产方式根本变革要求,主动适应由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的时代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化和升华。 一、互联网时代:一个刚刚开始的伟大时代 当今时代,互联网融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科技革命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类社会进入到―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 (一)互联网的本质与核心 互联网是建立在信息数据化基础上的海量信息的广泛流动、全民共享和便捷使用。信息数据化是互联网的核心内容。正是通过信息数字化,缤纷的现实世界被描述成可以计算、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才可以被大量地、便捷地收集、储存、分析和利用。信息数据化技术解决了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传递等问题,实现了信息的广泛流动、全民共享和便捷使用,从而极大释放了信息资源的创造力。 (二)大数据互联网引起物质生产领域的根本变革

人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等的变化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根本改变,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在互联网这个基础和平台上,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改变。 互联网时代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表现为实现了消费主导的生产与消 费的一体化。在传统模式中,生产、消费是相对独立、彼此分离的,二者之间要经过中介者、商人,才能实现各自目的,满足各自需要。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采集、存储、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量无限提升,信息越来越公开化,免费使用,共享信息,方便快捷。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变得唾手可得。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信息即时即地勾通,消除了生产与消费之间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产品从生产者手中直接就到了消费者手中,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一方面,生产者能够及时、全面、准确了解需求情况,降低生产盲目性;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设计并决定生产,使生产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 (三)互联网对传统社会的根本改造 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互联网能够赋予各行各业以新的力量和新生。互联网不是要消灭传统行业,而是提升传统行业的能级,生产出更好、更人性、使人获得更多自由的产品,服务人类生活。 “互联网+时代”来了。“互联网+”即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平台,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相融合,提升行业创新力和生命力。互联网+农业,始于农产品电商,原产地农产品直销、生鲜农产品直销、农产品预售模式等等,使农业这个古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互联网+制造业,

论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长达8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会面对不同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但有一条根本原则是不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必须是中国化。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程,所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今天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