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14页精选文档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14页精选文档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14页精选文档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

篇一:拌合站地基承载力计算表

拌合站地基承载力计算

为了确保混凝土拌合站使用安全,我单位对拌合站所选位置处地基进行了设计验算,并在基础施工时,进行了重力触探试验。

一、 HZS50拌和机各基础承载力计算

1.1水泥罐地基承载力计算

1个100T罐(装满水泥)自重约为1050KN,1个200T罐(装满水泥)自重约为2100KN,1个200T罐(装满粉煤灰)自重约为1900KN,本站共设1个100T水泥罐,1个200T水泥罐,1个200T粉煤灰罐,总重为:

G罐=1050+2100+1900=5050KN;

混凝土基础分为A第二层基础1个(4.4×15.75×2m)和B整体式扩大基础(5.4×15.75×1.8m),基础自重为:

G基础=(4.4×15.75×2+5.4×15.75×1.8) ×2400×9.8÷1000=6860KN;

混凝土基础底面积为:

S=5.4×15.75=85.05m2

地基承载力为:

σ=(G罐+ G基础)/S=(6860+5050)/85.05=140kPa;

取安全系数1.5,则:

1.5×140=210kPa;

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315 kPa>210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1.2主机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一个主机自重为73.5KN,一次拌料1m3,搅拌层平台、下立柱、出料斗组装重量70KN,总重为:

G主机=73.5+70+1×2.4×9.8=167KN;

主机采用整体式扩大基础,支腿尺寸0.8×0.8×0.8m,自重为: G基础=(6.5×5×0.4+0.8×0.8×0.8)×2400×9.8÷1000=317.8KN;

混凝土基础底面积:

S=6.5×5=32.5m2

地基承载力为:

σ=(G主机+ G基础)/S=(167+317.8)/32.5=14.9kPa;

14.9×1.5=22.35kPa

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150kPa>22.35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二、 JS1000拌和机各基础承载力计算

1.1水泥罐地基承载力计算

1个100T罐(装满水泥)自重约为1050KN,1个200T罐(装满水泥)自重约为2100KN,1个200T罐(装满粉煤灰)自重约为1900KN,本站共设1个100T水泥罐,1个200T水泥罐,1个200T粉煤灰罐,总重为: G罐=1050+2100+1900=5050KN

混凝土基础分为A第二层基础1个(4.4×15.75×1.65m)和B整体式扩大基础(5.4×15.75×2m),基础自重为:

G基础=(4.4×15.75×1.65+5.4×15.75×2) ×2400×9.8÷1000=6690KN;

混凝土基础底面积为:

S=5.4×15.75=85.05m2

地基承载力为:

σ=(G罐+ G基础)/S=(6690+5050)/85.05=138kPa;

取安全系数1.5,则:

1.5×138=207kPa;

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306 kPa>207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1.2主机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一个主机自重为80KN,一次拌料1m3,搅拌层平台、下立柱、出料斗组装重量70KN,总重为:

G主机=80+70+1×2.4×9.8=173KN;

主机采用整体式扩大基础,支腿尺寸0.8×0.8×0.8m,自重为:

G基础=(6.5×5×0.4+0.8×0.8×0.8)×2400×9.8÷1000=317.8KN;混凝土基础底面积:

S=6.5×5=32.5m2

地基承载力为:

σ=(G主机+ G基础)/S=(173+317.8)/32.5=15.1kPa;

15.1×1.5=22.65kPa

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150kPa>22.65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三、 HZS120拌和机各基础承载力计算

1.1水泥罐地基承载力计算

1个200T罐(装满水泥)自重约为2100KN,1个200T罐(装满粉煤灰)自重约为1900KN,本站共设2个200T水泥罐,2个200T粉煤灰罐,总重为:

G罐=(2100+1900)×2=8000KN

混凝土基础分为A第二层基础1个(5.2×21.5×1.9m)和B整体式扩大基础(6.2×21.5×2m),基础自重为:

G基础=(5.2×21.5×1.9+6.2×21.5×2) ×2400×9.8÷1000=11266KN;混凝土基础底面积为:

S=6.2×21.5=133.3m2

地基承载力为:

σ=(G罐+ G基础)/S=(11266+8000)/133.3=144kPa;

取安全系数1.5,则:

1.5×144=216kPa;

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426 kPa>216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1.2主机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一个主机自重为200KN,一次拌料2m3,搅拌层平台、下立柱、出料斗组

装重量100KN,总重为:

G主机=200+100+2×2.4×9.8=347KN;

主机采用整体式扩大基础,支腿尺寸0.8×0.8×0.8m,自重为:

G基础=(6.5×5×0.4+0.8×0.8×0.8)×2400×9.8÷1000=317.8KN;混凝土基础底面积:

S=6.5×5=32.5m2

地基承载力为:

σ=(G主机+ G基础)/S=(347+317.8)/32.5=20.5kPa;

安全系数取1.5,则:

20.5×1.5=30.75kPa

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150kPa>30.75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篇二: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 基础底标高:dbg=-

2.00m

2.荷载信息竖向荷载:Fk=1000.00kN 绕X轴弯矩:Mx=0.00kN·m 绕Y轴弯矩:My=0.00kN·m

x

b=4000

l=4000

地面标高0.00

3.计算参数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地下水位标高:wbg=-

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5000

5000500050005000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Gk = A×p =16.0×

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2.2-1 :

Pk =

F+G1000.00+32.00

= = 64.50 kPa A16.00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

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0.00

== 0.00m Fk+Gk1000.00 +32.00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lb24.00×4.00 2W === 10.67m3

66

F+GM0.00

+ = 64.50 + = 64.50 kPa AW 10.67F+GM0.00

- = 64.50 - = 64.50 kPa AW 10.67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kmax = Pkmin =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

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0.00

== 0.00m Fk+Gk1000.00 +32.00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bl24.00×4.00 2W === 10.67m3

66

F+GM0.00

+ = 64.50 + = 64.50 kPa AW 10.67F+GM0.00

- = 64.50 - = 64.50 kPa AW 10.67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kmax = Pkmin =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

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m =

∑?ihi2.0×18.0

= = 18.00

2.0∑hi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 = 18.00b = 4.00fa = fak + ?b? (b-3) + ?d?m (d-0.5) =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 186.00 kPa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来自:xlTkwj 小龙文档网: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力计算查“抗震建筑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2.3, ?a = 1.30faE = ?afa = 1.30×186.00 = 241.80 kPa

3.计算结果分析Pk=6

4.50kPa, faE=186.00kPa Pk≤faE 当竖向力N 和Mx同时作用时: Pkmax=64.50kPa, 1.2faE=.2×186.00=223.20kPa Pkmax≤1.2faE 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 Pkmax=64.50kPa, 1.2faE=1.2×186.00=223.20kPa Pkmax≤1.2faE 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篇三:地基承载力规范及方法

1简介

地基承载力:地基满足变形和强度的条件下,单位面积所受力的最大荷载。

2概述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

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3确定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4注意问题

定义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3)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按标准方法试验,未经数理统计处理的数据。可由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查规范得出的承载力。

(4)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承载力最小值,系按标准方法试验,并经数理统计处理得出的数据。可由野外鉴别结果和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直接查规范承载力表确定,也可根据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即得。

(5)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满足建筑物基础沉降要求的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可由塑性荷载直接,也可由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得到,或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确定。

(6)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的地基承载力。即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地基所允许采用抗力的设计值。它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也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各行业使用《规范》不同,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使用含义上相当

合理确定

一、原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

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形控制了承载力。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

三、应用

用作抗力指标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和特征值。当确定岩土抗剪强度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时用标准值;由荷载试验确定承载力时取特征值,载荷试验包括深层、浅层、岩基、单桩、锚杆等,见规范有关附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荷载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相关关系间接确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变形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是考虑了影响承载力的各项因素后,最终采用的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值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是由载荷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的相关关系间接推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允许采用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当按地基承载力计算以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的

数量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采用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限值采用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即S≤C,C为抗力或变形的限值;pk≤fa(地基);Qk≤Ra(桩基)。此时特征值fa、Ra即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抗力设计值。

当根据材料性质确定基础或桩台的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底板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即γ0S≤R计算,此时地基反力p、桩顶下反力Ni和主动土压力Ea等相应为荷载设计值,要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因此,阅读地质报告时,若为“特征值”则为允许值,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若为“标准值”,则为极限值,应考虑相应的抗力分项系数。

简单的说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是老规范的表述方式,特征值是新规范的表述方式,其取值方法大概相同,考虑的修正有所区别。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松木桩计算过程

桩基设计计算 根据钻孔资料,自排涵基土(岩)按其时代、成因及岩性不同,自上而下分耕土(Q4pd,层号①),粉质粘土(Q4al,层号②),粉质粘土(Q4el,层号③),强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1),弱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2),强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1),弱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2)。 ⑴、自排涵0+000至0+065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300kpa﹥233.3kpa,基地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⑵、自排涵0+065至0+210地基主要位于Q4el粉质粘土③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8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的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 ⑶、自排涵0+210至0+260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20-15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的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 (1)桩身及其布置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可按以下列公式计算: R a=ψa[σ] A P式中: 式中:R 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kN); ψ——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取1; a——桩材料的应力折减系数,木材取0.5;

[σ] ——桩材料的容许应力,桩头Φ150mm,桩尾Φ120mm 的松木桩[σ]=2700kpa; A P——桩端截面积(m2); 故R a=1×0.5×2700×π×(0.12/2)2=15.26 S=R/R a=233.3/15.26=15.3,即每平方米至少15.3根桩。实际设计松木桩采用500×500梅花形布置,面积置换率m=d2/(1.05*s)2=8% 根据以上公式,松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见表5-15。 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表 松木桩桩身尾径φ=12mm,单桩长3m,按500×500mm间距呈梅花型布置。 ②、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复合地基承载力应

如何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一)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什么? 1、单位桩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力也就是最大静载试验压力除以安 全系数2.0得出的标准值 2、指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特征值。符号为Ra 3、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单桩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二)最近在搞水泥土搅拌桩(桩径500mm),设计给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是250kp,现在要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该怎么计算?《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上有公式计算,但是有好多公式中的符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高手解答。另外,能不能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推算出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 楼主的原意是不是这样:设计给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250kp,这是设计要求,桩径500mm,其它还不太清楚,在此条件下,可以按下述步骤依据3楼公式反算: 首先参数确定: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Pa,设计要求值; Ap─搅拌桩截面积(m2),500mm桩径为0.19625m^2; fsk─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查勘察报告确定,一般水泥搅拌桩加固作复合地基的地层承载力都不高,假设查勘察报告应取100kPa; m─面积置换率,由计划的加固桩桩间距确定,我们暂时假设按

3d桩间距布桩,则置换率为0.19625/(1.5*1.5)=0.087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一般取0.7。 按3楼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可按下式估算: fspk=m(Ra/Ap)+β(1-m)fsk 则要求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Ap(fspk-β(1-m)fsk)/m =0.19625(250-0.7(1-0.0872)100)/0.0872=418.8(kN)就是说按3d桩间距均布500mm搅拌桩,要达到设计要求的 2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需要,当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时,要求的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20kN,按此方案,就可依据 勘察报告提供的搅拌桩桩基参数,进一步确定单颗搅拌桩应该多长,能够达到420kN。 上述步骤才是正确的确定满足设计需要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正确方法。

松木桩加固方案

****(一期)工程Ⅱ标段 松木桩方案 一、工程概况 由于东面及北面原永久性围墙离基坑边坡较近,为保留现有围墙,使放坡坡率减小及冠梁与护坡间间距减小,并降低现有围墙对基坑的扰动,特选用松木桩加固方案,因松木桩含松脂,防腐能力良好,且施工技术简单,造价低廉。 二、松木桩的设计计算 松木桩作为地基加固处理时,当土质为软弱土层且埋深较深时候,松木桩可用作挤密桩使用,松木桩打入后对旁边土进行挤压,从而增加土层的密实度,达到要求的设计强度;当桩端有硬壳层存在时可作为端承桩,在设计中短松木桩用作挤密桩时可按照下式计算:S=0.95d√(1+ e0)/( e0- e1) n=A/AP S――桩的间距(m) d――桩径(m) e0――挤密前土的天然孔隙比可由地质报告查出

e1――挤密后作要求达到的孔隙比,可按地基所需的承载力设计值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五附表5-3或5-4确定n――每m2桩的根数 A――每m2地基所需挤密桩面积,A=( e0- e1)/(1+ e0) AP――单桩横截面积(m2) 在设计中,当桩端有硬壳层存在时,松木桩可作为端承桩, 按下式计算: Pa=Ψα[σ]A -----------------(a) Pa――单桩承载力 Ψ―――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可取1 α―――桩材料的应力折减系数,木桩取0.5 [σ]――桩材料的容许压力,kPa 对本工程土质情况,自然地坪下12米左右均为淤泥层,由地质报告查询本土层的实验分析情况,找出天然孔隙率,再根据地基所需的承载力设计值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五附表5-3或5-4确定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率,经过计算,当土质为可塑时,压入梢径16-18cm的松木桩做挤密桩处理,长4米,连续布臵。

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是单位面积上容许的最大压力。容许承载的基本要素是:地基土性质;地基土生成条件;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极限承载力是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将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定的安全系数,才能作为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浆砌片石挡墙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将基础改为砼基础是为了增加挡墙的整体性.这也只能是相差不大时才行.一般来说要深挖直至达到要求.如果深挖不行只有扩大基础,降低压强.或者改为其它方案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础下 地基;而在地质状况不佳的条件下,如坡地、沙地或淤泥地质,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则要采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 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 所有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均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路堤和挡土墙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尚应验算地基稳定性。通常地基计算时,首先应限制基底压力小于等于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值) ,以便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底面尺寸,然后验算地基变形,必要时验算地基稳定性。 地基容许承载力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能力,也即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安全系数,此即定值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必须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稳定有保证可靠度的承载能力,它作为随机变量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也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因此,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定值设计方法 承载力特征值:极限状态设计法 按定值设计方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复合xx 力试验 复合xx 力试验 1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可用圆形和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载荷试验点重合。 2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 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 3 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坑外。 3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的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 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加载等级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值的 2 倍。 5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记录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当1小时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6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6.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有明显的隆起; 6.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荷载已大于设计要求的 2 倍。 7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 时读记总回弹量。 8复合xx力特征值的确定

8.1 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进行荷载的一半; 8.2 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8.2.1 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 等于0.015 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 等于0.01 所对应的压力。 822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 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8所对应 的压力; 8.2.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8.2.4对于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8.2.5 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 压力的一半。 9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 3 点,当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试验规定

湖南省公路工程路基地基承载力触探试验暂行规定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省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不适宜地基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过湿土等)的清除行为,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基施工技术 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别定本暂行规定。 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不适宜土埋深在3m以内拟作清除处理措施的判定依据和设计基础。 3、本暂行规定采用标准贯入仪作为设计勘察过程中的地基承载力参数采集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与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作为基本的试验工具。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一般作为不适宜土清除后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4、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湖南省境内所有等级公路的新、改建工程。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均应遵照执行。 二、基本规定 1、路堤施工期荷载只考虑路堤自重;营运期荷载包括路堤、路面自重及行车荷载,其中行车荷载只考虑静荷载,并按等效静止土柱作用

考虑。 2、行车荷载: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公路I级标准;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公路Ⅱ级标准。路面结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总厚度78cm 考虑;二级公路按总厚度55cm考虑;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总厚度40cm 考虑。 3、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f0分析:当路堤高≤2.0m时,按公路路床稳定性压实度强度要求考虑。计算荷载:路堤高≤2.0m时,按营运期荷载计算;当路堤高〉2.0m时,按施工期荷载计算。路堤基底自重应力按最大应力考虑。 4、地基承载力测试采用下列三种常用的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其相关参数如下表:

松木桩计算过程

桩基设计计算 根据钻孔资料,自排涵基土(岩)按其时代、成因及岩性不同,自上而下分耕土(Q4pd,层号①),粉质粘土(Q4al,层号②),粉质粘土(Q4el,层号③),强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1),弱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2),强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1),弱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2)、 ⑴、自排涵0+000至0+065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300kpa﹥233.3kpa,基地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⑵、自排涵0+065至0+210地基主要位于Q4el粉质粘土③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8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得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 ⑶、自排涵0+210至0+260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20—15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得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 (1)桩身及其布置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可按以下列公式计算: R a=ψa[σ]A P式中: 式中:R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kN); ψ——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取1; a—-桩材料得应力折减系数,木材取0。5; [σ] ——桩材料得容许应力,桩头Φ150mm,桩尾Φ

120mm得松木桩[σ]=2700kpa; A P——桩端截面积(m2); 故Ra=1×0。5×2700×π×(0。12/2)2=15。26 S=R/R a=233、3/15。26=15、3,即每平方米至少15、3根桩。实际设计松木桩采用500×500梅花形布置,面积置换率m=d2/(1、05*s)2=8% 根据以上公式,松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见表5-15、 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表 松木桩桩身尾径φ=12mm,单桩长3m,按500×500mm间距呈梅花型布置。 ②、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通

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6)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 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建筑规范》(GBJ25)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松木桩计算过程

5.2. 6.5 桩基设计计算 根据钻孔资料,自排涵基土(岩)按其时代、成因及岩性不同,自上而下分耕土(Q4pd,层号①),粉质粘土(Q4al,层号②),粉质粘土(Q4el,层号③),强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1),弱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2),强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1),弱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2)。 ⑴、自排涵0+000至0+065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300kpa﹥233.3kpa,基地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⑵、自排涵0+065至0+210地基主要位于Q4el粉质粘土③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8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的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 ⑶、自排涵0+210至0+260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20-15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的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 (1)桩身及其布置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可按以下列公式计算: R a=ψa[σ] A P式中: 式中:R 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kN); ψ——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取1; a——桩材料的应力折减系数,木材取0.5;

[σ] ——桩材料的容许应力,桩头Φ150mm,桩尾Φ120mm 的松木桩[σ]=2700kpa; A P——桩端截面积(m2); 故R a=1×0.5×2700×π×(0.12/2)2=15.26 S=R/R a=233.3/15.26=15.3,即每平方米至少15.3根桩。实际设计松木桩采用500×500梅花形布置,面积置换率m=d2/(1.05*s)2=8% 根据以上公式,松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见表5-15。 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表 松木桩桩身尾径φ=12mm,单桩长3m,按500×500mm间距呈梅花型布置。 ②、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对于初步设计报告阶段,可按以下列公式估算: 复合地基承载力:

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的定义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3)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按标准方法试验,未经数理统计处理的数据。可由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查规范得出的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容许承载力概念分析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容许承载力概念分析: 回复:土的承载力的标准值与特征值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地基承载力在74-2002规范不同提法来说起。在74规范修编时,就把地基承载力取值定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中的比例界限内的直线段,即容许承载力(或叫承载力容许值)。并以此为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不同土类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资料,用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粘性土中的F与e、IL的关系、F与N(标准贯入试验)的关系、F与Ps(静探比贯入阻力)等的关系式,并以此建立了不同土类的地基承载力表,而且在使用地基承载力表作了许多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地基承载力容许值。而到了89规范修定时,因为荷载规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俗地说就是将荷载人为地放大了约1.25倍,对应载荷试验应为比例界限的1.25倍左右。而74规范中的地基承载力表中的数据仍然为比例界限点,故在89规范修定时将地基承载力表中的数据均进行了人为的少许放大(不超过1.25倍),但用载荷试验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时仍取比例界限点。这就是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目的是为了对应荷载规范。而新的2002规范,因为荷载规范将荷载组合改回了原来的组合,在修定时又将地基承载力取值方法改回了比例界限点。同时,考虑到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方地基土差异较大,若仍延用地基承载力表格查表法确定承载力时,会产生浪费或安全问题。故在修定2002规范时将地基承载力表格取消了,而强调原位测试法(包括载荷试验)及地区经验法。而地区经验法的使用决不是工程师“拍脑门”,而是要求本地区要自已收集整理以往资料,或做大量实验,自己建立地方性的地基承载力表格。而为避免发生混淆,不论是未进行深宽修正,还是经过深宽修正的承载力,统一叫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这就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来。经比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关系:地基承载力容许值[R]=1.25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承载力标准、特征值、设计值

一、原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

地基承载力试验

地基承载力试验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所对应的荷载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 概述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的定义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地基承载力问题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问题之我见 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猛,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所以需要修建许多的构造物,如机耕通道、人行通道及排水涵、盖板涵等。因为地基承载力不足,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时有发生。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下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切身体会,片面地谈谈非桩基础的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检测 1、小桥涵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方法(仅针对土质地基) 小桥涵地基检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建设单位一般建议采用标准贯入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先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cm,用此30cm的锤击数作为标准贯入试验的指标。而目前施工单位更多的采用一种叫N10的轻型触探仪,此方法更为方便经济,适用于砂类土、粘性土地基,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 2、为确保地基承载力质量,基坑开挖应注意哪些? ⑴基坑开挖一定要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基坑开挖至基底30-50cm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下一步工序,在天气晴朗时,将预留部分挖除,随即进行基坑检查,检验合格后马上进行基础的施工。

⑵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拢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地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⑶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 3、土质地基达不到承载力要求时如何处理? 一般采用换填法加固(本节3条引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P46)⑴深度小于2m的基坑中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宜全部挖除,挖除宽度应比基础各边宽出0.5m。当渗水难以排干时,则应换填水稳性好的中砂、粗砂、砂砾石、碎石等材料,并分层夯实,压实度应达到90%-95%;当渗水能排干时,可换填强度较高的土或灰土。 ⑵单独使用砂砾垫层、矿渣垫层或灰土垫层,其厚度应由软弱下卧土层的允许承压力决定。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m,亦不宜小于0.5 m,并分层施工,分层夯实,层厚宜为20cm。 ⑶砂和砂石垫层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砂石中石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采用矿渣垫层时,宜采用分级矿渣,粒径为8-40 mm,矿渣的稳定性要好,松散密度不小于1.1t/m3,泥土与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灰土应用新鲜的消石灰及塑性指数不小于7的粘质土,石灰块的粒径不得大于5mm,并不得夹有生石灰块,不得使用有机质及冻土,粘质土应过筛。4、“红砂岩”地基承载力的魔鬼

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

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 CN 101787701 A 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电梯井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涉及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包括有如下步骤:放线-利用挖土机压木桩-设顶部支撑-挖土并制作坑底支撑-砌砖模-拆除顶部支撑、浇筑压顶砼,优点是:造价低、工期短、支护效果好,适用于沿海软土地基,土质为淤泥或淤泥质粘土,建筑物的坑中坑(电梯井坑)的挖土深度在3m以内的坑中坑支护工程。 权利要求(6) 1. 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包括有如下步骤:(1)放线: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基坑底部的垫层底上按电梯井基坑四周松木桩和砖模的宽度进行坑中坑平面定位放线,并撒白灰线;(2)利用挖土机压木桩:用绳索,一头吊于挖土机挖斗齿上,一头栓住松木桩端部一米处,吊起,一人指挥将松木桩按步骤(1)放线的松木桩的位置就位后,用抓斗平面下压松木桩至设计桩顶标高,依次按设定的间隔压松木桩形成矩形定位桩;(3)设顶部支撑:选用松木桩作为围檩材料,沿矩形定位桩的顶部内侧依次用U型钉将矩形定位桩与围檩用松木桩钉牢形成围檩,同时在中部设置水平顶撑,设置水平顶撑要考虑挖土时所需的空间;(4)挖土并制作坑底支撑:在矩形定位桩内采取小挖土机挖土,当土挖到电梯井的垫层底板标高后,随即铺设块石垫层,浇筑砼垫层,形成坑底支撑;(5)砌砖模:在坑底的四周准确放线砖模位置,砌四周的砖模,边砌边用黄沙将砖模与松木桩之间的缝隙填实,当砖模砌至坑深的一半高度时做砼圈梁,在砼圈梁之上继续砌砖模至底板底标高;(6)拆除顶部支撑、浇筑压顶砼:拆除围檩及水平顶撑的顶部支撑时,应加强观察,如发现砖模有侧移现象,则及时加设圈梁处水平支撑,保证坑中坑支护安全,沿砖模的上端内侧向外包覆矩形定位桩至基坑底部的垫层底边沿浇筑压顶砼,压顶砼的上平面与基坑底部的垫层底的上表面齐平,内表面与砖模的内表面齐平。 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木桩与砖模的宽度之和为500mm。 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索是麻绳。 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木桩的长度为 5. 8? 6. 2m,小头直径大于0. 09?0. llm,松木桩按每米至少3根设置。 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木桩的长度为6m,小头直径大于0. lm。 6.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砼圈梁为:在O. 24X0. 24m2的截面积内配小14钢筋4根,箍筋小6@200浇筑C20砼,形成电梯井基坑中间部位支撑。 说明 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电梯井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 工法。背景技术 [0002] 针对国内某些地区的软弱地质土质特征:2m以下均为淤泥或淤泥质粘土,厚度达20-30m。随着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地下室基坑的围护相应地趋于安全和完善,但对于坑中坑的电梯井支护来说,其围护仍需根据不同深度分别对待,使之合理、安全、造价低廉,便于施工。 [0003] —般的高楼建筑工程,电梯井的深度约在基坑底板下2m?4m。其围护形式有沉井、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其不足之处在于: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造价高、工期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低、工期短、支护效果好的电梯井基坑松木桩支护施工工法。

松木桩承载力计算

摘要: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目前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对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 软弱地基的种类及常见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种类很多,按成因一般可分为人工填土类地基;海相、河流相和湖相沉积而成的含淤质粘土类地基;各种山前冲积、洪积相所形成的夹卵石、漂石的粘土类地基。复杂的成因造成了它们在物理力学性能上的复杂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目前对厚度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各类钢筋混凝土桩进行处理,对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砂桩、石灰桩,化学灌浆或堆载预压等方法处理。各种处理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是否安全和节约。在实际工程中,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较少提及,笔者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短木桩处理某些软弱地基不仅施工较为便捷,而且费用也较为经济合理。 二. 用松木桩处理地基的实例 在实际工程中软弱地基普遍存在,对于一些层数较低、荷载较轻的建筑物地基或遇局部暗塘的情况,大多是采用松木桩处理地基的。下面就110KV鹿山变电所主控楼的地基处理作一简要介绍。 (1)工程的地质概况 该工程位于鹿山附近,建筑面积650m2,两层全框架结构。地质剖面自上而下由杂填土、淤质粘土、含淤质砾砂卵石、粉质粘土及粘土构成。淤质粘土呈软塑状,下部的含淤质砾砂卵石呈中密状,是较为理想的持力层。持力层的实际埋深约4米。当时曾考虑用砼短桩或换土垫层法处理,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松木桩的处理方案。 (2)松木桩的设计计算 在设计中短木桩用作挤密桩时可按下式设计: S=√(1+ e0)/( e0- e1) n=A/AP S――桩的间距(m) d――桩径(m) e0――挤密前土的天然孔隙比 e1――挤密后作要求达到的孔隙比,可按地基所需的承载力设计值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五附表5-3或5-4确定 n――每m2桩的根数 A――每m2地基所需挤密桩面积,A=( e0- e1)/(1+ e0) AP――单桩横截面积(m2) 在设计中,当桩端有硬壳层存在时,可作为端承桩,按下式计算: Pa=Ψα[σ]A -----------------(a) Pa――单桩承载力 Ψ―――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可取1 α―――桩材料的应力折减系数,木桩取 [σ]――桩材料的容许压力,kPa 本实例中柱下独立基础附加应力及自重总值为950KN。选③层为桩端持力层,地基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关系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关系 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在桩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中(8.5.4-1),提到的是桩承载力承载力特征值;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提到的是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请问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换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桩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试验确定。特征值由试验值除以2得到。1/2=0.5。对应的组合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即荷载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以人工挖孔桩为例,以标准值除以1.65得到设计值,对应的组合是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即荷载设计值。1/1.65=0.61。1.25N+1.2G,N为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G为承台自重及土重,近似地可取0.61/1.2=0.51。考虑单桩承载力的提高系数1.1~1.2,0.51/1.1~1.2=0.46~0.43。 一、原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 《建筑结构可*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 三、应用 用作抗力指标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和特征值。当确定岩土抗剪强度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时用标准值;由荷载试验确定承载力时取特征值,载荷试验包括深层、浅层、岩基、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释义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释义 一、制定本规则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市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它是一种国际通用综合报价的计价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首先是要对所完成工程的数量进行测量、计算、核查和确认。因没有规范、统一、明确的计量规则和方法,使公路基本建设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管理单位的台账数据采集不合理,项目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与工程量清单不对应,工程量清单与工程概预算项目不对应,各个项目自拟一套工程量清单,清单细目计量支付内容界定不清、不一致、不完善等,导致实施时各方对工程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引起合同争议,影响承包合同正常履行。 为解决以上问题,制定统一的《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对加强我省公路工程招投标管理,规范施工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工程计量行为,减少工程经济纠纷,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及为建立全省的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和修订全国公路基本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范提供基础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本规则的依据和规则的形成 根据交通部标准、规范、定额编制修订计划,原有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将更名为《公路基本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范》,《计价规范》中增加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本《计量规则》是湖南省交通厅交通建设造价管理站受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的委

托,根据《公路基本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范》修订工作大纲,依据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和湖南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公路建设实际情况,组织编制。 制定本规则,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体现公路建设特点,满足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招标、竣工决算计价的需要。为了把这个规则制定好,编写班子认真总结以往项目管理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先后主持召开多次座谈会,充分听取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请全国造价专家进行评审和帮助修改,经过多次修改在范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完善,形成了《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报交通厅审核通过,于 ???年 月 日起施行。 三、计量规则的主要内容 总说明 ?形式:本规则项目号、项目名称、计算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内容采用表格形式,一一对应,直观明了。 ?排列:项目号中项、节、细目按顺序排列,目不连续。若增加项、目、节应报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核实备案后方可增加,根据实际情况在节下可按厚度、标号、规格等增列细目或子细目,细目以?、?⑤⑤表示,细目下子细目以 、 ⑤⑤表示。 ?项目的设置:本规则项目基本沿用范本,并考虑近年来公路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结构、新材料,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