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崛起】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崛起】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关键字】崛起

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主要有八个特征,这八个特征又可以被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保守、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四特”主要由“四超”衍生而来,即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关键词】文明型;四超;四特;崛起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已然使世界认识到一个强国的出现。从现在的各种迹象都表明,中国并不像西方大国那般用鲜血与暴力屹立于世,而是以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形式崛起。

我们“文明国家”的许多保守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在现代国家的载体中得到了更好发挥。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对中国“文明国家”这个概念所做出的正面阐述一般,其本人也在书中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世界上有许多种文明,比如西方文明,但中国是唯一的文明国家。中国人视国家为监护者、管理者和文明的化身,其职责是保护统一。中国国家的合法性深藏于中国的历史中。这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眼里的国家。”从其中不难看出,中国正在以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方式崛起着。

今天的中国,将古来文明与现代国家的品质融合在一起,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主要有八个特征,这八个特征又可以被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保守、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四特”主要由“四超”衍生而来,即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保守“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下面将分别对这八个特征进行下简单的阐述,以使大家对其具有更准确的了解,以便于正确地理解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深刻意义。

1.超大型的人口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如今中国的人口规模也是在漫长历史中“百国之和”逐步整合而形成的。世界上人口数目排在第二的是印度,但印度历史上没有经历过中华民族这么长久的人口整合过程,其庞大的人口也远没有中国人这种高度的文化同质性,更不具备中华民族这种凝聚力。

中国人口虽占世界人口的20%,但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特别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人民是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的最大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中国这超大型的人口规模所导致的特殊人口效应,往往只要中国改变自己,就能改变世界。

由此可见,中国超大型的人口规模非但没有成为中国“文明型国家”崛起道路上的阻碍,反而为中国更好的发展巩固了基础。

2.超广阔的疆域国土

中国广阔的疆土众所周知,而此也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百国之和”而形成的。此特征具有三个优势。第一,即使中国遭遇到汶川大地震这个大的天灾,整个国家经济也纹丝不动。第二,此优势使中国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正是借由此优势,中国在今天才可以实现西气东输、高铁“四纵四横”等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化工程,实现资源的优势支配。第三,中国“文明型国家”所形成的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使我们具有其他国家

难以企及的地缘辐射力。如今,中国已成为整个东亚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并带动着整个东亚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着,从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使中国迅速成为了带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动力。由此可知,中国这种地缘优势是大多数国家,如日本、韩国,那样缺少地缘优势的经济大国所难以比拟的。

3.超悠久的历史保守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使中国具有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而这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一个国家,如果其具有无可比拟的悠久历史,将会形成一整套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并外化其政治底蕴,使这个国家在政治与经济上具备更多的占有权。

4.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没一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并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绵延不断、气象万千并无可比拟的文化成就,成为世界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百国之和”的文化荟萃。就如中国方言一般,中国光是方言就有成千上万种,全国各地的人在许多生活习惯和思维方法上的差异不亚于各国人民之间的差异。

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文化也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复兴时代。而这种繁荣和复兴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如今看来,也只有像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才可能做到。

5.独特的语言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且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性的语言之一。这份由汉语产生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游客输出国而辐射到全世界。历史悠久、生生不息的汉语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把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国土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纽带。一个国家,正是具备了其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才能真正地在世界文化论坛上占有一席之位。

中国这独特的方块字——汉字,使中国人获得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诞生了无数的文学作品与文明结晶。从未间断过的历史文明,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发挥的淋漓尽致,无数的先哲们用笔触记录下真实的历史,为中华文明宝库贡献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6.独特的政治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首先,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决定着中国实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由此可得出,今天中国的政党也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政党。中国执政党本质上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保守的延续,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进行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特点是“百国之和”,而中国恰恰便是经过漫长历史,不断由百国组合衍生而来。

纵观人类历史,最常见的合法性就是历史合法性。一个“文明型国家”数千年形成的政治理念和历史传承是最大的合法性来源。而中国独特的政治还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但使中国文化呈现繁荣景象,更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总之,我们学习了西方,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府体系,但同时又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资源。

7.独特的社会

中国保守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属于不同质的社会。因为中国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家庭为基础及其衍生出来的一整套关系和生活方式,而西方社会则是以个人为基础形成的一整套关系和生活方式。可以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巨变,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如今,中国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开放的工业和商业社会,并和西方同步地转向信息社会。正如大多数人所言,中国的这种“社会与国家”的互动互补模式,能使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具凝聚力、竞争力与亲和力。

8.独特的经济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断地在完善中。从目前看,中国模式是把“市场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其激发出来的力量已超过了西方市场经济模式。这其中,中国政府在整个的市场导向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正如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所展现给世人的那样,中国经济并未如其它大国那般如风中飘絮,而是经过小小波动后再次直线回升。

坦率地说,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文明今天以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态迅速崛起于世,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透过以上八种特性,不难看出,“文明型国家”为我们分析中国和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意味着中国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而崛起,定当使这个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让世人为之惊叹!

参考文献:《中国震撼》张维为世纪出版集团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近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感觉读来震耳发聩。作者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审视国人,给我们这些只知埋头苦读的学子推开了一扇新窗户,用一个新视角来观察中国,观察中国人。作者走访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接触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再回过头冷眼观察自己的祖国、同胞,会有些什么感想,这让我很感兴趣。 书中,在“重新认识中国”一节中,作者劈头第一句就引人入胜:与西方相比,中华文明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西方的传统更多的却是“三人行,我必为师”。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永远是抬头看人,对待他人,也是一副谦恭的态度。而西方人却是高高在上,胜气凌人,低头俯视他人,上天入地,唯我独尊,就算是到了今天,黑种人和黄种人仍然是他们歧视的对象。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距,也体现在这些文化认同上。 例如,普通中国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房子”问题,在西方国家就没有这么看重。中国人最看重房子,认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算有一个“家”,而地球另一端的许多国家,对这却看得很淡。中国人本就多,再加上这样的观念影响,买房竞争激烈也是很正常的事了。但事实上,中国人的

住房自有率绝对比许多人羡慕的西方国家要高。中国人过着的生活远比他们自己认为的要好。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中国稳步发展,GDP 不断上升,事至今日中国的经济指标已经赶超日本,仅位居美国之下。一个被欺凌百余年的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其间的发展不可谓不快。但在许多国人看来,中国似乎还是不堪一击,有着种种的不如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阴暗面。所有总有一部分国人削尖脑袋,利用种种途径,想方设法跑去国外生活。其中既有资金雄厚的投资移民,也流失了一部分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可否认,这些人的爱国意识不强,但在我看来,ZF也做得不够多,ZF应该想办法吸引人才,如创造宽松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将人才收为已用,而不是拱手送人。 我认为中国人是重视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物质更重要,但是,这种关系正在慢慢变浅,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冷漠,从以前赛家人的亲邻近睦,变成互不相见的陌生人。中国正一步步改变着自己原来的面貌。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有中华民族的文明持续了5000多年。以各国文明的悠久历史来说,中国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历史不等于现实。既往的历史再辉煌,但现阶段国家实力不够,也是无用。就算我们有再多的文明积淀,也无法得到其他人的尊敬。中国,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强大的综合实力,

中国震撼心得体会.pdf

中国震撼心得体会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本书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张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著有《*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等学术专著。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一章不再误读自己一、世界变化真快。 二、这个崛起不寻常。三、从中国超越日本说起。四、GDP悖论。五、迈向第一。第二章中国的1+1大于2。一、“准发达国家”板块。 二、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三、“新兴经济体”板块。四、为什么中国的1+1大于2 ?第三章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走向“民族国家”的坎坷。二、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新的视角。四、重新认识中国。第四章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一、危机带来的思考。二、中国模式可能胜出。三、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第五章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一、迷信西方话语的代价。二、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三、不被西方话语忽悠。四、“游戏民主”还有没有戏?五、日内瓦激辩人权。六、言论自由与井底之蛙。第六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一、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二、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三、印度民主综合症:“散、软、短、泛、粹”。第七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一、二十年前的东欧。二、东欧今天怎么样?三、重返匈牙利。四、东欧的“两个激进”。第八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一、三大困境。二、民主品质为何不佳?。三、民主建设不能靠“换血”。中国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卓越的贡献。整书看完后给我震撼,给我力量。我为我是炎黄子孙骄傲,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骄傲、自豪!

中国的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我认为: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生活、哲理的载体,是先贤的经验总结。要立志有所作为,就必须读书,要增长见识,不出门就知古今天下事,就必须读书,要使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读书。读书是对自己的充电过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特别是我们执法单位的职工,就更加需要读书,才能日新月异、不断更新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在此次读书学习活动所被推荐的八本书中,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震撼》,因为在前段时间里,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专家学者们的关于《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评论性文章,这本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网上阅读了《中国震撼》。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中国震撼》精要概括

《中国震撼》精要概括 内容简介: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编辑推荐: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邓小平资深翻译,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模式”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理论研究者;亲历百国现实,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 专业书评: 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是迷信书本,还是尊重实践?张维为的《中国震撼》给我们这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强烈的思想震撼:张维为亲身观察过的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我们是削足适履、屈从西方的价值观;还是实事求是,总结中国文明复兴的经验?这是张维为的观察给中外读者带来的思考。 陈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为教授把自己走访过的一百多个国家的事实拿来和中国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客观的。张教授既是在欧洲从事研究的学者,又有中国的生活背景,正视中国实情,他的视角可能是国内和西方学者都不具备的。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维为教授以自己亲历一百多个国家的经历,结合对中国现实的观察,提出了“文明型国家”概念,丰富了“中国模式”的内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心得体会】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有感 作为“中国震撼三部曲”之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以其严密的逻辑、中肯的论断、清醒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设发展在全球地位中的自信,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高度关注。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含引言与结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期,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 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思想基础:作者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迄今已走访过100多个国家。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等。 正是作者长期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对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在此书中,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等的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崛起进程中,所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各用一章,分别通过中

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进行比较,阐述了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在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衡量中国,《中国震撼》则清醒地跳出西方模式,以拉美、东非、东亚、东欧的发展困境告诉世人:非西方国家想要通过模仿西方模式而取得成功,是行不通的。相反,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立足自身国情和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也深刻地启示我们: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二、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建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震撼》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大量翔实地数据与实践表现证明,这种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随后作者用三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中国模式”三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解释什么是“文明型国家”,它具有哪些特征,本书用“四超”和“四特”来概括了其八大特征,“四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由这“四超”衍生出“四特”,即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正是这“四超”“四特”,使当今的中国融合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元素。第二个问题解释什么是“中国模式”,它具有哪些特点,本书概括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八大特点的源头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进化论是中国改革开放、还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都离不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近日翻阅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其中有五个新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和重视。 首先,提出“两大板块”概念。作者认为中国存在“准发达国家”板块(或“发达板块”)与“新兴经济体”板块(或“新兴板块”),这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前者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城市群,也包括一些内地城市。这个板块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并在人均预期寿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华程度和生活方便程度、人均购买力平价和人均教育水平、住房自有率等方面,均已大体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及其城市。而中国的多数欠发达地区均呈现为充满活力和优势的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很快的重庆属于其中突出的增长极)。这一描述有新意,因为从区域角度划分与西方学者习惯于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不同。不过,

依我所见,中国经济可以综合区域和部门而细分为发达板块、新兴板块(发展较快和较先进板块)与落后板块(发展较慢和较落后板块)这“三大板块”或“三元结构”,则能更全面准确地描述当前整个中国经济社会。 其次,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作者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

读《中国震撼之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之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之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提要:同时,作者认为不能把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模式绝对化、封闭化、凝固化,要作为不断开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来看待 更多精品:总结 读《中国震撼之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的目光。尽管在这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国内外抱有顽固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如作者张维为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作者以确凿的事实来展示了一位学者探究中国崛起之谜的答案。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

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见解对于深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破解我国发展的难题,思考我国长期发展的目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震撼》一书认为“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作者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事实上,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发展,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及政府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党的十七大概括的,中国的成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 同时,作者认为不能把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模式绝对化、封闭化、凝固化,要作为不断开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来看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从中国模式看央企发展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丹华主任向我们推荐了由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张维为教授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该书将中国的发展模式总结为八个显著的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对照这些特点,我不禁感觉到,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特点,又何尝不是央企发展的特点呢?理性实践,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一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中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自然也没有什么本本可循。央企的发展同样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照搬西方企业的发展之路,必然脱离了公有制的社会体制和企业性质。照走计划经济的企业发展道路,必然与市场经济向背离,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因此,只有从实践出发,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央企业才能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的央 。 把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才得到了拥护,人民也才真正得到了实惠。央企的发展同样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核心。因为,央企大多是关系民生的行业,央企之所以必须存在,就是要保障民生,央企之所以必须发展,就是要改善民生。为此,国资委在成立之初,就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央企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考核指标。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国资委响应国家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要求,果断向中央企业提出“减薪不裁员”,不仅保证了中央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还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房价高企,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下,国资委要求非主业的中央企业有序退出房地产市场,不当“地王”,保持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致。在国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中央企业永远是冲在第一线,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 渐进改革,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往往是在进过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再全面铺开的。实践证明,中央企业的改革必须是渐进的。改革之初,我们也经历过类似“休克疗法”式的改革,虽然短期内确实起到了作用,但后期的影响也远超我们的预期。比如 90 年代的国有资产改制、企业下岗分流,虽然短期内一些国有企业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即使到现在仍还有这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国资委成立以后,中央企业的改革总体思路是渐进式的,从 eva 考核、到董事会试点,从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到企业重组合并,国资委推行的每一项改革,都审慎细致的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在循序渐进、不断纠错中积累改革的经验,并逐步推广。而且改革一旦确定了方向,就坚定不移,高效实施。真实有了实践上的积累,有了实验上的成功,我们央企的改革步伐才得以稳步的推进,改革成效才能够不断显现。 顺序差异,是中国模式的重要方法。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推进的。央企的改革发展也同样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开始和推进的。国资委成立之初,根据中央企业长期出资人不到位的实际情况,首先在理顺关系、建立制度、摸清底数上下功夫,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制定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明确了出资人的职责定位,为国资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武器。此后,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开始业绩考核的改革探索,确定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逐步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规模,实行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逐步理清了央企的发展思路和改革思路,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混合经济,是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中国的经济是“计划”与“市场”的混合体,因此我们能够发挥计划经济中的管理高效的优势,也能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最大限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作为“中国震撼三部曲”之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以其严密的逻辑、中肯的论断、清醒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设发展在全球地位中的自信,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高度关注。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含引言与结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期,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 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思想基础:作者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迄今已走访过100多个国家。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等。 正是作者长期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对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在此书中,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等的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崛起进程中,所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各用一章,分别通过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进行比较,阐述了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在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衡量中国,《中国震撼》则清醒地跳出西方模式,以拉美、东非、东亚、东欧的发展困境告诉世人:非西方国家想要通过模仿西方模式而取得成功,是行不通的。相反,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立足自身国情和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也深刻地启示我们: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二、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建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震撼》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大量翔实地数据与实践表现证明,这种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随后作者用三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中国模式”三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解释什么是“文明型国家”,它具有哪些特征,本书用“四超”和“四特”来概括了其八大特征,“四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由这“四超”衍生出“四特”,即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正是这“四超”“四特”,使当今的中国融合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元素。第二个问题解释什么是“中国模式”,它具有哪些特点,本书概括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八大特点的源头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进化论是中国改革开放、还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都离不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离不开对这四个“超级因素”的考量。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崛起后,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作者在这里提炼了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崛起世界震撼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世人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速度并为之惊叹。万众瞩目下,中国经济总量赶英超德,直至把日本甩在身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地球村村民献上一席饕餮盛宴。震撼,或许是最能描述各国民众对中国巨龙强势复苏的感受。 《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正如作者所讲:“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第二,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中国震撼》一书认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强调“这些特点是我对三十余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显然,在作者那里,中国模式及其八大特点指的就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应该讲,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十余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和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震撼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心得体会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本书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张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著有《*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等学术专著。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一章不再误读自己一、世界变化真快。 二、这个崛起不寻常。三、从中国超越日本说起。四、GDP悖论。 五、迈向第一。第二章中国的1+1大于2.一、“准发达国家”板块。 二、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三、“新兴经济体"板块。四、为什么中国的1+1大于2 ? 第三章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走向“民族国家”的坎坷。二、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新的视角。四、重新认识中国。第四章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一、危机带来的思考。二、中国模式可能胜出。三、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第五章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一、迷信西方话语的代价.二、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三、不被西方话语忽悠。四、“游戏民主”还有没有戏?五、日内瓦激辩人权.六、言论自由与井底之蛙。第六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一、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二、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三、印度民主综合症:“散、软、短、泛、粹".第七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一、二十年前的东欧。二、东欧今天怎么样?三、重返匈牙利.四、东欧的“两个激进”.第八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一、三大困境。二、民主品质为何不佳?。 三、民主建设不能靠“换血"。中国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卓越的贡献。整书看完后给我震撼,给我力量。我为我是炎黄子孙骄傲,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骄傲、自豪!

最新-《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精品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 我认为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生活、哲理的载体,是先贤的经验总结。 要立志有所作为,就必须读书,要增长见识,不出门就知古今天下事,就必须读书,要使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读书。 读书是对自己的充电过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特别是我们执法单位的职工,就更加需要读书,才能日新月异、不断更新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在此次读书学习活动所被推荐的八本书中,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震撼》,因为在前段时间里,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专家学者们的关于《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评论性文章,这本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网上阅读了《中国震撼》。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 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 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 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 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五)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五)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 1. 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2.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3.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 4.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索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5 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上涨了300%~400%。这一现象 A.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B.加速了西欧封建旧势力的衰落 C.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D.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6. (2012年1月德州市期末10题)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l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7. 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 A.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C.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 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8. 图5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B.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C.圈地运动的持续进行D.殖民与移民的大规模进行 9. 从1651年开始,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涉足与英国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但这些法案最终在1849年都被废除了。这一变化的根源是由于英国 A.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殖民优势地位丧失 C.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D.建立起代议制政治 10.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 A.交通设施B.水利设施C.教育制度D.议会制度 11.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12. 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13. 明成祖称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期夷习。”……梁启超语: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再看两支船队的对比表,你的感想的集中点是

《中国模式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观后感

《中国模式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观后感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首先,中国的崛起靠的是一条文明型国家的发展之路。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发展之路,从建国之初到现在为止,走的是一条和平路线,而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 其次,中国崛起靠的是走自己的模式。“中国模式”是现在世界上最热的话题之一。作者认为这种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即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第三,中国崛起靠的是特有的理念。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非常重要,而其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中国理念是: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是有自己的一套模式的,当然也不是什么固定的模式,毕竟建国以来,中国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现在。那么综合这段艰辛的历程,也就可以归纳出我们发展的模式。对比西方国家的那些发展模式,是并不适合我们的,这是由差异巨大的国家性质所决定,还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 另外,中国是用适合自身国情的中国模式实现了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因为中国的崛起并没有发动任何战争。相反,我们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助于世界和平的,因为中国一向都是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并且尽可能地去帮助尚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 “文明”二字应该是中国文化里流淌出的血液,是浸透到了中国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中国古代强调修身、私德好。认为私德好的人方可以执政,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私德好的人会在行公务的时候将其好的私德推广放大,以利天下。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行则大行,道不行则隐。以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中国传统八段式人生箴言更是深入人心。 1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书心得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作者张维为,现任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80年代曾做过伟人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本书是张教授三十多年来实地考察100多个国家以观察者的身份完成的著作。它语言朴实易懂,文风洒脱不羁,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的眼光,让我们对国家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感受它的震撼。 中国在短短70年里,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故事实在是非常精彩。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拥有话语权的人,老是在骂我们,甚至我们自己的知识界、媒体界,很多人都表现的不自信,网络空间把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描绘得一团漆黑。我们民间有一种说法,毛泽东时代我们解决了一个挨打的问题,邓小平时代我们解决了一个挨饿的问题,今天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挨骂的问题。《中国震撼》这本书就是要让我们真的了解这个世界,夺回属于我们的话语权。 要说中国的崛起,既要有纵向的历史比较,也要有横向的国际比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走什么道路,我们将往何处去,《中国震撼》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他的答案。 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我们从领先到落后、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根据购买力评价,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成了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向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而且已经基本建立了全民养老,全民医保。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可以和西方经济模式进行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成绩足以使我们感到自豪,我们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道路。“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所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我们的文化基因太强大了,你不想要中国特色,也会有中国特色,中国引领的现代化大潮是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潮流,它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版图,并将改变世界政治文明的版图。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任何事情只要经过中国模式处理,马上就在世界上产生一套新的坐标;今日世界所有的难题都需要中国人的智慧才能解决好;西方话语独霸天下的局面将寿终正寝,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将被全世界承认。这种崛起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是改变你自己,世界就会因你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给世界带来的震撼! 书读完了,一种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满满的,做一个中国人能生活在中国真好! 最后借用曾国藩的名联,作为今天的结束语,那就是: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2020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开放互动的世界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开放互动的世界 知能演练提升 1.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步伐加快,进口商品需求旺盛。现在,像新西兰的牛奶、东南亚的水果、南美的白对虾等异域食品已经走上我国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②世界的变化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③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影响不到我们的生活④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歌词。从经济角度看,你认为最能集中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同住地球村”的应该是() A.新型工业化 B.经济全球化 C.服务商品化 D.工业现代化 3.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的是() 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③以邻为壑④发展不平衡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4.某品牌汽车在德国设计,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体现了() A.生产的全球化 B.市场的全球化 C.资金的全球化 D.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我国经济发展要想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中。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能够 () ①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②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③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④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来,世界货物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有人预测,到2050年,世界贸易将占全球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②各国都立足于外向型经济③各国的经济结构趋同④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2018年6月16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大幕。电影节期间,近500部中外影片在上海45家影院展映,为广大观众带去一场场视听盛宴。本届电影节升级了“一带一路”电影节合作机制,促进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推动了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同住地球村,我们有机会和途径接触各具特色的文化②世界各国的电影都是一样的③每个民族的电影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④文化差异一定会引起误解与冲突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8.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文化差异不可避免。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①平等交流②相互尊重③理解和包容④排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大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是什么? (2)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10.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沿着古丝绸之路,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儒家文化、养殖技术等也由此传向世界。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说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这一文化特点的意义是什么? (3)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多样的文化? 中考聚焦体验 1.(贵州黔东南)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下列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往 B.只对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利 C.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D.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