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中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聆听元散曲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人教版】2020高中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聆听元散曲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人教版】2020高中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聆听元散曲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红绣鞋.( ) (2)瀑布寺.( )

(3)攒.雪剑( ) (4)倚.树( )

(5)悬崖.( ) (6)嫌命窘.( )

(7)沾粘.( ) (8)盛钱囤.( )

【答案】(1)xié(2)sì(3)cuán(4)yǐ(5)yá(6)jiǒnɡ(7)nián(8)dùn

2.词语释义

(1)绝顶峰攒雪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洞吼飞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廉贬入睡馄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攒:聚集。雪剑:山峰积雪如剑(2)传说中的风神(3)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4)同“混沌”,懵懂

3.名句背诵

(1)绝顶峰攒雪剑,________,________。

(2)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________?

(4)________,门庭改做迷魂阵,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2)比人心山未险(3)谁不见钱亲(4)文章糊了盛钱囤清廉贬入睡馄钝胡芦提倒稳

[作者名片]

词林之宗匠——张可久

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人文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朱权《太和正音谱》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

[探究·精研文本]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背景介绍]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痛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愤世嫉俗的感情。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有人说作者将写景与议论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与景交融,构成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意境。请结合本曲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可久善于写景,他的写景意念极为高超,所酿造的“险恶”意境非常奇妙。天台山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去揭露险恶的人心。在作者看来,实现这目的,由“议论”手法去完成最得当,于是便出现“比人心山未险”这一收煞句,从而达到写景为议论服务、议论深化写景的艺术效果。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

于是一种针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恨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

2.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3.有人说本曲子“立意奇特,构思奇妙”,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其发人深省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名句鉴赏]

1.血华啼杜宇。

【鉴赏】 按照文意应该是“杜宇啼血华”,用杜鹃啼血这一典故。传说中古蜀国国君望帝杜宇屈死而化为鸟曰杜鹃,啼声哀切,泣出皆血。此处指杜鹃鸟的啼叫声异常悲苦,它嘴中啼出的血变成了杜鹃花。

2.比人心山未险。

【鉴赏】 写人心比所见之景更加险恶。上下关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写的天台山的“险”全在于烘托出这一句。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另辟蹊径,使它的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

【正宫·醉太平】

无 题

[背景介绍]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

[文脉梳理] 《【正宫·醉太平】无题》?????第一层:贪财→世风败坏

第二层:恶劣后果

第三层:举例讽刺第四层:“葫芦提倒稳”→愤世嫉俗

[文本深读]

1.如何理解“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句的意思是:读书写文章,本应经时济世,使后人受益,可现在竟成了升官发财、狗苟蝇营的手段;门庭本是用以接待亲友宾朋之地,可现在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设置机关的场所;清正廉洁的人本应受到晋升褒奖,可现在竟被贬斥打击,让你倒在地上站不起来。这三句鼎足对,音节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嬉笑怒骂的谴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2.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小令辛辣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3.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进行讽刺,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讽刺。比喻有:以“水晶环”比喻清白聪明的人,以“面糊盆”比喻社会黑染缸,以“盛钱囤”比喻发财,以“睡馄饨”比喻糊涂的人。

1.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鉴赏】人人都嫌弃讨厌命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2.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鉴赏】清白无瑕者接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高中语文规范课堂之我见 我们常说,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小组通过相互听课、课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目标达成、主体参与、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学生发展。基于对这五个因素的思考,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始终觉得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将备课组教学的统一性与个人教学特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进行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三种策略的探究,从整体上完善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一、课前:力求备课的实际而准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注重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路设计、内容设置、教法选择、活动安排,评估调控等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教案是备课活动的载体和结晶,教案一般的格式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具体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得失、疑难和创新)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再构) (1)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在关注学生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目标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注意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定的学习内容的摄入量和学习技能的达成度不仅要以学段目标为依据,而且要视学生实际提出分层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体现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2)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3)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4)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2、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内容再构)

粤教版-语文-高二-4-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试题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4-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8分) A.白朴的《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解析表现的情感不同,白朴的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的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 的伤感。 答案A正宫越调hslx3y3h天净沙·夏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这首小令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图景。云收雨霁,流水添波,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凉爽,高楼前树阴直垂到画檐。纱帐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子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个画面没有夏日的燥热、喧闹,而是静谧、清爽,抒发了恬静、悠闲的感受。 打印版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诗两首导学案修订版

诗两首导学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 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 预习指要 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 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 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 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 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huáng wǎn chóu liáo 彷( ) 凄( ) ( )怅寂( ) huáng wǎn tì liáo 惊( ) ( )惜 ( )傥 ( )廓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彳亍 ..:( ) 颓圮.:( ) 【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

高中语文教师赵旭

高中语文教师赵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导语】对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是为了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以下是X为大家准备的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三篇,供您借鉴。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3、14、15班的语文教学。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我的语文教学阶段性任务也圆满地完成了。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现对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研究教材与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开学初,我即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二、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经过自己课余对新课标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四、每篇课文教完后都布置作业,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都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作业。作业有字词抄写,课后拓展,小作文等形式。对作业的批改,我一直坚持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

24、《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4 、《诗经》两首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1)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他论散曲结构,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他常与张可久并提,后人认为他的成就比张可久高,他被称为元代的“曲家翘楚”。 辽西老张大哥性情散淡,终日在家吟风弄月,烹茶饮酒,描绘丹青,又极喜好元人散曲,每日一曲一书,自娱自乐。颇让人羡慕。曾经问过老张大哥为何极喜散曲,他说: 铺陈挥洒不留馀蕴之口语方言的散曲, 我对元人散曲是不懂的,总觉得言语粗鄙直白,无唐诗宋词的瑰丽婉约,加上额外衬字及什么“也么哥”之类的句式,又有元一朝存世不过八十七年,就在今人隋树森编撰的《全元 曾有一本叫《艳曲》的书,里面收录的大都是关于男女私情的“淫词荡曲”

声,香冷荼蘼架。淡抹浓妆山如画,酒旗儿三两人家。斜阳落霞,娇 【课内挖掘】 白朴与山东阿胶 1233年,也就是金哀宗天兴二年,蒙古大军攻破金都城开封,烧杀劫掠,一个名叫白朴的年轻人在兵乱中与母亲失散,被诗人元好问带到山东聊城避难。 这一段经历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白朴立志不做元朝官吏,于是便游山玩水,饮酒作曲,后来居然成为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驾齐驱;二是在聊城的经历使他对阿胶印象深刻,并作曲一首: 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这一曲牌名叫《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在元朝就已经广为流传。《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仓皇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贵妃死后,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 导学案

《诗经》二首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第一节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节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节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古诗二首》导学案

金佛寺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学生学案学科主任签名:________ 课题:《古诗二首》计划课时数:2 主备人:马天武 中心备课负责人:马天武年级主任签名:时间:____月_____日 【学习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方法与过程: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导学案设计 一、【知识链接】 1、题目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随性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描写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的诗篇。《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2、作者了解: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晚年隐居退隐。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青远店》《州桥》《双庙》《四时田园杂兴》等。 二、【预习导学】: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ún( )田 jì( ) 麻 lí( )落 jiá( )蝶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xīng xìng 高兴()兴( )奋时兴()兴()趣 dāng dàng 当()家妥当()当()选上当()三、辫字组词。 昼()耕()供()绩() 尽()耘()拱()债() 傍()蜓()织()蝶() 旁()挺()知()谍() 四、解释下列词语。 昼()耘()绩麻()各当家()童孙()供()肥( ) 稀( )篱落() 五、读诗句,写出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三、【质疑探究】 1、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3、你能找出描写农民劳动繁忙景象的诗句吗?请抄写下来。 4、从小孩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首诗) 1、诗人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咏史二首

咏史二首 唐代:刘禹锡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评析 刘禹锡在仕途上可谓一波三折,但在政治上、人格上,却是一位不妥协的斗士,是一个硬骨头。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正是诗人春风得意的时候,王伾、王叔文、韦执谊等人在新即位的顺宗李诵支持下进行政治革新,实施一系列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措施。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担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改革触及了一大批权贵人物的利益,他们疯狂反扑,仅五个月后,“永贞革新”遭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到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召回长安,诗人看到一批趋炎附势之徒,不可一世,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讽刺诗,又触怒了权贵,再度遭贬,贬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又过了十四年,到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才被召回,又挥笔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宣称“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的硬骨头精神令人敬佩。这首《咏史(其一)》就是诗人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诗中的“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非无势”,并非没有权势,意谓权势显赫;“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褚少孙在《史记·田叔列传》后面补叙任安事,载武帝语:“任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尝活之。”后死于北军护军使者任内。“终不去”,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卫将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举的方法来叙事。上句写霍去病,称其官职而不称名姓,说明霍去病的官位显赫,接着用双重否定的词句,进一步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下句写任安,称其字而不呼其名,字里行间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敬重之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年轻时跟随大将军出击匈奴,后来独自领兵出战,取得赫赫战功,深得汉武帝信任,跟随他出征的军官都封侯拜将。后来,汉武帝“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诗人所写的就是这样一段事实。一般人读《史记》,一般都不太重视这一段的记载,都注意卫青、霍去病的立功封侯以及他们的贵幸,所谓“将军不败由天幸”。可诗人对这一段记载却十分在意,十分感慨。可以说,任安身上有诗人的影子在。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说:如今的世道有如流水直下,只有我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句中的“剧”急剧,厉害的意思;“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砥柱”,山名,在黄河三门峡中。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云:“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山。”诗人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官场上更是如此,落井下石,互相倾轧。

《诗经二首》学案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 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 寤寐( ) 芼(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①关关: ②洲: ③窈窕: ④逑: ⑤寤寐:。 ⑥思服: ⑦悠哉悠哉: ⑧芼: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 ②钟鼓乐.之(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 之 古义: 今义: 3.《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只称《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 的诗歌305篇,也称“ ”。 《诗经》分为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 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 “赋”: 的意思。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3.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作业布置】 预习第二课时学案;背诵课文及重点字词。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跻( ) 坻( ) 涘( ) 沚( )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 ③溯洄:④溯游: ⑤晞:⑥阻: ⑦跻:⑧采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导学案】12.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本单元围绕“快乐的夏天”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乐趣。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学习本组教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让我们体会到童真童趣。诗中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池》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荷叶圆圆》 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要下雨了》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积累经典语句的兴趣。

4.会读会背有关天气的谚语。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积累经典语句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12.古诗二首………………………………………………………………… 2~3课时 13.荷叶圆圆………………………………………………………………… 2~3课时 14.要下雨了………………………………………………………………… 2~3课时 语文园地六………………………………………………………………… 2~3课时 现在的很多孩子难得去亲近大自然,对于夏天的认识也只是止于电视、书本之中,因此,教学本单元的课文,首先必须制作好贴近夏天的实物和课件,为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一定要抓好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边欣赏美丽的画面边学习课文中,去体会夏天的美好和乐趣。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加强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12.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本课设计力求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招聘教师说课稿全集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 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 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 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 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 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由于(本课的 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难。。。。: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 环节展开。 环节 1 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 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 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 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这为学生阅读 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 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 (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 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 3 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 4 拓展延伸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

古诗二首2导学案.doc

课题 古诗二 首 学 课型主体课文官课时 2 具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 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有感情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 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 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 情感。 重点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资料链接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学 习 导学案导学评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师:学过 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 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新诗。(板题) 回顾知新 预习 板块 收集白居易的诗 导学板块一、诵读展示 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 默读《浪淘沙》。 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1.默读《浪淘沙》。2.把不懂的字词划 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浪淘沙》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2)谁 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查查字典,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3)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4)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结 合图画、展开想 象,理解诗句的 意思,感受黄河 磅礴的气势和丰 富的想象,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及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简案》编写及排版要求 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 现将《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及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简案》的编写及排版要求传给大家.请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各组组长按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5月份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好本组的培训工作,望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各位学员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及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任务. 一、编写要求: 按照我市普通高中现行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编选要

求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创新性,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编写思想。 每部分的标题要与本学科使用的教材相吻合。 初步的排版要求: 1、页面设置:纸型a4 ;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文档网格设39行;页脚插入页码并居中;其它默认。每篇课文用2页,页面要丰满,但不要涨版。 2.书写格式要求如下: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及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简案1沁园春?长沙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板书 3.下面把二中单晓蕾的“简案”发给

大家,供各位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编写参考。 教学设计及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高中语文必修1简案撰稿人:单晓蕾8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内容:本单元编选了四篇古代议论文,从先秦时期的孟子、荀子到汉代的贾谊以及唐代的韩愈,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中国传统儒家精神的延续和写照。《寡人之于国也》是第一篇,感受儒家精神、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将为后面三篇议论文的赏析奠定基础。这篇文章与学生初中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文所表现的主要思想基本一致;论证严谨,层层深入,善用比喻,气势磅礴,很能体现孟子的论辩艺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以”“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用法

诗经两首导学案 (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编号:gswhywbx2----04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2 《诗经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聂文嘉编制时间:2016年11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重点难点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学习方法 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 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而《诗经》中的作品,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真挚充沛的感情,淳朴自然的风格,多种多样的手法,生动 优美的语言,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辉煌。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 品一品这遥远的绝响。 二、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 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 1、诵读诗歌,疏通词句。 2、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并准确地朗读诗歌。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 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 “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 等三个节拍。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概括两首诗每章的内容。 (1)《氓》: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 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2)《采薇》: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 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 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 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 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 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 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 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1) 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 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 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 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 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6) 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