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问题解决(复习题)(3)电子教案

第3章-问题解决(复习题)(3)电子教案
第3章-问题解决(复习题)(3)电子教案

第三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构成问题的基本成分()

A.问题的起始状态

B.解决问题的策略

C. 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D. 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

2、常常用盒子装东西,却没想过用它来当置放蜡烛的平台,这种情况属于()。A.功能固着

B.思维定势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3、桑代克用猫做的迷箱实验中,猫踩到踏板打开迷箱的方法是()。

A. 试误法

B. 爬山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4、当限于条件,对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距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不断缩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距离的时候,一般采用哪种问题解决策略方法()。

A. 试误法

B. 爬山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5、能有效解决河内塔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为()。

A. 爬山法

B. 试误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6、逆推法在哪种问题情境下适用()。

A. 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时常用

B. 对如何解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常用

C. 限于条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D. 从初始状态出发有多种可能;但对目标而言,只有一种可能方法的问题

7、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 )

A.爬山法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类比法

D.逆推法

8、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飞机机翼;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这些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是()。

A.酝酿效应

B.负向迁移

C.思维定势

D.原型启发

9、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形成问题表征的思维过程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0、儿童在初次用积木搭建房屋游戏时所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计划法

B.逆推法

C.尝试错误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1、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A.记忆能力强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注意集中

D.动机强烈

12、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3、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A.逆推法

B.联想法

C.计划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一方法称为()。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训练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15、关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也越好

B.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越差

C.动机水平适中,问题解决效率最好

D.动机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无必然关系

16、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7.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8、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19、如果问题的解决只有一种固定的程序,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属于()

A.爬山法B.类比法 C.启发式 D.算法式

20、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2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理解的决定因素是()。

A.思维的深刻性;

B.认知结构中题型图式的贮存与激活;

C.深刻的洞察力;

D.思维的灵活性。

22、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

A.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

B.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

C.可以避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限制;

D.这样可以促进新任务的学习与记忆。

23、教师在给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授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时,所设计的例题的计算只要求精确到“e”为止。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

A.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B.可以突出认知策略教学;

C.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D.突出数学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24、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传统心理学的分析的主要差异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电子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1教案

高一物理选修3-1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具体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题目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性质 基本实验 实验学时 3 教师 冷雪松 教学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重点 消除副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怎样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前的准备: 仪器设备的检查,注意要校准砝码。 实验的预做(采集三组以上数据进行处理)。 作出数据表格设计的参考。 课上教学的设计: 一、课上的常规检查(预习报告、数据表格的设计等)。(5 分钟) 二、讲解的设计(30分钟) 1、引言 德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任何导体通以电流时,若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则导体内部产生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的电场,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它是一种磁电效应(磁能转换为电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先后制成了多种有显著霍尔效应的材料,这一效应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霍尔效应已在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测量技术中,典型的应用是测量磁场。 测量磁场方法不少,但其中以霍尔效应为机理的测磁方法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本实验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掌握用磁电传感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的基本方法,学习用异号法消除不等位电压产生的系统误差。 2、提出本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讲授为完成本实验设计思想和设计 原则 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 3、实验的拓展:(由本实验的完成深化和延伸所学的知识,启发学 生利用现有的设备拓展出新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要求用做图法处理数据. 5.介绍主要仪器设备与使用 6.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1)、霍尔片又薄又脆,切勿用手摸。

高分子物理课程电子教案

《高分子物理》课程电子教案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Polymer Phys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 高分子物理课程包括:高聚物的结构、高高分子物理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高分子的合成、加工、应用、改性等具有全面的了解。并使学生重点掌握结构、性能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必要的知识、分析测试方法、一定的计算能力,从而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选材、应用、改性、性能测试等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生产实践。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本门课程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实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的运动和高分子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四大部分。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了解”、“认识和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层次要求。即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基本分析方法、各种测试方法、各种实验的基本原理、高分子尺寸表示方法及其推导要全面了解。对高聚物的结晶结构模型、非晶态结构、液晶结构、织态

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掌握高聚物的各种力学状态、力学行为、各种性能曲线的详细分析和典型推导。熟练掌握高聚物结构、性能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必要的知识。熟练掌握高聚物的各种特征温度、测定方法。 三、讲授内容 1 高分子链的结构 1.1 概论 1.1.1 高分子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1.I.2 高分子结构的特点 I.1.3 高分子结构的内容 1.2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1.2.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1.2.2 键接结构 1.2.3 支化与交联 1.2.4 共聚物的结构 1.2.5 高分子链的构型 1.3 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1.3.1 高分子的大小 1.3.2 高分子涟的内旋持构象 1.3.3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1.4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1.4.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计算法 1.4.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1.4.3 高分子链柔顺性的表征 1.4.4 高分子链的均方旋转半径 2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2.1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

《高分子物理》课程电子教案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Polymer Phys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 高分子物理课程包括:高聚物的结构、高高分子物理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高分子的合成、加工、应用、改性等具有全面的了解。并使学生重点掌握结构、性能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必要的知识、分析测试方法、一定的计算能力,从而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选材、应用、改性、性能测试等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生产实践。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本门课程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实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机构、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的运动和高分子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四大部分。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了解”、“认识和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层次要求。即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基本分析方法、各种测试方法、各种实验的基本原理、高分子尺寸表示方法及其推导要全面了解。对高聚物的结晶结构模型、非晶态结构、液晶结构、织态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掌握高聚物的各种力学状态、力学行为、各种性能曲线的详细分析和典型推导。熟练掌握高聚物结构、性能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必要的知识。熟练掌握高聚物的各种特征温度、测定方法。 三、讲授内容 1 高分子链的结构 1.1 概论 1.1.1 高分子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电子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 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以及动、静转化)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在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对应长短)、方向(箭头方向)、作用点(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3)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或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在力的方向上调零; “读”:读数=挂钩受力,视线正对刻度板。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它 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通过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 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等。 10、相互作用力:性质: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⑤同时存在 11、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近似时取10 N/kg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面是否竖直和地面是否水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教案

例如:(1) 在抛掷一枚硬币观察其出现正面或反面的试验中有两个样本点:正面、反面. 样本空间为S ={正面,反面}或==121}(,{e e e S 正面,=2e 反面)。 (2) 在将一枚硬币抛掷三次,观察正面H 、反面T 出现情况的试验中,有8个样本点,样本空间:=S },,,,,,,{TTT TTH THT HTT THH HTH HHT HHH 。 (3) 在抛掷一枚骰子,观察其出现的点数的试验中,有6个样本点:1点,2点,3点,4点,5点,6点,样本空间可简记为=S {1,2,3,4,5,6}。 (4) 观察某电话交换台在一天内收到的呼叫次数,其样本点有无穷多个:i 次, i =0,1,2,3,…,样本空间可简记为=S {0,1,2,3,… }。 (5) 在一批灯泡中任意抽取一个,测试其寿命,其样本点也有无穷多个(且不可数):t 小时,样本空间可简记为=S {t |+∞<≤t 0}=[0,+ ]。 注:同一个随机试验,试验的样本点与样本空间是要根据要观察的内容来确定的。 四、随机事件 在概率论中,把具有某一可观察特征的随机试验的结果称为事件,事件可分为以下三类: (1) 随机事件:在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 (2) 必然事件:在每次试验中都必然发生的事件。 (3) 不可能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都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显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性事件,为讨论方便,今后将它们看作是两个特殊的随机事件,并将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五、事件的集合表示 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用S 的某一子集来表示,常用字母 ,,B A 等表示。 称仅含一个样本点的事件为基本事件;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点的事件为复合事件。显然,样本空间S 作为事件是必然事件,空集作为一个事件是不可能事件。 六、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可按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来处理.为了方便,给出下列对照表:

九年级物理电子备课教案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得信息得记录与储存、传输与共享;主要介绍信息传递得方式、载体与现状;引导同学们关心、了解科技发展得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得社会进步与负面效应;从而树立正确得科学观。 本章教材用了三节:即感受信息、让信息飞起来、踏上信息高速公路;按照信息得记录、传递得发展史为主线进行安排。本章为常识性了解得科普知识;知识难度不高;在理论与技术上不求全;不作过高要求。因此学习本章知识,主要就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高科技得兴趣。 本章包括感受信息、让信息飞起来、踏上信息之路三节内容。涉及科学内容主题二“运动与相互作用”中得光、电与磁。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得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得作用。知道光就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得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得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得影响。波长就是第一次出现得物理量,教学中要注意阐述,以机械波为例,以横波为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明确波长得物理意义。波长、频率与波速得关系属于知道得水平,能够进行最简单得计算即可。电磁波得速度就是很重要得物理常数,应该记住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教材让学生了解到电磁波传播信息时,具有携载信息得作用,频率越高得电磁波,携载得信息容量越大。 “了解电磁波得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得影响”就是联系实际进行“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得一条标准,就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机联系得最佳结合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现代物理思想得启迪,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得影响有初步认识,这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得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第一节从古至今,介绍了信息得记录、传播得方式。第二节介绍了电磁波。这就是本章得核心内容。第三节踏上信息之路,介绍信息高速公路得物质基础、传输光得介质光纤,电话系统得网络及因特网。 本章得科学内容重点在第二节。全章三节内容,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难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波得产生与传播。 2、知道电磁波得真空中得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得关系。 4、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得作用。 5、了解人类经历得五次信息变革并体会中华民族得聪明才智与贡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48课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48课 时)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理解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概 念; (2)掌握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古典概率计算;学会几何概率的计算; (4)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以及概率的统计定义。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5)理解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Bayes公式及其

意义。理解事件的独立性。 本章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随机事件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频率与概率 2学时 第三节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2学时 第四节条件概率 第五节事件的独立性 2学时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随机事件及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 2)古典概型及概率计算; 3)概率的性质; 4)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Bayes公式 5)独立性、n重伯努利试验和伯努利定理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使学生能正确地描述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和各种随机事件; 2)注意让学生理解事件 A B,A- B,A - B,A-B,AB =",A…的具体含义,理解事件的互斥关系; 3)让学生掌握事件之间的运算法则和德莫 根定律; 4)古典概率计算中,为了计算样本点总数和

事件的有利场合数,经常要用到排列和组合,复习排列、组合原理; 5)讲清楚抽样的两种方 式有放回和无 放回; 五.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1.集合的并运算一和差运算—是否存在消去律? 2.怎样理解互斥事件和逆事件? 3.古典概率的计算与几何概率的计 算有哪些不同点?哪些相同点? 习题: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 的概念及性质,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 概率分布及其性质,会运用概率分布计算各种随 机事件的概率;

数理方法电子教案

《数理方法》电子教案 一、课程考试试题样卷题型及分值分配 本课程考试试题主要参考书目为梁昆淼,《数学物理方法》。试题样卷题型及其分值分配见下表1: 表1:试题样卷题型及其分值分配 试题样卷题型分值分配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计算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综合题共10分 二、知识点分布 课程知识点分布如下: 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复变函数论,第二部分是数学物理方程。 复变函数论 第一章:复变函数、复数及运算、区域; 第二章:复变函数的积分、柯西定理及公式; 第三章:幂级数展开,复数项级数和泰勒级数的展开; 第四章:留数定理,应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 第五章:傅里叶积分与傅里叶变换; 第六章:拉普拉斯变换; 数学物理方程 第七章:数学物理定解问题,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及分类; 第八章:分离变数法,非齐次振动方程和运输方程; 第九章:二阶常微分方程级数解法,特殊函数常微分方程,本征值问题; 第十章:球函数; 第十一章:柱函数,贝塞尔方程; 第十二章:格林函数,求解各种格林函数; 第十三章:积分变换法; 第十四章:保角变换法; 第十五章:近似方法简介。

三、 课程重难点、要点 复变函数论 第一章:复变函数、复数及运算; 第二章:柯西定理及公式; 第三章:幂级数展开; 第四章:留数定理,应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 第五章:傅里叶积分与傅里叶变换; 第六章:拉普拉斯变换; 数学物理方程 第七章: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及分类; 第八章:分离变数法,非齐次振动方程和运输方程; 第九章:二阶常微分方程级数解法,特殊函数常微分方程,本征值问题; 第十章:球函数; 第十一章:柱函数,贝塞尔方程; 第十二章:格林函数,求解各种格林函数; 第十三章:积分变换法; 四、 具体例题及分析 一、填空题: 1. 复数z=1+i 的指数表达式为( ) A .4 πi e B .2?? ? ??+ππ24i e C .22 π i e D .24 3i e B 2. 关于解析函数的概念,下列四个描述种错误的是( ) A .若函数f(z)在某点0z 及其领域可导,则必在0z 解析。 B .若函数f(z)在某点0z 解析,则必在0z 可导。 C .若函数f(z)在某点0z 可导,则必在0z 解析。 D .若函数f(z)在某区域上解析与在该区域可导是等价的。 C 3. 复变函数的路积分可归结为两个实变函数的线积分。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l dz z f )(=?+l dy y x v dx y x u ),(),(+?+l dy y x u dx y x v i ),(),(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第一次] Ⅰ 上学期考试情况总结 Ⅱ 本学期授课内容、各篇难易程度、各章时间安排、考试时间及形式等 第十章 静电场 【教学目的】 ☆ 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场强和电势。 ☆ 理解静电场的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重点、难点】 ※ 本章重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叠加原理、场强和电势的计算、 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 本章难点:场强和电势的计算、高斯定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强度 2学时 ·电场强度计算、电力线、电通量 2学时 ·高斯定理及应用 2学时 ·电场力的功、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 2学时 ·电势计算、电势与场强的关系、习题 2学时 《 讲 授 》 〖引言〗电荷 电场 ·电荷 物质电结构 静电力 ·电场 静电场: ⑴定义 ⑵对外表现 ·电荷守恒定律(或称电量守恒定律) 一、库仑定律 电介质的影响 1 内容:⑴叙述 ⑵公式 12 12 122211221r r q q k r f f ?=-= 2 理解:⑴点电荷 ⑵常数k 2292291000.9109880.8--???≈???=C m N C m N k

令 0 41πε= k 于是 1212 122210122141 r r q q r f f πε= -= 式中恒量0ε称为真空的介电系数。介电系数亦称电容率. 2121201085.8 41 ---???≈= m N C k πε 3 电介质的影响 ⑴导体与电介质 ⑵自由电荷与束缚电荷 ⑶电介质中 2 2 12 2104141r q q r q q f r ? = ?= πεεπε εεε=0r ,ε称为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二、电场强度 1 电场强度E 定义: ⑴ 0 q f E = :大小、方向、单位 ⑵ 取10=q :则电场强度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 2 场强叠加原理 力的叠加原理:f = f 1+f 2+…+f n 两边除以q 0,得 ++=02010q q q f f f …0 q n f + 即 ++=21E E E …n E +(注:叙述) 3 场强的计算 . ⑴点电荷电场中的场强 0200200 44r r f r qq r r qq πεπε== r f E 3 004r q q πε== (注:球对称场) ⑵点电荷系电场中的场强 ++=21E E E (i) n i i i n r q r E ∑== +1 304πε 无限大均匀电介质中 i n i i i r q r E ∑ ==1 34πε ⑶任意带电体电场中的场强

初中物理电子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成果参评获奖名单 一等奖: 1、陈光荣例谈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汉六中 2、刘敬梅在快乐中感受文言的魅力汉三中 3、杨红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沟桥初中 4、何义书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327子校 5、李登荣浅谈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汉九中 6、朱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龙江中心学校 7、杨拥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探河东店初中 8、王红霞多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武乡中学 9、朱宝林何国卿课后反思的内容、途径和过程河东店初中 10、赵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汉二

中 11、马昭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汉六中 二等奖: 1、关磊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汉八中 2、孙志伟三种模式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观27号子校 3、王少克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金华中学 4、宋培军于细节处彰现语文之美金华中学 5、张萍莲心灵的对话汉川子弟学校 6、崔强民将根深扎于泥土中汉九中 7、陈四海从名篇名句默写的考查变化探学生基本技能提高的策略铺镇中学 8、王亮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点亮心灵汉三中 9、焦小东乐学境界——职校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职中专 10、陈新华七年级学生手工制作展销会及作文比赛铺镇中学

11、苟小强浅谈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武乡镇中 12、贺群?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教学设计新民中学 13、陈新洲语文素质教育中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鑫源初中 14、朱建霞语文教学应做到“万紫千红满园春” 新沟桥初中 15、余有利?孟子见粱襄王?设计汉二中 16、骆梦龙高中诗歌写作武乡中学 三等奖: 1、赵红春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金华初中 2、丰瑞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王家岭初中 3、朱平华语文教学的新畅想汉九中 4、吴琦如何培养提高职高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职中专 5、张菊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一职中专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 所属专业:物理、应用物理专业 课程性质:数学、物理学 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这门课主要讲授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空间和线性算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δ函数、数学物理方程和特殊函数等,适当介绍近年来的新发展、新应用。本门课程是物理系学生建立物理直观的数学基础,其中很多内容是为后续物理课程如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服务,是其必需的数学基础。 这门课中的一些数学手段将在今后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往往构成了相应领域的数学基础。一般来讲,因为同样的方程有同样的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数学方法所体现的物理内容将更深入,更本质。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以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和部分线性代数知识为基础,为后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研究有关的数学问题作准备,也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数学物理问题求解提供基础。 (四)教材:《数学物理方法》杨孔庆编 参考书:. 《数学物理方法》柯朗、希尔伯特著 . 《特殊函数概论》王竹溪、郭敦仁编著 . 《物理中的数学方法》李政道著 .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编 . 《数学物理方法》郭敦仁编 . 《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编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部分线性空间及线性算子 第一章空间的向量分析 第一节向量的概念 第二节空间的向量代数

第三节空间的向量分析 第四节空间的向量分析的一些重要公式 第二章空间曲线坐标系中的向量分析 第一节空间中的曲线坐标系 第二节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 第三节曲线坐标系中标量场梯度的表达式 第四节曲线坐标系中向量场散度的表达式 第五节曲线坐标系中向量场旋度的表达式 第六节曲线坐标系中(拉普拉斯)算符▽的表达式第三章线性空间 第一节线性空间的定义 第二节线性空间的内积 第三节(希尔伯特)空间 第四节线性算符 第五节线性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 第二部分复变函数 第四章复变函数的概念 第一节映射 第二节复数 第三节复变函数 第五章解读函数 第一节复变函数的导数 第二节复变函数的解读性 第三节复势 第四节解读函数变换 第六章复变函数积分 第一节复变函数的积分 第二节(柯西)积分定理 第三节(柯西)积分公式 第四节解读函数高阶导数的积分表达式 第七章复变函数的级数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