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艺术特色


指导教师: 袁 文 平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12春直属9班
学 校: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白居易诗歌的创作思想与艺术特色
摘要: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一味“嘲风雪、弄花草”的创作倾向。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即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关键词:白居易 创作理论 《琵琶行》 讽喻诗
唐诗是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中唐诗歌没有盛唐诗歌那样悠扬高古,却多了几分哀婉几分深沉几分淡远。白居易的创作,即体现了这一点。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研究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对于步入新世界的国人,有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又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所谓“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可以说是他诗歌理论的核心。⑴诗歌创作只有发挥了这种功能,引起当权者的注意,对国家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一点作用,才算达到了写作目的,否则不过是些“嘲风雪,弄花草”的“空文”。
1. 一、白居易前期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遭贬之前的白居易,由于多年饱受离乱,加以当时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悉心洞察社会,深入剖析人生。作为士人的他,深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影响,以济沧生为己任,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力求其诗文创作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实践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②的创作理念。
1. (

一)对农民疾苦的愤慨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诗人本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目的。结合切身感受写下这首著名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1. (二)作品的黄金时代
元和三年至元和五年的三年间,白居易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之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猛奋斗。其诗歌创作进入了黄金时代。有名的政治讽喻诗——《秦中吟》和《新乐府》,即写于此时。白居易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喻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新乐府》是与《秦中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写出来的,是白氏讽喻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1. (三)对封建妇女制度的不平
白居易除关心民间疾苦外,对封建制度下的广大妇女的命运,诗人用诗歌来表现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境遇,她们的辛酸、委屈、无可告慰的痛苦心情,诗人都代为不平地喊出来。这些诗歌无不体现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理想,显示出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关心,高标的是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井底引银瓶》这是一首遭封建礼教欺压迫害的女子的怨歌,前三句的两个比喻总概了全诗意旨。次三句写女子年少时的美貌殊姿,以相识之前的欢悦对比相识后四句横遭不幸的痛苦。再下以身相许,决然私奔的过程,表现了痴情女子的天真和纯洁及为情所动的真实形态。以后五句

接着叙述私奔带来的屈辱和痛苦。“聘则为妻奔是妾”没有经过礼法嘉许的结合,即使相爱情深也不能得人认可。女子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经无处可归。诗末两句凄凉悱恻,是对后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愤的呐喊。“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上阳白发人》则是写宫女悲惨生活的诗歌,深刻地批判了罪恶的宫闱制度对无数无辜女性的摧残。诗中的上阳宫,简直就是一座坟墓,全诗以无限忧郁、哀叹的调子,兼具民歌传统,描述上阳女子由年仅十六的妙龄少女变成白发苍苍的六十老人,表现主人公沉痛的感情。此诗语言通俗,长短结合,集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炉,极富感染力,是唐代以宫女为诗的佳作。
1. (四)长恨歌
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之时,写下了伤感诗《长恨歌》,此诗奠定了白居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坚定基础。《长恨歌》创作于元和元年,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来结构全文同时,其中还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情感,略有遗憾的投射。《长恨歌》的创作目的是:“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其物(美女,指杨贵妃),窒乱阶(防止导致祸乱),垂于将来也”。《长恨歌》之所以能给人以审美享受,首先是诗中那个婉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却从“重色”说起,并且极力铺陈和渲染。唐玄宗荒淫误国,引发安史之乱,这不仅导致政治上的悲剧,也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玄宗入蜀,杨贵妃身亡。其次是将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情为沉重哀伤的悲剧所笼罩,回环往复,层层渲染,流利而又隽永,几乎字字珠玑。还有,诗的最后一段,笔锋再转,杨贵妃竟在缥缈的仙境中出现,净化为一个理想的女神。然而,“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虽然美好,此生却难以实现,那么剩下的只有永难消解的“长恨”了。
1. 二、后期白居易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那种“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遭受了粉碎性骨折般的打击,他在为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努力奋战中,悲壮地败阵了。因此,其创作理念产生了巨大得变化,只好以老子的“知足不辱”为法宝,置身闲散,力求避祸;由前期“兼济天下”的积极思想,转变为“独善其身”的消极避世理念。诗人满怀愁绪,离开长安后,写下了诸多无限伤感伤的小诗,以此来排遣内心的苦寂。《问刘十九》一诗在一派闲适中也微露内心的孤寂。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颇具佛理意味,“人间四月芳菲尽

”诗人在登临之前,为春光无限伤感,“山寺桃花始盛开”当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让其感到何其惊异、何其欣喜。前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寓景抒情写出了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结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致心花怒放,仿佛置身于非现实世界的另一天地,这或许是一种解脱,抑或更是一种无奈。
1. (一)白居易诗歌的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被贬之后,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便集中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实乃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而最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在读懂作品的字、词、句和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有关的名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瑟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描写了一个被压迫、被蹂躏的妇女形象。在切切嘈嘈的琴弦上,揭示了她痛苦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她的不平、激愤和哀怨。其身世遭遇不能不让我们读者想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面对诗人笔下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怎不让人洒同情之泪。诗人借助对于妓女身世的同情,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咏叹,巧妙地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失意凄苦的心情完全突现和表现出来。《琵琶行》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将故事性的情节和隽永的抒情巧妙的结合,每句都渗透着作者极为浓郁的感情。该诗对人物的刻画深刻生动,作者善于把握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总之,《琵琶行》正是由于思想和艺术上的非凡成就,它一直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对后世古典戏剧以及诗文创作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浅切,明畅通俗。平易,是指用寻常的话,写寻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够领略他的讽喻诗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

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白居易诗的艺术特色:讽喻诗主题明确,“意切而理周”,语言通俗易懂。长篇叙事诗能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善于描写,层次分明而又一气贯注。其抒情写景诗格调明朗,语言圆熟自然而又不失精巧。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喻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正气凛然。(《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这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讽喻诗在表现形式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卖炭翁》、《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的贡献。他的闲适诗深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其诗风以平易通俗著称,时称“元白体”;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触,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其中如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婚姻爱情故事,情绪感伤,寄托深微。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导致昏庸误国,讽意明显;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真挚缠绵,流露出作者的同情。
1. 三、结论
以上便是我对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的粗浅分析。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撰写此文,我能够透过白居易的诗歌,聆听了远古世界的声音,其中蕴涵着沧桑,高标着悲壮,从而获取了一种心灵震撼、一种时代的责任。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参考文献:
[1]张明非. 唐诗宋词专题(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第一版).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楮宾杰. 白居易(第二版).南京.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4]喻守真. 唐诗三百首详析(第二版).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1957;
[5]王斌强.长恨歌解析(第二版).北京.商业文化出版社.2009;
[6]孙艳娟.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第一版).北京.中华文化出版社2010.
第 页 共 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