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摘要: 文章运用G. 利奇等现代语言学家提供的理论框架, 对小说中表现梦想幻灭的偏离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及盖茨比悲剧的根源, 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

关键词:“美国梦”; 盖茨比; 根源; 偏离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称得上是美国20 世纪20 年代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代表作, 它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叙述了一个青年由于没有金钱和地位而失去了爱情,于是不择手段试图通过发财致富, 夺回逝去的爱情,结果是他以自己的生命仅仅换回瞬间的、对爱情的回忆。小说主人公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梦”在20 世纪20 年代的缩影。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中, 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距离感”, 那就是: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海市蜃楼, 美国梦仅仅是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该小说的主题在于: 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揭示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

一、盖茨比的梦

盖茨比出生在美国中西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但他从小就崇拜富兰克林那样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个人理想的成功范例。然而, 少年的盖茨比却碌碌无为, 由于自己的地位及财富等原因最终失去了他的恋人黛西。这些都成为盖茨比梦想的雏形。

盖茨比的梦想之一是“发财梦”,“出人头地梦”。

盖茨比相信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机会均等”, 因而执着地追逐他的梦想。为了出人头地, 他不持辛苦地做了许多事情, 小说第九章介绍盖茨比少年时代自己定的“时间表”, 从早晨六点起床, 六点一刻做体操, 七点一刻开始学电学等等, 直到晚上七至九点“学习有用的新发明”每天排的满满的, 真是分秒必争。他还写有“个人决心”书, 要求自己“不要浪费时间”,“每周储蓄五元”,“对父母更加体贴”等等。他的时间表和决心书却写在一本已被翻烂的小说《牛仔卡西迪》(描写一名青年如何奋斗最后成功) 的空白页上, 这说明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时盖茨比的梦想还是积极向上的。然而, 少年的盖茨比却一无所成, 之后在服役期间, 他爱上了富家小姐黛西, 但由于自己没有地位和金钱, 黛西最终嫁给了汤姆·布坎农。爱情的失意并没有使他消沉, 相反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为金钱而奋斗的斗志。另外, 杰姆斯·盖茨比十七岁那年, 在苏必利尔湖遇到丹·科迪。丹·科迪五十多岁, 是一个“靠内华达州的银矿和加拿大西部育空金矿发迹的人物, 后来经营蒙大拿州又攒下了几百万元的产业”,“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一个曾在美国社会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 把边疆妓院和酒店中的粗野的恶习带回东部沿海地区来的人”。(P86) 盖茨比认识他时, 他正以极其奢侈的方式肆意挥霍早期攒来的钱, 这与盖茨比心中的梦想背道而驰。但少年盖茨比崇拜他。在他的影响下, 盖茨比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他那纯洁的梦想也开始变质。在小说第九章中, 他的父亲来到纽约。“看上去一副潦倒的样子”,“穿一件寒酸, 蹩脚的旧外套”。(P14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盖茨比并没有按照他的“个人决心”书当中所写的那样孝敬父母, 尽管那时他已家财万贯。可见他的梦想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时盖茨比在伦理、道德上极度空虚和堕落。他的“发财梦”也仅仅变成实现他另一个梦想的手段即“爱情梦”。

盖茨比的另一个梦想便是“爱情梦”。在美国陆军服役时, 他爱上了富家小姐黛西, 而他却明白他根本没有资本得到她。他只不过是一个穷小子。在盖茨比的眼中, 黛西代表了一切梦想的实现, 她的房子象征着盖茨比所向往的财富和地位。而每次黛西与他约会之后,“她回到她那豪华的住宅、回到她那丰富、美满的生活中去了, 她什么也没留给盖茨比便消失了”对他来说黛西是可望不可及的, 虽然他以欺骗的手段得到了黛西, 但盖次比意识到他们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 显然这样的爱情根基是不稳固的, 是建立在虚幻之上的。当盖茨比到海外之后, 黛西嫁给了有钱有地位但她并不爱的汤姆·布坎农,和他一起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然而盖茨比坚信可以通过金钱夺回黛西, 重温他们逝去的日子。决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

斗。

二、梦想的破灭

盖茨比的梦想实际是把爱情和金钱统一起来的梦想。起初他的“发财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 成就事业。之后, 他追逐金钱只是为了他的理想——爱情的梦幻。可以说盖茨比的两个梦想最终归结为“爱情梦”。因此,“爱情梦”的破灭就标志着盖茨比一切梦想的破灭。小说中在尼克和盖茨比之间有两句对话:尼克:“你不能重温旧梦的。”盖茨比:“不能重温旧梦? 哪儿的话, 我当然能够! ”(P95) 盖茨比敢于这么说, 是由于此时他有强大的物质财富作后盾。他十分自信他能夺回黛西。但在现实中的美国, 仅仅有金钱是不够的, 不能实现美国梦。虽然盖茨比实现了“发财梦”,但他与黛西处于不同的社会阶级。小说中曾提到: 即使富人不再富有, 他也不同于穷人, 显然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暗示他的梦想必然破灭。而盖茨比所追求的黛西实质上是一个不思进取、附庸风雅、追赶时髦、虚伪自私的典型, 是金钱的忠实信徒和爱情的彻底背叛者。盖茨比却把她当作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不惜一切地去追求他的梦想,实际上这个梦想已被他美化成一个不现实的虚幻,令自己不能自拔。盖茨比的梦想不仅没有实现, 反而以悲剧的形式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这表现在小说中盖茨比和汤姆的争执上。盖茨比的梦想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黛西是否能毫不犹豫地离开她的丈夫。黛西在争执过程中竟然说: 她爱他们两个。黛西想一举两得: 既保持布坎农夫人的身份, 又得到盖茨比的爱。汤姆最终利用极其卑劣的手段击垮了盖茨比: 他指出盖茨比的财富与种种不合法的商务活动有关。此时他的梦想化为了泡影。而在黛西开车撞死茉尔特后, 她又和汤姆合谋策划, 让盖茨比独自承担责任, 自己却和汤姆出外度假, 弃盖茨比于不管不问,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悲剧。

三、梦想破灭的根源

盖茨比梦想破灭及其悲剧的根源归根到底是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所造成的。“美国梦”由来已久, 最初是清教移民对自由信仰、自由创造的渴望和梦想。随后在那片新大陆上及向西部开拓的过程中, 美国梦演变为对幸福的追求, 尤其是对成功的追求, 包括事业、爱情、财富等。到后来美国梦的内容就更加具体了: 公平竞争,通过个人努力、勤俭、律己, 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达到致富的目的。“美国梦”实质上是一种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它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从18 世纪至20 世纪20 年代, 它创造了当代美国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例如: 从原子能的利用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从民用行业到军工领域, 美国处处走在前列。这正是美国梦这一精神支柱作用的结果。但是到了20 世纪20 年代, 也就是一战后, 美国梦已经颓废了、腐朽了, 原有的艰苦工作、节俭、节制等价值观念都淡薄了, 代之而起的是享乐主义、铺张浪费。一战后, 美国青年一代认识到这场战争不过是资产阶级争夺各自利益的战争, 却给千百万家庭带来了死亡和悲痛。他们觉得被骗了, 从而感到失望、迷惘、精神上极度空虚, 一味追求物质财富, 形成“金钱至上”的思想。那种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纯洁的“美国梦”也不复存在。盖茨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起初盖茨比仍怀着一腔热血为他的梦想而孜孜不倦地奋斗, 之后他发现在这样一个机会不均等的社会中艰苦奋斗对成功无济于事。在那个年代, 一个穷小子想靠自己的力量走正道去获取财富无异于白日做梦。那些通过不诚实劳动、欺骗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于是为了实现梦想他通过不法活动成为了“暴发户”。即使盖茨比不被枪杀, 最终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见盖茨比的悲剧是由当时腐朽的社会所造成的。其次, 虽然盖茨比实现了他的“发财梦”, 但他并不了解, 在现实中的美国仅仅有钱是不够的, 仅仅有钱不能跻身上流社会不能实现他最终的梦想。在美国上流社会中, 不仅有财富大小的差异, 还有“新”与“老”(即“暴发户”与“世族”) , 稳定的财产与流动的收入, 东部与西部之间等众多的矛盾与差异。盖茨比天真地认为有了钱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 而代表上流社会的汤姆是个骄傲、专横、自私残忍的恶棍, 他决不允许盖茨比和他谈平等, 并最终击

垮了盖茨比。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混乱无序的状态以及上流社会自私、残忍, 毫无真诚可言的虚伪本性和腐朽的灵魂。再次,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与无情在黛西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黛西是拜金主义的典型代表, 她只不过是一个有美丽外表的富家小姐, 她自私、无情, 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悲剧。在车祸之后黛西不仅不敢承认自己是肇事者而且把一切都推给了盖茨比, 自己却出外度假。可悲的是盖茨比到临死之前一直在期待黛西的电话, 但电话始终没有来。可见黛西的无情, 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人情薄如纸的现实。盖茨比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与“迷惘的一代”只知纵情声色的年青人相比, 盖茨比可算是佼佼者了, 所以作者称之为“了不起的盖茨比”, 但“了不起”一词又包含了极大的讽刺意味。盖茨比也有不诚实, 骗人的行为。他曾用欺骗的手段让黛西相信他的出身和她不相上下, 从而得到了爱; 他编造谎言以美化他的过去; 他没有欺诈, 但却是道德败坏。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虚伪, 无情。综上所述, 盖茨比的悲剧是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青年被毁灭的悲剧, 也是资产阶级精神文明破产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四、表现梦想破灭的语言学手法

菲茨杰拉德运用大量独特的语言学手法来暗示盖茨比梦想的必然破灭。利奇和肖特在他们的著作《小说的文体》(Style Fiction, 1981: 174) 中根据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从描写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描写角度是指一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对叙述事件的态度或意见。这里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个名叫尼克·卡罗威的人物, 把他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 同时他又参与和目睹了故事的发生, 过程和结束。这一双重的描写角度给读者造成一种“距离感”, 暗示了美国梦的虚无缥缈和最终破灭。尼克作为作者的化身, 他既做着“美国梦”, 却又能看穿“美国梦”; 他“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 大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可见尼克是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重新审视已发生的事件, 其深度可见一斑,他能看透现实中虚幻的事情。尼克认识到盖茨比的梦想不会实现, 并提醒盖茨比说:“你不能重温旧梦的”。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力地暗示了盖茨比梦想的必然破灭。

全文运用了很多独特的象征来预示梦想的破灭。象征作为语义层次上的偏离常规的一种形式, 能使语言“陌生化”, 使读者对语言产生新鲜感和敏感,激发读者体会其中内涵。这是因为“规范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现实世界, 但往往滤去另外感觉的变异味道, 容不得原始经验的古怪, 也因此摈弃了鲜活(钱冠连: 1993: 316) ”。位于长岛西区码头上的那盏绿灯是黛西住的地方。从语义学角度来看, 绿色的内涵意义有: 光明、温暖、希望。绿灯恰恰是黛西的化身, 给盖茨比带来希望。盖茨比常常在晚上孤独地望着它, 伸开双手想拥抱它——青春和爱情的象征。然而远处码头上的绿灯在雾中显得虚无缥缈, 可望而不可及, 犹如海市蜃楼。这无疑是在暗示盖茨比重温旧梦的愿望不可实现。作者运用绿灯这一象征也揭示了当时年青一代生活在虚幻当中的现实。文中另一意味深长的象征是“灰谷”(valley of ashes) , 那是西卵和纽约之间的一个垃圾场, 展现了一个灰蒙蒙、死气沉沉、无生气、无精神的“垃圾站”。它意味着精神的空虚与道德的沦丧。这一象征意义直接影射出当时美国青年在精神上的颓废和对理想与前途的迷惘, 也透视出没有适合他们梦想成长的现实土壤, 这也为“美国梦”的破灭埋下了伏笔。“灰谷”顾名思义是一处凹陷之地, 象征着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而年青一代便是被陷入这个社会的受害者, 表明作者对年青一代梦想破灭的无奈。小说中三次提到灰谷上空那幅巨大广告牌上埃克尔堡大夫的蓝色眼睛, 一双庞大无比, 瞳孔就有一码高的眼睛。“这双眼睛不是从一张脸上向外看。而是从一个不存在的鼻子上的一副硕大无明的黄色眼镜向外看。”(P21) 在这里作者使用蓝色, 是由于蓝色的内涵具有忧郁、沮丧的意味, 表明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奢靡, 追求物质享受以及拜金主义所持的批评态度。在小说第八章中,乔治·威尔逊对麦克里斯谈到他妻子的欺骗时说,她可以骗过他, 可她骗不了上帝, 上帝知道她做的一切。麦克里斯吃惊地注意到, 说这话时, 威尔逊在看着那幅巨幅广告牌上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显然, 这双眼睛象征着上帝在注视着人间发生的一切。另外,这双眼睛由于日晒雨淋, 油漆剥落已变得模

糊, 像是在流泪, 表明就连上帝对所发生的一切都感到失望和无可奈何。小说中每次提到这双眼睛, 都是与不同人物和他们的不同动机联系在一起的。这双象征上帝的充满忧郁和悲伤的眼睛暗示着: 他知道盖茨比的梦想注定要破灭, 知道威尔逊一家的悲剧等等人间芸芸众生的罪孽, 这更有力地暗示盖茨比的梦想必然要破灭。运用这些象征, 作者通过迂回的间接的方式使读者思考, 琢磨和感受, 从而在读者和小说之间营造一种“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对预示小说的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结束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 年, 被称为“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它描写了上流社会的歌舞笙箫, 深刻地揭示出美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同时也剖析了“迷惘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文中作者交错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角度, 使小说的悲剧味道更浓, 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这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胡荫桐. 美国文学新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M]. 巫宁坤, 唐建清,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8.

[3]Poupard, Dennis&James, Twentieth2Century,Literary, Criticism [C]. vo l. 14. Det ro it&London:Gale Research Inc. ,1984.

[4]Brian Lee. American Fiction (1865- 1940) [M]. New York: Longman House, 1987.

[5]刘献彪. 外国文学手册[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5.

[6]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7]张瑞华.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J]. 外国文学研究, 1999.

[8]胡壮麟. 理论文体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9]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语言美与言语美[M].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语录名言大全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语录名言大全 1、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了不起的盖茨比》 2、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3、All the bright,precious things fade so fast.And they don’t come back.所有的光鲜靓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了不起的盖茨比》 4、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 5、人的本能,总是追逐离开我们的东西,同时却逃避追逐我们的东西。《大亨小传》 6、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7、可是我一面心里想,我们这排灯火辉煌的窗户高高在这都市之上,从底下暮色苍茫的街道望上来,不知道蕴藏着何等人生的秘密,而我脑海中也见到这么一位过客,偶尔路过此地,抬头望望,不知所以。我自己似乎又在里边又在外边,对这幕人

生悲喜剧无穷的演变,又是陶醉又是恶心。《了不起的盖茨比》8、"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9、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了不起的盖茨比》(用这句作为在句子迷的开始)——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0、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才会变得才华横溢,当我的生活步入正轨时,我开始跟你一样,像你忘记我那样忘记你,然后忘掉那些痛苦,开始变得平庸可耻。我不愿这样,也不愿意这样,我无法触及你,你就像盖茨比的梦,璀璨无比,却又触不可及。前方的路上诱惑太多,我没有盖茨比那么了不起,我可能走上其他的路,无法一直追逐你的脚步。——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1、隐藏自己的判断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襟。——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2、每个人都以为他自己至少有一种主要的美德,而这就是我的:我所认识的诚实的恶人并不多,而我自己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3、“要不是有雾,我们可以看见海湾对面你家的房子,”盖茨比说,“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黛西蓦然伸过胳臂去挽着他的胳臂,

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摘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小说的主人公迪克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迪克命运变迁的探讨,表达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控诉和对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了理想而生却无法摆脱理想破灭的人类命运的悲恸的感悟,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关键词】迪克;美国梦;破灭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它作为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推崇。它使人们相信: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机会均等,只要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成功。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表达了他对人类注定失败的深思,对个人堕落的深深痛楚,对“美国梦”破灭的极度绝望。从小说主人公迪克的身上我们能够解读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这样一个混乱世界的看法。迪克从拥有美好前程的年轻心理医生开始,经历了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付出的过程,直到他最后的崩溃及梦想的破灭。 一、美好前程 当迪克初到苏黎世时他26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讲这是生命的黄金时期。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光明的前途。迪克拥有反应敏捷的头脑,超乎寻常的灵敏性,以及适当的理性和行为准则。即使是在混乱的战争时期,迪克就像一名隐士一样远离摧毁人们生活、世界观及道德规范的这场灾难。他似乎以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在自己平静的世界里攀登学术的高峰,追求成功。 迪克被塑造成了典型的美国人,作为美国早期殖民者的后代,迪克继承了他们的气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像早期的美国人一样,迪克也有着在他出生的这片新大陆上依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实现成功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梦想。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坚信信念的力量,尤其是植根于美国人心中的追寻梦想的信念的力量最终能够超越外部混乱的庸俗和局限。 迪克的理想主义不仅表现在他对于成功的追求上,而且表现在他对于人类的信心上—人类永恒的高尚道德情操,战胜邪恶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无私的爱的奉献等。作为一个牧师的儿子,迪克的这种理想主义深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己的父亲抑或是数世纪前的“父亲们”。事实上,真正存在于他父亲身上的是被传承下来的美国精神,是前人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的幸福、自由和爱奋斗的精神。 与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已经荡然无存的充满了狂暴的外部世界不同,迪克在萝丝玛丽的心目中还是完美无缺的。对于她来讲,迪克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性格。作为一个有雄心的男人,他坚定地追求成功。另一方面,他也对其他人表现出他的友善及绅士风度。透过迪克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既刚毅又温柔的男人。 也正是因为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使得他在早期的学习中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毋庸置疑,此时我们从迪克身上看到的是他的朝气蓬勃、自信以及他事业上看上去无需置疑的好运。像他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理想主义者,他拥有很多与生俱来的才能,他继承了美国人的天性—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 二、梦想破灭 当尼科尔爱上他的时候,迪克就不得不在成为伟大的心理医生和做一个普通的男人之间进行选择。对于迪克,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讲,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聪明的人,但这一切做起来相当难。他也想着要被人爱,如果他值得为人爱的话。”[1]所以他接受了被尼科尔所爱要承担的责任,并且逐渐地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给他的曾遭受过极大打击的、格格不入的人们所洗脑。他给这些人温暖,为这些破碎的灵魂做一切他能够做的事情。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些令人愉快而又冰冷的夜里,他渐渐地用尽了他的能量和

湖北师范大学 美国文选论文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美国梦”从广义上讲,指作为”民主,平等,自由”国家的理想;从狭义上讲,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 美国梦作为美国特有的精神追求,作为美国人民特殊的精神力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美国文化、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是贯穿美国文学始终的重要的主题。 300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般而言,“美国梦”包含几个要素: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这些要素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也必须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看。 18~19世纪的欧洲,贵族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等级森严、财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视严重……孟德斯鸠、笛卡尔等启蒙运动的先驱,开始对美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赞颂不已,这也燃起了弱势群体的“美国梦”。 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当他们来到还是殖民地的美国时,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强烈,也自发地落实了民主。于是,“平等权利”成了“美国梦”的一个内涵。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欧洲来的移民更多地进入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新兴的工业城市。从此,“美国梦”有了新的内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奋斗起家的工商业巨子。比如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采石油的洛克菲勒,搞银行的摩根,发明汽车生产线的福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起家寒微,但通过勤奋终于创立了自己庞大的事业,成为传奇人物。 到了21世纪的信息时代,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以及GOOGLE的三个创立者变成了“美国梦”的新偶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年纪轻轻就积累了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资产。他们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只要有智慧,有天才,在美国就可以成功。 乐观主义与《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乐观主义" 选取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为代表.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业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北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他在家中的17个孩子中排行15,父亲是从事蜡烛和肥皂制造的小商人。富兰克林少年时进过两年学校,后因家境困顿,被迫辍学,12岁时,父亲让他到哥哥的印刷铺里当学徒。学徒的日子是艰难的,然而,他却利用学徒的闲暇时间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政治、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还通过自学能熟练地运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1726年,富兰克林开始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从此,富兰克林的事业生涯开始蒸蒸日上,开始创造一个美国梦的传奇故事:他印刷并发行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报》;他发明了避雷针、两用眼镜、新式火炉和新型路灯;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联合就死亡”的口号,并与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而当美国制宪会议因为联邦体制问题争论不休时,富兰克林又欣然前往,进行调解。1771年,他出版了改变无数年轻人命运的《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生动地记叙了富兰克林的成长历程,告诫年轻人积极向上,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一个人在如此众多的领域成就斐然,美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 富兰克林既相信社会秩序又信奉人有自然赋予的权利, 既渴望社会安定又向往为革命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中国梦和美国梦

II. What American values does the movie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reflect? And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nswer: Through the movie,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expressed the main American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core value--individualism--it proposals self-hardworking and diligence to change one’s life letting them become the protagonists of their own life. The individualism has emphasized the American as a self-reliant, self-dependent individual, controlling his own life, and being responsible for anything he does. And the orientation to action which is the key point of Americans, effort, optimism, motivation and measurable achievement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e movi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American Dream means "Life should be better, richer and fuller,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one". And it varies with the change of epoch. Nowadays, people are looking toward a new American Dream with less focus on financial gains and more emphasis on living a simple and fulfilling life. In a word, the American Dream is the pursuit of democracy, liberty, equality and happiness. Chinese people used to pursue their dreams in US years ago, of course, it is still going on--travel across Pacific Ocean and come to US. But now, most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begin to pursue their dreams in China.The common people’s Chinese dreams may includes a big house, an expensive car, a big fortune, a happy marriage, a harmonious family and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big Chinese dreams perhaps refers to super power, a stable societ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economy. It is obvious that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American and Chinese Dreams are induced is triggered by social changes and economic factors. Whether you refer to the phenomenon as an American Dream or Chinese Dream, its meaning is enriched by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From the initial pursuit of freedom, to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satisfaction, resulting in being successful in the eyes of others,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Chinese Dream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means that achieve the same end.

名著中的优美句子(一)_优美语句

名著中的优美句子(一) ★“嘿,你不必再等了,他不会回来了。”——忠犬八公的故事★“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阿甘正传》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梁实秋《送别》 ★“如果你很想要一件东西,那么就放他离开,等他回来找你的时候,你就永远拥有他了。”——扶苏《哑舍》 ★“如果喜欢谁,就满世界去找她,别等她来找你,她可能也在等你……别让她等得对你失望了。如果你喜欢的人要嫁人了,就跟她表白一下,就算为此要把她婚车的车胎打爆也没什么,这是你说出来的最后机会。把这个秘密带进棺材没价值,连陪葬品都算不上。”——楚子航《龙族》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小王子》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性文化

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柴静《看见》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张爱玲 ★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儿子与情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是小孩子。──《城南旧事》 ★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追风筝的人》! ★不是兄弟你不好是这世道不干净容不得你这样做人——施耐庵《水浒传》 ★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钱钟书《我们仨》★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从前慢》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钱钟书《围城》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台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台词 1、All the bright, precious things fade so fast, and they don't e back. 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 2、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and one fine morning. 明天我们将跑的再快一些,在把手伸长一些,这将是一个美好的黎明。 3、There are only the pursued, the pursuing, the busy and the tired. 世界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疲惫者。 4、Tom and Daisy are selfish and cold, they break something else,destroying the lives of others, and finally return to their money. 汤姆和黛西都是自私和冷漠的人,他们打碎别人的东西,破坏别人的生活,最后又躲回自己的金钱里。 5、Everyone suspects himself of at least one of the cardinal virtues,and my virtue is: I am a I have ever known a few honest people. 每个人都认为他自己至少具有一种主要的美德,我的美德是:我是我所结识过的少有的几个诚实人中间的一个。

6、If we have a dream, never wake up, that means:the dream is still a dream? 如果我们做一个梦,一辈子都没有醒,那么,这个梦还是梦么? 7、Conduct may be founded on the hard rock or the wet marshes, but after a certain point I don’t care what it’s founded on. 人们的品行有的好像建筑在坚硬的岩石上,有的好像建筑在泥 沼里,不过超过一定的限度,我就不在乎它建在什么之上了。 8、A sense of the fundamental decencies is parceled out unequally at birth.人们的善恶感一生下来就有差异。 9、There are only the pursued, the pursuing, the busy and the tired. 世界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疲惫者。 10、All things bright and expensive will fade, and never e back. 所有光鲜亮丽及昂贵奢华的事物终将凋谢,并不再回来。 11、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为此,我们将顶住那不停地退回到过去的潮流而奋力向前。 12、He knew if he kissed the girl, he would not describe the vision and her short breath together forever, his mind would never like the mind of God freely.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台词_经典台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台词_经典台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台词1、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2、人们的善恶感一生下来就有差异。 A sense of the fundamental decencies is parceled out unequally at birth. 3、人们的品行有的好像建筑在坚硬的岩石上,有的好像建筑在泥沼里,不过超过一定的限度,我就不在乎它建在什么之上了。 Conduct may be founded on the hard rock or the wet marshes, but after a certain point I don’t care what it’s founded on. 4、这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们这排高高地俯瞰着城市的灯火通明的窗户,一定让街头偶尔抬头眺望的人感到了,人类的秘密也有其一份在这里吧,我也是这样的一个过路人,举头望着诧异着。我既在事内又在事外,几杯永无枯竭的五彩纷呈的生活所吸引,同时又被其排斥着。

Yet high over the city our line of yellow windows must have contributed their share of human secrecy to the casual watcher in the darkening streets, and I was him too, looking up and wondering.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5、他理解体谅地笑了——这笑比理解和体谅有的含义。这是那种不多见的使你忐忑不安的情绪能很快地平静下来的笑,这种笑容人的一生中顶多能碰上四五次。它先是再一刹那间面对——或者说似乎在面对——整个外部世界,然后他就全副心神地倾注到你的身上,对你充满一种不可抵御的偏爱之情。它对你的理解恰是你想被人理解的那么多,它对你的信任恰像你平时愿意对自己所信任到的那种程度,它叫你确信它对你的印象恰是你所希望造成的那么多。 He smiled understandingly—much more than understandingly. It was one of those rare smiles with a quality of eternal reassurance in it, which you may come across four or five times in life. It faced—or seemed to face—the whole external world for an instant, and then concentrated on you with an irresistible prejudice in your favor. It understood you just so far as you wanted to be understood, believed in you as you would lik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assured you that it had precisely the impression of you that, at your best, you hoped to convey.

浅析破碎的美国梦

浅析破碎的美国梦 ——以《美国悲剧》为例 2008212859 中文0806 罗莹 摘要:美国梦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 发展于19 世纪。它认为每一个人, 不管他的出身如何, 只要努力奋斗, 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许多人并不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的人甚至以死亡结局。德莱塞在《美国悲剧》这一作品中,大胆真实地揭开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面纱,指出它就是酿成克莱德悲剧的根源,并指出了美国悲剧的普遍性。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悲剧德莱塞克莱德 美国文学仅仅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而在这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梦主题一直作为一个常见的主题贯穿其中。所谓的“美国梦”即为憧憬着一个新的世界,有着无限的机遇,希望“机会均等”,希望获得成功;甚至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将财富和成功作为人生目标。在美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是怀揣着五光十色的梦想踏上追梦之旅,最终却以梦想的幻灭收场。斯蒂芬·克雷恩的《妓女麦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德塞莱的《嘉莉妹妹》等代表性作品,进一步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并不是梦境中的天堂。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以死亡告终, 小说同时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美国梦这个主题在小说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但是最终都脱离不了灭亡的结局。本文以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为例,解读美国梦的形成、扭曲、破灭及其实质。 一、美国梦的缘起 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以自己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实现也是富兰克林《自传》中一贯的主题,表现了美国建国初期发愤图强, 是乐观向上的美国人的象征。而美国梦也一直被视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之一,它的形成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1776 年, 托马斯·杰弗逊就在《独立宣言》中写到:人生来是平等的, 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美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理论依据。1789 年, 美国人摆脱了英国, 赢得了独立。对于移民来说当时的美国是一个繁荣似锦的自由国度, 生机勃勃, 充满幻想。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 引发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对开发美国西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美国梦进一步发展, 而且非常流行, 每个人都梦想着发财, 相信只要努力工作,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 甚至一个连鞋子也没有的穷光蛋也可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正是受这样思想的驱使,《美国悲剧》中的主人公克莱德试图挖掘通往富贵之路的每一条途径。借助自己漂亮的外表,和几分巴结逢迎的本领,他费尽心机的巴结素未蒙面的有钱伯父,向富家小姐献媚,幻想能借助和资本家女儿桑特拉的婚姻使自己拥有金钱地位,进而跻身上流社会。 二、美国梦的扭曲 然而,美国梦的道路并没有想期待中的那样顺利。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希望凭借自己的勤奋和

美国文学的“美国梦”情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9834898.html, 美国文学的“美国梦”情结 作者:杨君 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22期 [摘要]本文就“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国梦”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对“美国梦”的演变过程作一番追溯与总结。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文学情结 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情结。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 结就是“美国梦”。本文就“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国梦”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对“美国梦”的演变过程作一番追溯与总结。 一、金色“伊甸园”中玫瑰盛开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理想主义信念,是对机会均等、人人都有成功希望和创造奇迹可能性的乐观自信。它像是神圣的伊甸园中盛开的绚丽的玫瑰花,令人们无限向 往。300多年前,一群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离开了世袭制度盛行的欧洲大陆,将自己放逐到了 美利坚,想要在这块美丽的“新大陆”上建立一个完美的“伊甸园”。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西部“淘金潮”的出现,也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金黄色彩。人们越发相信: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人人都可以获取成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外交家和文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他用自己的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完美的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美国梦”的实现。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强调的自力更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现代精神,构建了美国人自我奋斗的传统。这种精神恰好符合当时美洲新大陆的需要,它驱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凭借个人奋斗的魔力去创建美洲土地上的“伊甸园”。19世纪中后期,以惠特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粗犷的豪情和热烈的梦想歌唱美国。其代表作《自我之歌》全篇歌 颂的“自我”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具有美国民族特征和民主理想的巨人形象。这些作品向世人宣告:只要勤奋、乐观、有志向、有信心,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获得成功。 二、“镀金”时代里的玫瑰“褪色”

了不起的盖茨比字幕word版本-打印版-阅读版

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NICK: 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我年纪还轻,世故不深的时候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我父亲曾教训我一句话 "Always try to see the best in people," he would say. 他说:“总要把人往最好的方面想。” As a consequence, I'm inclined to reserve all judgments. 由此,我一生待人接物宁可采取保留的态度 But even I have a limit. 但是即便我也是有限度的 Back then, all of us drank too much. 彼时,我们所有人都沉溺于杯中物 The more in tune with the times we were... 我们越想跟着这个时代 ...the more we drank. 我们就越纵情沉醉 And none of us contributed anything new. 我们当中任何人也没创造出什么新的价值 When I came back from New York, I was disgusted. 当我回到纽约时,我感到厌世 DOCTOR: I see, Mr. Carraway. 我明白,卡拉威先生 NICK: Disgusted with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我讨厌周围一切人和事 Only one man was exempt from my disgust. 我的这种反应只有对于一个人例外 One man? 一个人? Mr. Carraway? 卡拉威先生? Gatsby. 他是盖茨比 DOCTOR: Was he a friend of yours? 他是您的朋友吗? He was... 他曾是… ...the single most hopeful person I've ever met. 我见过最乐观的人 And am ever likely to meet again. 并且我以后也不会再遇到他这样的人了 There was something about him, a sensitivity. 他(对于生命前途的指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 He was like... 像是…… He was like one of those machines that register earthquakes 10, miles away. 像是一具精密的仪器,能够探测一万英里以外的地震 Where'd you meet him? 你在哪认识他的? NICK: At a... At a party... 在一次……宴会上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作者简介:菲茨杰拉德: 司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在美国文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及其作品都充分说明,他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是美国20世纪2O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苦涩和失意的一面,曾被称为“失败的权威”。他的生命交织着雄心和现实、成功和失败、得意和潦倒、纵情和颓丧、爱情和痛苦、美国文明和欧洲文明的矛盾、东部和西部的冲突、梦想和幻灭……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诗人与文学批评家艾略特称这部作品是“自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完美的形式描写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痴心不改地追求因“贫富差距”而未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却以失败身亡而告终的悲惨爱情故事,揭示了“美国梦”必定破灭的规律,生动地再现了“爵士时代”残酷、冷漠、自私、无情的社会现实。 美国梦的简介以及和作品的联系: 美国梦始于对美洲大陆的开发,它是对梦想的追求,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梦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它成为人们追求物欲的一个借口。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使用一切卑劣和肮脏的手段,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和绝望,《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产生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表面的经济繁荣,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经济的表面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美国梦遭到扭曲,他们认为金

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徐佩岚2012213068 Since I took the English literature course last semester, I realize that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a work, one should know about the writer; and to understand the writer, one should look to a larger background--the history. Therefore, literature is to some extent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In other words, literature reflects and sometimes reviews history. America is a country established after struggling for independence. At that time, they value private judgement on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self-knowledge and self-expression. They want to get rid of Britain's governance, and they began to propaganda the value of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n this way, an essential part of American Dream--individualism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ir mind when the county was bor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one can always catch a swift of American dream, sometimes a bunch of. As American Dream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it has been reflected on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And of course, different write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attitudes towards American Dream. Here, I will primarily focus on three writters—Washington Irving, Walt Whitman, and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In Washington Irving's Rip Van Winkle, one can feel the embryo of American Dream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ns. From the contrast of the vill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ependent War, the power of struggling for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s evident. "Instead of the great trees that used to shelter the quiet little Dutch inn of yore, there now was a naked pole, with something on the top that looked like a red night-cap, and from it was fluttering a flag, on which was a singular assemblage of stars and stripes- all this was strange and incomprehensible.”“‘What brought him to the election with a gun on his shoulder, and a mob at his heels, and whether he meant to breed a riot in the village?’- ‘Alas! Gentlemen,’ cried Rip,somewhat dismayed, ‘I am a poor quiet man, a native of the place, and a loyal subject of the king, God blesses him!’ Here a general shout burst from the bystanders- ‘A tory! A tory! A spy! A refugee! Hustle him! Away with him!’" what’s more, they regard General Washington as a kind of hero (this might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ir heroism). From those descriptions of the changed appearance of the hotel, the people in front of the hotel inspecting and talking austerely to Rip Van Winkle, and the beautiful picturesque village and tranquil life before the War, I feel that aspiration for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drove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 and consequent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 convinced them that their pursuit of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s the right path to go. American poet Walt Whitman is apparently a supporter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oem “I Hear America Singing”, he described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America—the carpenter singing, the mason singing… The theme of the poem is a eulogy to the thriving American nation, to the proud and strong love for country contribution, the laboring people and the poet’s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ld and life. In another poem “There Was a Child Singing”, the “child” in the title represents a young and growing America. “And the ?rst object he look’d upon, that object he became, And that object became part of him for the day or a certain part of the day, Or for many years or stretching cycles of years.” In my opinion, this means that America is aa young and progressive country that actively learn things from the outside world. His admiration for American is most distinct in the poem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This is a strong declaration of the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democracy. He went through the Civil War, and experienced the nation hero Abraham Lincoln’s assassination. With the unity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black convinced him “An individuality is as super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