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广西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广西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广西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为了全面落实广西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全面推进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赵艳林校长确立了“面向工程、面向应用、全程互动”的工作思路,开展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措施、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学校开设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班,实施综合考核和滚动制管理,整合本科、硕士两个阶段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教学,形成本、硕贯通的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采取“3+1”模式,硕士采用“1+1”模式。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力度,鼓励学生取得企业工程学习经历和海外学习经历。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由学校与企业签订“企、校、学生”三方协议,由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学校还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企业学习经历、毕业环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各项改革举措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实效。

二、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卓越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成立了吸纳企业高管参加的“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卓越计划”实施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主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责任教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卓越计划”工作组。各学院“卓越计划”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企业师资的聘任和管理,以及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和先进技术资料作为培养条件,确保在学生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效果。学校为2012年新开设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班配备了导师和班主任,设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研究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落实工作。

三、政策措施

(一)学生遴选。为保证选拔优秀学生给“卓越计划”奠定良好基础,学校一方面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制定严格考试和选拔程序。招生前,学校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加强对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的宣传,使考生和家长对“卓越计划”目的、意义和培养规格有初步的了解。选拔过程主要包括:一、条件审核。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填写报名申请,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确定合格人选。二、笔试。学校组织专家命题和考试,由选拔领导小组负责划线确定进入面试的人选。三、面试。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选拔专家组”负责面试工作。面试结束后,按照笔试占70%,面试占30%的比例计算综合成绩,而后由选拔领导小组划线确定预录取名单,经过公示后公布。同时,学校还建立学生综合评价和滚动淘汰机制。

(二)教师评聘与考核。学校主要从企业专兼职教师的引进、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政策改革等方面着手,做了一些工作。

1. 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对相关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进行调整,在职称晋升、评聘和考核中更加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师实施激励政策。在培训、进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聘任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工程型教师;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上向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倾斜;青年教师在到企业进行顶岗工作或工程实践培训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岗位津贴及补助标准等同于国内访问学者。

2. 企业高级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聘任与管理。学校积极与合作企业一道商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职责与考核办法,兼职教师工作职责包括深度参与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开设相关课程并作为企业导师负责指导、评价学生工程素质与能力;定

期为学校教师及学生开展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讲座、报告;负责校内外实验、工程实训、企业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工程能力、工程素养培养,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考核由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人事处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考核。四、培养模式

(一) 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学校组织了由校内外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的方案起草专家组,在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工程师培养模式和经验,吸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培养,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打造学生的基础理论、技能、科研与工程创新、管理、沟通、社会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认真规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此外,还从组织管理、学生选拔、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学籍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实施“卓越计划”进行了详细规划,最终形成了专业培养方案。(二)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要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实现知识—素质—能力完美结合,就必须把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按照矩阵对应的方式落实到各个课程中。因此,“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整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和深入改革,设计了“卓越计划”的“124”培养模式,即“一个核心,两个平台,四个体系”,如图1所示。1. 2.(三) 1.2. 划+计(论文)的教学时间,并紧密结合“用人单位的技术研发项目选择毕业设计调动学生钻研课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3. 采用“学科热点+新成果+新信息+新能源”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卓越工程师前瞻性的学术观点。工程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融入具体的及最新的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融入化学反应工程基本原理如何运用于工业反应过程实践的新体验,结合教师的有关科研项目,将热点与经典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前瞻性的学术观点。五、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四个体系) (二个平台) (一个核心) 图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养计划”的关键。为此,学校采用内选、外聘、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引进海外归来的高素质人才,遴选具有工程经历和海外经历的、教学效果好的本院教师,外聘国外知名大学教授担任流动岗特聘教授,聘请合作企业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授和企业导师,并依教育部要求,聘请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主讲或合讲专业课程,确保“卓越计划”每一届学生有3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从而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例如,本学期,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邀请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电控技术总师梁锋博士和发动机结构设计总师蒙小聪给学生上《热能机械电子控制技术》和《内燃机设计》两门课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兴趣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工程实践知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聘请了美国Alfred大学的终身教授唐建新博士给2010级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自动控制理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聘请广西化工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果宋、广西柳州化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能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担任“卓越计划”的专家和兼职教授,指导培养方案制定,并参与教学和学生指导。

此外,学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方案,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使新进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区级、校级讲课比赛,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制定专业教师、实验人员的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选派缺少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六、校企合作

(一) 深化校企合作是“卓越计划”的关键和核心。为了落实和推进学生企业学习经历,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1年至今,学校在前期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与相关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先后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南宁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贵港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广西浩天实业有限公司、桂冠电力大化水力发电总厂、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广西柳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化工研究院、广西华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鹿寨化肥总厂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了专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二十多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与其中部分企业联合申请共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在落实和增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校企之间进一步完善了现场教师聘任、科研合作、人员挂职锻炼等事项,并就合作建设适应未来需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独立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实践项目、毕业生项目设计内容、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学生评价方法和考核机制、学生在企业期间有关人身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拓展和深化了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为学生高质量企业学习经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过程中,我校与玉柴培训中心多次深入探讨,拟利用玉柴丰富的培训硬件资源和广西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经费在玉柴培训中心组建一个校企共建多媒体教室。同时,完善7个实训区(内燃机装配试验实训区、焊工实训区、维修电工实训区、机加工实训区、叉车实训区、吊车实训区、钳工实训区)的建设。

七、国际化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利用国外的课题经费,依托由英国研究理事会批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共同承担的课题“Biofuel

Micro-Trigeneration with Cryogenic Energy Storage”,选派了3位教师到国外大学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此外,该专业还选派本科生郭百川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进行毕业设计,题目为《生物油对小型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影响的仿真模拟》,时间三个月。为今后更大数量的本科生交流进行了探索。

(二)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积极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在吸收国外优秀原版教材精华的基础上,自编了化工热力学双语教学讲义《Selected Topics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并为本科生开设授课一年的专业外语教学,并结合化工生产实际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比如将柳州化肥厂引进壳牌(Shell)公司具有世界领先的煤气化工程,所有技术档案全部是英文材料,课程负责人童张法教授承担了翻译工作,并把Shell技术英文操作界面说明引进课堂教学,毕业生到该厂很快就能适应工作,而且还对工厂工人进行相应培训。学生在吸取原版英文教材的精髓的同时,提高了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一)主要成效和经验:

①学生对专业认同度增大,学习更认真、自觉;

②学生对专业涉及的领域、产品接触早,了解充分、全面,不再像传统专业学生学习头两年不接触专业知识,学习起来盲目、目标不清晰;

③学生与专业教师接触、交流,一是早,二是多,三是熟;

④教师与企业联系多,与产品接触多,促进实际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①“卓越计划”的实施才刚起步,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与企业间关系、任务安排等还需要更多的协商、磨合;

②自治区财政拨付的“卓越计划”经费支出受约束大,导致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部分合理开支得不到妥善解决。

(三).推进卓越计划的主要思路和可能措施:

①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的系统化和精细化设计,组织企业、专家及毕业学生研讨会,探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国内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他们创新观念,技能水平和竞争意识;

③加强人才引进与在职培养力度,通过政策倾斜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加入到“卓越计划”专业教学,并选送专业教师出国进修;

④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深层次合作,建设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材料,网络材料等多形式的特色教材。

(四)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①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尽早制订和完善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激励政策,以确保“卓越计划”顺利实施;

②各级政府要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国家战略来认识,转变对教学和科研的评价观念,加大工程教育经费的投入,为企业产品创新输送合格的工科毕业生。

广西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广西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西大研〔2017〕28号 为更好适应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形势,新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身心健康。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一)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工程硕士基本学制2.5年,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基本学制3年,其它类型基本学制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农业硕士、法律硕士基本学制3年,其它类型基本学制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二)依照规定享受一定奖助学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超过基本学制的学习期间不再享受各类奖助学金。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参照《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规定>的通知》执行(西大研字〔2017〕21号)。其中,2017年9月1日及以后入学的专业学位硕士,原则上学校不再接受以任何理由提出的延期申请。 三、培养方式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宽理论、重实际、博前沿知识,尤其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的学习。实践学习环节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 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

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资料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 础理论、实验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特色,能在炼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 四、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6) 4. 培养方案 (7) 4.1 本科阶段 (7)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 5.1 校内学习阶段 (18) 5.2 企业学习阶段 (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9) 2 2020年4月19日

1. 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一,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当前已经过第一轮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 3 2020年4月19日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广西大学本科学分制实施方案

广西大学本科学分制实施方案 西大教字〔2005〕41号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分制与学分 (一)学分制是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①以学分表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份量;②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才能、特长、爱好、学习基础与勤奋程度等; ③教学计划具有弹性。我校实行的是计划指导下的学分制。 (二)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的基本计算单位。学生学完某一课程后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即可取得学分;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应当修满180一190的总学分,五年制本科生应当修满220一230的总学分。 (三)学分计算:课堂讲授课程和实验课原则上每18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为每周计1学分;劳动和军训每周计0.5学分;体育课一学期计1学分。 二、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修读课程的依据。 (二)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毕业学分要求;教学计划进程表;必要的说明和统计数据等。 (三)各学院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参照学校每年下发的《广西大学关于制订××级本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进行。 (四)教学计划由各学院组织制订,报教务处审批。教学计划一经审定,不得擅自更改。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或者各专业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要求增设新课时,应当由学院主管教学领导提出,报教务处审批 (五)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必修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包括“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学科基础必修课,指按大类招生专业相通的学科基础课程、非大类招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指专业方向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课程。选修课分为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含科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开设,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课程。 三、成绩考核与绩点 (一)学生修读的所有课程应当经过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即取得相应学分,考核成绩不合格则无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二)采用绩点制进行学生学习质与量以及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评价。用平均学分绩点(公式见《广西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八条)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对于卓越法律人才,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把他归类为两种,第一类是学术型人才,法学教育的深入需要理论性人才和新理念的支撑,所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绝对不可少。我觉得现在中国培养模式来说,是走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大学法律本科生的课程重点是讲解法律理论,倾向于应然法和实然法的对比,对现有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的批判,培养法律本科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以及对日常法律现象的反思与质疑。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的系统讲授,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法学教育不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在于对基本要领和原理的教导。法学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而是对法律组成部分的分析。法学院不是职业训练学校而是将法学当作一门科学来教导的文化机构。法学教学的方法反映了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和法学家立法、释法的传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理性化和正规性。法律注释主义成为法律教学的主要特色。第二种,是实践性人才,类似于美国的JD培养模式,大学法学院主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了解与熟悉法律案例,通过掌握必要的法律程序上的技能来培训其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很遗憾,我们中国的教育很少涉及到这方面,当然这和我们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有关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法学教育应该分为两类,培养两种人才。当然这两类学生的分类,需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我认为我们中国做的还是很好的,我们也是一直是这样做的。首先,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来说非常重要,其实需要有着不同学术观点的老师。法学是个开放性学科,我们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观点,不同观点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辨识能力的考验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多开些讨论课。在讨论学课中,由教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到讨论学课上报告。同班的同学根据他的报告,各自发挥自己的意见,详细讨论,再由教授加以评点。所有讨论的问题,大都是社会上重要的事件。这种讨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最后,加强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请老师来开课或来做讲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高校之间应该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实践性人才,我觉得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JD教育,作为普通法系国家,美国的法学教育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属于普通法系国家有关。由于受美国的普通法传统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大部分法学学者们认为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因此对案例相当重视。学生从业需要“律师式”思维,判例教学法比较适用该种思维的训练。在上课之前老师通常会将选集的许多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先熟悉案例,然后在正式上课时老师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提问,设定许多不同于原案例的许多假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进行回答。然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破绽并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从论辩中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法学教育还有一大鲜明的特色,就是由美国律师公会和美国法学院协会两个行业机构控制着法律职业的道德和专业训练的最低标准,对美国法学院进行统一的行业化管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规章,并为有效地组织、协调和促进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的JD教育对于我们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可能不能不能迅速的改革,但是注重实践首先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首先可以建立“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鼓励支持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高校任教,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鼓励法学骨干教师到海外

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物理学专业

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2017年9月修订) 物理学 一、培养目标 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础、物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训练,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高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继续攻读物理学类及相关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或到科研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和高新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 A.知识:学生应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与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积累,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 A1人文科学知识: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A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生应系统掌握与物理学相关的哲学、数学、电子技术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掌握科学的思

维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 A3 物理学核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A4物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在系统掌握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学习特定领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对粒子天体物理、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等某个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熟练和精通。 A5物理学领域前沿知识:学生应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需求。 B.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能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太阳能产品、无损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和核相关技术等项目的设计开发,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 B1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从网络、书本、媒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B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加强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B3知识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应当具有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粒子天体物理、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等领域。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南昌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优势,我校先后召开了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相关工科学院“卓越计划”专题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目前,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正稳步进行,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召开各类研讨会 为了实施好“卓越计划”,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及专家组先后多次到学院调研专业情况和教学情况。9月27日,分管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有关人员到机电学院调研实践教学情况,明确指示要抓好有利时机,利用专业优势,切实加强与省内知名汽车企业(江玲)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卓越计划”打好坚实基础。10月17日,学校邀请了工科学院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召开了南昌大学“卓越计划”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校企双方要乘“卓越计划”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合作双赢。同时,也只有做到合作双赢,“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11月15日,分管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和其它申报“卓越计划”的负责人,来到机电学院检查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整体建设情况。在听取和研讨了专业建设问题后,要求申报单位抓紧时间,针对各自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建设,特别是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培养基地建设要尽快落实。

关于《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2011修订)》的说明

关于《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 (2011修订)》的说明 一、学校为何对《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 答:在新的实施办法中,有“从2008级本科生起,学生须修满2个创新实践学分才能符合毕业学分要求”的表述,有部分学生就误以为学校是在他们毕业前增加了毕业学分要求。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 《广西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2008版)》(“培养计划”,一般也被称为“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表7)”中应修“不少于3学分”。由于普通话测试现已成为全校学生均参加的考试,因此,全体学生实际上在“各类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中只需再修2个学分即可满足毕业学分要求。新办法中之所以那样表述,只是为了提醒学生创新实践学分是培养计划中的必修内容。 原有的《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2007修订)》是针少数比较优秀学生而制定的文件,只列出了三种可以获得学分的方式。如依旧按该文件执行,则势必有不少学生因不能获得创新实践学分,而不能通过毕业审核。 新的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2011修订),大大增加了可以获得学分的方式,使绝大部分学生不至于因难以获得创新实践学分而不能毕业。因为,学校提出创新实践学分的要求,只是希望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中,依自己的兴趣和努力实现某种可能的提高。 二、学生申请用创新实践学分替代其他课程学分时,应注意什么? 答:首先,学生的科研学分和学科竞赛学分累计超过2学分的,超出部分才可以申请替代其他课程学分(而不是其他情况,如科研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累计超过2学分等等)。这一制度设计只是为了让从事科研和学科竞赛活动比较多的同学,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其次,被替代的课程必须是教学计划中学生还未修的课程,学生已修的课程及成绩不能被替代(学生已修,只是考试成绩不够好的课程,不可申请用创新实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方案

2011年5月 目录 一、前言 (2) 二、指导思想 (3) 三、培养目标 (3) 四、培养体系 (4) 1、试点范围与规模 (4) 2、选拔方式 (5) 3、培养模式 (5) 4、竞争机制 (6) 5、专业培养 (6) 6、学生管理 (6) 7、学籍管理 (6) 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7) 1、培养目标和要求 (7) 2、教学计划 (7) 3、课程体系 (7) 4、教学模式 (8) 5、实践环节 (8) 6、考核方式 (9)

六、校企合作模式 (9) 七、组织管理体系 (10) 1、组织结构 (10) 2、经费保障 (11) 3、资源保障 (11) 4、教学管理 (11) 5、师资队伍建设 (12) 八、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 (12) 一、前言 高等教育肩负“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发挥我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多种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特制订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是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7万余人。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 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经成为“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地质、采矿、农业等行业的工程师摇篮”,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及业务骨干,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抗震救灾期间,在心理援助,建筑检测、环境监测,重大设备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2020年广西大学函授专本科招生专业及收费标准

2020年广西大学函授专本科招生专业及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会计 学习形式:函授,自学为主 学制:2.5年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在会计专业方向有突出特长,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理财、审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类别与主要课程 专业类别:财务会计类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管理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统计学、经济法、税法、银行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等。 三、教学进程计划表 会计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高升专、函授/业余)

毕业证样板: (梁老师一五九七七四六二五九四)

四、上课考试方式: 实行网络教学,每个学期登录学习账号,用电脑或手机完成学习,不耽误工作生活时间。 五、报读须知: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1、高起专:年满18周岁,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包括:中专、 职校、技校等)均可报名 2、专升本:必须具备专科学历方可报名 函授报名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2、毕业证复印件A4纸张 报名缴纳费用: 成人高考费用:高起专100元,专升本100元 报名流程 1、提交报名材料,填写报名表,缴纳成人高考费用及预订课本

费(梁老师 1-5-9-7-7-4-6-2594) 2、9月份进行现场确认 3、10月份进行成人高考考前辅导(免费) 4、10月份打印准考证,参加成人高考 5、11月份中下旬查询成绩 6、12月份中下旬发录取通知书,报到注册缴学费,3月份入学 籍 教学点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49号民族宫B座2306 学生一经录取,入学注册后,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由高校颁发成人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