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名优企业名单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名优企业名单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名优企业名单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名优企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黑龙江金都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绿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龙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尚志市珍珠山自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明达油脂开发有限公司、延寿县亮珠粮油贸易有限公司、黑龙江瑞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哈尔滨龙盛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哈尔滨大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高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富华集团总公司、博天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依安分公司、齐齐哈尔市永裕肉禽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市瑞盛食品制造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市宏河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克东腐乳有限公司、东宁县绥阳黑木耳大市场有限公司、黑龙江响水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皓月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红日升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利通油脂有限公司、海林市北味天然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香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桦南鸿源米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金泉粮油贸易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华康米业有限公司、佳木斯大明宝贝面粉有限公司、桦南宏安油脂有限公司、佳木斯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三绿源米业有限公司、佳木斯市吉庆豆业有限公司、大庆市家良亚辉食品有限公司、大庆市隆赫达食品有限公司、大庆天寰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天源食品有限公司、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阳霖油脂集团公司、宝清县北大荒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同泰油脂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同福麦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翔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伊春市丰园森林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铁力集佳牧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大自然粮油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大森林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勃利县沪勃利泰粮油饲料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林泓米业有限公司、勃利县五方种猪场、黑龙江省天龙浩经贸集团农产品深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宏泰松果有限公司、黑龙江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万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鹤岗市鹤鸣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人和米业有限公司、嫩江县巨祥油脂有限公司、嫩江县辰鹰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粮油集团北安恒泰冷冻加工厂、中粮生化能源(肇

东)有限公司、黑龙江红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肇东市成福食品有限公司、庆安鑫利达米业有限公司、庆安县宝丰米业有限公司、环宇集团黑龙江格林粮油有限公司、庆安双洁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绥化市黑龙粉米有限公司、绥化金龙油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源升河集团、黑龙江昊天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庆安县庆翔粮油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德粮粮油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丽雪淀粉有限公司、大兴安岭绿源蜂业有限公司、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完达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五常市洁贝米业有限公司、五常市金福粮油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巴彦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天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吉庆大豆蛋白油脂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广集源科技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富裕老窖酒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鸿源油脂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徽记食品有限公司、宁安市镜泊湖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和平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林口县裕达粮油有限公司、牡丹江制米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华川县付士米业有限公司、佳木斯嘉旺实业有限公司、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桦川县泰丰植物油脂有限公司、大庆乳品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东北大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虎林市又一村粮油有限公司、黑龙江金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天兴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宝石河酒业有限公司、宝清县三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芦花村米业有限公司、宝清县五方斋米业有限公司、伊春市鑫宇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嘉荫华玉速冻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铁力九河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勃利县三江浸油有限责任公司、勃利县大兴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鹤岗市海宇米业有限公司、鹤岗市宝丰米业有限公司、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龙兴乳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青冈长林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蛙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黑龙江富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哈尔滨龙垦麦芽有限公司、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爱邦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北珠精米加工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北斗星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15版中国知名食品企业名录

中国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福临门)嘉里粮油商务拓展公司(金龙鱼)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鲁花)青岛嘉里植物油有限公司(胡姬花)河北华龙集团(华龙)白象食品集团(白象)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中茶)六安瓜片齐山茶场(六安瓜片) 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山国饮艺) 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松鹤)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 司(龙生)福建省安溪铁观音集团(凤山)杭州龙井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御)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普秀)云南龙润茶业集团(龙润)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大益)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公司(天方)湖南猴王茶叶有限公司(猴王)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老谢家茶)金贵集团食用油有限公司(贵府)银川原源食用油有限公司(广林子)黄山市徽山食用油业有限公司(黄山)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融氏)西王糖业控股有限公司(西王)烟台天茂油脂有限公司(舰)吉林正望油脂有限公司(优沃)北京古船米业有限公司(古船)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红井源) 南顺集团(刀嘜) 蒙牛乳业集团(蒙牛)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利)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元)大连九羊食品有限公司(九羊)天津亚亿实业有限公司(美可高特)戴乐乳业有限公司(金宝氏KINGBOS)西安银桥乳业集团(秦俑牌)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夏进)蚌埠市福淋乳业有限公司(福淋)安徽蚌埠和平乳业有限公司(和平)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龙江福) 濮阳市训达食品有限公司(训达) 青濮油脂有限公司(世纪金太阳) 四川宝利食品有限公司(一泡)五谷道场食品开发公司(五谷道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周村)红梅企业集团(红梅)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亲亲)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珍极)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白家)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珠江桥)云南宏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调鼎斋)广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致美斋)养生堂有限公司(养生堂)上海金丝猴集团(金丝猴)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喜之郎)厦门银鹭集团(银鹭)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恒顺)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珍奥)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高金)平遥县延虎肉制品有限公司(曹家)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内蒙古赛飞亚集团有限公司(赛飞亚)河南华英禽业集团(华英)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金锣)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五芳斋)椰树集团(椰树) 龙海市广发食品有限公司(江东) 临沂奇伟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奇伟) 河南众品食业股 份有限公司(众品)龙海市申宇花果公司(申宇)上海良友集团(乐惠)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国宝桥米)江苏凯菊面粉有限公司(苏三零)月中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月中桂)鼎丰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鼎丰真)湖南沐林现代食品有限公司(沐林)昆明桂美轩食品有限公司(桂美轩)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冠生园)安徽洽洽公司(洽洽)哈尔滨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聚庆斋)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YDC)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圣玉)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尽美)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骊骅)黑龙江农垦壮元食品公司(大磨)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公司(龙王)杭州杜鲁食品有限公司(杜鲁)广东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黑牛)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口福)南通宝港油脂发展有限公司(禧万年)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联)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大用)大成宫产食品有限公司(大成)山东凤祥有限责任公司(凤祥)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双大)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正大秦皇)河南省淇县永达食业有限公司(永达)北京华都肉鸡公司(华都HD)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德大)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太太乐)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古城)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圣元)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龙丹)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完达山)哈尔滨金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星)新疆麦趣尔乳业有限公司(麦趣尔)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佳宝)山东得益乳业有限公司(得益乳业)珍珍天然食品有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法规类别】绿色食品 【发文字号】黑政办发[2017]37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7.16 【实施日期】2017.07.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黑政办发〔2017〕37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7月16日附件: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重点工作牵头单 位 配合单位 编制《黑龙江省2017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 种植区域布局》,重点在松嫩平原第一、 二、三积温带种植高淀粉、高赖氨酸玉米; 在松花江和嫩江沿岸、三江平原地区种植优 质水稻;在三积温带下限和四、五积温带种 植大豆、马铃薯、小麦;在西部干旱地区种 植杂粮、杂豆等;在虎林、密山、同江、东 宁等边境地区种植对俄出口农产品。 省农委 建立现代种业体系,建立粮食油料良种产学 研联盟,到2020年,建立粮食、油料、良种 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绿色产品现代 种业体系,重点培育6-8家产学研结合、育 繁推一体化具有自有品牌的农作物种业公 司。 省农委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化肥使用 结构,实现精准施肥,到2020年,全省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1.92亿亩。 省农委 开展农业“三减”行动,到2020年全省化肥 亩均施用量达到10公斤(折纯)以下,化学 除草剂用量减幅达到20%以上,全省化学杀 虫剂、杀菌剂用量与同等病虫害发生年份相 比下降30%以上。 省农委 示范推广生物药剂和环保型药剂剂型,倡导 使用农药用量施用方式。到2020年,全省重 大病虫害生物防治覆盖面积达到20%以上, 统防统治中的绿色防控覆盖面积达到60%以 上。 省农委 2017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增加200万 亩,到2020年达到8300万亩。2017年,与 企业原料对接率70%以上的绿色有机食品基 地达到80个,2020年达到100个。 省农委推广“标准化集中饲养+适度规模牧场+合 理饲料用地”的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奶牛养殖模式。至2020年,力争全省奶牛规模养殖场泌乳牛青贮饲料年均饲喂量达到7吨以上,全省优质青贮饲料实现有效供给。省畜牧兽医局

饮料企业名录

饮料企业名录 上海饮料食品厂有限公司上海长城食品厂 上海神仙酒厂 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皇家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富金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锦江麒麟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东锦饮品有限公司 上海隆樽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申马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罗美果茶饮品有限公司 上海三得利光明啤酒有限公司 上海东海啤酒有限公司 上海波蜜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加州斯柏克林饮用水公司 上海三灿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碧纯饮用水有限公司 上海雀巢有限公司 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 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银江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获特满饮料有限公司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杨协成(上海)有限公司 三得利啤酒(上海)有限公司 蝶矢梅酒(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申荔健康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根莱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大正力保健有限公司 百加得(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菲立斯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德辉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益亚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上水纯净水有限公司 上海冠生园华光酿酒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 上海热浪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鸿达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延泉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淀滨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新晖酿造有限公司 上海都乐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茗丰茶叶有限公司 上海妙士乳业有限公司 乐百氏(广东)饮用水有限公司上海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泰德利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金山荣林麦芽有限公司 上海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天象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正广和汽水有限公司 三得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冠生园华佗酿酒有限公司 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 英联川宁饮料(上海)有限公司维维集团 南京市溧水县常力蜂业有限公司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 无锡市振太酒业有限公司 胡大祥太空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徐州润发一世超纯水有限公司 常州市东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如东县福乐保健食品厂 启东清泉有限公司 连云港克立林实业有限公司 连云港东成生化集团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东海果汁有限公司 东海县顺泰酒精厂有限公司 灌云县镜花缘酒业有限公司 灌云县顺云酒业有限公司 淮安纵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酿酒厂 淮阴市双塘酒厂 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绿色食品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绿色食品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已增加到403个,居全国第1位。 今年,各地坚持把开发绿色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省九次党代会结束后,全省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各地在加快提升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品质的同时,加快绿色食品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内贸型向外贸型延伸的进程。 此间媒体报道,在绿色食品基地作业中,黑龙江省各地基本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供肥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目前,全省种植、养殖及山特产品基地已发展到302个,其中31个县拥有10万亩以上的基地。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黑龙江省还加大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5月末统计,全省7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50家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 为不断提高黑龙江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省政府组团参加了4月末在韩国汉城举办的食品博览会,签订了总额近9亿元的农业合作协议和贸易合同。同时,加快销售网络建设,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黑龙江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后,今年又与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知名超市和连锁机构合作,建立了直销和代理专卖网络,使省外销售额占到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总销售额的80%左右。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最新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企业开发了2400个绿色食品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突破4亿美元。 目前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开发的产品种类包括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酒类和饮料类产品等,其中初级农产品占30%,加工食品占70%。 2001年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结束连续3年下滑,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其中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人均绿色食品产业收入比上年增加52元,占全省农村人均增收比重的40%。 两个多月以来,庆安县幸福村里的两个水稻加工点每天都在紧张的加工生产。据厂主介绍,今年广州、兰州、北京等地的不少客商向他们订购绿色大米,以往断断停停等买主的局面今年不见了,为了赶定单还出现了加班加点的情况。赶到加工点卖绿色水稻的农民说,最近这里卖绿色大米的价格不断上涨,大家别提多高兴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守学介绍,由于绿色大米的销路看好,今年全村仅此一项就比去年增收7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多元。 去年以来,随着黑龙江省农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在各地全面升温。绿色食品的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开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去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总产量500多万吨,总产值121亿元,比上年提高73%,不断有效的拉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农民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建设与竞争力提升的

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区域经济】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建设与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赵广英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同时也面临品牌杂乱、营销手段落 后、物流发展滞后、资金匮乏和科技发展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绿色食品标准法规体系,加强品牌营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80-03 作者简介:赵广英(1986-),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级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优势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 (项目编号:YJSCX2011-171HSD )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品牌杂乱且竞争力弱 尽管通过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进行整合,企业竞争力得到一定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产品种类较少,品牌多且杂乱,品牌竞争力弱等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用于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的资金不足,很多品牌缺少文化内涵,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严重制约了品牌建设和规模扩大。二是绿色食品生产和经营多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企业组织规模化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绿色食品品牌的创建和经营。 (二)营销手段落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黑龙江省大多数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观念淡薄, 对产品形象和声誉、顾客满意度、忠诚度和巩固率重视不足,营销手段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生产企业缺乏完善的营销策略,产品市场影响力小, 购买率低,企业难以达到预期的收益。二是营销渠道和网络不健全。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终端渠道主要是超市, 但绝大部分超市没有建立绿色食品专柜,绿色食品多散见于普通食品中。这不仅耗费了消费者选购绿色食品的时间, 也不利于绿色食品品牌的集中推广。(三)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 近年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很多问题:一是绿色食品流通渠道不畅通,物流成本偏高,各个环节损耗严重,流通渠道单一,尚未形成多元化的现代流通体系。二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农村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农村 交通不畅通,路况不良,使绿色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偏大。另一方面物流通信设施发展滞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统一的规划管理,信息不对称,服务针对性不强,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四)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的主要障碍。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企业自身资金短缺。黑龙江省一些龙头企业自有资金满足不了发展需要,还存在信用度低,偿债能力弱等问题。二是金融支持较少,银行对于中小型绿色食品企业存在一定的惜贷现象,即使放贷条件也十分苛刻、利率优惠较少。三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扶持力度较弱。 (五)技术力量薄弱 绿色食品及其主要加工原料是高科技的物化,先进严格的技术体系是绿色食品质量的保证,也是提升绿色食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与发达省份相比,黑龙江省在绿色食品加工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缺乏科技创新意识, 在产品研发、设备革新、引进高技术人才等方面投入较少,同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冷藏、运输和包装等产业链不配套,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研发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缺少合作,“产学研”体制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与产出(产量、产值、利税)相比, 08

16个产业的企业名单

16个产业的企业名单 1.食品加工企业 内蒙古莎莲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市圣莲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衡水宝新食品有限公司 河北河英食品有限公司 滦平县长安肉类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北京鲲鹏食品集团公司 北京时间绿都兰芽苗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市北郊奶业食品总公司五公司 北京市北郊奶业食品总公司二公司 北京市北郊奶业食品总公司一公司 北京北郊奶业食品总公司三公司 大湖食品北京有限公司 沈阳绿谷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沈阳市汇丰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旅顺旅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美祢(大连)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吉龙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海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兴城市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吉林省绿色食品开发公司 上海三义兴发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生田食品有限公司 福州超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食品公司 上海东尼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航头(集团)绿色食品开发总公司 上海华义副食品厂 上海九荣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山永进食品有限公司 常熟市吉绿食品有限公司 启东市开元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南通宏图食品有限公司 南通新宇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黄山市黟县环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东营市华野珍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高密华夏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食品进出口五莲山孚公司第一鸡厂 荣成东山食品罐头厂 荣成市龙进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龙口市环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嘉兴市食品肉类公司畜禽养殖产销分公司 宁波荣生食品有限公司

象山县金军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京都蔬菜食品有限公司 江西绿环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江西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高安公司 江西华绿保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优质农产品企业 湖州禅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承德县民欢喜种植专业合作社 武汉市农道科技有限公司 米脂县小马快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邢台聚香源茶叶贸易有限公司 张家界顺畅优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杭州澜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莲花县惠莲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章丘泽一农产品合作社 内蒙古缘来原往商贸有限公司 襄城县绿都种植专业合作社 重庆市禾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黔江办事处重庆市武陵绿色农业产业合作社 垫江县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 上海松新稻米专业合作社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职工技术协会 龙健农副产品贸易公司 上海东均实业有限公司 河北固安联承农产品北京销售部 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杨镇种植园 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招待所 北京江都农产品批发公司 北方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 3.家政服务企业 华夏中青 好月嫂 三替 爱侬 阳光大姐 爱君 安子AZ 川妹子 三鼎家政 正祥和 4.儿童托管行业企业 宁波江北洪塘小班制婴幼儿托管 管家婆儿童成长馆婴幼儿托管班 蓝精灵婴幼儿托管

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知识竞赛题

参赛人信息 姓名: 内部检查员证书编号:电话: 所属企业: 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知识竞赛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农业部对绿色食品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以标准化来提升,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A.农产品安全水平 B.农业现代化水平 C.农业产业化水平 D.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 2.建立企业内部检查员制度是从上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和规范绿色食品标志使用。 A.认证 B.标准 C.源头 D.市场 3.绿色食品标志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质量 A.商品商标 B.服务商标 C.集体商标 D.证明商标 4.在产品包装及广告宣传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必须获得 许可。 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5.按《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规定,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书面同意,逾期未缴纳标志使用费将取消标志使用权。 A.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12个月 6.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当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或商标发生变化时,应办理手续。 A.证书变更 B.重新申报 C.申请备案 D.公告声明 7.对授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产品,各地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每年都组织年检,在年检后企业须到省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办理绿色食品证书核准手续,方为有效。 A.加盖“年检合格章” B.重新换发 C.领取副证 D.出具证明 8.绿色食品产品包装从开始只能使用企业信息码,而 不再使用绿色食品产品编号。 A.2003年1月1日 B.2007年7月1日 C.2009年8月1日 D.2012年8月1日 9.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由承担。 A.各级质量监督部门的质检机构 B.有检验资质的食品质检机构 C.农业部下属的农产品质检机构 D.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具有政府授权资质的绿色食品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2012年第11期总第221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产业经济】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 韩东鹤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 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具有一定总量和规模、市场认可度较高、产业水平不 断提升的新兴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明显。在总结发展成果的同时,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宏观管理、科技创新以及品牌战略三个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1-0062-03 作者简介:韩东鹤(1987-),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理 论与产业发展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食品的安全、 卫生与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密切相关。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的食品,代表着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人们未来消费的主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实现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增长,但在宏观管理、政策扶持、科技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不足。因此,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在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研发力度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果(一)总量及规模稳步扩大 近年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总数、产品总数、总产量、年销售额以及产地监测面积五项指标中, 2000—2011年,这五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6.9%、 18.8%、23.9%、27.2%和21.6%(见表1)。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总量及规模稳步扩大,逐步向支柱产业迈进。表1 2000—2011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主要发展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企业总数(个)产品总数(个)总产量(万吨)年销售额(亿元)产地监测面积(万亩) 200019516528072.375020011972815081271035200222147060015014522003 295 585 710 190 1813 200432971211103272380200534479715004003490200640310541836476415020074621065212163546802008490143026506505170200944711331784.471759242010416106727507506134.520114071097295010206430年均增长 6.9% 18.8% 23.9% 27.2% 21.6% 资料来源:《绿色食品统计年报》、黑龙江农业信息网、黑龙江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资料整理。 (二)综合效益日益提高 绿色食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明显,售价比普通农产品平均高出20% 30%,部分产品高出1倍以上,80%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实现了增效,并带动农户增收20% 30%。2010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绿色食品收入分别为6210.7元和1100元,而2011年这两项指标分别增至7590.7元和1669.8元,农民人均绿色食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从17.7%提高到22.0%。绿色食品收入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体现在农业内部各部门的比例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两个方面。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黑龙江省的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加工业的比例趋向更为合理;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产业布局的调整,有利于优势绿色食品的发展,增强区域比较竞争优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基地生产格局。如以五常为中心的绿色水稻产业带,以 26

把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把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摘要:将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是实现黑龙江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目前黑龙江省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大省,目标定位应该是将其建成亚洲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黑龙江省具备建成亚洲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现实与可能条件。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扩大绿色食品种类,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实施大船大帆战略。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亚洲 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届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战略。这是因为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值大、拉力大、效益好、知名度和信誉度高等等特点。 将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增加财政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能够较快的提升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 将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是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长寿,越来越崇尚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农民群众较多的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将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是获得农业竞争优势的手段。现代农业是数量和质量统一的农业,故又被称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生态与安全农业。长时期以来,我国对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重视不够。中国加入WTO 以来,出口的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和其它有毒害物质含量超过进口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而被拒收、退货、索赔、终止合同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而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倍受欢迎。高效、优质、绿色、安全是获取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法宝。为此,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以节地、节水、节肥、节水、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实用节约型和环保生态型农业,切实保护森林、湿地和草原等资源,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总之,将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是实现黑龙江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今后,要下定决心,花大力气把黑龙江省农业既做大又做强,在质和量上都成为中国第一。做大,就是在粮

龙头企业

第一至七批监测合格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 黑龙江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 黑龙江宾西牛业有限公司(国家级) 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国家级) 五常市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 哈尔滨高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 哈尔滨天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国家级)哈尔滨方正秋然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方正绿宝石优质米有限公司 方正县宝兴新龙米业有限公司 延寿县亮珠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延寿县大众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大市场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延寿鸿源食品有限公司 哈尔滨延大牧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香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珍珠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蒙牛乳业(尚志)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苇河黑木耳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种鸡场 黑龙江省乳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盛隆酒精有限公司 哈尔滨益助果蔬种植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兴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天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新胜蛋禽批发市场 黑龙江省五常金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常市五发米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龙乾粮油加工有限公司 五常市绿珠米业有限公司 哈尔滨秋林云宴农业畜牧科技园区有限公司哈尔滨天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黑龙江明达油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大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哈尔滨鸿福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丰源实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昊伟农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新民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华强皮草开发有限公司 巴彦县佳农农资综合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龙良油脂有限公司 哈尔滨丰源种猪育种有限责任公司

巴彦县黑山润康牧业有限公司 哈尔滨海龙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巴彦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大北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吉庆大豆蛋白油脂有限公司哈尔滨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中安制油有限公司 黑龙江佰益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谷实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黑龙江金都米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千发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东方集团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哈尔滨绿色实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场经济管理2008.4 黑龙江省是我国绿色食品开发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1990年,我国推出绿色食品工程,黑龙江省率先响应,经过16年的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规模,成为国家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其绿色基地面积、生产总量和经济总量等均位居全国首位,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继石化、装备制造、医药、能源和森林工业之后的第六大产业。下面,笔者就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问题做一分析,并对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出看法。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一)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情况 到2006年年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覆盖了全省69个县(市),100多个农场和林场,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7个(大型基地20个)种植面积166万公顷。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77万公顷,占全国的37.7%;种植面积3万公顷以上、加工产值3亿元以上的县(市、区、场)有28个;种植面积2万公顷以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84个。绿色养殖基地59个,其中,饲养量1万头以上的奶源基地27个。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产品种类增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呈现出集中发展趋势。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1054个,其中,大豆、大米、乳制品和山特产品四大类产品认证数857个,占全省总数的81.3%。全省绿色食品企业中生产这4类产品的企业有289家,占全省总数的71.7%。在产地分布上,农垦、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 大兴安岭等6个地区形成绿色食品的集中 产区。 2006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总量 1836万吨,总产值476亿元。 (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 绿色食品企业有403家。其中,企业年 产值超过亿元的有46家,超过10亿元以 上的有1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3家, 分别占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总数的82.6%和55%。有效使用绿色 食品标志产品1054个,其中AA级882 个,涉及到粮油、乳品、豆制品、马铃薯制 品、蔬菜、山特产品、畜禽产品等14大类。 建立完善了绿色水稻、大豆、玉米、乳品、肉 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类产品 加工体系。2006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年 加工总量733万吨,销售收入198.5亿元。 (三)绿色食品营销情况 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有所提升,现有 品牌中有5个是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总 量的56%;有14个是中国名牌产品,占全 省总量的48%。目前,产品销售到全国所 有省、市、区(包括台湾),远销欧、美、日和 东南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销售 网络初步形成,在全国建立的大中型绿色 食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专卖店和销 售网点达922个,2006年的省外销售额 125亿元、出口额21亿元。建立现代网络 营销体系,先后在东北网、黑龙江信息港、 农业信息网和帅亿经济信息网上建立了绿 色食品信息网页和营销平台,开展网上交 易,目前交易品种已达近千种,销售额超过 100多亿元。绿色食品展会经济取得良好 成效,仅2006年,就承办、组织和参与了第 十届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绿色食品展、 第六届中国(齐齐哈尔)绿博会暨东北四省 区农博会和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等一 系列大型展会活动。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农 产品交易会上成交总量43.1万吨,成交总 金额29.9亿元。 (四)绿色食品质量监控情况 目前,全省各地市(县)都建立了绿色 食品组织,实行绿色食品全程质量监控,全 省建立国家级环境、产品检测检验机构5 家、省级10家、市县级46家。建立了基地 轮检制度和产品年度检测制度,在近两年 农业部例行对农产品抽检工作中,黑龙江 省地产绿色蔬菜检测指标合格率均达到 99%,已接近发达国家检测标准,加工品检 测指标合格率达97.6%。 自1990年开发绿色食品以来,黑龙江 省绿色食品的认证产品数量都是逐年递 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始终位居全国 认证前列。2006年累计认证数量达1054 个,是1990年的47.91倍,是2002年的 2.24倍,其中新增认证产品数量154个,比 上年同期增长36%。 目前,黑龙江省对绿色食品标志管理、 环境监测、产品检验、基地建设、经营销售、 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有关工作都制定实 施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为绿色食品产业的 科学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从资源、环境优 势向经济、商品优势的转化,加快了生态农 业与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导向产业的形 成。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朱佳萍 农业经济 38

绿色食品企业口号

绿色食品企业口号 一、四季不离手、美味伴左右 二、为食品安全多一点关注,为有限生命多一份责任。 三、吃“xx”,你美,我美,大家美! 四、给食品多一点安全,对生命多一份保障。 五、依法生产经营,确保食品质量。 六、食品安全为大家,齐抓共管靠大家。 七、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八、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九、xx肉干,吃不完的第一次。 十、xx——牛人与非牛人都选择的食品。 十一、加强消费环节监管,严把食品“入口关”。 十二、品放心食品,享健康生活。 十三、普及饮食安全知识,创造精彩健康生活。 十四、少一份食品隐患,多一份生活平安。 十五、xx,人人夸。 一、xx,我爱他,健康快乐全靠他。 二、xx食品,完美生活! 三、打响你的美食保卫战!

四、增强诚信意识,提供安全食品。 五、食品安全共同的心愿,社会和谐快乐的家园。 六、眼到、手到、心到,检测环节不可少。 七、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和谐天心。 八、进场生产要注意,干净卫生要保持。 九、为了美味不后退——xx! 十、乐享xx,闲尝一口。 十一、家有xx,生活最美! 十二、共度休闲好时光——xx食品! 十三、四季有你,美味相伴——“xx”牌牛肉干,美味的享受。十四、xx,美的不仅仅是色、香、味! 十五、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病害肉的违法行为。 一、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的第一责任人。 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创建精彩健康生活。 三、家事国事天下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四、手牵手维护食品安全,心连心构筑和谐家园。 五、严把食品安全关,共谱和谐社会曲。 六、倡导企业诚信生产经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七、天天好味道,时时享xx! 八、xx休闲品,将天下最美的享受带给您! 九、保障消费安全,发展无公害食品。 十、“xx”食品,色香味俱全,迎朋自四方来。 十一、实事求是,良心品质!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情况分析

大连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情况分析 学院:国际商学院 (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李少龙 学号:2013124110 指导教师:牟岚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大连民族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相关方面的进步引起了人们对于食品增长的需要。再加上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家资源的不断消耗使得人们对于资源保护的意识不断增长,所以绿色食品的出现,就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再加上在相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渴望以及对于绿色食品所带来的心理安全上的安慰,使得绿色食品的产出和消耗有了很大的市场增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绿色壁垒的出现成为了相关项目进程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就我国当前相关企业的发展来说,主要缺少的是对于相关方面的合理分析,这样就造成了在相关出口产品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这样使得对于其他方面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就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来说,黑龙江省作为绿色出口的主要产出地,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制。本文针对相关方面的实际情况,找到了一些出口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

Analysis of green food export in Heilongjia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cientific leve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ess, making people's food requirements are also growing, mainly because of related progress has led to people's food needs. Coupled with the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consumption of social and national resources makes the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for people growing, so the emergence of green foo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coupled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people for the green Food cravings and the comfort of the green food brought about by the safety of food, making the output and consumption of green food has a lot of market growt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emergence of green barriers has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jects.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elate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main lack is a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which resulted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export products in the process of some unreasonable, so that for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also caused A certain obstacl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main output of green exports, must be prepared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becaus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a bette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found some export system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food; export trade

绿色食品厂环境分析

绿色食品厂环境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行业环境分析 一、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 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以绿色食品作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是由于我国绿色食品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近年来市场快速的成长。公司认为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是保证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 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 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 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所以,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有12年的发展时间。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240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200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为50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使5800万亩的农田、草场和水面受到检测和保护。 近几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今年以来,绿色食品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3月底,全国共有1300家企业的257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食品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绿色产品总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产品质量和商标品牌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初显成效。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 2、绿色食品发展趋势 实践表明,开发绿色食品既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组织方式的创新,也是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创新。尽管目前产品总量规模还不是很大,区域发展尚不平衡,但是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发展,今年年初,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充分肯定了绿色食品发展的实践及成效,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2000年15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两倍,2005年达到4500万吨。这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政策环境和条件。 “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增加两倍,2005年达到4500万吨; 2)建立保障体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质量监测、质量认证和市场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