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33网校论坛精品资料]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33网校论坛精品资料]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33网校论坛精品资料]

【233网校会员中心】为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这段话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A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 .十九世纪中叶空想共产主义

D .十九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奠定在两大理论基石之上的,这两大理论基石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历史文献是

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 .《共产党宣言》

C .《共产主义原理》

D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4.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都曾经认为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主要趋势

B .武装夺取政权已提到日程上来

C .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D .暴力是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5.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在这次大会上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

C .成立共产国际组织

D .实行新经济政策

6.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 .1848

年革命

C.匈牙利三月革命

D.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7.20世纪初,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此论断的理论依据是

A.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8.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由于把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建立在A.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上

B.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上

C.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D.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9.列宁领导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是因为新经济政策A.探索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B.指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

C.找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0.20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世纪。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21世纪进程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B.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中国采取的刺激经济一揽子举措让我很受鼓舞……这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榜样”,“为战胜这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需要‘中国经验’”。从外国企业家和大学教授的言语中得出的结论是

A.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B.社会主义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C.在当代世界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中,社会主义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

D.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

1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C.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D.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13.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马克思、恩格斯

D.列宁

14.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233网校会员中心】为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

组织是

A.第一国际

B.国际工人协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共产国际

1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早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B.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全德工人联合会

16.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的明确表达,它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阶级性和先进性

B.革命性和科学性

C.阶级性和革命性

D.群众性和先进性

17.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是

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能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C.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8.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

B.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D.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19.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由此可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A.自我完善和发展

B.内在要求

C.必然阶段

D.革命性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我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其中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是

A.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发展文学艺术等事业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博采世界文明之众长,抵制各种自由主义文化思想的侵蚀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同时胜利说”,列宁则提出“一国胜利说”,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都是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状况的客观分析

【233网校会员中心】为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

B.马克思、恩格斯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得出的结论

C.列宁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科学把握

D.都是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指导了当时的工人运动

3.列宁在国内战争胜利后,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

A.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放在首要地位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4.列宁晚年在其“政治遗嘱”中,对十月革命以来的道路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许多新构想。这些思想是

A.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电气化

B.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C.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5.1936年12月,苏维埃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A.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B.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

C.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D.历史证明,它是社会主义初始阶段应采取的模式

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是

A.在世界上出现与资本主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

B.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C.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D.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7.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若得到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B.无产阶级专政应建立在稳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C.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

D.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发挥领导作用的前提条件

8.关于对社会主义民主正确的阐释是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民当家作主

C.全体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9.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为

A.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影响的肃清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B.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需要一个过程

【233网校会员中心】为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

D.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需要一个过程

10.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是A.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B.国家对生产和产品进行计算和监督

C.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1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A.理论上的成熟,正确地分析革命的主客观状况

B.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C.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

D.发动群众,运用各种斗争形式,武装夺取政权

12.1921年10月,列宁说“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就愈长”。1923年1月2日的13记中特别指出,“决不能过早地给自己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的目标。”对上述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B.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D.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13.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D.无产阶级政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D.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15.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则

A.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B.经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C.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解放

D.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是

A.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

D.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批评

17.为了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从认识到实践要做到

【233网校会员中心】为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

A.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

B.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C.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群众路线

D.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

18.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必须

A.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B.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D.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三、分析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2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我们担负的任务是全部困难。政策的全部困难和政策的全部艺术,就在于要估计到每一种这样的过渡的特殊任务。”

——摘自《列宁全集》材料3

“苏东剧变是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国际共运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的重大曲折。它带来了太多沉重的话题,引来太多沉重的思考”。

——摘自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请回答: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无产阶级“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2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材料3

“在不久前的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上,中国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很多赞扬:中国自2008年以来不但顶住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还赢得了国内稳定并提高了外交地位,其他国家将要陷入债务危机,而北京却凭借它那样一种方式的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德国主要的经济类报纸也说这必须归因于“体制”,归因于“强大的国家权力”。【233网校会员中心】为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

——摘自《参考消息》材料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求其在发展的各阶段都保持经济的均衡增长不切实际。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运转良好,证明其发展模式是有效的。”

——摘自《参考消息》请回答: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样性?

【233网校会员中心】为您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资格类、学历类,会计类、建筑类、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 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 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 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 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 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 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 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 , 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 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 《中国社会学》 C. 《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 , 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 诠释方法论 D. 人文主义方法论 9. 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 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 被称为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 ,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 十五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 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 , 被称为 A. 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 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 , 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 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社会主义思潮, 后有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恰似直线与曲线的交叉发展,呈抛物线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纵观社会主义的严谨理论和颇具色彩性的实践,充分证实,社会主义确是大势所趋,真理所在,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介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社会主义不会只有一个方案,一条道路,一种模式,进而使读者认清社会主义的真谛,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并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有四个阶 段,即封建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1】16世纪初至18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社会内部孕育产出。在资本主义的这四个发展阶段中,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 生产资料私有占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和弊病(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政治倾轧、军事侵略、

社会犯罪等)。随着资本主义这四个发展阶段的不断发展,矛盾的积累与激化。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旨在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首先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初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深恶痛绝地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欺诈,抨击资产阶级国家的压迫和宗教的欺骗,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因违背人类理性和社会公德而必须加以 改变。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进步思想给予工人以启蒙教育,并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料。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毕竟是空想。他们是凭主观想象建立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到了19世30—40年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成熟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入工人运动,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 了人类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发展, 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92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上有了重大突破。列宁尊重实践,尊重科学,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列宁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三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四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本章引言: 本章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掌握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掌握社会形态的划分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弄清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以及革命和改革、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 (1)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 第一、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 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唯心史观看到了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这种特殊性,但是却片面地扩大夸大了这种特殊性.它只是从意识 和精神的方面理解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却没有看到社会对自然界的深刻依赖性、社会生活 本身的物质性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性。 第二、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史人物的活动,它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惰性”的物质、无知的”群氓” (旧)(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第一,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充分暴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生产发展的状况。 第二,阶级根源。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剥削阶级垄 断了精神文化活动,他们总是夸大精神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鄙视体力劳动,抹煞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竭力鼓吹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地位与剥削制度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辩护和论证。 第三,认识根源。认识根源讲的是人们在认识中犯错误的可能性和原因 3,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以往哲学家仅从人们的思想动机去研究社会历史的局限,努力寻找隐藏在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出发解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否定唯心史观而创立唯物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33网校-2015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2015年《经济法基础》考试答案网友回忆版(5月16日)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税务机关作出的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税务行政复议范围的是( )。 A.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B.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 C.不予出具完税凭证 D.确认纳税环节 答案:A 2.根据印花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免征印花税的是( )。 A.土地使用证 B.专利权转移书据 C.未按期兑现的加工承揽合同 D.发行单位与订阅单位之间书立的凭证 答案:D 3.2013年3月12日,吴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每月领取工资2000元,直至2014年2月12日甲公司方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工资补偿为()。 A.18000元 B.20000元 C.22000元 D.44000元 【答案】B 【解析】应该自2013年4月13日开始计算,到2014年2月12日,共计10个月,则除正常工资外,要支付10×2000=20000元工资补偿。 4.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持票人取得的下列票据中,须向付款人提示承兑的是()。 A.丙公司取得的由P银行签发的一张银行本票 B.戊公司向Q银行申请签发的一张银行汇票 C.乙公司收到的由甲公司签发的一张支票 D.丁公司收到的一张见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 【答案】D 【解析】提示承兑仅限商业汇票。 5.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征收消费税的是( )。 A.汽油 B.指甲油 C.沐浴液 D.香水 【答案】C 【解析】选项A属于消费税成品油税目;选项BD属于消费税化妆品税目;选项C不属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6.根据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导论-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导论》 教学大纲(修订版2016)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导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ety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号:42203003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 32(课堂授课学时) 学分: 2 先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面向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开课院/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国情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2、增进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了解,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增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和问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中外发展观的演变、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概况以及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理论教学:32学时) 知识单元1:社会发展的涵义与我国社会发展研究概况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1.社会发展的定义、特点、类型 2.当代社会发展研究兴起的背景、我国社会发展研究的基本状况。 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导论》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论框架。 学习目标: 1.掌握社会发展的涵义、特点、类型等基本问题。 2.了解目前学术界社会发展的研究概况。 作业:总结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发展中的优劣条件。

知识单元2:当代主要社会发展理论介绍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1.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3.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几种社会发展理论的观点,掌握发展观演进的脉络。 2.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作业:分析现代化、依附论、世界体系论的优缺点及对后发展国家的启示。知识单元3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参考学时:4时 学习内容: 1.全球化的历史轨迹与发展趋势。 2.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型发展的意义。 3.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掌握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业:思考马恩跨越发展理论对我国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知识单元4 社会发展的代价理论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1.社会发展代价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发展的“度”和支付原则。 2.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代价产生的成因。 3.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代价支付与补偿存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发展代价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代价支付与补偿的特点、原则。 3.理解在当代中国树立代价意识的重大意义。 作业:思考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树立代价意识的重要意义。 知识单元5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使用和任务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及新变化,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更深刻的视角理解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强化共产主义世界观。 基本要求是: 1、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 2、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3、灵活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完整理解其科学的内涵; 4、能初步运用社会主义新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观察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学生 2、教学方法: ①文本解读法。对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以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依据,力争传授给学生完整准确的基本观点; ②故事穿插法。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和现象; ③存疑追问法。尽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四、教材和课时安排 1、教材:采用李刚、陈勤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做教材。 2、课时:本课程大致安排60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开辟学生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视角,并宏观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基本要点 1、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 ①资本主义首先主导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③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 2、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 ①资本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正与平等”; ②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正与平等; ③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 3、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②解放、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 4、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 ①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发展的体系; ②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 三、本章难点 ①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 ②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萌芽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社会主义萌芽的概况,从历史发生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基本要点 1、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概览 ①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③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空想 ①“天下大同”思想; ②“大同理想”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A、B、C)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上层建筑 E、社会结构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超前性 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A、B、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生产关系 E、社会分工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E、人民群众 5、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E、民族关系 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C)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E、剧烈的武装斗争 7、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A、C、D)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E、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8、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233网校-小学全套网盘-233某机场机电安装全套施工组织设计图文

233网校小学全套网盘233某机场机电安装全套施工组织设计_图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233某机场机电安装全套施工组织设计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卫由保安公司派出,确保24小时值班,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2)对进出入施工生产区、生活区的施工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动态考勤统计,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着装进行检查监督。 (3)在施工生产区作警示标识,与施工无关人员及着装不符合要求者一律不得超越警戒线。 (4)施工生产区内安设警卫巡查,对现场人员严格管理,

杜绝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 10.成品保护措施 10.1成品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1、建立成品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 (1)项目经理为成品保护领导小组的总负责人。 (2)以副经理牵头组织并对成品保护工作负全面责任。 (3)各专业工长负责实施。 (4)各专业施工班组主要负责自身施工范围内的作业面上的成品保护。 2、成品保护的责任划分,并落实到岗,落实到人。 3、制定成品保护的重点内容和成品保护的实施计划。

4、分阶段制定成品保护措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5、制定成品保护的检查制度、交叉施工管理制度、交接制度、考核制度、奖罚责任制度等。 10.2成品保护职责 1、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编制成品保护方案;以合同、协议等形式明确各分包对成品的交接和保护责任,确定分包单位为主要的成品保护责任单位,明确项目经理部对各分包单位保护成品工作协调监督的责任。 2、现场材料设备保护责任 材料、半成品、设备进场经验收后,由各施工班组负责保管、使用。 10.3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重点要做好机电工程在与装修交叉施工期间的成品保护,主要项目包括重要设备、所有面层装置(如阀门、开关、插头

全国2020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供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注:题干后标注的页码为《社会学概论》官方指定教材2012年版的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C)。【P40】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A)。【P42】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D)。【P44】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B)。【P46】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A)。【P48】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D)。【P50】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P58】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D)。【P64】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C)。【P71】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A)。【P76】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C)。【P79】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A)。【P89】

马哲题库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判断题: (一)判断题第一部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 3.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二)判断题第二部分 1.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2.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二、单选题: (一)单选题第一部分 1.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B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B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6.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 D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解放全人类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二(副省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二(副省级) 2013年11月25日公务员_233网校评论(0)│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QQ空间朋友网人人网开心网│我的做题记录 【试卷名】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真题标准化解析 【试卷总分】100 【答卷时限】180 【考查话题】 社会类(幸福感、社会心态) 【总体分析】 先从主题来看,2014年国考省部级考察的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群普遍存在的各种心态问题,并探讨了这些心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思路,与我们考生平时认知材料的基本思路接近,但因为考察的是心态方面的问题,如果考生的积累不够,平时对生活疏于体悟,难度还是很大的。 再从材料来看,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共6个材料,7300多字;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试卷材料共7600字,6个材料。这两年材料个数相同,字数也差不多。 最后从题型来看,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概括题,10分,150字,中规中矩的题目;第二题分析题,10分,200字;第三题写发言稿,属于公文类题目,20分,500字;这里面的重点是作为领导的发言,一定要体现出高度的概括性,也就是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提练;第四题写短评,20分,500字,这是个比较新颖的题目,从本质上考察的是考生对跟风的看法,是社会现象的分析题,比较难;第五题作文40分。共五道题目,要求作答3350——3450字。2013年国考省部级五道题目,共要求写2000——2300。今年比去年要求多写二三百字。而这也是今年国考多了半个小时,全程三个小时的要求。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学时:9学时 第三章教案内容分配 学时1: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学时2: 第一节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学时3: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学时4: 第一节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学时5: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时6: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时7: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时8: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时9: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三章第一学时教案 授课内容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重点和难点: 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3、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5、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6、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授课思路: 1.突出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手段: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入手,在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比较中,讲授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切实把握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观念、方法和原则,由此加深学生对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的理解。 2.通过案例讲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问题导入: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历史绵延不绝,对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思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总会对包括人的行为

34~38郭炜-2019二建-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精-桥梁3、桥梁4

二级建造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班 2K312030 城市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2K312031 装配式梁(板)施工技术 一、装配式梁(板)施工方案 (2)预制和吊装方案 3)依照吊装机具不同,梁板架设方法分为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桥机架梁法补充拓展:注意不同机械适用条件:起重机、跨墩龙门吊仅适用于地形平坦、无水少水地区;架桥机既适用于地形平坦、无水地区,也适用于有水或地形起伏较大地区 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穿巷式架桥机架梁法 二、装配式梁(板)的预制、场内移运和存放 (一)构件预制 (1)构件预制场场地应平整、坚实。预制场地应根据地基及气候条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砂石料场的地面宜进行硬化处理。 场地全部采用砼进行硬化,并设置完善的排水措施。 (2)预制台座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当用于预制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时,宜对台座两端及适当范围内的地基进行特殊加固处理。

(4)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预计的拱度值较大时,可考虑在预制台座上设置反拱。 补充释疑:预拱度是向上设置,预拱多用在现浇梁段上,以抵消结构自重和活载产生的挠度。 反拱度是向下设置,在模板上或底座上设置,反拱一般用在预制梁的台座上 补充释疑:台座浇筑前未设置反拱或设置不合理,造成张拉后T梁上拱差异大,架设后对整体受力造成不利影响,并影响后续桥面层施工。跨中区域的桥面铺装较薄达不到应有厚度;靠近梁端部的桥面铺装较厚,既浪费了混凝土,又增加了上部构造的自重。 (5) 1)腹板底部为扩大断面的T形梁,应先浇筑扩大部分并振实后,再浇筑其上部腹板。 补充释疑:受拉钢筋较多,可将截面底部适当增大,形成工形截面。 (二)构件的场内移运 (1 )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在施加预应力后可将其从预制台座吊移至场内的存放台座上

9.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从此,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3、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5、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原因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首先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 吃喝穿住? 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 结成社会关系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 政治法律制度? B. 生产关系 C. 历史文化传统? D. 伦理道德规范 6.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7.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8.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 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 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9.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10.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1.卢梭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16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B 19世纪初欧洲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E 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 A 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 B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德、意工人运动 C 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 D 1917年列宁领导 的十月革命和由此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B集中制C民主集中制E高度统一原则 4、社会主义民主是() A手段B目的C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D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公正B平等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作主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圣西门B黑格尔C欧文D费尔巴哈E傅立叶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E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 三、简答题 1、简述经济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参看教材第202页)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参看教材第196-197页) 四、论述题 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论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参看教材第199-200页)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EB 2、A 3、C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 1、A 2、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经济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参看教材第202页) 答: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

银行面试经典问题的回答

银行面试问题的回答 大多的面试是围绕自我介绍展开的提问,考官根据自我介绍的内容像聊天一样问问题,假的东西不小心就会露馅哦,所以自我介绍尽量真实,且做一些准备,比如专业知识包括哪几个方面。 根据网上面试的基础题,233网校整理出一些考生普遍不好回答,一时之间想不出来的问题,但是问题尽量回答的真实一点,不然会给人造成一种背出答案的感觉。下面是一些套路: (1)你的缺点是什麽? 我的缺点是与人接触的时候没有芥蒂,往往太容易相信别人,但是我觉得这也更容易让别人觉得我真诚。还有就是说话比较直接,容易得罪朋友,但是说的都是实话,所以平常朋友们不会太过在意反而喜欢和我在一起。(尽量说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甚至把缺点变成优点) (2)你的座右铭是什麽? 我的座右铭是:只为成功找条件,不为失败找借口。 因为人往往害怕失败,我们要善于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条件,而不是一味的推卸责任。(不要太抽象的座右铭,也不要太偏激,解释可以扩展一下。) (3)你最最崇拜的人是谁? 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工人,母亲对我和姐姐的期望很高,并且一直无怨无悔的付出。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父亲失

业,姐姐当时在上大学,母亲一个人供2个孩子上学,很不容易,可想而知,母亲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和努力,并且要很大的毅力。(只要是你崇拜的人都可以说,最好能够与你应聘的工作的某种精神符合)(4)你认为自己有什麽有点?(我们为什麽要录用你?)以下给出两种答案,任选其一或者综合起来回答都可。 答案一: 我不认为自己有特别突出的优点,在上学的期间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做事上体现一个“勤”字,做处事上体现一个“真”字。做事上我恪守“勤”的原则,不讲条件和待遇;处事上体现“真”字,真诚的待人接物,说真话,做实事。以上两点我认为非常重要,而且这两点已经扩充到我对待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好加上:我认为银行最需要的就是求真务实的态度,等等。) 答案二: 首先,我的在上学期间培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其次,我态度严谨、认真,能够细致的完成琐碎的事情。第三,我有责任感,上进心,我的座右铭是:只为成功找条件,不为失败找借口。以上3点我认为对银行的工作很重要,是我的优势所在。 (5)你为什麽报考我银行? (考生在面试前对这个公司或者银行的历史做一些了解,这样就可以有一些准备,以下用中国建设举例) 首先,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是具有良好历史的一家银行,早在1961年,邓小平总书记就说过:“建设银行的工作很重要,是为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内容提要:在人类刚刚跨人21 世纪之际,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动荡不安。正确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19 世纪40 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低谷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这样四个发展时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繁荣发展现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生产和市场的相互需求下,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2)社会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2] (3)、理论前提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产生于17世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三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四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本章引言: 本章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掌握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掌握社会形态的划分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弄清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革命和改革、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 (1) 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 第一、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唯心史观看到了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这种特殊性,但是却片面地扩大夸大了这种特殊性.它只是从意识和精神的方面理解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却没有看到社会对自然界的深刻依赖性、社会生活本身的物质性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性。 第二、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史人物的活动,它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惰性"的物质、无知的"群氓"(旧)(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第一,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充分暴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发展的状况。 第二,阶级根源。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文化活动,他们总是夸大精神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鄙视体力劳动,抹煞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竭力鼓吹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剥削制度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辩护和论证。 第三,认识根源。认识根源讲的是人们在认识中犯错误的可能性和原因 3,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以往哲学家仅从人们的思想动机去研究社会历史的局限,努力寻找隐藏在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出发解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否定唯心史观而创立唯物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