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总复习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总复习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总复习

地震层序分析

不整合面的分类:

1)按地层产状特征分类:

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大类

A 平行不整合:地质标志为冲刷面,底砾岩,古土壤层,赤铁矿,钙质结核等。

B 角度不整合: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或褶皱。

2)按成因分类:

1.内动力作用不整合,因构造等内动力活动是地层产状发生变化造成时间缺失的不整合。包括:a .褶皱不整合:由于褶皱作用而地层弯曲遭受剥蚀

b.掀斜不整合:由于掀斜作)用而使抬升一侧的地层遭受剥蚀

c.块断不整合:因差异升降而使断凸遭受剥蚀形成的不整合

d.抬升不整合:因整体抬升而形成,一般为平行不整合

e.岩浆侵入不整合:因岩浆岩后期侵入形成时间反转(相当于逆断层),形成的不整合。

f.塑性岩侵入不整合:因塑性岩层侵入造成界面间出现时间间断,形成的不整合。

2.外动力作用不整合:在没有构造变动的情况下,主要由于沉积、侵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造成地层中的时间缺失而形成的不整合。包括:

a.河谷下切不整合

b.海底峡谷下切不整合

c.淹没不整合:因海平面快速上升从而使碳酸盐台地停止发育而形成的不整合。

d.沉积过路:海平面相对静止时期,形成沉积物的进积作用,在沉积基准面附近,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即形成沉积过路。

e.沉积间歇:沉积间歇是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沉积间断。无明显地层侵蚀造成沉积间歇的原因可以是水平面的高频相对变化界面。范围小到中等。

(3)按分布范围分类

1、区际不整合:多个相邻盆地同时发育

2、区域不整合:在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发育

3、4、局部不整合:在盆地内局部发育

不整一界面(5种):

削截,视削截,顶超,上超,下超

地震相

地震相标志

(1)地震反射结构:包括其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三个方面;

(2)地震反射构型:指同相轴的形态和叠置关系;

(3)地震反射外形:地震相单元的总体形态。

4 .2.1 地震反射结构

沉积结构是指沉积岩的基本组分——碎屑颗粒、杂基与胶结物的特征。如粒度碎屑颗粒的形态和表面特征、杂基性质、胶结物类型及胶结方式等。

地震反射结构是指地震剖面的基本组分——同相轴的特征,包括其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三个方面。

分级为:振幅:强、中、弱

频率:高、中、低

连续性:好、中、差

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的地质意义:

视振幅:对厚层主要反映了与之对应岩层界面的反射系数的大小。进而反映界面上下岩层的波阻抗差的大小。波阻抗与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视振幅的大小最终可归结为界面上下岩性差别的大小。

视频率:反映了反射界面之间间距的大小。间距越大,则它们各自产生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越大,即相当于视周期越大。反之间距越小则视周期越

小。(当界面间距小于入射地震波的1/4主波长时,两个界面形成的反射波将相互叠加成为一个复合波,从而无法将两个界面区分开,这就是地震波的垂向分辨率。)

连续性:指同相轴的视振幅、视频率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本质上反映的是界面上、下岩性差别或界面间距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

地震反射结构的描述和命名方法

当地层内部三个方面特征上、下都比较均匀时,可直接按“视振幅+视频率+连续性”的顺序进行描述和命名,例如“强振幅高频高连续性反射结构”,

当地层单元内部以上特征上、下不均匀时,则可在上述命名基础上加上垂向上的变化特点进行描述和命名,例如“振幅向上增强反射结构”。

典型的地震反射结构(4种)

1)杂乱反射结构(强振幅低连续结构)

基本特征:振幅很强,但又不连续,故显得很杂乱。

振幅强意味着界面上下岩性差异大,而连续性差则意味着岩性或岩层厚度横向变化剧烈。

发育于冲积扇,海底扇重力滑塌体、底辟核中。

2)无反射结构(极低振幅中连续性结构)

基本特征:振幅极低,几乎看不出同相轴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评价连续性的好坏,

故笼统地称之为中连续性。

形成无反射结构的根本原因是岩性均一、形不成反射界面,这与岩性本身无直接关系。

发育于巨厚的深湖相泥岩,滨海相砂岩、陆棚相灰岩、白云岩以及泥质沉积很贫乏的辫状河砂岩。

3)三高反射结构(高振幅、高频、高连续性结构)

基本特征:振幅、频率、连续性都很高。

振幅高意味着界面上、下岩性差异大。频率高意味着层厚较薄且频繁交替,连续性高则意味着岩性和岩层厚度横向上很稳定。

发育于浊积砂发育的深海相、深湖相、薄煤层稳定发育的浅湖沼泽。

4)向上增强反射结构

基本特征:振幅在下部较弱,而向上显著增强。

这表明在下部岩性较均一,而向上岩性差别增大。

通常在反旋回的沉积相组合中,如三角洲、海退期陆棚沉积。

4.2.2 地震反射构型

插入补充:

主要的地层叠加型式

(1 )加积(aggradation):逐渐变年轻的准层序,层层向上沉

积而没有大的侧向移动,即反映了沉积体系不断地垂向加积的过程,

其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接近或等于沉积速率。

加积的亚类

1)均匀加积: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大体相等时的产物,地层厚度横向稳定。

2)不均匀加积:同一地层单元内的岩性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

定,但总体上沉积速率较接近。

3)楔状差异加积:在差异构造沉降的背景下,由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横向上变化,导致岩层厚度侧向变化而成。

4)局部快速加积:因生物礁等特殊沉积作用,在局部地区以明显高于周围

地区的速率垂向加积。

( 2 )前积(进积)(progradation):逐渐变年轻的准层序逐层向盆地方向沉积并可延伸较远,即反映了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方向进积的过程,其沉积速率比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

(3)退积(retrogradation):逐渐变年轻的准层序,以阶梯状后退方式逐层向陆方向沉积和延伸,其沉积速率比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小。尽管在退积准层序组中,每个准层序是向前加积的,但该准层序组在“海侵型式”中是向上加深的。

(1)平行(亚平行)反射构型

以同相轴彼此平行或微有起伏为特点。

它是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大体相等的均匀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在陆棚、深海盆地、深湖或浅湖、沼泽等许多相带中都可发育,因此多解性很强,但反映了在稳定条件下的均匀沉积这一点是相当明确的。

(2)波状反射构型

其特征为各同相轴之间在总体趋势上是相互平行的,但细看都

有一定程度的波状起伏。

它是不均匀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同一地层单元内的岩性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定,通常在冲积平在冲积平原、滨浅海(湖)以及总的沉积速率相对比较缓慢的扇体。

(3)发散反射构型

其特征为同相轴之间的间距朝着一方逐渐减小,其中一些同相轴逐渐消失,从而使同相轴的个数也朝一方减少,与之对应的地层单元的厚度也相应减薄。

但这种地层厚度减薄并不是由于在地层单元顶、底界发生削蚀或上超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各同相轴的间距向一方减小而造成。当两根同相轴的间距减小到地震垂向分辨率的极限时就合并成为一根,从而使同相轴的数量减少。

它是在差异沉降的背景下,由于沉积速率的横向上递减,导致岩层厚度向一方变薄而造成的。在箕状断陷中、陆坡上、盆地的构造枢纽带上以及同生断层下降盘上都可以发育这种反射构型。

(4)丘形反射构型

其特征是地层单元在局部突然增厚,向上凸起而被上覆地层所围绕。其同相轴的间距、数量均比同期周围地层要大,地震反射结构一般也有显著不同,其间的突变界限十分显著。

成因:一种是由于生物礁的生长作用而截然高于同期地层之上,随后被后期不同性质的沉积物所掩盖;另一种是由于塑性地层或侵入岩体所形成的底辟构造。

(5)峡谷水道充填反射构型

其特点是地层局部突然增厚,向下侵蚀充填于下伏地层之中,地震反射结构与围岩有明显区别,同相轴的间距也往往不同,与围岩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但地层的产状与围岩并无很大区别。

它是局部性的水下侵蚀河道的典型标志,通常发育于陆棚、陆坡和海底扇上,反映了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6)前积反射构型(又分为6种)

1)定义:一套波组相对于其顶部或底部的层序界面或体系域界面,各同相轴表现为倾斜并向前推进的特征。

前积是由于沉积物的进积作用形成的。

主要发育于斜坡背景下,其沉积速率明显大于周边地区。前积构型是三角洲、扇三角洲、各种扇体以及大陆坡、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的典型标志。

2)前积构型的形态分类:前积层,顶积层,底积层。

①前积层的成因

前积层是进积速率大于加积速率的产物,其坡度取决于(1)进积速率/加积速率的大小、(2)沉积表面破坏与保存趋势的平衡、(3)受粒度特征及流体介质特征控制的休止角的大小。高差则反映了最小古水深的大小。

②顶积层成因

反映了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A/S)的大小。

有顶积层: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

无顶积层: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

③底积层的成因

底积层:是细粒沉积物的表现,底积层发育说明沉积物中细粒组分丰富,并且改造作用相对较弱。

根据前积层的形态特点以及顶积层、底积层的发育程度可进一步将前积构型细分为6种基本类型。虽然它们之间有着种种差别,但都具有前积层,都是沉积物进积的产物,都反映了古水流的方向。

----------------------------------------------------------

①S形前积

特征:

上段:水平或倾角很小,与地震相单元的上界面呈顶超-整一关系。

中段:一般比较厚,倾角较陡。

下段:极低的角度逼近地震相单元的下界面,随着地层的尖灭或变薄,在地震上表现出下超-整一。

沉积条件(成因):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

含较丰富的细粒沉积,一般解释为相对低能的三角洲沉积环境、前积陆坡

②下超型前积

特征:

上段:水平或倾角很小,与地震相单元的上界面呈顶超-整一关系

中段:一般比较厚,倾角较陡。

缺失底积层;前积层以较高角度下超于底界;

沉积条件(成因):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沉积物较粗

③顶超型前积(切线斜交前积)

特征:

缺乏顶积层;

前积层具有明显的顶超终止现象;前积层向下倾方向变薄尖灭。

下段:极低的角度逼近地震相单元的下界面,随着地层的尖灭或变薄,在地震上表现出下超-整一。

沉积条件(成因):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相对海平面静止不动。含较丰富的细粒沉积一般解释为相对低能的三角洲沉积环境、前积陆坡,处于相对海平面静止时期

④斜交型前积(平行斜交前积)

特征:

缺乏顶积层;前积层具有明显的顶超终止现象;

缺失底积层;前积层以较高角度下超于底界;

沉积条件(成因):盆地缓慢或者没有发生沉降,海平面静止不动。相对高的沉积物供应速率。代表一种相对高能的环境。

⑤叠瓦状前积

特征:

平行的上,下界面,薄层,通常仅相当于1-2个同相轴的间距;

极缓倾的平行斜交内部反射;

以顶超和下超方式终止。

沉积条件(成因):水平面相对静止;水深较浅、坡度缓。发育在浪控三角洲、坳陷湖盆三角洲、缓坡碳酸盐台地等环境中。

⑥帚状前积

特征:外形呈扫帚状,内部反射从根部向下倾方向发散,沉积角度高;

下超于底界之上。

沉积条件(成因):代表了快速堆积体,如近岸水下扇、冲积扇等。

4.4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识别

4.4.1 冲积扇

4.4.2 近岸水下扇

4.4.3 海盆河控三角洲

4.4.4 海盆浪控三角洲

4.4.5 海盆潮控三角洲

4.4.6 坳陷湖盆三角洲

4.4.7 断陷湖盆三角洲

4.4.8 扇三角洲

4.4.9 辫状河三角洲

4.4.10 海底扇

4.4.11 生物礁

4.4.1 冲积扇

冲积扇发育在盆地边缘的陆上沉积环境中,其标志主要是:

(1)与盆地边缘大断裂相伴生。

(2)多数冲积扇都具有前积构型,在纵剖面上以杂乱前积构型和帚状前积构型最为常见,亦有下超型前积构型和斜交型前积构型。在横剖面上可发育双向前积反射构型或丘形反射构型。

其前积构型的共同特点是底积层很不发育,前积层与下伏地层呈下超接触。这是由于在冲积扇上所沉积的碎屑物质粒度很粗,在山口处的局部沉积速率特别高所造成的。在辫状河发育的冲积扇上,由于河流在扇体上的侵蚀和般运作用强烈,使得扇体坡度减小、长度增加,进积速率减低,从而前积构型不发育,而是表现为波状构型。

(3)其反射结构主要为杂乱反射结构或无反射结构,前者常出现在以泥石流为主的冲积扇上,后者则以在辫状河发育的冲积扇上为常见。一般说来从扇根向扇端方向振幅有所增强、连续性有所变好。

(4)在横剖面上沉积体为丘状,在纵剖在上为楔状,向盆地内部厚度减薄,总体上表现为明显的锥状外形。其规模一般较小,但横向上多个冲积扇往往沿着断层呈串珠状排列,形成扇裙。

4.4.2 近岸水下扇

近岸水下扇发育在盆缘边界大断层之下,是一种以重力流流动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浊积扇体,由于此类扇体直接进入到深湖区中,距油源岩近,易于形成油气藏,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特征与冲积扇很相似,易于从地震剖面上识别。但在地震剖面上直接将近岸水下扇与冲积扇分开则十分困难。只能根据它们各自的伴生相带不同而间接地加以区分。冲积扇发育于陆上,与冲积平原相或沼泽相相伴生;而近岸水下扇则是发育于水下,与深湖相相伴生,据此,可先对伴生相带进行地震相分析。

(1)冲积平原相的地震相特征变化较大,比较常见的的是波状构型中振幅中连续性结构。

而含煤沼泽相和浊积砂岩较发育的深湖相一般振幅很强、连续性很好,以平行构造三高结构为特征。因此当扇体前方不具三高结构而是振幅、连续性较低时,可以有较大把握将其解释为冲积扇体。

(2)冲积扇主要发育在断陷早期阶段,而近岸水下扇则主要发育在断陷中期(最大水进期)。

4.4.3 海盆河控三角洲

三角洲是在较平缓的地形背景下,在河水和海(湖)水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复合沉积体。

其基本特征是:

(1)离盆地边界较远,不受盆缘边界断层活动的控制。

(2)以S型、顶超型和复合型前积构型最为普遍。共同特征是下扇形成显著差别。

(3)顶积层部位主要为中振幅中连续性结构;

前积层部位振幅和连续性有所增强;

底积层部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角洲进积速率高,前缘斜坡的坡度较陡,这时容易诱发浊流,以三高结构为特征;另一种是三角洲进积速率较低,浊流不发育,以弱振幅甚至无反射结构为特征。

一般说来以前一种情况为多.从振幅在三角洲层序中的垂向变化上看,在前缘浊积扇发育的三角洲中一般表现为向上减弱反射结构;而在前三角洲为稳定泥岩的沉积体中则一般表现为向上增强反射结构。

(4)地震相单元具伸长锥状外形。由于其规模一般较大,长、宽可在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因此受视野的限制,其外形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可能不很明显,这时应注意从沉积体的等厚图上分析其外形特征。

4.4.4 海盆浪控三角洲

当波浪和沿岸流的能量很强,将河口处的沉积物再搬运至河口两侧沉积时,则形成浪控三角洲。

这种强烈改造破坏的结构是使三角洲的长度减小、宽度增大,进而使三角洲的向前推进作用大大减弱。

因此在浪控三角洲上一般找不出较大规模的前积构型,而是以叠瓦状前积构型为基本特征。同时三角洲的平面形态也不再是一伸长的朵状体,而是成为宽度远大于长度的裾状。

4.4.5 海盆潮控三角洲

当河口潮流的能量很强时,会将河口湾处的沉积物强烈淘洗,只留下潮汐砂脊,形成潮控三角洲。

这种强烈改造破坏的结构是使三角洲的长度减小、宽度增大,进而使三角洲的向前推进作用大大减弱。

因此在浪控三角洲上一般找不出较大规模的前积构型,而是以叠瓦状前积构型为基本特征。

4.4.5 拗陷湖盆三角洲

拗陷湖盆三角洲是在较平缓的地形背景下,在河流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沉积体。

其基本特征是:

(1)离盆地边界较远,不受盆缘边界断层活动的控制。

(2)以叠瓦状前积构型最为普遍,规模小,与海盆三角洲形成显著差别。

(3)顶积层部位主要为中振幅中连续性结构;

前积层部位振幅和连续性有所增强;

底积层部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角洲进积速率高,前缘斜坡的坡度较陡,这时容易诱发浊流,以三高结构为特征;另一种是三角洲进积速率较低,浊流不发育,以弱振幅甚至无反射结构为特征。

一般说来以前一种情况为多.从振幅在三角洲层序中的垂向变化上看,在前缘浊积扇发育的三角洲中一般表现为向上减弱反射结构;而在前三角洲为稳定泥岩的沉积体中则一般表现为向上增强反射结构。

(4)地震相单元具伸长锥状外形。由于其规模一般较大,长、宽可在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因此受视野的限制,其外形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可能不很明显,这时应注意从沉积体的等厚图上分析其外形特征。

说明: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积反射不发育的主要原因

湖盆中的水动力比海盆微弱得多,以河控建设性三角洲为主。但是湖盆与海盆在形状、水深、坡度和容纳沉积物的能力上有很大差别,从而与海盆河控三角洲有很大不同。

(1)海盆深而湖盆浅,陆架三角洲的水深通常可达上百米,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水深可达数百米,而拗陷湖盆的水深则通常仅几十米,因此三角洲前积反射的高差差别大。

(2)海盆是开敞性的的盆地,湖盆则基本上是封闭的盆地,其水深亦比较浅,容纳沉积物的能力有限。因此当河流携带的粗碎屑沉积物在河口卸载时,往往同时有大量的泥质沉积物在湖盆中间沉积下来,从而使河口部位与湖盆中间部位的沉积速率相差不很大,三角洲的进积速率减小,不利于前积构型的发育。

(3)海盆中海平面相对变化的速率和频率要比陆盆中慢得多,因此三角洲往往能持续性地向盆地内推进,形成规模巨大的沉积体,发育各种大型的前积构型,而湖盆的水平而相对升隆变化要同样不利于前积构型的发育。

4.4.7 断陷湖盆三角洲

(1)一般发育在断陷湖盆的长轴方向,或在缓坡带,而陡坡带通常不会形成三角洲,而是扇三角洲。

(2)断陷湖盆的水深比较大,从而往往可以发育大型的前积反射构型。

(3)地震反射结构在三角洲平原处振幅相对较弱,而在三角洲前缘出振幅相对较强。(4)地震相单元具伸长锥状外形。由于其规模一般较小,长、宽可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4.4.8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是由河流在盆缘大断层之下形成冲积扇后很快就转入水下形成三角洲而产生的一种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复合体。其中缺失在正常情况下冲积扇与之三角洲之间应当发育的

冲积平原相带。

扇三角洲兼有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地震相特征:

(1)发育在盆缘边界断层之下。湖盆边缘临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

(2)在纵剖面上,地震反射构型在沉积体的前半部与后半部有显著差别。在后半部(相当于冲积扇部位,一般较短)主要表现为杂乱前积构型或波状构型;而在前半部(相当于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部位,一般较长)则各种前积构型均可能出现,尤其以下超型前积构型和斜交型前积构型较为常见。在横剖面上可出现双向型前积构型或波状构型。

(3)从冲积扇部位向三角洲部位,振幅和连续性逐渐增强。

(4)具锥状外形,规模一般比冲积扇大,长度可达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4.4.9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为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辫状河和辫状平原与冲积扇不存在必然联系,其发育受季节性洪水流量或山区河流流量的控制。

冲积扇末端和山顶侧缘的冲积平原或山区直接发育的辫状河道经短距离或较长距离搬运后都可直接进入海(湖)而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的地震相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范围很大,表现为波状-亚平行,弱振幅反射相,前缘为叠瓦状前积,发育在斜坡带上,距离盆缘断层很远或无盆缘断层。

4.4.10 深海扇

水道体系的类型:上扇的补给水道(海底峡谷),中扇的水道-堤坝体系,中扇下部的水道化朵体

1)上扇的补给水道(海底峡谷)——其顶界面在横剖面上为平的或凹面向上的,底界面为U型或V型,具侵蚀充填构型,水道的宽深比低,堤岸高度大。在纵剖面上可表现为杂乱前积构型或斜交前积构型。一般为低振幅中连续性结构。该类型水道往往下部富砾,上部富泥。

2)中扇水道-堤坝体系

水道是碎屑物质向深海输送的通道,而堤坝起到围限作用以使砂质组分输送到盆地平原。水道-堤坝体系也可为粗粒组分的沉积场所,而细粒砂和粉砂则沉积为堤坝。一般情况下,水道堤坝体系呈粗短的“海鸥翼”特征,其内部发育差-良好的下超反射,这种下超反射向内侧变为水道充填相反射,其特征或呈丘状单斜反射(砂质充填水道)或呈平行反射波组(泥质充填水道)。扇体的下倾的建设性朵叶通常呈一系列顶超或相互独立的建设性丘状体,并可沿上倾方向追索到水道-堤体系。

中扇的叠置扇(朵状体)

其顶界面一般为高振幅高连续性反射,总体上为丘状,没有明显的天然堤,其上履地层对着它为上超或下超。朵状体一般充填在由更老的朵状体所构成的沉积洼地之上,具眼球状构造或双向前积构型。振幅一般较高,连续性一般较差,向下连续性变好。

4.4.11 碳酸盐岩隆(生物礁、丘)

(1)岩隆往往发育在断层上升盘、火山岩体、同沉积隆起等正向地形背景上,

尤其在区域性断裂带的上升盘上可成带发育;

(2)具丘状外形是岩隆最根本的特征,或者说是岩隆一词的意义所在。岩隆

的幅度可达数百米,其平面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甚至可以成为

环形(环礁);

(3)在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丘型反射构型,沉积体与围岩在地震反射特征上

差别明显;

(4)通常在岩隆内表现为无反射结构,但当礁体为多期生长时,亦可能出现

较强的反射界面;

(5)岩隆中的速度通常比围岩高,但当岩隆中含气时亦可表现为低速;

(6)岩隆的外侧常可发育超覆现象,其顶部可形成披盖构造。在岩隆边缘处

往往绕射波比较发育;

(7)在一些发育较充分、规模较大的岩隆上,可划分出礁前和礁后。礁前处

岩隆边缘倾角较陡,其下发育礁前塌积相,以杂乱前积反射构型为特征;礁后

处岩隆边缘倾角较缓,其外侧地层的振幅和边续性一般较强。当地层埋藏较深时,受分辨率限制,一般不容易区分礁前和礁后。

生物礁:礁是由原地生长的造礁生物营造具有抗浪格架、凸镜状或丘状的外部形态,并突出于四周同期沉积物。

典型礁体的地震识别:

丘形、翼部上超、礁缘的地震相变、礁侧翼反射模式的变化、礁边缘的绕射、礁顶的差异压实效应的速度异常、礁内部反射多种多样、没有磁异常。

1、丘状外型

2、构造高部位地层厚度大,低部位厚度小

3、在基底构造高部位发育

4、弱振幅、低连续性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期末复习(王松版) 1地震资料解释——以地质理论和规律为指导,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和地震勘探方法原理,综合地质、测井、钻井和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的过程。 2地震子波(wavelet):地震勘探过程中,爆炸产生的尖脉冲传播到一定距离时波形逐渐稳定。 3褶积模型的应用: 已知r(t)和w(t),求s(t):正演问题 已知w(t) 和s(t) ,求r(t) :反演问题 已知s(t) 和r(t),求w(t):子波处理 4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 5极性判断 6有效波的识别标志 1)强振幅: 叠后资料往往经提高信噪处理,反射波能量大于干扰波能量 2)波形相似性: 子波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传播路径相近,传播过程影响因素相近,相邻地震道上的波形特征(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是相似的。 3)同相性: 同一个反射波的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的到达时间也是相近的,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是相似的,形成一条平滑的、有一定长度的同相轴,也称相干性。 4)时差变化规律: 在共炮点道集上,直达波、折射波是直线,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等为曲线。在动校正后的剖面上,原来直线的同相轴被校正成曲线,一次反射波成为直线,多次波、绕射波为曲线。 1、2用于识别波的出现; 3、4用于识别波的类型、特征及地层界面特征的判断。 7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 (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它通常随深度或空间而变化。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但是反射波同相轴是与地下的分界面相对应,同相轴与界面两侧的地层、岩性有关。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如声阻抗反演技术等)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的“界面”的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的信息后,才能与地质和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地对比。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复习题

地震解释基础 复习题 1.为什么并非每一个地质界面都对应一个反射同相轴? 子波有一定的延续长度,若地层很薄,相邻分界面的信号可能会重叠到一起形成复合波,导致无法分辨界面。所以一个反射同相轴可能包含多个地质界面。 2.影响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分辨率的实质是什么? 1)激发条件——激发宽频带子波——井深、药量、激发岩性、虚反射、激发组合 2)接收条件——检波器类型、地表岩性、检波器耦合、组合方式、仪器响应 3)近地表低降速带的影响 4)大地滤波作用、地层速度 实质:提高主频,拓宽频带 3.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横向分辨率? 偏移是提高地震勘探横向分辨率的根本方法 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核心是减小菲涅尔带的大小, 菲涅尔带的极限 : 要想减小菲涅尔带的大小就要减小h ,偏移将地表向下延拓到地下界面,使h=0,所以 菲涅尔带减小到极限L=λ/4,所以偏移能提高横向分辨率。 4.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 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 在对比之前,要收集和分析勘探区的各种资料。研究规律性的地质构造特征,用地质规律指导对比解释。了解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及相关因素,以便准确识别和判断出剖面假象。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 在一个工区有多条地震剖面,应先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工作,然后从主测线的反射层延伸到其他测线上去。(主测线: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它还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 3)重点对比标准层 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几个反射层,应重点对比目标层(或称为标准层,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标反射层。它往往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的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生油层、储油层)。 4)相位对比 反射波的初至难以辨认,采用相位对比。若选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同相轴进行追()222042164h L O C h h h λλλλ??'==+-=+== ???

《卜算子·咏梅》注音及解释整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ǔ卜suàn 算 zǐ 子· yǒnɡ 咏 méi 梅 lù 陆 yóu 游 yì驿wài 外 d uàn 断 q iáo 桥 b iān 边, jì 寂 mò 寞 kāi 开 wú 无 z hǔ 主。 yǐ已s hì 是 h uánɡ 黄 hūn 昏 dú 独 zì 自 c hóu 愁, ɡènɡ 更 z h uó 著 fēnɡ 风 hé 和 yǔ 雨。 wú无 yì 意 kǔ 苦 z hēnɡ 争 c hūn 春, yī 一 rèn 任 qún 群 fānɡ 芳 dù 妒。

lín g 零l uò 落 c hénɡ 成 ní 泥 n iǎn 碾 z uò 作 c hén 尘, z hǐ 只 yǒu 有 x iānɡ 香 rú 如 ɡù 故。 一、词句解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总复习

地震层序分析 不整合面的分类: 1)按地层产状特征分类: 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大类 A 平行不整合:地质标志为冲刷面,底砾岩,古土壤层,赤铁矿,钙质结核等。 B 角度不整合: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或褶皱。 2)按成因分类: 1.动力作用不整合,因构造等动力活动是地层产状发生变化造成时间缺失的不整合。 包括:a .褶皱不整合:由于褶皱作用而地层弯曲遭受剥蚀 b.掀斜不整合:由于掀斜作)用而使抬升一侧的地层遭受剥蚀 c.块断不整合:因差异升降而使断凸遭受剥蚀形成的不整合 d.抬升不整合:因整体抬升而形成,一般为平行不整合 e.岩浆侵入不整合:因岩浆岩后期侵入形成时间反转(相当于逆断层),形成的不整合。 f.塑性岩侵入不整合:因塑性岩层侵入造成界面间出现时间间断,形成的不整合。 2.外动力作用不整合:在没有构造变动的情况下,主要由于沉积、侵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造成地层中的时间缺失而形成的不整合。包括: a.河谷下切不整合 b.海底峡谷下切不整合 c.淹没不整合:因海平面快速上升从而使碳酸盐台地停止发育而形成的不整合。 d.沉积过路:海平面相对静止时期,形成沉积物的进积作用,在沉积基准面附近,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即形成沉积过路。 e.沉积间歇:沉积间歇是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沉积间断。无明显地层侵蚀造成沉积间歇的原因可以是水平面的高频相对变化界面。围小到中等。 (3)按分布围分类 1、区际不整合:多个相邻盆地同时发育 2、区域不整合: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 3、4、局部不整合:在盆地局部发育 不整一界面(5种): 削截,视削截,顶超,上超,下超

地震资料解释课程教学大纲

地震资料解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4190110 课程中文名称:地震资料解释 课程英文名称:Seismic Interpretation 学分:2.0 周学时:1.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海洋沉积学、地球海洋物理学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地震资料解释》是海洋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总目标是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实习课,使学生能够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序地层、构造和地震相分析等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方法。 (二)英文简介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Marine Science. In combination with associated practice course, the students who attend this course would: (1)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s and basic concepts in interpreting the seismic data; (2) master basic skills and methodology to analyze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structure and seismic facies in the subsurface with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系统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地震地质解释的地球物理基础和地震地质解释方法;学会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的技能;了解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二)可测量结果 (1)掌握沉积层序的概念、沉积层序的边界类型、层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能在地震剖面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程的最终环节。它包括了地层、构造、沉积以及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内容,成为油气勘探以及盆地基础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也是要把地震勘探所取得的地震资料转化成我们对勘探区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应用数字处理后提供的大量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或者一块三维数据体等地震资料,再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应用解释工作站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模拟计算、反复对比,最后给出比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绘制成图幅和图表。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在正式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步那就不会得出最后的结果。在野外把数据采集回来,要经过最后的资料解释才能够把数据转换成图表,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 正文 一、地震资料解释 包括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层解释及地震烃类解释或地震地质解释。 地震构造解释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分析剖面上各种波的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层位和对比追踪,解释时间剖面所反映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构制反射地震标准层构造图。 地震地层解释以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或是进行区域性地层研究,或是进行局部构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分析。划分地震层序是地震地层解释的基础,据此进行地震层序之沉积特征及地质时代的研究,然后进行地震相分析,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绘制地震相平面图,划分出含油气的有利相带。 地震烃类解释利用反射振幅、速度及频率等信息,对含油气有利地区进行烃类指标分析。通常需综合运用钻井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分析与模拟解释,对地震异常作定性与定量分析,进一步识别烃类指示的性质,进行储集层描述,估算油气层厚度及分布范围等。 二、地震剖面特点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前面讲的地震勘探而言。那么什么叫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呢?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很流行的垂直地震剖面技术和以往提到的地震勘探不同,它是将接收器放在已打好的深井中,接收线沿井孔布置,并借助推靠器将接收器紧紧贴在井壁上。也就是说,前面讲的地震勘探的接收器是放在地面上,而垂直地震剖面的接收器是垂直地面放在井下,故而得名。工作时首先将一组接收器下

弟子规全文(注音及解释)

弟子规 zǒng xù 【总叙】 dìzǐguīshangr?nxùn shǒuxiàotìcìjǐnxìn fànàizh?ng ?rqīnr?n yǒuyúlìz?xu?w?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mǔhū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 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xūshùnch?ng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dōngz?wēn xiàz?qìng ch?nz?xǐng hūnz?dìng chūbìgào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awúbiàn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shìsuīxiǎo wùshànw?i gǒushànw?i zǐdàokuī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qīnsuǒhào lìwaijùqīnsuǒwùjǐnwaiqù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yǒushāng yíqīnxiū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qīnàiwǒxiàoh?nán qīnzēngwǒxiàofāngxián qīnyǒugu?jiànshǐgēng yíwúsar?uwúshēng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àoqìsuí tàwúyuàn qīnyǒujíyàoxiāncháng zh?uyashìbùlíchuáng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sāngsānnián chángbēiyajūchùbiàn jiǔr?uju?sāngjìnlǐjìjìnch?ng shìsǐzhěrúshìshēng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chū zé tì 【出则弟】 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xiàozàizhōng cáiwùqīng yuành?shēng yányǔrěn fanzìmǐn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hu?yǐnshíhu?zu?zǒu zhǎngzhěxiān y?uzhěh?u zhǎnghūr?n jídàijiào r?nbùzài jǐjídào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chēngzūnzhǎng wùhūmíng duìzūnzhǎng wùxiànn?ng lùyùzhǎng jíqūyīzhǎngwúyán tuìgōnglì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qíxiàmǎch?ngxiàjūgu?y?udài bǎibùyúzhǎngzhělìy?uwùzu?zhǎngzhězu?mìngnǎizu?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zūnzhǎngqián shēngyàodīdībùw?n quafēiyíjìnbìqūtuìbìchíwanqǐduìshìwùy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g rúshìxiōng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jǐn 【谨】 zhāoqǐzǎo yamiánchílǎoyìzhìxīcǐshích?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zh?jìngshǒu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guānbìzhang niǔbìji?wàyǔlǚjùjǐnqiazhìguānfúyǒudìngwa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 duìyǐnshíwùjiǎnz?shíshìkěwùgu?z?

古文《马说》拼音及解释整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就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shì有yǒu 伯bó乐lè,然rán 后hòu 有yǒu 千qiān 里lǐ马mǎ。千qiān 里lǐ马mǎ常chán ɡ有yǒu ,而ér 伯bó乐lè不bù常chán ɡ有yǒu 。故ɡù虽s uī有yǒu 名mín ɡ马mǎ,祗zhī辱rǔ于yú奴nú隶lì人rén 之zhī手sh ǒu ,骈pián 死sǐ于yú槽cáo 枥lì之zhī间jiān ,不bù以yǐ千qiān 里lǐ称chēnɡ也yě。 马mǎ之zhī千qiān 里lǐ者zhě,一yì食shí或huò尽jìn 粟sù一yì石dàn 。食sì马mǎ者zhě,不bù知zhī其qí能nén ɡ千qiān 里lǐ而ér 食sì也yě。是shì马mǎ也yě,虽suī有yǒu 千qiān 里lǐ之zhī能nén ɡ,食shí不bù饱bǎo ,力lì不bù足zú,才cái 美měi 不bú外wài 见xiàn ,且qiě欲yù与yǔ常chán ɡ马mǎ等děnɡ不bù可kě得dé,安ān 求qiú其qí能nén ɡ千qiān 里lǐ也yě ? 策cè之zhī不bù以yǐ其qí道dào ,食sì之zhī不bù能nén ɡ尽jìn 其qí材cái ,鸣mín ɡ之zhī而ér 不bù能nén ɡ通tōnɡ其qí意yì,执zhí策cè而ér 临lín 之zhī,曰yuē:“天tiān 下xià无wú马mǎ”!呜wū呼hū!其qí真zhēn 无wú马mǎ邪yé?其qí真zhēn 不bù知zhī马mǎ也yě! 一、原文译文

古文《马说》拼音及解释整理.docx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m a ShU o 马说 h an y U 韩愈 Sh ιy ou b O l e r αn h ou y OiU i an l ι m a qi an l ι m a Ch a n g ou er b o l e b U Ch a n g ou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gu su Iy ou mι n g n a Zh ι r U y U n d l i r en zh ISh ou Pi an s ι y U C ao l i Zh Iji an b U y ι qi an l ι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Ch e n g y e 称也。 m a Zh Iqi an l ιzh e y i Sh IhU o j in s U y i d an S i m a Zh e b U Zh i q i n e n qi an l i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er S i y e Sh i m a y e SU Iy ou qi an l i Zh In e n g Sh ι b U b ao l i b U Z U C ai m ei b U W di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Xi an qi e y U y U Ch a n Wa d e n g b U k e d e an qi U q i n e ngi an l i y e 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 e Zh i b U y i q ι d do S i Zh i b U n e n g j in q ι C ai mi ngh i er b U n e n 刘o n g q i y i 策之不以 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Zh i C e er l In Zh i yu e 执策而临之,曰 : ti a Xi d w U m a W U h U q ι Zh en w U m a y e q ι Zh en b U Zh i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m a y e 马也!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Landmark系统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解释工作站进行资料解释和综合研究越来越普遍。应用LandMark系统进行地震勘探解释成图与以往成图方法相比,具有省时、高效、成图质量高等优点,尤其对于工区面积大、断块复杂、地震勘探数据量大的项目,运用LandMark解释成图系统将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一. Landmark软件简介 Landmark软件是美国哈里伯顿(Halliburton)公司开发的钻井工程专用软件,是一套知识集成系统,主要功能是利用所集成的软件模块协助用户进行专业分析并做出决策。Landmark软件包括六个功能模块,即数据、信息管理及分析软件IMI、地震资料目标处理软件Processing、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应用软件GGT、油藏开发应用软件RM、钻井和完井服务应用软件Drilling和Windows平台应用软件Discovery,各个模块都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 Landmark软件主要由OpenWorks软件平台和各个应用程序两部分组成。应用程序都是OpenWorks软件平台的插件,均运行于OpenWorks的环境下,受它的管理,遵循其设置的规则和标准。例如,所有应用程序的数据测量系统,投影和坐标系统等都与OpenWorks软件平台的设置一致,这样有利于数据的交换。所有应用程序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地质、地震、测井、人文四大类数据,均存储于OpenWorks数据库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体,即所谓的数据一体化,总体说来,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 (1)方便的数据交换:各个应用程序之间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SeisWorks 和StratWorks中的断层多边形、层面网格线、等值线等可以方便地相互交换,MapView的图像也可以转成ZMAP+格式,输出高质量的图像。 (2)数据共享:OpenWorks是一个多用户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一个工区内工作,你可以指定用哪些用户的数据,并可指定应用的次序,达到数据全面的共享。 (3)便利的数据通讯:通讯就是实时的数据交换。Landmark软件各个应用程序之间以及每个应用程序内部都存在广泛的通讯。 另外,Landmark软件还具有多平台系统的特点,软件可以运行在SUN、SGI、IBM三种工作站上。应用PetroWorks的软件开发工具包(ModelBuilder),用户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增强软件的功能。OpenWorks有浮动许可的功能,因此网上的任意一台工作站都可通过许可证浮动的方式运行软件。OpenWorks软件平台所挂接的应用程序很多,其中包括单井处理软件(PetroWorks)和多井处理软件(StratWorks)。 Landmark软件服务对象包括任何国家的石油公司、国际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以及石油服务公司和咨询公司,全世界超过90%的勘探与生产公司使用Landmark软件,为全球排名前20名的石油生产商中的18家提供技术服务,是业界最大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目前有超过150个软件应用,发行了120000套软件许可证,覆盖勘探、开发、钻井、生产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集成解决方案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油藏管理、钻完井、生产优化、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下面以Processing模块为例,主要介绍一下Landmark软件的应用情况。 二.软件功能简介 1.SynTool(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SynTool是一体化的层位标定工具,用以将地质分层、岩性与地震数据精确地联结起来,它提供了建立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所需的特征参数,并提供了强大的曲线编辑处理功能来帮

QSH 0186.3-2008 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 第3部分:资料解释

ICS 73.020 E 11 Q/SH 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 第3部分:资料解释 Specification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eismic data Part 3:Data interpretation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

Q/SH 0186.3—2008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地震资料解释质量控制流程 (2) 5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分级 (2) 6 基础工作 (4) 7 地震构造解释 (5) 8 地震层序解释 (7) 9 地震岩性解释(非构造圈闭解释) (8) 10 地震储层预测 (9) 11 综合解释 (10) 12 成果报告与资料归档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资料解释质量检查表 (11) I

Q/SH 0186.3—2008 II

Q/SH 0186.3—2008 前 言 Q/SH 0186《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 第1部分:采集施工; —— 第2部分:数据处理; —— 第3部分:资料解释。 本部分为Q/SH 0186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查忠圻、闫昭岷、李维然、宋传春、董宁、贾友珠、周小鹰。 III

Q/SH 0186.3—2008 地震勘探资料质量控制规范 第3部分:资料解释 1 范围 Q/SH 0186的本部分规定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质量控制的主要过程和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质量控制和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H 018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Y/T 5331 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 SY/T 5481—2003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SY/T 5933 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Q/SH 0186的本部分。 3.1 地震资料解释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地震资料解释按资料类型分为二维资料解释和三维资料解释,按地质目标可分为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层序解释、地震岩性解释和地震储层综合预测。 3.2 地震构造解释seism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地震构造解释主要是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和速度等划分构造层,确定反射层的地质层位,了解地层岩性和厚度变化、储集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对目的层层位、断层做出解释,绘制时间和深度构造图等相关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开展构造发育史和区域沉积环境的研究,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寻找和评价构造圈闭。 3.3 地震层序解释seismic sequences interpretation 地震层序解释是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结构和波组特征来划分不同类型的地震相。通过了解生、储、盖层的分布、空间组合关系和目的层段储层分布,研究地层的宏观特征;分析沉积层序、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恢复盆地(凹陷)内地层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预测沉积盆地和区带的油气有利聚集带;评价非构造圈闭及识别含油气性。 3.4 地震岩性解释seismic li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地震岩性解释是在精细构造解释和层序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速度、属性及地震反演资料进行岩性解释,研究地震波振幅、波形、频谱地震属性与岩性的关系;识别岩性、烃类指示的性质;了解区域性沉积岩相变化、地层的岩性变化;划分含油气的有利区带,进行岩性预测;寻找尖灭、不整合、地层超覆等地层圈闭或岩性圈闭等非构造圈闭类型油气藏。

地震资料解释报告材料

地震资料解释报告 序言 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班的实践性很强,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更好的适应毕业后实际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的地震资料解释实践共分两步完成,第一是在学校手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第二是在东营对news软件的学习。此次实习是在完成了《地震勘探原理》和《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完成的实习,通过此次实习的机会我们得以理论联系实际并用实践以检验所学理论,各项安排有条不紊的展开。 在每一步的实习过程中都有老师的带领,手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由杨国权老师负责,news软件的学习由张繁昌老师负责。实习过程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老师的带领及同学的相互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实践所要求的所有内容。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4) 二、实习内容 (4) 三、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5) 四、News学习 (7) 五、结论与建议 (26)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对解释软件系统、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过程等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实习熟悉了勘探方法的整个工作原理和处理解释流程以及实习报告编写等过程。 了解到了反射波的追踪对比、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构造图的绘制、以及研究成果的提交等过程。培养实际技能及对分析和解决实习问题的能力;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操作和使用;掌握各方法的基本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以及今后走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地震自资料的构造解释内容主要有工区的地质情况总结、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对地震构造解释的分析、体会和建议等。News 的实习内容主要在理论学习好的基础上,学会利用软件完成地震资料解释的整个过程,并得出理论成果。 三、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构造解释是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间、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解除关系等,通过构造解释成果,即使提供钻井井位。 构造解释的三大环节: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资料

名词解释: 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即: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符号“*”表示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时间间隔dt 的倒数为分辨率。垂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

完整word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词语盘点注音及解释

六年级上册词语解释整理 第一单元 清爽:q ing shuGg 1.清新凉爽女口:金秋八月天气清爽。 2. (心情)轻松爽快女口:到休养院后,觉得清爽多了。 3. < 口〉清洁而有条理女口:房子收拾的很清爽。 吟诵:y n s h 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唱和:chdng h P歌唱时此唱彼和,或以诗词相酬答。唱:依照乐律发声。 和:和谐地跟着唱、应和 瀑布:p u b o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 陡峭:d du qi do指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陡:坡度很大,近于垂直挺拔:t ing bd1.直立而高耸2.强劲有力的。拔:超出,高出 身躯:sh e n q 口身体;健壮的身躯。 精致:j 1 ng zhft巧细致 蕴含:y U h

优雅:you y a 1、(指物)优美雅致2、(指人)优美高雅 辨认:bi d r in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 清新:q i ng x清爽而新鲜;诗词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欢悦:hu a n yu欢乐喜悦 清脆:q i ng cu声音清晰悦耳脆:声音清爽 凝聚:nng j踝集;积聚 恶作剧:P zub j说旨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为 德高望重:d e g a o w a ng zh德ng品德;望:名望:声望。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津津乐道:j i n j i n I津津a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得很开心,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别有深意:bi e y du sh e ny别有一种深层的意思。 左冲右撞:zu o ch a ng yo u zhu d ng找不到目标地乱撞。左:左边 意味深长:y i w e i sh e n c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意味:情调,趣味。 深:深远长:久远。 庞然大物:pdig r m d w u 庞:高大然:……的样子。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人 行色匆匆:x i ng s e c o ng 行色ng外出时的神态。匆匆:慌慌张张的样子。匆匆忙忙地出行。形容出发前的行动神态匆忙急促。 奇妙无比:q i mi co w u b 丫难以比拟的神奇。奇:神奇;妙:奥妙; 无比:难以形容,比拟【近义词】精彩绝伦神乎其神 不拘一格:b u j u y 拘g拘泥;限制;格:规格;格局。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年过花甲:花甲:指60岁。年龄已经超过60岁的老人。形容人老,年龄大。 第二单元 杰出:ji e ch u有出众的才能、成就。 修筑:xi azh u修缮建筑;修建 设计:sh e 1、设下计谋。2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定图样、方案 施工:sh i g o ng.制作。2.谓工程按计划进行建造

地震资料解释规程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Y/T548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933-2000 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 SY/T 5934-2000 地震勘探构造成果钻井符合性检验 SY/T 5938-2000 地震反射层地质层位标定 3 基础工作 3.1收集的基础资料 所收集的各项基础资料应该是正式成果,如果是中间成果则只能作参考,应用时要注明。3.1.1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 a)地质、重力、磁力、电法、化探、放射性等资料; b)地形图、地质图、地貌图; c)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 d)必要时应收集表层及静校正资料;地表高程、浮动基准面高程; e)地震测线位置图、测量成果、交点桩号、井位坐标及井轨迹资料等; f)地震测井、VSP资料及其它各种速度资料; g)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特殊处理剖面、处理流程及参数等; h)卫星照片资料及遥感资料; i)前人研究成果、报告、图件等; j)使用解释系统解释,应收集二维地震资料的纯波磁带、成果磁带及剖面上CMP号与测线桩号的对应关系。 3.1.2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 除收集3.1.1中规定的b、d、f、g、i等项外,还需收集: a)三维偏移的纯波磁带及成果磁带;

宋词《摸鱼儿·雁丘词》拼音及解释整理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mō摸 yú 鱼 ér 儿· yàn 雁 qiū 丘 cí 词 yuán 元 hǎo 好 wèn 问

wèn 问s hì 世 j iān 间, qínɡ 情 wéi 为 hé 何 wù 物, z hí 直 j iào 教 s hēnɡ 生 sǐ 死 x iānɡ 相 xǔ 许? t iān 天nán 南 dì 地 běi 北 s h uānɡ 双 fēi 飞 kè 客, lǎo 老 c hì 翅 jǐ 几 h uí 回 hán 寒 s hǔ 暑! h uān 欢 lè 乐 qù 趣, lí 离 b ié 别 kǔ 苦, j iù 就 z hōnɡ 中 ɡènɡ 更 yǒu 有 c hī 痴 ér 儿 nǚ 女。 jūn 君yīnɡ 应 yǒu 有 yǔ 语, m iǎo 渺 wàn 万 lǐ 里 cénɡ 层 yún 云, q iān 千 s hān 山 mù 暮 x uě 雪, z hī 只 yǐnɡ 影 wèi 为 s h uí 谁 qù去? hénɡ横fén 汾 lù 路, jì 寂 mò 寞 dānɡ 当 n ián 年 x iāo 箫 ɡǔ 鼓, h uānɡ 荒 yān 烟 yī 依 j iù 旧 pínɡ 平 c hǔ 楚。 z hāo 招hún 魂 c hǔ 楚 s uò 些 hé 何 j iē 嗟 jí 及, s hān 山 ɡuǐ 鬼 zì 自 tí 啼 fēnɡ 风 yǔ 雨。 t iān 天 yě 也 dù 妒, wèi 未 xìn 信 yǔ 与, yīnɡ 莺 ér 儿 yàn 燕 z i 子 jù 俱 h uánɡ 黄 tǔ 土。 q iān 千q iū 秋 wàn 万 ɡǔ 古, wéi 为 l iú 留 dài 待 sāo 骚 rén 人, k uánɡ 狂 ɡē 歌 tònɡ 痛 yǐn 饮, lái 来 fǎnɡ 访 yàn 雁 q iū 丘 c hù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