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题汇编

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卷汇编 1.(2010·深圳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M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2.(2010·深圳市)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 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 象说明 .叶片上表面含叶 B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D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景德镇)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20103.(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B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C 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承德市)图44.(2010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宿州)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52010 .吸收作用.蒸腾作用 D C B 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01.(60·内江市)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1 / 11

.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A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7.(2010·威海市)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8.(2010·威海市)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9.(2010·乐山市)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10.(2010·乐山市)为了提高温室中的蔬菜产量,应将温度控制为 A.白天比晚上高 B.晚上比白天高 C.晚上和白天都高 D.晚上和白天都低11.(2010·乐山市)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10·苏州市)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2 / 11 吸根毛 C..呼吸作用台 A.光作用 B D.蒸腾作用水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1.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3-磷酸甘油酸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阶段BBC 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阶段CABNADPH 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阶段和阶段D .合成物质③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1 () 】在需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变式训练 A.ATP BCO CHO D[H] ...22 2 CO2,其中①②表示【变式训练丙酮酸】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2O [H] B A[H] 都用于生成.①和②中产生.①和②产生的较多的是②DC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3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通过电子传递链,携带氢的特殊分子与氧结合生成水ATP130C中的能量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分子12D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分子葡萄糖和厌氧呼吸)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CCO DTPA时伴有氢的生成.剧烈运动时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产生2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比较) 1.(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7 / 1 A BATP 中.都能产生丙酮酸.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C DCO2H2O 和.都能产生.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1】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变式训 练)(作用的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

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全部)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氨基酸哪个含有吲哚环? a、Met b、Phe c、Trp d、Val e、His 2、含有咪唑环的氨基酸是: a、Trp b、Tyr c、His d、Phe e、Arg 3、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应具有的特点是: a、不具正电荷b、不具负电荷c、溶解度最大d、在电场中不泳动 4、氨基酸与蛋白质共有的性质是: a、胶体性质b、沉淀反应c、变性性质d、两性性质e、双缩脲反应 5、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主要靠: a、疏水相互作用b、氢键c、盐键d、二硫键e、范德华力 6、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氢键被破坏b、肽键断裂c、蛋白质降解 d、水化层被破坏及电荷被中和e、亚基的解聚 7、高级结构中包含的唯一共价键是: a、疏水键b氢键c、离子键d、二硫键

8、八肽Gly-Tyr-Pro-Lys-Arg-Met-Ala-Phe用下述那种方式处理不产生任何更小的肽? a、溴化氰 b、胰蛋白酶 c、胰凝乳蛋白酶 d、盐酸 9、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中,多少个氨基酸旋转一周? a、0.15 b、5.4 c、10 d、3.6 二、填空题 1、天然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其中以的吸收最强。 3、盐溶作用是 。 盐析作用是 。 4、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是,,和盐键。 5、蛋白质的三种典型的二级结构是,,。

6、Sanger反应的主要试剂是。 7、胰蛋白酶是一种酶,专一的水解肽链中 和的 形成的肽键。 8、溴化氢(HBr)是一种水解肽链肽键的化学试剂。 三、判断题 1、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就是天然氨基酸。 2、氨基酸在中性水溶液中或在晶体状态时都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 3、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4、所有蛋白质分子中氮元素的含量都是16%。 5、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以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6、能使氨基酸净电荷为0时的pH值即pI值就一定是真正的中性pH值即pH=7。 7、由于各种天然氨基酸都有280nm的光吸收特性,据此可以作为紫外吸收法定性 检测蛋白质的依据。 8、氨基酸的等电点可以由其分子上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来确定。 9、一般变性的蛋白质都产生沉淀现象,而沉淀的蛋白质一定是变性蛋白质。 10、某氨基酸的等电点为6.5,当它在pH=4.8的缓冲液中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练习题

呼吸作用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Q和Q体积变化的相对 是()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Q全部来自线粒体 18c b气体的容器内,18Q进入细胞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后, 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 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 无氧呼吸不需要Q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 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6. 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Q的试管为()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线粒体 D.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

蛋白相互作用Pull-Down实验

蛋白相互作用Pull-Down实验 实验原理:Pull-Down技术是通过蛋白相互作用来研究细胞通路的有力工具。是确定两种或更多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体外方法。Pull-Down实验可用来检测已知的蛋白相互作用条件,并且可用来筛选未知的蛋白相互作用。 用作诱饵的蛋白是重组蛋白,会含有一个用于纯化的亲和标签。这个融合标签就是用于Pull-Down实验的基础。最常见的标签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组氨酸(6×His)。其分别使用固相化的谷胱甘肽和固相化的金属螯合物亲和配体(如Ni2+和Co2+)。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镍离子琼脂糖凝胶)、离心机、 实验材料:表达的含标签的纯化蛋白、细胞裂解液 实验试剂:Binding Buffer/Washing Buffer: 4.2mM Na2HPO4、2mM KH2PO4、140mM NaCl、10mM KCl SDS loading Buffer: 50mM Tris-Cl(pH6.8)、2%SDS、0.1%溴酚蓝、10%甘油、10mM DTT

裂解缓冲液:20mM Tris-Cl(pH8.0)、200mM NaCl、1mM EDTA(pH8.0)、0.5% Nonidet P-40 使用前加入加入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2ug/ul抑肽酶(aprotinin)、1ug/ul白胃素(leupeptin)、0.7ug/ml胃酶抑素(pepstatin)、25ug/ml苯甲磺酰氟(PMSF)) 实验方法: 方法一: 1、预清除细胞裂解液: 将细胞裂解液与50ul的50%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悬液和25ug GST在4℃混合孵育2h。 离心机12,000g在4℃离心2min。 将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2、探测细胞裂解液 两个含等量预清除细胞裂解液及50ul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的微量离心管。在一管中加约10ug的GST蛋白,另一管中加约10ug的GST融合探针蛋白。两个反应中加入的探针和对照蛋白质的量应该是等摩尔的。将离心管在4℃翻转混合孵育2h。 最大速度在4℃离心样品2min。 在新的微量离心管中收集上清。 用1ml冰冷的裂解液洗球珠。在离心机上以最大速度离心1ml。弃去上清。 重复洗三次。 加入50ul 20mmol/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到球珠中,洗脱GST融合蛋白及任何与其结合的蛋白质。在离心机上最大速度离心2min。

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复习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以及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列举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概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识别茎的结构和各部分 的作用。 3、掌握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4、描述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及意义。 5、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考点提示]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及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3、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4、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及有关实验。 6、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精题解析] [例一](2005湖南益阳)一些老人特别喜欢早晨到树林里锻炼身体,感到空气清新,主要原因是() A、空气中氧含量高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空气中水蒸气多 D、空气中有毒气体、灰尘减少 {解析}早晨的树林中氧气含量较低,而二氧化碳含量教高,因为晚上树木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人们之所以感到空气清新,只是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灰尘减少了的缘故。 {答案} D {例二}(2006 莱芜)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盆栽的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界限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固体氢氧化钠的用途是。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4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4)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 [解析] 本题是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内容,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是用固体氢氧化钠来除去塑料袋内二氧化碳的。要想排除叶内原有淀粉,采用的方法是将其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使其只进行呼吸作用,这样叶内原有的淀粉就能运走或耗尽。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酒精这种有机溶剂,叶片A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则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A、B两片绿色部分的区别是A叶有二氧化碳,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B叶片没有二氧化碳,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

蛋白相互作用题及答案

2005-周金秋 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什么缺点? 1.生化方法(Biochemical approaches) 1.1共纯化、共沉淀Traditional co-purification (chromatography co-purification and co-sedimentation)在不同基质上进行色谱层析 1.2蛋白质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 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改基质时,可与改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吸附的非目标蛋白则随洗脱液流出。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者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 GST pull down: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蛋白质亲和色谱,可以将待纯话的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即将”诱饵“蛋白与一种易于纯化的配体蛋白融合。例如与GST融合的蛋白再经过GSH的色谱柱时,就可以通过GST和GSH的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当载有细胞抽提物经过柱时,就可以得到能够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了。 Epitope-tag:表位附加标记技术就是将附加的抗原融合到目的蛋白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同时还可以通过亲和层析法来纯化目的蛋白。缺点:表位附加标记可能会使融合蛋白不稳定,改变或使融合蛋白功能丧失。 以上两种方法都要共同的缺点:假阳性。实验所检测到的相互作用可能时由蛋白质所带电荷引起的,并不是生理性的相互作用;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的,可是由第三者作为中介的;有时会检测到两种在细胞中不可能相遇却有极强亲和力的蛋白。因此实验结果还应经其他方法验证。 1.3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 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

最新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题汇编

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题汇编 1.(2010·深圳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2.(2010·深圳市)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 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3.(2010·景德镇)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2010·承德市)图4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5.(2010·宿州)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2010·内江市)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7.(2010·威海市)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8.(2010·威海市)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9.(2010·乐山市)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 10.(2010·乐山市)为了提高温室中的蔬菜产量,应将温度控制为 A.白天比晚上高 B.晚上比白天高 C.晚上和白天都高 D.晚上和白天都低 11.(2010·乐山市)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10·苏州市)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考专题复习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点梳理]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或者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地运动中。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板块的生长边界。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具体如图所示:

②六大板块的分布(如图)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如图中 的C欧亚板块、D太平洋板块、B 印度洋板块、F美洲板块、A非洲 板块、E南极洲板块。此外,这六 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b)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响举例 形成边界的 类型 板块张裂 常形成裂谷和 海洋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等 生长边界 ←|→ 板块相撞(相向移动) 大陆板块互 相挤压碰撞 常形成高峻的 山脉和巨大的 高原 喜马拉雅山 脉、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 →|← 板块相撞(相向移动)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挤 常形成深邃的 海沟,以及与 美洲西岸的山 脉和亚洲东部 消亡边界 →|←

压碰撞之相伴的山脉 或岛弧 的岛弧 4.地质构造的类型(a) ①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②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5.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向斜 判断 方法 从形 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 隆起 岩层一般向下 凹陷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 著的位移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 较老,两翼岩 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 较新,两翼岩层 较老 图示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1.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 B ) A.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 B.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 C.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 D. 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 E.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 2.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C ) A. 0.01 mg B. 0.03 mg C. 0.3 mg D.0.1 mg E.0.5 mg 3.盐酸溶液(1 → 1000)系指( A ) A.盐酸1.0 mL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B.盐酸1.0 mL加甲醇使成1000 mL的溶液 C.盐酸1.0 g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D.盐酸1.0 g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E.盐酸1.0 mL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4. ChP中收载的残留溶剂检查法是( C ) A. HPLC法 B. TLC法 C. GC法 D. TGA法 E. DSC法 5.下列试液中,用作ChP重金属检查法中的显色剂的是(B ) A.硫酸铁铵试液 B.硫化钠试液 C.氰化钾试液 D. 重铬酸钾试液 E.硫酸铜试液 6.采用硫代乙酰胺法检查重金属时,供试品如有微量高铁盐存在,需加入的是( E ) A.碘试液 B.重铬酸钾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过硫酸铵 E.抗坏血酸 7.下列药物中,能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进行鉴别的是( D ) A.阿司匹林 B.美洛昔康 C.尼美舒利 D. 对乙酰氨基酚 E. 吲哚美辛 8.下列药物中,可显双缩脲反应的是( B ) A.硫酸多巴胺 B.盐酸麻黄碱 C.苯佐卡因 D. 对氨基苯甲酸 E. 氧烯洛尔 9.具芳伯氨基或经水解生成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亚硝酸钠滴定,其反应条件是 第1页(共17页)

2016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016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孝感)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2.(2015?临沂)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水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2015?茂名)下面是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方法步骤,其中有操作错误的是()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 ③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 ④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 ⑤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小烧杯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厚滴加碘液,观察叶色变化.A.①B.②C.④D.⑤ 6.(2015?龙沙区模拟)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和输导作用 7.(2012?济宁)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共32.0 分) 1.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如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得到的.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 AB 段(不包括A、B 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A. B. C. D. 3.为了探究植物的吸水作用,孟晓同学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此时天 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将青菜全部拿下来 浸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将青菜从清 水中拿出来并擦干,重新将青菜放入天平 的左托盘上时,天平与之前处于平衡状态 时相比,它的指针将() A.向左倾斜 B. 向右倾斜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4.冬青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公路的两侧有时会种上它来绿化环境.我们经常能见到园林工人拿着剪刀修剪冬青,在修剪时,他们通常会将冬青树尖端长出来的顶芽修剪掉,这是为了() A.促进冬青的顶端优势 B. 抑制冬青的顶端优势 C. 使冬青不再生长 D. 使冬青长得更高大 5.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C.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D.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测试题

细胞呼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新陈代谢叙述,不正确的 ( ) A.能量代谢是伴随着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B.有机物合成时贮存能量,分解时释放能量 C.同化作用贮存ATP,异化作用释放ATP D.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的 3、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摩尔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A.1A摩尔 B.2A摩尔 C.3A摩尔 D.4A摩尔 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 B、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能进行无氧呼吸的植物都是低等植物 D、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为中间产物 6、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的供能方式是: ( ) A、主要是有氧呼吸 B、主要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主要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7、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CO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8、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 2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 9、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CO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呼吸 B.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A. 2 C.温度适宜,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D.湿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10、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11、如果葡萄糖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mol葡萄糖,将产生 A.2mol二氧化碳 B.3mol二氧化碳 C.4mol二氧化碳 D.6mol二氧化碳 12、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蛋白质相互作用教学提纲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 一、为什么要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亲和力:K d=[A][B]/[AB]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 A、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染色质沉淀,抗体筛库 B、利用已知的相互作用建立tag:GST pull down,Biotin-Avidin结合, C、直接利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亲和层析,酵母双杂交,phage display,Bait蛋白质筛表达库,蛋白质组 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五、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获得功能或失去功能 I、一些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Traditional co-purification (chromatography co-purification and co-sedimentat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GST pull down,Epitope-tag ?(co-)Immunoprecipitation ?Western和 Far-Western blot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wo-Hybrid System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实验过程及原理,注意事项,优缺点) III、研究实例讨论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作用:发现新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鉴定和分析已有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团 具体过程:见书本 优点:是酵母细胞的in vivo相互作用;只需要cDNA,简单;弱的相互作用也能检测到 缺点:都是融合蛋白,万一融合出新的相互作用;酵母的翻译后修饰不尽相同,尤其是蛋白质的调控性修饰;自身激活报告基因;基因库德要求比较高,单向1/3是in frame 蛋白质毒性;第三者Z插足介导的相互作用;假阳性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1)原理: 将编码某一蛋白X的DNA序列与DNA结合域BD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一个杂交体,将编码另一蛋白Y的DNA序列与DNA激活域AD 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另一个杂交体,当两个杂交体共转化酵母细胞(此酵母细胞上游有DNA结合位点的报告基因),若X和Y没有相互作用,则单独不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若X和Y可相互作用,则使BD和AD靠近形成一个有效的转录激活子,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因此可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转录来研究蛋白质X和Y的相互作用。 (2)应用范围 1)已知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测: 2)蛋白质的功能域研究:通过对其中某一个蛋白质作缺失或定点突变,再用此系统检测是否还存在相互作用,可阐明其功能域或关键氨基酸; 3)克隆新基因和新蛋白: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基因与BD基因构建成“诱饵”表达质粒,将某一器官或组织的cDNA文库与AD基因构建成“猎物”基因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可筛到与感兴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cDNA序列,并推测其蛋白质序列。 1)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2)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教学文案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 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如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得到的.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B. C. D. 3. 为了探究植物的吸水作用,孟晓 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 究,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将 青菜全部拿下来浸入清水中,过一 段时间后再将青菜从清水中拿出来 并擦干,重新将青菜放入天平的左 托盘上时,天平与之前处于平衡状态时相比,它的指针将() A. 向左倾斜 B. 向右倾斜 C. 保持不 变 D. 无法确定 4. 冬青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公路的两侧有时会种上它来绿化环境.我们经常能见到园林工人拿着剪刀修剪冬青,在修剪时,他们通常会将冬青树尖端长出来的顶芽修剪掉,这是为了() A. 促进冬青的顶端优势 B. 抑制冬青的顶端优 势 C. 使冬青不再生长 D. 使冬青长得更高大5. 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 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9.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②处产生CO2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H]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一专题六-呼吸作用

《分子与细胞模块》 专题六细胞呼吸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呼吸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又叫做呼吸作用或生物氧化。 2、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有氧呼吸 1 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 (1)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内膜内折成嵴,增加内膜表 面积,为酶提供了广阔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 的顺利进行。 内膜上附有大量的ATP合(成)酶。 线粒体基质内含有DNA、RNA、酶、核糖体、无机盐 等物质,可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过 程。 (2)线粒体的分布:在细胞内一般均匀分布,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旺盛的地方,需能多的细胞(如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细胞),线粒体数目较多。 3 有氧呼吸基本过程 (1)第一阶段:又叫糖酵解;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2)第二阶段:又叫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3)第三阶段:又叫电子传递链或氧化磷酸化;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4)总反应式: 例1、有氧呼吸中CO2产生于() A [H]和O2结合生成H2O时 B 生成ATP时 C 葡糖糖最初被分解成丙酮酸时 D 丙酮酸和H2O被彻底分解时 三、无氧呼吸 1 概念:一般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产生C2H5OH和CO2或转化成C3H6O3(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 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反应场所: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呼吸作用》讲义

专题五呼吸作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氧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在细胞内,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能量以热能的的形式散失。 无氧呼吸:

注意: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酶的催化。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只有少量能量储存于ATP中,近69%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资料分析: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变黑,腐烂。 ?提倡慢跑的原因之一,是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肌肉酸胀。 思考: 导致幼根腐烂和肌肉酸胀的原因是?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温度:主要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例题:右图表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呼吸速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请分析A、B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动物。 2、氧气 (1)一定范围内,随氧分压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加 (2)有氧抑制无氧呼吸

液滴移动法测定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 (1)装置:如图所示(黑暗环境中) (2)指标:细胞呼吸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 来表示。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 吸收, 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有色液滴左移。 单位时间内有色液滴左移的距离可表示呼吸速率。 *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 (以发芽种子为例,糖类为呼吸底物)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1 红色液滴 装置2 红色液滴 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右移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 酸的无氧呼吸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案)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标要求] 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地表形态 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以某常见的地表形态为例,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2.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能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地貌景观图片的欣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2. 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3、地质构造的判别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地质构造的判断2.背斜成谷与向斜成山。 [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指导学生自学法。 2. 列表比较分析 3.多媒体课件展示地貌景观照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观看PPT组图,问:图中展示了哪些地貌形态类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变化不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地震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的很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如喜玛拉雅的抬升,经过4000万年,才上升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教师提问】:1、在内力作用的三种形式中,哪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原因是?(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只有8848.13米,这是什么原因呢?地壳在受到内力作用抬升的同时,还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 3、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但是事实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外力作用--(黄河泥沙堆积)和内力作用--(渤海地区的地壳不断下沉)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分析、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壳及其表面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力起主导作用。 【学生观看】《板块构造学说》展示 【教师提问】1 世界主要的地震带位于 2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3 红海的命运将会如何? 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 【过渡】俗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既然地壳处在不断运动之中,那么必然会在地壳的岩层中留下一些痕迹。 【教师分析】 1、地质构造定义: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基本形式:褶皱、断层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的山脉便是这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都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学生活动】归纳并填表比较 【总结】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过渡】岩层受力弯曲变形会形成褶皱,那么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什么是褶皱?什么是断层?比较并阐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说出它们各自形成了哪些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