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心理学-锚定效应

经济心理学-锚定效应
经济心理学-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

一、【生活中的经济心理】

案例: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对于一件你不是很熟悉的商品,如果标价1000元,你愿意出多少钱买下来?同样的一件商品,如果标价600元,你愿意出多少钱买下来?在标价1000元的情况下,你与售货员在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之后,如果最终能以700元成交,你会很高兴的。因为你以700元的价格买下了标价1000元的商品。而在标价600元的情况下,你是绝对不会以700元的价格买下这件商品的。

标价1000元与标价600元相比,商家既赚了金钱又赚了顾客的心。这就是商家为什么总喜欢把商品的价格标得很高的原因。

再思考:

是陌生人容易骗到你呢,还是你亲近的人容易骗到你?当然是亲近的人。

为什么?

你会说,我们不相信陌生人,所以我们不容易受到他们欺骗,而信任我们亲近的人,如果他们要骗我,那很容易了。同样一句让人疑心的话,如果出自亲近的人之口,我们在潜意识中就“假定”它是真的(或者说,锚定在“是真的”上),除非有证据表明它是假的,不然我们仍然相信它是真的。但如果出自陌生人之口,我们潜意识首先“ 假定”它是假的(或者说,锚定在“是假的”上),除非能证明它是真的,不然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假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容易相信亲近人的话,而不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案例与思考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结果总是受最初给定的信息左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锚定效应”。

二、【奇妙的锚定效应】

2.1锚定效应

1973年,Tverky和Kahneman指出,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常常过分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甚至从中产生歪曲的认识,这就是人们在判断中存在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锚定效应是指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倾向于受之前经验和他人建议的影响,人们在预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最初定位,这个定位就像一个船锚一样,决定了整个评价体系的大致标准。

2.2锚定效应的形成

一般而言,“锚”只要受到人们的注意,那么无论其数据是否夸张、前例是否有实际参考效用、或对决策者是否有提醒或奖励,该锚定效应都会起作用。当然,参照物与估测答案的相关性、相似性越大,锚定效应越显著。具体如下:

(1)参考物是否能够引起决策者的足够注意。大多数的锚定实验都分为两部分,先比较后估计。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受试者能够注意到那个“锚”或参照物。事实上,这个第一步的比较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并不是必需的,对于受试者而言,只要确保那个参考物能够引起其足够的重视就算达成目的。

(2)第二,参照物与目标之间的相似性。参照物与估测答案或者目标之间是否需要有一定的共性?心理学实验证明:锚定效应只有在参照物与目标答案是相同单位时,才会产生。比如:投资决策中的到期收益率是一定数量的百分比“%”,而现金红利则是一定数量的钱“元”。实验表明:如果给的“锚”是一定数量的金钱,可问题却是要估算一个百分比的数字,那么就不会产生锚定效应。当然,即使是相同单位,但某些其他因素的不同也会产生其影响。比如说“锚”是一个长度数值,问题却是某个宽度数值;或者“锚”是一个北京市人口数量,问题却是非洲所拥有的野生大象的数量。在这种虽然单位相同但特质相差太大的情况下,锚定效应也会大打折扣。

(3)极端型的参照物。研究发现,即便是很极端的参照物(极大或者极小),人们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锚定效应。当然,其越是极端,锚定效应越小。

(4)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和学识程度。即使受试者被告知或被暗示不要受到参照物的影响,甚至受试者在测试之初已明确表示其自身判断不会受影响,但实际的情况却是锚定效应仍然会发生,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减弱。可见,知晓程度并不能帮助改善锚定效应。

(5)奖励的效果。如果对受试者能够给出精确答案实施某种奖励的话,是否会对锚定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证明,不论是物质上的奖励还是精神上的褒奖,都不会减少锚定现象,即便有减少也是相当的微弱。

综上所述,锚定效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潜意识里自然生成的,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正是由于这种天性的存在,才导致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容易形成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2.3锚定效应的分类

经典锚定效应:语意启动范式

Tversky和Kahneman的锚定效应研究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为传统锚定效应或经典锚定效应,这主要是针对其研究范式而言。经典锚定效应的研究采用两步范式(two-step即先要求被试对于问题情境下需要作出估计的未知目标值是高于或低于某一个锚值进行

判断和回答,第二步要求被试估计出目标值的绝对数量。例如,在Jacowitz和Kahneman (1995)的研究中,首先要求被试考虑密西西比河是长于还是短于5000米,作出是或

否的回答,接着,再让被试判断密西西比河的具体长度。由于两步范式是从问题的背景内容为起点呈现给被试的,有关研究证明了两步范式的语意启动(semantic priming)效应,因此又被称为语意启动范式(Wong & Kwong, 2000)。截至目前,有相当数量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均采用了这一研究范式,这一范式也被作为标准的锚定范式(standard anchoring paradigm)。

●基础锚定效应:数值启动范式

基础锚定效应(basic anchoring effect)的研究视角,是在对经典锚定效应研究的审视中产生的。Wilson 等人提出,在传统锚定效应的研究框架下,由于让被试进行锚值与未知目标值之间进行外显的比较,接着给出估计值,而证明了锚定效应的存在,但其中有可能是因为简单的数字呈现导致了人们的判断偏差。为此,他们采用数字启动(numericalpriming)范式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考察了单纯的数字呈现下的锚定效应,如以随机分配给被试的ID 号以及“笔迹学实验”中让被试抄写数字等材料启动,不要求被试将上述有关数字与判断任务中的未知目标值作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对问题(如,估计电话号码簿中内科医生的数量)目标值的判断依然受到了启动数字的影响,从而证明了单纯数字呈现下的锚定效应,并称其为基础锚定效应(Wilson, Houston,Eitling, & Brekke, 1996)。Wilson 等人的研究还进一步提出,相对于经典锚定效应的实验而言,锚定效应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更有可能产生的普遍的心理加工过程。Brewer 等人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扩展了Wilson 等人的研究结论(Brewer & Chapman, 2002),但也有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启动的锚定效应是较弱且不稳定的(Strack & Mussweiler, 1997)。

●潜意识锚效应:阈下启动范式

许多研究显示,即使是在没有可供外显比较的锚的情况下,锚定效应依然发生。针对这一现象,Mussweiler 等人提出了新的设想,即一个潜在的锚如果快速呈现给判断者,是否会产生锚定效应,数字估计是否受到无意识觉察下的锚(subliminalanchoring)的影响。他们采用阈下启动(subliminalpriming)的方式,向被试呈现一个潜在的锚值,考察被试数量估计中的锚定效应。在系列实验中,采用无意义字母串和字符串作为掩蔽刺激,控制启动锚值与掩蔽刺激呈现的时间间隔,分别以15ms、33ms两种时间间隔呈现,要求被试对埃菲尔铁塔的高度、中型轿车的均价等知识性问题及价格估计问题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实验中所操纵的阈下锚值确实影响了被试作判断,被试估计的目标值向锚值方向偏离。在Mussweiler 等人验证了潜意识锚效应的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对于数字标准即锚的感知与通达必须达到某一个确定的阈限以上,才会产生锚定偏差(Brewer & Chapman, 2002)。

●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锚定效应:基于控制论思想的研究范式

自生锚(self-generated anchoring)指被试者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判断时自发产生的内在的锚值。实验者锚(experimenter-provided anchoring)指由实验者提供的外在的锚值,亦即经典锚定效应中的锚。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概念与实验范式是在研究锚定效应

发生机制的过程中提出的。早期的观点认为,锚定效应是人们在作判断时从锚值向未知目标值调整不充分而产生的,但是这一观点在标准的锚定范式下没有得到相关研究证据的支持。Epley 等人提出了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分类,将个体自发产生的锚值引入到锚定效应的研究中,通过操纵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实验情境,验证“不充分调整”启发式(Epley & Gilovich, 2001)。他们借鉴了控制论的思想,认为调整过程遵循由Miller等人提出的“检验-操作-检验-停止”(test-operate-test-exit)范式,针对这一范式,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程序,要求被试回答一组知识性问题(如,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的时间,等),进而把被试对目标值估计时认为合理的数值范围也作为实验分析的重要变量,揭示了被试判断时调整的过程和范围,从而取得了“不充分调整”启发式心理机制的证据(Epley & Gilovich, 2006)。

三、【锚定效应的应用】

锚定效应在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常有以下几种:

●先入为主。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一朝情意淡,样样不顺眼。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我们来看下面的应用。

应用一:如何巧妙得增加销售量?

在同一条街道上,有两家卖粥的小店(A、B),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A店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会附加上一句:“您是要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呢?”而B店的服务员一般会问:“您加不加鸡蛋呢?”

结果两家店的销售额怎么样呢?经统计,粥店A每天的销售额明显要高于另一家粥店B。

【点评】A店服务员把顾客“锚定”在“加几个蛋”上,而B店服务员则把顾客“锚定”在“要不要加鸡蛋”上。在A店的顾客是在“加一个还是加两个鸡蛋”上进行选择,而在B 店的顾客是在“加不加鸡蛋”上选择。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不同,考虑的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粥店A在不知不觉中多卖了鸡蛋,增加了销售额。或

我们在电话局申请安装电话时,经常会听到如下对话:

工作人员:“要不要长途授权?”

客户:“要。”

工作人员:“要国内长途还是国际长途?”

客户:“国内或国际。”

对话结束,业务也就告完成。

【点评】试想,如果客户在第一次询问后,回答说不要长途授权,显然就不会有下文了,也就是说以后不会有长途话费了。但当工作人员重新设计对话:“要国内长途还是要国际长途?”很显然,客户的思维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也就是沉锚,固定的新装电话应该有长途授权,只是在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之间进行选择而已。受其引导,客户会继续考虑:国外没有朋友,也没有业务,那就要国内长途吧!或:我海外有亲戚,要国际长途。

可想而知,受这种诱导式的询问影响,受理的电话中长途授权的数目总比前一种询问方式多很多。

应用二:谈判技巧

一家公司要再租一栋办公楼。经过考察,他们发现了一个位置和设施都比较理想的商务楼,于是,公司老总安排市场部经理与这家房产商见面。双方一落座,房产商就开出了合同条件:

租期8年,每平方英尺每天租金3美元,每年价格随物价的上涨幅度而定。

所有室内的改装费用由租户自理。

8年以后由租户决定是否延长租期。

多么苛刻的条件!可是寻租方的谈判代表(市场部经理)。竟然把它变成了沉锚,做出了让人吃惊的反应:大部分条件可以接受,但是价格须降到2.5美元,房产商还要承担一部分装修费用。

【点评】谈判的目的就是要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但是这位市场部经理却忘了这一使命,结果掉进了房产商所设的“锚定”陷阱,让公司为此损失了很多利益。其实,这位市场部经理本可以向房产商提出一些有利于己方的条件,比如:价格应降到市场较低价,两年一次调整价格,规定价格的上限,规定延长租期的各种条件等。但遗憾的是,他的思维被房产商的合同文本所限制。

小王做项目跟老板谈经费问题,他说:“老板,这个项目需要20万”。老板一听20万,对于这项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说:“不行,顶多给你2万”。小王当然不会愿意,就说“老板,这个您考虑一下,今天我回去再做一下预算”。第二天,他又去找老板谈经费,他说:“老板,这个,昨天我的报价有问题,这项目大概需要200万啊”。结果老板直接拒绝了他,说:“不可能,200万太多了,顶多给你20万”。这样,小王就成功地拿到了20万项目经费。

【点评】探其究竟,当小王第一天提出要求20万时,老板接听到的金额是20万,但是,他想以一个更低的价格来做这个项目。当小王第二天要求200万时,老板觉得200

万太多了,但不觉得20万多,是因为他被要求的是200万,是一个很高的价格,相比之下20万在他眼中就可以接受。

四、【知识小结与思考】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锚定效应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巨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锚定效应形成的原因,弄清其所以然,趋利避害,让它为我们服务。沉锚效应告诉我们不要受对方所设“沉锚”的影响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寻找恰当的时机,为对方设定“沉锚”,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巧妙利用或避开锚定效应。

(1)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2)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3)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4)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他们介绍情况时,不要搀杂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5)谈判时不要受对方所设“沉锚”的影响,合理收集信息并作决策。

(6)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

(7)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数据,也要注意整理。

(8)决策时刻要走出记忆,尽量减少特定或重大事件给思维带来的影响。

(9)尽量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

作为决策者和消费者,在做决定时,根据过去预测将来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在头脑中留有深刻记忆的事件同样会成为沉锚,使我们的思维离开正道而偏向陷阱方向,从而导致决策失误。

教育心理学知识顺口溜

教育心理学知识顺口溜 1、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2、布鲁那:“我发现!”奥苏泊尔:“我接受!”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1、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心奠基人。 2、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的复演理论,发生认知皮亚杰,认知发展维果斯。 3、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差异威特金;辐合型与发散型,三维智力吉尔福。 4、认知学习理论:格式顿悟完形说,托尔认知目的论,信息加工论加涅,海德韦纳归因论。 现代认知布鲁纳,有意义学习奥苏泊。 5、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多,形成训练沃尔夫,相同要素桑代克,经验类比有贾德, 关系转化格式塔,认知结构奥苏泊。 6、遗忘的理论:痕迹衰退遗忘论,里士多德桑代克;同化遗忘奥苏泊,动机压抑弗洛伊。 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雅各布,系统脱敏沃尔帕,理性情绪治疗法,艾里斯步骤ABCDE。 8、学习动机理论:需要层次马洛斯,成就动机阿特金,成败归因是韦纳,自我效能班杜拉。 9、教师领导方式类,行动研究属勒温。教师成长三阶段,都源自福勒布朗。 1.“鸟人”:鸟-乌申斯基,人-人是教育的对象。 2.“桑代克和3很有缘”:1903年,3条学习定律。 3.“妻子很毒”:妻-70年代,毒-独立理论。20世纪60、70年代,教育心理学具有了独立理论体系。 4.教育心理学三过程--“教学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5.布鲁纳四方面研究--“主动反思,社会合作”或者叫“反思合作社”(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6.心理学三次革命--“第一次滑行,第二次认赖皮,第三次罗马人”。 7.心理学三大势力--“第一式滑行,第二式佛经,第三式人本”。 二、心理发展理论 8.“果果-净化心理”:果-维果斯基,净-最近发展区,化-文化和内化,心理-心理发展观。 9.埃里克森八阶段中常考的阶段--“信婴儿,早自主,前主动,零自卑,青年同”(婴儿期-信任感,儿童早期-自主感,学前期-主动感,学龄期-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 三、学习理论 10.学习理论人和理论记忆: “桑试误,巴经典,斯操作,班社会,苛顿悟,托符号,奥接受”。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一般又叫沉锚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心理学家特沃斯基和塔尼曼曾因此发现获诺贝尔奖)。 锚定效应-定义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当人们对某件事的好坏做估测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一切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Northcraft和Neale(1987) 研究证实,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起始价较高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比起始价较低的交易最终达成的成交价显著要高。此外,当人们被要求做定量评估时,往往会受到暗示的影响,如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时,问卷所提供的一系列选项可令人们对号入座,从而使人们的回答受到选项的影响。 锚定效应-例证 比如说,一个班有50名同学,有3名同学考试不及格,某当事人知晓之后,一定会相当难过。但如果有30名同学不及格,那么,他一般就不会像前面那样难过不堪,甚至可能还会不以为然,因为有29个人、而不是2个人陪着他。这个现象实在蛮奇妙。班里究竟是3个人不及格,还是30个人不及格,都没有改变那个同学的福利状况。他不及格和要参加补考的状况都没有改变,但在两种不同的参照系里面他的心理感觉却会完全不同。这就是“锚定”基准的不同、进而人们对同一件事评价不同的原因。前者是只有少数人要补考,而后者是多数人都要受二遍罪。似乎,有那么多人一块受罪,苦就不再是苦了。 有人为此举的例证是: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探其究竟,原来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而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接收到第一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的问题,而接收到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不加鸡蛋的问题。考虑的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觉地多卖了鸡蛋,增加了销售。 锚定效应-分析 两家卖粥的小店的例子乍看起来,蛮有道理的。但是,细想起来,似觉不妥。不知道它是杜撰的,还是确有其事。如果是杜撰的,只为了说明“沉锚”效应,则有为马配鞍之嫌。假如确有其事,也应该发生在过去。因为现代人最不希望的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都愿意为自己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展示个性魅力,所谓大同而小异,为求异而出新。如果也说“沉锚”效应的话,那么,上面的第一个问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商家为增加销售而置客人于必须消费的位置:无论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这样,无形中易增加客人的反感,虽然他也可以说不加鸡蛋。而第二个问题则为客人提供了一自由选择的机会:加不加鸡蛋甚至根据个人喜好加几个鸡蛋,都由其自主选择。假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总体特征优先:(又叫整体优先效应)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只知觉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Navon将这种加工顺序称作总体特征优先。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中枢能量理论:他们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可称作中枢能量理论。 Stroop效应: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在识别色字的印刷颜色时,词的印刷颜色与词义之间的差异会引起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作stroop效应。 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的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的控制的,又可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是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系列位置效应: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起始部分较优的成绩称作首因效应,结尾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编码特异性原则:在识记的阶段进行信息编码时的上下文环境,如果回忆时再次出现回忆的成绩会好一些。 场合依存效应:环境刺激对回忆起到的线索作用(外在背景作用) 启动效应:指之前所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A.V.L单元: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图式:经过组织的知识图式根据上属组成和其他特征值的配对来表征概念。 脚本:是人们用来推理常规事件的图式 自传体记忆:指对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与自我经验相关联的信息的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个人复杂生活事件的混合记忆,与记忆的自我体验紧密相连。 前瞻记忆:对于计划中将来评价或行为的记忆,有三种类型: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基于活动的前瞻性记忆 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问题解决:就是应用各种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使之转变为目标状态。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已知的信息推知未知信息的过程。 决策:是根据已有信息对事物的状态做出判断或对未来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决策可以看作推理的高级形式 代表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长出现。 调整启发式:(锚定效应)指人们在获得新信息时,难以准确的修正他们对于事件的最初估计,其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被锚定于事件的初始值 可得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概率。 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指个体仅仅因为先前已经在某件事情有所投资便继续投资该时间,并且希望能重新赢得他的投资成本,人们会付出更多资源来证明以前决定的正当性。 工作记忆:指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于暂时储存信息和操纵加工信息,以便完成复杂的任务。 简答题 1.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是什么?(各自特点) (1)信息加工取向(2)联结主义取向(3)生态学取向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2.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各自特点时间空间的区别哪些事件或者空间辨别率高)(1)x射线断层扫描方法CT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RET(3)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4)经颅磁刺激Tms(5)脑电图MEG(6)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

变态心理学得定义与对异常心理得解释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得症状 精神障碍症状学总表

感知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错觉与幻觉 错觉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幻觉一般都就是病理性得。错觉就是有对象性得知觉,只不过知觉发生了错误,而幻觉就是无对象性得知觉。 概念辩析: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 内感性不适就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就是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得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哪个更严重?答案就是内脏性幻觉,因为内脏得痛觉(见基础心理学)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与放射性得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得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概念辩析:思维鸣响就是思维障碍吗? 思维鸣响在有得教科书里放到思维障碍中,有得教科书放到知觉障碍中,笔者认为思维鸣响虽然有“思维”二字,但从定义上讲还就是一种特殊得幻觉 思维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 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得思维活动都减少,但后者语速不减慢 概念辩析: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性思维 两个概念虽然一字之差,但就是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性思维见于强迫症 概念辩析:思维插入、思维被夺与思维云集 思维插入与思维被夺得思维中还有属于患者自己得思维,受患者自己支配;而思维云集得思维活动完全不受患者本人支配,没有属于自己得思维内容 概念辩析:关系妄想与其她妄想 其她类型得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得成分,比如被害妄想得实质也就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得实质也就是关系妄想,但就是如果符合典型得被害妄想得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就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得分类

河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巧记方法

河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巧记方法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XX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在教师资格考试或是教师招聘备考中,很多考生会出现知识点记不住,或背完很快就遗忘的现象,尤其是对一些细小琐碎的知识点,比如教育学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学家的名字、及其对应的教育思想和著作背诵起来非常麻烦,又容易混淆。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考生改变机械式,简单重复式的记忆方法,运用一些技巧,通过精细加工赋予机械琐碎的知识点一些意义,这样可以大量减轻我们的记忆负担,使我们的备考更加轻松。 方法一:谐音替换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而且知识点之间可以通过谐音进行联想,使之相关,把所属的知识点变成整体进行记忆。例如,中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可同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以美国为蓝本,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以上是我们教育学经常考到的有关学制的知识点,我们就能把每个学制中最具代表性的的一个字替换成它的谐音,进而赋予新的意义进行记忆。即:人(壬)颁布,鬼(癸)实施,(丑)男女,(美)长戌。这样记忆起来就郎朗上口且不易忘记。 方法二:比较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类似的知识点。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很多“之父”越是这种相似度大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我们越要下功夫,把他们总结在一起,相互比对着记忆,加强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表格,把这些知识点组织在一起,让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 方法三:缩减编歌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将实际材料中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将这些字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串联成自己熟悉的事物。 例如,教育学中教学原则共有八个,分别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

消费者价格决策中锚定效应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

消费者价格决策中锚定效应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 1导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的物质购买需求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化及多元化等彰显个人特色和也理满足感的需求方式。因而,消费者决策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也变得愈加的复杂和难以把握。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拥有大部分市场交换的支配权。所以明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决策过程和必理机制及影响因数,是使企业能有效地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类别划分、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及促销策略等的本质需求,更是企业成功实施特定营销战略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营销学者及专家们试图通过不同学科中的研究来打开"消费者决策黑箱",进而认识、预测和影响消费者行为,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者们做经营策略提供有效的指导。传统营销学上喜欢以个体因素(如个性)和外部环境因素(如文化价值观)为出发来探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但从内在进化需求的角度来探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研究明显不足。而社会学研究侧重于研究社会阶层及社会关系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其将消费者看作了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形成的复杂动机的"社会人",从而忽略了消费者个人本身的固有特性。传统的经济学倾向于探讨收入对于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并将消费者当作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从而忽略了消费者有限理性的局限性。而行为经济学则主要研究了消费者作为有限认知能力的个体对决策行为的影响,虽然"有限理性人’’的假设能较好

地解析现在消费者的一些决策特性,但其未能解释在不确定情景中消费者决策时的心理变化特征。 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前景理论中的错定效应理论,并引入实验经济学的实验研究的模式来研究模拟真实的不确定情景下的消费者决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的从内外部环境、心理特性及个人特征的三个方面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内在本质和影响因素。 1.2研究意义 消费者的决策和判断是不断进行调整和对比的认知过程,并伴随有个体情感和认知偏差。而决策偏差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启发式就是铺定和调整启发式。在对判断与决策问题的研究中,许多研究以错定和调整启发式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探索。众多研究表明,错定效应广泛存在于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对他们的决策判断与决策决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众多领域的研究也发现,错定效应会使人们产生时距估计、自我中也偏差、后见之明等。错定效应作为一种调整启发式估计偏差,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学习,其在消费决策行为、价格估计、风险评估、金融投资、博弈、协商谈判、医疗诊断、技术评估、法律判断问题、绩效评、风险预测、股权评估等问题研究中都得到过验证。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般知识性问题、生活常识判断问题、实物和图形材料立种错定问题决策材料,内外部的双错值问题的决策特征与机制、错值高低对决策影响的研究为主。对于错定效应外部的影响因数研究较多,个体人格因素也有了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很多个体特征因素如能力、情绪、动机、信念等,尤其是群体特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认知能力、人格特征)

沉锚效应心理学知识

沉锚效应(心理学知识) ?沉锚效应(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有人为此举的例证是: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探其究竟,原来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而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接收到第一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的问题,而接收到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不加鸡蛋的问题。考虑的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觉地多卖了鸡蛋,增加了销售。 这个例子乍看起来,蛮有道理的。但是,细想起来,似觉不妥。我们不知道它是杜撰的,还是确有其事。如果是杜撰的,只为了说明“沉锚”效应,则有为马配鞍之嫌。假如确有其事,我想,也应该发生在过去。因为现代人最不希望的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都愿意为自己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展示个性魅力,所谓大同而小异,为求异而出新。如果也说“沉锚”效应的话,那么,上面的第一个问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商家为增加销售而置客人于必须消费的位置:无论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这样,无形中易增加客人的反感,虽然他也可以说不加鸡蛋。而第二个问题则为客人提供了一自由选择的机会:加不加鸡蛋甚至根据个人喜好加几个鸡蛋,都由其自主选择。假如照现在这个逻辑推下去的话,第二家粥店的销售应好一些。当然,人有千面,志趣各异。都是第一印象,给人产生的感觉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果说我,更愿意去光顾第二家粥店。 第一印象与先入为主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关于第一印象,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让两位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他要求甲生尽可能地做对前15道题,而要求乙生尽可能地坐对后15道题,然后让一组被试者对甲乙两生作出评价,结果被试者大多认为甲生比乙生

锚定效应

引入: 货架摆放 先入为主的评判,惯性评判 原理; 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当人们对某件事的好坏做估测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一切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 内容 1973年,卡纳曼和特沃斯基指出,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常常过分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甚至从中产生歪曲的认识。例如,医生在估计病人因极度失望而导致自杀可能性时,常常容易想起病人自杀的偶然性事件。这时,如果进行代表性的经济判断,则可能夸大极度失望病人将自杀的概率,这就是人们在判断中存在的锚定效应。 1974年,卡纳曼和特沃斯基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证明锚定效应。实验要求实验者对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所占席位的百分比进行估计。因为分母为100,所以实际上要求实验者对分子数值进行估计。首先,实验者被要求旋转摆放在其前面的罗盘随机地选择一个在0到100之间的数字;接着,实验者被暗示他所选择的数字比实际值是大还是小;然后,要求实验者对随机选择的数字向下或向上调整来估计分子值。通过这个实验,卡纳曼和特沃斯基发现,当不同的小组随机确定的数字不同时,这些随机确定的数字对后面的估计有显著的影响。例如,两个分别随机选定1O和65作为开始点的小组,他们对分子值的平均估计分别为25和45。由此可见,尽管实验者对随机确定的数字有所调整,但他们还是将分子值的估计锚定在这一数字的一定范围内。 形成条件 一般而言,“锚”只要受到人们的注意,那么无论其数据是否夸张、前例是否有实际参考效用、或对决策者是否有提醒或奖励,该锚定效应都会起作用。当然,参照物与估测答案的相关性、相似性越大,锚定效应越显著。具体如下: 第一,参考物是否能够引起决策者的足够注意。大多数的锚定实验都分为两部分,先比较后估计。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受试者能够注意到那个“锚”或参照物。事实上,这个第一步的比较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并不是必需的,对于受试者而言,只要确保那个参考物能够引起其足够的重视就算达成目的。 第二,参照物与目标之间的相似性。参照物与估测答案或者目标之间是否需要有一定的共性?心理学实验证明:锚定效应只有在参照物与目标答案是相同单位时,才会产生。比如:投资决策中的到期收益率是一定数量的百分比“%”,而现金红利则是一定数量的钱“元”。实验表明:如果给的“锚’’是一定数量的金钱,可问题却是要估算一个百分比的数字,那么就不会产生锚定效应。当然,即使是相同单位,但某些其他因素的不同也会产生其影响。比如说“锚”是一个长度数值,问题却是某个宽度数值;或者“锚”是一个北京市人口数量,问题却是非洲所拥有的野生大象的数量。在这种虽然单位相同但特质相差太大的情况下,锚定效应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极端型的参照物。研究发现,即便是很极端的参照物(极大或者极小),人们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锚定效应。当然,其越是极端,锚定效应越小。

变态心理学,课后复习题

变态心理学 课后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心理障碍判断标准的是()。P3 C A.心理功能紊乱B.痛苦或损伤C.其他人感到不适D.非典型性反应 2.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 P8 D A.心理动力学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D.认知学派 3.创造“患者中心治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P7 B A.马斯洛B.罗杰斯C.埃里克森D.华生 4.希波克拉底关于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是一种()。P4 C A.超自然的观点B.心理学的观点C.生物学的观点D.都不是 5.在心理障碍的评估中,人格测验足一种()P11 C A.临床访谈B.行为评估C.心理测验 D. 脑成像技术 6.阿尔茨海期表现最容易与下面哪种疾病混淆? ()P181C A.焦虑症B.抑郁症C.血管性痴呆D.器质性遗忘 7.引起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是()P181B A.药物滥用B.脑卒中C.酒中毒D.教育成就 8.以下关于精神发育迟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P158B A.特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B.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C.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D.患病率约为l%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孤独症病人的典型表现。()P161D A.运用和理解口语困难B.待人冷淡C.行为僵化D.容易冲动 10.儿童情绪障碍又叫做什么? ()P167A A.儿童神经症B.儿童期反应性障碍C.儿童情感失调D.儿童精神症 11.诊断学习障碍时需要与()相区别。P169D A.儿童情绪障碍B.多动症C.孤独症D.精神发育迟滞 12.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的是()P139A A.可卡因B.度冷丁C.海洛因D.可待因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140C A.当酒依赖进展到一定阶段,全身所有器官系统都会受到损害,出现各种并发症 B.药物滥用者往往采用自身给药的方式,导致物依赖性的形成

教育综合知识巧记口诀大全汇编

学习-----好资料 教育综合知识绝密口诀 1、《教育心理学》 开头来一段: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布鲁那:“我发现!”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正文裴斯论教学方法,首提“教育心理学化”;卡普捷教育心理学,首部以教心学命名。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心奠基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的复演理论,发生认知皮亚杰,认知发展维果斯。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差异威特金;辐合型与发散型,三维智力吉尔福。认知学习理论:格式顿悟完形说,托尔认知目的论,信息加工论加涅,海德韦纳归因论。现代认知布鲁纳,有意义学习奥苏泊。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多,形成训练沃尔夫,相同要素桑代克,经验类比有贾德,关系转化格式塔,认知结构奥苏泊。遗忘的理论: 痕迹衰退遗忘论,里士多德桑代克;同化遗忘奥苏泊,动机压抑弗洛伊。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雅各布,系统脱敏沃尔帕,理性情绪治疗法,艾里斯步骤ABCDE。学习动机理论:需要层次马洛斯,成就动机阿特金,成败归因是韦纳,自我效能班杜拉。 教师领导方式类,行动研究属勒温。教师成长三阶段,都源自福勒布朗。波斯教师成长式,特韦尔训练教学,巴奇教学四反思,伯利教展五阶段。 2、《教育学》 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源利托尔,心理起源有孟禄。精神分析弗洛伊,还有动机压抑论。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赫尔巴特教心学。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结构布鲁纳。身心发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教学目标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发生认知皮亚杰,最近发展维果斯,人格发展埃里克,人力资本舒尔茨。幼禽随母劳伦兹,家庭三教鲍姆宁,完形顿悟说苛勒,耶克多德倒U线。社会知觉布鲁纳,实验教育梅伊曼,范例教学根舍因,教师反思源科顿,量杯实验陆钦斯,标准参照戈莱塞。比率智商斯比纳,离差智商韦克斯。他律自律皮亚杰,皮翁效应罗森尔。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阿里士多政治学,法国卢梭爱弥尔。

19张漫画教你学会19个心理学知识

19张漫画教你学会19个心理学知识 19张漫画教你学会19个心理学知识 1、谣言 谣言是某些人(或者某一个群体、集团和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道中所流传的信息。 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人心惶惶。 它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警惕,减弱人们的防备心理,使人不知不觉成为谣言的俘虏,它可以破坏人们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制造内耗,瓦解对方的战斗力。由于它具有混淆舆论的功能,往往造成极坏的影响。

2、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 3、实验者效应 主试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 例如霍桑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有意无意的通过不同表情,语言,动作将预期的要求给被试,造成一种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 4、拖延症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 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锚值分类及锚定效应的心理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8760075.html, 锚值分类及锚定效应的心理机制 作者:刘青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8期 摘要锚定效应是指先前呈现的信息会对现在的判断产生影响的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将锚值分成了不同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对锚定效应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未来可继续扩展对锚值种类的的研究,深入分析锚定效应背后的心理机制问题,对现有研究结论中存在差异的本质进行深入挖掘。 关键词锚定效应锚值分类心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 Anchoring Effects:Types of Anchor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LIU Qing (School of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Anchors have different typ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different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n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phenomena. Future studies could focus on exploring anchor types and investigating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deeply. Key wordsanchoring effect; anchor type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1 锚定效应的概念 锚定效应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判断决策时,结果会受到先前呈现信息的影响而偏向这些信息即“锚”的方向,从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它最早是由Tversky和Kahneman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① 2 锚值分类 根据不同的研究范式,及研究者对锚值的不同操纵方式,我们将锚值作出如下分类。 2.1 信息锚和数字锚

工作中的“沉锚”效应

工作中的“沉锚”效应 习惯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它大多都会演变成一些习俗,一种传统规律,与一些规程和准则偏差很大。这种习惯是第一信息,会在人的思维中根深蒂固,心理学上被称为沉锚效应: 《虚掩的门》这本书里有一个关于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戒烟的故事。它阐释了习惯的巨大力量:人的一生有幸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则会终身受益;但要是沉溺于坏习惯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毁掉。 英国的一位哲学家查.艾霍尔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这就很容易使我们想到在安全生产作业中的习惯性违章,它也是一种沉锚效应。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经验性作业习惯。它的形成有以下三个原因: 历史原因:可追溯到50年代末期,特别是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企业的一些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人们喊着多、快、好、省!的口号建设着社会主义,他们把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视为了条条框框,甚至认为执行不执行无所谓。 社会原因:一些作业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和认识,认为习惯性违章发生事故的概率小,要求太严了有些小题大做,加之习惯性违章隐蔽性强,致使上行下效,师授徒仿的结果。 发展原因: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些生产工器具和工作方式不断更新,有些人会忽略一些操作细节,跟不上快速的节拍。

笔者认为:违反操作规定都可以叫违章,不存在习惯不习惯的问题。习惯并不能减轻产生的后果,也不能成为解脱和原谅的理由。特别是在基层生产工作中,一个小小的违章操作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今后的生产作业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杜绝习惯性违章,端正态度,见微知著,彻底消除工作中的沉锚效应!

变态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3.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精神科医生运用心理异常的症状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 精神障碍,以便在必要时将精神障碍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

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

象性的知觉;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6.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 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内脏性幻觉更严重,因为内脏的痛觉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8.关系妄想和其他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 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9.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活动等之所以能够正常进行,均 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有重 10.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等,总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 活动; 11.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 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12.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 动要求治疗,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称之为自制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巧记方法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巧记方法 在教师资格考试或是教师招聘备考中,很多考生会出现知识点记不住,或背完很快就遗忘的现象,尤其是对一些细小琐碎的知识点,比如教育学中国内外着名教育学家的名字、及其对应的教育思想和着作背诵起来非常麻烦,又容易混淆。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考生改变机械式,简单重复式的记忆方法,运用一些技巧,通过精细加工赋予机械琐碎的知识点一些意义,这样可以大量减轻我们的记忆负担,使我们的备考更加轻松。 方法一:谐音替换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而且知识点之间可以通过谐音进行联想,使之相关,把所属的知识点变成整体进行记忆。例如,中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可同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以美国为蓝本,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以上是我们教育学经常考到的有关学制的知识点,我们就能把每个学制中最具代表性的的一个字替换成它的谐音,进而赋予新的意义进行记忆。即:人(壬)颁布,鬼(癸)实施,(丑)男女,(美)长戌。这样记忆起来就郎朗上口且不易忘记。 方法二:比较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类似的知识点。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很多“之父”越是这种相似度大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我们越要下功夫,把他们总结在一起,相互比对着记忆,加强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表格,把这些知识点组织在一起,让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 方法三:缩减编歌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将实际材料中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将这些字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串联成自己熟悉的事物。 例如,教育学中教学原则共有八个,分别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我们把这八个原则中,依次找出关键词,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组成一句我们能够理解的话,即“直启公寻找一英里以外的狐狸”。

锚定效应的产生前提及作用机制

锚定效应的产生前提及作用机制 * 唐卫海1 徐晓惠2,3 王 敏1 冯 虹1 刘希平**1 (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 要 为了探讨锚定效应的产生前提及基础锚定效应的理论解释,实验一选取高、低、无三种锚值,设置了15ms、45ms、75ms、1000ms 四种呈现时间,结果发现只有15ms 条件下未出现锚定效应,呈现时间越长,锚定效应越大。实验二设置了语意相同但表述形式不同的两种锚值,结果发现,大数字锚值使估计值偏高,小数字锚值使估计值偏低。该发现说明锚定效应的产生前提是注意,数字启动假说可以更好地解释基础锚定效应。 关键词 锚定效应 基础锚定效应 选择通达假说 数字启动假说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14YJA190007)、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TJJX13-002)、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 划重点课题(CE2016)和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的资助。 **通讯作者:刘希平。E-mail:lxp3771@https://www.360docs.net/doc/fb18760075.html, 1 问题提出 Tversky 和Kahneman (1974)发现了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也被称为经典锚定效应,指的是在不确定的情境下,人们的决策结果受到先前呈现信息的影响,导致目标值向初始值即“锚”(anchor)的方向偏离,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其比较-判断的两步范式被称为标准锚定范式(standard anchoring paradigm)。针对经典锚定效应主要有三方面的研究:一是锚定效应的普遍性,如时距估计(张志杰, 彭春花, 黄希庭, 2008)、购买意愿(Oscar, Tore, Magnus, & Cicek, 2010)等;二是锚定效应的理论解释,包括锚定调整启发式(Janiszewski & Uy, 2008)、选择通达模型(Mussweiler & Strack, 1999)及双加工模型(曲琛, 周立明, 罗跃嘉, 2008);三是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如人格特质(Eroglu & Croxton, 2010)、认知能力(Oscar et al., 2010)等。 对于锚定效应的产生前提有两种争论性观点:一种观点以Wilson, Houston 和Brekke (1996)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为基础。他们发现单纯的数字即可引发锚定效应,即基础锚定效应(basic anchoring effect ),其研究范式被称为数字启动范式。他们认为锚定效应是在“注意”的基础上产生,并用数字启动假说(Numeric Priming Account )来解释:当人们对一个阈上的锚值进行数量或几率估计时,自动 激活的所有候选答案会进行加权组合,刚呈现过的锚值因权重更大而易成为候选答案。另一种观点认为“比较”是引发锚定效应的前提,人们在比较目标问题和锚值时,会建立锚是正确的假设并试图验证,这种策略使得记忆中与锚一致信息的可通达性增强(Mussweiler & Strack, 1999),并用选择通达模型(Selective Accessibility Model )来解释。 后续部分研究遵循“注意”路线,发现基础锚定效应很不稳定,例如Wong 和Kwong (2000)采用标准锚定范式给被试呈现语义相同但表述形式不同的锚值(7.3km/7300m ),发现锚值在短时记忆中是以数字形式进行表征,支持数字启动假说。Mussweiler 和Englich (2005)发现了阈下锚定效应,认为注意并非锚定效应产生的前提,支持选择通达假说。而Rooijen 和Daamen (2006)发现只有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阈下锚定效应,支持数字启动假说。在无比较过程时也会发生锚定效应(Thorsteinson, Breier, Atwell, Hamilton, & Privette, 2008)。另一部分研究沿袭“比较”路线,例如,将某一产品与锚值价格进行比较后,会使人们的最高出价趋向锚值(Adaval & Wyer Jr, 2011);将数学题的答案与锚值进行比较后,被试的估计值也会向锚值偏离(Smith & Windschitl, 2011);选择通达和锚定调整是锚定效应中相互补充的两种机制(Chaxel,

变态心理学 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概念 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 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 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 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 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 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 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 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 束都突然。 二、辨析 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3、器质性:由已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够找到生理解剖上的证据。 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面的问题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4、真性幻觉: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 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 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1)有知觉实体性无知觉实体性(模象) (2)存在于客观空间存在于主观空间 (3)由外部感官感受由“内部感官”感受 (4)病人对幻觉有生动逼真的行为反应病人大多意识到是主观的东西 (5)知觉过程障碍表象过程障碍 5、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感觉障碍)。 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知觉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