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课课练-金蝉脱壳_13-14苏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课课练-金蝉脱壳_13-14苏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课课练-金蝉脱壳_13-14苏教版

7 金蝉脱壳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拼音看仔细,字体更要写工整。

寒秋降至,我sōu xún()着大自然里的yán sè()变化。没有红透的shì zi ()和红通通的làjiāo(),还有一片枯黄的玉米地,上下之间交叉,过渡得是那样xié tiáo(),看得我着了迷,不觉在田野间奔跑起来。正是“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二、词语游艺厅。

1. 按要求写词语。

(1)枝繁叶茂(含有一对近义词)

(2)依依不舍(AABC式)

(3)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

2.根据图片上的情景,写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三、句子训练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和“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两句话都是感叹句,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兴奋和惊喜的心情。

B. “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华丽的新装”“华丽的词语”“华丽的风景”这三组词语搭配得当。

D. “交通员李大叔使用金蝉脱壳之计成功地从敌人手中逃脱”,这句话中的“金蝉脱壳”使用正确。

四、课文拷贝室。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金蝉脱壳》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生动地介绍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____________的情景,启发人们________________。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动作配合得___________,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

2.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__________,________。蝉儿把它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3. “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五、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1. 片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画出片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 片段中画线的句子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4. 这个片段描写了蝉出壳后奇迹般的变化,重点写了()的变化。(填序号)

①肚子②翅膀③触角

课外拓展提优瞧,课外的世界更精彩!

一、探究靓舞台。运用你丰富的课外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金蝉脱壳为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蝉脱去外壳的蜕变。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你知道多少三十六计?请写出8个其中的计策。

二、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斗的歌星--蟋蟀

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因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

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牙,一决高下。而一雄一雌相遇则是另一番情景。两只蟋蟀会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古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瓷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龇牙咧嘴地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扬,向主人邀功请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一只既能鸣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会成为斗蛐蛐者的荣耀,同样会成为蟋蟀王国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丧志。

1. 我来填一填。

(1)蟋蟀鸣叫声出自于它的________。

(2)蟋蟀好斗只在于________之间。

(3)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的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2. 我来画一画。

(1)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数据进行说明,请用”____”画出来。

(2)蟋蟀为什么会唱歌呢?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3. 把描写蟋蟀斗架的语句多读一读,体会斗蟋蟀的场面气氛。

自主探究提优尖子生与普通学生的分水岭就在眼前!

一、古诗百花园。“蝉”是文学作品中的宠物之一,古往今来很多诗文中都有蝉的身影。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

◎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新蝉第一声。

◎蝉噪林逾静,__________________。

◎,一蝉飞去一蝉吟。

二、妙言佳句坊。你能填出下列十二生肖歇后语中的生肖吗?

()进书箱--咬文嚼字()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口拔牙--胆子大()的尾巴--长不了

()王爷跳海--回老家()吃黄鳝--比长短

()尾巴搓绳--不合股()伴虎睡--靠不住

()照镜子--得意忘形()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掀门帘--全凭一张嘴()鼻上插葱--装象

7 金蝉脱壳

课内基础提优

一、搜寻颜色柿子辣椒协调

二、2.枝繁叶茂依依不舍五彩缤纷

三、C

四、1. 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奇特动人留心观察事物背头脚尾自然协调翅膀颜色

2. 使劲地抖动着伸着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敏捷地向前扑来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

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3. 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五、1. 灰白色深绿色棕黑色

2. 又小又嫩的翅膀……拖在身后。翅膀扇子

3. 引起下文

4. ②

课外拓展提优

一、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顺手牵羊

二、1. (1)翅膀(2)雄蟋蟀(3)歌唱斗架

自主探究提优

一、忽然闭口立非是藉秋风微月初三夜鸟鸣山更幽半柳斜阳半柳阴

二、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7金蝉脱壳

7金蝉脱壳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

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搜索枝丫配合枝繁叶茂 协调恢复抽搐依依不舍)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 3、 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五年级语文上册 7《金蝉脱壳》课课练 苏教版

7 金蝉脱壳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拼音看仔细,字体更要写工整。 寒秋降至,我sōu xún()着大自然里的yán sa()变化。没有红透的shì zi()和红通通的là jiāo(),还有一片枯黄的玉米地,上下之间交叉,过渡得是那样xi? tiáo(),看得我着了迷,不觉在田野间奔跑起来。正是“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二、词语游艺厅。 1. 按要求写词语。 (1)枝繁叶茂(含有一对近义词) (2)依依不舍(AABC式) (3)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 2. 根据图片上的情景,写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三、句子训练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和“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两句话都是感叹句,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兴奋和惊喜的心情。 B. “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华丽的新装”“华丽的词语”“华丽的风景”这三组词语搭配得当。 D. “交通员李大叔使用金蝉脱壳之计成功地从敌人手中逃脱”,这句话中的“金蝉脱壳”使用正确。 四、课文拷贝室。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金蝉脱壳》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生动地介绍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____________的情景,启发人们________________。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动作配合得___________,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 2.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__________,________。蝉儿把它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3. “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苏教版语文五上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课题 7.金蝉脱壳总第()课时一、教学内容 金蝉脱壳(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金蝉脱壳前的准备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同上1、3 四、教学准备 PPT 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 一、谈话导入 1.激趣:有谁能说一说三十六计都有哪些计策?引出金蝉 脱壳(板书)。 2.读准字音:qiao,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3.想知道“金蝉脱壳”是怎样的一幕吗? 二、初读文,感知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并说说金蝉脱壳 的情景如何?用书中或者自己的语言说说? 2.检查字词: (1)音: 花椒籽:读出儿化音的味道。见过花椒籽,什么样子的? (大小,颜色) (2)形: 花椒籽:“椒”字右边是叔。 搜索:“搜”的右下部分与右上部分相连,师生齐板书。 协调:“协”的左边是“十”,记忆方法:十个人齐心协 力办事。 (3)义:

协调:配合得当。 抽搐:不随意的抽动。 枝繁叶茂、依依不舍:读好这两个词描绘的画面和情感。 3.说说金蝉脱壳给你怎样的印象?(或者金蝉脱壳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分自然段点名读。 (1)提问:你喜欢哪一段的描写?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指导学生归纳。) (2)再次欣赏。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自然段写“我”观察到的金 蝉脱壳的全过程? (1)学生自由读。 (2)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2)写“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教师板书: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 四、品读脱壳前,感受蝉的神奇有趣和作者观察的仔细 1. 学生自读课文第1-3节,说说脱壳前哪些内容是神奇而有趣? 2. 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1)指名朗读。 (2)说说怎么会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3.继续交流,或者直接读出神奇有趣的感觉: “一直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 (1)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是从哪里感

7.《金蝉脱壳》教案

7.《金蝉脱壳》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金蝉脱壳》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全文结构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是三至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步。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突破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有趣,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蝉的资料及金蝉脱壳的有关故事 资源准备:重点字,词卡片;重点语句,金蝉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 3、 4、5段的段。 教学难点: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金蝉脱壳》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金蝉脱壳》教案三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 柿子搜索花椒籽协调趴在抽搐配合 3、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 2、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1)指名朗读。 (2)找出里面的动词。 (3)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词 2、组词 搜()躲()椒()协() 艘()投()叔()办() 3、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 4、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苏教版五语上7《金蝉脱壳》

7 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体感知文本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恐怕都捉过蝉,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2、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 3、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如果生知道,让其简要说) 4、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5、板书: 7、金蝉脱壳 读题,正音。(壳在这个成语中读“qiao”其它都读“ke”。) 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 6、激发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A、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请大家默默地朗读,边读边感知。 B、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 二、正确流利朗读文本 1、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B、自由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节节过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7金蝉脱壳第一课时 苏教版

7、《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体感知文本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恐怕都捉过蝉,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2、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 3、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如果生知道,让其简要说) 4、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5、板书:7、金蝉脱壳读题,正音。(除在这个成语中读qiao其它都读ke。)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 6、激发自读,整体感知课文A、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请大家默默地朗读,边读边感知。B、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 二、正确流利朗读文本 1、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以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B、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节节过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本结构,感知文本内容 1、我们的课文题目是金蝉脱壳,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默读课文,标出。 2、与生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 四、指导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五年级上语文课时测评-7 金蝉脱壳-苏教版

7 金蝉脱壳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sōu suǒpèi héhuīfù yán sèshì zi xiétiáo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kéqiào diào tiáo 金蝉脱壳.( ) 地壳.( ) 小鸡出壳.( ) 贝壳.( ) 风调.雨顺( ) 协调.( ) 南腔北调.( ) 调.遣( ) 三、选字组词。 幕慕墓暮 1.羡________ ________地________色 爱________ 屏________ 夜________降临 迹绩 2.奇________ 成________ 痕________

句子模块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金蝉脱壳的情景( )神奇,( )有趣。 2.( )傍晚时下了一阵毛毛雨,( )雨过天晴后空气十分新鲜。 3.刚出壳的蝉儿折叠的翅膀( )只有一点点,( )很快就逐渐大了起来。 4.( )夜幕降临,蝉虫( )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 五、根据要求写句子。 1.这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头上的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 ..又黑又亮。(用“像……一样……”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六、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蝉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 2.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 读写模块

五年级语文上册 7《金蝉脱壳》过关试题 苏教版

7 金蝉脱壳 1. 查找资料,填空。 蝉又叫______,它的幼虫生活在______。蝉x饮食以______________为主,用______发出声音。 2. 熟读课文后填空。 作者写“金蝉脱壳”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大部分;蝉脱壳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脱壳后的蝉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 3.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1)在警犬的pai h?()下,警察对贩毒分子进行了地毯式的sōu suǒ()。(2)跳水冠军郭晶晶的技术特点是起跳有力、动作xi? tiáo()性好,动作难度大。(3)shì zi()的yán sa()红通通的,像一个个小灯笼。 4. 摇身一变。给下面的汉字加上或换上一个偏旁,变成本课所学的生字,再分别组词。 扒()盔()叔()胁()()()()()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写法。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 ..的新. ...换上华丽 ..它身上的旧衣, ..地爬树干上,脱掉 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涂上了油彩一样。 我再一次看着__________,它是那样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一样。 6. 读读想想。 (1)我们要学会理解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金蝉脱壳”在本课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比喻______________。 (2)标点也会表达情意,如“开始脱壳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 7. 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chù)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金蝉脱壳 苏教版(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7金 蝉脱壳(2)附答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 ),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 ),先是( )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 )。接着,头( ),前面一双( )大眼睛,像( )一样( )。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 )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 )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 )。 1.根据原文填空。 2.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 )的情景。 A.蝉脱壳前B.蝉脱壳时C.蝉脱壳后 3.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分先后出来的顺序是: ( )→( )→( )→( ) 二、课外类文阅读。 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杂草、灌木和高大的树木。夏天的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这里来玩“藏猫猫”。那时我就发现,这里树与树之间常挂着一张张薄薄的、银白色的网。有时一些小虫掉到网上,便被粘住,无论怎样挣扎,再也飞不了了!这时就有黑色的蜘蛛慢慢地爬过来,从容地把小虫吃掉。这有趣的画面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这网是怎么织成的呢?它又是用什么织的呢? 长大以后,我仍常常想起小时候的疑问。一天,我又到山上去,忽然,我看见一只蜘蛛正在两棵树间来回爬。我急忙悄悄地拨开树丛,走过去,在离那两棵树不远的地方站住,静静地看着。只见那蜘蛛从一棵树上它的立脚点,引出许多

根长度足以到达对面的长丝,于是这些丝就顺风飘呀飘,好像几条透明的带子飘在空中,然后,它时刻用脚去触触蛛丝的固定点。最后,它发现一根丝拉不动了,这根丝已经缠在对面的树上,“天索”架成了。像房子的栋梁一样,它在这条定为蜘蛛网的支撑线上,来来回回再粘几条丝,把它弄成一条粗“缆”。接着又在这条粗“缆”下方,平行地架设第二条“缆索”。蜘蛛爬来爬去,网就在这两条“缆索”上架起来了。 我高兴极了,我终于搞清了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可是,蜘蛛网的长丝又是从哪来的呢?我的疑问还没有完全解决,只好求教于书本了。我回到家里,找出《十万个为什么》仔细地看起来。原来,蜘蛛肚子末端有几对“纺织器”,蜘蛛丝就是从纺织器的小孔里流出来的。蜘蛛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它和蚕丝相像,刚流出来时还是一种发粘的“胶水”,当它一接触空气,马上就变硬而成为丝了。 1.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2.蜘蛛丝是从哪来的?用“”画出来。 3.作者通过什么方式弄清楚了蜘蛛结网的?又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了蜘蛛丝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本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绝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敌人。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