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

修一)

【目标择定】

1、根据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内容目标择定理由:新闻内容解读)

2、赏析背景成为一景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目标择定理由:赏析本文独特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爱科学,关注中国的学科发展事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意识。(情感目标择定理由:根据本文的内容择定此情感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中国人飞向太空是一项什么样的航程?

1、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和文本内容,你怎样来看待飞向太空的前世今生?

2、飞向太空是一项伟大的历史航程,作者是怎样让读者一起来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的?

3、

5、今天的飞天梦能完美实现和昨天的各种努力探索难以分开,请问:作者是怎样把背景材料转化成了本文的一大亮景的呢?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神舟七号发射录像》RM视频。

2、阅读《火箭升空原理介绍》(百度文库)。

第二部分必修①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列加粗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A.横亘(gèn)集腋成裘朝阳晖(huī)映

B.透露(lù)焚膏继晷扭转乾坤(kūn)

C.饿殍(piào)箭步如飞飞船着(zhuó)陆

D.酝(yùn)酿趋之若鹜瞠(chēng)目结舌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C.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这让他叫苦不迭。

D.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3、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______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A.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

C.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D.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二、课文探究检测

1、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0年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① .第一段中,作者说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④.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说?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拍客”下定义。(不超过40字)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富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彩信、微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他

们被称作“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必修①第三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参考答案

【探究一径】

4、前世: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今生: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5、新闻的五要素叙写了飞向太空这一伟大的历史航程: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结语(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一是把背景写精。在采访中要广泛占有背景材料,为写好背景做大量积累,然后抽取精华。

二是把背景写准。背景材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一篇报道。比如说,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新闻报道,正确的背景应该是中国要发展自己独立的航天工业,正当地参与国际太空竞争,而西方一些新闻媒体却别有用心地将背景偷换为中国要发展太空军事,要成为军事强国,进而鼓吹中国威胁论,以谬误的背景来误导受众。

三是把背景写活。把背景写活,首先要打破格式化。不要总是把背景放在消息的第2段,也不要总是讲过去怎样怎样,以前如何如何,为了什么什么,这样就很难让背景活起来。四是把背景写短。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地为了突出背景而故意抻长文章。因为背景毕竟是背景,再亮丽也不可能成为主体,多了反而成为累赘。路透社2002年10月29日发出的一篇电讯稿《美军只剩下一个总司令》,背景只有一句话:“国防部官员说,拉姆斯菲尔德考虑这个问题已有一段时间了。”这一句话

背景至少传递了这样一些信息:这项改革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搞的;这项改革经过慎重考虑。

五是把背景写散。把背景散于文章之中,就会不见背景而有背景,不写背景而成背景。六是把背景写美。一篇消息好比一台戏剧,背景好比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别让消息背景成为干巴巴的幕布,应该成为色彩亮丽、内容和谐的景色,以此加深和帮助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4、这项探究题学生可以从他们正在形成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出发来认识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关系,关注中国的科学发展,能有一颗爱国心。最好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读书、生活与立志等。

【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C(殍piǎo, 箭—健)

2、B(A“树倒猢狲散”是贬义,C“阴沟翻船”表示事情出意外,此句本就不意外;D“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不合语境。)3 、D (A和D的对“万户”、“嫦娥”和“火箭”排序不合逻辑,C项前后句应该互换位置,“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才能和后文中的毛泽东决心要研发火箭的内容联系起来。)

二、课文探究检测

1、①.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是表面的,真正研制的技术我们一无所知。

②.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③.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

④.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最后一句:“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饱含感情,高度概括了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2、“拍客”的定义:拍客是互联网时代利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和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

设计理由:本人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设计的:①根据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②赏析背景成为一景的写作特色。主问题这样巧妙地关涉了这两个维度:中国人飞向太空是一项什么样的航程?在对应检测中涉及的微新闻训练本人觉得对当代中学生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惜缘

高中数学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三 新人教B版必修1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子集、真子集、空集、两个集合相等等概念,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2、能过与不等式类比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类比思想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集合间的关系,难点是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a与{a}有什么区别? 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 5<7 例1、A={1,2,3},B={1,2,3,4,5} 或7>5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称为: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例2、A为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A?B,或B?A。用Venn图表示(右上图)。 5=5 例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a≤b 特点:集合C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中的元素,集合D中的任何一

且b ≥a 个元素都是集合C 中的元素,即C ?D ,或D ?C 。 则a=b 所以,C=D 。 定义: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此时 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定义:若集合A ?B ,但在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B ,或B A 记作:A 例1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例2呢? 方程x 2+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 2+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中没有元素。 定义: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 两个结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类比:a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必修2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2.参考系 为了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而()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一般情况下,以()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 质点是一种经过()而得的()模型。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即为质点。 4.时间和时刻 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数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等状态量. ⑵时间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数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等过程量. 5. 路程和位移 ⑴路程是物体运动的()长度,是标量. ⑵位移是表示质点()的物理量。位移是运动质点由()指向()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6.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它等于()的比值,公式为(),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⑴平均速度是过程量,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⑵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它在数值上等于时间取时这段运动的()速度. 7.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的比值,公式为()。它的方向与()相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2)位移公式:x=()。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t2-v02=() (4)位移平均速度关系式:x=vt=()。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Ⅱ-xⅠ=xⅢ-xⅡ=……=x N-x N-1=()。 (2)在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若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t,即()。 (3)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跟这段位移内的初速度v0、末速度vt关系为:()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2∶…xn=();(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作用下从()开始下落的运动,方向().它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在地球表面,一般取g= ()m/s2。 2.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 t=();h=(); v t2=(). 3.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⑴随地球纬度的增大,重力加速度略微();在地球两极重力加速度最(). ⑵随着物体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大,重力加速度会(). 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从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观察→合理推理→修正推广. 第三章相互作用

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

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 Module 1 academic [,? k?'demik] adj.学术的 province ['pr ?vins] n.省 enthusiastic [in,θ ju:zi'?stik]热adj心.的, amazing [ ?'meizi?] adj. 令人吃惊的;令人惊讶的information [,inf ?'mei??n] n. 消息 website [ web ’ sait]网n站.;网址 brilliant ['brilj ?nt] adj.( 口语 )极好的 comprehension [,k ?mpri'hen ??n] n. 理解 ,领悟 instruction [in'str ?k??n] n. (常作复数)指示;说明 method ['me θ?d]n. 方法 bored ['b ?: d] adj. 厌烦的;厌倦的 embarrassed [im'b? r?st] adj. 尴尬的;难堪的;困窘的attitude ['? titju:d] n. 态度 behaviour [bi'heivj ?] n. 行为;举动 previous ['pri:vi ?s] adj. 以前的;从前的 description [di'skrip ??n] n. 记述;描述 amazed [ ?'meizd] adj.吃惊的;惊讶的 embarrassing [im'b? r?si?] adj. 令人尴尬的;令人难堪的technology [tek'n ?l?d?i] n. 技术 impress [im'pres] vt. 使印象深刻 correction [k ?'rek??n] n. 改正;纠正 encouragement [in'k ?rid?m?nt] n. 鼓励;激励enjoyment [in'd ??im?nt] n. 享受;乐趣 fluency ['flu: ?nsi] n. 流利;流畅 misunderstanding [,mis ?nd?'st?ndi?] n.误解disappointed [,dis ?'p?intid] adj.失望的 disappointing [,dis ?'p?inti?] adj. 令人失望的 system ['sist ?m] n. 制度;体系;系统 teenager ['ti:nid ??] n.少年 disappear [,dis ?'pi?] vi. 消失 move [mu:v] adj. 搬家 assistant [ ?'sist?nt] n. 助手 , 助理 cover ['k ?v?] vt. 包含 diploma [di'pl ?um?] n. 文凭 , 毕业证书 | Module 2 amusing [ ?'mju:zi?] adj.有趣的;可笑的 energetic [,en ?'d?etik] adj.精力充沛的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导学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学生版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及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2.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3.会解简单的对数不等式. 4.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它们的图象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一般地,形如函数f (x )=log a g (x )的单调区间的求法:①先求g (x )>0的解集(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②当底数a 大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增区间是f (x )的单调增区间,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减区间是f (x )的单调减区间;③当底数a 大于0且小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区间与f (x )的单调区间正好相反. 2.一般地,对数不等式的常见类型: 当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可省略,g x >0,f x >g x ; 当0<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g x >0可省略,f x <g x . 3.一般地,对于底数a >1的对数函数,在(1,+∞)区间内,底数越大越靠近x 轴;对于底数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B.14mC.25m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计数点序 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2.2.1对数(1)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 2. 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2页至63页例2,探究并思考: 1.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 请问:(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 (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 2.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试试:将问题1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3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在科学技 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 4.思考: (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 0,1a a >≠时,x a N =?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3)log 1a = , log a a = . (4) log ____;n a a = log _____a N a = 5.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 216=; (2)3 1 3 27 -= ; (3)520a =; (4)10.452b ??= ??? .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5log 1253=; (2) log 32=-; (3)lg 0.012=-; (4) 2.303=. 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2log 64; ⑵2 1 log 16 ; (3)lg10000;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课文

必修一 Unit1 Anne’s Best Friend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 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 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Ⅱ. 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nearl 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 She said,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si nce July 1942. Thursday 15th June, 1944 Dear Kitty, I wonder if i 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 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 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 ged since I was here. … For example,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 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 dn’t dare open a window. Another time five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bad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 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 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 Sadly …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 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Yours, Anne 第一单元友谊Reading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或者你是不是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于是她就把日记当成了她最好的朋友。安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他们就会被德国纳粹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两年之后才被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忠实朋友就是她的日记了。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我要把这本日记当作我的朋友,我要把我这个朋友称作基蒂”。安妮自从1942年7月起就躲藏在那儿了,现在,来看看她的心情吧。亲爱的基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长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我记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迷神往过。自从我来到这里,这一切都变了。 ……比方说,有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熬到11点半故意不睡觉,为的是独自好好看看月亮。但是因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开窗户。还有一次,就在五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我碰巧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三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三篇 【篇一】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

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篇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电磁力、浮力等)。 (2)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CB 及∠B ,使边AC 绕着 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 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 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完整版)

高一英语必修一完整单词表survey 调查;测验 add up 合计 upset adj.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vt.使不安;使心烦。ignore 不理睬,忽视 calm vt.vi(使)平静;(使)镇定adj.平静的;镇静的;沉着的calm (…)down (使)平静下来;(使)镇静下来 have got to 不得不;必须 concern (使)担忧;涉及;关系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挂念 walk the dog 遛狗 loose 松的;松开的 vet 兽医 go through 经历;经受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荷兰首都) Netherlands 荷兰(荷兰国家) Jewish 犹太人;犹太族的 German 德国的;德国人的;德语的;德国人;德语 Nazi n.纳粹党人adj.纳粹党的 set down 记下;放下;登记 series 连续;系列 a series of 一连串的;一系列;一套 outdoors 在户外;在野外 spellbinding 迷住;迷惑 on purpose 故意 in order to 为了… dusk 黄昏;傍晚 at dusk 在黄昏时刻 thunder v打雷;雷鸣;n雷;雷声

entire 整个的;完全的;全部的 entirely 完全地;全然地;整个地 power 能力;力量;权力 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 curtain 窗帘;门帘;幕布 dusty 积满灰尘的 no longer ot…any longer 不再 partner 伙伴;合作者;合伙人 settle 安家;定居;停留使定居;安排;解决suffer 遭受;忍受;经历 suffer from 遭受;患病 loneliness 孤单;寂寞 highway 公路;大路;<美>高速公路 recover 痊愈;恢复;重新获得 gete tired of 对…厌烦 pack 捆扎;包装;打行李小包;包裹 pack(sth)up 将(东西)装箱打包 suitcase 手提箱;衣箱 overcoat 大衣;外套 teenager 十几岁的青少年 get along with 与…相处;发展 gossip 闲话;闲谈 fall in love 相爱爱上 exactly 确实如此;正式;确切地 disagree 不同意 grateful 感激的;表示谢意的 dislike 不喜欢;厌恶 join in 参加;加入 tip n.揭示;技巧;尖;尖端;消费vt. 倾斜; 翻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人教版数学高一-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2导学案 习题课1

《空间线面、面面关系》习题课1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判断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应用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判断和性质关系来进行判断、证明和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观察与理解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思维的严密性与完整性。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关系。 学习难点: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应用,线面角,二面角的计算平行、垂直的证明。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认真梳理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等知识点,巩固线面角,二面角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熟悉平行、垂直的证明,注意逐字逐句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不会的先绕过,做好记号。 2、把学案中自己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及解题方法,及时整理在解题本上,多复习强化记忆。 四、知识链接:1.空间线线关系:平行,相交,异面。2.线面关系:线在面内 ,线面相交,线面平行。3.面面关系:平行,相交。2.线面平行的判定、性质;面面平行的判定、性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性质等定理。3.各种角如何计算。 五、学习过程:自主探究:题型一:有关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概念问题 例1:A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 ,b 是两条直线,且a ∥b ,那么a 平行于经过b 的任何平面; ②如果直线a 和平面α满足a ∥α,那么a 与平面α内的直线不是平行就是异面, ③如果直线a ∥α,b ∥α,则a ∥b ④如果平面α∩平面β=a ,若b ∥α,b ∥β,则a ∥b 其中为真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2平面α∥平面β,直线a ?α,P ∈β,则过点P 的直线中( ) A .不存在与α平行的直线 B .不一定存在与α平行的直线 C .有且只有—条直线与a 平行 D .有无数条与a 平行的直线 3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若—个平面内至少有三个不共线的点到另—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D .若三直线a 、b 、c 两两平行,则在过直线a 的平面中,有且只有—个平面与b ,c 均平行. 题型二:有关线面、面面关系的判定与性质问题 B 例2如图6-79,△AB C 是正三角形,EA 和DC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EA =AB =2a ,DC=a, F ,G 分别是EB 和AB 的中点。 求证:FG ⊥平面ABC ;FD//平面ABC 。 图6-79 A B D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导学案

§1.2.1 函数的概念(1)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15~ P 1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复习2:(初中对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问题:研究下面三个实例: A .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C .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 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 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 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 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 新知:函数定义. 设A 、B 是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 其中,x 叫 ,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 (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 ,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 (range ). 试试:如下图可作为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小结: 函数的对应关系:每一个x 与y 的对应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反思: (1)值域与B 的关系是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 、 、 . 函数 解析式 定义域 值域 一次函数 (0)y ax b a =+≠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其中0a ≠ 反比例函数 (0)k y k x =≠ 探究任务二:区间及写法 新知: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a }= 、 {x |x ≤b }= 、{x |x 或= . (3)函数y =x 的定义域 , 值域是 . (观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