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移动方舱技术规范标准书

中国联通移动方舱技术规范标准书
中国联通移动方舱技术规范标准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1年移动方舱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黑龙江省分公司

2011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二部分双方职责 (8)

一、投标方职责 (8)

二、招标方职责 (10)

三、分工界面 (10)

第三部分工程说明 (11)

一、工程概述 (11)

二、通信实现方案 (11)

第四部分技术要求 (12)

一、传输系统配置 (12)

二、电源系统配置 (12)

三、方舱制作要求 (13)

四、升降系统要求 (16)

五、平衡系统要求 (18)

六、监控要求 (18)

七、防雷接地要求 (18)

八、空调系统要求 (19)

九、安装要求 (19)

十、其他要求 (20)

第五部分维护服务 (22)

一、维护服务承诺 (22)

二、电话远程支持服务 (24)

三、现场技术支持服务 (24)

四、故障件修理 (25)

五、检修保养服务 (26)

六、技术培训 (27)

七、维护服务报价清单 (28)

第一部分总则

本技术规范书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就向其提供移动方舱的投标方提出的技术要求和维护服务要求,作为投标方制定技术应答书的依据。

1.对于本规范书提出的有关要求,投标方应在技术应答书中逐项答复,应答要求为“满足”、“不满足”、“部分满足”。

(1)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中未明确答复“满足”、“不满足”、“部分满足”的条款,均视为“不满足”。

(2)对于答复为“满足”的条款,表示提供的设备(含软、硬件)完全满足该项条款,该项功能已经包括在投标方为本期工程所提供的设备中,且该功能的相关费用已经含在本期报价中,此外,还须详细描述设备该项条款的性能参数、功能。

(3)对于答复为“不满足”条款,表示目前完全不满足该项条款。对暂时不满足的,投标方须给出开发计划,承诺满足时间,并对相关软、硬件的变更情况进行说明。若无法提供开发计划、承诺满足时间、对相关软、硬件的变更情况进行说明的,须说明原因及对招标方需求的影响。

(4)对于答复为“部分满足”的条款,投标方须在应答中明确指出满足和不满足部分,并分别加以详细说明。对不满足部分投标方说明要求与答复“不满足”的条款相同。

(5)涉及到具体的性能指标条款,投标方在答复的同时,须列出投标方设备能达到的具体性能指标。

(6)对于包含有多项内容的条款,如果投标方对其中部分内容存在有不满足的情况,投标方须在应答中予以明确指出并做出详细说明。

(7)对于需要进行描述或说明的条款,可以采用附件方式答复,并在点对点应答中用“详见”、“参见”的方式明确指明附件名称中的具体章节、页码及条款。

2.本规范书中未说明但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已有建议的设备功能与性能的条款,应标设备应符合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最新标准与建议。

3.在投标方的投标文件中,按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制作详细的应急通信车建设技术方案。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厢体制造集成

要求详细说明厢体制造集成的各项工作、处理过程、工艺、实现方式、采用的材料和设备等,包含车体隔热处理方式、防震处理方式、地板侧壁材料的选用和处理方式,加固处理方式等。

(2)车载设备与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

?移动方舱方案图纸(平面布置、侧视、顶视、后视等)。

?效果图(外观和各舱室效果图)。

?整个系统抗震加固方案及相应图纸(包括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厢体、厢体与车辆底盘之间的加固等)。

?电源系统介绍,包括总体配置方案,交流配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方案,设备的安装位置、后期维护和维修的便利性考虑。

?厢体安装制造介绍,包括厢体的结构布局、裙箱和附件柜等的功能和位置设计,厢体的内外饰,各舱室安装工艺和选材,天窗、登舱梯、铆钉、门、锁安装工艺和选材,线槽、布线的安装说明。

?升降系统介绍,包括配置方案、云台调节机构的功能和调节范围、抗风力核算,升降杆、云台、天线的安装位置,馈线的编扎说明。

?平衡支撑系统介绍,支撑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自卸装置的实现方式和安装说明。

?控制和监控系统介绍,控制和监控系统的功能介绍,按照规范书要求提供设备型号,以及详细的配置方案等。

?空调系统介绍,按照规范书要求提供设备型号,以及详细的配置方案等。

?防雷接地系统介绍,按照规范书要求提供设备型号,以及详细的连接配置图。

?随车附件介绍,包括随车附件和安装辅材的配置、品牌和质量等,按照规范书要求提供设备型号。

(3)建设周期的说明

?要求说明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即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应说明各种设备的到货时间。

?整个项目建设的流程,包括各种工作环节的先后关系等,以及各个改装、集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在保证移动方舱改装集成质量的前提下,详细填写各工作环节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4)材料清单

详细列明移动方舱采用的各种设备、材料的生产厂家、型号、产地、数量等,清单作为合同的一个附件,同时也是到货验收的主要依据。

(5)产品特色

投标方应详细说明改装集成的移动方舱具备的产品特色,内容至少包括选材质量、加工工艺、抗震加固、内饰外观、人性化设计、操作控制等方面的特色及和业界的对比。

4.投标方必须对涉及专利、知识产权、商标等法律条款承担责任,保证在这些方面不

会存在任何纠纷或潜在问题(包括第三方设备)。如果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包括第三方设备)在任何时候出现涉及专利、知识产权、商标等法律纠纷和问题,投标方必须担负全部责任,招标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集成经验

投标方应具备移动方舱集成经验,集成的移动方舱应经过工程实际使用,并能提供应急通信车集成产品案例。

6.投标方应如实、准确填写下表(表1~表3),招标方保留核实的权力。

表1:2007-2009年(对电信运营商)移动方舱供货记录

表2:2007-2009年(对其它行业用户)供货记录

注:填报对其它行业用户的应急抢险保障车供货记录

表3:2007-2009年移动方舱供货记录

7.本技术规范书根据投标方的应答,经完善后将作为商务合同的附件之一。

8.采购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应实现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所有功能)

表4:移动方舱配置清单

9.对于本技术规范书中加★的条款为关键条款,投标方如不满足,将不能中标。

10.投标方在中标后不得转包给第三方。

11.招标方有权在签定最终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本规范书。规范书的最终解释权在招标方。

第二部分双方职责

一、投标方职责

投标方应提供的设备及服务如下:

1 主要设备及技术服务

(1)招标方提供的基站等设备的安装;

(2)设备安装机架的设计、生产、安装加固等;

(3)基站天线、微波天线安装所需的升降塔;

(4)招标方要求投标方提供设备的采购及安装;

(5)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安装;

(6)各类线缆及线缆盘、接线盘的设计、生产、安装;

(7)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

(8)减震系统设计及安装;

(9)车辆平衡控制系统设计及安装;

(10)系统总体设计安装及售后服务;

(11)负责所有设备(包括招标方提供设备)的安装,负责组织所有设备提供商进行各自子系统及全系统的调测,并最终保证业务的正常开通。

投标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必须是最新型的先进设备。设备安装和系统构成所需的所有元件、附件、硬件、衰耗器及内部连接电缆均应包括在报价中。对于投标方本身不生产的设备,允许通过向第三方购买,但应在建议书中说明原生产地、具体的数量、质量及所有的用于接口兼容的附件,并承担在合同中应履行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招标方提供的设备运输到投标方所在地后,投标方应负责通信主设备的保管并与通信主设备厂家督导一起开箱检查,如存在问题应立即与招标方联系,投标方开箱检查签字后,投标方应负有保管招标方所提供设备的责任,若出现损坏或丢失,投标方将承担一切后果。

2 安装材料

投标方应提供车辆改装中所涉及的所有安装材料及设备间连接电缆,并应符合相关工程规范。

3 消耗材料

投标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均应附带每系统一套消耗件,如保险丝、发光二极管等,其数量应能维持十年的维护期,其价格应包括在报价中。

另外,设备应带有足够数量的测试线和接头。

4 专用工具及备件

投标方的报价中应包括每系统一套专用工具,如专用旋转和接头工具,包括专用的备件及工具箱。

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至少应按工作15年设计,不论设备是否还生产,投标方都应保证在该工作期内的备件供应。

5 设备安装

投标方的建议书中应就各种设备(包括招标方提供的设备)的安装位置及方式向招标方提出各种方案,给出各方案的详细图纸(含具体尺寸),并作详细比较,以供招标方选择。投标方应按照招标方最后确认的方案安装各种设备。

6 抗震加固

投标方应提供整个系统抗震加固方案及相应图纸,包括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厢体、厢体与车辆底盘之间的加固等。

二、招标方职责

招标方应提供的设备及技术服务如下:

(1)提供通信主设备,并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将相应数量的设备运至合同指定地点;

(2)提供通信主设备对环境、电源的要求和具体指标;

(3)向投标方提供主要设备清单;

(4)向投标方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帮助集成方技术人员理解所交付的文件内容;

(5)参与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确认安装方案;

(6)招标方提供的通信主设备应包括设备侧的安装接头;

(7)配合投标方进行通信主设备的开箱检验、出厂检验以及整车到现场后的清点、初验、终验。

三、分工界面

投标方应根据双方职责提供其建议的分工界面图。

第三部分工程说明

一、工程概述

为满足2G、3G应急通信需求和满足全国应急通信调度保障需求,本期工程拟新建20个移动方舱

二、通信实现方案

车载基站系统包括两种组合方式:2G BTS设备和3G NodeB设备组合,或者只有2G BTS设备。

第四部分技术要求

要求移动方舱采用集装箱厢体。并加装供电系统、平衡支撑系统、天线升降系统、天馈系统、传输系统、基站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环境监控系统、防雷及接地保护系统等。

一、传输系统配置

根据业务需求,传输系统主要解决BTS至BSC,以及NodeB至RNC的电路需求。

由于系统应用条件复杂,为了使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达到应急的目的,系统应该选择采用SDH、PDH光传输方式,并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微波传输方式与其它系统连接。

二、电源系统配置

系统设备用电主要采用在外市电,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外市电供电,车上预留外市电接口。在外市电无法供电的情况下,采用蓄电池提供系统用电。外市电引入优先接入380V,在只能接入220V情况下采用220V外市电供电。车载电源系统应支持380V和220V工作方式。

1 外市电引入

(1)外接市电既可以采用380V,又可以采用220V交流电。系统设备应在电压允许变动在-15%至+10%之内,频率允许变动范围在±4%之内正常工作。

(2)要求配置2套电缆和电动两用绞盘,分别用于380V和220V外市电引入,各自包含不小于120米的交流外接电力电缆和电动/手动两用绞盘。截面积载流量应满足用电

设备满载时的要求,电压降应小于5%,中性线应与相线相等截面。

2 交直流设备配置

(1)配备-48V 250A开关电源设备和2组48V 400AH胶体阀控密封蓄电池组,供通信设备使用。

(2)配置一台插入式3KVA的逆变器,将-48V转换为交流220V,提供交流保障用电。

(3)市电引入处(在接入油机市电转换屏之前)配置一个电表计量箱,用于记录市电的使用量。

(4)配置交流配电箱(或屏),向系统开关电源、空调、照明灯等设备供电。配电箱应有电源间转换、缺零保护、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浪涌保护及防雷击等措施。投标方应提供配电(或屏)的设计方案,要求采用名厂的断路器和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三、方舱制作要求

1 总体要求

(1)厢体要求重量轻、强度好、无污染、易修复、结构牢固、不易腐蚀、外观美观。

(2)移动方舱的厢体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隔热性,关闭门窗后应严密防雨,防尘和隔热。

(3)厢内应设有灭火装置,灭火器在厢上应安装牢靠并便于取用。

(4)考虑到工作方便,车辆厢体顶棚应具备足够的承重性。

(5)移动方舱应设置可使通信设备快速投入使用附属设备,如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线板、通信线路接线板,以及各种类型移动方舱配置清单要求的地线桩、液压(或电动)自动升降天线杆(塔)、烟雾电压等自动报警装置、设备附件的存放柜等,所有接线装置均应有防雨措施。投标方应详细列出存放在存放柜的设备和附件。

(6)移动方舱应适应的工作条件:

工作温度-40℃~40℃

贮存温度-40℃~+70℃

相对湿度95%±3%

风速25~28m/s

海拔高度不大于4000米

(7)具有美观大方阻燃且易清洁、颜色与设备相协调的内装饰。

(8)移动方舱内应具有事故照明或应急灯。

3 厢体具体要求

(1)移动方舱安装移动方舱后外廓尺寸符合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规定。

(2)移动方舱厢体的总长不小于3.5米,厚度不低于44mm,表面应平整美观,投标方应对所采用的厢体材料、规格、性能指标、结构等进行详细描述。

(3)厢体应有很好的密封性,密封门以及馈线孔洞能够有效的防雨、防尘,厢体还应有很好的隔热性,总传热系数不大于0.4W/m2*K,投标方应详细说明。

(4)厢体内部应装有系统应用所需要的电源插座、照明灯等。厢体外部应装有工作人员上厢体的爬梯和扶手,爬梯和扶手不能外凸出厢体,且宜设置在厢体后部及能进行回收。

(5)爬梯、扶手、车顶围栏及固定其的铆钉或螺钉要求采用防锈材质。

(6)厢体应设置与外部系统连接的馈线、传输、电源孔洞,标明相应的接口类型。同时孔洞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够较好的防雨、防尘。

(7)厢体内的装修应符合YD/T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选取耐久、不起灰、环保的材料,投标方应详细说明。

(8)厢体内应设置照明装置,照明装置的设计应符合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规定。照明设备应选用“财库[2009]10号”所列“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里的产品,要求省电、美观、安全、实用,投标方应详细说明。

4 车辆厢体装饰

厢内装饰:厢内壁走线槽和装置需平整,各种接缝平整光滑,缝隙不大于1mm。所有内装饰材料全部采用阻燃和环保材料,优先选用“财库[2007]20号”所列的环境标志产品。

方舱外饰:标识方案根据招标方要求,外观统一,突出“应急通信”。采用杜邦漆喷绘规定的外标识,表面光亮、附着力强,经过表面平整打磨,除油、除锈,喷磷化底漆,原子灰整体平整,最后电子调色配漆,对厢体表面在负压水帘环境中进行喷漆,并经适当温度红外线烘干。

厢体外观:门采用铝型材,采用双层密封。门边带拉手,内带锁紧装置,安全方便。把手、门锁及铰链均采用镀铬抛光技术,长期使用不生锈,安全可靠。

四、升降系统要求

1 升降塔要求

(1)移动方舱采用12米升降杆,

(2)所有升降杆和桅杆应具备不小于120kg的有效垂直载荷。

(3)升降杆要求升降平衡,升降过程时间不大于15分钟,升起后应能够连续10天可靠锁定。锁定后在不使用地面拉线的情况下应具备抗8级风的能力,应配置固定地面拉线,在风暴下能够保持抗风能力。

(4)升降杆应采用优质铝镁合金制作单桅升降杆。

(5)升降杆和桅杆需要承载本工程配置的基站天线、馈线及控制装置等的情况下在七级风下垂直晃动幅度应小于±2.2°,水平方向扭动幅度小于±1.2°。

(6)升降杆在升起、下降过程中,可在任意位置锁止,并且具有备份的锁定装置,可以在动力系统失效的情况下锁定升降塔。

(7)升降杆有安全、备份措施。

(8)升降杆和桅杆主体部分全部采用优质、高强度材料制作,表面经过特殊材料的防腐、防水处理,在盐雾等恶劣环境下主体腐蚀失效期大于十年。

(9)升降杆和桅杆上应有避雷系统,有良好的防雷能力,消除雷雨对设备和人身的威胁,避雷系统应能够随升降塔自动升降。

(10)升降杆和桅杆顶部应设置闪烁式警示灯。

(11)由于升降杆和桅杆自身原因(如紧固不牢、锁定失效等)导致的安全事故和损失,应由投标方负全部责任。

2 天线安装要求

(1)移动通信天线:采用3副15.5dBi两端口DW合路宽频天线,每副天线重量不

中国联通家庭宽带多媒体应用盒端规范 总册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xxx—2010 中国联通家庭宽带多媒体应用盒端规范总册盒端技术架构及产品体系 (V0.1) China Unicom (Version 0.1) 20010-0X-XX发布20010-0X-XX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中国联通家庭宽带多媒体应用盒端技术架构及产品体系 目录 前言 .........................................................................................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和术语 (1) 3.1 缩略语 (1) 3.2 术语 (1) 4 中国联通家庭宽带家庭多媒体应用盒端产品体系 (2) 4.1 盒端产品基础视频性能要求 (2) 4.2 增值业务的分类 (2) 4.2.1 通用增值业务 (2) 4.2.2 硬件有特殊需求的增值业务 (2) 4.3 盒端产品体系 (3) 5 中国联通家庭宽带多媒体应用盒端总体技术架构 (3) 5.1 中国联通家庭宽带多媒体应用业务模式 (3) 5.2 盒端总体技术架构 (4) 5.3 盒端基本业务流程 (4) 5.4 硬件 (4) 5.4.1 CPU (4) 5.4.2 FLASH (4) 5.4.3 RAM (5) 5.4.4 网络接口 (5) 5.4.5 媒体接口 (5) 5.4.6 电源 (5) 5.4.7 扩展接口 (5) 5.5 操作系统 (5) 5.5.1 任务管理 (5) 5.5.2 存储管理 (6) 5.5.3 文件系统 (6) 5.5.4 设备管理 (6) 5.5.5 网络协议 (6) 5.6 中间件 (6) 5.6.1 双组件结构 (7) 5.6.2 调度管理 (7) 5.6.3 播放引擎 (7) 5.6.4 图形引擎 (8) 5.6.5 通信引擎 (8) 5.7 应用 (8) 5.7.1 IPTV基础应用 (8) 5.7.2 互联网电视基础应用 (8) 5.7.3 增值业务 (8)

中国联通2017-2018年度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可编辑 中国联通2017年至2018年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综合配线架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7年

目录 1 概述 (2) 2 总体要求 (4) 2.1 总体结构描述 (4) 2.2 外观与结构 (4)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7) 3.1 机架功能 (7) 3.2机柜内部布局 (8) 3.3 光纤配线单元 (10) 3.4 数字配线单元 (13) 3.5 电源分配单元 (13) 3.6 综合布线单元 (15) 3.7 风扇模块 (15) 4 材料及防腐性能 (16) 5 环境条件 (16) 5.1 使用环境条件 (16) 5.2 检验环境条件 (17) 6. 抗震要求 (17)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7.1 包装 (17) 7.2 运输 (17)

7.3 贮存 (18) 8.质量保证体系 (18) 8.1 概述 (18) 8.2 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18) 8.3 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18) 8.4 生产能力及规模 (19) 9 保修期 (19) 10技术文件 (19) 11 技术建议 (20)

1 概述 1.1本文件为中国联通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综合配线架)。 1.2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为YD T1819-2008《通信设备用综合配线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架(以下简称综合配线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适用于可安装各种无源或有源通信设备的集装架。 1.3 本规范对综合配线架的机架尺寸及对应安装空间、ODF单元、DDF单元、机架材料等提出要求,可实现DDF、ODF单元的互换。 1.4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加注*号的技术指标为重要指标;加注★的技术指标为A类关键指标,未达到招标文件要求,按废标处理。 1.6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的应用场景为机房中落地安装。 1.7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包含电源、风扇和配线单元等附件,其中DDF模块、ODF 模块应与数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中标准化产品通用。 1.8 设备厂商应提供(一年以内)检测以及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检验报告。 1.9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 1.10 入围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设备采购的设备厂商,按照本规范向中国联通集团提供设备时,应具备设备制造合法权力,不存在专利技术、授权等方面的争议。 1.11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绵阳分公司 ICT项目支撑合作伙伴 技术规范书 2015年1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项目概述 (2) 2.1项目名称:中国移动四川公司ICT项目售前技术支持服务 (2) 2.2项目背景 (2) 三、供应商资质要求 (2) 3.1否决项资格条件(任何一项不满足买方将否决其投标) (2) 3.2其他一般性要求(满足以下条件买方可优先考虑) (3) 四、服务内容 (3) 五、服务期限 (4) 六、技术标准和要求 (4) 6.1服务内容的标准和要求 (4) 6.2服务团队及其成员的要求 (5) 6.3服务经验要求 (6) 6.4服务质量考核 (6) 6.5服务承诺 (7) 七、保密要求 (7) 八、其他 (8) 九、声明 (8)

一、总则 1.1 此技术规范书为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绵阳分公司ICT项目售前技术支持服务项目的主要技术功能和服务要求,卖方应针对本次项目的标的,结合自己的特点提供详细完整的服务方案及项目报价。 1.2 技术规范书应视为保证买方ICT项目售前技术支持服务所需的最低要求。 1.3 卖方在建议书中,对本规范书中所提各项要求能否实现与满足,应逐项予以说明和答复。卖方亦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建议书中提出建议,并附详细资料和说明。 对本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为“满足”、“不满足”、“部分满足”,不得使用“明白”、“理解”等词语,在答复中,要求明确满足的程度,并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凡采用“详见”、“参见”方式说明的,应指明参见文档中的具体的章节或页码。 1.4 卖方应提供服务解决方案,并在建议书中说明给买方提供的技术文件、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的范围和程度。 1.5 规范书有关内容的澄清 a) 卖方对于规范书的疑问可以通过书面材料与买方联系。在规定的建议书提交最后期限以前,买方将以书面材料给予答复。有关买方答复材料的复印件也将递交所有得到技术规范书的卖方。 b) 在技术谈判的各个阶段,买方将以书面形式要求卖方对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澄清,卖方应以书面资料给予正式应答;所有各阶段的技术澄清文件都将作为合同附件。

中国联通:让一切自由连通

中国联通:让一切自由连通 10月18日至22日,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将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会上,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以“让一切自由连通”为主题,着力打造行业应用、客户服务品牌以及增值业务开发三大展示亮点。届时,参观者可在230平方米造型时尚、极具互动参与性的中国联通展位上,切身体验基于CDMA1X领先网络的全新通信生活,感知先进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 2005年是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面向“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电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推动国家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联通审时度势,不断致力于信息化建设,适度超前地推出了一系列基于CDMA1X网络的丰富应用:“警务新时空”、“交通新时空”、“政务新时空”等行业应用品牌悉数登场,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等领域的普及,促进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的发展;并基于差异化的消费者需求,推出代表新一代年轻人“自信、创新、沟通、团队”主流文化价值观的“Up新势力”青少年客户品牌;根据3G时代的无线数据业务特点,中国联通从娱乐、生活、商务三个层面构造UNI增值业务门户,为用户创造全方位的资讯产品价值。这些紧扣用户需求、精准对应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应用,将在本次通信展上一一亮相。 优质网络,构建精彩行业应用 基于公安、交通、医疗、海事等行业类信息化的迫切需求,中国联通以CDMA1X网络为系统平台,从各个行业突破口悉心研发,打造出整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中国联通已相继建立了海洋新时空、交通新时空、政务新时空、农业新时空、物流新时空、医疗新时空、安全生产新时空等多个行业应用品牌,市场化规模初见成效。中国联通通过众多项目的试点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逐步商用过程中创造经济价值。 安全生产新时空致力于在煤矿安全等领域达到有效的防灾、减灾目的,满足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防控制管理”的要求。该系统将采集到的瓦斯数据用联通公司CDMA 1X无线传输网络传送到煤矿安全监控中心,用于对各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天府农业信息网”是农业新时空品牌的成功推广案例,利用CDMA1x网络,“天府农业信息网”工作站为村社、种养殖大户、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农户发送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作为联通海洋新时空业务的组成部分;“海洋渔业CDMA移动通信系统”将有助于船舶调度、定位、救援等管理工作,使海洋渔业船舶的安全作业得到更为科学有效的保障;“北京工商移动执法平台”隶属政务新时空,是在北京工商局原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CDMA2000分组域的VPDN)来支持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移动急救救助系统则通过CDMA 1X移动通信网络,将救护车、急救医院、120中心等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120中心指挥、调度、急救通讯的准确化、快速化和全程信息化,提高急救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物流新时空是中国联通基于CDMA 1X技术和高精度GPSOne定位技术,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具有GPSOne定位芯片的手机,整合了移动技术,无线数据通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软件系统以及强大的网络服务功能,面向行业用户提供相应的企业移动资源管理方案及信息服务,使各类移动环境下的用户实时掌握企业的商务资源信息、城市信息、交通及地理信息等资料,全面提高企业的移动资源管理及外勤工作效率。 各种行业应用的实战经验使中国联通CDMA1X全网在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及未来行业应用的拓展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以此向第三代网络平滑过渡迈出了坚实步伐。 精耕服务,打造活力客户品牌 中国联通2005年2月面向全国推出的青少年客户服务品牌“Up新势力”也在展会上作精彩展示。该品牌的推出意味着国内移动通信运营商对青少年群体的生活形态和通话习惯有了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光纤机械连接器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09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般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中国XX业务支撑网4A安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 4A 安全技术规范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W-016-2007

目录 1概述 (7) 1.1范围 (7)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7)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 2综述 (8) 2.1背景和现状分析 (8) 2.24A平台建设目标 (9) 2.34A平台管理范围 (10) 34A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11) 44A管理平台功能要求 (14) 4.1帐号管理 (14) 4.1.1帐号管理的范围 (14) 4.1.2帐号管理的内容 (14) 4.1.3主帐号管理 (14) 4.1.4从帐号管理 (15) 4.1.5密码策略管理 (15) 4.2认证管理 (15) 4.2.1认证管理的范围 (16) 4.2.2认证管理的内容 (16) 4.2.3认证服务的管理 (16) 4.2.4认证枢纽的管理 (16) 4.2.5SSO的管理 (17) 4.2.6认证手段 (17) 4.2.7提供多种手段的组合使用 (17) 4.3授权管理 (17) 4.3.1授权管理的范围 (17) 4.3.2授权管理的内容 (18) 4.3.3资源管理 (18) 4.3.4角色管理 (18) 4.3.5资源授权 (19) 4.4审计管理 (20) 4.4.1审计管理范围 (20) 4.4.2审计信息收集与标准化 (21) 4.4.3审计分析 (21) 4.4.4审计预警 (22) 4.54A管理平台的自管理 (23)

4.5.2权限管理 (23) 4.5.3组件管理 (23) 4.5.4运行管理 (23) 4.5.5备份管理 (23) 4.64A管理平台接口管理 (24) 4.6.1帐号管理接口 (24) 4.6.2认证接口 (24) 4.6.3审计接口 (24) 4.6.4外部管理接口 (25) 54A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25) 5.1总体技术框架 (25) 5.2P ORTAL层技术要求 (27) 5.3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1前台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2核心数据库技术要求 (28) 5.3.3后台服务层技术要求 (30) 5.3.4单点登录技术要求 (32) 5.3.5安全审计技术要求 (33) 5.4接口层技术要求 (35) 5.5非功能性技术要求 (35) 5.5.1业务连续性要求 (35) 5.5.2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求 (38) 5.5.3性能要求 (38) 5.5.4安全性要求 (38) 64A管理平台接口规范 (40) 6.1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40) 6.1.1总体描述 (40) 6.1.2登录类接口(①) (41) 6.1.3认证类接口 (42) 6.1.4帐号/角色接口(④) (43) 6.1.5审计类接口 (48) 6.2系统接口技术规范 (51) 6.2.1总体描述 (51) 6.2.2登录类接口(①) (52) 6.2.3认证类接口 (53) 6.2.4帐号接口(⑤) (55) 6.2.5审计类接口 (59) 6.3外部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61) 7BOSS系统3.0的改造要求 (62)

移动公司室内分布系统代维技术规范书

附件一: 移动公司室分布系统代维技术规书 第一章总则 1、本规书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分公司(以下简称移动公司)就站点代维工作向代维单位提出的技术规要求。 2、本规书主要规定了室分布系统代维工作容及要求、代维方人员配置原则和素质要求、仪表配备要求、双方分工界面和双方责任等。 3、代维单位应按照本规要求开展代维工作。本规未明确的技术要求以移动公司下发的有关专业维护规程和管理办法为准。 4、本规作为移动公司考核代维单位代维工作的基本依据,并作为移动公司在代维合同中对代维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依据。 5、本规未尽事宜,可通过双方增补备忘录形式补充说明。 第二章技术规书简述 1、本技术规书为站点专业(包括室分布系统主设备、动力系统、天馈线系统、网络测试等)维护工作的代维技术规书。 2、室分布系统代维工作指的是代维设备的月检、季检、半年检等例行检修(按照移动相关专业的维护规程中维护作业计划规定的各项容)、故障问题的处理工作、配合网优数据分析及处理工作、网络测试以及技术支持和技术交流等。

第三章代维工作容 一、各专业维护的主要容及要求: 按照移动相关专业的维护规程中维护作业计划规定的各项容执行,具体要求见《移动公司室分布系统代维具体容和要求》。 二、配合网优工作 1、代维方按照要求定期进行网络的测试工作,对所收集到的测试信息、数据和网络情况要求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出提升系统性能的建议方案,作为确定网络优化方案的基础,有利于移动公司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或优化措施。 2、根据移动公司制定的网络优化方案,配合进行实施。 三、技术交流 1、针对代维方对本地区年检的总结以及移动公司对代维方年检的验收和评述,双方每半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半年总结交流。 2、针对本地区月和季度的代维初步计划,代维方先拟订计划,然后双方每月和每季度必须至少进行一次月和季度的总结交流。 3、针对每周设备维护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双方根据需要每周进行一次月度的总结交流。 4、对突出的一些疑难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双方可不定期进行分析总结交流。 第四章代维工作的评估和认定 1、各项维护容均须有详细记录,并注明维护日期及维护人。 2、移动公司根据当地设备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维护表格,代维方应如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OTN Equipment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V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OTN系统组成与结构 (4) 4.1 OTN系统的组成 (4) 4.2 OTN系统分层结构 (5) 4.3 OTN网络分域 (5) 4.4 OTN网络参考点 (5) 5 接口要求 (6) 5.1 OTN接口结构 (6) 5.2 OTN帧结构 (8) 5.2.1 OTUk 帧结构 (8) 5.2.2 ODUk 帧结构 (8) 5.2.3 OPUk帧结构 (8) 5.3 OTN开销 (9) 5.3.1 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9) 5.3.2 OTUk、ODUk和OPUk的开销 (9) 5.3.3 开销描述 (10) 5.4 维护信号 (11) 5.4.1 维护信号概述 (11) 5.4.2 OTUk维护信号 (12) 5.4.3 ODUk维护信号 (12) 6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1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2 比特速率和容量 (16) 6.3 OPUk虚级联 (18) 6.4 客户信号的映射 (18) 6.4.1 SDH业务 (18) 6.4.2 OTUk业务 (18) 6.4.3 以太网业务 (19) 7 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19) 7.1 设备类型 (19) 7.1.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9) 7.1.2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 (20) 7.1.3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 (21)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4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党志俊

目录 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PTN资源分析优化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 物理资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逻辑资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流量监控及资源预警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资源优化分析报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规范书3《抱杆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抱杆 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2014年12月

目录 1、设计原则 (2) 2、设计依据 (2) 3、施工及验收依据 (2) 4、材料选用 (2) 4.1塔身材料 (2) 4.2连接材料 (2) 5、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 (3) 5.1连接要求 (3) 5.2制作要求 (3) 5.3安装要求 (5) 5.4工艺要求 (6) 6、变形限制 (6) 7、维护要求 (7) 8、其他要求 (7)

1、设计原则 移动通信工程抱杆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基本风压按30年一遇采用,但基本风压不得大于0.75kN/m2。抱杆结构抗震设防烈度按所在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采用。 2、设计依据 (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2 (5)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5131-2005 (6)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3、施工及验收依据 (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3)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T5132-2005 (4) 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CECS236:2006 (5) 其他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4、材料选用 移动通信工程抱杆结构采用的钢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所有材料均应符合质检要求,应有书面鉴定。 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4.1塔身材料 移动通信工程抱杆的钢材宜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Q345低合金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有条件也可采用Q390钢或钢材强度等级更高的结构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我国现行有关国家标准。 施工中如采用进口钢材或代用材料时,必须提供该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化学成分,并进行抽样检查,经设计同意后方可采用。 杆身及支撑均采用热轧无缝钢管,且不允许拼接。 4.2连接材料 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抱杆结构的焊接宜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度想适应。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3g无线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服务器视频监控新亮点—3g无线视频服务器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3G无线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服务器-视频监控新亮点—3G无线视频服务器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大力部署,视频监控出现了一个新的承载体。3G无线视频了3G传输与视频服务器功能,成为了远距离、大范围视频监控的新亮点。 关键词:视频监控无线视频服务器3G 1 引言 目前的视频监控以有线方式为主,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移动公共设施的视频监控鞭长莫及。2009年6月5日发生在成都9路公交车上的燃烧惨案,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应对移动公共设施的监控管理成了公众的焦点,也成了各级公共安全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小型化、智能化几个亮点,随着3G网络在国内的实用化,3G无线视频服务器将是视频监控的下一个亮点,无线视频服务器包括专网型、型、公网型视频服务器。公网型在2G时代主要以CDMA1X为主,随着3G移

动通信在全国的全面铺开,其较高的带宽将给视频监控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 2 系统架构 3G无线视频服务器的传输采用3G网络,融合了视频服务器的功能。无线视频服务器对视频信号及其它传感信号进行处理,通过3G网络传到Internet,最后传到视频中心,如需要监控,则由其转发到手机上。其典型架构如图1。 图1 系统架构 3 3G无线视频服务器优势 灵活性 不受制于固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或系统建设,在设备的添加、移动方面享有更大的便利性。

安装方便 无需铺设线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视频监控范围广 随着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用户获取图像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做到随时随地。如:公安机关在临时或突发治安及警卫事件发生时用“移动图像传输系统”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的无线传输;交通警察利用移动终端及时掌握各个交通路口的情况;上班族工作繁忙,又需要监控家居安全,保姆对小孩的照顾情况;外出的公司主管希望方便、快捷地了解公司的工作情况以及生产线或经营场所各方面是否正常运转等。 适于远距离、位置分散点的视频监控 当被监控点距离远且位置分散,利用传统网络的方式成本高,只能采用无线视频监控。 能实时监控移动物体 对移动目标(如公交车、移动应急指挥车等)进行监控时,都需要用到无线视频监控,有线是无法办到的。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模板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 规范书

********************************************** 中国联通室分无源器件 采购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对投标方文件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对投标方的其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设备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备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及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抽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MCC_v22_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C h i n a M o b i l e B a r c o d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S e r v i c e T 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 1.1.0(报批稿)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1. 适用范围 (44) 2. 引用标准 (44) 3. 相关术语 (44) 4. 缩略语解释 (44) 5. 业务描述 (55) 5.1. 业务定义 (55) 5.2. 业务模型 (55) 6. 终端功能要求 (55) 6.1. QR码符号取景及采集 (55) 6.2. 终端解码 (66) 6.2.1. QR码符号到数据字符 (66) 6.2.2. 数据字符到应用信息 (77) 6.3. 打开和保存文件 (88) 6.3.1. 保存文件 (88) 6.3.2. 打开文件 (88) 7. 终端业务应用要求 (88) 7.1. 属性操作要求 (88) 7.2. 应用操作要求 (1010) 7.2.1. 名片应用 (1010) 7.2.2. 短信应用 (1010) 7.2.3. 邮件应用 (1010) 7.2.4. 文本应用 (1111) 7.2.5. 业务营销应用WAP业务 (1111) 7.2.6. 业务营销应用SMS业务 (1212) 7.2.7. 业务营销应用IVR业务 (1212) 8. 终端异常处理要求 (1313) 8.1. 终端解码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8.2. 其它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9. 终端性能要求 (1313) 10. 终端界面要求 (1414) 11. 终端硬件要求(推荐) (1414) 11.1. 摄像头 (1414) 11.2. CPU (1414) 11.3. 存储器 (1414) 12. 编制历史 (1414) 附录A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界面规范 (1515)

中国联通视频炫铃业务技术规范20081015

中国联通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视频炫铃业务技术要求 China Unicom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pecification for MRBT Service (V1.0)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缩略语 (5) 4 业务概述 (6) 4.1 业务描述 (6) 4.2 业务使用方式 (6) 4.3 业务开放范围 (7) 5 系统体系结构(华为) (7) 5.1概述 (7) 5.2和核心网络的组网 (7) 5.3系统外部组网 (8) 5.3.1 各网元简述 (9) 5.3.2 接口 (10) 5.4系统总体结构 (11) 5.4.1 各模块简述 (11) 6 系统功能要求 (12) 6.1业务管理功能 (12) 6.1.1 业务受理功能 (12) 6.1.2 业务基本功能 (14) 6.2 业务统计功能 (16) 6.3 SP管理 (17) 7 业务流程 (17) 7.1 基本流程 (17) 7.2 无条件前转/关机前转呼叫的正常处理流程呼转 (20) 7.3 网络决定忙前转/用户不可及前转的正常处理流程 (23) 7.4 无应答前转/用户决定忙前转的正常处理流程 (26) 7.5 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不包括回落处理) (28) 7.6 回落技术处理 (31) 7.7 普通2G用户呼叫视频炫铃用户的呼叫处理 (34) 7.8 跨运营商视频通话时的处理 (35) 7.9 漫游情况下处理 (36) 7.9.1 被叫视频炫铃用户漫游 (36) 7.9.2 主叫用户漫游 (36) 8 计费和结算 (36) 8.1计费 (36) 8.1.1 费用构成 (36) 8.1.2 话单(参照其它已有增值业务系统规范的话单格式) (37) 8.2结算 (37)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fb3175598.html,(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W-028-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版) NMS Port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版本号 1.0.0 -××-××发布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概述与建设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总部-省”两级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组网与设备配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系统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单点登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具备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对于未接入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接入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 B/S与C/S应用统一接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2 公网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3 移动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界面集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 界面集成的技术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 界面集成的基本功能—展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 界面集成的基本业务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公司CPE健康发展支撑技术规范书

C P E健康发展支撑技术规范书 版本号:1.0.0

前言 2016年根据集团及我省网络会精神,计划我省落地应用(8项):VoLTE/RCS 端到端质量分析和定界、视频业务端到端质量分析、家宽/集客端到端质量分析和定界、实时业务质量监控保障、CPE业务健康发展支撑、客户满意度画像分析、客户投诉溯源分析前移客服、虚拟业务拨测。 本文档对集中性能新应用落地实施进行了工作内容的明确和细化,聚焦4G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编写实施细则,从建立指标体系、制定分析方法、完善支撑手段、固化分析流程、督导问题处理、开展评估考核六大方面明确工作开展的各个步骤及评估标准,为省公司常态化落实集中性能新应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CPE健康发展支撑技术规范书》(以下简称“本规范”)。本规范面向CPE 健康发展支撑,从网络建设、网络优化、市场营销各方面制定了实施准则,并包含分析方法、指标阈值、信息知会等原则,为常态化开展CPE健康发展支撑提供指导。 I

编制历史 II

目录 1、范围 (1) 2、背景及目标 (1) 3、衡量标准 (1) 3.1指标体系 (1) 3.2分析方法 (1) 3.3支撑手段 (1) 3.4分析流程 (2) 3.5问题督导 (2) 3.6评估考核 (2) 4、落地细则 (2) 4.1指标体系 (3) 4.1.1指标列表 (3) 4.2分析方法 (6) 4.2.1用户筛选前提要求 (6) 4.2.2目标客户筛选 (7) 4.3支撑手段 (8) 4.3.1指标采集 (8) 4.3.2方法固化 (8) 4.3.3信息推送 (8) 4.3.4闭环管理 (8) 4.4分析流程 (9) 4.4.1建立常态化的跨省市/跨部门沟通机制 (9) 4.4.2建立月粒度常态化分析机制 (9) 4.4.3分析结果的信息推送 (9) 4.4.4输出建议的闭环管理 (9) 4.5问题督导 (9) 4.6评估考核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