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1、总则

为归纳统一路面基层施工所用各种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常规试验方法及判定方法,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相关标准

2.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2.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 3 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5-2000)

3、适用范围

适用本检测中心所能承担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项目的试验指导。

4、技术要求

4.1 集料压碎值(JTJ034-2000中3.2.4)

4.1.1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均≤30%;

4.1.2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35%,底基层≤40%;

4.2 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土-1%~+%,二灰碎石、砂砾+1%。

4.3 含水量:混合料应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时,可大1%~2%);

4.4 压实度:[JTJ034-2000中3.1.7(6)]

4.4.1 稳定细粒土: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93%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95%以上;4.4.2 稳定中粒和粗粒土: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95%以上、基层97%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96%以上、基层98%以上;

4.5 无侧限抗压强度:R≥Rd/(1- ZαCv)(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K取,其他公路K取)

[JTJ034-2000中3.3.3第7点]。

5、试验方法:

5.1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

5.1.1 本中心采用标准方法JTJ057-94中的烘干法(T0801-94);

5.1.2 试验最少数量:稳定细粒土50g(精度0.01g),稳定中粒土500g(精度0.2g),稳定粗粒土2000g(精度1g);

5.1.3 烘干箱应事先控制在110℃;

5.1.4 试验结果用两位有效数字表示。

5 .2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

5.2.1 本方法执行JTJ057-94中的T0804-94;

5. 2. 2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

试验方法类别

5. 2. 3 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合机械的破碎率。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以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试验)。

如试料中含有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试验)。

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5. 2. 4 试验步骤

甲法

1).将以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2).预订5~6个不同含水量,一次相差1%~2%,且其中至少有2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水泥稳定土的最佳含水量与素土的接近,石灰稳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可能较素土大1%~3%。

注:对于中粒土,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取1%,其余取2%。对于细粒土,取2%,但对于粘性土,特别是重粘土,可能需要取3%。

3).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如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可将石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侵润备用。侵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为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

应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Q

W =(Q

n

/(1++Q

c

/(1+)×-Q

n

/(1+× w

n

-Q

c

/(1+×

式中:Q

W

——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Q

n ——混合料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w

n

,即风干含水量(%)

Q

c ——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W

c

:(%)

W——要求到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4).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侵润后的试料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它工具充分拌合到均匀状态。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合后,应在1h人完成下述击实试验,拌合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稳定土和石灰粉煤灰除外)。

5).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连结。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仍用四分法)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所需击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应为45cm,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试样面。第一层击实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用刮土刀或改锥将已击实层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四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该作废。

6).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略突出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最后用工字型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并准确至5g。

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从上倒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击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大

于1%。所取样品的数量见下表(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的质量应为表列数值的两倍)

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8).按上述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土的击实和测定工作。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乙法

在缺乏内径10cm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验结合起来进行时,采用乙法。本法更适宜于粒径达25 mm的集料。

1)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0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重约为4.4Kg(细粒土)或5.5 Kg(中粒土)。

2)以下各步的做法与甲法第2)~8)项相同,但应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所不同的是,每层需准备好的试样对于稳定细粒土约900g对于中粒土约1100g,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

丙法

1)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3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重约为5.5 Kg(风干质量)。

2)预订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在估计的最佳含水量左右可只差1%,其余差2%。

3)同甲法第3)项。

4)同甲法第4)项。

5)将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并将垫块放在筒内底板上。取制备好的试样1.8 Kg左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略高于筒高的1/3)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所需击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共98次)。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应为45cm,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试样表面。第一层击完后检查高度

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两层试样用量。用改锥将已击实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两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过大的试件作废。

6)卸下套环,取走垫块。擦净试筒外壁,称重,准确至5g。

7)脱膜。采用四分法从试样内部从上倒下取两个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准确至%。

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所取样品的数量不应少于700g如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数量不应少于1400g。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8)按上述进行其余的含水量下稳定土的击实和测定。凡已用过试料,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5. 2. 5 计算与制图

1)稳定土的湿密度(g/cm3)ρ

w =试筒与湿试样的合质量(g)Q

1

—试筒的质量(g)Q

2

/试筒的体

积(cm3)V

2)试筒的干密度(g/cm3)ρ

d =试筒的湿密度(g/cm3)ρ

w

/1+含水量(%)ω

3)以干密度为纵坐标,以含水量为横坐标,在普通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干系曲线,驼峰形曲线顶点对应的纵、横坐标分别为稳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用两位小数表示。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在12%以上,则用整数表示(即精准确到1%);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在6%~12%,则用以为小数“0”或“5”表示(即精准确到%);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小于6%,则取一位小数,并用偶数表示(即精准确到%)。如试验点不足以连成完整的驼峰形曲线,则应该进行补充试验。

5. 2. 6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样最大干密度的差不应超过0.05 g/cm3(稳定细粒土)和0.08 g/cm3(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最佳含水量的差不应超过%(最佳含水量小于10%)和%(最佳含水量大于10%)

5. 3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5. 3.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本试验方法包括:按照预定干密度用静力压实法制备试件以及锤击法制备试件。试件高:直径=1:1的圆柱体。应尽可能用静力压实法制备等干密度的试件。

其他稳定材料和综合稳定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应参照本方法。

5. 3. 2 仪器设备

1)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试模:细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试模的直径×高=50mm×50mm;

中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直径×高=100mm×100mm;

粗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试模直径×高=150mm×150mm。

3)脱膜器。

4)密封湿气箱或湿气池放在能保持恒温的房间内。

5)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50mm。

6)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他合适的压力机,但后者的规格应不大于200kN。

7)天平:感量0.01g。

8)台秤:称量10 kg,感量5g。

5. 3. 3 试料的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但应避免破碎粒径的原粒径。将土过筛并进行分类。如试料为粗粒土,则除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中粒土,则除去大于25mm或2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细粒土,则除去大于10mm的颗粒备用。在预定做实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不应少于100g;对于粒径小于25mm的中粒土,试样不应少于1000g。对于粒径小于40mm的粗粒土,试样的质量应不少于2000g.

5. 3. 4 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 3. 5 制试件

1)对于同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既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分别应该制9个或13个试件

2)按预定的干密度制件,需要的稳定土混合料数量m1(g)=ρdV(1+ω)

式中:V—试模的体积;

ω—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

ρd—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3)

3)事先在试模的内壁及上下柱的底面涂一薄层机油。将试模的下压柱放入试模的下部,

(g)的稳定土的混合料分2~3次灌入试模中(利

但外漏2cm左右。将称量的规定数量m

2

用漏斗),每次灌入后用夯棒轻轻均匀差实。如制备的是50mm×50mm的小试件则可以将混合料一次倒入试模中。然后将上压柱放入试模内。应使其也外露2cm左右(既上下压柱露出试模外的部分应该相等)。将整个试模(连同上下压柱)放到反力框架内的

千斤顶上(千斤顶下应放一边球座),加压直到上下压柱都压入试模为止。维持压力1min。解除压力后,取下试模,拿去上压柱,并放到脱膜器上将试件顶出(利用千斤

小试件准确到1g;中试件准确到2g;大试件准确到5g 顶和下压柱)。称试件的质量m

2

然后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准确到0.1mm 。用击锤制件,步骤同前,只是用击锤(可以利用做击实试验的锤,但压柱顶面需要垫一块牛皮或胶皮,以保护锤面和压柱顶面不受损伤)将上下压柱打入试模内。

5. 3. 6 养生

试件从试模内脱出并称量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内进行保温保湿养生。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复。有条件时,可采用蜡封保湿养生。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控制,通常都只取7d。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2℃。

养生期的最后一天,应该将试件浸泡在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cm。

。在养生期间,试件质量的损失应该符合下列规在浸泡水中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m

3

定: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的试件应作废。

5. 3. 6 试验步骤

1)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m

4

,准确到0.1mm。

2)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

1

3)将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台上先放一扁球座),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使试件的变形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约为1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

4)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破)测定其含水量ω

1

5. 3. 7 计算

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c 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

对于小试件:Rc=P/A=(MPa)

对于中试件:Rc=P/A=(MPa)

对于大试件:Rc=P/A=(MPa)

式中:P —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A —试件的截面积(mm2)

5. 3. 8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若干次平行试验的偏差系数Cv(%)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试件不大于10%

中试件不大于15%

大试件不大于20%

5. 3. 9 数据处理及评定

1)抗压强度:小于 MPa时,采用两位小数,并用偶数表示;大于 MPa时,采用一位小数表示;

2)计算若干个试验结果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平均值Rcˉ、标准差S、偏差系数Cv和95%概率的值=Rcˉ。

3)平均抗压强度Rˉ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Rˉ≥Rd/(1- ZαCv)

式中:Rd —设计抗压强度;

Cv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记);

Zα—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5%,即Zα=;其他等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0%,即Zα=。

6.1无机结合料基层底基层习题

判断题: 1、沥青类稳定类属于柔性类。√ 2、水泥稳定类、级配碎石类属于半刚性基层。× 3、级配碎石类可用于各交通等级的各个层次。× 4、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可以用于各交通等级的各个层次。× 5、半刚性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指标是无侧限抗压强度。√ 6、碾压贫混凝土要求其7天无侧限强度不低于10MPa。× 7、半刚性基层的干缩通常发生在基层成型的初期,温缩发生在使用初期。√ 8、用于基层的水泥应选用低强度水泥,可以用硅酸盐水泥。× 9、二级公路基层使用的石灰可以使用Ⅱ级的,也可以使用Ⅲ级的。× 10、高速和一级的石灰只能使用Ⅰ级的生石灰。× 11、高速和一级的极重和特种交通的基层应选择4.75mm以上的单一粒径。√ 12、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基层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得超过31.5mm。× 13、水泥类、水泥石灰类稳定材料要求细集料用于高速和一级0.075mm以下含量少于15%√ 14、水泥粉煤灰类稳定材料要求细集料的塑性指数不大于17。× 15、19mm以下的集料分为5档,26.5mm以下的集料分为4档。√ 16、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基层级配碎石的分档可以分3档。× 17、测定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时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适用于任何石灰的测定。× 18、酸碱中和试验酚酞试剂从紫红色变为无色时达到滴定终点。√ 19、酸碱中和试验使用甲基橙指示剂,从紫红色变为无色时达到滴定终点。× 20、粉煤灰的细度试验方法和水泥相同,筛孔尺寸也相同。× 21、粉煤灰的细度试验在负压4000-6000Pa时筛分3分钟。水泥在同样的负压下筛析2min。使用的筛孔尺寸不同。√

22、粉煤灰的烧失量试验要求在900-1000℃灼烧15-20min。× 23、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两次的平行差不得超过0.15%。√ 24、对于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集料的公称粒径是26.5时,变异系数是12%时,可以制备9个试件。√ 25、目标配合比设计中确定最佳剂量时主要依据的是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需要考虑其他龄期的其他强度。× 单选题 1、水泥的剂量指水泥的用量与(B)的百分比。 A、集料 B、被稳定材料 C、所有材料 2、下列哪项对水泥稳定类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描述有错误(C )。 A、选择适宜的材料类型 B、确定最佳的无机结合料组成和剂量 C、确定一种最佳剂量的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D、确定不少于4条的集料级配进行优化和掺配 细度模数的平行差要求是0.2,数字修约。 3、水泥稳定类压实标准描述错误的是(B )。 A、高速和一级的基层是98% B、高速和一级的基层细粒的是97%,中粗粒的是98% C、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细粒是95% D、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中粗粒是97% 多选题 1、基层、底基层的种类在选用时应依据(ABC) A、材料供应情况 B、交通荷载等级 C、结构层组合要求 D、基层的耐久性 2、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含(ABCD)部分 A、原材料检验 B、目标配合比 C、生产配合比 D、施工参数 3、水泥稳定类材料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是(BD )。 A、轻型击实 B、重型击实 C、静压法 D、振动压实法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其他稳定材料或综合稳定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应参照本法。 2.仪器设备 标准养护室 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压力机或万能压力机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量程4000g,感量0.01g. 量筒、拌合工具、大小铝盒、烘箱等。 球形支座。 机油:若干。 3.试件制备和养护 细粒土,试模的直径x高=50mm X 50mm;中粒土,试模的直径x高=100mm x100mm;粗粒土,试模的直径x高=150mm x 150mm。 按照要求支成径高比为1:1的圆柱形试件。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每组试件的数目要求为:小试件不少于6个;中试件不少于9个;大试件不少于13个。 4.试验步骤 4.1根据试验材料的类型和一般的工程经验,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和压力机,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测力量程的20%且小于测力量程的80 %。球形支座和上下顶板涂上机油,使球形支座能够灵活转动。

4.2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并称试件的质量4m 。 4.3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高度h ,精确至0.1mm. 4.4将试件放在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压力机上,并在升降台上先放一扁球座,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加载速率为 1 mm/min 。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 4.5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破),按照本规程T 0801-2009方法,测定其含水量ω。 5计算 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 C 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 c P A R = A —试件的截面积(A=4 πD 2 , D---试件的直径,单位mm )。 6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材料的颗粒组成; (2)水泥的种类和标号或石灰的等级; (3)确定最佳含水量时的结合料用量以及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g/cm 3); (4)水泥或石灰剂量(%)或石灰(或水泥)、粉煤灰和集料的比例; (5)试件干密度(准确到0.01 g/cm 3)或压实度; (6)吸水量一级测抗压强度时的含水量(%); (7)抗压强度:小于2.0MPa 时,采用两位小数,并用偶数表示;大于2.0MPa 时,采用1位小数; (8)若干个试验结果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平均值Rc 、标准差S 、偏差系数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考试试卷

第1题 水泥剂量应在()测定,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应用相应龄期的标准曲线确定。 A.水泥终凝前 B.达7天龄期时 C.水泥稳定土硬化后 D.达规定龄期时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配制0.1mol/l EDTA二钠标准溶液时,应准确称取()EDTA二钠,定容至1000ml? A.372.26g B.37.23g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钙红指示剂应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EDTA和氯化铵溶液可用聚乙烯桶,滴定时采用碱式滴定管。以上说法有()错误?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0处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时,如试样质量300g,则10%氯化铵的加入量应为()。 A.600g

B.600ml C.300g D.300ml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中,从加入钙红指示剂、滴定过程、滴定达到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 A.紫色—玫瑰红色—纯蓝色 B.玫瑰红色—紫色—纯蓝色 C.纯蓝色—玫瑰红色—紫色 D.玫瑰红色—纯蓝色—紫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为防止滴定过量或滴定终点假像,滴定过程应边滴边摇、仔细观察颜色,溶液变为()时放慢滴定速度。 A.蓝绿色 B.红色 C.纯蓝色 D.紫色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均值的(),否则应重新试验。 A.2% B.3% C.1%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最大干密度 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试验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宜控制在以内(方孔筛)。 试验方法类别。本实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 2 仪器设备 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 方孔筛:孔径53mm、、、19mm、、的筛各1个。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工字型刮平刀: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脱模器 测定含水量用得吕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游标卡尺 3试验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试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土团均应破碎到通过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合机械的破碎率。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mm筛上得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的筛,留作备用(用甲法

项目三无机结合料相关试题

一、单选题: 1、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试验时,试件需在标准条件下养生一定龄期,北方地区养生期间温度应保持为(C)。 A.20℃ B.25℃ C.20±2℃ D.25℃±2℃ 2、水泥石灰稳定砂砾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正确的养生方法应是( D )。 A.先浸水1d,再标准养生27d B. 先标准养生27d,再浸水1d C.先浸水1d,再标准养生6d D. 先标准养生6d,再浸水1d 3、石灰重型击实实验得出混合料湿密度为1.98 g/cm3,含水量为6.0%,则混合料干密度为(B )。 A.1.86g/cm3 B.1.87g/cm3 C.2.10 g/cm3 D.2.11 g/cm3 4、水泥稳定碎石组成设计内容的描述有:①轻型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②配制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③检验水泥最小剂量要求④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⑤按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制备试件⑥根据强度标准,确定合适的水泥剂量错误描述有( A )。 A.①⑤ B.①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所需试样应采用高径比为(B)的圆柱体。 A.1:0.5 B. 1:1 C.1:1.5 D.1:2 6、对于养生7天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在养生期间,试件质量损失应符合规定,中试件质量损失不超过(D)。 A.1g B. 4g C.7g D.10g 7、某水泥稳定砂砾重型击实试验测试结果为:试筒质量6590克,试筒容积2177立方厘米,试筒与湿样合计质量11860克,代表试样含水量5.8%,则混合料湿密度为()。 A.2.28克/立方厘米 B. 2.29克/立方厘米 C. 2.42克/立方厘米 D. 2.56克/立方厘米 8、EDTA滴定法测定水泥剂量的试验工作包括:①准备标准曲线;②移液管吸取上层悬浮液置于三角瓶,加入1.8%的氢氧化钠,加入钙红指示剂并摇匀;③称取300g混合料放在搪瓷杯中,搅散并加入600ML10%氯化铵溶液;④搅拌3min,放置4min,直到出现澄清悬浮液为止,记录时间,转移上部清液;⑤选取有代表性的混合料;⑥EDTA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消耗量;正确的试验顺序为(D)。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④③②⑥ 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⑤③④②⑥ 9、关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试件是高径比为1:1的圆柱体 B.试验前对端面处理过的试件浸水1昼夜 C.荷载应逐级加载、卸载 D.试件按照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成型 10、关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有以下说法:①试件是高径比为1:午2的圆柱体;②试件以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静压成型;③中粒土试模直径为15cm;④北方地区试件的养生温度为20±2℃; ⑤试件保湿保温养生7天后进行强度试验;说法全部不正确的是(1235)。 A.①③⑤ B. 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水泥稳定类材料组成设计内容包括:①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②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③检验水泥最小剂量要求;④分别配制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⑤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每日一练)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每日一练) 单项选择题(共18 题) B ?A,600g ?B,600ml ?C,300g ?D,300ml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2、水泥或石剂量测定中,从加入钙红指示剂、滴定过程、滴定达到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 (B) ?A,紫色—玫瑰红色—纯蓝色 ?B,玫瑰红色—紫色—纯蓝色 ?C,纯蓝色—玫瑰红色—紫色 ?D,玫瑰红色—纯蓝色—紫色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3、为防止滴定过量或滴定终点假像,滴定过程应边滴边摇、仔细观察颜色,溶液变为()时放慢滴定速度。 (D) ?A,蓝绿色 ?B,红色 ?C,纯蓝色 ?D,紫色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4、水泥或石剂量测定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均值的(),否则应重新试验。 (D)

?A,2% ?B,3% ?C,1% ?D,5%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集料的应符合()。 (A) ?A,公称最大粒径≤37.5mm ?B,最大粒径≤37.5mm ?C,公称最大粒径≤26.5mm ?D,最大粒径≤26.5mm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6、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后,测定含水量时,从试样内部取样,含水量计算和两个试样的含水量差()。 (C) ?A,计算至0.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0.1% ?B,计算至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1% ?C,计算0.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1% ?D,计算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2%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C 7、试样中超尺寸颗粒含量5%~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校正,校正时需要用到超尺寸颗粒的 ()实测指标。 (B) ?A,表观相对密度和吸水率 ?B,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 ?C,比重和吸水率 ?D,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含水率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 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 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 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 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 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 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2试样制备 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

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5. 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04-1994的方法进行试验。 6. 试验结果整理: 6.1按下式计算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Pd=P w/1+0.01w 式中P w—试样的含水量。 6.2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将试验各点采用二次曲线方法拟合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试样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6.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所用试验方法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并附击实曲线;○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 试验注意事项: 8.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延用老标准。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一、分类: 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 二、材料组成设计 三、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1、备样:水、砂、石; 2、配制剂量: (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

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 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 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 ()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 d R ——设计抗压强度; 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 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 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

2014年检测人员继续教育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卷及答案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 网络试卷 继续教育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第1 题 定。 )测定,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应用相应龄期的标准曲线确 水泥剂量应在( A. 水泥终凝前 B. 达7 天龄期时 C.水泥稳定土硬化后 D.达规定龄期时 第2 题 ()EDTA二钠,定容至1000ml? 配制0.1mol/l EDTA 二钠标准溶液时,应准确 称取 第3 题 用碱式滴定管。以上说法有()错误? 在无色试剂瓶中,EDTA和氯化铵溶液可用聚乙烯桶,滴定时采 钙红指示剂应保 存 A. 一处 B. 两处 C.三处 D.0 处 第4 题 量300g,则10%氯化铵的加入量应为( 质 )。 试样 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时,如 A.600g B.600ml C.300g D.300ml 第5 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中,从加入钙红指示剂、滴定过程、滴定达到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 A. 紫色—玫瑰红色—纯蓝色 B. 玫瑰红色—紫色—纯蓝色 C.纯蓝色—玫瑰红色—紫色 D.玫瑰红色—纯蓝色—紫色 第6 题 )时放慢滴定速度。 为防止滴定过量或滴定终点假像,滴定过程应边滴边摇、仔细观察颜色,溶液变为( A. 蓝绿色 B. 红色 C.纯蓝色 D.紫色 第7 题 于 的(),否则应重新试验。 均值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重复性误差不 得 大 A.2% B.3% C.1% D.5% 第8 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集料的应符合()。 A. 公称最大粒径≤37.5mm

B. 最大粒径≤37.5mm C.公称最大粒径≤26.5mm D.最大粒径≤26.5mm 第9 题 为 ()。 分别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有甲、乙、丙三类,其锤击层数 和次数 A.5 层,每层27 次;3 层,每层98 次;3 层,每层98 次 B.3 层,每层27 次;3 层,每层59 次;3 层,每层98 次 C.5 层,每层27 次;5 层,每层59 次;3 层,每层98 次 D.5 层,每层27 次;3 层,每层59 次;3 层,每层98 次 第10 题 ()时,用丙法试验。 如试料是细粒土用甲或乙法试验,当试料中大于19mm颗粒含量超过 A.20% B.10% C.5% D.30% 第11 题 定 5 至6 个含水量,依次相差0.5 %~1.5%,且其中()最佳含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试料采用四分法取样,预 水量。 A. 有1 个大于和 2 个小于 B. 有2 个大于和 1 个小于 C.有1 个大于和 1 个小于 D.有2 个大于和 2 个小于 第12 题 对掺水泥的无机结合料,水泥应在击实前逐个加入,加有水泥的试样经拌和后,应在()内完成击实。 A.45min B.1h C.30min 第13 题 ()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过程中,按五层击实时,应检查高度几次? 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多少? A.2 次、6mm B.5 次、5mm C.2 次、5mm D.5 次、6mm 第14 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后,测定含水量时,从试样内部取样,含水量计算和两个试样的含水量差()。 A. 计算至0.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0.1% B. 计算至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1% C.计算0.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1% D.计算1%,含水量差值不大于2% 第15 题 。试样中超尺寸颗粒含量5%~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校正,校正时需要用到超尺寸颗粒的()实测指 标 A.表观相对密度和吸水率 B.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 C.比重和吸水率 D.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含水率

无机结合料

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 摘要: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结构物,它是道路的基础,是道路稳定性的保证,路基的施工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路基施工中,必须参照有关道路的施工技术并加以应用,才能保证路基的质量。 在各种粉碎或原状松散的土、碎(砾)石、工业废渣中,掺入适当数量的无机结合料(如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以此修筑的路面基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具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之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底基层。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大多数路面采用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关键词:基层半刚性基层厂拌法松铺厚度无机结合料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一、工程概况 工业园中一段直路段,南北方向长930米,宽22米。采用半刚性基层路基回填风化砂保证不小于50cm,道路结构图从下往上,18cm的水泥稳定砂砾掺碎石,18cm水泥稳定土碎石,4cm的中粒沥青混凝土,3c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二、概述 路面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组成。 三、路基的施工 (一)基层的分类 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又称为半刚性型或整体型,一般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综合稳定类。粒料类一般分为嵌锁型和级配型。棉纺西路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

(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 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定性好,而且比较经济。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特性。当环境适宜时,其强度和刚度会随之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但其最终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还是远低于刚性基层。因此把这类基层成为半刚性基层。在国内外半刚性基层已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 半刚性基层材料对原材料的要求,对土一般要求易于粉碎,满足一定级配便于碾压成型;无机结合料厂用水泥,石灰和粉煤灰;水可以采用人畜饮用水。具体可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三)对原材料的要求 半刚性基层材料对原材料的要求,对土一般要求易于粉碎,满足一定级配便于碾压成型;无机结合料厂用水泥,石灰和粉煤灰,具体可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的目的,所设计的混合料组成在强度上满足设计要求,抗裂性达到最优且便于施工。混合料中结合料的剂量太低则不能成为半刚性材料,剂量太高则刚度太大,容易脆裂。限制低剂量是为了保证整体性材料具有基本的抗拉强度,以满足荷载的设计要求。作用的强度要求限制高剂量可使模量不致于过大,避免结构产生太大的拉应力,同时降低收缩系数,使结构层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引起拉伸破坏。 (四)半刚性基层的施工 1.混合料的拌和方式有路拌法和厂拌法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稳定土层施工多采用集中厂拌和,摊铺机摊铺,修筑的基层平整度、高程、路拱、纵坡和厚度都达到了规范要求。从而避免了人工或平地机施工中配料不准,拌和不匀,反复找平有素土夹层等问题,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稳定土混合料可以在中心站用多种机械进行拌和,也可以用路拌机械或人工在场地进行拌和。对于高速和一级公路,应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

无机结合料习题与答案

无机结合料习题 一、填空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整个养生期间试验规定温度为,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2℃);水份变化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 2、二灰碎石无侧限抗压试件制备时,试件直径和高均为15cm,二灰碎石最大干密度1.97g/cm3,最佳含水量8.3%,压实度标准95%,则制备1个二灰碎石试件需称湿混合料 5372.6 (取1位小数)。 3、EDTA滴定法测定石灰剂量的标准曲线,石灰土试样是以含水量为16%,湿质量300g建立的,现工地上石灰土含水量10%,应取湿试样 284.5 g。 4、影响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答:(1)含水量对整个压实过程的影响;(2)击实功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3)不同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4)土粒级配的影响。 5、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 答:在一定的击实功下,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土才能被击实至最大干密度。若土的含水量大于或小于为最佳含水量时,则所得的干密度都小于最大值。 6、击实试验中,应制备不同含水量试件的数量: 答:大于等于5个。 7、击实试验数据处理,如有超粒径颗粒的处理方法 答:ρ,max= 8、在击实功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土中粗粒料含量的增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变化(最佳含 水量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加)。 9、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含水量的试样为( 5个)。 10、半刚性基层设计,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作为设计指标。(95%保证率的下置信界限) 11、石灰稳定土砂砾强度试验,南方地区养护温度(25±2℃ ) 12、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劈裂强度试件养生方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相同,但养生世间为6个月。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目录 3、原材料试验 (2) T 0801—2009 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 (2) T 0809—2009 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 (EDTA滴定法) (6) T 0813—1994 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 (12) T 0814—2009 石灰细度试验方法 (17) T 0815—2009 石灰未消化残渣含量测定方法 (19) T 0817—2009 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方法 (21) T 0818—2009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 (23) 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取样、成型和养生试验 (26) T 0841—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 (26) T 0804—199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28) T 0842—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 (38) T 0843—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44) T 0845—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 (50)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 (55) T 0805—199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55)

3 原材料试验 T 0801—2009 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石灰、粉煤灰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量。 2 仪器设备 2.1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土 2.1.1 烘箱:量程不小于110℃,控温精度为±12℃。 2.1.2 铝盒:直径约50mm,高25~30mm。 2.1.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g,感量0.01g。 2.1.4 干燥器:直径200~250 mm,并用硅胶做干燥剂①。 注①:用指示硅胶做干燥剂,而不用氯化钙。因为许多粘土烘干后能从氯化钙中吸收水分。 2.2 稳定中粒土 2.2.1 烘箱:同2.1.1 2.2.2 铝盒:能放样品500g以上。 2.2.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感量0.1g。 2.2.4 干燥器:同2.1.4。 2.3 稳定粗粒土 2.3.1 烘箱:同2.1.1。 2.3.2 大铝盒:能放样品2OOOg以上。 2.3.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3000g,感量0.lg。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目录 3、原材料试验 (2) T 0801—2009 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 (2) T 0809—2009 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 (EDTA滴定法) (6) T 0813—1994 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 (12) T 0814—2009 石灰细度试验方法 (17) T 0815—2009 石灰未消化残渣含量测定方法 (19) T 0817—2009 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方法 (21) T 0818—2009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 (23) 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取样、成型和养生试验 (26) T 0841—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 (26) T 0804—199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28) T 0842—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 (38) T 0843—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44) T 0845—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 (50)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 (55) T 0805—199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55)

3 原材料试验 T 0801—2009 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石灰、粉煤灰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量。 2 仪器设备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土 2.1.1 烘箱:量程不小于110℃,控温精度为±12℃。 2.1.2 铝盒:直径约50mm,高25~30mm。 2.1.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g,感量0.01g。 2.1.4 干燥器:直径200~250 mm,并用硅胶做干燥剂①。 注①:用指示硅胶做干燥剂,而不用氯化钙。因为许多粘土烘干后能从氯化钙中吸收水分。 稳定中粒土 2.2.1 烘箱:同2.2.2 铝盒:能放样品500g以上。 2.2.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感量0.1g。 2.2.4 干燥器:同。 稳定粗粒土 2.3.1 烘箱:同。 2.3.2 大铝盒:能放样品2OOOg以上。 2.3.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3000g,感量。 2.3.4 干燥器:同。 3 试验步骤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土

试验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试题 第1题 水泥剂量应在()测定,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应用相应龄期的标准曲线确定。 A.水泥终凝前 B.达7天龄期时 C.水泥稳定土硬化后 D.达规定龄期时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配制0.1mol/l EDTA二钠标准溶液时,应准确称取()EDTA二钠,定容至1000ml? A.372.26g B.37.23g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钙红指示剂应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EDTA和氯化铵溶液可用聚乙烯桶,滴定时采用碱式滴定 管。以上说法有()错误?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0处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时,如试样质量300g,则10%氯化铵的加入量应为()。 A.600g B.600ml C.300g D.300ml 答案:B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5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中,从加入钙红指示剂、滴定过程、滴定达到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 A.紫色—玫瑰红色—纯蓝色 B.玫瑰红色—紫色—纯蓝色 C.纯蓝色—玫瑰红色—紫色 D.玫瑰红色—纯蓝色—紫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为防止滴定过量或滴定终点假像,滴定过程应边滴边摇、仔细观察颜色,溶液变为()时放慢滴定速度。 A.蓝绿色 B.红色 C.纯蓝色 D.紫色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水泥或石剂量测定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均值的(),否则应重新试验。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 (6)、“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路面材料规格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21日] (7)、“关于《关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参数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10日] 二、技术标准 1、材料的技术要求 (1)、碎石:采用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的破碎砾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2)、细集料: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水洗0.075mm通过率不大于1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3)、水泥:采用峨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宜大于6h,且小于10h。 2、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颗粒组成

三、配合比设计过程: 1、根据混合料的级配要求,结合各种材料的级配情况,经试验确 定各种材料的比例为:

2、根据图纸要求,同时结合材料情况,初步按照水泥剂量为:(a)3.5%,(b)3.0%,(c)2.5%,做配合比试验。 3、用3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合料分别作振动击实试验,得到各自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结果列入下表: 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底基层采用97%压实度,分别制备 φ150mm×150mm圆柱形标准试件,每组制备13个。 5、将试件用塑料袋包裹,在温度20±2℃,湿度不小于95%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养护7d,最后一天为浸水,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如下表: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击实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 1 仪器设备 (1 )击实筒:小型,内径l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 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3)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 g, (4 )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0.1g, (5 )方孔筛:孔径53mm,37.5mm、26.5mm、19mm、4.75mm、2.36mm的筛各1个。 (6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7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8)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9 )工字形刮平尺:30mmX 50mm X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1 0) 拌和工具:约400mm X 600mm X70mm 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1 1) 脱模器。 (1 2) 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2试验步骤: (1)试样准备 a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土均应捣碎到能通过4.7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b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筛孔25mm筛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0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c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mm的颗粒含量超过10%,则将试料过37.5mm的筛;如果存留在37。5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53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d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P。 d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2)甲法 a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 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b 预定5~6个不同含水率,依次相差0.5%一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率。 c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如为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材料,可将石灰、粉煤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黏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d应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7.2无机结合料基层底基层习题2

判断题: 1、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含水率在施工配合比阶段可以依据环境条件可以增加0.5-1.5%。√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中甲法是轻型击实。×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中甲法和乙方都适用于公称粒径是19.0mm,甲法是小筒997,乙法是大筒2177。√ 4、甲法中水和水泥可以同时加入到被稳定材料中。× 5、甲法的装样是分5层,每层击实27次。√ 6、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和击实试验的丙法适用范围相同,均是37.5mm。√ 7、半刚性基层的干缩通常发生在基层成型的初期,温缩发生在使用初期。√ 8、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成型6个试件,细粒材料是指公称最大粒径小于19.0mm的。√ 9、水泥稳定材料用于高速和一级的基层的压实标准是98%。√ 10、水泥稳定材料用于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的中粗粒的压实标准是97%。√ 11、水泥稳定材料的中试件成型后的质量误差是25g。√ 12、无机结合料的施工过程检测全部通过前后场进行控制。× 13、后场控制主要是抽检原材料和结合料的抽检。√ 14、后场控制时级配、剂量和含水率的抽检频率是2000m2一次。√ 15、后场控制时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是每个工日进行抽检。√ 16、前场控制主要是控制摊铺和碾压质量控制。× 17、前场控制中对于压实度和含水率的检测是每一作业段检查6次以上。√ 18、前场控制中对于强度的检测是每一作业段不少于9个。√ 19、施工过程控制的压实度检测以生产配合比的击实结果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 20、钻心取样时如果取不出完整的芯样,需要找出相应路段返工处理。√

21、水泥稳定类基层是属于半刚性基层,不需要检测弯沉。× 22、水泥稳定类的弯沉检测龄期是7-10d内检测。√ 23、对于水泥稳定类无机结合料集料的公称粒径是26.5时,变异系数是18%时,可以制备9个试件。× 24、目标配合比设计中确定最佳剂量时主要依据的是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需要考虑其他龄期的其他强度。× 25、EDTA 试验测定水泥或石灰剂量试验中用钙红指示剂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是纯蓝色,所消耗的EDTA二钠的体积。√ 单选题 1、下列哪项对水泥稳定类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描述有错误(D )。 A、确定料仓的供料比例 B、确定容许延迟时间 C、进行第二阶段的含水率、剂量、剂量变化、工艺水平等施工参数。 D、根据目标配合比的结果作为生产配合比的剂量和含水率结果 2、水泥稳定类压实标准描述错误的是(B )。 A、高速和一级的基层是98% B、高速和一级的基层细粒的是97%,中粗粒的是98% C、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细粒是95% D、高速和一级的底基层中粗粒是97% 多选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生产配合比包含的内容有(ABCD) A、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B、容许延迟时间 C、标定曲线 D、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2、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含(ABCD)部分 A、原材料检验 B、目标配合比 C、生产配合比 D、施工参数 3、施工全过程质量检验包含的内容有(ABCD )。 A、原材料检验 B、混合料检验 C、施工过程检验 D、质量检查验收 4、施工全过程质量检验中对原材料的检验部分粗集料的稳定性要求有(ABCD)。 A、各档超粒径含量不大于15% B、主粒径变异系数不大于10% C、至少连续7天在料堆不同位置取样的筛分结果 D、样本数不少于1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