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法钛白粉无机表面处理及影响因素

氯化法钛白粉无机表面处理及影响因素
氯化法钛白粉无机表面处理及影响因素

氯化法钛白粉无机表面处理及影响因素

戚蓉

(攀钢集团锦州钛业有限公司,辽宁锦州 121005 )

摘要:介绍了钛白粉无机表面处理的原因、机理及相关工艺,并结合氯化法钛白生产分析了影响无机表面处理及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无机表面处理;氯化法;影响因素

0 前言

钛白粉具有优异的光散射能力、高消色力和遮盖力等性能,但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光化学活性,在有水分的情况下经日光照射(主要是近紫外光谱域),其晶格上的氧离子会失去两个电子变为氧原子 , 这种新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活性,造成涂膜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使高分子有机物发生断链、降解,最终使涂膜粉化、失光、泛黄、变色,导致耐候性降低。其次,无论是通过硫酸法的水解和煅烧工艺,还是氯化法气相氧化工艺生产出来的二氧化钛都存在着一些晶格缺陷,即肖特基缺陷,其粒子表面上存在着许多光活化点,在一些微量杂质如 10 -6 ~ 10 -3 的 F e 、 Cr 、 V 等存在的情况下,会加速其光化学反应,从而引发自由基键反应而破坏涂膜等有机介质。另外,二氧化钛本质上是亲水憎油性物质,表面带负电荷,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很差,会使涂料产生浮色、发花、絮凝和沉淀,这就给它在漆料中的应用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必须通过表面处理堵塞其光活化点,隔绝二氧化钛与光( U V )的直接接触,改善 T iO 2 粒子的表面化学性质,提高其应用性能。

1 表面处理的作用

从光学效果来看, T iO 2 的粒径应控制在 0.2 ~0.3 μ m 为最佳,在此粒径范围内颜料对可见光具有最大的散射力,可以获得最高的遮盖力、消色力和纯正的白度。但是这样小的粒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更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使颜料的抗粉化性较差。通过表面处理不仅解决了小粒径与抗粉化性的矛盾,而且发挥了小粒径卓越的光学性质和颜料性能优势。

就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而言,从氧化工序得到的二氧化钛吸附有少量的 Cl 2 、 T iCl 4 、 T iO Cl 2 、 AlCl 3 等杂质,在与有机漆料混合后,会导致漆料高分子部分生成有色物质,致使白度下降,同时被涂覆的底板也会产生腐蚀作用,而通过表面处理可将杂质除去,这也是不经表面处理的氯化法二氧化钛粗品不能直接使用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开发高光泽、高耐候性、高分散性的优质多功能型钛白粉成为国内外二氧化钛工业发展的新趋向,而表面处理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二氧化钛颜料的耐候性、分散性和保色性,这正是任何一种优异的颜料不可缺少的基本性能。选用不同的表面处理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生产出不同用途的二氧化钛产品。因此表面处理早已成为各国钛白行业中技术人员长期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成为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手段。

2 表面处理概述

所谓表面处理是指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剂和处理工艺,在二氧化钛颜料粒子表面包覆一层或多层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包膜层,以改善二氧化钛固有的缺陷或改变其颗粒的表面性质,提高它的耐候性、分散性等

应用性能。二氧化钛的表面处理主要是通过等电点理论和稳定理论,采用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共价键和高分子接枝反应对二氧化钛的表面进行改性,改性结果只涉及到表面电荷的变化、表面积变化,以弥补二氧化钛的光化学活性缺陷,提高二氧化钛的耐候性、耐久性 , 提高它在各种介质中的湿润性和分散性。但是表面处理无法改变二氧化钛的晶型结构、粒度、粒度分布和颜色几种特性(是由氧化工序所控制决定的)。

钛白粉的表面处理根据表面处理剂性质可以分为无机表面处理和有机表面处理两种;根据表面处理工艺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大类型。一般无机表面处理采用湿法,有机表面处理大多采用干法。

无机表面处理是通过沉淀和吸附,在二氧化钛粒子表面上包上一层或多层无机水合氧化物,通常称为“包膜”。通过包膜可以堵塞晶格缺陷,遮蔽其表面的光活化点,使二氧化钛不直接与分散介质中的有机物接触,起到屏蔽光催化的作用,还可以增强钛白粉耐化学侵蚀的能力。无机表面处理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其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而有机表面处理是通过有机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吸附或键合在二氧化钛的粒子表面,依靠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来提高二氧化钛在各种分散介质中的湿润性、分散性和流变性。但二者对于二氧化钛颜料的作用又是相互关联的,实践证明无机表面处理和有机表面处理共用效果会更佳。

现着重介绍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的铝、硅、锆等几种无机金属水合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氯化法钛白无机表面处理。

3 氯化法钛白无机表面处理工艺及原理

由氧化工序制得的二氧化钛粗品必须经过在水中制浆分散、研磨、分级操作后,才能进行无机包膜。因为浆料中的二氧化钛以原级粒子、聚集粒子、附聚粒子、絮凝粒子的形式存在,如果包膜前不进行分散研磨,就有可能是对聚集粒子或絮凝粒子的包膜,这种粒子团包膜物一经气流粉碎,包膜层被打碎,呈现的是一种残缺不全的包膜状态,而包膜最理想的状态是将包膜剂包在每一个原级粒子的表面,在包膜结束后,用气流粉碎机解聚时,保证每个粒子上都有完整的包膜层。因此无机表面处理前一定要充分分散研磨,以达到表面处理的最终目的。

3.1 分散

二氧化钛在水性介质中分散的好坏不仅影响包膜时的颗粒均匀性,而且直接影响颜料粒子对光的散射性能,从而影响颜料的光学性质和性能。

首先,为了满足研磨工艺高浓度的需要,一般分散浆料浓度控制在 500 g /L 以上。打浆分散用的水最好采用脱离子水(水中含有离子会使颗粒重新絮凝),水的电阻率应不低于 20 万Ω·cm。其次,分散时要具有良好的搅拌强度,一般认为搅拌的线速度为 186 m /min 时效果比较好。另外,为了解决高浓度分散性差的问题,一般分散时要用碱或其它分散剂来调整 pH 值,因为在碱性条件下,特别是当 pH 值为 9 ~ 11 时,二氧化钛在水中的分散性最好。常用的无机分散剂有碱金属的盐类或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硅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三钠等。值得注意的是分散剂加入量过多有害,会使分散剂之间架桥而重新絮凝。

影响二氧化钛浆料分散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二氧化钛的表面电荷、粒径大小、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 pH 值、表面吸附状态、亲介质性、二氧化钛与分散介质极性的平衡、分散介质的表面张力、浆料浓度、搅拌强度等。利用静电斥力的作用和双电层理论来保持二氧化钛浆料的分散稳定性是一个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3.2 研磨(湿磨)

研磨(即湿磨)是无机表面处理前最有效的超微粉碎手段,其目的是将氧化反应物料打浆中形成的二氧化钛聚集体研磨成符合工艺要求的粒度。湿磨对浆料的浓度、温度、黏度、 pH 值、分散状态和装珠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浆料浓度控制在 600 ~ 1200g /L ,浆料 pH 值为 8 ~ 11 。氯化法钛白湿磨生产所采用的密闭立式砂磨机对其排料的温度也有严格的控制要求。

3.3 分级

分级就是分离浆料中的粗细颗粒,将分离出来的大颗粒聚集体返回,重新研磨。通过分级可以进一步获得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二氧化钛分散体,粒度控制在 0.2 ~0.3 μ m 为最佳,并且围绕此粒度分布要狭窄。同时通过分级还可以除去被磨碎的细砂等机械杂质。在氯化法钛白表面处理工艺中采用湿法分级,主要设备是离心式分级器中的水力旋流器。分级操作最关键的因素是浆料的分散程度。如果分散不好,浆料呈絮凝状态,分级操作就很难进行。

3.4 包膜

包膜是钛白粉后处理工序中最关键、最难控制的一步,故氯化法钛白生产的整个包膜过程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包膜工艺操作的关键是 pH 值等条件的控制。通过对无机表面处理剂的添加量、添加顺序、包膜时的温度、 pH 值、速度、时间等的调整,可以改变二氧化钛包膜层的结构和疏松度,从而制得具有不同吸油量和遮盖力的颜料产品。常有的无机表面处理剂有以下几种:

3.4.1 氧化铝( Al 2 O 3 )

氧化铝包膜可以单独进行(单铝包膜),也可以与 SiO 2 、 T iO 2 、 ZrO 2 等一起进行复合包膜。铝包膜时一般先将铝包膜剂硫酸铝或偏铝酸钠配制成 100 ~ 200 g /L 的溶液,按 T iO 2 质量的 1.0% ~ 5.0% (以 Al 2 O 3 计)加入到具有一定浓度要求、分散好的二氧化钛浆料中,用一定浓度的碱或酸在 1 ~ 2h 内缓慢而均匀地中和,使生成的氧化铝水合物沉淀到二氧化钛粒子表面,同时维持 pH 值在 8 ~ 10 ,控制反应温度在 50 ~ 80 ℃[ 1 ]。一般中和反应速度快,则生成海绵状膜,所得产品的遮盖力高,但吸油量也高;若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在 3h 以上,则获得均匀致密的膜层,生成产品的耐候性高。

铝包膜时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中和沉淀反应,当采用硫酸铝以碱中和时,反应式如下:

当采用偏铝酸钠以酸中和时,反应式如下:

铝包膜时所生成的水合氧化物,实际组分是勃姆石或假勃姆石型氧化铝(γ-AlO O H )、水铝石(α-AlO O H )和三羟铝石[γ -Al(OH ) 3 ]的混合物,当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的勃姆石或假勃姆石型水合氧化铝时为最佳,可有利于颜料的分散。用氧化铝包膜的二氧化钛在漆料中与漆料中的酸性官能团反应生

成盐类,在醇酸树脂中 Al 3+ 吸附在二氧化钛的表面,在有少量水存在时,铝盐离解成双电层,使二氧化钛粒子带正电荷,在其表面吸附一层树脂层,由于树脂层的保护作用,使颜料粒子起到分散作用。同时氧化铝膜在二氧化钛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并反射部分紫外线,降低了钛白粉的光化学活性,提高了抗粉化性和保色性。

3.4.2 氧化硅 (SiO 2 )

硅包膜与铝包膜相比较为复杂,一般不单独进行,因为水合氧化硅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氢键,造成浆料过滤洗涤性能差,滤饼有蚀变性,甚至发生胶冻状假稠现象,因此,硅包膜通常与铝包膜、锆包膜等配合使用。致密性氧化硅包膜一般是先将硅包膜剂硅酸钠( N a 2 SiO 3 )溶液的碱金属离子浓度(以 N a 2 O 量计)维持在 0.1 ~ 0.3 mol/L , 大于 1 mol/L 会增强活性硅的凝聚倾向,按 T iO 2 质量的 1.0% ~ 10%( 以 SiO 2 量计 ) 的比例将硅酸钠溶液加入到具有一定浓度要求、 pH 值为 8 ~ 11 的二氧化钛浆料中,在此过程的同时用一定浓度的酸缓慢中和,维持浆料 pH 值在 8 ~ 11 [ 2 ],使硅以氢氧化硅的形式沉淀于二氧化钛粒子表面。如果中和反应速度快就会生成很多 SiO 2 的砂状粒子,不能沉积在二氧化钛表面,当进一步增加活性硅数量时,砂粒争先吸附活性硅,破坏了致密膜的包覆过程,故反应时间一般在5 h 左右。致密硅沉淀反应温度要控制在 80 ~ 100 ℃,低于 60 ℃难以形成致密膜。在整个包膜过程中,要保持均匀的反应条件,硅酸钠和酸溶液最好采用分散淋加的方式,并配以良好的搅拌,避免局部 pH 值过高或过低,生成分散的游离硅胶。

硅包膜不是纯粹的物理沉淀式包膜,而是一种化学结合。硅包膜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硅包膜通过生成“活性硅”形成一层致密的无定形水合氧化硅的表皮状膜。当硅酸钠酸化时,最初析出Si(OH ) 4 形式的正硅酸。这种单体形式的正硅酸活性很大,很快发生缩合缩聚反应,生成硅氧烷链的聚合硅酸。单体硅酸和低聚合度的水合二氧化硅具有活性,也称活性硅(高分子量的氧化硅是不活泼的)。构成的无定形水合氧化硅以羟基形式牢固地键合到二氧化钛的表面。这种化学结合的均匀、连续、致密状膜既不增加吸油量也不降低光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钛白粉的耐候性、耐久性,解决了小粒径与抗粉化性的矛盾,增加了钛白粉的亲水性和水分散性,而且还可以保护钛白粉免受化学侵蚀。

在氧化硅包膜过程中,通过改变不同的工艺控制条件(如浆料的 pH 值、反应温度、反应速度等),可以得到疏松、多孔性的海绵状膜,这种膜是大量极细的氧化硅粒子堆积在二氧化钛粒子之间。这种二氧化钛颜料具有高干遮盖力、高吸油量,可以提高漆膜的不透明度,适用于高颜料体积浓度的平光乳胶涂料。

3.4.3 氧化锆( ZrO 2 )

锆包膜不单独进行,因其处理后的浆料过滤性差,滤饼不易抽干,易发生假稠现象,故常与铝包膜等配合使用。一般将锆包膜剂硫酸锆或氧氯化锆溶液按 T iO 2 质量的 0.1% ~ 2.5%( 以 ZrO 2 量计 ) 的比例(按 0.5% ~ 1.0% 的加入量为最佳,超过 2.5% 会对颜料的光学性能有相反的损害作用[ 3 ])加入到一定浓度的 T iO 2 浆料中,同时加入一定浓度的碱溶液并维持浆料 pH 值为 8 ~ 10 ,控制反应温度在 40 ~ 60 ℃,反应时间2 h 以上,使锆以水合氧化锆的形式沉淀于二氧化钛粒子表面形成致密、均匀、连续的锆膜。锆包膜所形成的水合氧化锆以羟基的形式牢固地键合在 T iO 2 表面,其

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很大,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能提高二氧化钛基体与包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采用锆酸盐溶液如硫酸锆包膜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氧化锆膜来代替二氧化钛膜,因为氧化锆包膜层不仅具有二氧化钛膜的提高层间结合力的作用,而且能显著地掩蔽二氧化钛晶格表面上的光活性基团,提高二氧化钛的耐候性、光泽度和耐久性。

4 影响氯化法钛白无机表面处理的主要因素

4.1 二氧化钛浆料的分散性

选择合适的分散剂,优化分散、砂磨、分级工艺,使浆料中的二氧化钛粒子尽可能地以原级颗粒形式存在,使浆料保持良好的分散性,是保证成膜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

4.2 pH 值

pH 值的控制是无机表面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如对致密硅膜而言,当 pH 值控制在 9 ~ 11 时硅酸聚合速度慢,并且二氧化钛粒子处于高分散状态,可以使成膜比较均匀,能够获得完整的致密性硅膜。而当 pH 值超出此控制范围, pH 值为 7 ~ 8 时硅胶聚合速度太快,无法得到致密膜,而生成的是多孔海绵状膜,不仅影响了成膜质量,而且使产品吸油量等超标 ; 当浆料 pH 值控制在 2 ~ 3 时,虽然硅酸聚合速度最慢,但分散性差,凝聚现象严重,造成包膜不均匀,包膜质量差,易产生触变性,使过滤、洗涤性差,产品质量不合格。

4.3 包膜处理剂的加入量及加入顺序

根据所需钛白粉的不同应用性能,选择适宜的处理剂加入量(或加入比例)及加入顺序至关重要。如硅包膜剂硅酸钠的用量一般占 T iO 2 质量的 1.0 %~ 10%( 以 SiO 2 计 ) ,当进行致密硅包膜时用量偏低,制备海绵状膜时用量偏高,但当 SiO 2 的总包膜量超过 12% ,则使钛白粉的机械性能下降,光学性能减退,甚至膜层从钛白粉表面分离出去。

在氯化法钛白包膜的生产过程中,精 T iCl 4 所含杂质 SiCl 4 中的硅含量及氧化工序加入晶型转化剂铝粉的含量都直接影响着包膜处理剂的加入量。在进行包膜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精 T iCl 4 中含硅量过高,则会对包膜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使产品的吸油量等性能超标,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因此,必须对包膜处理剂的加入量进行适当的调整。精 T iCl 4 中不同含硅量对钛白粉性能指标的影响见表1。

表 1 不同含硅量的精 TiCl 4 包膜后钛白粉的性能指标

此外,调整不同包膜处理剂之间的比例,如硅、铝比,以及处理剂的加入顺序,可以改变二氧化钛的表面电荷和等电点时的 pH 值,提高二氧化钛对树脂的吸附量,改善其在树脂中的分散性能。

4.4 反应温度

对于同一种包膜,只有将反应温度严格控制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膜,从而使二氧化钛获得所需要的应用性能。

4.5 反应速度和时间

包膜浆料的 pH 值、包膜处理剂的加入速度等都直接影响包膜反应速度,而反应速度及反应时间的长短同时也制约着成膜的结构、疏松度和成膜的质量。

4.6 搅拌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湿法包膜工艺,都必须有良好的搅拌。如果搅拌强度太大,太激烈,会造成粒子间的强烈碰撞,使刚沉淀到二氧化钛粒子表面的水合氧化物沉积层被破坏;如果搅拌强度不够,太平缓,会使二氧化钛浆料无法充分分散,造成包膜不均匀。此外,浆料的浓度、包膜处理剂的纯度、氧化半成品浆料的杂质含量等都会对氯化法钛白无机表面处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5 结语

通过二氧化钛的无机表面处理,可以增强钛白粉的应用性能,开发出不同品牌的多功能高档钛白粉,提高产品的服务档次,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满足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近几年来,国内采用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攀锦钛业在产能、产品质量和品种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包膜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国外知名公司的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差距。因此,不断深层次地完善、创新钛白粉无机表面处理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尽快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对于推动技术的进步,促进民族氯化法钛白工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硫酸法和氯化法生产钛白粉产品在各应用领域优劣分析

硫酸法和氯化法生产钛白粉产品在各 应用领域优劣分析 一、概述 钛白粉学名二氧化钛(TiO2),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为优越的白色颜料。它具有无毒、具有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的白度和光亮度,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陶瓷、化妆品、食品和医药等工业,它被称为“工业味精”,其人均消费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该国市场潜力的有力证据。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钛白粉从根本上牵动着各个行业的发展神经,经常被誉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其制造方法有两种,硫酸法和氯化法。目前全球60%为氯化法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氯化法的比例更高。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因其生产过程环保和产品质量较高,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先进技术。美国早在2006年就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家硫酸法钛白粉工厂。中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进钛白粉产业升级,氯化法钛白粉在2005年就列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鼓励类项目。 二、钛白粉硫酸法与氯化法生产工艺比较 1、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的生产操作程序非常复杂,其基本化学反应包含有一系列的简单化学反应,如由铁精矿作为原料的酸解、水解和煅烧等。硫酸法主要是以钛铁矿和硫酸为原料,用硫酸分解成TiOSO4溶液,过滤除去钛液中的不溶性杂质,然后通过真空结晶、固液分离除去FeSO4?7H2O,再经浓缩后热水解,制得偏钛酸,洗涤、漂白除去可溶性硫酸盐并滤干,经煅烧脱水脱硫转化为二氧化钛,经干磨后得到锐钛型产品或在煅烧时加入促进剂进行晶型转化得到未包膜金红石型初品或产品。如生产较高档的金红石型产品,还须将初品浆化,经湿磨解聚分级,进行无机表面处理后洗去物料中的盐分,干燥后再进行超微粉碎和有机处理。

钛白粉生产工艺介绍2

1.钛白粉生产工艺介绍 §1.1钛白粉的生产工艺 二氧化钛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无毒、对健康无害,是最重要的白色颜料,占全部白色颜料使用量的80%。从全世界范围来说,所开采的钛矿90%以上用于TiO2颜料的生产。1998年,世界总的TiO2颜料消费量为355万吨,按2000美元/吨的单价计其总价值为70亿美元,是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的第三大无机化工产品。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其列为关键化学品行列,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其生产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钛白粉的工业生产方法有氯化法和硫酸法两种,其中56%为氯化法产品,这种产品的70%以上又产自美国杜邦、克尔麦吉公司和美资美联公司,其他国家的钛白粉工厂仍以硫酸法为主。我公司拟建的钛白装置也属于氯化法。我国钛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到2000/2001年上半年,全国各钛白生产企业的产能总和将达到38万t/a。除锦州铁合金总厂钛白分厂为氯化法生产外,其余厂家均为硫酸法。世界钛白粉生产的特点是技术高度垄断,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20几个国家、30多家公司、50来家工厂生产钛白粉。美国杜邦公司、英国二氧化钛集团、美国美联无机化工公司、美国克朗诺斯公司、芬兰凯米拉公司以及美国克尔麦吉公司拥有世界钛白粉生产能力的78%。 §1.2钛白粉生产发展史 1789年,英国业余矿物学家格雷戈尔神甫在其教区哥纳瓦尔州的默纳金山谷里的黑色磁性砂石(钛铁矿)中发现一种新的元素(钛),当时命名为“默纳金尼特”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对岩石矿物作系统分析检验时发现一种新的金属氧化物,即是现在的金红石(TiO2)亦含有此新元素,他把此新元素以希腊神话中天地之子Titans(泰坦神)命名为钛(Titanium)。“钛”亦即是格雷戈尔所称的“默纳金尼特”。 我国钛矿资源的地质勘查,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至60年代进行的,并相继投入开发;我国钛矿资源的深加工利用(生产钛白、焊条涂料、海绵钛、钛金属、钛材等),则是从1954年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海绵钛开始,1958年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成海绵钛及钛材加工车间投产,60年代末开始形成钛工业体系(生产海绵钛、钛加工材等多种产品),至1997年,我国钛工业已形成矿山-冶炼-加工和科研-设计-生产-应用两个相互关联、比较完整的体系。 国内外钛矿资源的90%以上用于生产钛白,钛白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有先进的氯化法和传统的硫酸法,其生产工艺及优缺点比较见表5。 §1.3国际 世界上在1824年就开始了钛白粉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在1916年于挪威建成了年产1000t 含25%二氧化钛的复合颜料厂,1918年美国钛颜料公司成立(后为国家铅业公司兼并)并开始了钛白粉的工业化生产.1923年法国采用稀释法晶种进行水解,生产出了含96%~99%二氧化钛的颜料钛白粉(锐钛),1925年美国国家铅业公司开始生产纯二氧化钛.(锐钛).1930年麦克伦堡采用外加碱中和晶种法对水解制钛白粉工

钛白粉

钛白粉基本概况 一、名词解释 钛白粉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化学式为TiO2,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在一般情况下与大部分物质不发生反应。属于惰性颜料,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 二、二氧化钛的结晶 1、在自然界中二氧化钛有三种结晶:板钛型、锐钛和金红石型。 2、钛白粉三种结晶的区别: A、板钛型由于其晶体结构不稳定,所以在自然界中不能长期稳定存在,所以量小不具有工业价值而未被使用。而金红石型更趋向稳定。 B、金红石与锐钛产品粒径分布存在差异:由于金红石型产品晶型更趋向六面体,比较锐钛更容易分散均匀,其所形成的团聚物更加均匀。粒径分布更为窄。 C、虽然金红石与锐钛硫酸法生产的工艺基本类似,但是具体参数存在很大的差别。 D、锐钛产品只能用硫酸法进行生产,但是金红石产品现在有硫酸法与氯化法两种。 E、最后才是包膜的区别:锐钛产品基本在煅烧结算,经过雷蒙磨破碎之后进行包装销售,而金红石产品为了更好的提高其分散,耐候等特性,在煅烧后使用氧化铝或者锆进行表面处理,帮随同时的还有进行部分的有机处理。 三、钛白粉的分类 钛白粉颜料共分两个类型(锐钛和金红石),5个品种(A1,A2,R1,R2和R3),其中: A1指未经无机表面包膜处理的锐钛型钛白粉,其TiO2含量不低于98%; A2指经过无机表面包膜处理的锐钛型钛白粉,其TiO2含量不低于92%; R1指TiO2含量不低于97%的金红石型钛白粉,通常不经过无机表面包膜处理或经过微量的无机包膜处理; R2指TiO2含量不低于90%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具有较理想的综合光学和应用性能,是用途最广的一类产品; R3指TiO2含量不低于80%的金红石型钛白粉,通常都经过高包覆量的Al2O3/SiO2包膜处理,包膜层呈疏松多孔状,具有高吸油量和低密度,适用于需要干遮盖的高颜料体积浓度(PVC)的平

氯化法钛白粉产品质量对比表

质检科2014年6月13日

氯化法钛白粉质量对比 项目实测值备注 产品牌号R902LR793CR510 TiO2含量,%92.692.793.5GB/T 1706-2006颜色(与标样比)不低于不低于不低于 金红石含量,%99.7799.9099.80XRD 消色力116118118GB/T 1706-2006 Tcs值216821532162雷诺兹数Scx值 3.40 3.63 3.40 湿法L值95.9595.1995.28 b值 1.290.99 1.01 吸油量,g/100g16.420.318.4电阻率??cm10100127008600分散性um18.012.515.0 PH值7.77.57.48 干粉L值99.0698.3199.01 b值 1.120.57 1.11 Wh(白度)98.5198.3198.50亨特白度 技术部质检中心 2014-9-12

钛白粉紫外老化试验报告 一、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紫外线老化试验箱 试验条件:温度60℃,喷淋,辐照循环99.99H,15W紫外线灯管 试验时间:2014年06月11日至2014年07月10日 试验样品:钛白粉油相白度,分散白度 样品批号:20140611144 样品尺寸:厚度200um 样品制备:,分散白度称取醇酸树脂9.24g,溶剂油17.16g,钛白粉17.6g调制 试验设备: 紫外线老化试验箱,型号TUV301产地:广州泰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快手涂料快速分散机,型号KS-370产地: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试验结果: 紫外耐候老化实验结果数据如下图所示,其中X轴为时间轴,共计20天,Y轴为b值。 下图为兴茂老化实际图 1、

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

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 I, A* T7 u8 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概述. O8 M. o! j- d! W: H 当今世界钛白产业的潮流是氯化法钛白不断发展,硫酸法钛白逐渐萎缩淘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钛白行业仍是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的硫酸法钛白一 统天下。面对全球二氧化钛产业界的兼并重组、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我国加入WTO,民族钛白工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只有对国内钛白行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提高钛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产品的档次及科技含量,扩大高档金红石型钛白的产能,才能缓解国内市场高档金红石型钛白供应 紧张局面,提高与进口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我国钛白工业的生存空间。a; q) e0 k) J: u1 ~5 @相对于硫酸法钛白生产而言,氯化法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易实现连续自动化、“三废”排放少、更易获得高质量金红石型钛白等优点,而逐渐占据了全球钛白行业的主导地位。由于环保法规的日 益强化和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氯化法在钛白生产中已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氯化法 钛白生产技术难度大,关键设备结构复杂,要求采用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的特殊材料,研究开发形 成商业化生产需巨额投资,因此,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至今仍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所垄断。 2 T w" R/ K- l 我国氯化法钛白的开发研究始于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分别建设了中试装置和千吨级的工业性 试验装置,尽管在开发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不少进步,但距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八十年代末,锦州铁合金(集团)公司面对国外技术的垄断和封锁,采用咨询方式从美国引进了氯 化法钛白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并于199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套也是目前唯一一套 1.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生产装置,经多次的技术攻关,目前此套装置已经实现正常运行,达到设计产能,特别是氯化 钛白的核心部分—氧化炉能够实现20余天的连续运行,产品质量亦稳步提升。锦州氯化钛白生产线的成功达产,标志着我国已经逐步攻克氯化钛白生产技术,具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形成真正 有市场竞争能力产业化生产线的条件。 二.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1.工艺流程 (1) 配料工段' Q9 S! }6 s5 F0 v 来自高位料仓合格粒度的富钛料与破碎、干燥后的石油焦按一定配料比加入到螺旋输送机,经初混后送入流化器,风送至氯化工段,经旋风和布袋收尘卸入混合料仓,供氯化炉使用。 (2)氯化工段. i, {* i$ z) ]$ J3 s; I 来自混合料仓的富钛料和石油焦连续加入氯化炉,与氧化工段返回氯气和补充的新鲜氯气在高温 下反应生成含TiCl4的混合气体,向混合气体中喷入精制返回钒渣泥浆和粗四氯化钛泥浆以回收 TiCl4,并使热气流急聚冷却,在分离器中分离出矾渣、钙、镁、铁等氯化物固体杂质。分离器顶部 排出的含TiCl4气体进入冷凝器,用粗TiCl4循环冷却液将气态TiCl4冷凝,冷凝尾气再经冷冻盐水冷凝后,废气进入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合格后,由烟囱排空。粗TiCl4送至精制工段除钒。/ C% }# {) r, u: L5 {1 j0 e 4 D1 V- A' P+ t9 I: i1 ` 分离器排渣经处理后去专用渣场堆放。 (3)精制工段7 [- Z" p8 ^' ^) D P3 g 粗TiCl4和矿物油按一定比例连续加入除钒反应器,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矿物油和粗TiCl4中的VOCl3 反应生成不溶性VOCl2,同时使TiCl4大量蒸发,TiCl4蒸汽进入装有填料的精馏塔, 塔顶排出的TiCl4气体经冷凝器冷凝后收得精TiCl4。不凝性气体送废气处理工序处理,钒渣泥浆返 回氯化工段回收TiCl4。 3 i* M# u; B2 ~. {( \5 ^" q (4)氧化工段 从精制工段来的精TiCl4用泵连续送入TiCl4 预热器,用燃料油间接加热,预热后的TiCl4气体进入AlCl3发生器,同时氯气与铝粉通过精确计量加入到AlCl3发生器中,铝粉与氯气反应生成AlCl3并利用反应热进一步预热四氯化钛,TiCl4和AlCl3混合物进入氧化反应器。

对于塑料用钛白粉的类型和要求

塑料工业是钛白粉的第二大用户,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领域,年均增长率6%,全世界500余 个钛白粉牌号中,有50多个牌号是属于塑料专用的。钛白粉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除了利用 它的高遮盖力、高消色力及其他颜料性能外,它还能提高塑料制品的耐热、耐光、耐候性能, 使塑料制品免受UV光的侵袭,改善塑料制品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由于塑料制品比油漆和油 墨的涂膜厚得多,因此它不需要太高的颜料体积浓度,加上它遮盖力高,着色力强,一般用量 只有3%~5%。几乎所有热固性和热塑性的塑料中都使用它,如聚烯烃类(主要是低密度的聚 乙烯)、聚苯乙烯、ABS、聚氯乙烯等,它既可以与树脂干粉混合,也可以与含增塑剂的液体 相混合,还有一些是把钛白粉先加工成色母粒后在使用。 大多数塑料用钛白粉粒径都较细,通常涂料用钛白粉的粒径为0.2~0.4μm,而塑料用钛白粉的 粒径为0.15~0.3μm,这样可以获得兰色底相,对大多数带黄相的树脂或易泛黄的树脂有遮蔽作用。 普通型塑料用钛白粉一般不经过表面处理,因为采用常规的水合氧化铝这类无机物包膜的钛白粉,在相对湿度60%时,其吸附平衡水在1%左右,当塑料在高温挤出加工时,水分蒸发会导 致光滑的塑料表面出现气孔,这种未经无机物包膜的钛白粉,一般都要经过有机表面处理(多 元醇、硅烷或硅氧烷),因为塑料用钛白粉与涂料用钛白粉不同,前者是在低极性的树脂中, 通过剪切力加工混合,有机表面处理后的钛白粉,在适当的机械剪切力下,就能比较好地分散。 随着塑料制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外用塑料制品,如塑料门窗、建筑材料等室外用塑料 产品,对耐候性也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必须使用金红石钛白粉外,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这种 表面处理一般不加锌,只加硅、铝、锆等。硅具有亲水去湿作用,可防止塑料高温挤出时因水 分蒸发而产生气孔,但这些表面处理剂的量一般不太多。 塑料的组成包括树脂、填料、增塑剂及其他助剂(如着色剂、防老剂、阻燃剂等),按产品加 工方式可分为塑料薄膜的挤出吹塑成型工艺、塑料板材的挤出成型工艺和塑料注射成型工艺, 例如: 塑料薄膜的挤出吹塑成型工艺: 树脂、填料、助剂制母粒配料(母粒加树脂)吹膜塑料薄膜 该工艺采用的主要设备有双辊开炼机、吹膜机等。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包括塑化、注射和模塑冷却三个阶段,常用设备有栓塞式注射机、螺杆式注 射机等。 塑料制品对钛白质量要求是: 1) 遮盖力:遮盖力好的钛白,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更轻更薄; 2) 白度:决定浅色或白色塑料制品的外观; 3) 分散性:影响塑料制品生产成本,分散不好的钛白在塑料制品中会影响制品的光滑度和光亮度; 4) 耐候性:室外使用的塑料制品以及塑料门窗等必须保证钛白的耐候性能。 色母粒 塑料色母粒是一种高浓缩、高效能的颜色配置品,即颜料以超常浓度均匀分布在载体树脂中, 并形成一定粒径的颗粒。它主要由核心层(颜料)、偶联层(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分散层(润滑剂或分散剂)、增混层(载体树脂)等组成,在塑料中作为染色剂使用,广泛用于吹膜、注塑、热压、注塑等塑料制品的生产,色母粒着色效果优越,使用方便,节约能源,使用时无

二氧化钛后处理及设备

二氧化钛后处理及设备 (一)二氧化钛的制浆、分散、湿磨和分级 氯化法氧化工序的半成品粒度已经很细,不需要进行前粉碎。硫酸法经回转窑煅烧后的产品首先要经过磨细才能充分发挥湿磨机的作用。国内几家大的硫酸法钛白粉厂前粉碎基本上都是采用雷蒙磨来实现的(见表1)。 表1 雷蒙磨的具体设备情况 公司名称型号来源 核工业部华原公司雷蒙磨R5M 从德国进口 攀渝钛业雷蒙磨R5M — 裕兴钛白粉厂雷蒙磨R5M — 河南漯河4R、5R雷蒙磨国产 国产的雷蒙磨在质量和使用寿命上远远赶不上进口雷蒙磨,其使用10年以上仍然完好。配备有自动控制的DCS控制系统,以提高研磨效率。 磨细的物料通常由螺旋计量器加到制浆罐中。制浆用脱盐水作稀释剂,进行充分搅拌,固相浓度(质量)25%-30%。制浆的同时加人分散剂,调整pH值至9-12可达到最佳分散效果。此时要求体积电阻率不低于20000Ω·cm,若有可能可用黏度计检测,到黏度最低时为最好,以便湿磨效果充分发挥。 分散剂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为有机分散剂、无机分散剂。 有机分散剂主要是烷醇胺类和多元醇(即常用的有三乙醇胺)、二异丙醇胺、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无机分散剂主要是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碳酸钠、碳酸二氢铵、偏硅酸钠等。通常使用六偏磷酸钠和偏硅酸钠最多。六偏磷酸钠对微细分散体中的固体粒子有很强的分散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直链的多磷酸盐玻璃体,其中n为20-100能与分散介质中钙、镁、亚铁等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配位化合物,起到遮蔽多价阳离子,防止这些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二氧化钛产生电中和而凝聚在一起,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氯化法钛白浆料pH值为2. 3左右,呈酸性。大多数工厂都采用偏硅酸钠作分散剂调整pH值达到9-11,以达到最佳分散效果。作分散剂的偏硅酸钠又是包硅膜的一部分,在定量加人后,尚未达到最佳pH值时,可以加人离子膜碱液协助调整pH值到达终点。 近几年,国内金红石型钛白粉产品的产量和产能扩大,进入市场后的信息反馈使生产厂家逐渐认识到,分散单元在后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分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湿磨后浆料分级的效果,特别是影响包膜的质量。分散不好,再好的包膜配方也不能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和使用性能优良的产品,所以分散的作用应该引起人们充分重视。 分散操作要非常重视以下几种影响分散的因素:①前工序产出的二氧化钛粒度和形态;②制浆的水质要好,选用去离子水,体积电阻率不低于20000Ω·cm;③浆液的pH值是控制分散好坏的重要条件,根据后处理的情况,可以通过小型试验确定最佳pH值(通常为9-11);④分散剂的选择和用量,也可以通过工业实践确认,通常用量不超过粉料量的1%;⑤浆液的浓度要合适,通常浆液中固体物料为600-1200g/L;⑥分散罐的力学性能如机械搅拌的强度等。 湿磨是后处理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不仅硫酸法需要,氯化法也同样需要,国外大型氯化法工厂湿磨的环节往往是一点不能忽视的。湿磨与水选法比较,为获得粒度细而均匀的浆料,在相同的条件下湿磨生产能力是水选法的1. 5-2. 0倍。 湿磨的作用就是进一步磨碎在上道工序产生的聚集粒子、附聚粒子和絮凝粒子。因其粒子间的结合力非常弱,很容易通过机械研磨的方式把它们打开,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可防止它们再聚凝在一块。这样可使一些较粗大的粒子经研磨达到具有应用性能的粒度范围(一)。 湿磨设备主要包括球磨机、振动磨、砂磨机。由于前道工序的进步,金红石型产品的湿磨设备主要选用砂磨机。它是用途较广泛的亚微米级的湿磨设备,就研磨细度而论仅次于胶体磨。

氯化法钛白的发展(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氯化法钛白的发展(一) 钛白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始于1824 年,直至1910 年由挪威的杰布森(Jebsen)与法鲁普(Farup) ,法国的罗西(A. J. Rossi)和美国的巴顿(L. E. Barton)共同完成了用硫酸法及熔融法从钛铁矿制备二氧化钛的生产工艺研究。1916 年, 在挪威的菲特烈斯德(Fredrikstad)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年产1000 吨含25%Ti02 的复合颜料工厂。在此之后,硫酸法钛白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在20 世纪50 年代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后,工艺进人成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放缓,1980-1990 年生产能力增长率仅为0.4%;到2000 年,产能达到192.7 万吨,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2.45%,1995-2000 年生产能 力增长率仅为1.0%。针对硫酸法钛白工艺的出现,德国拜尔(Bayer)公司于1927 年首建氯化法钛白生产厂,并于1932 年在世界上第一个申请氯化氧化法 制取钛白的专利。美国杜邦(Du Pont) 1932 年进人钛白粉工业,非常重视并全力开发氯化法钛白工艺技术。1958 年杜邦公司在埃莫尔投产了第一个商业级氯 化法钛白厂,1959 年在新约翰逊威尔和1963 年在安蒂奥克(加利福尼亚州) 先后建成两个氯化法钛白厂,使氯化法技术日趋成熟并占据垄断地位,开始向 行业霸主地位发展。1980 年氯化法钛白年生产能力为83. 9 万吨,1990 年为153. 6 万吨,2000 年为261. 2 万吨,产能已经超过硫酸法占世界钛白总生产能力的57. 55%,其发展速度为同期(1995-2000 年)硫酸法钛白生产能力发展速度的2.9 倍(见表1)。 氯化法钛白工艺流程短,装置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 投资低于硫酸法,与环境友好性优于硫酸法,日益被人们所公认,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国际够经济规模的钛白粉装置都首选氯化法钛白工艺。到目前为

提高钛白粉在涂料中分散性的改进方法

提高钛白粉在涂料中分散性的改进方法 钛白粉(英文名称:titanium oxide),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TiO2)的白色颜料。学名为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分子式为TiO2是一种多晶化合物,其质点呈规则排列,具有格子构造。在涂料体系中使用GR复合钛白颜料可限得与钛白粉相同或相近的性能指标;GR复合钛白颜料可广泛应用于涂料体系中,改善涂料的性能,较大幅度地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 钛白粉是涂料次要成膜物质,它不仅能使被涂物体表面光亮洁白,而且还能增强涂料的耐候性、抗粉化能力以及流变性。而钛白粉的分散性好坏在涂料中非常重要,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涂料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了解钛白粉在涂料中的分散因素,不但可以提高涂料质量,还可以降低污染排放量,使国家的清洁工业要求得到更好的执行。 1.影响分散的因素 在溶剂型涂料中,当树脂和溶剂油确定后,钛白粉的应用性能与表现特性,便决定了其的分散与分散稳定化程度。 首先,平均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影响钛白粉颜料性能。当钛白粉粒径小于200nm的质量百分数在30%左右时,Zeta电位大约在-70mv;若质量百分数小于20%时,Zeta电位大约在-40mv,可见钛白粉的粒径情况严重影响其表面电性,从而影响表面吸附性能。需注意,粒径也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钛白粉的其他性能,最好控制粒度在(0115~013)Lm。 其次,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影响钛白粉应用性能。在混合涂料分散体系中,极性很强的无机离子既会抵消钛白粉表面的电荷,又无法形成强大的双电层,使钛白粉表面的吸附作用减弱,使树脂无法牢固吸附在钛白粉颗粒表面,从而降低了钛白粉分散稳定化程度,导致其在溶剂型涂料中返粗。 再次,吸油量的高低影响钛白粉分散性或分散稳定性。高吸油量的钛白粉研磨分散后,一部分溶剂油会被钛白粉吸收,使溶解树脂的油不足,树脂溶剂化程度降低,消弱了钛白粉的吸附性,导致其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降低。 2.提高分散性的途径 第一,严格控制粒径及粒度分布。 钛白粉粒径和粒度分布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要完全掌握较为困难,因此可首先对水解工艺和技术进行改进,保证生成的原级粒子均匀。其次可加强煅烧关键温度点的控制,使二氧化钛粒子均匀成长。最后进行产品的粉粹,可选择效率高、分级效果好的气流粉碎机代替雷蒙系统,以稳定钛白粉表面特性。 第二,严格控制吸油量和水溶物。 钛白粉吸油量主要与煅烧过程中煅烧氛围或煅烧高温点温度有关,若控制不当,会造成钛白粉颗粒晶格缺陷和粒子形状不规则,因此,一定要控制合适的煅烧温度,调节进料量和窑体转速的合理匹配,减少颗粒的晶格缺陷和粒子规则的几何外形。 第三,严格做好表面处理。 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大多为锐钛型钛白粉,其在涂料中的分散性较差,在国家提倡清洁工业的大背景下,其在涂料行业中的应用逐渐被金红石钛白粉所取代。对于仍在使用锐钛型钛白粉的涂料企业,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来改变其表面特性,如选择有机硅、偶联氮试剂或者一些多聚磷酸盐等。

选用钛白粉时应考虑的几种特性

选用钛白粉时应考虑的几种特性 作者:王俊忠毅兴行技术部 一,分散性(Dispersion) 由于库存或包装所形成的钛白粉结块(clumps)(聚积物和凝结块),在分散搅拌后形成钛白粉和树脂的均匀混合物。良好的分散性不仅可消除最后产品中之斑点(speaks)和(streaks)之现象,且可保证有最大光散射效率。在选择钛白粉品级和分散过程时,下列三点需特别注意: ?钛白品级的分散性因制造程序而有不同。例如,经无机氧化物表面处理的钛白粉品级通常较末处理的品级易于分散于液体系统中(可塑剂 (plasticizers)、塑化物(plasticized vinyl))。但就另一方面而言,末经表面处 理的品级通常易分散于干拌研磨(dry blending)如聚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模制用树脂的制造程序。 ?钛白粉粒子个体无法打破的。不管加入结块过程中的能量有多大,在打散束缚的结块时,它们只是粒子彼此间的分离。 ?分散(dispersion)这个词常常被含糊其词的使用。例如,有些"分散"问题实际上是配方上稀释不充分的问题,而在塑胶中还留下不可溶的浓斑点。 二,光学性质 在塑胶应用中,钛白粉是较受欢迎的颜料,因其在低颜料含量下,可提供最佳的散射效果。除了光学性质外,其他重要的产品特性,亦可决定钛白粉等到级,以适用于特殊的用途。一些重要的产品特性将在本章予以讨论。 光学性质(Optical) 在选择应用钛白粉时需用考虑适应力,著色强度,底色和色泽(color)等到基本的光学性质。白色颜料的适应力和著色强度显示其对光的散射效率,适应力显示白色颜料使用权塑胶系统不透明的能力,而著色强度则显示白色颜料对有色塑胶系统所提供的白度(whiteness)和亮度(brightness)。因为较容易度量,著色强度最常用来表示白色颜料的光散射效率。为度量相对著色强度,在每公克钛白粉试品中掺入0.008公克碳黑,使用权用这种混合的黑色颜料组群(Master batch)分散塑胶之中,其所产生之灰色塑胶制成均匀,不透明的塑胶片(sheets)或模制碎片(molded chips)。有最大光散射效率的钛白粉试口可提供最浅的灰色和最佳的光反射性。 钛白粉的底色(UNDERTONE)对于著色的色泽具有影响。底色因钛白粉微粒大小而不同,它无法以干革命粉末或白色塑胶的外观来评定之。底色通常被叙

钛白粉行业分析

钛白粉行业分析 一、钛白粉概述 1、钛白粉描述 钛白粉学名为二氧化钛。它有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二种结构。 钛白粉的制备主要原料:钛矿石。 2、制造工艺 钛白粉既可用钛铁矿、金红石制取,也可用钛渣制取。钛白粉生产工艺有两种:即硫酸盐工艺和氯化物工艺,硫酸盐法的技术比氯化物法简单,可以用品位低和比较便宜的矿物。目前世界上约有47%产能采用硫酸盐工艺,53%产能为氯化物工艺。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硫酸盐法生产。 两种制法中最为突出的差别就是白度,氯化法制出的几乎不含铁离子,白度通常很好,硫酸法就参差不齐,通常较好的硫酸法生产的钛白粉也达不到任何一个氯化法生产的白度。其次就是细度和分散性,氯化法的粒子分布均匀,细度较细,分散力普遍好。 3、钛白粉的用途 二氧化钛(或称钛白粉)广泛用于各类结构表面涂料、纸张涂层和填料、塑料及弹性体,其它用途还包括陶瓷、玻璃、催化剂、涂布织物、印刷油墨、屋顶铺粒和焊剂。据统计,2006年全球二氧化钛需求达460万吨,其中涂料行业占58%、塑料行业占23%、造纸10%、其他9%。 钛白粉在橡胶行业中既作为着色剂,又具有补强、防老化、填充作用。 钛白粉在化妆品中应用也日趋广泛。由于钛白粉无毒,远比铅白优越,各种香粉几乎都用钛白粉来代替铅白和锌白。 用钛白粉制得的瓷釉透明度强,具有质量小、抗冲击力强、机械性能好、色彩鲜艳、不易污染等特点。 4、钛白粉生产原料概况 钛白粉生产需要钛矿等资源。解决原料长期稳定地供应,是我国钛白粉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几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等因素的刺激下,我国钛白粉产业出现了超过两位数的市场需求增幅,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但没有缓解,而且越来越严重。我国钛精矿储量主要集中在四川、广西、云南等地,矿石二氧化钛的含量较低,且矿区选矿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钛精矿供应能力的增长一直落后于国内钛白粉生产企业产能的扩张。此前,一些钛白粉生产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料。但近年以来,作为我国钛矿主要进口国之一的越南,将钛矿列入其希望保留用于国内生产的原料名单之中,大幅减少对中国的出口,使我国钛白粉生产企业的原料紧张状况加剧。 根据《2009年关税实施方案》中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就钛白粉而言,其主要原料,钛精矿、高钛渣和硫酸出现在了调整行列之中。根据方案,2009年高钛渣(二氧化钛质量分数大于70%的)进口由原来的最惠国税率6.5%继续下调为0,硫酸由原来的最惠国税率5.5%下调为0,与此同时,钛矿砂及其精矿出口2009年的暂定关税上调为10%。 新的关税方案实施后,国内钛精矿出口将受到限制,而硫酸、高钛渣进口应有所增长。对于国内原料供应企业而言,资源量的增长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尤其在当前产品消费需求疲软的时期,国内价格或将因此下滑。对于使用其作为原料的钛白粉行业而言,原料价格下降直观来看无疑是利好的,成本的下降为销售压力巨大而价格已降至成本线的企业又提供了一线价格操作余地,企业利润空间有所增加。

钛白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钛白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硫酸法生产锐钛型钛白粉生产中的硫酸其实是充当了一个载体,就是先把钛拿出来, 经过除杂,然后再弄成钛。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中的氯气也是这样。 硫酸法锐钛型钛白粉的工艺简述: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步骤1、钛矿粉碎 将购进的钛矿砂用雷蒙机或者风扫磨等粉碎成符合工艺要求的钛矿粉,并送到储存和计量钛矿粉的料仓。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步骤2、酸解 用浓硫酸分解钛矿,制取可溶性的钛的硫酸盐。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偏钛酸铁(FeTiO3),是一种弱酸弱碱盐,可以用强酸把它分解。用过量的酸就能使反应进行到底。由于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最高温度可以达到250℃,因此必须采用高沸点的酸--硫酸才能适应这一反应。在酸分解的过程当中,矿粉当中的各种杂质大部分也被分解,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硫酸盐,并在浸取的时候与钛的可溶性盐一起进入溶液当中,形成黑钛液。为了除铁,用金属铁把钛液中的高价铁还原成亚铁,同时,为了避免亚铁的再一次氧化,还必须用过量的金属铁把定量的四价钛还原成三价钛。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步骤3、沉降 酸解浸取、还原以后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的杂质。铁、钒、铬、锰等金属的硫酸盐为可溶性的杂质,在结晶或水解、水洗的过程中除去。不溶性杂质中的大多数,如未分解的钛矿、沙粒等靠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沉降除掉。不溶性杂质中的另一部分是硅和铝的胶体化合物,以及一些早期水解了的钛,虽然数量并不大,但具有很高的动力稳定性,需要另外加沉降剂,强化沉降澄清过程。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步骤4、洗渣 经过净化沉降后的泥渣中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的钛,为保证收率,要通过用板框压滤机压滤的办法回收其中的大部分可以溶解的钛元素,不溶性钛和其他的未溶解杂质作为废渣排掉。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步骤5、结晶 结晶有两种方式:冷冻结晶和真空结晶。FeSO4溶解度受溶液的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在组成一定的钛液中,Fe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本工序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钛液的温度降低。 5.1 冷冻结晶是利用制冷介质(液氨或者氟利昂或者溴化锂等)的蒸发带走热量,使冷冻盐水温度降低,通过盘管换热,从而使钛液的温度降低下来,造成FeSO4 处于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的部

纳米钛白粉的应用及有机包膜处理

纳米钛白粉的应用及有机包膜处理 0 前言 钛白粉作为一种被普遍使用的高档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油墨、纸张、化纤、陶瓷、日化、医药、食品等行业。而纳米材料是当今新材料研究中最富有活力的,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纳米钛白粉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员,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竞相研究开发的热门课题,其制法日趋完善,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纳米钛白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因其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而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效应,如量子效应、隧道效应、独特的颜色效应,以及光催化作用及紫外屏蔽等功能,在功能性涂料、汽车、化妆品、卫生保健、废水处理、环保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研究极其活跃。国内目前有江苏河海纳米和攀钢研究院等几家较大的纳米钛白粉生产企业,纳米钛白粉的生产技术走在了前沿。 1 纳米钛白粉的特殊性 由于纳米钛白粉的特殊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特殊的性质,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100 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1)表面与界面效应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巨大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 nm时,微粒包含4 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 nm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 nm和5 nm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 m2/g和180 m2/g。如此高的比表面积会出现一些极为奇特的现象,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 (2)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

钛白粉后处理

(一)二氧化钛的制浆、分散、湿磨和分级 氯化法氧化工序的半成品粒度已经很细,不需要进行前粉碎。硫酸法经回转窑煅烧后的产品首先要经过磨细才能充分发挥湿磨机的作用。国内几家大的硫酸法钛白粉厂前粉碎基本上都是采用雷蒙磨来实现的(见表1)。 国产的雷蒙磨在质量和使用寿命上远远赶不上进口雷蒙磨,其使用10年以上仍然完好。配备有自动控制的DCS控制系统,以提高研磨效率。 磨细的物料通常由螺旋计量器加到制浆罐中。制浆用脱盐水作稀释剂,进行充分搅拌,固相浓度(质量)25%-30%。制浆的同时加人分散剂,调整pH值至9-12可达到最佳分散效果。此时要求体积电阻率不低于20000Ω·cm,若有可能可用黏度计检测,到黏度最低时为最好,以便湿磨效果充分发挥。 分散剂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为有机分散剂、无机分散剂。 有机分散剂主要是烷醇胺类和多元醇(即常用的有三乙醇胺)、二异丙醇胺、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无机分散剂主要是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碳酸钠、碳酸二氢铵、偏硅酸钠等。通常使用六偏磷酸钠和偏硅酸钠最多。六偏磷酸钠对微细分散体中的固体粒子有很强的分散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直链的多磷酸盐玻璃体,其中n为20-100能与分散介质中钙、镁、亚铁等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配位化合物,起到遮蔽多价阳离子,防止这些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二氧化钛产生电中和而凝聚在一起,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氯化法钛白浆料pH值为2. 3左右,呈酸性。大多数工厂都采用偏硅酸钠作分散剂调整pH值达到9-11,以达到最佳分散效果。作分散剂的偏硅酸钠又是包硅膜的一部分,在定量加人后,尚未达到最佳pH值时,可以加人离子膜碱液协助调整pH值到达终点。 近几年,国内金红石型钛白粉产品的产量和产能扩大,进入市场后的信息反馈使生产厂家逐渐认识到,分散单元在后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分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湿磨后浆料分级的效果,特别是影响包膜的质量。分散不好,再好的包膜配方也不能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和使用性能优良的产品,所以分散的作用应该引起人们充分重视。

钛白粉硫酸法与氯化法清洁生产比较(1)

钛白粉硫酸法与氯化法清洁生产比较 中国钛白网研究室 一、概述 钛白粉学名二氧化钛(TiO2)具有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的白度和光亮度,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为优异的白色颜料。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陶瓷、化妆品、食品和医药等工业。目前其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 据SRIC统计,截止2009年底,世界钛白粉总产能已增至570万t/年,其中硫酸法为250万t/年,占44%;氯化法为320万t/年,占56%。目前,全球钛白粉产能在530万t左右,其中氯化法产能已占63.2%,氯化法在总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如图1所示。 图1 全球氯化法和硫酸法产能对比 二、钛白粉硫酸法与氯化法生产工艺比较 1、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主要是以钛铁矿为原料,用硫酸分解成TiOSO4溶液,过滤除去钛液中的不溶性杂质,然后通过真空结晶、固液分离除去FeSO4·7H2O,再经浓缩后热水解,制得偏钛酸,洗涤、漂白除去可溶性硫酸盐并滤干,经煅烧脱水脱硫转化为二氧化钛,经干磨后得到锐钛型产品或在煅烧时加入促进剂进行晶型转化得到未包膜金红石型初品或产品。如生产较高档的金红石型产品,还须将初品浆化,经湿磨解聚分级,进行无机表面处理后洗去物料中的盐分,干燥后再进行超微粉碎和有机处理。

2、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 20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DuPont)研究用氯化法制取钛白粉获得成功,并用于工业生产。在九十年代我国锦州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咨询联合设计的方式建起了锦州铁合金厂1.5万 t/a氯化法钛白装置,建成后的装置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氯化法钛白生产线。这套装置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攻关,已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并于2003年开始筹建年产3万 t/a的氯化法钛白粉工程。目前达产3.6万 t/a,氯化法生产工艺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技术受到国内外钛白粉业界的青睐,并已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鼓励类项目。 氯化法是用含钛的原料,如天然金红石、人造金红石、白钛石、钛铁矿或氯化高钛渣等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钛,经精馏提纯,然后再进行气相氧化,在速冷后经过气固分离得到TiO2。氯化法钛白主要有三大工艺过程描述如下: (1)氯化工序:采用加碳氯化工艺将原料中的钛元素转化成粗TiCl4;氯化工艺可以是沸腾氯化、也可以是熔盐氯化,粗TiCl4经过提纯制取纯精TiCl4。钛矿石和石油焦按配比配混料加入氯化炉中,底部通入氯气或氧化尾气在高温下进行氯化反应,炉气主要是四氯化钛、三氯化铝、三氯化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进入收尘器,把冷凝下来的高沸点氯化物收集下来,气相四氯化钛进入冷凝器,用四氯化钛液体冷凝并淋洗高沸点氯化物使四氯化钛气体净化之后进入低温冷凝器,把四氯化钛、四氯化硅等冷凝下来,不凝性气体经多级淋洗回收氯化氢、氯气后排空。收尘器收集的氯化渣经水冲洗后,按照原料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如果采用的是人造金红石、天然金红石或人造富钛料,则一般用石灰中和处理、过滤、渣送渣场堆存或用于生产水泥制品,废水中氯化钙按浓度制得不同规格的氯化钙产品,其他废水处理合格后排放;如采用的是60% - 70%的钛铁矿,则可以将采用两级过滤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分离出来送渣场填埋,过滤得到的金属氯化液则可以通过深井灌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粗四氯化钛经过有机物除钒并除去高、低沸点氯化物得到精四氯化钛,过程中产生的含钒泥浆返回氯化工序处理。 (2)氧化工序:精TiCl4气相氧化制取符合颜料性能的金红石型TiO2粒子。过程包括精四氯化钛预热并加入同步制备的三氯化铝,两步法氧气预热,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二氧化钛半成品和炉气经过冷却、气固分离、氯气返氯化回用。分离出来的二氧化钛半成品制浆,脱氯送后处理加工; (3)后处理工序:后处理与硫酸法基本相似,只是包膜处理的工艺技术不同,生产适应不同用途的产品。

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

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阅读次数:2533 一、???????????? 概述(Introduction) 自1791年发现钛元素到1918年采用硫酸法商业生产钛白粉以来,至今已有80多年的生产和商业使用历史。钛白粉生产方法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 硫酸法是用钛精矿或酸溶性钛渣与硫酸反应进行酸解反应,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经水解得到偏钛酸沉淀;再进入转窑煅烧产出TiO2。硫酸法以间歇法操作为主,生产装置弹性大,利于开停车及负荷调整。但其工艺复杂,需要近二十几道工艺步骤,每一工艺步骤必须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最好质量的钛白粉产品,并满足颜料的最优性能。硫酸法既可生产锐钛型产品,又可生产金红石型产品。 氯化法是用含钛的原料,以氯化高钛渣、或人造金红石、或天然金红石等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钛,经精馏提纯,然后再进行气相氧化;在速冷后,经过气固分离得到TiO2。该TiO2因吸附一定量的氯,需进行加热或蒸气处理将其移走。该工艺简单,但在1000℃或更高条件氯化,有许多化学工程问题如氯、氯氧化物、四氯化钛的高腐蚀需要解决,再加上所用的原料特殊,较之硫酸法成本高。氯化法生产为连续生产,生产装置操作的弹性不大,开停车及生产负荷不易调整,但其连续工艺生产,过程简单,工艺控制点少,产品质量易于达到最优的控制。再加上没有转窑煅烧工艺形成的烧结,其TiO2原级粒子易于解聚,故所所以在表观上人们习惯认为氯化法钛白粉产品的质量更优异 硫酸法与氯化法的优势比较于下表: 表一、硫酸法和氯化法优劣比较表

一、??????????? 钛白粉原料来源及加工(Raw materials for T iO2 pigment manufacture) 主要有两种具有经济开采利用的钛矿—岩矿和砂矿。如图二所示、多数钛矿在其适合用于钛白粉颜料加工之前,需要进行浓缩与富集、或用其他的加工方法以提高TiO2在原料中的含量。采用通常的选矿方法如重选、磁选、静电选等进行选矿,进一步的加工是电炉冶炼成高钛渣和铁还原与化学处理生产人造金红石。 三.??? 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TiO2 pig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 ogy) 1、硫酸法生产工艺技术(Sulfate technology) 如图一、所示,硫酸法技术的主要工艺步骤是: ●TiO2原料用硫酸酸解; ●沉降,将可溶性硫酸氧钛从固体杂质中分离出来; ●水解硫酸氧钛以形成不溶水解产物或称偏钛酸; ●煅烧除去水份,生成干燥的纯TiO2。 若采用的最初原料配料的铁含量高或钛含量低时,则要在净化和水解之间

钛白粉生产工艺介绍

钛白粉生产工艺介绍 一、钛白粉生产工艺概述 二氧化钛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无毒、对健康无害,是最重要的白色颜料,占全部白色颜料使用量的80%。从全世界范围来说,所开采的钛矿90%以上用于TiO2颜料的生产。1998年,世界总的TiO2颜料消费量为355万吨,按2000美元/吨的单价计其总价值为70亿美元,是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的第三大无机化工产品。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其列为关键化学品行列,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其生产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1789年,英国业余矿物学家格雷戈尔神甫在其教区哥纳瓦尔州的默纳金山谷里的黑色磁性砂石(钛铁矿)中发现一种新的元素(钛),当时命名为“默纳金尼特”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对岩石矿物作系统分析检验时发现一种新的金属氧化物,即是现在的金红石(TiO2)亦含有此新元素,他把此新元素以希腊神话中天地之子Titans(泰坦神)命名为钛(Titanium)。“钛”亦即是格雷戈尔所称的“默纳金尼特”。 我国钛矿资源的地质勘查,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至60年代进行的,并相继投入开发;我国钛矿资源的深加工利用(生产钛白、焊条涂料、海绵钛、钛金属、钛材等),则是从1954年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海绵钛开始,1958年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成海绵钛及钛材加工车间投产,60年代末开始形成钛工业体系(生产海绵钛、钛加工材等多种产品),至1997年,我国钛工业已形成矿山-冶炼-加工和科研-设计-生产-应用两个相互关联、比较完整的体系。 自1791年发现钛元素到1918年采用硫酸法商业生产钛白粉以来,至今已有80多年的生产和商业使用历史。钛白粉生产工艺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 硫酸法是用钛精矿或酸溶性钛渣与硫酸反应进行酸解反应,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经水解得到偏钛酸沉淀;再进入转窑煅烧产出TiO2。硫酸法以间歇法操作为主,生产装置弹性大,利于开停车及负荷调整。但其工艺复杂,需要近二十几道工艺步骤,每一工艺步骤必须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最好质量的钛白粉产品,并满足颜料的最优性能。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