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1节 查理定律 盖 吕萨克定律(第2课时)课时作业 教科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1节 查理定律 盖 吕萨克定律(第2课时)课时作业 教科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1节 查理定律 盖 吕萨克定律(第2课时)课时作业 教科版选修33

第2课时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

1.查理定律(等容变化):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与_______成正比.表达式p T =常量或p 1T 1=________________或p 1p 2

=____________.

2.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与______成正比.表达式V T =常量或V 1T 1=________或V 1V 2

=________.

3.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则气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气体的摄氏温度升高到原来的两倍

B .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升高到原来的两倍

C .气体的摄氏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

D .气体的热力学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

4.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由50℃加热到100℃,气体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 A .气体压强是原来的2倍 B .气体压强比原来增加了50273

C .气体压强是原来的3倍

D .气体压强比原来增加了50

323

5.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下列过程可以实现的是( ) A .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B .温度不变,体积增大

C.温度升高,体积减小 D.温度不变,体积减小

6.

图1

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封有气体的玻璃管来测绝对零度,当容器水温是30刻度线时,空气柱长度为30 cm;当水温是90刻度线时,空气柱的长度是36 cm,则该同学测得的绝对零度相当于刻度线( )

A.-273 B.-270

C.-268 D.-271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查理定律

1.电灯泡内充有氮、氩混合气体,如果要使电灯泡内的混合气体在500℃时的压强不超过一个大气压,则在20℃的室温下充气,电灯泡内气体的压强至多能充到多少?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由0℃升高到10℃时,其压强的增量为Δp1,当它由100℃升高到110℃时,所增压强为Δp2,则Δp1与Δp2之比是( )

A.10∶1 B.373∶273

C.1∶1 D.383∶283

知识点二盖·吕萨克定律

3.

图2

如图2所示,一端开口的钢制圆筒,在开口端上面放一活塞.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及活塞的重力不计,现将其开口端向下,竖直缓慢地放入7℃的水中,在筒底与水面相平时,恰好静止在水中,这时筒内气柱长为14 cm,当水温升高到27℃时,钢筒露出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筒的厚度不计)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5℃升高到10℃,体积的增量为ΔV1;温度由10℃升高到15℃,体积的增量为ΔV2,则( )

A.ΔV1=ΔV2 B.ΔV1>ΔV2

C.ΔV1<ΔV2 D.无法确定

【方法技巧练】

控制变量法分析液柱移动问题

5.

图3

两端封闭、内径均匀的直玻璃管水平放置,如图3所示.V左

A.不动 B.向左移动

C.向右移动 D.无法确定是否移动

图4

如图4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有一段长为h的水银柱,将管内气体分为两部分.已知l2=2l1,若使两部分气体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管内水银柱将如何移动?(设原来温度相同)

1.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其压强不变,若热力学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则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

A .四倍

B .二倍

C .一半

D .四分之一

2.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主要原因是( ) A .软木塞受潮膨胀

B .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 .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

D .瓶内气体压强因温度降低而减小

3.在密封容器中装有某种气体,当温度从50℃升高到100℃时,气体的压强从p 1变到p 2,则( )

A.p 1p 2=12

B.p 1p 2=21

C.p 1p 2=323373 D .1

p 2

<2 4.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做等容变化时,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成正比

B .气体做等容变化时,温度升高1℃,增加的压强是原来压强的1/273

C .气体做等容变化时,气体压强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D .由查理定律可知,等容变化中,气体温度从t 1升高到t 2时,气体压强由p 1增加到p 2,则

p 2=p 1[1+(t 2-t 1)/273]

5.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它的压强不变,降低温度,使它的体积为0℃时的1

n

倍,则此

时气体的温度为( )

A.-273/n℃ B.-273(1-n)/n℃

C.-273(n-1)/n℃ D.273n(n-1) ℃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5℃升到10℃,体积的增量为ΔV1;温度由10℃增到15℃,体积的增量为ΔV2,则( )

A.ΔV1=ΔV2 B.ΔV1>ΔV2

C.ΔV1<ΔV2 D.无法确定

7.

图5

如图5所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U形管竖直放置,管中有两段水银柱封闭着a、b两部分气体,若保持a部分气体温度不变,使b部分气体温度升高,则( )

A.a的体积和压强不变;b的体积变大,压强不变

B.a的体积变小,压强变大;b的体积变大,压强变小

C.a的体积变小,压强变大;b的体积变大,压强不变

D.a和b的体积都变大,压强都变小

8.

图6

如图6所示,两根粗细相同、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A和B,竖直插入同一水银槽中,各用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定质量同温度的空气,空气柱长度H1>H2,水银柱长度h1>h2,今使封闭气柱降低相同的温度(大气压保持不变),则两管中气柱上方水银柱的移动情况是( ) A.均向下移动,A管移动较多

B.均向上移动,A管移动较多

C.A管向上移动,B管向下移动

D.无法判断

9.

图7

如图7所示,A、B两容器容积相等,用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连接,两容器内装有不同气体,细管中央有一段水银柱,在两边气体作用下保持平衡时,A中气体的温度为0℃,B中气体

温度为20℃,如果将它们的温度都降低10℃,则水银柱将( )

A.向A移动 B.向B移动

C.不动 D.不能确定

图8

如图8所示,圆柱形汽缸倒置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汽缸内被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汽缸质量为M=10 kg,缸壁厚度不计,活塞质量m=5.0 kg,其圆面积S=50 cm2,与缸壁摩擦不计.在缸内气体温度为27℃时,活塞刚好与地面接触并对地面恰好无压力.现设法使缸内气体温度升高,问当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时,汽缸对地面恰好无压力?(大气压强p0=105 Pa,g取10 m/s2)

11.一定质量的空气,27℃时的体积为1.0×10-2

m 3

,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100℃时体积是多大?

第2课时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 课前预习练

1.压强p 热力学温度T p 2T 2 T 1

T 2 2.体积V 热力学温度T

V 2T 2 T 1T 2

3.B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p 1T 1=p 2T 2

,得T 2=p 2T 1

p 1

=2T 1,B 正确.]

4.D [根据查理定律p 1T 1=p 2T 2得p 2=T 2T 1p 1=373323p 1,即压强变为原来的373323倍.p 2-p 1=(373323

-1)p 1

=50323p 1,气体压强比原来增加了50

323

,所以正确答案为D.] 5.A [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其热力学温度和体积成正比,则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发生变化,故A 正确.] 6.B [此情景为等压过程,有两个状态.

t 1=30刻线,V 1=30S 和t 2=90刻线,V 2=36S

设T =t 刻线+x ,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V 1

t 1+x =

V 2

t 2+x

即30S 30刻线+x =36S 90刻线+x 解得x =270刻线,所以绝对零度相当于-270刻线,选B.] 课堂探究练 1.0.38 atm

解析 忽略灯泡容积的变化,气体为等容变化,找出气体的初、末状态,运用查理定律即可求解.

灯泡内气体初、末状态的参量分别为

气体在500 ℃,p 1=1 atm ,T 1=(273+500)K =773 K.

气体在20℃时,热力学温度为T 2=(273+20)K =293 K. 由查理定律p 1T 1=p 2T 2

p 2=T 2T 1p 1=293

773

×1 atm≈0.38 atm

方法总结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即p

T

=常量或p 1T 1=p 2T 2

.

2.C [由查理定律得Δp =p T ΔT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Δp

ΔT

=恒量,温度由

0℃升高到10℃和由100℃升高到110℃,ΔT =10 K 相同,故压强的增量Δp 1=Δp 2,C 项正确.]

方法总结 查理定律的重要推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初状态(p 、T )开始,发生一个等容变化过程,其压强的变化量Δp 与温度的变化量ΔT 间的关系为:Δp ΔT =p T 或Δp 1ΔT 1=Δp 2

ΔT 2.

3.1 cm

解析 当水温升高时,筒内的气体发生的一个等压变化过程.设筒底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 .当t 1=7℃即T 1=280 K 时,V 1=14 cm 长气柱;当T 2=300 K 时,V 2=(14 cm +h )长气柱.由

等压过程的关系有V 2T 2=V 1T 1,即14+h 300=14280

,解得h =1 cm ,也就是钢筒露出水面的高度为1 cm.

方法总结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即V

T =常量或V 1T 1=V 2T 2

.

4.A [由盖·吕萨克定律V 1T 1=V 2T 2可得V 1T 1=ΔV ΔT ,即ΔV =ΔT T 1·V 1,所以ΔV 1=5

278

×V 1,ΔV 2

5283×V 2(V 1、V 2分别是气体在5℃和10℃时的体积),而V 1278=V 2

283

,所以ΔV 1=ΔV 2,A 正确.]

方法总结 盖·吕萨克定律的重要推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初状态(V 、T )开始发生等压变化,其体积的改变量ΔV 与温度的变化量ΔT 之间的关系是:ΔV ΔT =V T 或ΔV 1ΔT 1=ΔV 2ΔT 2

5.C [设降温后水银柱不动,则两段空气柱均为等容变化,初始状态左右压强相等,即p

=p 右=p

对左端Δp 左ΔT 左=p 左T 左,则Δp 左=ΔT 左T 左p 左=10293p

同理右端Δp 右=20293

p

所以Δp 右>Δp 左即右侧压强降低得比左侧多,故液柱向右移动,选项C 正确.] 6.水银柱将向上移动

解析 假设上、下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不变, 由查理定律得到Δp =ΔT 上

T

p ,则

对上端Δp 上=ΔT T 上

p 上

对下端Δp 下=ΔT 下

T 下

p 下

其中ΔT 上=ΔT 下,T 上=T 下,p 上

所以Δp 上<Δp 下,即下端压强升高得比上端多,故液柱向上移动.

方法总结 此类问题研究三个状态参量(p 、V 、T )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先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从而确定其它两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各量之间的关系.在液柱移动问题中,我们可以先假设两边气体体积不变,利用

Δp

ΔT

=常量分别研究两边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两边压强变化量Δp 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液柱移动情况. 课后巩固练 1.C 2.D 3.C

4.C [一定质量的气体做等容变化,气体的压强是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跟摄氏温度不是正比关系,A 错;根据Δp =

ΔT

T

p 知,只有0℃时,B 选项才成立,故B 错误;气体压强的

变化量,总是跟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无论是摄氏温度,还是热力学温度,C 正确;p 2p 1

t 2+273t 1+273,解得p 2=p 1(1+t 2-t 1

273+t 1

),由此可判断D 错误.]

5.C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V 1=V 0(1+t 273),即V 0n =V 0(1+t

273),整

理后得t =-273(n -1)/n ℃.]

6.A [当p 不变时,由盖·吕萨定律V T =常量,知V 1278=V 2283=V 3288,ΔV 1=V 2-V 1=5

278

V 1,ΔV 2

=V 3-V 2=5283V 2=5283·283278V 1=5

278

V 1,故A 正确.]

7.A [由于b 部分气体压强p b =p 0+p h 1保持不变,温度升高,体积增大,而a 部分气体的压强p a =p b -p h 2=p 0+p h 1-p h 2也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知体积不变,故只有A 项正确.]

8.A [因为在温度降低过程中,被封闭气柱的压强恒等于大气压强与水银柱因自重而产生的压强之和,故封闭气柱均做等压变化.并由此推知,封闭气柱下端的水银面高度不变.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的分比形式ΔV =ΔT

T

·V ,因A 、B 管中的封闭气柱,初温T 相同,温

度降低量ΔT 也相同,且ΔT <0,所以ΔV <0,即A 、B 管中气柱的体积都减小;又因为H 1>H 2,

A 管中气柱的体积较大,|ΔV 1|>|ΔV 2|,A 管中气柱减小得较多,故A 、

B 两管气柱上方的水

银柱均向下移动,且A 管中的水银柱下移得较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9.A [由Δp =ΔT T p ,可知Δp ∝1

T

,而T A =273.15 K ,T B =293.15 K ,所以A 部分气体压

强减小的多,水银柱将向A 移动.] 10.127℃

解析 因为当温度T 1=(273+27) K =300 K 时,活塞对地面恰好无压力,列平衡方程:p 1S +mg =p 0S ,

解得p 1=p 0-mg S =105 Pa -5×1050×10

-4 Pa =0.9×105

Pa

若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汽缸恰对地面无压力时,列平衡方程:p 2S =p 0S +Mg ,

解得p 2=p 0+Mg S =105 Pa +10×1050×10

-4 Pa =1.2×105

Pa

根据查理定律:p 1T 1=p 2T 2,得0.9×105300=1.2×10

5

273+t

解得t =127℃. 11.1.33×10-2

m 3

解析 一定质量的空气,在等压变化过程中,可以运用盖·吕萨克定律进行求解,空气的初、末状态参量分别为

初状态:T 1=(273+27) K =300 K ,

V 1=1.0×10-2 m 3

末状态:T 2=(273+27+100) K =400 K

由盖·吕萨克定律V 1T 1=V 2

T 2

得,气体温度升高100℃时的体积为

V 2=T 2T 1V 1=400

300

×1.0×10-2 m 3=1.33×10-2 m 3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相互 作用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难度系数 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弹簧测力计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 (3)小孩对小车的100N的拉力,方向东偏北30° 5、在下列各组力中,属于同一性质的力是 A.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B.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拉力、动力、阻力D.重力、分子力、电磁力、推力 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 D.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 7、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8、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时作业2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1.关于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比较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时间长B.速度小的时间长 C.一样长D.质量大的时间长 【解析】水平抛出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由y=1 2gt 2得t= 2y g,其下落的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 定,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相同,A、B、D错误,C正确. 【答案】 C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过程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取决于() A.物体的初始高度和所受重力 B.物体的初始高度和初速度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 D.物体所受的重力、初始高度和初速度 【解析】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x=v0t,由h=1 2gt 2得t= 2h g,所以时间t由高度h决定,又x =v0t=v02h g,故x由初始高度h和初速度v0共同决定,B正确. 【答案】 B 3.(2013·茂名高一检测)滑雪运动员以20 m/s的速度从一平台水平飞出,落地点与飞出点的高度差3.2 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运动员飞过的水平距离为x,所用时间为t,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x=16 m,t=0.50 s B.x=16 m,t=0.80 s

C.x=20 m,t=0.50 s D.x=20 m,t=0.80 s 【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根据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得t=2h g= 0.80 s.根据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x=v0t=20×0.80 m=16 m,B正确. 【答案】 B 4.人站在平台上平抛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1,落地时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 【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5. 如图5-2-1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球a以v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在它正上方有一小球b也以v0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并落于C点,则() 图5-2-13 A.小球a先到达C点 B.小球b先到达C点 C.两球同时到达C点 D.不能确定 【解析】b球做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b 球落于C点,水平位移x与a球位移相同,由于x=v0t,故t=x v0,x相同,v0也相同,因此t也相同. 【答案】 C 6.关于斜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抛出后,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B.物体抛出后,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C.物体抛出后,沿着轨迹的切线方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始终沿着切线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基础夯实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2.(珠海市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射门瞬间,比较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B.脚对球的力等于球对脚的力

C.脚对球的力小于球对脚的力 D.脚对球的力等于足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临沂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C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地面给人的弹力和重力,因为弹力大于重力所以人跳起。 4.(深圳市三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浙江专版)201X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学案 浙科版必修2

比例 9 ∶ 3 ∶ 3 ∶ 1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色圆形×绿色皱形 F 1 黄色圆形?? ? 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粒形:圆形对皱形为显性 ? F 2 黄色 绿色 黄色 绿色圆形 圆形 皱形 皱形 ????? ①每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 即:黄色∶绿色=3∶1,圆形∶皱形=3∶1 ②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是绿色圆形和黄色皱形 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 1都是黄色圆形,F 2中出现黄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形和绿色皱形,这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9∶3∶3∶1。 2.孟德尔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中认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 1的基因型为YyRr 。F 1可以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受精时,它们是随机结合的。 3.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其比例接近于1∶1∶1∶1。 4.测交结果表明F 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5.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 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地进行自由组合。

1.母亲是卷发双眼皮,父亲是直发单眼皮,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是直发双眼皮吗? 提示:有可能。因为不同性状之间会发生重新组合。 2.什么是性状的重新组合? 提示:子二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组合。如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 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纯合的黄色圆形豌豆所占比例是多少?F2的绿色圆形豌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16(解析版)

1.(2012·广州高一检测)下列各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 A.千克、米、秒B.克、牛顿、米 C.质量、长度、时间D.质量、力、位移 【解析】选项C、D中所给的都是物理量,不是物理单位,C、D错误;千克、米、秒分别为质量、长度、时间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A正确;B项中牛顿是导出单位,克不属于国际单位,B错误. 【答案】 A 2.(2012·厦门高一检测)关于国际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单位制是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一种通用的单位制 B.各国均有不同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为了交流方便而采用的一种单位制 C.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基本的单位制,只要在物理运算中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最后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D.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是长度、能量、时间 【解析】国际单位制中,规定了七个基本量与基本单位,即长度(m)、质量(kg)、时间(s)、电流(A)、温度(K)、物质的量(mol)、发光强度(cd).国际单位制就是各国都要统一采用的通用单位制,故A选项正确.国际单位制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便于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中的交流,故B选项正确.为了物理运算的简捷、方便,才有了国际单位制的统一规定.只要运算过程中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必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这是国际单位制的又一重要作用,故C选项正确.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基本单位的物理量中没有“能量”,故D选项错误. 【答案】AB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位移的单位选定为基本单位 B.牛、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都属于力的单位 C.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g的值等于9.8 cm/s2 D.在力学计算中,所有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 【解析】力学单位制中,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不包含力的单位,故A错误;根据F=ma,1 N=1 kg·m/s2,故B正确;在厘米、克、秒制中,g值不变,g=9.8 m/s2=980 cm/s2,故C错误;在力学计算中,没有特殊说明,所有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故D正确. 【答案】BD 4.(2012·桂林高一检测)关于力的单位“牛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质量是2 kg的物体产生2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B.使质量是0.5 kg的物体产生1.5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C.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D.使质量是2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解析】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是1 N,即F=ma =1×1 N=1 N,C正确. 【答案】 C 5.关于功的单位,下列各式中能表示的是() A.J B.N·m C.kg·m2/s3D.kg·m2/s2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基本单位和物理公式导出新的物理量的单位.根据功的定义式:W=Fs可知,它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位移单位组成,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力和位移的单位分别是N和m,故1 J=1 N·m,A、B均正确.

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2节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重、难点) 2.举例说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含义。3.说出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1.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训练,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领悟其中的解题方法。 一、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多对性状。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运用了统计学方法。 4.实验的程序方面:提出问题―→实验―→分析―→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A和a、a和a、A和A都是等位基因。( ) 2.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无须考虑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对实验的影响。( ) 3.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 ) 4.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

5.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 ) 提示:1.×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a和a、A和A控制的是相同性状。 2.√ 3.√ 4.×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 自由组合定律 [问题探究] 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提示:(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的遗传因子。 (3)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2.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如何? 提示:(1)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基因型相同,若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即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 3.若n表示生物个体所含有的等位基因对数,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多少?自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配子种类数为2n,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数为3n,表现型种类数为2n。 [归纳总结] 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 (1)范围:两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均不符合,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也不符合。 (2)发生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2.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性和独立性 (1)同时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2)独立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3.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 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是指三对或三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它们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表所示:

(新课标)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课时作业9(含解析)选修32

(新课标)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课时作业9(含解析)选修 32 课时作业(九) 一、单项选择题 1.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对交变电流没有阻碍作用 B.电容器的电容越大,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C.电容的容抗越小,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 D.电容器具有“通直流、隔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解析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但由于电容器对交流电也有阻碍作用,容抗即反应电容对交流电阻碍作用的物理量,故A项错误;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容抗越小,故B项错误;容抗越小,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故C项正确;电容对电流的影响可概括为“隔直流、通交流、通高频,阻低频”,故D错误.故选C项. 答案 C 2.(2017·南沙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甲、乙是规格相同的灯泡.当接线柱 a,b接电压为U的直流电源时,无论电源的正极与哪一个接线柱相连,甲灯 均能正常发光,乙灯均不亮;当a,b接电压的有效值为U的交流电源时,甲 灯发出微弱的光,乙灯能正常发光.关于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和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电感线圈,y可能是电容器 B.x可能是电容器,y可能是电感线圈 C.x可能是二极管,y可能是电容器 D.x可能是电感线圈,y可能是二极管 解析接线柱a、b接电压为U的直流电源时,甲灯均能正常发光,乙灯完全不亮,说明y为电容器;当a、b接电压的有效值为U的交流电源时,甲灯发出微弱的光,乙灯能正常发光,说明x为电感线圈,A项正确. 答案 A 3.用电压表检查如图中的故障,测量U ad=5.0 V,U ab=0,U bc=5.0 V,U cd =0.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R1断路B.电容器C被击穿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章 第2节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目标] 1.简述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2.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3.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掌握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遗传图解 (3)实验结论 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归纳整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2)联系 ①均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 ②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规律同时起作用。 ③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例1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答案D 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论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例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课时作业10固体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10 固体

基础巩固 1.(多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 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 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解析: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 答案:BC 2.(多选)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像一个透明的水蓝色的“冰块”,透过它游泳池中心内部设施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感觉就源于建筑外墙采用了一种叫做ETFE(四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的膜材料.这种膜材料属于非晶体,那么它具有的特性是( ) A.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同性 B.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 C.具有一定的熔点 D.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析: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是各向同性的,故A正确;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 正确. 答案:AD 3.(多选)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是由于( ) A.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 B.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相同 C.晶体内部结构的无规则性 D.晶体内部结构的有规则性 解析:晶体内部的微粒是有规则排列的,从而使它在不同方向上的物质微粒排列情况不同,引起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案:AD 4.把某薄片一面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接触它的反面,熔化了的石蜡呈椭

圆形,那么这个薄片是( ) A.非晶体B.多晶体 C.单晶体D.无法判定 解析:只有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答案:C 5.(多选)某固体物质,其热性能各向同性,则该固体物质( ) A.一定是非晶体 B.可能具有确定的熔点 C.一定是单晶体,因为它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D.一定不是单晶体,因为它具有各向同性的物理性质 解析:导热性能各向同性的物体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是多晶体,因此A选项不正确.多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因此B选项正确.物体外形是否规则不是判断是否是单晶体的依据,因此选项C不正确.因为单晶体区别于多晶体和非晶体在于其物理性质上的各向异性,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BD 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一定没有明显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则内能也不变 C.通常的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这些金属都是非晶体 D.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解析:多晶体显示各向同性,但具有确定的熔点,A错.晶体熔化时,其温度虽然不变,但其体积和内部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则内能就可能发生变化,故B错.金属材料虽然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非晶体,可能是多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C错,D对. 答案:D 7.(多选)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微粒按空间点阵排列 B.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 C.非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 D.石墨的硬度比金刚石差得多,是由于它的微粒没有按空间点阵分布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设问,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动手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3.应用讨论、练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投影片、弹簧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物理小车两辆、光滑长木板、条形磁铁一个、铁块一块。 教学环境 传统授课班,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录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3、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力?力学中常用的力有哪些? 学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学中常用的力有: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教师:一个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吗? 学生:不能,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前一个是施力物体,后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这句话对吗? 学生:对,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什么是“相互”作用呢? 学生:“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教师:那么物体间的这对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与体验] ①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 教师:用力推桌子时,你有何感觉? 学生:桌子也在推我,我用的力越大,身体向后仰得越厉害。 ②让学生用笔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

第二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通过豌豆多少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来的 A.1 B.2 C.3 D.多 2.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规律相符C.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 D.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3.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F1的 A.遗传因子发生了改变 B.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 C.非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 D.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遗传因子间自由组合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F2种子为556粒(以560 5. 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6.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4/16和6/16 B.9/16和2/16 C.1/8和3/8 D.2/4和3/8 7.下列杂交组合中,亲代都是杂合体且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 8.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自交产生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9.基因型的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10. 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其F2中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占总数的 A.1/16 B.3/16 C.6/16或10/16 D.9/16 11.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A.1/8 B.1/16 C.1/32 D.1/64 12. 家兔中黑(B)对褐(b)为显性,短毛(R)对长毛(r)为显性,某兔与黑色短毛(BbRr)兔杂交,产仔26只,其中黑色短毛9只,黑色长毛4只,褐色短毛10只,褐色长毛3只,则某兔的基因应该是() A.BbRr B.BbRR C.bbRr D.BBRR 13.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哪一组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15.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在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推在他们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课时)

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能区分相关遗传概念 【质疑讨论】(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2)F l 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F 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 (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自学质疑】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实验现象: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1: F2: : : : 2、实验解释: P (黄圆)× (绿皱)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配子 F 1 (黄圆) 减数 分裂 配子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测交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 应用 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种数 1、AaBb 与Aabb 杂交后代基因型_____种, 表现型_____种 2、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 A. EeFF ×eeff B.EEFf ×eeFf C.EeFF ×EEFf D.EeFf ×EeFf 求特定个体出现概率 1、AaBb 与Aabb 杂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后代aabb 概率_______; 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亲代基因型 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l 代都是显性性状。现选用六个品种分别与F1进行异花传粉,依次得到以下结果: 品种①×Fl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品种②×Fl 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品种③×Fl 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0:0 品种④×Fl 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l :0:1:0 品种⑤×Fl 一全为黄圆 品种⑥×F1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0:1:0 请分析上述结果,写出这六个品种的基因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矫正反馈】 1、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据图 (1)此细胞的基因型是 (2)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3)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 (4)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5)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的基因是 ,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_______ (6) 减数分裂此细胞能形成 种精子,精子的基因型是 2.花生种皮紫色R 对红色r 为显性,厚壳T 对薄壳t 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TtRr 与ttRr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分别为( ) A.4种和2种 B.6种和4种 C.4种和8种 D.2种和4种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4.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1.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速度变化得越多”是指Δv越大,但若所用时间t也很大,则Δv t 就不一定大,故A错. “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Δv t 越大,即加速度a越大,B正确.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0以后就可能反向运动,故C错.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0时,速度达到最大,故D错.【答案】 B 2.一个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是6 m/s2,关于这个6 m/s2理解正确的是( ) A.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大6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大6倍 C.某1 s初的速度与前1 s末的速度相差6 m/s D.某1 s末的速度与前1 s初的速度总是相差6 m/s 【解析】某1 s末比该1 s初多了1 s的时间,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之差为6 m/s,A对,B错.某1 s初与前1 s末为同一时刻,速度为同一个值,C错.某1 s末比前1 s初多了2 s的时间,物体的速度增加了12 m/s,D错.

【答案】 A 3.如图1-4-5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甲乙 图1-4-5 A.8.0 m/s2 B.5.1 m/s2 C.2.2 m/s2D.1.6 m/s2 【解析】注意将速度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米/秒,然后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式a=v-v t 进行计算. 【答案】 C 4.(2012·河坝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C.加速度-3 m/s2比1 m/s2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 【解析】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A错,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B正确.加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只表示方向,C错,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D正确. 【答案】BD 5.有下列①②③④所述的四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转动

(新)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目标导航 1. 结合教材图解,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2.结合实例,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3.结合实践,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测交实验 (1)方法:F1×双隐性纯合子。 (2)遗传图解: (3)结论:F1的配子种类是4种,且数目相等。 (4)作用: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②测定F1基因的组成。 ③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是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的。 判断正误: (1)测交实验必须有一隐性纯合子参与。( ) (2)测交实验结果只能证实F1产生配子的种类,不能证明不同配子间的比例。( ) (3)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先彼此分离,然后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基因再自由组合。( ) (4)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5)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

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 ) 答案(1)√(2)×(3)×(4)√(5)√ 一、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1.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基因型是生物表现型的内因,而表现型是生物基因型的外部形式。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Dd都表现高茎。 (3)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藏报春25 ℃开红花,30 ℃开白花。基因型相同,但由于环境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 2.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二、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方法归纳 Ⅰ.基本思想 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1.原理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Ⅱ.基本题型分类及解题规律 (1)配子类型的问题 规律: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种(n为等位基因对数)。 如: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Dd ↓↓↓↓ 2 × 2 × 1 ×2=8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解析:选D.由GMmr2=mv2r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错;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和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不能在北京上空,B错;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同步卫星必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D对.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解析:选ABC.超、失重是一种表象,是从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关系而定义的.当向上加速时超重,向下减速时(a方向向上)也超重,故A、B正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失重的原因是重力(或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故D错. 3.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交会对接.若二者对接前在各自稳定圆周轨道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二者运行方向相同,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使“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可在当前轨道位置对“神舟十号”适当加速 B.“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 C.“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 D.在“天宫一号”内,太空健身器、体重计、温度计都可以正常使用 解析:选AC.神舟十号适当加速后做离心运动可与天宫一号对接,选项A正确.由于天宫一号距地面较远,所以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B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选项C正确.在“天宫一号”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体重计不可以正常使用,选项D错. 4.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 解析:选A.A.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h2=m4π2T2(R+h),得h=3GMT24π2-R,T变大,h变大,A正确.B.由GMmr2=ma,得a=GMr2,r增大,a减小,B错误. C.由GMmr2=mv2r,得v=GMr,r增大,v减小,C错误. D.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错误. 5.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gR,可知三颗卫星的线速度vA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篇一】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解析:选D.由GMmr2=mv2r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错;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和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不能在北京上空,B错;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同步卫星必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D对.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解析:选ABC.超、失重是一种表象,是从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关系而定义的.当向上加速时超重,向下减速时(a方向向上)也超重,故A、B正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失重的原因是重力(或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故D错. 3.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交会对接.若二者对接前在各自稳定圆周轨道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二者运行方向相同,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使“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可在当前轨道位置对“神舟十号”适当加速 B.“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 C.“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 D.在“天宫一号”内,太空健身器、体重计、温度计都可以正常使用 解析:选AC.神舟十号适当加速后做离心运动可与天宫一号对接,选项A正确.由于天宫一号距地面较远,所以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B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选项C正确.在“天宫一号”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体重计不可以正常使用,选项D错. 4.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 解析:选A.A.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h2=m4π2T2(R+h),得h=3GMT24π2-R,T变大,h变大,A正确.B.由GMmr2=ma,得a=GMr2,r增大,a减小,B错误. C.由GMmr2=mv2r,得v=GMr,r增大,v减小,C错误. D.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错误. 5.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gR,可知三颗卫星的线速度vA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

秋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4.5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接着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是最后两方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 果;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用牛顿第三定律来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并且对于相互作用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六.课前准备:预习学案相关内容 七.课时设计: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三)合作探究 2.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 [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 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 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