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1

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1
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1

一、知识与技能

年深圳市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年深圳市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深圳市初中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数学毕业水平的程度,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 1.数学学业考试体现《标准》的评价理念,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数学学业考试既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3.数学学业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丕同韵数学认知特点,一不同的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相应发展。 二、考试命题原则 数学学科毕业考试的命题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考查内容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 命题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首先关注《标准》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技能。所有试题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以《标准》为依据,不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的内容、试题素材和试卷形式对每一位学生是公平的。试题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也能够理解。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试题允许学生用各自的数学认知特征、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才能。制定评分标准系统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合理的、但没有预见到的答案形式,尊重不同的解答方法和表述方式。 3.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 试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业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它学科现实。应用性问题的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 4.试卷具备有效性 数学学业考试试卷应当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以下几点应当特别注意:

2018年安徽省数学中考考纲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数学 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制定的,对我省 2018 年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出详细说明.为了更好地帮助师生理解考试内容及考查的水平层次,了解试卷的内容分布、难易程度、试题类型分布,纲要中配置了“例证性试题”予以说明.本纲要是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学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既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应首先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数学学科毕业标准,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当重视评价学生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学课程目标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情况.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应体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与要求确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参照我省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及“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知识技能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学生版

精品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解答题(共30小题) 1 ?计算题:①(-1 )2007-卜辺|+ (兀-药筲)°-V6x-tan3O0 ②解方 程: 2.计算:耳(-1 厂十疔- 11" V3 |+(n-2013)0 3 .计算:|1 - . -|- 2cos30 0x(- 1 )2013 4 .计算:-沪+1-3?14|+(一2Q12X 誌反)2013 4 32 5.计算:t an30* (5^+2013 )°乂1 6. (-g)2-^^匚口230°一〔2013-兀)"+V?. - 可编辑-

7 ?计算: 1-41+201 3°- G〉-后謝 8?计算」、 9?计算:(吉}1- 201 - 1 - V12 1 ? 10 .计算:(- 2013)亠|亦一列占仙30 -逅心£? 11 .计算:- 1如戸- 10113『4 J(1 ~ -^2)2 12. ! -11--^ ' 一) - 「」 13.计算: |-4|+ (-1) 2013X (7T-3) 晰t-j) _1 - 可编辑-

14 .计算:一」—(n—3.14 ) °+| - 3|+ (- 1) 2013+ta n45 15 .计算: 1 Vs 1 (2012 H 16 ?计算或化简: (1)计算2 -1-詁£tan60 +⑴-13)0+1迂 (2) (a - 2) 2+4 (a - 1 ) -( a+2 ) (a - 2) 17 .计算: (1) (- 1 ) 2013- | - 7|+" r ! 0+ (亍)-1; V - 可编辑-

⑵戈--呂+ |範- 2 18.计算:旷帀1:需)2- -2013 ) 0-兀-4| (1) ( - 1) 2013 ><(-*) -?+ (亦-兀)°十|1 - 2sin60* | ■U 19. (2)解方程: 20 .计算: (1) tan45 ° +S30 ° - cos30 ° ?tan60 2°45+cqs (2) -l-31-Vs(3-兀)°+ ( - 1 ) 2013- - 可编辑-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版)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 【数与代数】 1.有理数 (1)有理数的意义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 值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5)乘方的意义 (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三 步为主) 2.实数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 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 (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3)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求实数的立方根 (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10)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11)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求代数式的值 (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 仅指一次式相乘) (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10)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指 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4.方程与方程组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 过两个) (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 一元二次方程 (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计算题: ①; ②解方程:. 2.计算:+(π﹣2013)0. 3.计算:|1﹣|﹣2cos30°+(﹣)0×(﹣1)2013. 4.计算:﹣. 5.计算:.6.. 7.计算:. 8.计算:. 9.计算:. 10.计算:. 11.计算:. 12..13.计算:.14.计算:﹣(π﹣3.14)0+|﹣3|+(﹣1)2013+tan45°. 15.计算:.16.计算或化简: (1)计算2﹣1﹣tan60°+(π﹣2013)0+|﹣|. (2)(a﹣2)2+4(a﹣1)﹣(a+2)(a﹣2) 17.计算: (1)(﹣1)2013﹣|﹣7|+×0+()﹣1; (2). 18.计算:.19.(1)

(2)解方程:. 20.计算: (1)tan45°+sin230°﹣cos30°?tan60°+cos245°; (2).21.(1)|﹣3|+16÷(﹣2)3+(2013﹣)0﹣tan60° (2)解方程:=﹣. 22.(1)计算:. (2)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23.(1)计算: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24.(1)计算:tan30° (2)解方程:. 25.计算: (1)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1.26.(1)计算:; (2)解方程:. 27.计算:.28.计算:. 29.计算:(1+)2013﹣2(1+)2012﹣4(1+)2011. 30.计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计算题: ①; ②解方程:. 考点:解分式方程;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①根据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求出每一部分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 ②方程两边都乘以2x﹣1得出2﹣5=2x﹣1,求出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即可. 解答:①解:原式=﹣1﹣+1﹣, =﹣2; ②解:方程两边都乘以2x﹣1得: 2﹣5=2x﹣1, 解这个方程得:2x=﹣2, x=﹣1, 检验:把x=﹣1代入2x﹣1≠0, 即x=﹣1是原方程的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零指数幂,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点的应用,①小题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解②小题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同时要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进行检验. 2.计算:+(π﹣2013)0.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得到原式=1﹣2+1﹣+1,然后合并即可. 解答:解:原式=1﹣2+1﹣+1 =1﹣.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先进行乘方或开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也考查了零指数幂. 3.计算:|1﹣|﹣2cos30°+(﹣)0×(﹣1)2013.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概念、特殊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1﹣2×+1×(﹣1) =﹣1﹣﹣1 =﹣2.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有关运算法则.

(完整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专题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二次函数总复习经典练习题 1.抛物线y=-3x2+2x-1 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情况是( ) (A) 没有交点.(B) 只有一个交点. (C) 有且只有两个交点.(D) 有且只有三个交点. 2.已知直线y=x 与二次函数y=ax2-2x- 1 图象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 a 的值为( ) (A)2 .(B)1 .(C)3 .(D)4 . 3.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 轴于点C,则△ ABC的面积为( ) (A)6 .(B)4 .(C)3 .(D)1 . 2 4.函数y=ax 2+bx+ c 中,若a> 0,b< 0,c<0,则这个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A) 没有交点. (B) 有两个交点,都在x 轴的正半轴. (C) 有两个交点,都在x 轴的负半轴. (D) 一个在x 轴的正半轴,另一个在x 轴的负半轴. 5.已知(2 ,5) 、(4 ,5)是抛物线y=ax2+bx+c 上的两点,则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是( ) a (A) x= .(B) x=2.(C) x=4.(D) x=3. b 6.已知函数y=ax2+bx+ c 的图象如图 1 所示,那么能正确反映函数y=ax+ b 图象的只可能是( ) 7.二次函数y=2x2-4x+5 的最小值是_____ . 2 8.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 -1,0) ,(4 ,0) ,且它的形状与y=-x2形状相同.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 . 9.若函数y=-x2+4 的函数值y> 0,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10.某品牌电饭锅成本价为70 元,销售商对其销量与定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复习含答案

. 初中数学计算题大全(一) 计算下列各题 1 .3 6 )21(60tan 1)2(100+ -----π 2. 4 3 1417)539(524---- 3.)4(31 )5.01(14-÷?+-- 4 .0(3)1---+ 5. 4+23 +38- 6.()2 3 28125 64.0-?? 7 8. (1)03220113)2 1(++-- (2)23991012322?-? 10. ??? ??-÷??? ? ?-+6016 512743 11.(1 ) - (2)4 ÷

. 12.418123+- 13.1212363?? -? ? ?? ? 14..x x x x 3)1246(÷- 15.6 1 )2131()3(2÷-+-; 16.20)21()25(29 3 6318-+-+-+- 17.(1))3 1 27(12+- (2)( )()6618332 ÷ -+ - 18.()24 335274158.0--+??? ??+-??? ??--- 19.1112()|32|43 --- +- 20. ()( ) 1 2013 3112384π -??---+-?? ??? 。 21.. 22.11281223 23.2 32)53)(53)+

参考答案 1.解=1-|1-3|-2+23 =1+1-3-2+23 =3 【解析】略 2.5 【解析】原式=14-9=5 3.87- 【解析】解:)4(3 1 )5.01(14-÷?+-- ?? ? ??-??- -=4131231 811+-= 87-=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注意:4 1-底数是4, 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都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 4 .0 (3)1-+ =11- -. 【解析】略 5.3 6.4 【解析】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计算能力,题目简单,但易出错,计算需细心。 1、4+2 3 +38-=232=3+- 57 2 - 【解析】 试题分析: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计算出结果. 22 =- 考点: 二次根式的运算. 8.(1)32(2)9200 【解析】(1)原式=4+27+1 =32 (2)原式=23(1012-992 ) (1分) =23(101+99)(101-99)(2分) =232200??=9200 (1分) 利用幂的性质求值。 利用乘法分配律求值。 9.(1)-3;(2)10 【解析】 试题分析:(1)把有理数正负数分开相加即可; (2)先算乘方,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要注意不要漏乘即可. 试题解析: 解: (1)-23+(-37)-(-12)+45 = —23—37+12+45 = —23—37+12+45 =-3; =24—6—8

重庆中考数学考纲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使用计算器灵活地处理数值计算问题和从事有关探索规律的活动。 2. 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做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已的观点。 4.关注“解决问题能力”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5.关注“对数学的基本认识” 形成对数学内容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深化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二)考试要求 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获得适用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2.《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

最新精选初中数学中考考试题库

2019年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 14 (B )m >-14 (C )m <14,且m ≠0 (D )m >-1 4 ,且m ≠0 2.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8、10,那么它最短边上的高为---------------------------------( ) (A )6 (B )4.5 (C )2.4 (D )8 3.若方程2 2 1(1)104 x k x k -+++=有两个正实数根,则实数k 取值范围是 ( ) (A )32k ≥ (B )1k >- (C )1k ≥- (D )32 k > 4.=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 5.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 (A )y =2x 2 (B )y =2x 2-4x +2 (C )y =2x 2-1 (D )y =2x 2-4x 6.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 的是 【 ▲ 】

A .ab <0 B .ac <0 C .当x <2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当x >2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 D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ax 2+bx +c =0的根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7.在△ABC 中,∠C=90°,2 1 tan = A ,那么cosA 等于______________ 8.6 2a a ?-= ;=--3 ))((x x ;1 +m m y y = 9.(1)x 28=,则=x ;x 248=?,则=x ; x 39273=??,则=x ; 10.?5x =8x ;?a =6a ;?m x =m x 3 11. 如图,抛物线对称轴是x=1,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若B 点坐标是(3,0),则A 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复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计算题大全(一) 计算下列各题 1 . 3 6)21(60tan 1)2(10 0+-----π 2. 4 3 1417)539(524---- 3.)4(31 )5.01(14-÷?+-- 4 .0(3)1---+ 5. 4+23 +38- 6.()2 3 28125 64.0-?? 7 8. (1)03220113)2 1(++-- (2)23991012322?-? 10. ?? ? ??-÷??? ??-+601 6512743 11.(1 ) - (2)÷

12.418123+- 13.1212363?? -? ? ??? 14..x x x x 3)1246(÷- 15.6 1 )2131()3(2÷-+-; 16.20)21()25(29 3 6318-+-+-+- 17.(1))3 1 27(12+- (2)()()6618332 ÷ -+- 18.()24 3 35274158.0--+??? ??+-??? ??--- 19.1112()|32|43 --- +- 20. ()( ) 1 2013 3 112384π -??---+-?? ??? 。 21.. 22.11281223 23.2 32)53)(53)+

参考答案 1.解=1-|1-3|-2+23 =1+1-3-2+23 =3 【解析】略 2.5 【解析】原式=14-9=5 3.87- 【解析】解:)4(3 1 )5.01(14-÷?+-- ?? ? ??-??- -=4131231 81 1+-= 87-=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注意:4 1-底数是4, 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都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 4 .0 (3)1-+ =11- -. 【解析】略 5.3 6.4 【解析】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计算能力,题目简单,但易出错,计算需细心。 1、4+2 3 +38-=232=3+- 2 52=42 ?? 7 . 32 - 【解析】 试题分析: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计算出结果. 2332 =-=- 考点: 二次根式的运算. 8.(1)32(2)9200 【解析】(1)原式=4+27+1 =32 (2)原式=23(1012-992 ) (1分) =23(101+99)(101-99)(2分) =232200??=9200 (1分) 利用幂的性质求值。 利用乘法分配律求值。 9.(1)-3;(2)10 【解析】 试题分析:(1)把有理数正负数分开相加即可; (2)先算乘方,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要注意不要漏乘即可. 试题解析: 解: (1)-23+(-37)-(-12)+45 = —23—37+12+45 = —23—37+12+45 =-3; (2

2017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2014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一、集训一(代数计算) 1. 计算: (1)30 82 145+-Sin (2) (3)2×(-5)+23-3÷1 2 (4)22+(-1)4+(5-2)0-|-3|; (6)?+-+-30sin 2)2(20 (8)()()0 2 2161-+-- (9)( 3 )0 - ( 12 )-2 + tan45° (10)()()0332011422 ---+÷- 2.计算:345tan 3231211 0-?-??? ? ??+??? ??-- 3.计算:( ) () () ??-+-+-+ ??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 2 4.计算:()( ) 11 2230sin 4260cos 18-+ ?-÷?--- 5.计算:12010 0(60)(1) |2(301) cos tan -÷-+-

二、集训二(分式化简) 注意:此类要求的题目,如果没有化简,直接代入求值一分不得! 考点:①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②因式分解 ③二次根式的简单计算 1. . 2。 2 1 422 ---x x x 3.(a+b )2 +b (a ﹣b ). 4. 11()a a a a --÷ 5.2 11 1x x x -??+÷ ??? 6、化简求值 (1)????1+ 1 x -2÷ x 2 -2x +1 x 2-4,其中x =-5. (2)(a ﹣1+)÷(a 2 +1),其中a= ﹣1. (3)2121(1)1a a a a ++-?+,其中a (4))2 5 2(423--+÷--a a a a , 1-=a (5))1 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全)

2 + 3 8 3.计算:2×(-5)+23-3÷1 9. 计算:( 3 )0 - ( )-2 + tan45° 2 - (-2011)0 + 4 ÷ (-2 )3 中考专项训练——计算题 集训一(计算) 1. 计算: Sin 450 - 1 2.计算: 2 . 4.计算:22+(-1)4+( 5-2)0-|-3|; 5.计算:22+|﹣1|﹣ . 8.计算:(1) (- 1)2 - 16 + (- 2)0 (2)a(a-3)+(2-a)(2+a) 1 2 10. 计算: - 3 6.计算: - 2 + (-2) 0 + 2sin 30? . 集训二(分式化简) 7.计算 , 1. (2011.南京)计算 .

x 2 - 4 - 9.(2011.徐州)化简: (a - ) ÷ a - 1 10.(2011.扬州)化简 1 + x ? ÷ x ( 2. (2011.常州)化简: 2 x 1 x - 2 7. (2011.泰州)化简 . 3.(2011.淮安)化简:(a+b )2+b (a ﹣b ). 8.(2011.无锡)a(a-3)+(2-a)(2+a) 4. (2011.南通)先化简,再求值:(4ab 3-8a 2b 2)÷4ab +(2a +b )(2a -b ),其中 a =2,b =1. 1 a a ; 5. (2011.苏州)先化简,再求值: a ﹣1+ )÷(a 2+1),其中 a= ﹣ 1. 6.(2011.宿迁)已知实数 a 、b 满足 ab =1,a +b =2,求代数式 a 2b +ab 2 的值. ? ? 1 ? x 2 - 1 ? 集训三(解方程) 1. (2011?南京)解方程 x 2﹣4x+1=0.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⒈有理数 考试内容: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实数 考试内容: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考试要求:(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⒊代数式 考试内容: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考试要求:(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析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⒋整式与分式 考试内容:整式,整式加减,整式乘除,整数指数幂,科学记数法.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018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2018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一、集训一(代数计算) 1. 计算: (1)30821 45+-Sin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2×(-5)+23-3÷12 (4)22+(-1)4+(5-2)0-|-3|; (6)?+-+-30sin 2)2(20 (8)()()0 22161-+-- (9)( 3 )0 - ( 12 )-2 + tan45° (10)()()0332011422 ---+÷- 2.计算:345tan 32312110-?-??? ? ??+??? ??-- 3.计算:()()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02 4.计算:() ()0112230sin 4260cos 18-+?-÷?--- 5.计算:120100(60)(1) |28|(301) cos tan -÷-+-- 二、集训二(分式化简) 1. . 2。 2 1422---x x x 、 3. (a+b )2 +b (a ﹣b ). 4. 11()a a a a --÷ 5.2111x x x -??+÷ ??? 6、化简求值 (1)??? ?1+ 1 x -2÷ x 2-2x +1 x 2-4,其中x =-5. (2)(a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2+1),其中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3)2121(1)1a a a a ++-?+,其中a -1. (4))2 52(423--+÷--a a a a , 1-=a (5))1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6)22121111x x x x x -??+÷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x 的值代入求值

2018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2018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一、选择填空 1.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3|=﹣3 B . 30=0 C . 3﹣1=﹣3 D . =±3 3.下列各式化简结果为无理数的是( ) A . B . C . D . 4.已知分式的值为零,那么x 的值是 _________ 5.函数y=1-x 3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二、代数计算 1. 30821 45+-Sin 2 . 3.计算2×(-5)+23-3÷1 2 4. -22+(-1)4+(5-2)0-|-3|; 5. ( 3 )0 - ( 12 )-2 + tan45° 6计算:3 45tan 32 31211 0-?-???? ??+??? ??-- 7.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02 8. 计算:()()0112230sin 4260cos 18-+?-÷?--- 90238(2452005)(tan 602)3---?-+?-

10.计算:120100(60)(1)|28|(301)21 cos tan -÷-+--?-- 三、分式化简求值(注意:此类要求的题目,如果没有化简,直接代入求值一分不得!) 1. ()()()()a -b a 2-b -a b a -b a 2++,其中a 、b 是方程01-x 2x 2=+的两根。 2、 3. 11()a a a a --÷ 4.2111x x x -??+÷ ??? 5、化简求值 (1)??? ?1+ 1 x -2÷ x2-2x +1 x2-4,其中x =-5. (2)2121(1)1a a a a ++-?+,其中a 2 (3))2-a -2-5(4-2-3a a a ÷, 1-=a (4) )1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浙江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数学)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 二、命题原则 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初中数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

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⒈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⑵“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⑶“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来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等. ⑷“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⑸“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完整)初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doc

计算题:第一部分 (1) (-x)2·(-x)3 (3) x 2m+1 m ·x· x (5) 3 4 ×39 (7) (-y+x) ·-(yx) (9) (-y4)3 + (y3)4 3 4 2 4 4 2 (11) a ·a a +(a) +(-2a ) (13) 3 (- 1 ) 14 7 9 20162015 (15) (-8)× 0.125 (17) (-3xy4)3 242 3 (19) (-x y)÷(-xy) 0-2 (21)(7 × 8) × 10 (23) [( -2)-3-8-1×(-1)-2] × (-π2)0 (25) 0 ( 1 -1 1 1 ()- )| 6 - π --3×+ | - (26) 5 6 2 0 2017 1 (π- 2016)(-- 1)- | -2 | ( ) 4 2 3 (2) 10 × 10×10 3 2 (4)a · (b+1)·a (b+1) (6)(x -2y)2· (2y-x)5 3 4 (8)(a+2b) · (2b+a) (10)(xy 2)2 3 2 3 3 3 + (5x) 2 7 (12) 2(x ) ·x- (3x ) ·x 2 6 4 5 6 ×(-4) 4 (14) (-2 )×0.25 ×( ) 5 12 202 201 201 (16) 0.5 ×2 ×(-1) (18) (-x)2m+2÷(-x)2 10 2 ÷ 3 (20) (xy) ÷(-xy) (xy) (22) 0.5-1 + |1-2|+ (2-1)3 (24) x20÷ [(-x2)3]2-x2·(-x)3÷(-x2)2 2

中考数学计算题训练含答案

1.计算:22+|﹣1|﹣. 2计算:( 3 )0 - ( 1 2 )-2 + tan45° 3.计算:2×(-5)+23-3÷1 2 . 4. 计算:22+(-1)4+(5-2)0-|-3|; 5.计算:3082 145+-Sin 6.计算:?+-+-30sin 2)2(20. 7.计算,

8.计算:a(a-3)+(2-a)(2+a) 9.计算: 10. 计算:()()03 32011422 ---+÷- 11.解方程x 2﹣4x+1=0. 12.解分式方程2 3 22-=+x x 13.解方程:3x = 2 x -1 .

14.已知|a ﹣1|+=0,求方裎+bx=1的解. 15.解方程:x 2+4x -2=0 16.解方程:x x - 1 - 3 1- x = 2. 17.(2011.)解不等式:3﹣2(x ﹣1)<1. 18.解不等式组:? ??2x +3<9-x , 2x -5>3x . 19.解不等式组()()() ???+≥--+-14615362x x x x 20.解不等式组??? ??<+>+.22 1,12x x 答案

1.解: 原式=4+1﹣3=2 2.解:原式=1-4+1=-2. 3.解:原式=-10+8-6=-8 4.解:原式=4+1+1-3=3。 5.解:原式= 222222=+-. 6. 解:原式=2+1+2×2 1 =3+1=4. 7. 解:原式=1+2﹣+2×=1+2﹣+=3. 8.解: ()()()22a a 32a 2a a 3a 4a =43a -+-+=-+-- 9. 解:原式=5+4-1=8 10. 解:原式=3 1122 --=0. 11. 解:(1)移项得,x 2﹣4x=﹣1, 配方得,x 2﹣4x+4=﹣1+4,(x ﹣2)2 =3,由此可得x ﹣2=± ,x 1=2+, x 2=2﹣; (2)a=1,b=﹣4,c=1.b 2﹣4ac=(﹣4)2﹣4×1×1=12>0. x==2±, x 1=2+,x 2=2﹣. 12.解:x=-10 13.解:x=3 14. 解:∵|a﹣1|+ =0,∴a﹣1=0,a=1;b+2=0,b=﹣2. ∴﹣2x=1,得2x 2+x ﹣1=0,解得x 1=﹣1,x 2=. 经检验:x 1=﹣1,x 2=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x 1=﹣1,x 2=. 15.解: 4168426 26x -± +-±-16. 解:去分母,得 x +3=2(x -1) . 解之,得x =5. 经检验,x =5是原方程的解. 17. 解:3﹣2x+2<1,得:﹣2x <﹣4,∴x>2. 18.解:x <-5 19.解:15≥x

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纲

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实施细则 数学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参考《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本市数学教学实际,制订2016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数学学科的相关说明。 一、考试笵围和要求 【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七至九年级的基本内容。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四个领域。 【考试要求】 考试着重考查七至九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效果。 学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立的数学课程目标诸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状况也是数学学习能力考试的重要内容。 数学学习能力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方面,依次用a、b、c、d表示。其含义如下: a——辨认。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能感受经历过的有关数学活动,并从中辨认数学对象。 b——描述。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感受和体会有关数学活动,并能描述数学对象的有关特征。 c——运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体会具有新情境的数学活动,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一些简单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d——综合。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能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或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某些特征和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提出猜想并加以验证等。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与时间】 采用闭卷、书面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