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2A2084S-2018固态复合调味料.docx

Q12A2084S-2018固态复合调味料.docx
Q12A2084S-2018固态复合调味料.docx

天津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Q/12A2084S-2018固态复合调味料 ( 非即食 )

2018 年 8 月 15 日发布2018年8月15日实施联合利华(天津)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A、B、 C、 D、 E、 F、G、 H、 I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联合利华(天津)有限公司起草、提出并负责解释,同时委托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从化分公司生产使用。

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从化分公司地址:广州市从化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龙洞路 1 号。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珍斐、王雅静、常文鑫。

本标准于2014年 10 月 14 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于2015年 4月修订,增加委托加工单位。

本标准于2016 年 6月 15 日第二次修订,增加原料供应商,修改理化指标,更新过期的参考文件,更改抽样数量。

本标准于2017 年 8月 8 日修订,更新标准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原辅料要求、试验方法、组批定义、包装要求。

本标准于2018年 8月 15 日修订,更新适用范围,修改微生物指标,修改保质期要求。

Q/12A2084S-2018

固态复合调味料( 非即食 )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态复合调味料(非即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

标准适用于以食用盐、白砂糖为原料,以肉制品调味粉(例如鸡肉粉调味料、牛肉粉调味料、牛肉

风味调味料、猪骨浓汤粉等)、动物油脂(例如鸡油、牛油、猪油等)、植物油、麦芽糊精、淀粉、小麦粉、乳粉、米粉、脱水玉米、玉米粉、大蒜粉、酵母抽提物、乳糖、葡萄糖、植脂末、味精、酿造酱油、全蛋

粉、大豆蛋白、海鲜复合调味料(例如扇贝调味粉等)、清汤味调味粉、肉味调味粉、陈醋粉、酸水解植

物蛋白调味粉、酱油调味粉、食用菌调味料(例如香菇调味粉、蘑菇粉调味料)、调味番茄粉、香辛料(例

如辣椒粉、白胡椒粉、八角粉、生姜粉、黑胡椒(粉)、洋葱(粉)、花椒粉、孜然粉、五香粉、甜椒粉、

芫荽籽粉、草果粉、丁香粉、甘草粉、黄芥子粉、肉豆蔻粉等)、脱水葱、西芹粉、芹菜粉、脱水香菜、

食用菌(例如杏鲍菇粉、脱水蘑菇粒、蘑菇(粉)、香菇粉、脱水香菇、脱水木耳等)、脱水辣椒片、番茄片、菠菜粉、海带粉、脱水豆腐、脱水椰菜、脱水胡萝卜、虾粉、脱水虾仁、脱水牛肉、脱水火腿粒中的

数种为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黄原胶、5’ - 呈味核苷酸二钠、5’- 肌苷酸二钠、谷氨酸钠、氧

化羟丙基淀粉、明胶、二氧化硅、乳酸、琥珀酸二钠、L- 丙氨酸、双乙酸钠、柠檬酸、DL- 苹果酸、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辣椒油树脂、辣椒红、β - 胡萝卜素、焦糖色、姜黄、日落黄、

苋菜红、复配着色剂(胭脂树橙、姜黄)、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碳酸氢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

磷酸钠、木瓜蛋白酶、食用香精,经配料、混合、灌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非即食固态复合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17白砂糖

GB/T 1355小麦粉

GB 188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

GB 188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

GB 1886.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

GB 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

GB 188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

GB 1886.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

GB 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

GB 1886.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 - 肌苷酸二钠

GB 1886.1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 - 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

GB 1886.17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

GB 1886.1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GB 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

GB 27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

GB 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

GB 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47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菜红

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39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 5009.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GB 5009.27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双乙酸钠的测定

GB/T 5461食用盐

GB 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

GB 678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明胶

GB 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

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8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 - 胡萝卜素

GB/T 8967谷氨酸钠(味精)

GB 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01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

GB/T 10463玉米粉

GB 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

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590铝易开盖三片罐

GB/T 18186酿造酱油

GB 19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

GB 203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

GB/T 20711熏煮火腿

GB/T 20880食用葡萄糖

GB/T 20884麦芽糊精

GB/T 23530酵母抽提物

GB 255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

GB 255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L- 丙氨酸

GB 255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L- 苹果酸

GB 255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

GB 255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

GB 2557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

GB 255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糖

GB 2668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3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油树脂

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299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GB 299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GB 299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

GB 299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GB 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GB 31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

NY/T 959脱水蔬菜根菜类

NY/T 960脱水蔬菜叶菜类

NY/T 1045绿色食品脱水蔬菜

NY/T 1393脱水蔬菜茄果类

NY/T 1712绿色食品干制水产品

NY/T 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

QB/T 2845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

QB/T 4791植脂末

SB/T 10415鸡粉调味料

SB/T 10484菇精调味料

DB 31/2002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

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 75 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 123 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卫生部关于规范食品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工作的公告(2009 年第 16 号)

3要求

3.1原辅料要求

3.1.1白砂糖应符合 GB/T 317 和 GB 13104 的要求。

3.1.2小麦粉应符合 GB/T 1355 的要求。

3.1.3碳酸氢钠应符合 GB 1886.2 的要求。

3.1.4六偏磷酸钠应符合 GB 1886.4 的要求。

3.1.5辣椒红应符合GB 1886.34的要求。

3.1.6黄原胶应符合GB 1886.41的要求。

3.1.7阿斯巴甜应符合 GB 1886.47 的要求。

3.1.8姜黄应符合 GB 1886.60 的要求。

3.1.9焦糖色应符合GB 1886.64的要求。

3.1.105’- 肌苷酸二钠应符合 GB 1886.97 的要求。

3.1.115’- 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应符合GB 1886.171 和 QB/T 2845 的要求。

3.1.12乳酸应符合 GB 1886.173 的要求。

3.1.13木瓜蛋白酶应符合 GB 1886.174 的要求。

3.1.14柠檬酸应符合GB 1886.235 的要求。

3.1.15脱水豆腐应符合 GB 2712的要求。

3.1.16脱水玉米和米粉应符合 GB 2715的要求。

3.1.17植物油应符合 GB 2716的要求。

3.1.18全蛋粉应符合 GB 2749的要求。

3.1.19苋菜红应符合 GB 4479.1 的要求。

3.1.20食用盐应符合 GB/T 5461 的要求。

3.1.21日落黄应符合 GB 6227.1 的要求。

3.1.22明胶应符合 GB 6783的要求。

3.1.23食用菌应符合 GB 7096的要求。

3.1.24β - 胡萝卜素应符合 GB 8821的要求。

3.1.25谷氨酸钠(味精)应符合 GB/T 8967 的要求。

3.1.26动物油脂应符合 GB 10146的要求。

3.1.27玉米粉应符合 GB/T 10463 的要求。

3.1.28香辛料应符合 GB/T 15691 的要求。

3.1.29酿造酱油应符合 GB/T 18186 的要求。

3.1.30乳粉应符合 GB 19644的要求。

3.1.31大豆蛋白应符合 GB 20371的要求。

3.1.32脱水火腿粒应符合 GB/T 20711 的要求。

3.1.33葡萄糖应符合 GB/T 20880 的要求。

3.1.34麦芽糊精应符合 GB/T 20884 的要求。

3.1.35酵母抽提物应符合 GB/T 23530 的要求。

3.1.36双乙酸钠应符合 GB 25538的要求。

3.1.37L-丙氨酸应符合 GB 25543的要求。

3.1.38DL-苹果酸应符合 GB 25544的要求

3.1.39焦磷酸钠应符合 GB 25557的要求。

3.1.40三聚磷酸钠应符合 GB 25566的要求。

3.1.41二氧化硅应符合 GB 25576的要求。

3.1.42乳糖应符合 GB 25595的要求。

3.1.43复配着色剂(胭脂树橙、姜黄)应符合GB 26687的规定。

3.1.44辣椒油树脂应符合 GB 28314的要求。

3.1.45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应符合GB 29931的要求。

3.1.46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应符合GB 29932的要求。

3.1.47氧化羟丙基淀粉应符合 GB 29933的要求。

3.1.48琥珀酸二钠应符合 GB 29939的要求。

3.1.49食用香精应符合 GB 30616的要求。

3.1.50淀粉应符合 GB 31637的要求。

3.1.51脱水胡萝卜应符合 NY/T 959 的要求。

3.1.52西芹粉、芹菜粉、脱水香菜应符合NY/T 960 的要求。

3.1.53脱水椰菜应符合 NY/T 1045 的要求。

3.1.54番茄片、脱水辣椒片应符合NY/T 1393的要求。

3.1.55脱水虾仁、虾粉应符合 NY/T 1712 的要求。

3.1.56菠菜粉应符合 NY/T 1884 的要求。

3.1.57植脂末应符合 QB/T 4791 的要求。

3.1.58食用菌调味料应符合 SB/T 10484的要求。

3.1.59清汤味调味粉、肉味调味粉应符合DB 31/2002 的要求。

Q/12A2084S-2018

3.1.60肉制品调味粉应符合附录A或附录 B的要求。

3.1.61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酱油调味粉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3.1.62海带粉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3.1.63脱水牛肉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

3.1.64脱水葱应符合附录F的要求。

3.1.65陈醋粉应符合附录G的要求。

3.1.66调味番茄粉应符合附录 H的要求。

3.1.67海鲜复合调味料应符合附录I 的要求。

3.1.68所有原辅料还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3.1.69以上原辅料还应符合GB 2761、GB 2762、 GB 2763 的规定。

3.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

组织形态具有该产品应有的状态。

滋味、气味具有该品种应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3.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水分 / ( g/100g )≤ 5.0

氯化物(以 NaCl 计) / ( g/100g )20.0 ~ 60.0

氨基酸态氮 ( 以 N 计)/(g/100g)≥0.1

总氮 ( 以 N计)/(g/100g)≥0.1

总砷(以 As 计) /(mg/kg)≤0.5

铅(以 Pb 计) /(mg/kg)≤0.9

锡a(以 Sn 计) /(mg/kg)≤250

3- 氯 -1,2- 丙二醇 /(mg/kg)b≤ 1.0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a仅限于采用镀锡薄板容器包装的食品;b 仅限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的产品。

3.4微生物指标

致病菌指标应符合 GB 29921 的规定。

3.5食品添加剂

3.5.1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3.5.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 的规定。

3.6真实性要求

产品中不得添加非食用物质。

3.7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1感官要求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组织形态及杂质,品尝滋味并嗅其气味。4.2理化指标

4.2.1水分

按 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

4.2.2氯化物

按 SB/T 10371规定的方法测定。

4.2.3氨基酸态氮

按 GB 5009.235 规定的方法测定。

4.2.4总氮

按 SB/T 10371规定的方法测定。

4.2.5总砷

按 GB 2762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4.2.6铅

按 GB 2762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4.2.7锡

按 GB 2762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4.2.83- 氯 -1,2-丙二醇

按 GB 2762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4.2.9净含量

按 JJF 1070 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4.3微生物指标

按 GB 29921 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5检验规则

5.1组批与抽样

产品以同一天、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每批产品从成品库中随机抽取,抽样基数不少于 200 袋(罐)。抽样数量不少于 6 袋(罐)。

5.2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需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成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净含量、水分、氯化物、氨基酸态氮。

5.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标准中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当设备、工艺、配方改变,影响产品特性时;

c)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5.3判定规则

产品按本标准检验全部符合要求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微生物指标如出现不合格项判该批产品不合

格,且不得复验;他项目如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从原批次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

以复验结果为准。

6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1标志

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 GB 28050 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6.2包装

产品内包装材料采用马口铁罐装时应符合GB/T 17590 内涂层应符合 GB 4806.10 的规定;采用复合食

品包装袋时,应符合GB 9683 的规定;采用塑料瓶(聚乙烯)或塑料盒(聚丙烯)时应符合GB 4806.7 的规定;外包装材料用瓦楞纸箱应符合GB/T 6543 的规定。

6.3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日晒雨淋,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

品混运。

6.4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阴凉的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混放。

6.5保质期

在符合上述贮存运输条件下,具体保质期见产品包装。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肉制品调味粉的质量要求A.1感官要求

产品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除鸡肉粉外鸡肉粉

色泽具有原辅料混合加工后特有的色泽棕色或棕褐色粉末

滋味与气味具有该产品特有的滋味、无异味;香具有该产品特有的煮熟的鸡肉香气、味

味浓郁、无不良气味道,无异味,无不良口感

性状(形态)(固态)微细状或颗粒状粉末颗粒状粉末

杂质无外来杂质无外来杂质

A.2 理化指标

产品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除鸡肉粉外鸡肉粉

水分 /(g/100g)≤ 5.0 4.5

氯化物(以 NaCl 计) / ( g/100g )≤80.0 1.0

总氮(以 N计) / ( g/100g )≥0.2 5.12氨基酸态氮(以 N计) / ( g/100g )≥0.040.2

其他氮(以 N计) / (g/100g )≥0.04-

3- 氯 -1,2- 丙二醇b/ (mg/kg)≤ 1.0-

脂肪 / ( g/100g )-40.0-55.0灰分 / ( g/100g )≤- 6.0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c

≤0.250.05 /(g/100g)

酸价(以 KOH计)c /(mg/g)≤ 3.0铅(以 Pb计) / ( mg/kg)≤ 1.0总砷(以 As计) / ( mg/kg)≤0.5 b仅限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的产品。 c 仅限于添加油脂的产品。

A.3 微生物指标

产品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除鸡肉粉外鸡肉粉

菌群总数 /(cfu/g)≤80005000

霉菌及酵母菌 /(cfu/g)≤-100

大肠菌群 /(MPN/g)﹤ 3.0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肉制品调味粉质量要求应符合青岛有明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QYM 0002S《肉制品风味调味料》中的规定。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肉制品调味粉质量要求

B.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淡黄色至棕黄色,色泽均匀,无污染,无霉点。

性态疏松细腻粉末,可在沸水中分散。

气味和滋味具有鸡肉香气和鸡肉汁的鲜甜味,无异味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异物

B.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干燥失重 (g/100g)≤ 4.5

蛋白质(以 N 计) /(g/100g)≥32

氯化物(以 NaCl 计) / ( g/100g )≤ 3.0

氨基酸态氮 / ( g/100g )≥0.2

铅(以 Pb 计) / ( mg/kg)≤0.9

总砷(以 As 计) / ( mg/kg )≤0.5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0.2

B.3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3 和表 4 的规定。

表 3 指示菌指标

项目指标

菌落总数 ,cfu/g≤5000

大肠菌群 ,MPN/100g≤90

表 4 致病菌指标

项目指标

采样方案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25g 表示)

n c m M

沙门氏菌500-

金黄色葡萄球菌52100CFU/g10000CFU/g 注 1: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 执行

注 2: n 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 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 m为致病菌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为致病菌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肉制品调味粉质量要求应符合广东富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XFN 0001S 《鸡肉粉》中的规定。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和酱油调味粉的质量要求

C.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色泽均匀

组织形态均匀粉末、无硬结块。

气味和滋味具有该产品应有的香气及滋味,无异味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C.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复合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复合酱油调味粉水分 / ( g/100g )≤10.012.0

氯化钠 / ( g/100g )≤58.058.0

氨基酸态氮(以 N 计) / ( g/100g )≥ 1.500.60

总氮(以 N计) / ( g/100g )≥ 2.00 1.20

3- 氯 -1,2- 丙二醇 /(mg/kg)≤ 1.0 1.0 a

总汞(以 Hg计) / (mg/kg )≤0.05

总砷(以 As 计) / (mg/kg )≤0.5

铅(以 Pb 计) / ( mg/kg)≤0.8

黄曲霉毒素 B1/ (μ g/kg )≤ 5.0

a仅适用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原料的产品

C.3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微生物指标

项目指标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CFU/g)

/(MPN/100g)

1.0 ×104

30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和酱油调味粉质量要求应符合保定味群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WC O015S《固态复合调味粉》中的规定。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海带粉的质量要求

D.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深绿色或黑褐色

组织形态大小基本均匀,紧实卷曲,无霉变气味和滋味具有海带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杂质无泥沙,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D.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理化指标

项目

水分 / ( g/100g )

铅(以 Pb计) / ( mg/kg)

a

指标

≤24

< 1.0 (干重计)≤0.5

a以PCB28、 PCB52、 PCB101、 PCB118、 PCB138、 PCB153和 PCB180总和计。

D.3 农药残留量

农药残留量应符合GB 2763 的规定。

海带粉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漳州达隆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ZDL 0001S《脱水海带》中的规定。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脱水牛肉的质量要求

E.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具有本品固有颜色

滋味与气味具有本品应有滋气味,无不良滋气味及异味

形态片状、块状、粒状或粉状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E.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肉类脱水肉肝类脱水肉水分 / ( %)≤16.0

复水率 / ( %)≥120.0

水活性 / ( AW)≤0.5

脂肪 / ( %)≤40.0

蛋白质 / ( %)≥20.0

盐分( NaCl计) / ( %)≤15.0

总糖(以葡萄糖计) / ( %)≤35.0

挥发性盐基氮 / ( mg/kg)≤15.0

铅(以 Pb计) /

( mg/kg)≤0.5

总砷 / ( mg/kg)≤0.5

镉(以 Cd计) / ( mg/kg)≤0.10.5

总汞(以 Hg计) / ( mg/kg)≤0.05

铬(以 Cr计) /

( mg/kg)≤ 1.0

N-二甲基亚硝胺 / (μ g/kg )≤ 3.0

E.3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3 和表 4 的规定。

表 3 微生物指标 1

项目采样方案a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CFU/g表示)

n c m M 大肠埃希氏菌 0157:H7b/(/25g)500-沙门氏菌 /(/25g)500-金黄色葡萄球菌 /(CFU/g)5110010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5g)500-a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 GB 4789.1 执行;b仅适用于牛肉制品

表 4 微生物指标 2c

项目指标

菌落总数,CFU/g≤10000

大肠菌群,MPN/g≤ 3.0

C仅适用于即食性肉类脱水肉制品

Q/HXMX0003S《脱水肉制品》中的规定。

脱水牛肉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脱水葱的质量要求F.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F.1的规定。

表F.1感官要求

F.2

项目

色泽

组织形态

滋味、气味

杂质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F.2

要求

具有该产品固有的色泽,与原料固有色泽相近或一致。

具有该产品固有的组织形态,同一批次产品形态基本均匀一致,无霉变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滋味、气味,无酸败、霉变等异味。

无毛发、金属等杂质

的规定。

项目表F.2理化指标

热风干燥蔬菜指标真空冷冻干燥蔬菜指标

水分, %复水时间≤8.0

95℃热水浸泡

6.0

2min基本恢复脱水前的状态。

F.3 F.4 F.5 F.6亚硫酸盐限量

亚硫酸盐(以SO2计)应符合GB 2760 的规定。

污染物限量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 的规定。

农药残留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 的规定。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F.3 的规定。

表F.3微生物指标

项目指标

菌群总数, cfu/g≤

大肠菌群, MPN/g≤

沙门氏菌, cfu/25g

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

脱水葱质量要求应符合上海舜地食品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100000

3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Q/VBBB0003S 《脱水蔬菜》中的规定。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 G

(规范性附录)

陈醋粉的质量要求

G.1 感官要求

符合表 G.1 的规定。

表 G.1感官要求

项目指标组织状态疏松粉体,无硬结

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色泽均匀气味、滋味具有该品种应有的香气及滋味,无异味杂质无肉眼可见杂质

G.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 G.2 的规定。

表 G.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醋味调味粉

总酸(以醋酸计)/ ( g/100g )≥ 1.0

水分 / ( g/100g )≤ 10.0

黄曲霉毒素 B (μ g/kg )≤ 5.0

1

总砷(以 As计)( mg/kg)≤ 0.5

铅(以 Pb计)( mg/kg)≤ 0.8

3- 氯 -1 , 2- 丙二醇a/ (mg/kg )≤ 1.0

多氯联苯b/ (mg/kg )≤ 0.5

a仅适用于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产品;b仅适用于添加了水产动物制品的产品,并以 PCB28、PCB101、PCB118、 PCB138、 PCB153和 PCB180总和计。

注: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G.3 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 G.3 的规定。

表 G.3微生物指标

项目

采样方法a及限量

n c m M

菌落总数 / ( CFU/g)≤15000

大肠菌群 / ( CFU/g)≤100

沙门氏菌500/25g--

金黄色葡萄球菌52100 CFU/g10000 CFU/g a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 4789.1 规定执行

陈醋粉质量要求应符合保定味群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中的规定。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Q/BWC 0006S 《固态风味调味料》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

调味番茄粉的质量要求

H.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H.1 的规定。

表 H.1感官要求

项目指标

色泽红色或橙红色,每批产品色泽保持一致,无明显色差。

外观形态疏松、均匀的细颗粒粉,无焦糊。

香气与滋味具有番茄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无明显皮籽。

H.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 H.2的规定。

表 H.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番茄红素( mg/100g)≥ 100.0水分( %)≤ 5.0总酸(以柠檬酸计)( %) 5.0~9.0灰分( %)≤ 12.0氯化物(以 NaCl 计、 g/100g )≤ 50.0总氮(以 N计、 %)≥ 1.40 H.3 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表 H.3的规定。

表 H.3 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

项目指标

总砷(以 As计)( mg/kg)≤ 0.5铅(以 Pb计)( mg/kg)≤ 1.0铜(以 Cu计)( mg/kg)≤ 20.0汞(以 Hg计)( mg/kg)≤ 0.05镉(以 Cd计)( mg/kg)≤ 0.5亚硝酸盐(以 NaNO计)( mg/kg )≤ 4.0 2

亚硫酸盐(以 SO2计)(mg/kg )≤ 30.0黄曲霉毒素 B1(μ g/kg )≤ 5.0备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从其规定。

H.4 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 H.4的规定。

表 H.4微生物指标

项目

采样方法及限量(以/25g 表示)

n c m M

菌落总数( CFU/g)52103104大肠菌群( MPN/g)< 3.0

霉菌计数( CFU/g)≤ 50

Q/12A2084S-2018

酵母菌计数( CFU/g)≤ 20

霉菌(视野) / ( %)≤ 50

沙门氏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5210CFU/g10000CFU/g 调味番茄粉质量要求应符合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粉分公司, 企业标准 Q/THTP 0003S 《番茄粉调味料》中的规定。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 I

(规范性附录)

海鲜复合调味料的质量要求

I.1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 I.1 的规定。

表 I.1感官要求

项目指标

色泽(固态)具有该产品特有的色泽

滋味与气味(固态)具有该产品特有的鲜味、无异味;香味浓郁、无不良气味

性状(形态)(固态)微细状或颗粒状粉末

杂质无外来杂质

I.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 I.2 的规定。

表 I.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水分 /(g/100g)≤ 6.0

氯化物(以 NaCl 计) / ( g/100g )≤70.0

总氮a(以 N计) / ( g/100g )≥0.2

氨基酸态氮a(以 N计) / ( g/100g )≥0.04

3- 氯 -1,2- 丙二醇c,f / (mg/kg)≤ 1.0

铅(以 Pb计)f / ( mg/kg)≤ 1.0

无机砷f / ( mg/kg)

鱼制调味品≤0.1

其他调味品≤0.5

镉( Cd)f / (mg/kg )

鱼制调味品≤0.1

多氯联苯e,f / ( mg/kg)≤0.5

(以 PCB28、 PCB52、PCB101、 PCB118、PCB138、PCB153和PCB180总和计)

a仅适用于添加谷氨酸钠的产品。

c仅限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的产品。

e适用于水产动物制品。

f铅、无机砷、镉、多氯联苯、 3- 氯 -1,2- 丙二醇等指标均进行原液浓度相当量还原或稀释后进行检测I.3 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 I.3的规定。

表 I.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n c m M

菌群总数 /(cfu/g)528× 103105大肠菌群 /(MPN/g)5210102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不得检出海鲜复合调味料质量要求应符合青岛有明食品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Q/QYM 0004S 《水产品风味调味料》中的规定。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或替代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

丰厨食品火锅底料 复合调味品项目环评报告表

丰厨食品火锅底料_复合调味品项目环评报告表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表表1-1-项目名称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项目建设单位丰厨(重庆)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通讯地址***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能耗情况煤/万t电1用水量年新鲜用水量年重复用水量生产用水1195211952/生活用水15001500/合计1345213452/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及规模:1.1项目由来项目由来丰厨(重庆)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 为发展公司业务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拟于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工业园长江路E16-08-02地块建设厂房,新建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项目(以下称“拟建项目”)。 拟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27000m2,总建筑面积约14000m2,购置主要设备(炒锅)约24台(套),项目主要建设1栋厂房,共3层,其中1F为包装车间,2F为炒料间、纸箱库及空压室,3F为脱包间、原料预处理间、配料间、研发室、化验室。 主要产品为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项目建成后年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合计36000吨。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该项目予以备案,备案证编码为续表续表1-2-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18000吨;二期工程购置炒锅12台,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增加1条“火锅底料/复

18000复合调味品新增/,建成后年产火锅底料”合调味品生产线吨。 总体工程建成后年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合计36000吨。 本环评以一期工程建成时和总体工程建成时两个时间节点,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2评价总体构思评价总体构思(1)项目自建厂房进行生产,因此本次评价针对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 行分析评价。 (2)拟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36000吨(其中一期工程年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18000吨,二期工程年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新增18000吨);项目投资: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5%;劳动定员:一期工程50人,总体工程100人;生产班制:3班制,8h/班,年工作300天,不提供食堂和住宿。 1.3.2项目产品方案项目产品方案拟建项目产品主要为底料类产品和调料类产品,项目分两期建设,分两期验收。 一期工程新建1条“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生产线”,建成后年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18000吨;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增加1条“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生产线”,建成后年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新增18000吨。 二期工程建成后年产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合计36000吨。

调味料企业标准

. . Q/BL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固态调味料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复合调味料加工技术

复合调味料加工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于贮藏、携带、安全卫生、营养而风味多样的复合调味料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调味品中已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复合调味料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传统的调味中“酸、甜、苦、辣、咸”等口味的需要,还能满足人们对“鲜”的口感的需求,这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家庭烹饪的高层次享受,同样也是食品工业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国外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料已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这充分显示了复合调味料的重要地位。对我国调味品企业而言,复合调味料的市场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复合调味料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固态(粉状)复合调味料、半固态复合调味料和液体复合调味料,以下分别介绍这3种复合调味料生产的技术要求。 一、粉状复合调味料 1、工艺流程 原辅料→验收→预处理→混合→过筛或造粒→检验→包装→成品 2、操作要点 1)预处理 所用原料有各种蛋白质增强剂、鲜味增强剂、香辛料、粉末状香精、糖和盐等,原料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使用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清洗、干燥、粉碎、过筛、酶解、过滤和浓缩等预处理。 2)混合 混合分为精料混合和大料混合两种。先将肉类提取物、鲜味增强剂、水解蛋白粉、酵母抽提物、香辛料和粉未香精等精料混合好,应在10 min内完成。再将食盐、糖和味精等大料混合3~5 min,边搅拌边加入溶好的油脂,加入已混合好的精料和抗结剂,混合5—6 min即可。 3)过筛或造粒 如生产粉状复合调味料,过筛即可得到成品;若生产颗粒复合调味料,混合完后再边搅拌边加入浓缩处理好的抽提物或少量水,混合均匀后造粒,再经干燥至水分<6%,然后过筛冷却即可。 4)包装

各种调料的不同使用方法

各种调料的不同使用方法 .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各种调料的不同使用方法 各种调料的不同使用方法 特别提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每人每日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要超过6克。此外,使用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风湿病伴有心脏损害的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锅八成热时放油较好蔬菜下锅后最好就加一点醋 放料酒的最佳时间是锅内温度最高时味精在炒好起锅时加入 制作糖醋鱼等时,先放糖后加盐 做菜什么时候放调料好,该放什么调料,既要保持烹调后菜的色香味,又要保持菜中营养素最大限度地不被破坏,对人体健康有益,这是一门大学问。 炒菜时当油温高达200℃以上,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有害气体。它是油烟的主要成分,还会使油产生大量极易致癌的过氧化物。因此,炒菜还是用八成热的油较好。 特别提示: 油脂能降低某些抗生素的药效。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服用硫酸亚铁时,如果大量食用油脂食物,会降低药效。 酱油在锅里高温久煮会破坏其营养成分并失去鲜味。因此烧菜应在即将出锅之前放酱油。 特别提示: 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抗结核药品的患者不宜多吃酱油。

用豆油、菜籽油做菜时,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炒过菜后再放盐;用花生油做菜,由于花生油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故应先放盐炸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黄曲霉菌毒素; 用荤油做菜,可先放一半盐,以去除荤油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尔后再加入另一半盐;在做肉类菜肴时,为使肉类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 烧菜时如果在蔬菜下锅后就加一点醋,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促进钙、磷、铁等矿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和人体的吸收利用率。 特别提示: 醋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因为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服用碳酸氢钠、氧化镁等碱性药时,醋会使药效减弱。 烧制鱼、羊等荤菜时,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发除去腥气。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时间应当是烹调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此外,炒肉丝要在肉丝煸炒后加酒;烧鱼应在煎好后加酒;炒虾仁最好在炒熟后加酒;汤类一般在开锅后改用小火炖、煨时放酒。 当受热到120℃以上时,味精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锅时加入。 特别提示: 味精摄入过多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此外,老年人、婴幼儿、哺乳期妇女、高血压、肾病患者更要禁吃或少吃味精。 在制作糖醋鱼等菜肴时,应先放糖后加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蛋白质凝固而难以将糖味吃透,从而造成外甜里淡,影响其味美。 特别提示: 糖不宜与中药汤剂同时服用,因为中药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会与糖起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

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 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Q/BLC0001S-201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I

Q/BLC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 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21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40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7652八角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7900白胡椒 GB/T7901黑胡椒 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12729.6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12729.7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12729.9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22267整孜然 GB/T22300丁香 LY/T1652花椒质量等级

复合调味料的安全风险与对策(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复合调味料的安全风险与对策 (标准版)

复合调味料的安全风险与对策(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复合调味料的重要作用 调味料分为传统调味料和新型复合调味料。复合调味料是一种以多种调味原料,经特殊风味设计、工业规模化生产,可以赋予食品、菜肴特殊风味或调味的调味品。复合调味料可以直接应用于方便食品、肉制品加工、调理食品、休闲食品等食品生产中,以及餐饮、家庭菜肴的烹调和佐餐,甚至宠物粮食加工等行业。在现代食品工业、餐饮业和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工业、餐饮业和 家庭厨房的现代化,对复合调味料的生产加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鸡精、复合汤料等产品为代表的复合调味料产量逐年提高,复合调味料在食品加工制造、餐饮业和家庭中的用量越来越多,对食品、菜肴的质量影响越来越重要。 1.1餐饮业和中餐现代化发展需要复合调味料 餐饮消费成为持续热点。社会各种活动的增加,直接推动了餐饮业

各种调料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汇总

各种调料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从调味品的味道上分:酸、甜、苦、辣、咸、鲜、麻 1、食盐、白糖、味精、鸡精、料酒、生抽、老抽、陈醋、白醋、酱油、黄酒、米酒、红洒、啤酒、柠檬汁等 2、葱、姜、蒜、洋葱、虾夷葱、辣椒、韭菜、香菜、香芹、香葱、辣根、山葵、白松露菌 3、胡椒、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丁香、木香、肉桂叶(香叶)、肉桂、桂皮、陈皮、柠檬叶、薄荷叶、香草、草果、白芷、白果、砂仁、紫寇、豆寇、茶叶、芥茉、孜然、芝麻、香油、芝麻酱、兴渠、香茅、食茱萸、百里香、九层塔、迷迭香、薰衣草、鼠尾草、罂栗子、石榴、罗望子(Tamarlnd)、番红花、玫瑰香水 4、五香粉、七味粉、十三香、十四味、咖哩粉 5、番茄酱、辣椒酱、豆瓣酱、花生酱、虾酱、鱼露、豆腐乳、臭豆腐、淡豆豉、面豉、南乳、味增、急汁、卤水、蚝油、XO 酱、HP酱 调味品的历史沿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代为:单独调味品,酱油、食醋、酱、辣椒、八角、花椒等天然辛香料,其盛行的时间最长,跨越数千年之久; 2、第二代为:高浓度及高效调味品,味精、IMP、GMP、甜蜜素、阿斯巴甜、甜叶菊、木糖、酵母提取物、HVP、HAP、食用香精、香料等,此类从70年代流行至今; 3、第三代为:复合调味品,现代化的复合调味品起步较晚,进入9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目前上述三种共存,但后两者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营业额倍增。 一、液体调味料 酱油:可以使菜肴入味,增加食物的色泽。最适于红烧及卤味食品。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与糖中和其咸度使用。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与烹制糕点。 香油:又为芝麻油,菜肴出锅前淋上,可以增加菜肴的香味。凉

调味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调味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 查细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附件13:0307 调味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调味料产品是指除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调味料、酱类外的其他调味品。按其形态可分成固态调味料、半固态(酱)调味料、液体调味料和食用调味油。固态调味料包括鸡粉调味料、畜、禽粉调味料、海鲜粉调味料、各种风味汤料、酱油粉以及各种香辛料粉等。半固态调味料包括各种非发酵酱(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番茄酱等)、复合调味酱(风味酱、蛋黄酱、色拉酱、芥末酱、虾酱)、油辣椒、火锅调料(底料和蘸料)等;液体调味料包括鸡汁调味料、烧烤汁、蚝油、鱼露、香辛料调味汁、糟卤、调料酒、液态复合调味料等;食用调味油包括花椒油、芥末油、辣椒油、香辛料调味油等。调味料产品申证单元为4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和产品的品种即调味料(液体、半固态、固态、调味油)。调味料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307。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固态调味料: 原料→前处理(分选、干燥或杀菌)→粉碎(制粉)→调配(筛分)→包装→成品

2.半固态(酱)调味料: 原料→前处理→加工(盐渍、水解、烘炒、均质或乳化等)→调配→(杀菌)→包装→成品 3.液体调味料: 原料→前处理(除杂、清洗)→煮沸(抽提)→调配→杀菌→包装→成品 4.食用调味油: 原料→前处理(选料、洗料)→烘炒→压榨→淋油→调配→包装→成品 (二)关键控制环节:原料控制、调配、杀菌。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1.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2.微生物指标超标;3.原料不符合生产要求。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企业应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厂房、原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生产用厂房能满足原料处理、加工、调配、杀菌、后处理和包装的工艺要求。厂房与设施必须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并便于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成品包装与生产区域要相对独立。并具备防蝇、防虫、防鼠等保证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原辅料处理设备(筛选、破碎、蒸煮设备等); 2.加工设施(盐渍、水解、烘炒或制粉等设施); 3.调配设施; 4.杀菌设施(按需要); 5.包装设施; 6.封口设备。 此外,生产液体调味料的企业还应具备洗瓶机和灌装机。

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Q/BLC 0001S-2011 I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复合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调味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香辛料(花椒粉、姜粉、八角粉、小茴香粉、辣椒粉)为原料,辅以食用盐、味精、玉米淀粉、白砂糖,经精选,研磨、过筛、包装等工序制成的复合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 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 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 GB/T 30383 生姜 GB/T 30391 花椒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产品分类

(完整版)调味料的基本分类和用法

调味料的基本分类和用法 豆瓣酱:用常用的豆瓣酱调味之菜肴,不能在菜中加入太多酱油,否则会造成菜品过咸。用油炸过使其色泽及味道较好。 芝麻酱:成品稍干。可以用微量冷水或冷高汤调成稀液体。 蕃茄酱:常常用于茄汁、糖醋等菜肴,并可增加菜肴色泽。 醋:乌醋不宜久煮,于起锅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较淡。 酱油:可使菜肴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泽。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于烹制糕点。 麻油(香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腌制食物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调鱼、肉类时添加少许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酱:红辣椒磨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甜面酱:本身味咸。用油以小火炒过可去酱酸味。亦可用水调稀,并加少许糖调味,风味更佳。 鲍鱼酱:采用天然鲍鱼精浓缩制造而成,适用于:煎、煮、炒、炸、卤……等等 XO酱:大部份主要是由诸多海鲜精华浓缩而成,适用于各项海

鲜料理。 固体调料:用处 食盐:烹调时最重要的味料。其渗透力强,适合腌制食物,但需注意腌制时间与量。 食糖:在红烧及卤菜中加入少许糖,可增添菜肴风味及色泽。 味精:可增添食物之鲜味。尤其加入汤类共煮最适合。 发粉:加入面糊中,可增加成品之膨胀感。 面粉:分为高、中、低筋三种。制作面糊时以中筋面粉为区。用于沾粉油炸时则具著色功能。 甘薯粉:多用于油炸物之沾粉。亦可作为芡粉。 生粉:为芡粉之一种,使用时先使其溶于水再勾芡,可使汤汁浓稠。此外,用于油炸物的沾粉时可增加脆感。用于上浆时,则可使食物保持滑嫩。 小苏打粉:以适量小苏打腌浸肉类,可使肉质较松滑嫩。 豆豉: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软,再切碎使用。湿豆豉只要洗净即可使用。 (三)辛香料 葱:常用于爆香、去腥。 姜:可去腥、除臭,并提高菜肴风味。 辣椒:可使菜肴增加辣味,并使菜肴色彩鲜艳。 蒜头: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称川椒,常用来红烧及卤。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

调料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单位概况 (一)公司名称 xxx集团 (二)公司简介 在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宗旨,高瞻远瞩的经营方针, 不断创新,全面提升产品品牌特色及服务内涵,强化公司形象,立志成为 全国知名的产品供应商。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 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 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 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 务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食 品的安全、卫生以及口味,“放心食品”、“绿色食品”等安全、口 感好、健康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企业品牌的塑造将引导消费者

对其产品的选择,良好的企业品牌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食品工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传统民生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到2020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食品工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传统民生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到2020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

复合调味品的分类及其特征(精)

复合调味品的分类及其特征 宋钢 北京圣伦食品有限公司(101401) 关键词:复合调味品概念特征分类种类专业划分法市场划分法汤料风味酱渍裹涂调料复合鲜味剂复合香辛料 复合调味品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概念,但又不完全是。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用2种以上调味料调制成的调味品,也叫做复合型调味料,但它与现代复合调味品是有本质差别的。传统意义上的复合调味料一般是手工调制的,不具有商品价值,这是传统复合调味料与现代复合调味品在本质上的最大区别。 一. 概念及特征 首先谈现代复合调味品与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之间的区别。现代复合调味品是由2种以上调味原料经混合、加热或反应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一种有特定调味功能的商品。复合调味品不是单一原料的产品,通常由多种调味原料所组成,也不是简单的原料组合,一般需要通过对原料的前处理、加热灭菌、生化反应、造粒、干燥等多种工艺,最后以合适的灌装和包装方式得到产品。有现代意义的复合调味品与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工业生产为特征的,使用多种原料进行的大量生产。古往今来靠手工调制复合调料只能是少量的,而且一般是为自我饮食服务的。现代复合调味品的服务对象是大众饮食消费,因此它的需要量和产量都非常大,这是手工调制复合调味料所无法比拟的。 (2)将产品进行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可重复性生产。手工调制复合调料的质量是经常变化的,即使是最好的厨师调制的味汁也是如此。现代复合调味品的生产与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不同,无论反复生产多少次其质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有严格质量标准作保障。这个标准包括理化、卫生及感官标准,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出厂。 (3)以进入市场为特征的商品化包装。既然是为大众饮食消费而生产的商品,就一定要进行商品化包装。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无需进行商品化包装,它只要能满足调味需求即可。 (4)以核定保质期为标准的严格的质量管理。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无需设定保质期,因为这种调料一般在极短时间内就会被使用了。而现代复合调味品是商品,因而需要有较长的储存和货架期,这是为适应食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的需要而设定的。 (5)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食品加工和大众饮食的消费需要。复合调味品可以采用任意原料进行组合,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改进,最终满足市场对调味的需求,这也是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所做不到的。 接下来看复合调味品与传统型调味品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复合调味品所使用的大多是经过二次以上加工的原料,不是初级加工原料。而传统调味品生产所使用的多是农产品等初级加工的原料。 (2)复合调味品所使用的原料种类很多,但单个原料的使用量不一定很大,有的原料的用量很少。而传统调味品所使用的原料一般具有种类少,单个原料的使用量大的特点。 (3)复合调味品的品种极多,但单品的生产量相对较小。而传统调味品一般具有品种少,单品产量大的特点。 (4)复合调味品绝大部分产品的专用性都很强,一般是只能用于一种或一类食品的调

复合掺合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复合掺合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科技发展公司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复合掺合料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经济技术开发区 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7977.31平方米(折合约71.93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7.84%,建筑容积率1.5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8.40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7977.3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7345.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283.9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54945.35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5849.6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09台(套),设备购置费3904.42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024804.77千瓦时,折合125.95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1775.26立方米,折合1.01吨标准煤。 3、“复合掺合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024804.77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1775.26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26.96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1.74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1.22%,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x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xxx经济技术开发区产 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 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 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5524.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13.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02%;流动资金3411.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8%。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固态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C 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发布

Q/BLC 0001S-2011 I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禹国庆、姜华泉、王馨婕、李娜。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复合调味料生活卫生规范

DB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2003—201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 2012-10-26发布2013-02-01 实施

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调味料生产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预处理 为使原料适应加工要求,保证成品质量安全,在主要加工工序之前对原料进行的准备工序,包括清洗、分选、粉碎、研磨、干燥、烘炒、浸渍、水解、抽提、乳化等工序。 3.2 分选 用物理方法去除原料中的砂石、植物的根、茎、叶、皮壳、金属等杂物的过程。 3.3 粉碎 将固体原料破碎,使大颗粒物料破碎成小颗粒物料的过程。 3.4 研磨 利用强烈的剪切力、摩擦、撞击和高频振动等复合力的作用将物料粉碎、分散、细化和均质的过程。 3.5 干燥 从食品或食品物料中除去水分的过程。有自然干燥(晒干、风干)和人工干燥(常压加热干燥、真空加热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升华干燥等)。 3.6 烘炒 对原料进行加热炒制的操作过程。 3.7 浸渍 将原料全部浸入水或浸渍料中使其充分吸水膨胀,以便于原料熬煮或有效成分提取的过程。 3.8 水解 物料中的大分子/高分子成分在化学或生物催化下生成较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9 抽提 将原料进行简单的浸取后,用抽滤的方法进行液固分离,得到提取溶液的过程。 3.10 乳化

固态调味料企业标准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态调味料的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天然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牛骨粉、羊骨粉、食盐、味精、酵母抽提物、麦芽糊精等,经分选、干燥、粉碎(或不粉碎)、调配(或不调配)、内包装、外包装而成的非即食类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461 食用盐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2 香辛料和调味料取样方法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料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料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料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复合调味品发展趋势及新调味品(DOC)

复合调味品发展趋势及新调味品、新原料、新技术、新服务推广 一、复合调味品食用越来越方便 以贵州产的“老干妈”系列香辣酱、牛肉风味辣酱、辣子鸡风味香辣酱、风味豆豉、豆腐乳等系列使用方便的产品为代表,随后不断出现了“饭扫光”、“饭遭殃”、“下饭菜”等佐餐型更加方便的复合调味品。通常使用时只需有饭就可以食用,相当方便,口味不一样是市场上的卖点推出的可以很好地体现复合调味料的风味,主要可以体现良好的头香和协调口感,对于复合调味料的应用可谓是“灵丹妙药”。通常在复合调味品之中添加0.2% 就可体现出特色风味。如博邦鸡肉精油8216应用到辣子鸡等香辣酱型复合调味料中可以得到不可想象的效果,建议酱状产品添加0.3%即可得到很好的风味。如在风味腐乳中添加1%骨髓浸膏9912效果很好。 二、复合调味品发展呈风味多元化 如鸡精、牛肉精、麻辣鲜、排骨味王、肉味王、牛肉调味料、十三香、辣子鸡等系列复合调味风味多样化发展很明显。有牛肉味、鸡肉味、猪肉味、香辛料复合味、酱香复合味、山野菜风味等等多种风味的复合调味品不断出现。是现生产复合调味料供选择的最好原料,原因是这些原料与鸡肉加工产生的系列风味的接近程度较好,尤其是高档鸡精复合调味料的生产选用这些原料相当理想。如体现后味的等应用于复合调味品,不但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风味,还吸收到很多新的消费群体。这些原料在上市的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改变原来的老产品。 三、复合调味品更注重营养化 如采用纯鸡肉粉BC-8生产的鸡精,运用鸽肉加工的鸽精,彩用牛肉和牛肉粉9329等生产的牛肉精,采用复合型海鲜原料鱼、虾、蟹等加工的海鲜精等。蛋黄酱、沙拉酱、果酱、番茄沙司等西餐系列营养型调味料也不断面市。在天然、营养性等方面是相当理想的,除外还有营养性纯牛肉粉、纯猪肉粉供营养型调味品和保健食品生产时选用。 四、复合调味品发展趋于膳食性 “小肥羊”等肥羊火锅底料的面市体现了膳食性的一面。滋补火锅、炖鸡调味料等添加药膳系列物质的新产品也不针对性地对一些肥羊火锅底料进行研究,选用了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羊肉以及速冻和非速冻的羊肉,经加入汤料中煮后进行口味测试,得出不同的结果。其原因是:1、羊肉的产地不一致;2、速冻羊肉含水量不一致;3、羊肉煮后肉感差别很大。针对这些情况,在保留其底料主体风味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羊肉火锅鲜度、香气、口感等形成的风味进行了科学地分析,特研发清真肥羊火锅专用香膏。同时采用严格的评香和口味测试,对分别加入相应的专用香膏,在底料中加入羊肉、蔬菜等,煮后从香味、口感、鲜度、风味、头香等多方面进行判定,各方面均有所提高。 在同样的销售情况下,因产品质量的提高而销售量增加。假设每袋底料增加成本0.20元,多销售1袋就可弥补生产10袋所增加的成本。多生产一吨增加成本1000元,销售增加100公斤即可弥补增加成本的影响,有900公斤的产品是净赚的。这样很有利于做一个像“康师傅红烧牛肉”这样一枝独秀的产品,为此我们将在同行业中寻求一些公司进行深度合作。 五、市场畅销复合调味品的特点 “美味”是必须的,食用方便很关键,定位大众化,这是必须的。这几个因素满足不了,产品好销也是一时而不是很长远的。有的产品品牌很好,在四川大作促销,可是效果不会那样好,因为打“川味”的旗帜在川内很难成功,川内的川味是很正宗的、富有特色的,在川内作川味的推广是没有必要的,工作不见成效,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就像老干妈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