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灵及其救治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及其救治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及其救治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及其救治对策分析

作者:

罗军+关注

作者简介:

罗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罗军(1973-),男,湖南省邵阳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02期第31-37页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运行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更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失灵,防止政府失

灵又不能放弃政府干预。在分析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救治政府失灵的六点

建议:(1)进行宪制改革;(2)削减政府权力的增长,提高其透明度;(3)加强政府廉政建设;(4)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责;(5)找寻合适的政府角色定位;(6)引入第三种力量,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期刊名称:《国民经济管理》

复印期号:2003年07期

关键词:

政府失灵/政府职能/政府治理

[中图分类号]F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842(2003)02-0031-06

讨论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能不正视政府失灵问题。我国经济运行的是市场机制与

政府调节机制并存的二元机制,尽管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更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失灵。布坎南将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归结为个人主义、经济理性和政治交易三个因素,以理性

经济人假设为分析武器,认为“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政

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1]产权经济学者认为,只要产权清楚,共享物品和经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用不着政府代劳。以诺贝尔奖得主卢卡斯为代表的芝加哥大学的理性预

期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政策和失业率之间寻找所谓菲力浦曲线的转换是徒劳无益的,政

府的宏观稳定政策不会有效。竞争性市场学派认为,只要没有进入市场的障碍,即使出现

垄断,政府也不必过多干预。概述各派观点,得出似乎不管事的政府是最好政府的结论。

然而,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动机、能力和效果持怀疑态度也许是明智的,但就此否认政

府在非均衡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恐怕言过其实。从人类的实践看,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政府,所以它们都或多或少有失灵的时候。作为一种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政府失灵的理论,公共

选择学派并没有拿出理由来解释失灵程度的不同,笼统的政府失灵说只能解释失败的例子,不能解释成功的例子,因而公共选择理论只不过是一种改良主义理论。而成功的案例告诉

我们,防止政府失灵不能完全放弃政府干预。因此,市场有市场的功能,政府有政府的功能,政府不应过份干预市场的运作,任何国家也不可能指望市场能完全代替政府。问题的

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政府干预,而在于如何干预,如何把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结合,如何用

合适的政治过程制定合理的政策,以及在什么制度条件下可以克服政府失灵。本文从新公

共管理的视角,对政府失灵及其管理难题进行研究,试图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以供参考。

一、政府失灵的概念界定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

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

置难以实现。具体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

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其三,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

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效应。但政府失灵的衡量尺度并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明确,因为政府干

预经济往往不是为了实现静态的“帕累托最优”,而是为了争取动态的公平和效率。

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的痕迹,与WTO原则相比照,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存在着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越位

就是市场能够做的事政府做了;缺位就是政府应该做的事做得不够,比如服务功能、监管

功能;错位主要是投资主体错位。我国近几年政府失灵的例子很多,比如关闭产权交易中心,取消场外交易,上市指标搞行政切块分配;贷款权上收,城市合作银行合并,农村合

作基金的撤并;恢复对粮棉收购的管制;民间投资和消费启而不动等等。

二、政府失灵的成因分析

现实中没有一个政府是完美无缺的,只存在做得好的政府比没做好的政府失灵少的问题。分析政府失灵的成因很多,不完善信息与不完善市场问题是政府失灵的重要来源,斯

蒂格利茨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1)受信息不完全和市场不完善的困扰,导致政府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负供给。(2)再分配问题。(3)合同的有效性。(4)产权问题。(5)竞

争机制的缺乏。[2]奥斯特罗姆则认为“威尔逊-韦伯范式”是政府失灵的制度原因,这种

范式在严格区分政治与行政的基础上,实行“单一中心的行政”和等级制结构,官僚等级

制及其相关的竞争问题正是当今世界社会罪恶的渊薮。[3]我们综合公共选择等各派理论对政府失灵的原因加以分析。

(一)公共决策失误导致政府失灵

1.政府干预的对象复杂多变,难以有的放矢。政府未能恪守其“增进市场论”的基本

角色,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过大,超出了矫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机制顺畅运行的合理界限。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警告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推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不当干预会造

成助长‘裙带资本主义’等问题,会给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隐患。”[2]

2.政府依据非对称信息,对经济的认识难以完全符合经济规律,加之规律本身是发展

变化的,因而不可能穷尽,从而使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完全正确。

3.政府行为非理想化的普遍存在。厉以宁认为,政府行为非理想化表现为政策效应的

滞后性、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和政策效力的递减性,它导致了政府决策的无所适从。[4]

4.社会实际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

这一点;布坎南指出,在公共决策中实际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只存在

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诺思认为,国家的目标到底是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还是使

社会产出最大化,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问题,选择一个皆大欢喜的均衡点十分

困难。

(二)政府扩张导致政府失灵

政府组织规模增长过快是难以治愈的全球性通病。帕金森定律证明,政府自身有扩张

的本性,它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外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加之分

利集团与政治结盟,都是政府扩张的原因。奥斯特罗姆认为,“威尔逊-韦伯范式”导致国家权利和职能几乎无限制的扩张,助长对国家财富的巧取豪夺,形成了政府组织的专横,

更造成现代文化的一致性、呆板商业化、不平等及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丧失。[3]与此同时,

科层制官僚机构相伴生的行政权力和公共预算最大化倾向,导致大政府、大公共开支和高

行政成本。哈拉尔把政府规模的膨胀归结为“大企业的过错和缺少更好地解决重大社会问

题的可供选择的办法。”[5]

政府规模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的增长。分析其扩张的主

客观原因,表面上都包含着政府做得更好的愿望,但其后果却是出乎意料的,这是政府规

模扩张的不虞效应。社会要求政府管理的职业化和结构的扁平化,但官僚文化的抵制使得

科层组织在转换过程中的失序和混乱,表现为政府在与市民社会、市场分权方面,反复选择,往往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在精简机构和扩张机构之间,常常陷入

“长长长常消常长”所谓的精简—膨胀链条组成的怪圈,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社会福利减少。

(三)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导致政府失灵

总的说来,影响和制约行政效率的是官僚主义。维宁和维默认为有五个与官僚制密切

相关的因素,即组织内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组织内的外部性问题、组织内的信息不对称、垄断供给和不确定性导致公共组织内部的市场失灵,其直接后果是组织内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因而,市场失灵的每种情形都可能间接导致政府失灵,正是由于公共组织内部的市场

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共同导致公共组织的低效率。具体说,官僚机构的低效率的主要

原因有:

1.官僚机构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政府对社会的“正供给”,如政令的下达、改革措施的执行、法律对社会的约束等等,却均处于一种无效率状态,造成了“软政

权化”的局面。与此同时,各种负供给却呈不断增大并强化的趋势。斯蒂格利茨强调,缺

乏竞争并不是政府与生俱来的,关键是官员们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利。

2.政府官员缺乏追求公共利润的动机。他们追求的是规模最大化,以求增加升迁机会

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3.缺乏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政府对经济过程的监管及事后监督欠缺力度。相反,

由于监督信息的不完备所导致的监督失效,政府官员监督并操纵公民,监督者的公民实际

成了被监督者,公共决策的导向有利于政府官员,这些都可能引发寻租行为的发生。

4.官僚机构“层级化溢出效应”的蔓延,存在大量弊端。表现在组织规模臃肿,组织

成本高启;组织效率低下,组织摩擦不断;官僚文化阻碍创新,程式化降低士气。

(四)寻租活动导致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与政府失灵

寻租现象历史悠久,涉及面广,塔洛克在1967年发表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首次关注并分析这一现象;克鲁格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寻租理论;布坎南因这方面的

贡献获1986年度诺贝尔奖。寻租是人们为获得垄断地位或取得政府其他庇护而从事的活动,实质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权钱交易。现代公共选择理论从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出发,

揭示政府部门和官员在进行决策时,也会从事政治创租和抽租活动,利用现行体制上的缺

陷去追求局部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一般是通过制订和执行政策法规这两种形式来实现,表现出权力市场化与政府行为企业化的特点。何清涟认为,中国的腐败在20世纪80年代

与90年代初期主要表现为个人腐败,到1995年前后,腐败已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发展,到1998年前后,中国的腐败已由组织化向制度化过渡。[6]

官员腐败、决策失误,加之监督乏力,使得分利集团与政治结盟,寻租活动不断发生,导致经济关系扭曲,资源配置失范。权力的垄断与官本位结合,还容易诱发企业和民间的

寻租活动,导致官员贪污、受贿、渎职,并诱使官员化公为私、权钱交易,制定和出台只

保护少数人和少数地区利益的政策,使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加恶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寻租

有三类:通过政府管制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何清

涟在《现代化的陷阱》一书中将当前的寻租归结为五个点:权力的集中点、体制转换的交

汇点、监督系统的乏力点、法律政策的滞后点、人财物需求的关节点。[7]

三、政府失灵的救治建议

政府在经济中到底如何作为?斯蒂格利茨认为,相对于私人组织,政府纠正市场失灵

有四大优势: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非分散化基

本定理”,即没有政府干预,就不能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纠正市场失灵,政

府责无旁贷。但政府对经济干预所起辅助性作用,只能由弥补市场失灵或不足所决定的。[2]我们在批判继承布坎南和其他学者有关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救治政府失灵的六点建议。

1.进行宪制改革。新制度经济学家和公共选择理论家认为,政府失灵应该从现行体制

上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找对策,要克服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避免政府失灵,最关键

的是要进行宪制改革。政府制度的缺陷,根源于对权力的垄断和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

垄断使公共物品无法象私人物品那样,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供求均衡和价格(税种税率)

均衡。公共物品并非越多越好,也有一个质量问题和供求均衡问题。一旦发生质量低劣和

过多过滥,就会造成社会性灾难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对于政府扩张导致政府失灵问题,“我们应该发明一种新的政治技术和新的表现民主

的方式,它们将能控制官僚主义特权阶层的蔓延滋长”。[8]长远来说,要建立起对政府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的机制,建立起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于政府的约束机制,以抑制政府

规模的过度增长和机构膨胀。衡量政府机构改革成功与否,表层面上看是机构数量和人员

数量的精简,但关键要看,第一,政府的职能转变是否到位;第二,对于政府扩张的约束

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因此,布坎南等人的公共选择观点直接导致人们注重规则、宪法、

宪法选择和规则选择。

2.削减政府权力的增长,减少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并提高其透明度。中国当前寻租活动

猖獗,从制度上说,主要源于资源配置大权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权力腐蚀人,极端的

权力极端腐蚀人”,这种问题一方面有赖于建章立制,让制度约束人,使政府行为法治化;另一方面则要尽快使政治权力从经济生活中退位,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就优

化投资软环境而言,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大幅度减少不符合市场规则和WTO原则的行政

性审批。不久前,国家经贸委宣布技改项目审批制将向备案制过渡,表明国家改革审批制

的决心。审批权力越大,如果加上监督乏力,寻租的机会就越多,就越易将权力市场化为

资本,这使得设立审批制度为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初衷,结果成为谋取部门或者个人利益

的手段,近年发生的多起大案要案就是很好的例证。

3.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江泽

民同志十四大以来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八次重要讲话,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

的若干重大关系,确立了工作中必须把握好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战略;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体制

和工作机制。治理腐败必须寻找一种驾驭和控制政治权力的机制,其本质是要控制和制约

权力。本文提出四条对策:(1)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使其不能谋私;(2)加强对党员

干部的教育,使其不图谋私;(3)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使其不便谋私:(4)加强对案件

的查处力度,使其不敢谋私。因此,政府必须把反腐败变成一种不流血的革命,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坚决向腐败开刀,方能重塑廉洁的政府形象。

4.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责。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是政府职能的更新问题,主要

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由强制性行政干预转向服务监控,解决职能上的错位、越位问题。服务行政的公众取向是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衡量公共管理成效的标志是公众利益在

多大程度得到了保护和增进。在经济管理上,要通过催化的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动员社会

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是由政府自己来“划桨”、来经营。掌好舵、不划桨的政府,

不是懒惰的政府,是智慧的政府,是力量强大和决策者高明的表现。世界银行在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每一个政府的核心使命有五项:(1)确认法律基础;(2)保持一个

未被破坏的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3)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4)保护弱势群体;(5)保护环境。安德森认为:“政府有七项基本职能:(1)提供经济基础;(2)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3)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4)维护竞争;(5)保护自然资源;(6)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7)保持经济稳定。”

[9]

中国的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转变政府职能,其内容包括:一是重新确定

政府的职能范围,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域;二是优化政府的行为方式,转变政府行使职能的具体方式。具体来说,政府应承担调控者的职责、公益者的职责、管制者的职责、仲裁者的职责、“守夜人”的职责。奥斯本和盖布勒在《重塑政府》一书

提出“企业化政府”模式,包含有十大基本原则,指导我们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政府,把

原来的无限政府转变为一个有限和有效政府。[10]转变政府职能,归结起来,主要是政府

要改变对经济的监管框架,退出微观经济领域,集中精力加强与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和创造

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

区封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找寻合适的政府角色定位,形成内部竞争机制。诺思的国家模型表明:国家提供的

基本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主要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国家有

两个目标:既要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

增加国家税收。两个目标存在冲突,根源在于有效率产权制度的确立与统治者的利益最大

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国家为使收入最大化而为不同集团设定不同产权,是一个“带有歧视

的垄断者”,存在“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会有很多麻烦”的诺思悖论,国家的

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因此政府作为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的

行为主体,所做的许多事情完全可以用更具竞争性方式进行。著名公共管理学者彼得斯在

论及新公共管理定向的四种治理模式时认为,“市场化政府完全可以退出竞争性私人产品

领域,并尽可能多地退出准公共产品领域,以便集中力量搞好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11]对于公共产品,能由政府供给解决的,决不要政府生产。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边界,就是政府、市场、企业的合理边界。

政府干预要以减轻或避免政府失败作为干预或调控经济的宗旨。担负生产和供给公共

产品任务的国有企业,由于“效益外部化而成本内部化”永远也不可能具有“自生能力”。政府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法律保障等途径,委托私人部门生产,

政府只要下个定单就行。通常政府在不直接干预经济的前提下,以经济交易中第三方的角

色来操作,会起到其支持和增进市场的作用。因而,公共选择理论的结论是:(1)只要可能,决策就应转交给私营部门;(2)只要打破公共产品生产的垄断,在政府内部建立竞争机制,就可以消除政府低效率的最大障碍。

6.引入第三种力量,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这里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部门”是指

社会性的、独立的监管机构,它独立于政府、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市场失灵和

政府失灵并存的情况下,更好的解决办法是引入第三种力量参与社会财富分配过程,对社

会与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与平衡作用。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第三部门”面临的是“后现代”

的问题,那么中国的“第三部门”面临的是“现代化”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型

时期的“第三部门”肩负着更沉重的历史使命。它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为社会

的平衡与公正做些什么。专家指出,“第三部门”在人权、环保以及转型期的社会成员利

益维护方面大有作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我们加速市场化进程或者全球化进程中的弊病。

天则经济研究所张曙光先生指出,由于第三部门的独立发展是建立在个人的独立自由

权利得以确立和保障的基础之上的,是随着缩小政府活动范围、限制政府权力和规范政府

行为方式,完成对国家的改造而进行的。因而,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第三部门的独立发展就带有根本的性质和决定性的作用,其独立程度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

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传统的政治经济理论对市场失灵的认识和对完美政府的预期是失之片面的,政府机制本身同样存在低效率现象,即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如短缺或过剩,官僚主义,政府寻租活动等。 从其原因如下: 第一,从财政决策形成过程看,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需要通过投票机制表达为公共决策;或者通过投票选出代表,间接进行公共决策。然而,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首先,公共决策不足以反映全体成员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其次,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不可能与公共利益完全一致。再其次,受制于政治家的动机。 第二,即便政治家能够忠实的履行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职责,他们也受到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从而使财政决策的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而且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的利益集团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

出的,缺乏组织的社会大众则处于劣势地位,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如何防范和纠正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着重从三方面说明: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非理性。首先,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其次,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其效果与利润与私人部门作用相同。再其次,更经常采用私人企业承担公共事业的办法,即更多依赖于市场机制来生产某些公共产品或服务。 第二,改革公共决策制度。政府失灵的公共决策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因此要改革公共决策制度。首先,进行立宪改革,加强政府法治、规则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为政策制定一系列规则和程序。其次,完善表达民主表达的方式,发明新的政治技术,以使在众多的、相互对立的利益中,作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 第三,约束政府开支,抑制政府的扩张和浪费。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一定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从直接的、行政的、参与的、人治的管理转变到间接的、经济手段为主的、裁判式的、法治的、规范程序化的管理。提高政府市场化程度,提高政府效率。规范财政决策过程,约束政府开支,从根本上抑制政府的扩张。

浅析政府失灵案例——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

浅析政府失灵案例——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 一、政府失灵的简介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二、鄂尔多斯房地产概况 随着呼包鄂城市群申请列入国家战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的鄂尔多斯具备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房地产市场在近几年呈现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还是商品房销售面积都处于全国前列, 2010 年鄂尔多斯各旗镇总人口只有 160 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 年底鄂尔多斯市中心区常住人口 66. 8 万人。若按照 67 万人口计算,仅 2010 年施工的房产就够为每个人提供 47 m2的住房。同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 535. 54 万 m2 , 这就意味着平均到市民,人均购买了约 8 m2 的住房,而同期北京的人均销售面积只有 0. 78 m2 。鄂尔多斯是新兴城市,市区人口较少,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 三、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现状 2011年5月,一则出自鄂尔多斯政府的消息称,2009年和2010年投资额分别完成219.4亿元和280.5亿元。5年来,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76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2倍,年均增长47.2%,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鄂尔多斯市新开工1005.9万平方米住宅,加上前两年的续建项目,共有2225.3万平方米。房价却一直在下滑,鄂尔多斯目前房价以从高位迅速回落到3000/平方米上下。而此前,鄂尔多斯最贵的房子单价曾经高达2万/平米。2012年8月之后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 楼和焦急的讨债着。滞销之中,房价纷纷下降,而降价成为许多房地产商的选择。但是连降价都不能收回当初投资时,资金链就会断裂,市场面临崩溃。 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原因分析 1.民间借贷体系的不健康发展 由于制度保障、机制安排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高利贷往往充斥着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纠纷常常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经济犯罪交织在一起,有的人甚至利用公众“暴富”心理将民间借贷异化为“炒钱”的游戏,一旦借贷者资金链条断裂,就出现老板或资金掮客的“跑路”现象,这对地方经济的稳定形成了强烈冲击。 2.产业结构单一 无论是在开发还是在销售层面, 鄂尔多斯的房地产业都维持着较高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 如此高的融资成本,依然需要通过资金的源头———煤矿产业来消化。然而自 2010 年以来,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路欣2064878 [摘要]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通过分析和研究转轨时期政府失灵 的原因,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制转轨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关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式和力度等。研究政府失灵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政府失灵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政府失灵市场职能 为了缓解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灵或失效,政府职能的方向、性质、内容等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更新。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职能,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关现象,防范和化解“政府失灵”现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也不完善,例如曾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大量不卫生的、有毒的食品充斥市场,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房地产开发中的投机行为泛滥,导致房价过高,普通居民难以接受;“山西的黑煤窑事件”严重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上述种种现象要求政府实施干预,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有效的政府干预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本文试就“政府失灵”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效”,一般是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缺陷、失误等的可能与现实所带来的代价。换句话说,它是指政府干预达不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是虽能达到了目标,但其代价超过“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缺陷。对此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应当认识到,既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便产生了”。① 西方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滞胀”现象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就是政府失灵的集中体现。杨龙就认为“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学者在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从原来关注市场失灵开始关注政府失灵并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针对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丁煌认为“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而唐兴霖也认为“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 ①[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政府_失灵_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106期,2004.3 ACADEMICS IN CHINA No.3May.200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杨 龙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政策;官僚主义;利益集团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4)-03-0035-15 政府与其他政治组织一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政府失灵问题则在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现象时尤为突出。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体现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类是政府纠正市场失灵时产生的新问题,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等问题。另一类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偏差,包括政府干预的范围过大或过度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不当、政府干预的目标不明确、政府干预偏离预期目标等。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的“公共政策失败问题”,即由于公共政策的过程复杂,难以制定或执行良好的政策,既无法有效 作者简介:杨龙,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寻租案例分析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业寻租案例分析 学号 200621112 姓名马文琴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业寻租案例分析 一、政府失灵的简介 在行政国家中,政府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职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现阶段作为一个典型的次那个证国家,政府与民众的生活日益密切。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当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低小或无效的情形。在我国政府失灵的表现主要有: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一方面是成本过高,一方面是浪费严重;政府政策失误,集中表现为信息是否充分可靠;另外,就是即将谈到的寻租现象。寻租,广义上泛指社会中各种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各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的活动,狭义上指政府官员动用行政权利追求既得经济利益的活动,他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息息相关。下面将对房地产业政府寻租,也就是狭义上的寻租,作出一定的分析。 二、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在经过1993~1999年的持续回落调整后,从2000年开始再次恢复上升趋势,2004年到2007年进入大幅度提升状态,虽然到2008年下半年,全国部分大城市商品房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等,但是持续的同比上涨趋势导致进入2008年房价已经维持在高位,而正是地产业这几年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吸引了开发商的眼球,同时使政府部门也逐渐增加了对房地产业的关注。政府部门的参与,一方面是为了发挥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稳定经济、收入分配的职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失灵的不可避免,政府也再不自觉地进入到了房地产行业的利益分配。 商品房售价上涨原因分析 首先,工程造价近年来的上涨,导致住宅和非住宅销售价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工程造价在住宅销售价格中占比较高,但从对销售价格的影响看,工程造价上涨对住宅与非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影响远小于土地价格上涨和其他因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从2000~2004年的数据来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600.6元,工程造价上涨277.5元,占销售价格涨幅的比重为46.2%,其余53.8%的涨幅是由工程造价之外的其他因素价格上涨拉动的。非住宅销售价格上涨561.2元,工程造价上涨186.8元,占销售价格涨幅的比重为33.3%,其余66.7%的涨幅是由工程造价之外的其他因素价格上涨拉动的。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文摘: (1) 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 (1)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一)公共物品 (1) (二)政府失灵 (2) (三)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二、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现象 (2) (一)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2) (二)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分析 (3) 1.“丛林法则”不足导致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低效 (3) 2.政府部门的“扩张本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3) 3.政府公务员的自利性诱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寻租”行为 (3) 4.公共物品供给决策过程的“公共性”缺失造成公共决策失误 (3) 5.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与政府供给方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3) 三、如何规避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问题 (4)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4) (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4) 1.政府内部引入竞争 (4) 2.政府提供的部分公共物品实现市场化 (4) 3.打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局面 (5) (三)建立服务型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中文文摘: 我国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重要主体,然而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供给行为低效化、利益化、法外化的不良特征,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政府失灵”。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政府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失灵”的现实原因。审视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地位和问题,从而对我国政府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公共物品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出发,了解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的低效问题。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1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1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2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1https://www.360docs.net/doc/fb78868.html,/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 ○1https://www.360docs.net/doc/fb78868.html,/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 市场失灵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进行解决,这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原因。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调节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分析政府失灵问题是为了了解现象、发现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标签: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经济 政府在全面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政府也并不是全能的,产生了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是当前调节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公平稳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研究政府干预失灵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改善政府失灵问题。让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手,更好的结合起来。 1 政府失灵的含义及表现 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但在干预中具有局限性,产生了政府失灵。政府调节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产生的效率损失,即为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未达到预期;政府干预即使到达了预期目标,但成本值过高、完成效率过低;政府干预引起负效应。 2 政府失灵问题的产生原因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中,产生政府失灵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2.1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不当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基本方法,通过用政策法规还有行政手段,对市场缺陷和调控失灵进行有效的弥补和纠正。对于市场经济条件,有两种决策类型:非市场决策和市场决策。非市场决策就是公共决策。政府若没有制定好合理的或者可执行的公共政策,则会导致公共政策失灵。这即不能补充市场机制,还会对市场失灵起到加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增加。 2.1.1 现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 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通常被大多数现代国家采用。但是,通过投票选出的代表,则拥有“经济人”特性,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选民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选民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现有的投票规则即表决方式,也不是完全民主的,只是少数人服从大多数人的强制决策。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一、什么是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其主要类型有: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干预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3)政府的寻租 (4)政府的扩张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正因为政府的干预存在着上述缺陷,所以让政府干预成为替代市场的主导力量,其结果只能导致“政府失灵”,用“失灵的政府”去干预“失灵的市场”必然是败上加败,使失灵的市场进一步失灵。但客观存在的市场失灵又需要政府的

积极干预,“守夜人”似的“消极”政府同样无补于市场失灵,同样会造成政府失灵。因此,政府不干预或干预乏力与政府于预过度均在摒弃之列。现实而合理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应是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以政府的干预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来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二无机制最优组合,即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凸性组合”。为此,就需要政府从最大限度地消除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入手,针对政府失灵的两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如确定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职能双向重塑的总体思路;从理顺政府利益关系入手保证政府干预的公正、超脱;规范政府于预职能及行为;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把竞争机制弓队政府调控的某些领域等),在克服和矫正市场失灵的同时,更要防止和纠补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精)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摘要】根据中国国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个高效、廉洁、强力的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路线是使国内市场经济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经济的可靠方针。所以只有政府和市场两者有效配合才能使中国经济腾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府;市场;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运行方式还是在政府职能机构的构建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通过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研究中国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原因、表现及救治途径。一、市场失灵⑴市场失灵理论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⑵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繁荣之时,也把罪恶、弊端和不幸统统释放了出来:残酷的剥削、欺诈、严重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失业等等。它未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而带来的是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⒈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而且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⒉市场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导致市场垄断的出现。⒊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⒋区域经济不协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就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就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瞧,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瞧,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

出租车规制案例(综合案例兼有市场和政府失灵有教学分析但缺少备选方案分析)

备注: 1.该案例显示了真正的政策分析是如何工作的,并把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理论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可以显示如何理解公共政策问题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对于确定公共政策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麦迪逊出租车市场的规制 呈送:市长大卫·西斯路易斯(David Cieslewicz) 来自:莫里·阿斯金(M011y Askin)与凯蒂·克洛克(Katie Croake) 日期:2003年8月18日 主题:麦迪逊的出租车规制 行政摘要 与全国其他同类型城市相比,麦迪逊(Madison)的出租车费高于平均水平 造成高出租车费的原因是在麦迪逊市区所进行的出租车规制限制了对出租车市场鲁 进入。现有的规制政策反应了这样的事实:城市官员更注重保护现有出租车公司粤 利益,而没有考虑出租车使用者的利益与需求,也没有考虑出租车市场的潜在进i 者的利益。这个报告指出:城市应该废除出租车市场的主要进入限制,即“2{ 规则”。 通过对规制出租车行业的原理进行讨论,基于公平目标、效率目标、财务效盔 目标及政治可行性目标,我们对麦迪逊出租车市场的结构、出租车运营商、城市瑚 :j筐入限制。[2]这些限制导致了在过去的17年中,麦迪逊的市场没有出现 。:导致的后果是:竞争缺失,且麦迪逊的出租车费比国内平均水平高出近 F录)。 ’爱则、全市范围内的服务要求、高额的执照费用以及长时间的审批过程 :表资以及出租车公司的高运营成本。从更技术的角度说,这人为地提高了 :最香(minimum efficient scale of Operation),它意味着出租车公司面临的 一三们在不存在规制的市场上运作的成本。今天,高额的出租车费用和长时 :二司的进入,使得整个市场处于弱竞争状态。这个分析考察了是否那些降 i垡的替代政策能够提高竞争,并使得麦迪逊的出租车司机受益。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以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和政府行为的理论,政府失灵说是其核心内容。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政府政策和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扩张、寻租,其解决对策包括法制化建设、加强竞争和监督、约束税收和支出等内容。尽管公共选择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政府失灵说仍对今天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法制化建设和对公务员的激励。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对策;启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邓肯?布莱克被尊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坎南曾表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所谓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学者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假定个人在参与市场活动和政治活动时,是以同样的价值尺度行动的,在这一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国家的决策过程是与经济市场类似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市场。人们在经济市场上通过货币交换私人产品,在政治市场上通过选票交换公共产品。经济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认为政治市场存在三级结构,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在政策执行市场上,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选民向政府纳税。换言之,政党和政治家追求选票的最大化,政府部门和官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特殊利益集团与立法机构、官员形成一个“铁三角”,立法机构可以批准某一个预算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从中获益。在“铁三角”的作用下,政府预算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政府失灵说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旨在用经济学方法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问题。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有三个前提基础,分别是方法论个人主义、经济学的交换范式和经济人假设。所谓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是把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的个人同样作为集体行为的出发点,将个人的选择或决策当作公共选择或集体决策的基础。经济人假说,是把人看作有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认为个人天生追求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一直到这种追求受到抑制为止。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公共选择学者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丁煌认为“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唐兴霖认为“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致使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政府失灵

百度首页|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红楼梦 欧冠 核心用户 政府失灵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政府失灵 英文名称: government failure 定义: 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管理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

的决策。 目录 简介 主要类型 表现形式 原因 出路 补救措施 治理措施 对中国的启示 借鉴意义 全面辩证看待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论 简介 主要类型 表现形式 原因 出路 补救措施 治理措施 对中国的启示 借鉴意义 全面辩证看待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论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编辑本段 主要类型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编辑本段 表现形式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府失灵案例

黑龙江坑农事件中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 邬凤英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的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害农事件,(8月23日《华商晨报》)一开始不妨看做是一件“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当然有尽量压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的动机。由于和农民相比,商人们占尽信息、活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断定出售假种子的利益远大于风险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另外的约束,他们肯定会选择出售假种子。也就是说,如果放任市场运作,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的事件将“此起彼伏”,“看不见的手”在制止这个问题方面,是完全无力的。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市场失灵”正好为政府作用预留了空间。所以,呼吁政府干预,严惩不法商人以杜绝假种子,在逻辑上也就顺理成章。农民凭着自己朴素的智慧也正是这样推理的,所以才有了200次上访。中国的最高行政当局以“总理批示”这一强有力的形式,直接介入此案。如果政府是一架运作良好的机器的话,事件到此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然而让所有观察者都大跌眼镜的是,政府在这里也失灵了。“总理批示”到了基层,居然被认为是过时了,不法商人依然逍遥复逍遥,假种子依然泛滥又泛滥。因此,这一“特大坑农案”可以看做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结果。 由此想起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诺斯曾经提出的一个很著名的“诺斯悖论”。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一个政府必须演化为一个有效、公正的契约第三方执行者。第三方强制实施,意味着政府应该强大到能有效监督产权、强制实施契约。”但他同时又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一个政府一旦具有了这样强制的力量,那么,那些管理该政府的人便会利用这种力量来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以牺牲社会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通过前面对“假种子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发现,我们也遭遇到了“诺斯悖论”:一方面,要杜绝假种子,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为此,我们不能不加强各级政府官员的权力。但另一方面,正因为各级政府官员手中具有了这种权力,使得他们又成了不法商人争相“寻租”的对象,于是,他们中不少人就利用这种权力收取贿赂,而对落实法律、法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连“总理批示”也可以宣布“过时”而不再执行。如此,假种子泛滥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试论政府失灵原因及其治理

班级 学号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试论政府失灵原因及其治理 姓名 专业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二0一三年八月

摘要 本文以政府失灵为基础,分析了政府失灵的原因,就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政府失灵的基本理论,并概括了政府失灵的表现。其次,分析了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最后,就政府失灵的治理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 结论部分重申了政府干预的现实意义,指出政府干预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政府干预政府失灵治理对策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 .. (1)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及现象 (2)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2)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2)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5) (一)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 (5) (二)政府干预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 (5) (三)政府干预活动的时滞性 (5) (四)对政府行为缺乏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有效的监督 (6) 三、政府失灵的治理对策 (7) (一)明确政府角色,正确政府干预 (7) (二)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7) (三)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政府组织构架 (7) (四)针对寻租行为采取的措施 (7) (五) 矫正政府官僚主义,打破政府垄断公共产品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绪论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必然存在着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公共物品无效供给等市场失灵的现象,于是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来弥补市场失灵。但是,实践证明,政府的干预也不是万能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府干预的缺陷也逐渐显露:政府财政危机频发,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社会化程度不高、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由此可见,相对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现象同样存在着。 那么,何为政府失灵呢?它是如何形成又该如何解决呢?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

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3)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

治理政府失灵的措施

治理政府失灵的措施 市场不是万能的,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往往采取政府干预政策,然而扮演“守夜人”似的“消极”政府同样无补于市场失灵,往往会显露一些弊端,同样会造成政府失灵。诸如政府机构臃肿庞大、效率低下……可见,相对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现象同样存在着。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简单说来,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3)政府的寻租(4)政府的扩张。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第二政府决策的无效率第三政府干预的无效率(政府赋予的垄断权)因此要想解决政府失灵,必须从以上的政府失灵表现和原因着手去解决这一问题。 既然现行机制实失灵的,那么出路就在于改革。第一是市场化改革:通过把经济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政治市场来提高后者的运行效率。建立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制度,刺激政府公务员提高办事效率。我国政府每年都要招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即通过公开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俗称“国考”来选拔优秀的人员。但是,即使如此,仍然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内幕操作,造成不利于其他考生的不公平现象。因此,市场化改革也要加大力度和深度,妥善处置,发挥其真正的实效。 第二:要明确政府在市场所扮演的角色,政府干预是针对市场失灵而言的,市场失灵的部分就是政府干预的部分,干预过多或干预不够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把握好政府干预市场的度,不能干预太多,也不能放任自流。 第三: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政府组织构架,抑制政府权力的过度增长。 对于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等现象要及时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对政府职能进行并构或重建,合理缩减政府规模,降低开支,使资源效用达到最大化。政府从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解决机构臃肿的问题,力图进行大部制改革,减少机构,减少费用支出。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也是从减少机构设置来采取措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