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体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第章体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第章体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第章体验不确定现象教

学设计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可能还是确定

第1课时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

知识技能目标

1.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

2.认识“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的意义,会结合实例加以区分.

过程性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各种事件的含义,初步获得对概率基础知识的认识,形成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经历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重点: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先让我们两人一组做一个“掷骰子”的游戏.

游戏用具: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它有六个面,每一面的点数分别是从1到6这6个数字中的一个.骰子质地要均匀,以便使每个数字被掷得的机会均等.游戏中要求一个同学掷骰子,另一个同学做记录,用“正”字法把每个点数出现的频数记录下来,填入下表.掷完20次后,两人交换角色.

两位同学的试验数据都记录在表1中:

表1:掷骰子40次骰子上每个数出现的频数频率表

二.探究归纳

1.不可能发生

请同学们观察表1,“点数7”出现的次数为_______,如果再多掷几次,“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会不会发生

观察所有小组表1中,“点数7”出现的次数总是0.骰子上没有7,所以再多掷几次,“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都不会出现的.

师生交流:“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不可能”发生就是指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0.

2.必然发生

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掷得的点数大于6或掷得的点数是8等等.

掷得的点数小于7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发生几次这件事一定会发生,每次都发生.

师生交流:每次都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100%,我们称之为“必然”发生.

3.可能发生

在刚才的游戏中,什么事是必然发生的掷得的点数小于7、掷得的点数是整数等等.掷得的点数是2这件事会不会发生是必然发生还是不可能发生

这件事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不是必然发生,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师生交流:我们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机会的大小:

可能发生是指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或者发生的机会介于0和100%之间.

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什么事是可能发生的能否讲讲它发生的机会在6万次中约有几万次

掷得的点数是1 (它发生的机会在6万次中约有1万次)

掷得的点数是奇数 (它发生的机会在6万次中约有3万次)等等.

师生交流:“必然发生”、“不可能发生”都是确定的现象,而“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现象.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中,是确定的现象多呢还是不确定的现象多请你各举一例说明.(让学生自由回答)

问题1: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在老师的组织下,每组派代表举出实例,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进行判断,由此我们可以把这许多问题进行分类。有的同学把这些事件分为三类:(一)一定会。(二)一定不会。(三)可能会。

大家再想想看,一定会与一定不会有什么共同之处

有的同学可能提出:一看就知道。

一看就知道说明什么问题

就是不要尝试就能判断出来的。

为此我们把一定会与一定不会归为一类:称为确定的事件。而确定事件就包括了“一

定会”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的不可能事件。

而“可能会”就应该是不确定的事件。

以后我们称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称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这两种事件在实验中是否发生都是我们预先知道的,所以统称为确定的事件。

与前面那些确定的事件相反,一些事件不是在每次实验中都发生,也不是在每次实验中都不发生,而是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像这样无法确定在每二次实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我们称它们为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三.实践应用

例1 一次掷三个正方体骰子,请你写出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一件必然发生的事和一件可能发生的事.

参考答案“点数之和等于2”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点数之和小于19”是必然发生的事.“点数之和等于12”是可能发生的事.

例2 一枚均匀的骰子连续掷3000次,你认为出现6点大约有______次,出现奇数点大约有______次.

分析出现6点的机会在6次中约有1次,因此在3000次中约有500次.

出现奇数点的机会在6次中约有3次,因此在3000次中约有1500次.

例3 下列哪些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6点朝上; 2.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它正在播放动画片;

3.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将一碗清水放在室外会结成冰; 4.某汽油油罐失火,消防队赶来用自来水水枪把火扑灭了; 5.我们班李强同学100米短跑只要6秒钟.

答 1.可能发生. 2.可能发生. 3.必然发生. 4.不可能发生. 5.不可能发生.

练习: P108练习1、2、3

四.交流反思

本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可能发生是指有时发生,有时不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介于0和100%之间;不可能发生是指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0;必然发生是指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100%.

五.作业:教材 P110习题第1、2、3题

补充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

(1)从一副洗好的只有数字1到10的40张扑克牌里一次任意抽出两张牌,它们的差小于9,是必然发生的.————

(2)同一个骰子掷5次,5次都是同一点数,是不可能发生的.———————— (3)同一个正方体骰子掷三次,点数之和为20,是不可能发生的.———————— (4)向上抛硬币2次,2次都出现正面,是不可能发生的.————————

2.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10个白子和5个黑子,它们在口袋被搅匀了.在下列可能发生的事件后填A,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后填B,必然发生的事件后填C:

(1)从口袋中任意取出1个子,是黑子.———————— (2)从口袋中任意取出6个子,全是白子.————————

(3)从口袋中任意取出6个子,全是黑子.———————— (4)从口袋中任意取出6个子,既有白子又有黑子.————————

3.一枚均匀的骰子连续掷3000次,你认为出现6点的机会大约有——————次,出现奇数点的机会大约有——————次.

4.完成下列各题

(1)“明天会下雨”是( )事件. (A) 可能 (B) 不可能 (C)必然

(2)“明年有370天”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3)“今天是星期一,明天就是星期二”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4)“从装有5个红球和1个白球的口袋中,摸出1个球是黄球”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5)“我班同学中将会出现一位数学家”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6)“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有理数”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7)“2月份有30天”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8)“购买100张彩票,会中大奖”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9)“从装有3个红球、5个黄球的口袋中任意摸出2个球,它们恰好都是黄球”是( )事件.

(A)可能 (B)不可能 (C)必然

第2课时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

教学目标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区别不太可能与不可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课前热身

提问:买一张体育彩票会中特等奖吗你们买过彩票吗

活动:在装有4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袋子里摸2个球,讨论摸出全是红球、白球、黄球的可能性。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往往包括“不可能”、“可能性极小”、“不太可能”多种含义,但在数学语言中,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本节课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区别不太可能与不可能。

(2)四边互动

互动1:“有同学买过彩票吗”

明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情

互动2:“买彩票能中特等奖吗”

明确:买彩票能中特等奖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但会有可能发生。

互动3:“每年我们都买不少有奖明信片,不过就是没中过奖。”

明确: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也许一万次里也没有发生,但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

互动4:“买彩票中特等奖的机会大吗”

明确:某个结果发生的频率是高还是低,与我们感觉该结果发生的机会大小还是有联系的。

互动5:“在刚才摸球的活动中,有人摸出两个黄球吗”

“在刚才摸球的活动中,有人摸出两个红球吗”

明确:不可能发生的事与不太可能发生的事的区别。

互动6:“还能找到生活中其他不可能发生的事与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吗”“大家课后多收集一些.”

明确:生活中有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级性。

四、达标反馈

1、填空:①在乒乓球猜测中,猜在左手的可能性为.②在围棋猜先中,猜中奇数的

可能性为.③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抽出一张.抽到大王的可能性比抽到红桃的可能性.

2、在一副扑克牌中任抽一张牌,抽到红桃的可能性为多少抽到小王的可能性为多少

3、教材109页练习1、2题。

五、小结

(1)内容总结:生活中有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情,而有些事情描述起来还是有些区别的,像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往往包括“不可能”、“可能性极小”、“不太可能”多种含义,而在数学中,“不可能”、“可能性极小”、“不

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们对应的是三个逐渐增大的机会.

(2)方法归纳: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往往需要非常严谨的精神,科学的态度,要多思考,多总结。

六、作业:教材 P110习题第4题

拓展延伸

1、链接生活

调查了解中国体育彩票的获奖情况,认识特等奖发生的可能性。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考察“用两副扑克牌洗好后,从中抽取4张,恰好是4张王”的可能性

(2)巩固练习

(i)用“一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等语句来描述下列事件的可能性。

①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②王飞同学跑100米只要6秒;③某客机在空中坠毁,该

客机上乘务员生还的可能性;④人生病;⑤抓一小把小球,小球数是3的倍数.

(ii)请设计一个红、黄、蓝、白四色转盘,使得它停止转动时,指针很可能落在红色区域,不太可能落在蓝色区域,而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和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 2.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难点: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提问举出生活中的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二、问题的提出

(一)、与你同伴合作,做一做抛弹两枚硬币的游戏,看一看这个不确定事件“出现两个正面”,在你做的实验中各成功几次。

现在活动开始,小华与小明各就各位。一位同学抛时,另一个做记录。

凭我们的经验,你能猜测成功的次数是多少吗

(我们把出现两个正面就说它实验成功,否则就是失败。)

同学们猜测成功的结果是各式各样的,老师让他们记住这个猜测,看经过实验是否符合。

现在小华、小明各经过10次实验,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华的l0次实验中,成功2次,成功的频率(以下称成功率)l0次中的2次,也就是20%。

小明的10次实验中,成功一次,成功率为10%。很明显可以看出小华的失败率为80%,小明的失败率为90%,小华与小明成功率的差距为10%。

问题2.如果把实验人数扩大了,由2个人扩大到40个人,看看下面的实验结果。(每人都实验10次)

累计出每个同学的实验结果,计算实验累计进行10次、20次、30次……400次时成功率,并画出成功率随实验总次数变化的折线统计图,以了解随着次数的增加,成功率是如何变化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实验次数在10次、30次、50次时,实验的成功率变化比较大,表现出“波澜起伏”,但是到了190次以后实验的成功率变动明显减小,表现为“风平浪静”,差不多都稳定在这条水平线附近。

同学们可能会想如果再做400次这样的实验,肯定又会得到另一张成功率的折线图,但是,不用担心,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成功率的折线图都会表现出“先波澜壮阔后风平浪静”的特点,而且最后差不多稳定在的水平线的附近。

这个成功率与同学们刚才的猜测接近吗

因为,成功率有这样趋于稳定的特点,所以,我们以后就用平稳时的成功率表示这一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即机会。

(二)、由两个人玩“抡30”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2个人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二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二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都可以,但不可不说或连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我们先想一下这个游戏公平吗

表面上看似乎这个游戏很公平,如果你能认真地考虑就感到不公平了,为什么

游戏开始后,双方报数要快,不允许拖拉。

大家通过认真思索就不难发现,要抢到30,必要抢到27,要抢到 27,必要抢到24,要抢到24,必要抢到21,要抢到21,必要抢到18,要抢到18,必要抢到15……先要抢到3。所以说这个游戏是偏向于第二个的游戏。

(三)、再进行抛掷两个筹码的游戏

准备两个筹码、一个两面都画×;另一个一面画×,另一面画0,甲、乙各持一个筹码,抛掷手中筹码。

游戏规则:掷出一对×甲得1分。

掷出一个×一个0 乙得1分。

这个游戏你认为公平吗大家的回答应该是不公平的。

那么你认为甲和乙谁赢的机会大呢

如果你觉得它公平,说说你的理由。

课后与你的同伴玩几回,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四)、最后再搞一个掷三个筹码的游戏

第一个筹码一面画×,另一面画0。第二个筹码一面画0,另一面画#。

第三个筹码一面画#,另一面画×。

甲、乙两个中一个人抛掷三个筹码,一个人记录谁赢。

游戏规则:

掷出的三个筹码中有一对的(××或00或##)甲方赢,否则乙方赢。这个游戏公平吗较难判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的实验来估计双方各自的成功率。

和你的同伴玩16次游戏,前8次由你抛掷,后8次由你的同伴抛掷,将你们结果记录在案,请班长组织全班同学,每对两个同学作16次同样的游戏。结果也记录下来,最后统计谁的成功率高谁赢的机会大

六、作业

课本114习题1、2题。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的:

1、借助实验,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2、使学生体会重复实验的次数与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关系,了解用稳定后的频率值估计事件发生的机会的合理性;

3、使学生懂得展开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累加,分析,对比和讨论,探索规律。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规律;

难点:认识实验结果的随机性的规律性;

关键:动手实验和观察数据来发现不确定现象的发生并非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抓住实验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就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展开讨论与交流。

教学过程:

1.通过实验认识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现逐渐稳定的趋势

实验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抛硬币”游戏中获得的数据,他已经将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并绘制了折线图15-1-1.

观察折线统计图,当抛掷次数很多以后,出现正面的频率会比较稳定在50%左右.这样,在硬币还未抛出之前,我们就能预测到抛掷的结果是有根据的.如果换成其他的实验,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

2.用稳定时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

实验2 从一副52张(没有大小王)的牌中每次抽出1张,然后放回洗匀再抽.

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次抛掷的结果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出现红心的频率逐渐稳定在25%左右.我们可以用平稳时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抽出的可能性,即机会.

注意:实验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论你选择了哪种方法,都必须保证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会使结果受到影响. 【例题精讲】

例1 准备l0张小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数1到10,然后将卡片放在一起,每次随意抽出一张,然后放回洗匀再抽. (1)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2)绘制折线统计图;

(3)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发现出现了3的倍数的频率有何特点

(4)这十张卡片的10个数中,共有__________张卡片上的数是3的倍数,占整个卡片张数的__________,你能据此对上述发现作些解释吗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实验思考题,它的第一,二两小题答案不是唯一的,但能肯定稳定时的频率一定能估计机会.

解:(1),(2)因为每个人实验都是随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动手实验的数据都可. (3)出现3的倍数的频率逐渐稳定于30%左右.

(4)3,103.出现3的倍数的机会是103

,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出现3的倍数的频率非常接近103.

说明:当实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数值.我们可以用这个数值来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实验发生的机会大小.同样当我们预知某一事件在每次实验发生的机会大小的值,就可以知道当实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会接近于这个机会值.

例2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有大小相同的4个小球,其中2个为白球,1个为红球,1个为蓝球,每次从袋中摸出一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陈飞在摸球实验中得到下列表中部分数据.

(1)请将数据表补充完整;

(2)画出折线图;

(3)观察上面的图表可以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大,出现红色小球的频率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按此题中的方法再摸球300次,并将这300次实验获得的数据也绘成折线图,那么这两幅图会一模一样吗为什么

分析:本例复习了频率的定义、折线图画法;运用了在实验中寻找规律的方法,只有正确理解“每次摸出的结果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隐含的规律逐渐显现,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数值”才能准确理解此题.

解:(1)上排答案分别为:18,60,72,下列答案分别为:20%,%,%,%,%.

(2)折线图如图15-1-2所示.

(3)逐渐稳定.

(4)不太可能一模一样,因为出现红色小球的频率是随机的.

说明:对于类似的题目记住两点:第一,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叫频率,第二,当某一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随着实验次数增加而逐渐稳定后,可以用这个频率值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实验时发生的可能性.

【中考考点】

1.通过实验说明下列问题:

准备23张小卡片,上面分别写上1到23,放在袋中搅匀,每次抽出3张卡片,记录下来,再放回搅匀再抽.(出现3、4、5这样的称为连号)

(1)填表:

(2)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折线图.

(3)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一枚硬币抛起后落地时“正面朝上”的机会有多大:

(1)写出你猜测的机会.

(2)设计统计表.

(3)根据实验结果填写统计表,并画出统计图.

(4)写出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与猜测有出入吗为什么

【常见错误分析】

凭想当然来预测事件出现机会的大小.

例如:抛掷两枚硬币,看看“出现两个正面”和“出现一正一反”的机会各是多少做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准确

错解:一枚硬币,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因此,当抛掷两枚硬币时,不是两个正面,就是两个反面,要不然,就是一正一反,所以,出现的机会应该各是三分之一.

正解:一枚硬币,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因此,当抛掷两枚硬币时,会出现四种情况: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一反一正,所以,“出现两个正面”和“出现两个反面”的机会都是四分之一,而“出现一正一反”的机会是二分之一.

注意:只有多动手实验才能使猜测更准确.

反馈检测: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错误请加以改正)

1.某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22,那么某人买了22张彩票,肯定有一张中奖.( )

2.抛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机会均等,因此抛1000次的话,一定有500次“正”,500次“反”.( )

3.世界乒乓球冠军王楠,预定在亚运会上夺冠的机率为100%.( )

二、填空题

1.在抛掷一枚硬币,考察出现正反的实验中,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出现正面的频率将趋于稳定在__________.

2.抛掷两枚硬币观察出现两个正面的实验中,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将趋于稳定在__________左右.

3.现有六条线段,长度分别为1,3,5,7,9,10,从中任取三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机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副扑克牌抽出大小王后,只剩下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52张,则任取一张是红桃的机会是__________.

5.抛掷两枚普通的骰子,出现数字之积为奇数的机会是__________,出现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机会是__________.

三、探究

不透明的袋中有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2个为白色,1个为红色,1个为绿色,每次从袋中摸一个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在摸球实验中得到下列表中部分数据.

(1)请将数据表补充完整;

(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折线图;

(3)摸球5次和摸球10次后所得频率值的误差是多少25次和30次之间呢30次和40次之间,90次和100次之间,190次和200次之间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根据以上数据你能估计红球出现的机会吗是多少

(5)你能估计白球出现的机会吗你能估计绿球出现的机会吗试一试.

参考答案

一、1.× 2.× 3.×

二、1.50%左右2.25%左右3.7/204.1/45.1/4 3/4.

三、 (1)第二排从左到右分别为6,8,26,33,第三排从左到右分别为%,%,%,%,%,%,%,%,%,%,%,%,%,%,%,%,%,%,%,%.

(2)折线图如下:

(3)差分别为0,2%,5%,%,%;随着实验次数增加,出现红球的频率逐渐稳定.

(4)25%左右

(5)50%左右 25%左右

【学习方法指导】

本节主要内容是要体会“一个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机会可以用该事件在大多数次的重复实验中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结论,但这一结论仅靠现成的书面资料一般是不能办到的,这也是很多人学过统计和概率但不相信统计和概率的原因所在,因而整个学习要以自己动手实验和探索为主,就实验的设计、组织、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与实验结果合理性等问题和同学展开讨论和交流,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提高,加深对概率的频率定义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理解随机事件中隐含的确定性.

本节内容中问题情景比较简单,不少同学也许认为不经过实验即可预测机会的大小,但动手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以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再者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无法从理性分析的角度事先预测机会的问题,如不知道袋中有几个黑球和几个白球,问摸出黑球的机会有多大等,而这些问题只能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解决.

作业:教材124习题1、2、3、4、5、6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第4节 光的折射

第4节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线偏折. [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不确定现象》数学书96页例1,例2。第97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②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活动中体验有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而有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掌握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 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白、橙乒乓球的袋子8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要从我们班上的数学练习册中抽出一位同学的来进行检查,会抽到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呢?”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确定它的结果。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我们也称之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出示硬币:抛硬币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元向上呢?还是菊花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元向上还是菊花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元向上,也可能是菊花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出示乒乓球。猜测小虎摸的是什么球? (2)指名学生摸球验证。 (3)分小组进行摸彩球的游戏,完成教师下发的记录表。 教师:当盒子里全是橙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橙球,都是橙球……。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白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张小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例2和例3,第9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这几天,阳光明媚,冬日的暖阳驱散了初冬的寒气,大家高不高兴?教师想问问同学们,你觉得明天还会是晴天吗? 2.学生猜: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阴天,问:能确定吗?(不能确定,都

有可能。) 3.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有的现象不能事先确定。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每两个学生准备一枚硬币。老师每组发一张记录单) (1)教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玩。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硬币)我们知道,硬币有几个面?(两个)我们这儿规定:有字的一面是正面,另一面这是反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不过,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请看大屏幕,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活动要求(学生朗读)活动要求: 1. 抛之前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2. 两人一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每人抛五次,注意观察硬币落地后有几种结果并记录在表格里。 3. 活动后想一想怎么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硬币落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 (3)学生汇报:你们组抛的硬币几次正面向上,几次反面向上呢?。 同学们,从刚才抛硬币的活动中,你们发现硬币落地后出现了几种结果呀?老师也想来抛一抛,你觉得老师抛这枚硬币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不能确定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可能)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 (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使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相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教学设计与教案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过程安排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写得较为具体详细。特别对新教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开头语、各教学层次衔接语、结束语等都要用文字表达好,以免上课时因心理紧张而词不达意。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实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1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 (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 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 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光的直线传播 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2)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做法: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doc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河南省陕县的四实验学校傅延玉【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二)能力目标: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教学难点】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盒子、棋子、转盘、小黑板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二、例1的教学。1、活动一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师摸)师: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自己上课用的,主要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要求与教案不同,除了教师自己用,还要给别人(领导、所谓砖家等)看,所以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学情状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依据)、重难点(设定依据),教学过程,是重点,要说明更个环节的内容,各环节制定的原则,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等,最后是课堂小节和作业。总之教学设计要写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发布者:龚梅华发布日期:2011-11-28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1、在概念界定上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2、在层次分类上也有区别,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3、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的,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个对比,请看图:

第四章光现象同步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同步教案 课节1课时课题 4.1光的直线传播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实验、讲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器材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太阳、电灯、蜡烛. 手电筒、火把、油灯. 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 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 它们都能发光. 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 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 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 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 [演示]70页、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初中七年级数学第章体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 11.1 可能还是确定 第1课时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知识技能目标 1.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 2.认识“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的意义,会结合实例加以区分. 过程性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各种事件的含义,初步获得对概率基础知识的认识,形成解 决这类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2.经历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重点: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先让我们两人一组做一个“掷骰子”的游戏. 游戏用具: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它有六个面,每一面的点数分别是从1到6 这6个数字中的一个.骰子质地要均匀,以便使每个数字被掷得的机会均等.游戏中要 求一个同学掷骰子,另一个同学做记录,用“正”字法把每个点数出现的频数记录下来, 填入下表.掷完20次后,两人交换角色. 两位同学的试验数据都记录在表1中: 表1:掷骰子40次骰子上每个数出现的频数频率表 二.探究归纳 1.不可能发生 请同学们观察表1,“点数7”出现的次数为_______,如果再多掷几次,“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会不会发生? 观察所有小组表1中,“点数7”出现的次数总是0.骰子上没有7,所以再多掷几次,“掷 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都不会出现的. 师生交流:“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不可能”发生就是指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0. 2.必然发生 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掷得的点数大于6或掷得的点数是8 等等. 掷得的点数小于7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发生几次?这件事一定会发生,每次都发生. 师生交流:每次都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100%,我们称之为 七年级数学(下)第11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黄军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docx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102、103页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体验和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初步认识,所以总体是要求一些初步的接触 和了解。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 认知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和事实举例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确定、不确定 现象的把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能对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推理。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年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明确人的年龄每过 一年就会增长一岁这一现象是确定的,而明天的天气会是怎样这一现象是不确 定的。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课本例1,初步感知 提问:现在班上决定选一部分同学参加演讲,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演讲顺序,大家猜一猜谁会抽到第一个呢?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答:可能是···,也可能是··· 再问:一定会抽到男生或者一定会抽到女生吗?有几种可能? 生答:不一定,有两种可能。

小结:像这样,结果不止一种,并且是不确定的,我们称之为“不确定现象“。 2、探究课本例2,深入理解 师:大家平时都喜欢玩游戏,今天就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接下来要请6个同学上台,两人为一组,每组连抛硬币3次,一人抛,一 人记录下抛出的结果即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 师:现在请举手的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并做好记录。(学生上台操作) 小结:从同学们抛硬币的情况来看,每次落地后要么是正面朝上,要么是反面 朝上,所以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 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 描述。 3.分组讨论例3,自主探究 (1)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有一些彩球分别装在两个盒子里,小虎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红球,小猫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白球,现在他俩分别要从面前的盒子里摸出 一个球。他们分别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结果确定吗? (2)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结论。 (3)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当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时,表明结果是确定的、一定会发生的,叫做“确定现象“,通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六、巩固练习 1.完成103页说一说(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动手完成103页试一试的连线(请学生回答结果)。 学生答完后,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并加以提示和分析。 七、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回答:1.明白了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明白了确定现象的结果只有一种,而不确定现象的结果不止一种。 3.学会了判断和推理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结果。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八、教学板书 不确定现象 1.不确定现象: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对比 (1)目的与目标 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使课程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淡漠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修养。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时所针对解决的对象。 (3)教学进程与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的设计流程不一样。但是一定要体现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主要特点。 (4)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教案 人教版

4.1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 (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 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 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光的直线传播 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2)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做法: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第章体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第 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章 11.1 可能还是确定 第1课时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 知识技能目标 1 ?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 2. 认识“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的意义,会结合实例加以区分. 过程性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各种事件的含义,初步获得对概率基础知识的认识,形成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 .经历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 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重点: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 述。 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先让我们两人一组做一个“掷骰子”的游戏. 游戏用具: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它有六个面,每一面的点数分别是从1到6 这6个数字中的一个.骰子质地要均匀,以便使每个数字被掷得的机会均等.游戏中要求一个同学掷骰子,另一个同学做记录,用“正”字法把每个点数出现的频数记录下来,填入下表.掷完20次后,两人交换角色. 两位同学的试验数据都记录在表1中: 表1:掷骰子40次骰子上每个数出现的频数频率表 二.探究归纳 1. 不可能发生 请同学们观察表1,“点数7”出现的次数为 ____________ ,如果再多掷几次,“掷得的点数是7” 这件事会不会发生?

观察所有小组表1 中,“点数7”出现的次数总是0.骰子上没有7,所以再多掷几次,“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都不会出现的. 师生交流:“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就是指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0. 2. 必然发生 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掷得的点数大于6 或掷得的点数是8 掷得的点数小于7 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发生几次?这件事一定会发生,每次都发生.师生交流:每次都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100%,我们称之为“必然”发生. 3. 可能发生 在刚才的游戏中,什么事是必然发生的?掷得的点数小于7、掷得的点数是整数等等.掷得的点数是2 这件事会不会发生?是必然发生?还是不可能发生?这件事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不是必然发生,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师生交流:我们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机会的大小: 可能发生是指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或者发生的机会介于0和100%之间. 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什么事是可能发生的?能否讲讲它发生的机会在6 万次中约有几万次? 掷得的点数是1 (它发生的机会在6 万次中约有1 万次) 掷得的点数是奇数(它发生的机会在6 万次中约有3 万次)等等.师生交流:“必然发生”、“不可能发生” 都是确定的现象,而“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现象.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中,是确定的现象多呢?还是不确定的现象多?请你各举一例说 明.(让学生自由回答) 问题1: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在老师的组织下,每组派代表举出实例,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进行判断,由此我们可以把这许多问题进行分类。有的同学把这些事件分为三类:(一)一定会。(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 单元备课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本章主要学习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在中考考查中,主要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核心的三线两角关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对光的控制作用,光的折射现象、规律。另外正确画出光路图,应用光路图去解决问题也是应掌握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也经常设计为实验探究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光污染的有关问题将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热点。 1.在前三章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基本知道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实施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施检验——得出结论。此程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在本章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此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2.学生刚学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还分不清入(或反或折)射角,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在画光路图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光线忘记画箭头,法线用实线画等。做光学探究题时,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规律分析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下结论。为此,应让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多加练习。 3.光的折射一节是光学学习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可分步设计几个探究小问题,以分解难度。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让学生课前自己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做点简单的教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安排的实验探究活动,如“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动手的能力,逐渐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光学知识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分析和解决与光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验中,一定要对学生讲好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同时老师可应用反射或折射规律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黑板上画成像情况,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此章中考查的内容较多,是重要的章节。讲课进度不宜太快,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还是光的折射的现象。 5.设计实验时可首先让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如果是不成功的,也能激发学生发现、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价值。 6.在本章的讲解中,可多用比较法。如光是如何传播的、光速等可与声的传播、声速等做比较;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做比较;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做比较……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更清晰明确。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活动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有的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的则不是确定的。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难点: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具准备:硬币、编号纸片、盒子、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现在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最近几天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在发生前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类事件。 二、合作探索: (一)学习例1(教材例2) 例1 抛硬币,猜结果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比赛场地是通过猜硬币来决定的吗?我们来玩抛硬币的游戏好吗?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验证。

3、汇报、交流: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 4、教师小结:在刚才老师和同学的实验活动中,硬币落地后哪一面向上,结果是事先无法确定的,我们把这种事件叫做不确定现象。常用“可能……,也可能……”这样的方式来描述。 板书:不确定现象结果事先不知“可能……,也可能……” 5、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例2(教材例1) 1、同学们,下周将举行主持人演讲比赛,一共有4名同学参加。他们是……。为了公平、公正,我们将通过抽签来决定他们的演讲顺序。猜一猜:这4人谁第1个演讲? 2、学生猜测。 3、验证。说一说。 4、教师小结:例1中“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事先不知道”,例2中“谁抽到第1个演讲事先也不知道”,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常用“可能……,也可能……”这样的方式来描述。 5、学生说说。 6、学生互相交流。小结:不确定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种情况。 7、课堂活动。 (1)猜硬币(2)游戏:石头、剪刀、布 (3)说说:四年级四班同学星期一第一个到校的是谁? (三)、学习例3 1、例3、摸彩球: 说说小虎和小猫摸彩球的结果。 2、小结:象小虎和小猫摸彩球,我们事先就知道事情的结果,我们把这种事先就知道结果的现象,叫做确定现象。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板书:确定现象结果事先可知“一定”、“不可能” 3、说一说: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用上“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4、试一试:连线。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能够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3、阅读“科学世界”,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二、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四、教具准备:烧杯、水、激光笔、课件 五、教学过程: 生齐读学习目标 (一)引入新课:在黑暗的屋子里,人为什么看不见东西? (在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由于没有光的缘故.我们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思考:光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呢?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P69-70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源? 2、光源分为哪两类,试举例? 3、光如何传播?举例支持你的观点? (二)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1、注意:没点燃的蜡烛也是光源(没有强调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2、欣赏图片并分类。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4、思考:钻石和月亮是不是光源? 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发光。 5、走向生活 (三)欣赏图片,引入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演示实验1: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例1、例2,第97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具准备】 分为8个小组(活动时,全组集中到组长那里开展活动)。硬币、登记表(交给组长保管), 装有彩球的盒子。(一个盒子中全放黄球,一个盒子中全放白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例1 (1)同学们,这4个同学要参加演讲比赛。我们将抽签决定他们演讲的顺序。请4个同学上来代表他们抽签,谁能猜一猜这4位同学谁是第1个演讲的?(学生猜测) (2)猜测:一定是XX同学吗(不一定)那一定是XX同学吗? (也不一定)我们能确定第1个演讲的一定是谁吗?(不能)谁来说说为什么?(因为抽签的结果,可能是……也可能是……) (3)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是无法确定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的一种现象——不确定现象。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2 (1)猜测。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抛硬币的游戏。老师先来玩 一玩。,把硬币抛起来,请学生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验证。学生小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每一小组抛6次硬币,各小组长记录小 组实验结果。先猜想,再看抛的结果。体会事先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有时是相同的, 有时是不同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4)交流:观察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引导学生用“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 (5)总结。谁抽到第1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像这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现象。 (6)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不确定现象,请你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例如:明天可能下雨,这次考试我可能得一百分…… 三、摸球比赛,学习例3 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乒乓球,我想请表现好的两个孩子来进行摸球比赛? 1.规则。两名选手在盒子中摸球5次,谁摸出来的黄球多,哪个选手就获胜。同学 们, 你们认为哪个同学会获得胜利? 2.摸球比赛。请两位参赛选手先猜拳决定选择摸哪个盒子的彩球。摸出1个黄球就在黑板上的统计表中做上记号,最后进行统计。 3.交流讨论。教师宣布获胜选手。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点名回答:我想他的盒子中全是黄球。) (1)认识“一定”“不可能”。 ①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我猜的。) ②那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学生:因为他连续5次都摸到黄球,有点可疑。) ③我也觉得有点可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学生:想。) 教师把盒子打开,里面装的全是黄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