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3.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8.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9.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10.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11.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13.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A鉴别CO和CO2闻气味

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

C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加水

D除去氧化铜中碳粉加稀硫酸

A.A B.B C.C D.D

14.实验室有一包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为提纯硝酸钾,设计如下图所示操作,

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操作Ⅰ~Ⅲ分别是加热浓缩、蒸发结晶、过滤

B.操作Ⅰ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分离除去

C.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u 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u(OH)2固体CuCl2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C HNO3溶液H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A B.B C.C D.D

16.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B C D

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1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18.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取d点的固体有2种

19.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浓盐酸 B.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

C.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D.电解水

20.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某质量分数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盐酸的烧杯,此时天平平衡。先将下列物质按前后质量比为10:21的比例放入烧杯中,反应都恰好完全,天平仍平衡的是:

A.Mg和MgO B.MgO和Mg(OH)2

C.MgO和MgCO3 D.Mg和MgCO3

21.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22.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CO2是生成物

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1

23.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CO2足量NaOH溶液

B KCl KClO3MnO2,加热

C NaCl Na2CO3过量盐酸,蒸发

D O2H2O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24.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可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X、Y、M两两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B.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C.Y可能是稀盐酸

D.N转化为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5.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二、流程题

26.过氧化钙(CaO2)可以作为鱼池增氧剂,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 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1)请把方法1中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2232CaCl +H O +2NH H O+6?_____224=CaO 8H O +2NH Cl ?↓。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

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真空过滤后的过氧化钙晶体在脱水干燥前要进行水洗,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______。

(2)方法2中,气体X 是______。反应Y 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反应产物是CaO 2·8H 2O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方法2中,反应Y 需控制温度在0~5℃,实验室里可将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溶于水,以获得此温度条件。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 (OH )2杂质,原因是______。 (4)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这样做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______。

27.CaCO 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 Ca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 CaO 活性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 800℃、900℃和 1000℃条件下煅烧;②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1 所示。由此可知:为增大产物活性,煅烧时控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还含有少量 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活性纳米CaCO3的流程如下:(资料:氨水的 pH 约为 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 pH 约为 10.87)

①步骤a 中加入的药品为 NH4Cl 溶液,由此说明 NH4Cl 溶液的pH__7(选填<、=或>);如图 2为 NH4Cl 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质量/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100%)。可知:较适宜的 NH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流程 c 通入 NH3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是调节溶液的 pH,___;

③步骤 d 中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④向滤液 1 中滴加 Na2CO3溶液,也能得到 CaCO3,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 3 所示流程的优点:

Ⅰ:NH3可循环利用;Ⅱ:______。

28.实验室中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X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武德合金做电路的保险丝,这是利用了合金_____的特性。

(2)如图1所示,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可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换成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银

B 烧碱溶液

C 稀盐酸

D 硝酸汞溶液

(3)为了回收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的银单质,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方案:

①溶液乙为无色溶液,则固体甲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②步骤②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0.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Na2SO4和CaCl2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该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共发生了几个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

(3)滤液Ⅱ除氯化钠之外,还含有其他溶质成分,如何检验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根据氧气是否充足分析解答。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O2充足) ;2C+O2点燃2CO (O2不足)

当 m(C):m(O2)=24

32

=

3

4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

当 m(C):m(O2)=12

32

=

3

8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由题给条件 m(C):m(O2)=

6

12

=

1

2

,介于

3

4

3

8

之间,说明生成物中既有CO也有

CO2。

故本题选C。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2H2O+CO2。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

B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D.根据化学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关系来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2;故A错误;

B.每1个CH4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四分之一,而不是三分之一;故B 不正确;

C.由B可知,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甲烷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可知,反应后的气体中C、O 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D不正确.

【点睛】

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高温充分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B. CaCl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正确;

D. HCl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正确。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4.B

解析:B

【解析】

硫酸铜易溶于水,而铁不溶,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

铁粉;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二氧化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无法将其中的氢气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但是由于硝酸钡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钡。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D

解析:D

【解析】A. 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

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杂质氯化钠;C. 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碳反应掉;D. 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只有氯化钙;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A

解析:A

【解析】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随固体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质量和。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二者的质量比为160:152,而溶剂不变,所以反应中溶液质量减少; D. 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选A

7.C

解析:C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A.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都是40g, 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由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小。选C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8.B

解析:B

【解析】解: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

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假设金属的质量都是24g,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盐酸的质量分别是:

Mg+2HCl=MgCl2+H2↑,

24 73

24g 73g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24g 97.3g

Zn+2HCl=ZnCl2+H2↑

65 73

24g 27g

假设盐酸的量大于97.3g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镁生成的氢气次之,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②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97.3g和73g时,铝和镁生成的氢气相等,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④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73g和27g时,铝大于镁等于锌,故⑥正确;

假设盐酸的质量小于27g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B.

9.C

解析:C

【解析】Fe2O3+ 3H2SO4= Fe 2 (SO4 )3+3H2O CuO+H2SO4= CuSO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故

n(O)=n(H2SO4)=0.2mol,故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2mol×16g/mol=3.2g,故选C。

10.D

解析: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100%<30%,选D

11.D

解析:D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铜,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然后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镁,固体中一定有铜;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有活泼金属,说明硫酸铜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选D

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C

解析:C

【解析】A. 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铜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符合除杂要求;B. 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铜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要求;C. 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氢氧化钙过量,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D. 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B

解析: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14.D

解析:D

【解析】

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离出硝酸钾,则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A、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错误;B、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错误;C、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错误;D、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

A、Fe是活泼金属,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亚铁,铜不与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金属铜;

B、Cu(OH)2固体,加入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铜会被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铜;

C、HCl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过滤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

D、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然后将气体干燥,得纯净的一氧化碳。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6.A

解析:A

【解析】

A.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氢气,最终固体的质量都减少为零;

B.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等于或大于7;

D.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固体的质量最终为生成铁的质量,大于零;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7.B

解析: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a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过量的Na2CO3溶液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全,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选项A不正确;

B、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选项B正确;

C、b~c段固体为银和铜的混合物,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选项C 不正确;

D、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故d点时固体为3种,选项D不正确。故选B。

19.C

解析:C

【解析】A. 加水稀释浓盐酸,酸性变弱,pH变大,但是稀释过程为物理变化,混合物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个数不变;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固体的质量会增大;C. 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D.水的质量增加,酸的浓度减小,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0.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后若保持天平平衡,则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固体的质量之差应该相等,即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应该相等,可以据此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Mg+2HCl═MgCl2+H2↑

24 2 24-2=22

MgO+2HCl═MgCl2+H2O

40 40-0=40

Mg(OH)2+2HCl═MgCl2+2H2O

58 58-0=58

MgCO3+2HCl═M gCl2+H2O+CO2↑

84 44 84-44=4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氧化镁和碳酸镁分别与盐酸反应后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并且满足氧化镁的质量:碳酸镁的质量=40:84=10:21.故选C.

点睛: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仍然平衡,增加的量等于放入的质量减生成气体的质量。21.A

解析:A

【解析】

A、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错误;

B、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NaCl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温度无明显变化、放热,可以鉴

别,正确。故选A。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A

解析:A

【解析】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增大了,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B、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反应物,错误;C、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错误;

D、反应中CaO和CaCO,的质量比为56: 100,错误;故选A。

23.B

解析:B

【解析】

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过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4.A

解析:A

【解析】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氧化铁能转化成铁,盐酸能与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N会转化成铁,则N是氧化铁,Y能与铁和氧化铁反应,则Y是盐酸;盐酸能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X、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中的一种。A、X、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中的一种,Y是稀盐酸,三者之间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B、由上述分析,X不一定是碳酸钠溶液,也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错误;C、 Y一定是稀盐酸,错误;D、 N转化为铁的反应,但是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不是置换反应,错误。故选A。

25.D

解析:D

【解析】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操作应简便易行;经济上合理,要求不能利用价格昂贵的物质转化为价格低廉的物质;根据以上要求,分析每个方案;分析时可首先判断理论上是否可行,然后再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解:A、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中需要加热不够简便,且使用氢氧化钠制取碳酸钠,经济上不合

理;故A 不正确;

B 、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但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 不正确;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 不正确;

D 、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为解答理论上正确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熟悉常见物质的用途则为经济上合理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二、流程题

26.2H O 4NH Cl 取少量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二氧化碳 22222CaO+7H O+H O =CaO 8H O ? 43NH NO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防止过氧化钙分解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钙原子都是1个,氯原子都是2个,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氢原子是24个,反应前应该是24个,其中1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氧原子是10个,反应前应该是10个,其中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2322224CaCl +H O +2NH H O+6H O CaO 8H O +2NH Cl ↓??═;4NH Cl 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氨气,故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4NH Cl ;真空过滤后的过氧化钙晶体在脱水干燥前要进行水洗,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取少量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2)方法2中,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气体X 是二氧化碳; 反应Y 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反应产物是CaO 2·8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22CaO+7H O+H O =CaO 8H O ?。

(3)方法2中,反应Y 需控制温度在0~5℃,实验室里可将43NH NO 溶于水,以获得此温度条件,是因为43NH NO 溶于水吸热;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2Ca(OH)杂质,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4)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这样做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防止过氧化钙分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3

2CaCO CaO+CO ↑高温

温度为900℃,时间为30s < 10%

()422322NH Cl+Ca OH =CaCl +2H O+2NH ↑ 使镁离子以氢氧化镁沉淀形式析出

()243342CaCl +NH CO =CaCO +2NH Cl ↓ NH 4Cl 可循环利用

【解析】 【分析】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步骤a 中加入的药品为NH 4Cl 溶液,氯化铵能和氧化镁反应,说明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详解】

(1)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2CaCO CaO+CO ↑高温

。由图1可知,温度为900℃,时间为30s 时,氧化

钙活性最高,故由此可知:为增大产物活性,煅烧时控制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900℃,时间为30s 。

(2)①步骤a 中加入的药品为NH 4Cl 溶液,氯化铵能和氧化镁反应,说明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故NH 4Cl 溶液的 pH <7;由图2可知,氯化铵质量分数是10%时,钙的浸出率最大,故较适宜的 NH 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浸取时,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322NH Cl+Ca OH =CaCl +2H O+2NH ↑。 ②流程 c 通入 NH 3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是调节溶液的 pH ,使镁离子以氢氧化镁沉淀形式析出。

③步骤 d 中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3342CaCl +NH CO =CaCO +2NH Cl ↓。

④向滤液1中滴加Na 2CO 3溶液,也能得到CaCO 3,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3所示流程的优点:Ⅰ.NH 3可循环利用;Ⅱ.NH 4Cl 可循环利用。

28.()()4422Ba OH + MgSO =BaSO +Mg OH ↓↓ 复分解反应 K 2CO 3 除去滤液Ⅱ中的KOH 和多余的K 2CO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KCl 、MgSO 4和CaCl 2三种物质中,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422Ba OH + MgSO =BaSO +Mg OH ↓↓;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除去氯化钙得到更多的氯化钾,应用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Y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K 2CO 3;

(3)滤液Ⅱ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所以加入过量的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Ⅱ中的KOH 和多余的K 2CO 3。

29.熔点较低 D Ag、Fe Fe+H2SO4=FeSO4+H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比有很多性能的改变,比如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金属的熔点。武德合金是由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生活中常用武德合金做电路的保险丝,这就是利用了合金熔点较低的特性。

(2)如图1所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因为没有空气中的成分参与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前后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验证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氯化银和烧碱溶液都不和铁反应,所以不能用氯化银和烧碱溶液代替硫酸铜溶液;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氢气会逸出到空气中,所以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相等,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硫酸铜溶液;因为铁和硝酸汞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空气中的成分参与反应,反应物、生成物都存在于烧杯中,反应前后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可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换成硝酸汞溶液。故选D。

(3)①因为图2实验方案中,步骤①是向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银比铁活动性弱,所以锌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由于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乙为无色溶液,说明硝酸亚铁已完全反应,则固体甲一定有的物质是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②步骤②是向步骤①得到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而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银排在氢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固体中可能含有锌,故不一定有锌和稀硫酸的反应发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铁排在氢前面,故一定发生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0.Ba(OH)2 7个取少量滤液Ⅱ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氯化镁能够与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将杂质镁离子除去,硫酸钠能够与含有钡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杂质硫酸根离子,即除杂质所用的M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钡,其化学式为Ba(OH)2,故填Ba(OH)2。

(2)M溶液中的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Y溶液是用来除去氯化钙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还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还能与生成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滤液II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以上共发生了7个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7个。

(3)由(2)可知,滤液II中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检验两种物质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Ⅱ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1-2022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1-2022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等于() A.{1,6} B.{4,5} C.{2,3,4,5,7} D.{1,2,3,6,7} 2.已知集合,若,则的值() A. B.或 C. D.0或或 3.下面各组函数中为相同函数的是() A. , B., C., D. , 4.已知函数,则为 ( ) A.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B.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C.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D.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5.若函数(>0,且)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一定有( ) A.a>1,且b<1 B.0<a<1,且b<0 C.0<a<1,且b>0 D.a>1,且b<0 6.函数的值域是( ) A. [0,+) B.(-] C. [) D.[1,+

7.函数图象大致形状是() A.B. C. D. 8.设函数若是奇函数,则的值是( ) A. B.-4 C. D. 4 9.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 A.(-1,1) B. C.(-1,0) D . () 10.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当时,,则函数 上有() A.最小值 B.最大值 C.最大值D.最小值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计算,所得结果为____________ 12.函数在区间(-∞,4)上为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 . 13.已知函数,则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 14.国家规定个人稿费的纳税办法是:不超过800元的不纳税;超过800而不超过4000 元的按超过800元的14%纳税;超过4000元的按全部稿酬的11%纳税。某人出版了一 本书,共纳税420元,则这个人的稿费为 . 三、解答题(共4小题,44分,请在答题卡上写清必要的解题过程) 15.(本题满分10分)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求的取值范围. 16.(本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 (1)若,试证明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2)若,且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求的取值范围.

高一重点班分班考试化学试题

高一年级选拔考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5题共计40分,第Ⅱ卷16-20题,共计6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a 40 Mg 24 K 39 Cu 64 Al 27 Fe 56 Cl 35.5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Na2O2在储存和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下列方框代表化学反应的集合,圆圈代表某种反应类型的集合,其中表示关系正确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到游离态,可能是被氧化,也可能是被还原。 C.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D.蒸馏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部位要插入液面下且不接触蒸馏烧瓶壁。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2Fe 3++3H2↑ B 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 Ca 2++2OH-= CaCO3↓+ H2O 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 + 2H+= CO2↑+ 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2H+= Cu2++ H2↑

5、下列关于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CCl4不可燃,故少量的Na可保存在CCl4液体中。 B 金属铝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故铝是两性金属。 C 明矾为金属铝的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 D 纯铁易被腐蚀,但生铁中含碳元素,其抗蚀能力增强。 6、下列关于胶体及胶体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故电泳时阴极附近颜色变深。 B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体系和胶体体系。 C 向氯化铁饱和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 某些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其原理与胶体的性质相关。 7、实验室需用480 mL 0.1mol / 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操作正 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NaHCO3溶液中,Na+ 数为0.1N A B.常温常压下,32克氧气所含分子数为1N A C.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是10 N A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原子数是1 N A 9、在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Cl- NO3- Ba2+ Na+ B SO42- Cl- Al3+ Mg2+ C Na+ K+ SO42- Cl- D NH4+ Ba2+ Cl- HCO3- 10、现有三种常见治疗胃病药品的标签: ①②③ 药品中所含的物质均能中和胃里过量的盐酸,下列关于三种药片中和胃酸的能力比较, 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①>②>③ C ①=②=③D②>③>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只 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Na→NaOH B CO32-→CO2 C Fe2O3→Fe D MnO4-→Mn2+ 12、右图是某同学欲验证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9年陕西省高新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9年陕西省高新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计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A.炭黑﹣﹣黑色粉末﹣﹣作轮胎添加剂 B.氢气﹣﹣可燃性﹣﹣作燃料 C.石墨﹣﹣导电性好﹣﹣作电极 D.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作制冷剂 2.溶液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②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③将锌粒放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锌,溶剂是硫酸 ④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将油污溶解 ⑤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升高 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压降低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⑦a克氯化钠放入b克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质量小于或等于(a+b)克 A.4个B.3个C.2个D.1个 3.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三种不同的碳单质 ②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③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⑤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⑥天然气被称为“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⑦分馏是煤炭综合利用的常用方法,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⑧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碳合金,它们机械性能差异大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A.3个B.4个C.5个D.6个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5.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1-2022高一数学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1-2022高一数学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集合,N=,则() A. B. C. D. 2.函数 x x e y x ? =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A.B. C.D. 3.已知函数,则的解析式为() A. B. C. D. 4.不论m为何值,直线恒过定点() A. B. C. D. 5.设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为C,则圆C的圆面围绕直线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6.平面过正方体的顶点A,∥平面,平面=m

则直线m与直线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7.奇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8.若为奇函数,且是函数的一个零点,在下列函数中,一定是其零点的函数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 已知直线,,若∥,则a的值为 10.若圆与圆的公共弦的长为,则a= 11.已知对数函数的图像过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12.正三棱柱中,,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三、解答题(共2小题,共40分,)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的方程为,动圆过点 和点.记两个圆的交点为A、B.

(1)如果直线AB的方程为 ,求圆的方程; (2)当动圆的面积最小时,求两个圆心距离的大小. 14.已知函数. (1)当时,求的定义域; (2)试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3)若在区间上恒取正值,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天水一中高一级2021-2022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数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D 2.A 3.B 4.A 5.D 6.B 7.C 8.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乙丙丁戊 A Fe H2SO4NaOH CuCl2Fe2O3 B H2CuO HCl O2CO C H2SO4Fe2O3HCl Zn CuCl2 D Na2CO3Ca(OH)2NaOH HCl CO2 A.A B.B C.C D.D 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3.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 .KNO 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7.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8.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9.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理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学段(期末) 考试试题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真空中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如果将两个点电荷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电荷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它们之间静电力的大小为( ) A. B.2F C. F D. 4F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B. 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C.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D. 场强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 3.消防员在执行消防任务时假设火灾出现在离地面高为h的位置,而站立在建筑旁边的消防员要用高压水枪将水水平喷洒到燃烧物上,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消防员离楼房距离越远,水枪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必须越大 B. 从高压水枪喷出的水运动到火灾位置的时间与水枪喷水速度方向有关 C. 消防员离楼房距离越远时,水运动到火灾位置的时间越长 D. 无论消防员离楼房距离多远,水运动到火灾位置的时间是一定值 4.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 m,该同学和秋千 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 kg。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 方时,速度大小为8 m/s,此时每根绳子承受的拉力约为() A.200 N B.400 N C.600 N D.800 N 5.如图,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 的动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 A.A B.B C.C D.D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高新一中本部第一学期期中高一试题(北师大版)

—第一学期期中 届高一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集合{} 0)1(=-=x x x A ,那么 ( ) A .A ∈0 B. A ?1 C. A ∈-1 D. A ?0 2.设a 为非零实数,则 a a 的值组成的集合是 ( ) A.1 B.{ }1 C.1± D.{}1,1- 3.若B A f →:能构成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⑴A 中的任一元素在B 中必须有像且唯一; ⑵B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 中有相同的原像; ⑶B 中的元素可以在A 中无原像; ⑷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设3log 2 1=a ,2 .0)31(=b ,31 2=c ,则c b a ,,的大小顺序是( ) A. c b a << B. a b c << C. b a c << D. c a b << 5.函数()()1log 32++-=x x x f 的定义域是 ( ) A.[)3,1- B.()3,1- C.(]3,1- D.[]3,1- 6.函数()5222 +-+=x a x y 在区间()+∞,4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 B. [)+∞-,2 C.(]6,-∞- D.[)+∞-,6 7.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y 3log =与x y 1 log 3=的图像之间的关系是 ( ) A .关于y 轴对称 B.关于x 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关于直线y=x 对称 8.已知函数()x f y =是R 上的偶函数,且()1+x f 在[)+∞-,1上是减函数,若()()2-≥f a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 C.(][)+∞?∞-,22, D.[]2,2- 9.已知{}2,log |2<==x x y y A ,? ??? ?? <==2,)2 1(|x y y B x ,则B A ?=( ) A.φ B.?? ? ??1,41 C.?? ? ??41,0 D.?? ? ??∞-41, 10.已知函数()x f 是R 上的增函数,()()1,3,1,0B A -是其图像上的两点,那么()1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水一中2014级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唐代吴兢所撰《贞观政要?论封建》记载:“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对这则史料评述正确的是()A.唐太宗认为实行分封制是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之一 B.唐太宗认为秦帝王暴政是秦亡的重要原因 C.唐太宗对实行分封制持批评态度 D.唐太宗所论“封建”指的是郡县制度 2.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3.“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4.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注:经贴即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填空题。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5.“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6.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8.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该图反映了() A.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逐渐动摇 B.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 C.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 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9.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A.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B.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 C.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D.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

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信息技术试卷

第1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信息技术试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86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 .城市天气预报 B .课本中的文字 C .电视中的食品广告 D .下课的铃声 2、生物的遗传基因具有信息的( )特征。 A .真伪性 B .共享性 C .传递性 D .时效性 3、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 B .通常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C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最终将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D .信息技术有许多负面影响,它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4、我国在机器人研发方面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果,反映了信息技术正向( )发展的趋势。 A .智能化 B .虚拟化 C .网络化 D .多元化 5、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中第一步应是( )。 A .确定信息来源 B .确定信息需求 C .保存信息 D .采集信息 6、小明同学在https://www.360docs.net/doc/fb8864177.html, 搜索栏中输入“天水市麦积山”,然后单击“百度一下”,请问他的这种信息资源搜索属于( )。 A .分类目录搜索 B .垂直搜索 C .元搜索 D .全文搜索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hotoshop 是图像处理软件 B .Word 是文字处理软件 C .WPS 是动画制作软件 D .WebZip 是网站下载工具 8、关于报刊的版面结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报头包括报纸的名称、刊号、出版单位、出版日期、责任编辑等要素 B .报眉位于整个版面的最上方,只起到装饰版面的作用 C .装饰图案包括花边、框线、纹样等,能表达版面的视觉效果 D .正文字体一般以宋体和楷体为主,字号选用五号或小五号为宜 9、以下哪种图表类型更适合表达数据的变化趋势( )。 A .柱状图 B .条形图 C .饼形图 D .折线图 10、在Word2003中编辑表格,无法进行的操作是( )。 A .拆分单元格 B .合并单元格 C .固定行高、列宽 D .旋转表格 11、用记事本编辑的文本文件,其扩展名是( )。 A .rtf B .xls C .txt D .doc 12、( )是将数据清单中不满足条件的数据暂时隐藏起来,只显示符合条件的数据。 A .数据排序 B .自动筛选 C .高级筛选 D .分类汇总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3.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0.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11.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1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13.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本末倒置削足适履美轮美奂如琢如磨 B.舍本逐末削足适履光彩夺目精雕细琢 C.本末倒置生搬硬套光彩夺目如琢如磨 D.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美轮美奂精雕细琢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

命题:陈万生张莉莉审核:杨平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阅读部分(共2节,满分30分) 第一节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When building houses, people used to think about not only the climate of the areas but also th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he fashions for their houses. However, since electricity became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people began to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ergy they could get for their houses and the new ways they could find to protect their houses from both cold and heat. Houses of an old yet new type have been widely built.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people share their houses with their livestock (家畜). During cold weather, they gather their cows, goats, or other animals and keep them on the first floor of their houses. The reasons are that the animals can be protected from the cold and that they can help to heat the houses as well. The body heat given off by the animals rises to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houses, where people live. By sharing their houses with their livestock, people gain a source of heat.

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图文(1)

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图文(1) 一、选择题 1.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 A.6.4g B.8g C.10.5 g D.12.8g 2.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3.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4.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6.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 2020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 分钟满分:100分 (时间:90第I卷(选择题)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a 4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 64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3分,共51分,每小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对于易 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1. 贴错了 标签的是. A B C D 物质的NaCl 汞) OH(酒精) Hg(HSO(浓) CH5224化学式 危险警 告标签 2.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 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配制 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硫酸.做“氢气还原氧化 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D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

4.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4A. 形成均匀的紫色溶液 B. 有紫色沉淀析出 C. 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5.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 1 -法是 6. 下列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托盘天平可读取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克为单位),容量瓶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毫升为单位) ②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质的质量,量筒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与容量瓶——精确仪器配套使用③量筒内的残液必须冲洗下来,倒入容量瓶中 ④称量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可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⑤引流时,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⑥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再次加水补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50mL1mol· L MgCl溶液中的Cl7.下列溶液中的Cl2—1—1 CaCl.5mol· L ——1—浓度相等的是浓度与 溶液 A. 50mL1mol·LB. 75mL1 NaCl溶液2——11 AlCl溶液 KCl溶液 D. 150mL3mol·LC. 100mL2mol·L 3N8. 的是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A9.8% A.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SOH的质量分数为HSO,用水稀释至100 mL,4224N Cl个氧气,则消耗OO.在H+Cl===2HCl+反应中,每生成32 g分子B2222A2N28 g H的CO、C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4A2+--11 的物质.一定温度下,1 L 0.50 mol·LD NaCl溶液与2 L 0.25 mol·LNa溶液含CONa32的量不同1— VL0.5mol9.现有?L盐酸,欲将其浓度扩大一倍,以下方法中最宜采用的是 加热浓缩到原来体积的一半A. 1—VL B. 加入1.5mol?的盐酸L1—1.5VL 加入 C. 2.0mol,再稀释至的盐酸0.5VL?L 11.2L D. 通入氯化氢气体的硫酸铜溶液,选取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实验室里需要10.480 mL 0.1molLO)] [是胆矾·5H(CuSO24500 水500 mL硫酸铜,加入7.68 g称取A. B. 12.0 g称取胆矾配成- 2 -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天水一中高一级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数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直线310x y -+=的倾斜角为( ) A .150o B .120o C .60o D .30o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8π B .16π C .83π D .163 π 3.已知圆222212x y -23x-4y 60x y -6y 0C C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4.已知直线1l :(3)(4)10k x k y -+-+=与2l :2(3)230k x y --+=平行,则k =( ) A .1或3 B .1或5 C .3或5 D .1或2 5.如下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将半径为3,圆心角为?120的扇形作为侧面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A .π B .22π C .3π D 22 7.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 B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m n ⊥,m α?,n β?,则αβ⊥ D .若m α⊥,//m n ,//n β,则αβ⊥ 8.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棱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22 B 3 C 5 D 7 9.已知两点()A 3,4-,()B 3,2,过点()P 1,0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 B .()(),11,∞∞--?+ C .[]1,1- D .][() ,11,∞∞--?+ 10.已知边长为23ABCD ,?=60A ,沿对角线BD 把ABD ?折起,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是?120,则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20π B .28π C .36π D .54π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1)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1) 一、选择题 1.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