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刘洋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刘洋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刘洋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好文章,齐读题目。一、二,齐。

(生齐读题目)

师: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一生回答记叙)

师:记叙,这位同学说得好,《醉翁亭记》也就是“记叙醉翁亭”的意思,“记”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座亭为什么叫醉翁亭呢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展示。)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政坛和文坛的领袖。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贬为滁州知州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千古名作。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

师:作者欧阳修,北宋十分有名的一个文学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和范仲淹一起曾多次参与改革,但是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是在作者贬到滁州知州时,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的一篇千古名作。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语言很简洁,但是意味很深远。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师:我给大家背诵一遍,大家看课文跟着默读。

(老师娴熟诵读。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齐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环滁皆山也”,读!

(学生齐读)

师:第一遍就把课文读的得这么准确、流利,你们的能力不可低估的啊。有2个字,个别同学读得有点模糊,“若夫”的“夫”字应该读第二声;“晦明”的“晦”字,有同学读“悔”。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我们先了解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提个要求: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大家勤做笔记。这2个自然段处处是风景,句句有画面,我们一起进入。

“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啊(板书画山的简笔画,并板书“山”),画面出现啦!哪个字表示“都”的意思

生1:“皆”表示“都”的意思

师:对,划出这个字,做批注。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不是“言简而意深”吗他开头就用简洁语言的语言写出了滁州的特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两个关键字“其”、“尤”,怎么解释

生2:“其”是代词,指滁州;“尤”是“尤其”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滁州的西南方向有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美景出现啦!远远地看去,树林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啊。

接着往下看,还有哪些景物能进入这幅简笔画呢

生3:酿泉要画上去。

生4:醉翁亭也要画上去。

师:我想把酿泉加入这幅画(手指黑板,语音停顿),需要抓住文中哪些关键词

生5:根据“出于两峰之间”,水应该画在两峰之间。

师:你找准了水的位置。那么,水流的大小,我该怎么把握呢

生6:从“泻”字可以看出,水流要画大些。

师:哦!你读句子读得真细致!谢谢同学们的指点!

(师简笔画水,板书“水”。)

在这幅画中,还有一个主角——醉翁亭,谁能上来画一画醉翁亭呢

(一生上台画亭子)

台上的同学作画,台下的同学齐读写醉翁亭的句

子。“峰回路转”,读。

(众生齐读)

哪些词语对于画好亭子至关重要,请你们找出来,谁来

生(杂):翼然、临于泉上。

师:台上的同学画好了。我们来看一看,根据“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亭子的角应该飞翘起来;“临于泉上”,临,靠近的意思,应画在水源边

(师稍作修改,使画面更美,板书“亭”。)

刚才我们合作,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把语言变成画面,美啊!

师:“作亭者谁”“作”,怎么讲大家的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在不停地作笔记。“作”——

生(杂):建造、造。

师:建造亭子的人是山里面的一个和尚,叫智仙的。名之者谁“名”

生(杂):命名。

师:给他命名的人是谁太守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于”是一个重要的虚词。

(几名学生回答“在”)

师:太守与宾客在这里饮酒。“饮少辄醉”,辄——

生(齐):就。

师:喝一点点就醉了,并且他的年岁又是最高的,“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自己称呼“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请一个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生7: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

师:你回答得十分准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个同学把后面这句话也说清楚了,山水的乐趣,寄托在酒上,陶醉在心里啊!

(课件展示第2自然段。)

师:第二段又有怎样的风景和画面呢大家先齐读一遍。(幻灯②)

(课件展示。)

我从“_______”这句话,看到了________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找文中的关键句子,按照这个句式表达。

生8:我从“风霜高洁”一句,看到了秋天的风景,霜一片洁白啊!

生9:我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一

句,看到了春天繁华盛开,幽香弥漫,夏天树木

滋长,一片浓荫。

生10:我从“水落而石出”一句,看到了冬天宁静的风景,水位下降了,石头裸露出来了。

师:你们描绘的山间景色,丰富了欧阳修的语言,

学语文就应该这样。

带着对内容的理解,我们齐读这两段,读出美景。

(生齐读1、2段)

三、以读代析,品读课文

师:内容读懂了,我们还要读出语言的味道。看屏幕

(幻灯③),老师把第一段进行了“变形”,“变形”

以后,能帮助我们读出味道。

(课件展示。)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师:首先,我们要读出自问自答、自得其乐的味道。

有同学会问,除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谁太守自谓也。”是一问一答,其他哪有提问和回答

啊!别急,我先给大家演读一遍:

环滁——是什么呀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是什么呀琅琊也。

有自问自答的韵味吧!好,同学们也来体验一下,和欧阳修一起自问自答、自得其乐。

环滁——读!

(生齐读第一段)

师:要想更好的读出这种自问自答的韵味,我们要借

助语调和语气这两种朗读方法:提问用怎样的语调

生(齐):升调。

师:环滁(升调朗读),而回答的最后一个字“也”

就要读出判读和舒缓的语气---皆山也。(舒缓的语气

和表情)请同学给大家示范读二句。

生11: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师:你的语调和语气把握得很好。你也来读一读。

生1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师:你的声音真美,就像潺潺的流水。

(众生笑)

师:我们来一个“二部轮读”,这部分同学读每一句

的前半部分,用升调读出提问的味道,这部分同学读

带“也”的句子,读出判断和舒缓的语气。我来做指

挥。

(两部分同学轮着读,读得抑扬顿挫,学生读得很开

心。)

师:(手指板书,山—水—亭)醉翁亭像一个精美的

礼品层层打出,周围的环境又这么美,我们应该带着

怎样的心情去读啊

生(杂):惊喜、快乐、开心……

师:对,作者和读者的心情都应该是惊喜的,好,读

出我们的惊喜。看书本,把第一段完整地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第二段怎么读呢,第二段的节奏变化很有味道。

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可以读

得节奏鲜明,富有跳跃感,散句就可以读得从容舒缓

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两种句子,老师读出鲜明的变化。)我先读一遍。

(师示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种节奏变化的朗读,是不是感觉,原来语言是

有音乐美的。请同学读一读。对偶句读得节奏鲜明,

散句读得从容舒缓。

(一生读)

师:你读出了音乐美。

(师再动情示范最后一句“而乐亦无穷也”,此学生体会后再读最后一句。)

师:嗯,大有进步!谁还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动情):你是赵忠祥第二,你的声音太美了,非常有磁性,读出了快乐。

(众生笑)

师:全班同学都来齐读一遍,读出音乐美,读出快乐!(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再次范读最后一句,全班再读最后一句。)

四、立体探究关键句。

师: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有一句话更是耳熟能详,齐读红色这句话。醉翁,读。(幻灯④)

(课件显示第1自然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红色标示)

(生齐读。)

师:这句话字面上的含义我们已经明白了,请大家联系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3:这句话表达了欧阳修对琅琊山的山水美景有赞美和欣赏之情。

生14:写出了欧阳修被贬滁州时随遇而安的心境。

生15:表现了欧阳修的豁达、洒脱。

师:你们说得真好,都联系了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你们都是欧阳修的知音啊!“醉翁之意不在酒”沿用至今,已经固定成一个成语,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哪位同学知道它现在的含义。

生16:是不是指思想与言行不一致

师:有那么一点意思,谁还能说得更准确一点好,这个同学帮你,请坐!

生17:就是说人生的乐趣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只在乎精神上的享受。

师:你是结合本文来理解的,理解得很到位。现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全班同学都答不上来)

师:我给大家造个句子。美国攻打伊拉克,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生18:是不是指他表面上做的和他心里面想的不一致。就是说他做这件事情背后还有更深的含义

师:十分准确,掌声送给他。

(出示课件,显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本意和引申义。幻灯⑤)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本意是说,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风景。后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师:同学们齐读。

(学生齐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本意和引申义。)师:以后说话、写作,需要表达这个含义,你就简洁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言简而意深嘛!

五、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师:最后,我们完成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任务,背诵前两段。我给大家推荐一个背诵的好方法,大家看黑板,根据关键词来背诵。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声地把这两段话背诵下来。

(生自由背诵)

师:好,大家暂停。上课前我看了咱们学校的资料,知道咱们学校正在开展读书月活动,那今天我们就来吟诵经典。全班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我们全班把这两个自然段好好地吟诵一遍,读得气势非凡,好不好

生(齐):好。

(生齐背诵)

师(声音高昂):而乐亦无穷也。

生(跟背):而乐亦无穷也。

师:请坐。我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高雅,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展示个人的背诵,第一自然段谁来这位同学想背,我看出来了,你来自我陶醉地背一背。

(生站到讲台前背诵第一自然段,不太流畅。)

师:我们帮帮他。

(个别句子需同学的提醒)

师:这位同学很有勇气,是第一个上来背诵的。我更要表扬的是全班同学,大家并没有闲着,也跟着他一起背诵。第二自然段,谁上台

(一生上台背诵第二段)

师:我们读了欧阳修的简介,他曾经屡遭贬谪,但《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不仅不失意,而且还自得其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庐陵欧阳修也”,那他是怎么同其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谢谢大家。

(该课获2010年广东省文言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刘洋

/执教整理)执教感言

巧设角度,以读代析

刘洋

《醉翁亭记》是一篇经典的文言美文,是欧阳修的代表作,语言晶莹润畅,格调别具清丽,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避免繁琐的分析,直接与语言“亲密接触”要让学生真切地感悟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真切地体悟作者愉悦旷达的心境。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对课文是这样裁剪的:只上前2段,把它读透,直至背诵下来。这样处理,后来证明是成功的:目标明确,内容适中,一课一得。

导入我采用的是解题导入法,既能直奔课文内容,又能带给学生学习的“盼头”,简洁明快。这使我反思有些导入或脱离文本,或绕弯子,或繁琐冗长,既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又难以真正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简介作者时,我特意强调作者屡遭贬谪,并点明这篇千古名作就是在作者贬为滁州知州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时所写。做好铺垫,便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领悟并诵读出作者的心境。

疏通前2段的文意,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但串讲也能讲出别样的精彩,因为我对课文内容相当娴熟,能背诵,能背讲,并借助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肢体动作,所以同样能把这种看似枯燥的教学方法演绎得得有滋有味。语文老师练就一身过硬的串讲功夫,变枯燥为绘声绘色,学生是不会拒绝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

在串讲的过程中,我借助简笔画,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这里面有理解、表达的过程,有走向视界融合的过程,有跟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的过程。或许,这就是初步达到诗意语文的境界吧。

词句的含义疏通好了,读出语言的味道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巧设角度,从三个角度读:读出自问自答的韵味;抓语调和语气这两种朗读方法,读出人物的心境;品句式特点,读出语言的美感。这三个角度,既有明确的要求,又有层次感,学生的朗读感悟自然会层层积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在琅琅的诵读中有了最佳的会晤。

背诵是本堂课最后一个目标,我就顺着板书指导学生可以按“关键词记忆法”进行背诵。

这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老师要善于处理教材,一堂课一定要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还有,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美文要上出美感,文言文要上出本色,以读代析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并且,诵读要有方法指导,要有层次感,这样,对文本的品赏就会达到立体的、圆融的效果。最后,教师的机智和敏锐在课堂上是有画龙点睛之妙的,如学生不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的含义,课堂冷场了,我灵机一动造了一个句子:美国攻打伊拉克,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学生顿悟,纷纷能说出这句话现在的含义了。我看学生读得很投入,并读出了美感,临时决定让学生全体起立,大声吟诵,优美的诵读响彻教室。

稍感遗憾的是,对关键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个性化诵读还不够,对“醉翁”情趣的品味或许还欠深入,假使做好了,课堂教学肯定能更富有生机。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是,还要将读、品、赏更好地融为一体,在语言积累,品位上再下功夫。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指定两名学生担任导游,搜集相关资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欧阳修的生平经历,思想;滁州地理环境、琅琊山、醉翁亭的图文介绍;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小故事。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机。前面两节课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行为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2、出示作者简介,学生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 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3、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是什么法宝呢?对,想象。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神游醉翁亭,疏通文意。 (一)、检查预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在出发之前,我要先来验收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1、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后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齐诵课文。(配乐) 3、既然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事不宜迟,有请导游—— 导游1: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座我们“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过几分钟,我们就要到醉翁亭风景区了,我们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游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直接在导游的带领下去领略醉翁亭的风光。

《醉翁亭记》教学指导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教材分析: 这篇着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学习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醉”与“乐”之间的关系这个难点。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因此诵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 教学设想: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 第二课时以读贯穿,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着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明确:欧阳修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着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着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还是着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学生朗读后,正音正字。 滁(chu)壑(he)琅琊(langya)潺(chan)酿(niang)僧(seng)辄(zhe)

《醉翁亭记》课堂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对偶句的特点及作 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 的结构特点。 3、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2、⑴作者及作品介绍: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指定学生回答: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位?) ⑵作背景简介:作者当时被贬,遭到打击,心情依然 乐观。 ⑶“记”古代一种文体,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⑷全文线索:“乐” 3、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名字的由来及醉翁的乐趣。 ⑴自然环境 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

总领写景的句子:环滁皆山也 ⑵亭名的由来及醉翁的乐趣 现在还用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⑶教师指出重点词语,学生朗诵课文。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与四时之景。 ⑴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⑵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⑶总结全段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⑷指出本段中的对偶句。(学生回答)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历之乐和太守的宴饮之乐。 ⑴四层(一句一层): 滁人游太守宴 众宾欢太守醉(核心) ⑵学生指出对偶句,教师分析其特点及作用。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⑶前后照应:本段最后一句与第一段中的哪一句照应?(学生讨论回答) 第四段:写太守醉归,自得其乐。 ⑴禽鸟鸣林的乐趣 游人的乐趣

太守的乐趣(最高的境界) ⑵前后照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与“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相照应。 2、中心归纳:本文以“乐”字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岁 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教师指导,学生 自主回答) 3、课外拓展 ⑴你对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持什么态度? ⑵作者身处逆境,心情依然乐观的处世态度对你有什 么启示? 三处理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名字的由来与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与四时之景民醉翁亭记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历之乐和太守的宴饮之乐同 第四段:写太守醉归,自得其乐乐

卢望君教《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修与谁归,吾与谁归 ——我教《醉翁亭记》 卢望军 一、导,承上启下 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了岳阳楼;庆历五年秋,欧阳修谪守滁州城,开发了醉翁亭。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岳阳楼记》,欧阳修为滁州写作了《醉翁亭记》;两个人都受到当地人民世代的爱戴,两篇文章都堪称流传千古的美文;不同的是,滕子京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竣工之后,扶着栏杆恸哭数十声,心境惨淡;而欧阳修却在人民丰衣足食的时候,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游山玩水,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来学习《醉翁亭记》,欣赏滁州城的美景,领会欧阳修的情怀。 二、背,亲近美文 师:遇到美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岳阳楼记》一样,我们首先来一起配乐背诵这篇文章。大家觉得这篇文章,最适合用哪种类型的音乐? 生:舒缓的。 生:古典的。 生:宁静悠闲的。 (配乐选用了宗教音乐《云水禅心》,开头即是潺潺流水声和着鸟鸣声,然后是”如鸣佩环”的古筝声。整个曲子闲适而恬淡,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背诵之前,先让曲子播放一阵,以“洗耳静心”;背诵之后,曲子仍在继续,余音袅袅;整个背诵的过程,颇为享受。)三、写,内化语言 师:《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也是一副画卷,这幅画卷由许多画面组成,请大家默读课文,将课文里所描写的画面找出来。我们这里所谓的画面,就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具体可感的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可以只包含景或者人,也可以是人和景的交织,总之,要是具体可感的。(学生一起找出画面,标上序号,一共是12个画面,因为我们是11个小组,所以把最后两个画面合成“夕阳下山”的画面。适时提示:画面部分,大量运用了描写。)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将和自己组号对应的画面改写成现代文,实现从画面到文字、从文言到白话的转换。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求简约而平实的文风,文章留下大量空白,这就给我们的改写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写后的文字,要求语言优美流畅,想象合理。所谓合理想象,就是既要在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超出原文又要忠于原文。 (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或者点拨,或者欣赏,或者鼓励,教室里合作探究的“画面”很热烈。)师:现在我们来展示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成果。请注意,课堂的注意力要全部集中在正在发言的同学身上,也许这个画面不是你们小组的学习任务,但是,所有学习,都是你自己的任务。倾听是一种美德,质疑是一种品质。 (此处略去大部分学生的评价、质疑以及教师的相机点拨,这个过程有点琐屑,而且随机,记不大清楚。) 第一小组:晨雾茫茫,远看滁州城,群山环绕,山顶直插入云层之间,给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之感。我独坐于醉翁亭之间,观群山,望云游,心乐之。 师:你们小组的语言,虽然是白话,但是也有古文的典雅含蓄的意味,特别是能学以致用,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文本语言化成自己的语言,很好。据说《醉翁亭记》写成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刘洋优选稿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刘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好文章,齐读题目。一、二,齐。 (生齐读题目) 师: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一生回答记叙) 师:记叙,这位同学说得好,《醉翁亭记》也就是“记叙醉翁亭”的意思,“记”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座亭为什么叫醉翁亭呢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展示。)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政坛和文坛的领袖。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贬为滁州知州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千古名作。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 师:作者欧阳修,北宋十分有名的一个文学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和范仲淹一起曾多次参与改革,但是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是在作者贬到滁州知州时,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的一篇千古名作。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语言很简洁,但是意味很深远。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师:我给大家背诵一遍,大家看课文跟着默读。 (老师娴熟诵读。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齐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环滁皆山也”,读! (学生齐读) 师:第一遍就把课文读的得这么准确、流利,你们的能力不可低估的啊。有2个字,个别同学读得有点模糊,“若夫”的“夫”字应该读第二声;“晦明”的“晦”字,有同学读

“悔”。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我们先了解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提个要求: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大家勤做笔记。这2个自然段处处是风景,句句有画面,我们一起进入。 “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啊(板书画山的简笔画,并板书“山”),画面出现啦!哪个字表示“都”的意思 生1:“皆”表示“都”的意思 师:对,划出这个字,做批注。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不是“言简而意深”吗他开头就用简洁语言的语言写出了滁州的特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两个关键字“其”、“尤”,怎么解释生2:“其”是代词,指滁州;“尤”是“尤其”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滁州的西南方向有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美景出现啦!远远地看去,树林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啊。 接着往下看,还有哪些景物能进入这幅简笔画呢 生3:酿泉要画上去。 生4:醉翁亭也要画上去。 师:我想把酿泉加入这幅画(手指黑板,语音停顿),需要抓住文中哪些关键词 生5:根据“出于两峰之间”,水应该画在两峰之间。 师:你找准了水的位置。那么,水流的大小,我该怎么把握呢 生6:从“泻”字可以看出,水流要画大些。 师:哦!你读句子读得真细致!谢谢同学们的指点! (师简笔画水,板书“水”。) 在这幅画中,还有一个主角——醉翁亭,谁能上来画一画醉翁亭呢 (一生上台画亭子)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醉翁亭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醉翁亭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⑶美读课文,体会感受本文艺术魅力。 2.过程和方法: (1)学会寻找关键词,以线串珠,提纲挈领理解文章。 (2)运用知人论世法探究作品的深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旷达的胸襟,正确对待挫折,胸怀天下。 2学情分析 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学习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醉”与“乐”之间的关系这个难点。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旷达的胸襟。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因此诵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及名句。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探究“醉翁之意”,解读“太守之醉”“太守之乐”。 4教学安排

醉翁亭记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获奖优质课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王君篇一:【醉翁亭记】获奖优质课配套导学案《醉翁亭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2、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3、背诵课文。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醉翁亭记》这篇游记佳作一出,便盛传不衰。滁人唯恐失之,于庆历八年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摩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遥隔千年时空,继续赏析本文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二、知识回顾(一)解释加线的词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名之者谁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颓然乎其间者伛偻提携射者中,弈者胜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醒能述以文者太守谓谁(二)翻译下列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自学交流(一)走近醉翁亭,感受景物之美欣赏下列图片,自由朗读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每张美图配上文中的一两句美文。(二)小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在美景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之乐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醉”与“乐”呢?本文的主旨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四、展示释疑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大展示,学生与老师及时进行补充点评。五、反馈训练(一)完成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_____,他是_____时著名的_____ 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来指代。(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任选段落,背诵课文。六、归纳总结(回归目标,谈谈收获)1、品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 2、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3、背诵课文。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好文章,齐读题目。一、二,齐。 (生齐读题目) 师: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一生回答记叙) 师:记叙,这位同学说得好,《醉翁亭记》也就是“记叙醉翁亭”的意思,“记”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座亭为什么叫醉翁亭呢?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展示。)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政坛和文坛的领袖。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贬为滁州知州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千古名作。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 师:作者欧阳修,北宋十分有名的一个文学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和范仲淹一起曾多次参与改革,但是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是在作者贬到滁州知州时,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的一篇千古名作。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语言很简洁,但是意味很深远。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师:我给大家背诵一遍,大家看课文跟着默读。 (老师娴熟诵读。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齐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环滁皆山也”,读! (学生齐读) 师:第一遍就把课文读的得这么准确、流利,你们的能力不可低估的啊。有2个字,个别同学读得有点模糊,“若夫”的“夫”字应该读第二声;“晦明”的“晦”字,有同学读“悔”。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我们先了解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提个要求: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大家勤做笔记。这2个自然段处处是风景,句句有画面,我们一起进入。 “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啊(板书画山的简笔画,并板书“山”),画面出现啦!哪个字表示“都”的意思? 生1:“皆”表示“都”的意思 师:对,划出这个字,做批注。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不是“言简而意深”吗?他开头就用简洁语言的语言写出了滁州的特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两个关键字“其”、“尤”,怎么解释? 生2:“其”是代词,指滁州;“尤”是“尤其”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滁州的西南方向有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美景出现啦!远远地看去,树林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啊。 接着往下看,还有哪些景物能进入这幅简笔画呢? 生3:酿泉要画上去。 生4:醉翁亭也要画上去。 师:我想把酿泉加入这幅画(手指黑板,语音停顿),需要抓住文中哪些关键词? 生5:根据“出于两峰之间”,水应该画在两峰之间。 师:你找准了水的位置。那么,水流的大小,我该怎么把握呢? 生6:从“泻”字可以看出,水流要画大些。 师:哦!你读句子读得真细致!谢谢同学们的指点! (师简笔画水,板书“水”。) 在这幅画中,还有一个主角——醉翁亭,谁能上来画一画醉翁亭呢? (一生上台画亭子) 台上的同学作画,台下的同学齐读写醉翁亭的句 子。“峰回路转”,读。 (众生齐读) 哪些词语对于画好亭子至关重要,请你们找出来,谁来? 生(杂):翼然、临于泉上。 师:台上的同学画好了。我们来看一看,根据“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亭子的角应该飞翘起来;“临于泉上”,临,靠近的意思,应画在水源边 (师稍作修改,使画面更美,板书“亭”。) 刚才我们合作,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把语言变成画面,美啊! 师:“作亭者谁?”“作”,怎么讲?大家的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在不停地作笔记。“作”—— 生(杂):建造、造。 师:建造亭子的人是山里面的一个和尚,叫智仙的。名之者谁?“名”? 生(杂):命名。 师:给他命名的人是谁?太守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于”是一个重要的虚词。 (几名学生回答“在”) 师:太守与宾客在这里饮酒。“饮少辄醉”,辄—— . word完美格式.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曹琦 师:在昨天的自主预习中,很多同学写下真是的阅读初感和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屏显】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作者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情感? 曹童星汪颖沈家豪等16位同学 2、文中有许多的“而”“也”有什么作用? 赵禹沈沁妍周滟等11位同学 3、题目是《醉翁亭记》,可本文在写“景”和“宴”方面下了不少笔墨,有什么作用? 薛鑫怡邵宇林等8位同学 4、欧阳修为什么被贬还这么快乐?他究竟“乐”些什么? 吴洁严程宇舒俊晖等5位同学 5、为什么作者不以第一人称,而以第三人称来写? 吴佳骏冯凰金怡君赵宇婷其实这五个问题都非常紧扣醉翁亭记的特点,单元学习特点,都是有价值的,师:其实这五个问题都紧扣了《醉翁亭记》这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包括单元学习的重点,老师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这些问题中,老师觉得有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你们觉得是哪一个呢? 生:我觉得是第四个。 师:你觉得有意思在哪里 生:“欧阳修为什么被贬还这么快乐?他究竟“乐”些什么? 师:很不同寻常,是吧?

师: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感觉吗?你还觉得哪个是比较有意思的? 生:我觉得第五个比较有意思, 师:怎么说呢? 生:本来文章中明明写的是自己,而却要用另一种角度来描述这篇文章,实在师有点不同寻常 师:你说出了我的心声,谢谢你,我们来采访一下提出问题的同学,比如说,吴佳俊,你当初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 生:因为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欧阳修写文章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一点, 师:那么你说的第一人称指的是什么? 生:用“吾”“我”这些。 师:在文言中表示我的,除了“吾”之外,还有哪个呢? 生:“予”。 师:那么第三人称呢?你指的是什么?指现代汉语中的“他”吗? 生:不是。师指“醉翁太守”。 师:坐,非常好,除了醉翁、太守师第三人称,还有其他的第三人称吗? 生:游人 师:游人?表示我的第三人称,你可以看文章的最后他用的是? 生:欧阳修, 师:直呼自己的名字也是。同学很独到的抓到了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也就是作者明明写的是我,却为什么用“醉翁、太守、欧阳修”三个不同的第三称谓来称呼自己呢?那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惊喜的发现他串联起刚才所提起的了其他四个问题,所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醉翁亭记》,好吗? 同学首先来看一下,关于这个问题,同学有没有自己的初步的想法,或者说思考的呢? 师:生活中当中有没有人用不同的称谓?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同一个人用不同称谓。

《醉翁亭记》优质课教案

《醉翁亭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精彩开篇 秋高气爽、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跟着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2.生难字词 (1)字音 滁.(chú) 壑.(hè) 琅.(láng) 琊.(yá) 潺.(chán) 酿.(niàng) 辄.(zhé) 蔌.(sù) 酣.(hān) 弈.(yì) 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伛.(yǔ) 偻.(lǚ) 洌.(liè) 肴.(yáo) 觥.(gōng) 筹.(chóu) 翳.(yì)

(2)词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深幽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觥筹 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听懂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2)教师为生字标注读音,并要求学生齐读三次。 (3)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读三到四次。学生轮读一次,齐读两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共四段。 第1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3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4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导入 1.指名度阅读提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画书下注解①了解欧阳修。 四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第一段释义讲解 1.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师点拨。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 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 明确: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环山。

环滁皆山 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 明确:西南诸峰尤其指出琅玡山 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么? 明确:酿泉醉翁亭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对位置是身在山中。“泻”“临于泉上”角度应该是仰望。 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 明确:醉翁亭 7.作者怎样引出主角醉翁亭的?? 明确:“环滁皆山也”先写大环境,凝炼概括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着以视觉角度:俯——仰和空间角度:远——近外——内的变换层层推进 通过周围环境我们得知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 8.学生逐句翻译后半部分,教师点拨。 9.提问:这一部分交待了什么? 明确:亭的来历 10.如何交待的?先?后? 明确: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命名之意)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教材分析: 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学习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醉”与“乐”之间的关系这个难点。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因此诵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 教学设想: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 第二课时以读贯穿,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明确: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学习《醉翁亭记》,有三处讨论很出彩。 一.醉翁眼中之人。对文本第三自然段的讨论很深入灵动。很难忘记陈西蕾一语中的:这些快乐出游的人都是老百姓哟! 二.对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为什么自命为“翁”的讨论。极有意思。见下文。参与讨论的同学有:周峰立、吴语寒、冉雪立、黎建志、杨佩璇、王垚…… 三.总结阶段关于欧阳修、范仲淹、陶渊明、刘禹锡、李白、杜甫、龚自珍的比较阅读。在谈到欧阳修“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时,顺便就把30课《诗五首》中的四首诗都拿出来做了一个总体的比较。确实,陶渊明、李白、杜甫、龚自珍和欧阳修,可比之处太多了啊!课堂最后十分钟,容量很大,效益可观。 总之,《醉翁亭记》的教学,总体构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但细节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片段。 【课堂实录片段】 师: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其实只有39岁,他为什么居然自称“翁”,还把自己描写成“苍颜白发”呢?先在课文中找找理由。 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也。 师:哦,在他们喝酒的客人朋友中,他的年龄最大。这是表层原因。请继续思考。 生:“翁”给人感觉是很受人尊重的。 师:一般的老头子文言文中叫啥? 生:叟。 师:哈哈,就是,《愚公移山》中,那个被批判被讽刺的老头子就叫“智叟”。 生:欧阳修自称为翁,表达出一种自得的心境,滁州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生:欧阳修是滁州的长官,他在心理上有一种优势。 师:有道理。你看王老师,还不算老。但在学校校龄算长的,资历算深的,所以,很多年轻老师就叫我“老王”,我一点儿都不生气,还高兴得很呢。(众笑) 师:中国是有老人崇拜的心理的。你看中国神话中很多重要的神仙都是老人,比如玉皇大帝,龙王等等。《愚公移山》中开篇就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你看,把愚公写得这么老,一方面是主题的需要,一方面呢,中国人就是非常尊重老人的。人的年龄越大,好像智慧就越多。比如孔子在《论语》中怎么描写人的一生的变化的——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师: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年龄不仅是身

部编版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课标”要求文言文的教学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注重学生自我感知,形成对山水游记类散文的整体领悟。根据学生学情,将读、背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并不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以“醉”字为切入点,把“太守醉”作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注重阅读的开放性、整体性、自主性、互动性和过程性,重视学生感性层面的阅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和初步赏析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并尝试写作。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组织教学时要抓住“醉”一词整体感知课文。教学形式主要设问引导思考,通过合作交流促进讨论的深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有时间读书、背书,有时间思考、鉴赏,有时间运用、探究。 第二课时开展课堂学习与交流。 一、情境导入: 中国的四座文化名亭 1、长沙爱晚亭: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名而闻名天下。 2、江西琵琶亭:位于九江长江大桥东侧,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而得名。 3、绍兴兰亭: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于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下植兰,汉时又在此设置了驿亭,始有兰亭之名。随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兰亭

《醉翁亭记》 原创 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2学情分析 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4教学过程 4.1醉翁亭记 4.1.1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4.1.2学时重点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4.1.3学时难点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卢望君教《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修与谁归,吾与谁归 ――我教〈醉翁亭记》 卢望军 一、导,承上启下 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了岳阳楼;庆历五年秋,欧阳修谪守滁州城,开发了醉翁亭。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岳阳楼记》,欧阳修为滁州写作了醉翁亭记》;两个人都受到当地人民世代的爱戴,两篇文章都堪称流传千古的美文;不同的是,滕子京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竣工之后,扶着栏杆恸哭数十声,心境惨淡;而欧阳修却在人 民丰衣足食的时候,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游山玩水,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来学习醉翁亭记》,欣赏滁州城的美景,领会欧阳修的情怀。 二、背,亲近美文 师:遇到美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岳阳楼记》一样,我们首先来一起配乐背诵这篇文章。大家觉得这篇文章,最适合用哪种类型的音乐? 生:舒缓的。 生:古典的。 生:宁静悠闲的。 (配乐选用了宗教音乐云水禅心》,开头即是潺潺流水声和着鸟鸣声,然后是”如鸣佩环” 的古筝声。整个曲子闲适而恬淡,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背诵之前,先让曲子播放一阵,以洗耳静心”;背诵之后,曲子仍在继续,余音袅袅;整个背诵的过程,颇为享受。) 三、写,内化语言 师:《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也是一副画卷,这幅画卷由许多画面组成,请大家默读课文,将课

文里所描写的画面找出来。我们这里所谓的画面,就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具体可感的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可以只包含景或者人,也可以是人和景的交织,总之,要是具体可感的。 (学生一起找出画面,标上序号,一共是12个画面,因为我们是11个小组,所以把最后两个画面合成夕阳下山”的画面。适时提示:画面部分,大量运用了描写。)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将和自己组号对应的画面改写成现代文,实现从画面到文字、从文 言到白话的转换。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求简约而平实的文风,文章留下大量空白,这就给我们的改写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写后的文字,要求语言优美流畅,想象 合理。所谓合理想象,就是既要在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超出原文又要忠于原文。 (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或者点拨,或者欣赏,或者鼓励,教室里合作探究的画面”很热烈。)师:现在我们来展示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成果。请注意,课堂的注意力要全部集中在正在 发言的同学身上,也许这个画面不是你们小组的学习任务,但是,所有学习,都是你自己 的任务。倾听是一种美德,质疑是一种品质。 (此处略去大部分学生的评价、质疑以及教师的相机点拨,这个过程有点琐屑,而且随机,记不大清楚。) 第一小组:晨雾茫茫,远看滁州城,群山环绕,山顶直插入云层之间,给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之感。我独坐于醉翁亭之间,观群山,望云游,心乐之。 师:你们小组的语言,虽然是白话,但是也有古文的典雅含蓄的意味,特别是能学以致用,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文本语言化成自己的语言,很好。据说醉翁亭记》写 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修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 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 一串文字

《醉翁亭记》优质课教案

《醉翁亭记》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组织模拟旅游活动,激发同学的想象力,感受旅游的乐趣。 德育目标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而”,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4.体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指导学生朗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节奏韵律;二读课文,疏解文意,要求读得通顺;三读课文,读出“也”“而”的不同语气和轻重音,推究文理,要求读得流畅。品读课文,鉴赏美点。比读课文,比较鉴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西滁州的琅琊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亭子,因宋代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色赋》等尤为著名。其诗平易舒畅,风格与散文相近;其词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2.关于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 3.关于“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