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doc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doc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doc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近期,美国在香格里拉对话上再次重申其重返亚洲计划,美其名曰“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此同时,庞大的美国战争机器向中国周边集结的大趋势十分明显。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究竟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此,资深国际评论员陈冰指出,美国“再再平衡”亚太战略,是美国重返亚洲的升级版,意味着美国对亚太事务将加强介入力度。很显然,要排挤中国的影响力,阻挠中国的海洋主权声索,对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形成制约。拉塞尔提出的“再再平衡”亚洲战略,rebalance within rebalance,意思是在过去几年的再平衡亚太格局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劲,使得美国在亚太地区有更大发言权。“再再平衡”主张,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美国在东北亚局势上获得主导权后,将在东南亚加大介入力度,对中国的南海主权声索加强制约;第二是,美国在亚太加强军事介入后,将在经济、能源、教育、价值观、民间交流、公共外交等领域展开攻势,收获经济上的成果,并且用软实力来影响亚洲各国,收获人心。美国的“再再平衡”,对中国带来的挑战很大。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强化对东南亚的介入,意味着将帮助自己的盟国,反对中国用武力收复主权,就是说,美国不让中国再进一步,要保持现状,保持中国很多岛屿和海域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占领、开采资源的现状。在软实力方面,美国价值观染着普世价值色彩,往往有市场,或者说更容易惶惑东南亚国家,对明确反对普世价值的中国价值观形成挤压。因此说,“再再平衡”亚太主张,对中国走向海洋,是一种明显的战略拦截。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美军在亚太地区部署了约15万大军,其中陆军5万人,编为1个集团军司令部和2个师;空军约3.9万人,编有4个航空队、25个中队,约370架飞机;海军及陆战队6万人,装备包括1艘核航母在内的19艘战舰和390架飞机。

美国在太平洋的两条岛链上建有大量海、空军基地,重兵把守,牢牢控制着西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海峡、航道、海域和岛屿,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多座桥头堡。

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中国前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表示,中国欲用10年时间突破美国封锁,并在2040年成为可以遏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支配权的力量。

有评论称,美国对东南亚的介入,一是依靠硬实力,主要是军事力量,二是依靠软实力,主要是价值观。对于前者,美国竭力维护菲律宾的利益,是很好的例子。候任助理国务卿罗素,更是明确说,美国不接受中国要求进行双边谈判的方式,不会对盟友袖手旁观。对于后者,缅甸的变迁是典型的例子。美国通过价值观渗透,促成缅甸变革,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奔向缅甸,以开始明显排挤中国的传统影响力。有一件事令人深思,本月初缅甸举行世界经济论坛,参会900多人,日本和美国的代表尤其多,而中国只有16人参会。缅甸的掌权者认为,中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合作者,缅甸应当广交朋友。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世界强国都准备争夺这个拥有6000万顾客、基础设施急需提升的市场。中缅合作有进展,比如中缅输油管道的建成,但也有坏消息,一些原本由中国承建的工程被迫停工,或者被其他国家抢走。就是说,美国的价值观出击,有可能抢走中国的生意。按照罗素的“再再平衡”构想,美国今后在东南亚国家还将强施软力量,对越南等国的影响尤其很大。越南现在说要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已说明美国的影响力够大。对中国的挑战,真是近在眼前。

首先,中国要把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重点,仍放在经济和文化上。中国需要以更柔软、灵活的身段,更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别的国家打交道。其次,要敢于破解美国的威慑力。你美国说不对美国袖手旁观,但菲律宾要占领仁爱礁,或在占领其他岛屿,那中国就要用包括武力在内的手段,去维护主权和尊严。第三,中国需要建立系统的、有前瞻性的南海战略,循序渐进地去实施,不能出了问题才想办法,不能总救火。要有把冲突和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的那种劲头。第四,加强中国的软力量建设,按照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重新解释中国价值观,让中国价值观变得更加可爱、可亲,能够让东南亚及世界觉得“对头”。

说穿了,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就是针对中国!一个大国的崛起,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磨难,美国公开叫嚣,决不当世界老二,是对谁说的?就是对中国说的,这对我国确实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挑动日本,挑动中国邻国对中国叫板!对华在美企业实行歧视性的打压政策,这都是美国重返亚太所做遏制中国的组成部分。我国是个大国,不必惊慌,沉着应对,必要的时候给予合理有效的反制,这是不可缺少的。

个人愚见:美国亚太再平衡并不是主要针对和遏制中国!这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的权衡。美国之前平衡的是欧洲板块,那是因为在欧洲当是政治最为活跃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而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欧洲至今还没走出经济复苏,然而可以看出亚洲在金融危机后最快走出阴影的地区,经济复苏较为迅速,同时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GDP也是增涨最

快的地区!诚然,今后亚洲将是继欧洲的经济体最为活跃的地区以及政治和文化的逐渐强大!这些都对于作为老大的美国最为严厉的挑战!美国重回亚洲是出于美国整体战略的考虑,当然遏制中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绝不也是针对中国才重回亚洲的!从这一点。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就看我们如何去抓住和解决了!

1、对美国来说,使得美国进一步在亚太地区军事充实,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同时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分享亚洲的经济增长红利。

2、对中国周边国家来说,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获得美国的支持,同时增加了地区间的冲突和对抗的可能性。

3、对中国来说,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受到挑拨,中国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受到限制,不得不努力维持和谐世界的理念,维持大国形象,同时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对策:解密美国亚太战略及中国如何对策

美国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地区,构成美国的亚太战略,其总体战略目标是搅乱亚太局势,引起军备竞赛,大发战争财,从而摆脱其经济困境,维持和巩固其绝对霸权地位。其目标大致分解为三个:

低级目标是搅乱亚太局势,困扰中国,使中国对外应接不暇,无法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使用软索套猛虎的方法来困扰中国。

中级目标是在中国周边,尤其是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地区使绊子,引起军备竞赛,选择性地向有些国家出售常规武器,大发战争财,从而摆脱美国目前的经济困境。

高级目标是引起以中国为中心的局部战争,大力支持中国的敌国,初期维持战争平衡,最好陷入持久战局面。如果美国无法控制战争局面,或者中国打破了战争局面取得了绝对取胜态势,那么,美国必然要直接出兵进攻中国,就像两次世界大战针对德国作战那样。这样,美国可以轻易战胜中国,中国只能在投降书上被迫签字。

美国这样的战略目标,主要是根据美国现在所处的不利形势及做法和美国历来靠发战争财的惯性思维而研判得出的。

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亚太地区主要动机是摆脱其经济困境,再创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辉煌。

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甚至会转入全面衰退境地。

二战结束后,虽然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也让北约军事组织在欧洲失去了继续存在必然理由。所以,目前北约军事组织在欧洲几乎是形同虚设,因此,目前美国几乎完全失去了欧洲的武器市场。尽管美国用北约东扩和部署反导系统来刺激俄罗斯,但是,西欧国家随着欧盟建立和关系日益紧密,对俄罗斯并不感到有什么威胁,购买美国军火的需求严重不足。

虽然美国用冷战击败了前苏联,但是,美国也耗费了大量战略资源,迫使美国大量印制美元,这逐渐伤失了美元这个所谓的世界货币的应有的坚挺形象。美国失去前苏联这样对手,等于失去北约存在的必要,失去欧洲武器市场;美国失去美元世界货币的形象,等于失去印制世界货币的权利。当前的美国,好像走进狡兔死飞鸟尽的怪圈!这个怪圈,将会逼疯美国,使其伤失往日令人称道的风范,将在许多场合无法保持世界警察应有的形象。冷战时期,原来把美国看成是世界警察的人们,现在基本上都认为美国是极端自私的国家,说得委婉一些,美国在搞单边主义。最严峻的是,美国过惯靠印制钞票、高消费和过度超前消费日子,在民众中滋生了懒惰风气,多数人不愿投资薄利而艰辛的普通的实业经济项目。在美国,除了军火和高技术制造,其他制造美国都处于劣势。所以,美国鹰派理论就自然多起来:只有刺激全球武器和高技术产品消费,才会使美国摆脱他妈的如此困境。

美元坚挺时期,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非常兴旺,二战后逐渐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随着美元逐渐贬值和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已经明显开始衰退。加上美国高额的国债和根深蒂固金融体制问题无法彻底解决,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的兴旺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换言之。美国正像古罗马帝国那样,由于滥发贬值货币逐渐失去盟友,失去信用,失去民心,最终分裂或崩溃。

美国的教育产业也开始在衰退。美国先前有发达实业依托,诸如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几乎是全球白领梦想的学习天堂。但是,现在,美国实业一蹶不振,许多公司管理反而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人们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神往了。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和美国债台髙筑,美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减少。据前年媒体报道,美国有个著名大学的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政府扶持经费减少,你们是否会采用扩大招生来增加学校收入?校长回答:我们不会用降低教学质量来度过难关的。这个报道,从侧面证明了美国财政对教育事业减少投入的严重情况。

二、美国靠军火商发财惯性思维催生了战略重心转移亚太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利用德国崛起和军事扩张形势,实行中立外交政策和实用主义,向欧洲两大对立军事同盟出售军火及战略物资。1914年一战爆发后,由于以英法俄为主要成员的协约国具有海上优势,拥有绝对的制海权,

使得美国的商船无法抵达德国及奥匈帝国等同盟国的港口,于是协约国自然获得了绝大多数美国的军火,而同盟国这边获得的却微乎其微。但同盟国靠自主研发的武器也不少,质量也不差,同盟国在陆上军事优势还处于较为优先地位。但随着机关枪的发明和使用,欧洲大陆却处于三年多拉锯战和僵持状态。其实,这样的战争局面对美国销售军火及战略物资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同盟国由于获得美国军火很少,就坚决反对美国向协约国出售军火物资,美国当然不会罢手的。于是,德国就开始利用潜艇阻挠美国商船,偶尔还要击沉其商船,造成所谓的误伤的情形。这样,美国就开始把胜利的砝码逐渐向协约国这边投放,不仅没有减少对协约国武器资源销售,还允许英法等国大量的赊账购买。可是,1917年10月,俄国突然爆发了革命,并且宣布退出战争。这样,同盟国就摆脱了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加上坦克在战场上使用,打破了先前拉锯战和僵持局面,同盟国全力朝法国进攻,法国形势岌岌可危。一旦法国沦陷,协约国必然失败。在这紧要关头,美国为了能收回军火物资欠款,必然要保证协约国胜利,于是果断对同盟国宣战。一股新生的强大军事力量突然介入,大伤元气的同盟国,几个月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战的结果,美国既发了战争财,又获得了协约国大哥的地位。

二战时在欧洲的情形,对于美国发战争财的历史,几乎与一战大同小异。

大致相同的是:1、初期美国保持中立,不选边站队,任何国家都可以购买美国军火物资;2、德国因失去制海权无法获得美国商船靠岸;3、德国自然反对美国单方面销售军火物资,最后不惜用潜艇在大西洋袭击各种商船,美国的也不例外;4、美国照样对英法等盟国赊账销售军火物资;5、美国后来参战而大获全胜。

不相同的大致是:1、德国这边的主要盟国由奥匈帝国变成了意大利和日本;2、由于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比一战参战大为提前;3、美国同时在北非及欧洲和太平洋作战,并且同时在两个战场获得了胜利(正因为如此,美国现在才底气十足地提出将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4、美国参加二战比参加一战多了一些义愤填膺的情绪;5、二战结果,却打出苏联这个强大的对手,四年后又冒出敌对的红色中国,美国陷入既荣跃又后悔的矛盾中。

由于美国的矛盾情绪的影响,美国后来有许多情绪失控的明显表现:一是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带领联合国军队过分反击,引起中国突然出兵;二是过分干涉越南南北统一,破坏统一选举,最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最后只得灰溜溜的放弃南越;三是发动第二次海外战争,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由于没有发现伊拉克有生化武器,美国失去先前出兵的理由,从而失去战争道义;四是放纵日本军国主义复发,这会导致美国在全球名誉扫地;五是拉拢宿敌的越南,虽然能起到一些遏制中国的作用,但人们不再相信美国是坚持原则立场的国家,甚至会落得背信弃义的骂名。

总体说来,美国从两次世界大战的销售军火的甜头中产生了惯性思维,那就是为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为了能发挥其军火物资的优势,必然追寻从前的旧梦,找到一个类似两次世界大战的军火销售市场。从现在情形看,亚太地区,就是一个理想的潜在的军火大市场,在美国人看来,中国最终要扮演类似德国那样的悲剧角色。

美国向来是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现在经济形势如此严峻,加上军火商及鹰派代表在国会席位增多,欧洲军火市场的失去,反恐战争又不能消耗大量的军火,因此,美国根据形势研判,就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其目的就是要在这里引起战火或紧张局势,能让美国销售大量常规军火,从而摆脱其经济困境。

美国为了隐瞒其真实目的,对外宣传上施放了许多烟幕弹:一、继续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幌子,戴着世界警察的帽子;二、渲染中国威胁论,促使亚太周边国家紧张不安,从而引起军备竞赛;三、在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地区表面充当中间调停人,做些模糊性或具有非常想象空间的立场表态,暗中挑唆矛盾,引起局部冲突;四,打着保护台湾的旗帜,利用台湾独立势力,挑起海峡两岸紧张局势;五、打着人权招牌,利用中国人权问题、政治体制问题和民族问题,支持中国国内反政府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六、要求人民币升值,脱离与美元紧密挂钩,只许美元贬值,不许人民币相应贬值,利用中国后工业时代经济放缓的时机,使中国失去制造业劳动力廉价优势;七、打着平衡亚太均势的旗帜,暗中挑唆矛盾,引起军备竞赛,至少可以遏制亚太经济一体化趋势,不要产生欧盟那样的结局,否则,美国又将失去这个理想的潜在军火市场;八、打着维护美国的充分就业的形势的旗帜,实行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遏制中国对美出口;九、打着世界无核化招牌,使亚太地区陷入常规武器竞争或局部性常规武器战争局面,从而达到能大量销售美国常规军火的目的。

中国将如何对策呢?

一、大力发展核武器。

中国要坚决地大力地发展战略核威慑力量和核反击力量,不要怕引起周边国家核竞争。其实美国最怕引起核竞争,因为亚太地区许多国家有了核武器,大家不会轻易爆发战争,会互相克制,这样大家就没有必要大量购买美国的常规武器。美国一旦失去常规武器的潜在市场需求,就会“梦断蓝桥”。大力发展核武器,是美国战略重心转移亚太的形势逼出来的,也是美国针对中国部署反导系统逼出来的,更是美国明显威胁中国和围困中国所逼出来,中国是逼

上梁山,完全是出于自保;中国有充分理由搞,名正言顺地搞,仗义执言地搞。再说,美国有那么多核武器,盟国又那么多,常规武器又那么先进,中国目前如此孤立,如此危险,经济又是第二,没有理由不大力发展核武器。我们推测,中国一旦宣布重点发展核武器,美国不会鼓动和支持日本等邻国发展核武器的,因为这样不利于美国常规武器的销售。我们这样做,完全可以逼迫美国不至于过分困扰、遏制和激怒中国,甚至会让美国的亚太战略目标南柯一梦。

二、尽量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议问题。

在保持核武器威慑力和强大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和平解决钓鱼岛,南海等争议问题。要保持核威慑力,可以取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可以换成:“在适当的时候或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古人言,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尽量与争议国家谈判,相信我们国家领导人有充分的智慧。既然我们能与俄罗斯和越南能谈好陆地边界问题,相信也能谈好海上边界问题。实在谈不好,至少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和平努力,到时发动武装争端,也是合乎情理的,这样我们不会失去战争的道义。当然,对外策略上,和平与战争的主张不要太实在,要虚实结合,不要让别人摸清底牌或底线。

三、抓住主要假想敌不放。

中国的主要假想敌是美国,其次是日本。我们对外宣传上虽然不会官方表明这一点,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这样暗示。例如,我们完全可以搞正对美国对中国和核攻击后战略核反击演习,也可以搞与美国发动全面战争的推演或部分演习。我们为什么要把日本连同美国作为假想敌,主要是日本对侵华战争的失败不甘心,认为是美国打败了它的,是中国赢得太侥幸。二是日本岛国的狭隘意识太浓厚,有点像越国失败后的心理,连大多数普通民众都想非把中国拿下或肢解不可。三是斗争经验告诉我们,军事斗争一般有了一次必然有第二次,一般不经过两次以上的失败或交手不会轻易罢手。吴国先前败于越国,夫差执政后,不服输,再次发动战争,最后击败越国;越国经过卧薪尝胆,再次击败吴国,并且彻底灭掉吴国。《三国演义》里的孟获,经过了七次被擒才作罢的,虽然演义有夸张,但真实历史的孟获被擒至少不亚于三次。瑞士曾经经过几次大的战争失败后,才发誓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德国一战失败后很不服气,于是才产生希特勒好战狂人。现在的德国民众,比起一战后的魏玛共和国的民众,不知安分了多少倍。四是日本在亚太地区形象比较丑恶,它与美国在一起才是“最佳配偶”,没有日本这个丑恶角色,世界很难相信美国正在走向邪恶的道路。但是,日本毕竟是我们邻国,我们要尽量与之长期和平相处,尽量团结日本,承诺对日本没有领土要求,争取与日本缔结和平条约,将它争取为我们的有好邻邦。我们要努力地更多地找到与日本共同发展契合点,使其自然而然逐渐纠正充当美国炮灰的错误路线。这样做,即使将来中日难免爆发战争,美日关系不会过于紧密,这给我们取胜增加了一些砝码。

三、制定远攻近交的战略。

历史上,秦国是采取的远交近击的战略,那是因为当时信息非常落后,秦国一旦灭了附近的小国,远在天边的齐国和楚国一时半会还不知道。再说那时齐国和楚国也在侵吞周边的小国,也不想直接与秦国为敌。例如楚国先前灭掉越国,齐国先前灭掉鲁国和虢国。再说,春秋战国不像现代具有立体战争和远距离作战的条件,所以,秦国一开始不可能与不相邻的齐国和楚国作战。现在的世界信息非常发达,普通新闻瞬间就会传播世界,更别说大的军事举动了。现在世界军事斗争的目的不像古代那么单纯,古代基本上只局限于争夺土地资源,现代战争目的是争夺综合的战略资源。再说,现代的战争形式并非非要刀兵相见,而是在一些看不见战场见分晓。如石油、稀有矿产、市场、国际地位、主导权的争夺,还有外太空、海洋资源、高科技人才、友好盟国、高技术、情报、海上交通要道、军事基地、体育金牌、国际美好形象等争夺,对于单纯的土地资源,基本上不是现代战争的争夺重点。其实,冷战形式就是现代战争典型例子,没费一枪一炮,前苏联不是也失败了吗?美国对《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论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可以旗帜鲜明开展与美国战略之争,其实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激烈战略之争,这个之争,完全可以理解成现时代的“战略之战”。例如中美之间货币战争早已爆发,贸易战也持续许多年,资源战争也在开展中,争夺他国市场的战争也在进行,间谍随时都处于战争之中,还有外太空竞争,如此种种,只是没有多少硝烟弥漫和刺刀见红。《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战不得已矣。”这个可以启发我们,中国和美国现在正在战略上和外交上处于战争状态,只是战术上没有攻城略地军事举动罢了。

远攻近交的战略,可以明确中国的战略方向,弄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样,可以明白告诉我们左邻右舍的友邦,他们大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不必害怕我们,就像美洲大多数国家不害怕美国一样。

但是,远攻近郊的攻击最好控制在“战略之战”的范畴,不要局限于战术上攻城略地。

一句话,我们要对美国打高级的“战略之战”,与日本打中级的“战略之战”并且做好局部战争准备,对其他国家恩威并施,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要坚韧,要有所得,有所舍,学会交换,不要太拘泥,太局限于小处。当然我

们还要隐忍和刚强结合,讲究步骤和策略,要讲究王道,千万不要“怒而兴师”和“愠而致战”,而要符合利则战,不符合利则止。也要讲究要有充分把握才战,不要凭侥幸取胜;在战略上要主张打有把握之仗,战术上主张“亮剑精神”,千万不要互为颠倒。

四、痛下决心,创新创新再创新。

创新是制胜的法宝。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初期土地不比楚国广阔,周边不比中原诸国安静,产出没有齐国、楚国丰富,盟友不比其他国家多,甚至显得非常孤独。但是,秦国却最终兼并了六国。秦国主要靠的什么取胜?以前许多人认为是秦国主要靠兼并了巴蜀,修筑了都江堰,还在秦川修筑了郑国渠,靠富强战胜了六国。其实这只看到秦国取胜的表面原因,没有看到秦国取胜本质原因。秦国取得兼并六国胜利的本质原因是靠不断创新和变法。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秦国创新变法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并且坚持到统一中国。楚国吴起变法和魏国的李悝变法都短暂夭折,齐国邹忌变法太有局限性,秦国商鞅变法,虽然商鞅遭到车裂,但商鞅变法的政策被嬴政延续了下来。例如奖励军功政策,任人唯贤的政策,秦国执行得最好,最持久,秦国的士兵可以凭敌人的人头分到丰厚的土地资源,将士凭军功可以获得相应官衔。所以秦军作战非常勇猛,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国有许多贫民凭本事当上将军甚至朝廷重要命官,如秦国名将白起,虽然他父辈百胜公很有名望,但那是在楚国,而白起在秦国,可算是贫民出生。朝廷重要命官有蹇叔、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而且,这些人才不是秦国土生土长,而是来自于其他诸侯国,可见秦国用人多么不拘一格,多么开放包容。秦国任人唯贤,才会有出现李冰这样治理贤才。李冰本身是赵国(今陕西运城解州镇郊斜村)贫民出生,因善修水利被秦国任命为蜀郡守,可见秦国用人制度的创新是多么重要。秦国为了稳定西戎,采取恩威并施的外交政策,甚至融合了许多西戎文化,连穿戴、礼仪和风俗都有许多与西戎的相似之处,例如《东周列国志》描述道,秦穆公的宝贝公主弄玉与道人萧史的传奇爱情就是自由恋爱的,成语乘龙快婿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因此当时中原许多诸侯国一度把秦国看成是蛮夷国。春秋五霸,秦穆公称霸最讲究实用,他不像齐桓公那样到处救火,也不像宋襄公那样虚荣假打,而是借周天子名义,选择性评定诸侯国的宫廷之乱,努力向当时非常偏僻的西南扩张。秦国的变法创新可谓花样百出,一度遭到中原诸侯国非议,认为秦国的许多做法有违周礼,所以秦国一度陷入非常孤立外交境地。可是,秦国却靠不断地创新逐渐强大起来,终于笑到了最后。

美国1900年以来,不断进行改革,不断创新,终于从一个边缘国家走到了世界中心地位。举几个典型例子可见一斑:美国是第一个推出反垄断法案的国家;美国是美洲对印第安人最人道的国家;美国是最长期坚持实用主义的国家;美国是最欢迎移民的国家;美国是最重视投资国内基本建设的国家;在应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罗斯福新政是最科学最成功的对策,其中最创新的一点是参透一些看似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美国政治体制最富有三权相互制约性,因此,美国官员腐败的情况较少;美国是最善于吸纳全球高技术人才的国家;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是全球最松散的党派组织,所以避免了党派的激烈斗争;美国的宪法最具有绝对的至尊地位,任何人包括总统都无法超越宪法。尽管如此,但我们要明白,现在美国的发展趋向和做法在逐渐减少优点,反而增加了若干缺点,走入了盛极而衰轨迹,甚至在滑入邪恶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就充满丰富的伟大创新。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伟大的创新。毛泽东军事理论,更是充满伟大的创新,所以她具有战无不胜奇特功效。毛泽东创造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军事理论,看似不高深,但其最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尤其是毛泽东运动战与土地改革紧密结合,战略上获得广大民众的鼎力支持,战术上拖垮国民党几百万军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的统一战线,居然能让红军整编为国军的第十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这个创举让当时许多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人认为他比陈独秀还右倾。毛泽东创造的发展敌后根据地,居然在抗战结束后发展成一百多万的武装力量。朝鲜战场美国前三次战役之所以输得很惨,是因为志愿军贯彻了毛泽东战略方针,采用大迂回、大退却、大穿插的新战法。其实这个战法也属于运动战的范畴。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充满了伟大的创新。邓小平理论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充满别具一格的创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许多理论著述都是模仿列宁的著述形式,经常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博征旁引,就连毛泽东的著述也是如此。但是,邓小平的著述及讲话,很少有这种情况。1975年“四人帮”批邓,说他的著述很少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即使有,也有一些错误引用。邓小平理论,许多出于他的讲话,尤其以1992年的南巡讲话为典型。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许多创新令当时的人们十分惊讶。如摘了地主富农的帽子,取消人民公社,解散集体农庄,实行包产到户,搞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建立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提出等等,无一不说明邓小平具有创新的胆略。正因为有了系列的创新,中国改革开放才获得全球最伟大的成功。

因此,我们要战胜美国这样的强大对手,没有伟大的进一步的创新,尤其是政治体制的创新,是相当困难的。

观察首先,中国应通过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来维系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其次,中国应积极主动拓展周边战略,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第三,中国要积极塑造、提升中美与亚太国家之间互动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奥马巴赢得总统选举连任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发起新一轮攻势。奥巴马已于17日开始为期4天的亚洲访问,访问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并在访问柬埔寨首都金边期间出席东亚峰会。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帕内塔已经先于奥巴马开始了亚太之行。毫无疑问,奥巴马在第二任期不但将继续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而且还将进一步深化、细化、具化这一战略,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这一战略做出阶段性的调整。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做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中国战略机遇期无论是从内涵还是条件来看,最大的变数还是系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由于中美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必将有新的认识、新的判断和新的战略。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中国如何平衡或者部分抵消这种压力呢?

首先,中国应通过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来维系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此前,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总结中美关系称,十年来,中美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发展,妥善处理分歧,双方积极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就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这一总结正是中美关系十年发展的最主要“遗产”。未来中美关系的方向何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可见,新型大国关系将是未来中国与美国相处的方向。而充实和丰富这一新型大国关系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要任务。

中国无意与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开展竞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一个充满竞争和对抗的美中关系势必造成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对两国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则建议美国总统与中国的新领导层开展高层战略对话,实现两国的根本利益系统化,避免重蹈20世纪发生在欧洲的悲剧性战争的覆辙。实际上,中美两国已经建立健全了包括战略与经济对话、亚太事务对话等90多个政府间对话机制,对话机制已经足够多,未来应对这些对话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在大的格局上建立一种互动的模式或机制,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落到实处,发展出新意。

其次,中国应积极主动拓展周边战略,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未来,中国将把周边地区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的首要地区,维护和营造睦邻友好、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周边关系除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外,更加强调“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这说明中国更加注重中国全面发展红利的“亚太外溢效应”,中国要发挥政、经、文等多方面的互动,来深化周边关系。

笔者认为,中国对周边的影响将会经历四个阶段,即从输出革命到输出商品再到输出资本,最后阶段是输出理念、价值和规则。输出革命阶段已成为历史。而输出商品和输出资本阶段是交叉进行。最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可能会发展到中国将一些适用性强、普遍性强的理念和规制传播、扩展到周边。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此间必有波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官员近日指出中国政府“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可以看出,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可能是刚柔并济,这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或抵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效果。

第三,中国要积极塑造、提升中美与亚太国家之间互动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提出,域外大国要尊重地区现实,任何形式的“再平衡”都应有助于维护平衡而非打破平衡,维护共同安全而非一国安全。美国无疑是最主要的域外影响来源,是对东亚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介入最深最全面的域外大国。中国也一直主张在亚太地区不追求“一家独大”、“一枝独秀”和“一言堂”,更希望与亚太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用自身的发展来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和平发展和共同发展。

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以一种霸道式的形式在破坏地区秩序,造成亚太地区的震荡。军事安全上,美国将大规模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只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而经济上美国试图让亚太国家为其埋单。因此,中国要以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的姿态来积极地平衡美国在亚太的影响,特别是在道义上提升主导权和话语权,让亚太国家认识到美国的再平衡不会带来更加安全和繁荣的地区秩序,中国无意与美国争夺亚太主导权。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摘要: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这一战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指导方针,势必会对亚洲的局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分析这一战略有利于理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关活动,也是我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影响应对措施 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产生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14年4月2日-4月3日,“美国-东盟防务论坛”在夏威夷召开,美国首度以东道主身份主办美国与东盟之间的部长级非正式会议。会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将启程访问日本、中国、蒙古国,奥巴马4月下旬将出访亚洲,美领导人出发前在家门口“挽”住东盟“秀”姿态,实质是重申其战略重心不变。哈格尔在此次论坛中反复强调,希望向与会东盟防长及代表重申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承诺”,美方期待将这一论坛活动常规化,释放出“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 二、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其实,各种“平衡”之外,美国还需要考虑另一个“再平衡”,那就是扩军与加强美亚经贸关系之间的矛盾。与“紧缩欧洲”及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经济蓬勃发展,是最具活力的增长区。美国急需提升亚洲在美国对外经贸战略中的地位,以便扩大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 2014年美国要从阿富汗撤军。为使这一进程顺利进行,并确保“后撤军时代”地区军事稳定可控,美国目前已经在大中亚地区加紧布局。为此,美国不仅开始着手重新理顺同阿富汗的关系,而且悄然加大了对中亚国家的合作力度。过去几年里,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一般集中于东海、南海等领土争端议题,对大中亚地区关注不多。随着美国“后撤军时代”的诸多战略安排逐步浮上水面,美国亚太战略中对“大中亚”的倾斜以及“大中亚”与“大东亚”两个板块的启动,或许也将成为热点。从整体上说,2014年美国亚太战略的特征,将是在延续以往“再平衡”思路的基础上,在目标、手段、领域、地域等方面谋求“更平衡”。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内容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进行东移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进行东移,这一东移,不只是简单地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亚太地区,而且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加大了对中国政策压力的力度。美国的战略与政策调整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在很多政策实践中都有表现。亚洲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区,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美国希望利用亚洲市场,来实现奥巴马出口翻倍和创造就业的目标。由于欧债危机升级,美国经济复苏面临困难。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库普钱说,奥巴马在2012年的连任机会取决于他的经济业绩,“当你寻找增长的来源时,主要答案之一是对亚洲的出口。这是本届总统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特别是在选举期间”。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其实是想借亚洲刺激本国经济。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奥巴马宣布增强美国在澳军事存在,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日本《每日新闻》称,为了维护在亚洲的霸权,美国正悄然构建对华包围圈。奥巴马的此次亚太之行充分暴露出了这一战略意图。所以我认为美国的第二个意图是构建包围圈遏制中国。 美国重返亚太地区引起来广泛关注,不仅包括中国,而且包括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美国之所以重返亚太,既有它的客观原因,也有它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就亚太地区在整个世界的地位的上升,已经达到了任何国家都重视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很正常;主观原因就是,美国重返亚太确实有针对中国的成分。中国现在的崛起、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超出了美国甚至是世界的想象。而美国历来都奉行霸权主义,倡导单边社会,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而如今亚太地区的局势已经不同于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的头20年,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中东等,无论从力量对比、国际关系,还是亚太地区各国的关系等,都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导致美国不得不重视亚太问题。 “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太,只不过在小布什期间投入不够多,这两年希拉里一直强调美国要重返亚太,美国战略重心已经东移了,上周美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东盟系列峰会,这也正反映了美国一种虚弱的心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摘自第一经济报)”。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仅仅是扩大它在全球的影响力,随着经济中心的东移,奥巴马想要实现美国经济的复苏,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巨大的市场,就像两块美味的蛋糕,吸引着奥巴马,以此来实现他竞选时许下的承诺.同时,因为历代美国总统对华遏制的行为,奥巴马也毫不例外,从中美对话和美在太平洋的军事动作来看奥巴马既想与中国合作,又想遏制中国.实现美国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 在中国的邻国和临海国中,不难发现,不管是日本,韩国,印度还是菲律宾都与美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国重返亚太之际,中国与邻国的外交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直北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逝世,金正恩当选为北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家军事委员会第一委员长,俄罗斯总理普京当选为国家总统,亚太局势也发生着剧烈变化.美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可能进入一个复杂的时期。这些国家中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等与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 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2012年6月3日,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亚太地区27个国家的代表团、14位国防部长、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本次对话的5个主题分会分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保护海事自由”、“威慑和地区稳定”、“新型战争:网络、无人机和新威胁”、“全球和亚太安全的新风险”。其中,首次亮相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日参会讨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 “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那么,美国要“再平衡”什么? 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即认为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代之。帕内塔说,今后五至十年,美国将继续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更大比例的部队部署在该地区。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6艘。帕内塔说,除数量外,美国还要在太平洋部署更先进的高科技潜艇与战舰,以及新的电子战设备与通讯系统等,以提高质量。 再次是部署方式的平衡。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的永久性基地,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这种做法更加经济实惠,花费少成本低,伙伴国的政治反对相对较小。 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各种“平衡”之中,美国正将亚洲装修成表演场,以展示肌肉,上演“健美秀”,以不断增长的军事存在为特征的“再平衡”,无疑将打破该地区原有平衡。尽管帕内塔在新加坡承诺“不遏制中国”,但美舆论仍认为,其亚洲之行暗藏深意。《国防》月刊称,帕内塔将“大谈美国扩大在该区军事存在计划,以及他加强该地区联系的决心。”基于这种判断,美国观察家认为,帕内塔需要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承诺对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提供支持。《金融时报》亚洲版编辑季米特里·斯瓦斯托普洛提出了一个尖锐而又不失针对性的问题:美国是否有一种倾向——只有对中国日益强硬,才能挽回成为衰落大国的颜面?亚太舆论普遍不相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会不针对中国,现实是明摆着的:美国口头上否认遏制中国崛起,但构建亚太安全新格局时往往又将中国当成“靶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明显的对抗一面,这不能不引起亚太国家有关对抗成本与代价的忧虑和担心。这一充满矛盾的战略无疑将加剧亚太安全格局的复杂一面,甚至有可能造成分裂。

美国亚太战略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依据其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亚太安全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尽管美国亚太政策调整的背景复杂、目标多重,但其中的中国因素无疑十分明显,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也是直接的。 [内容提要] 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美国摇亚太战略摇中美关系[ 作者介绍] 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主要从事美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研究。摇摇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运筹 亚太战略方面动作频就美国大战略而言,自冷战结束以来美战略东移进程不断发展,使亚太最终成为美全球战略的首要关注对象。冷战结束后,美国虽取得“ 一超独霸冶地位,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不均衡,其在美洲大陆的地位最为巩固,对美欧同盟的经营最为成功, 在其他地区的地缘布控力则存在明显差别。在“ 前苏空间冶,对于前苏联解体后分生出的大量新独立国家,美国影响力相对有限;在中东,冷战格局瓦解引发的格局失衡,对美在该地区的地位构成强烈冲击;在南亚,前苏联势力退出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使地区国家趁势坐大并形成强大排外效应,恐怖与极端势力也随之泛滥扩散;在东亚,苏联威胁的消失造成美对同盟体系影响力下降。对美而言,要巩固、夯实全球领导地位,必须对其全球大战略做出调整,及时推动战略重心由西欧向欧亚大陆的纵深地带以及东亚延伸。美战略东移进程由此启动。在这一进程中,东亚无疑是美国关注的首要重点和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其一,东亚仍然存留着突出的冷战遗产。中国、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解体后继续存在和发展,朝鲜半岛和台海两岸的两大“ 国家统一冶议题持续成为引发紧张局势的重大潜因。如何进一步消化和管理这些议题,是冷1 频,一方面以各种方式宣示美国的亚太属性,高调宣布“ 重返亚洲冶,多方论证美国的存在对亚太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努力展现美对亚太及区域内各国的重视,誓言继续扮演亚太领导角色;另一方面,全方位加大战略投入,强化与传统盟友安全纽带,加大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以频繁军演彰显军事优势,深化与东盟对话合作,拉拢和规制新兴国家,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摘要:美国基于国家安全战略,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将调整其在世界军事力量的部署,美国将重返亚太。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也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我们应听其言,观其行。中国应做好各种准备。 关键字: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应对策略 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美国重返亚太,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按照希拉里的说法,主要有六大目标:一是“加强双边安全联盟”;二是“深化我们与新兴大国的工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三是“参与区域性多边机构”;四是“扩大贸易和投资”;五是“打造一种有广泛基础的军事存在”;六是“促进民主和人权”。 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部署,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个地区有新兴大国的崛起。首先就是中国,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印度。这一区域,地区整合进程已经启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出现的新情况,而且该区域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在美国看来,在这区域,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地缘政治利益,对于美国来说越来越重要。另外,在美国看来,这个区域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有一些热点问题。就是固有的一些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包括朝核问题,台湾问题,还有现在谈论很多的南海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热点问题,美国人觉得有可能会造成地区的不稳定,因而有必要把更多的力量和资源部署在这一区域。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无疑会扩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总体来说,这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它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遏制本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 国际政治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 福利国家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英格兰独立公投 国际秩序 核供应集团 简答 简述全民公决制度及其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的宪制意义 就国际层面整体而言,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冲突为何层出不穷 简述摩根索帝国主义政策三种典型手段极其内容 论述 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近年来西方民族民粹主义缘何上升并举一列说明 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名词解释 相互依存 国际仲裁 特别提款权 超越遏制理论 科索沃战争

脱欧公投 二十国集团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简答 2015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 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 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 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 论述 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 有人说中国近年来在深化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也有人说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史 名词解释 1933年国际经济会议 1954巴黎协定 绥靖政策 奥斯陆协定 简答 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 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 论述 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 政治学综合 名词解释 国家元首 阶级分析法 防御现实主义 国际安全 现实建构主义 简答 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 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 论述 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 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外交学 名词解释 非战公约 位次 外交承认 国际组织 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 论述 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 外交史 名词解释

浅谈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

浅谈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 第一次听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策略时,还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策略,不过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大概了解到是美国对于亚太地区实行的一种策略。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从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还了解到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修订和补充。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并且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可以说美国"重返亚洲"是美国"焦虑时代"的"应急反应",随着美国对亚太事务的深度介入,这种"应急反应"已转变成为美国完整的"亚太战略"。从地缘政治考量,美国的亚太战略是以巩固亚太传统的盟友关系为基础,以化解中印崛起带来不确定变量为重点,以插手热点敏感问题为手段,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战略的体现。“围堵中国”只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可利用美国亚太战略的空间错位,强化共同利益纽带,巩固周边安全格局,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从提出背景上看,战后,在经济上,美国没有在亚洲积极推进类似于欧洲一体化的地区主义建设;在安全上,也没有建立类似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多边安全框架,而是建立了以华盛顿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双边同盟网络——这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地区)。不可否认,这个双边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地区稳定,也带来了经济发展,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个网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军事层面上来说,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宣布从台湾撤军(尽管还以对台军售的方式延续了部分痕迹),美国同台湾的同盟关系已经结束。上世纪80年代,因为新西兰在核动力舰艇进入问题上同美国的分歧,美新同盟关系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90年代初,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会通过决议不允许美国继续驻军苏比克湾基地,而泰国则在柬埔寨问题解决后始终拒绝美国在境内部署军队和永久基地。从经济层面上来说,这些美国过去的和现存的亚洲盟友——除了菲律宾以外——其最大贸易伙伴,几乎都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美国的双边同盟网络的经济支柱也已经松动。 从战略风险上看,亚太再平衡策略的实施,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因为其策略的主要目的显而易见,尽管帕内塔在新加坡承诺“不遏制中国”,但美舆论仍认为,其亚洲之行暗藏深意。《国防》月刊称,帕内塔将“大谈美国扩大在该区军事存在计划,以及他加强该地区联系的决心。”基于这种判断,美国观察家认为,帕内塔需要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承诺对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提供支持,如同“走钢丝”。《金融时报》中文网刊文指出,美国新版军事方针具有强烈的冷战遗风,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空海一体战”将把美国推入针对中国的危险挑衅性战争规划。更有西方学者质疑,美国承诺向某些东南亚国家提供军事能力的许诺,可能会鼓励这些国家大胆同中国对抗,从而增加地区内的冲突和对抗,美国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姓名:朱雪梅 学号:2013211816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班级:思政二班关于美国亚太在平衡战略,我想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美国为什么要提出并逐步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就是说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第二,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实施这个战略的。第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还有对东亚,乃至对全球的影响是什么。 美国为什么要提出并逐步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可以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探讨。 对内,主要是在美国经济上。如今的美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由于美国的高福利政策使得财政赤字严重,再加上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端使得美国失业率过高,还有跟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美元霸权地位不断衰弱,债务不断上升,不断突破上限,使得美国实体经济呈现虚拟化,并减缓科技创新的速度,科技创新能力下降,也正因如此,美国需要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以确保经济增长,这也就导致美国无法维持全球扩张和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国。最紧迫的挑战还是美国无法解决欧美的债务危机从而引发西方民主模式的危机,这是对美国国际影响的挑战,并由生的对美国“退隐”的担忧。美国的财政状况决定了它需要寻找其他的方法来促进其发展。而亚洲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潜力大,美国急切需要提高亚洲在美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地位,以解决美国内部的经济问题。 对外,主要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美国倍感危机。近几年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涨,一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由于中国市场广阔,并不断致力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外与许多亚非等国家发展友好互助关系,国际地位不断升高,逐步树立起友好邦国的大国形象。使得美国感到一丝潜在的威胁,而今天中美经济互补性、依存度都很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两国2012年贸易额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从亚太方面来看,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总量占世界54%,全球贸易额44%,世界人口40%,拥有27亿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已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前景最为看好的地区。所以美国想要操控并主导亚太地区,以维护它的大国地位。 美国是怎样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我认为可以从经济和军事上来看。 经济上,美国致力于推行TPP,其有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美国自己等一共12个国家。这些国家有一半在中国周围,但是这个协定并没有中国,很明显这是把中国排挤在外的,而且更多的凸显了美国与中国竞争的一面。有报道称,美国认为,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机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快速发展机遇,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现有体系内的发展已经对美国经济形成强大的挑战。美国要重新制定全球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游戏规则”,来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成本和“门槛”。而美国同步积极推进的TPP和TIPP谈判正是其中关键的步骤。 军事上,美国采取挑逗的方式,以维护地区安全和平的借口进驻并逐步主导亚太地区。近日,拜登在韩强调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称其不承认中国的防空识别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忌惮中国”,甚至主要针对中国,而拜登当日的言论可能是在间接强调,韩国应该站在美国这边。此外,美国一直以来就以各种理由挑逗中国周边的局势,首先是台湾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使得大陆与台湾局势紧张,再次就是钓鱼岛,黄岩岛的领土问题,使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化,还有就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五讲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与潜在影响。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及其调整 2012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美国的“绝对安全” 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再加上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结构下人为因素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限制下,双方存在沟通和信任上的鸿沟,所以苏联无法准确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和目的准确转达给美国,而美国也难以取信苏联。 美国无法预知前苏联意图和目的,于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威胁”下,美国只得采取积极的预防围堵战略。无论苏联在中东、非洲、远东甚至是中美洲进行任何形式的力量渗透,

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分析美国“重返亚太”(又称“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政治地理北京,你认为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展露才能哟晓得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对整个安全的影响?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在亚太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在亚太争当霸主,维持美国全球的领导地位。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周围国家,降低中国与周围国家政治经济上的互信。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凭借美日安保条约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来对中国防御。增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经济上的合作,一方面利用亚洲快速发展势头来度过国内经济危机。通过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介入,将你中国对周围国家经济上的影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利用钓鱼岛问题,让中日发生摩擦;利用中韩的苏岩礁问题;经济上,拉动韩国日本加入自己的韩日美自由贸易区。中国和菲律宾越南的南海问题给中国。 首先,我们应该在继续深化巩固改革成果,要继续促进经济快速的发展,不能让美国的重返亚太打乱阵脚。在民生领域下大力气,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发展环境。在军事方面,我们不搞军备竞赛,但是要有自己的多个杀手锏,使得美国不敢轻易冒犯中国核心利益。同时重点发展海空军,使得能够形成军事上的威慑,让美国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不敢贸然介入。军队要给国家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其次,我们加强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上的合作。利用区位和经济快速发展顺风车优势与美国展开对周围国家外交上的博弈,不让美国分化瓦解孤立中国。巩固中国与传统盟友巴基斯坦、朝鲜、俄罗斯的关系。在适当时候,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印度作为南亚唯一大国,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中印俄合作,能够对整个亚洲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与周围国家的合作,可以适当时候一起搞军事演习,增强互信。还可以利用国家上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例如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克里米亚问题。采取微妙的外交手段,转移美国的注意力,不让美国把中国当做最重要遏制对象。让一些激进的国家充当“挡箭牌”,给中国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美国与中国的经济方面的关系密切,我们可以采用“又打又拉”的策略,使得中美关系不至于恶化,中美的发展谁都离不开谁。对拉美的一些国家加强合作,偶尔给美国后院点点火,让它手忙脚乱一会儿。让美国遏制中国时有所顾忌。 二、东南亚在我国“和平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哪些?在争夺东南亚的过程中,中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一方面,东南亚地处两洲两洋十字路口,交通位置重要,是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能够保证的重要区域,扼守这重要的海上石油通道,在中国和平崛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区域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这里自然资源丰富,能够为我国的经济提供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东南亚各国目前有着强烈的发展经济的需求,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密切合作,在东南亚拓展自己的影响力,不仅仅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定环境,也是在亚洲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手段。 从中国周边邻国分析发现,我国对于东南亚的优势在于,与东南亚地理位置

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低于1400字)

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 (不低于1400字) 摘要:2008年美国的发达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严重衰退,而亚太国家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之源;2009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构想,简称“重返亚太”,又称“亚太战略再平衡”。随即,美国围绕这一战略构想,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的,有目的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和安排,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暗中默许或让其盟友:日本、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有领土或历史遗留问题的国家,制造事端,阻碍中国的和平崛起。 关键词:美国;亚太;影响 一、美国重返亚太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 在 2012 年 6 月 3 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 2020 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把 60% 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2009 年至今,奥巴马政府高调推出“重返亚太”的口号,目标是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亚太地区”,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009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曼谷宣布“美国归来”,拉开美国重返东亚的大幕,随后美国同东盟签订了《东南亚和平友好条约》; 11月,奥巴马在东京宣布自己是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紧接着首届美国—东盟峰会召开。2010 年,美国首次进入东亚峰会。从 2012 年 7 月 8 日开始,希拉里·克林顿接连访问了包括日本、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其中老挝是美国国务卿 57 年来首次到访。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亚太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崛起。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努力建构亚太新格局对中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其中遏制与防范的成分不言而喻。 希拉里·克林顿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认为,中国在这个区域战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美国亚太“新伙伴中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 2011 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指出,“中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促进其持续的军事现代化,并拓展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利益”,并暗指中国“展示民族主义和自信考验美国伙伴的韧性和美国的领导力”,因此美国“将继续仔细监视中国的军事发展”,“关切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程度和战略意图,以及中国在外空、网络、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自信”。

崛起与遏制——中国应对美国再平衡战略

崛起与遏制——中国应对美国再平衡战略 宋亦明 【摘要】中国最为快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冲击着美国的世界霸权地 位,为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制定了?重返东亚战略?并在此 基础上通过?亚太战略再平衡战略?进一步稳固自身地位。由于美 国的介入,中国周边政治安全局势紧张:军事演习频繁、军火贸易 数量巨大、中日关系更为紧张。为了更好地应对?再平衡战略?,中 国应该提高外交政策的灵活程度、增强增信释疑的能力、加强军事 威慑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构建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关键词】中国美国战略再平衡 自2009年奥巴马总统提出?重返东亚?战略之后,美国加速调整其全球战略,将其战略重心逐渐从中东地区转移到东亚地区。其表现有战争政治上进一步强化与东亚盟友的关系;在安全上加强进一步加强军事存在,加强军事介入能力;在经济上着力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1。在此基础上,2012年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峰会进一步提出了?亚太战略再平衡?2战略,旨在补充之前的?重返东亚?战略,运用巧实力继续维护在东亚地缘的政治军事优势,遏制中国以保证自身全球霸权的稳固。 观察近期中国周边重大的政治、安全事件,很容易发现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 [1]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军事演习密集,军事部署发生重大调整。自2012 年以来,以美国主导或者美国参加的例行军演和联合军演在亚太地区平凡上演,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密度远远超过世界的其他地区3。以美国海军为例,美国海军每年所开展的有代号的68个演戏中,集中在西太平洋的就多达17个。美国海军将在未来数年内把其60%的海上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以应对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海军?走向蓝水?。这不仅折射出了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的担忧,也十分直观的展现出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战略意图。 [2]美国军售高涨,亚太地区买家众多。2012年全球军售市场极为火爆,其最主要的原因为美国军售额的大幅攀升,美国以其全年663亿美元的军售额独占全世界853亿美元的78%4。东亚地区集中了美国军火的主要买家:韩国、日本、菲律宾等美国的盟国;越南、印度等美国所要重点拉拢的?友好国家?以及阿富汗等存在美国势力或是依附于美国的国家。美国军售的对象均位于中国大陆周边 [1] 《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魏磊张汉林):通过TPP谈判达成新型的区域贸易协定,逐步介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抵消东盟、中国和日本等经济体的区域影响力,为全面主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打下制度和组织基础。 [2] 《布局亚太,美国意欲何为》(金灿荣金君达):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战略》的演讲。主要指出了到2020年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3] 《亚洲高密度军演环绕中国》(环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c10069243.html,/roll/2012-03/2545944.html [4] 《美国对外军售占全球武器销售额的四分之三》(人民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0069243.html,/n/2012/0827/c1002-18847178.html)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0069243.html,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 作者:韩召颖王石山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24期 摘要出于对自身优势的过分自信和未来前景的焦虑,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成为一种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有着夸大中美权力转移所带来危险的倾向。美国不肯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应有的安全需求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其亚太盟友挑战中国,试探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中美要走向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双方首先需要防止中美关系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溢出“非敌非友”的框架。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防御性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 韩召颖,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美国外交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等。 主要著作:《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遏制民族主义》(译著)等。 王石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一种过度反应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 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要点包括:在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财富与权力中心的背景下,将美国军事、政治和外交资源的分配向该地区倾斜,强化与亚太盟国、伙伴国的关系,将南亚次大陆纳入亚太战略范围,并开始接触缅甸、柬埔寨等非伙伴国;通过参与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介入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增强美军在亚太的超级优势,并制定以威慑和击败中国的“反介入”实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军事战略;其最终目标是强化美国的亚太“领导”地位,实现亚太地区内部的“再平衡”。①这意味着,该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但是,该战略由于低估了中美都握有之于对方的不对称优势这一事实,而正在冒过度反应的危险:由于过分自信和过分焦虑而过度使用自身的优势,从而增加了双方非必要冲突的可能。② 中美双方的不对称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国拥有更强大的实力,因此,相对于中国,美国有更大的选择自由,更倾向于压制对方。但是,在中美潜在的冲突议题(尤其是台湾

美国亚太地区的战略及其演变

浅析美国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 前言; 世贸大厦被摧毁以后,美国凭借冷战后十年里继续的强大国力,扛起反恐大旗,在西亚和波斯湾大打出手,旷日持久的两场战争掏空了美利坚的国库,也消耗掉了美利坚民族的耐心,经济危机的蔓延让美国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策略越来越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奥巴马政府进行了战略调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美国此次战略调整的分析,重返亚太的原因以及表现,美战略调整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四个部分来浅析这次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 一:美国此次战略调整的分析。实际上是“伪装在战略外衣下的撤退”是一种战略收缩,原因有三。 其一,这次战略调整是迟来的调整。上世纪90年代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认为已经基本把巴尔干半岛摆平,为了保持全球战略平衡,原先以欧洲为重点的战略天平可以朝亚太地区倾斜了。但由于“9·11事件”,美国推迟了本已着手开始的战略调整。因此,这次调整是上一次调整的继续。 其二,这次战略调整是美国在经济不景气下的无奈之举。美国的战略调整除了在冷战时期与前苏联严重对峙和在越南战争后期的战略调整外,大多是在战略扩张期的主动调整。而这次调整是在美国经济遭到金融危机重创、经济提升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面临预算大幅削减压力下的一种被动调整。? 其三,这次调整是美国经历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的战略收缩。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财力物力,战争后遗症将长期困扰美国。美国意识到它已经无力再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不得不改为“确保打赢一场战争,同时,遏制另一场战争”的新战略。 美国此次战略调整是在寻求以下三个平衡。 一是寻求国防投入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的平衡。确切地说,就是不能因为军费减少,而给潜在挑战者以追赶美军实力的机会。 二是把握应对当前威胁和未来挑战之间的平衡。美国目前是要在打赢当前战争,应对地区威胁的同时,防范潜在对手的挑战。在确保欧洲安全的情况下,削减欧洲驻军,扩大和巩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显示了美国战略重心仍是控制欧亚大陆,而战略关注点则更多地转向欧亚大陆的东头,即亚太地区。 三是使盟友和美国所承担的义务更趋均衡。美国不断要求盟国承担更多的义务,以减轻其在防务开支方面的巨大压力。削减欧洲驻军,也有压欧洲盟国负起更大责任的意图。 二:美国重返亚太的原因及表现。 美国重返亚太的原因:其一,正如新军事战略报告的题目所昭示的那样,就是要“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二,搭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朝亚太地区倾斜。 其三,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给美国的小伙计吃定心丸。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五大军事同盟,最近,美国又与一些南海声索国加强了军事联系。美国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消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 其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尽管一些美国政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宣称此举不是针对中国,但这只是欲盖弥彰。 美国重返亚太所采取的行动: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部署原本就不弱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向该地区的军事力量投入,向关岛、日本和韩国等地美军基地不断增兵,提高其远程快速打击能力。另外,美国近期又与澳大利亚达成了在澳驻军协议,并与菲律宾等国加强了军事往来,大幅增加与该地区一些国家联合军事演习的频率和力度,搞得亚太地区不得安宁。 同时,美国还竭力炒作安全话题,在本地区国家间制造矛盾和紧张。特别是通过炒作“南海”“日俄领土纠纷”“朝鲜半岛南北边界突发事件”等,企图制造中、俄、朝等国与日、韩和东盟国家的对立情绪,要求这些“受威胁”国家与美结成“安全保障联盟”,共同应对中、俄及朝鲜等国的“挑战”。借此,美国从中扮演“调停者”或“安全保护人”等角色,力图掌握地区安全主导权。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 王帆 2012-8-15 17:41:00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京)2004年03期 作者简介:王帆(1963—),男,辽宁省沈阳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历史学博士。(北京100089) 内容提要:美国的联盟政策从属于安全战略,是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无论是“合作性戒备”,还是“参与与扩展”战略,联盟政策都得到重点强调。这是因为联盟政策与美国安全战略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是其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联盟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政策也不断得到重点强调。之所以如此,与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演变的历史勾勒,揭示美国在该地区战略调整的过程,并分析这一安全战略与其联盟政策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演变 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冷战结束使地区安全环境呈现出比冷战时期更为复杂的特点,一方面一些地区大国开始在这一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地区一些潜在的冲突也存在升温的可能性。美国开始担心自己原有的掌控亚太局势的能力被削弱。

面对变化中的亚太安全秩序,美国认为,它的亚太安全政策必须顺应形势的变化,以应对新的挑战。确保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亚太战略的重心。于是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开始经历转型和调整。在有关的政策辩论中曾出现四种观点:一是所谓“脱离派”,即从亚洲脱离。该派认为,由于冷战终结,因冷战需要而在亚洲的前沿部署已无必要。美国不必再承担责任和风险,而应成为不干涉主义者。二是“分担责任派”,即推行多边主义。该派认为,美国在亚洲仍有重大利益,因此必须继续主导亚洲局势,但同时应创立一个新的地区机制,将本地区的基本力量全部吸收进来。三是“传统学派”,即保持传统威慑。他们认为冷战时期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应继续保留,由于亚洲没有类似欧洲的多边安全机制,因此仍应以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双边安全同盟体系作为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手段,避免结构性混乱导致出现“安全真空”局面。四是“激进派”,即全面介入。他们认为应当采取将政治和经济融为一体的综合战略,既维持传统盟友关系,又全方位地发展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各种关系,从而使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发挥平衡势力和缓冲矛盾的双重作用。以上四种观点,除第一种属于“新孤立主义”之外,其余均强调干涉主义,即美国应当继续在该地区发挥关键影响。因此美国决策者最终认为,最佳的政策选择是既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又加强双边军事同盟,并在传统同盟的基础上尝试发展某种地区安全机制。 与此同时,90年代中期美国决策圈达成一个重要共识,即战略机遇期概念。这一概念在1997年的美国安全战略报告中有明确表述:“从现在到2015年的安全环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再出现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的、能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形成军事挑战的‘全球性同等竞争对手’。另外,在未来10~15年内,也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当美国实施全面军事动员并将军队部署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