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化学找矿

第一章

本章小结

1.地球化学找矿是在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矿产勘查服务的一门学科,传统上的勘查地球化学学、化探与地球化学找矿同一概念。

2.据研究对象不同,地球化学找矿可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等。

3.地球化学找矿依托于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微观对象(元素),找寻隐伏矿藏,成本低、速度快;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条件影响大,应用受一些限制。

4.地球化学找矿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元素分布、组合、赋存状态等的研究,为矿产勘查异常区的划定、矿体追索提供理论依据。地球化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地质观察与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最终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5.地球化学找矿未来发展总体表现为研究手段的精细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数据获取的多源化。

复习思考题

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较与鉴别。①对象的微观化,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②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元素含量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③利于寻找隐伏矿床,气体地球化学找矿可寻找更深处的地球化学异常。④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被各国广泛采用。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

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基础资料

工作区域的地质条件、岩石及矿化和蚀变的特征、矿物的共生组合及生成顺序等,对找矿区域的选择、工作方法的确定、异常解释的评价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采样的目的性、方法的正确性和样品的代表性应特别注意。

②数据的统计分析——基本技能

获取分析测试数据所反映的内在规律、找矿信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

③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根本方法

研究与表征元素的分布与异常的特征,进行异常评价。地球化学指标有参数性的和非参数性的。

④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基本工作方法

地球化学图表反映元素的分布、分配的特征及元素的分散集中、迁移演化的规律。

编制地球化学图用以研究矿区和区域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3.根据国内外地球化学找矿的发展史,谈谈你对地球化学找矿的看法。

①化学元素在全球尺度上的分布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

②全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图集的编制

③找寻大型、巨型矿床的新方法新理论

④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技术

⑤新类型难识别矿地球化学勘查

⑥.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与多层次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

⑦地球化学工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修复技术

4.地球化学找矿的种类?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基岩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土壤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地表水及地下水5)

气体地球化学找矿:气体。另外还有深部地球化学找矿、海洋地球化学找矿、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等。

5. 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

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系统采集地球表层系统中某种天然物质,分析其中化学元素,研究元素或其它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发现异常,并研究异常与矿体的可能生成联系,最终追索并找到矿体。

第二章

本章小结

1 研究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是地球化学的基本工作内容,分布是指元素在地质体中的整体含量(分布量),而分配是指元素在地质体内各部分或各区段的含量(分配量)。

2 地壳中元素的克拉克值反映了地壳作为一个物理化学体系的总特征以及地壳中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总背景。

3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大致表现出如下特征:①元素相对的平均含量极不均匀;

②元素的克拉克值有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渐减的趋势;③地壳中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均为偶数(双数)的元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

4 地壳是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的,在这三大类岩石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规律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类型岩石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分布与分配特征。

5 地壳元素分布与分配规律表现出较强的概率统计特征,元素的分布与分配基本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标准正态分布出现的几率较小。

6 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独立矿物、类质同象、胶体吸附等。同族元素或相邻元素具有相似的存在形式,其导致了元素的共生。元素的共生组合是指有成因联系而性质又相近的某些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同时赋存的现象。应注意的共生并不表示富集。

7 元素的迁移使元素在地壳的不同地点集中或分散,并造成各种不同的共生组合,它是矿床形成的前提,也是地球化学找矿的依据。影响元素迁移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即元素本身的状态、组成、形式以及元素所存在的环境。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2 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①主要反映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即反映各种地球化学过程总背景,影响地球化学行为,也提供了衡量元素集中、分散及其程度的标尺;为找矿分析测试方法的灵敏度提供了总的标准。②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地球化学行为。如:K和Na 在各地质体系中浓度大,可形成各种独立矿物,甚至形成岩盐和钾盐;Rb和Cs 在各地质体中浓度很低,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其他矿物中。③为阐明地球化学省的特征提供一种标准。如:某区浅色花岗岩远多于镁铁质岩石,则该区Mg和Fe及Cr、Ti、铂族元素及Zn等都明显低于克拉克值。

3 元素结合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4 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①类质同象是支配地壳中元素(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共生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反映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及迁移的规律。③反映同时、同种成因处于同一空间所形成的元素组合。④有利于综合找矿和开展矿产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作用。如:利用它可以判断成矿条件是否有利——若硅酸盐中镁含量高,不利于镍的集中;反之,若钙高、镁低、硫多,则镍易富集成矿。

5 查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说明Na+和Cu2+之间为什么不能发生类质同象替换的原因。

6 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元素的迁移是指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元素结合与分离、集中与分散的重新分配的过程。

第三章

本章小结

1.地球化学找矿的对象是评价元素的分布规律和某些元素的相对富集与贫化。2.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地球化学背景而言的,是由于某些元素的含量值明显高于或低于背景值而出现的。

3.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可由背景值的大小关系、异常规模、异常与矿的关系及异常的成因来进行。

4.利用异常的元素含量、元素的组合特征、不同元素的比值来指导地球化学找矿是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的核心内容。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地球化学背景:在一定区域内或一定地质体内,一些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处于正常状态,这些区域地质体则称为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区。2.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质体或天然岩石、土壤、水、生物、气体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生变化的现象。具有这种现象的地区(或地段)称为异常区(异常地段)。出现这种显著差异的现象就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异常和背景的划分通常用一个数值作为界限,这个划分异常和背景的数值界限称为异常界限值。当异常高于背景时,则背景上限为异常界限值,背景上限又称异常下限。当异常低于背景时,则背景下限为异常界限值。

根据异常值与背景值相对大小划分:1)正异常:异常数值高于背景上限。2)负异常:异常数值低于背景下限。

依异常规模大小划分1)地球化学省:范围可达几千到几万平方千米,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2)区域异常:分布从数平方到数百平方千米。3)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几米到几百米。指矿床的原生晕。

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划分1)矿异常:与矿体(矿床)、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它又分为:①矿体(矿床)异常,与矿体(矿床)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②矿化异常,与不具工业价值的矿化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2)非矿异常:与矿化无关异常。如由自然作用(成岩作用、火山作用等)及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异常。

根据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赋存介质划分1)原生异常2)次生异常:①土壤地球化

学异常,②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③水文地球化学异常④生物地球化学异常⑤气体地球化学异常

3 .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4.在进行地球化学找矿时,依据什么原则来选择指示元素?如何选择?

一、选择原则

对于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选择的原则是:

1)所选元素能够指示矿床存在的大致空间位置,或能指示找矿方向;

2)所选指示元素及其组合特点能够区分出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

3)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要清晰,并且有一定规模,能在普查中易被发现;

4)选用的指示元素最好能用快速、灵敏、简便、经济的分析方法加以测定;

5)选择的数目在达到找矿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少。

指示元素选择,直接影响找矿效果。选择方法:

第一种答案:1)类比法:根据前人在不同矿床类型总结出的找矿指示元素,结合矿区具体情况参照选择。

2)理论分析方法:以地质、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应用不同类型岩石、矿床元素共生组合规律来选择。

3)扫描法:根据样品全分析的资料选择适当的指示元素。

第二种答案:1)了解工作区各类地质体(尤其是已知矿床和围岩) 物质组分特征,作为指示元素参考。

2)研究工作区已知矿床的建造类型。据已知矿床建造类型分析,有可能确定指示元素的组合。

3)注意研究和收集已知单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资料。它能为指示元素的选择提供十分可靠的资料。

如:斑岩型及矽卡岩型铜矿床黄铜矿富Ag,故Ag可很好地指示这两类铜矿床;铅锌矿床方铅矿含Ag高,闪锌矿含Cd高,Ag、Cd可指示铅锌矿床。

4)研究直接指示元素与间接指示元素的相关关系。

为了正确选择伴生元素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要根据矿石和岩石样品中各类元素的分析资料,进行回归统计计算,确定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参考国内外已有的地球化学找矿实例,结合欲找的矿床类型,初步确定指示元素,在以后的找矿实践中检验确定的指示元素是否正确。

此外,为了正确地选择指示元素,了解自然界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章

本章小结

1 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征,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2 在详查或基岩出露较好的地区选择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在残一坡积层发育的覆盖区选择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植被发育好的森林、草原地区选择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而在地形切割强烈、水系发育的山区选择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有时在条件允许时,某两种方法也可同时进行。

3 方法选择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找矿效果。

复习思考题

1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在查明岩石中元素分布基础上,总结元素分散集中规律,

研究其与成岩成矿作用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岩石中的原生异常。

2 简述原生晕及次生晕的含义及特征。原生的分带性有哪几类?

原生晕:与矿体同时形成,为基岩中与矿体有关元素含量增高地段。由矿体向外,有关元素含量逐渐降低(或逐渐升高),直至趋于背景含量。

原生晕的特点:

热液矿床原生晕特征分为形态特征和组分特征。

(1)形态特征原生晕的形态是指以指示元素的异常界限值为界,在三维空间上所圈出的范围。

据原生晕空间延伸及与矿体相对位置,将原生晕划分为前缘晕、尾部晕、侧向晕、上盘晕、下盘晕。

①前缘晕:矿液在离开成矿地点后,残余矿液继续沿通道前进形成异常。一般规模大、延伸远,以活动性大的元素组合为特征,如Hg,As,Ag等。

②尾部晕:矿液尚未达到成矿地点前,在通道及其附近形成异常。一般规模小,以活动性小的元素组合为特征,如W,Sn,Mo,Bi等。

③上、下盘晕:在与矿体相毗连的上、下盘围岩中形成异常。一般上盘晕规模大于下盘晕。

④侧向晕是沿矿体走向延伸的异常。据原生晕外形态特点,可分为线状异常、带状异常、等轴状异常和不规则异常。

(2)组分特征

热液矿床中矿体及其原生晕组分基本一致,二者在含量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别。

指示元素:那些能够形成清晰异常、能较直接指示矿体存在空间位置、能分辨矿石类型及能反映异常形成机理的这样一类元素称为指示元素。

所谓指示元素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在不同类型的热液矿床中都能经常出现,能够提示多种矿床类型的存在,因此称为贯通元素。

西方的文献中,将能够作为寻找盲矿指标的中远程指示元素称为探途元素。

矿床次生分散晕(次生晕):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床上覆土壤中形成的、以与成矿有关元素的含量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地球化学异常地段。

次生晕:已生成矿(化)体及原生晕经风化作用后,与成矿有关的元素在矿体上方或附近的土壤中聚集形成高含量地段。

次生晕的特征(1)次生晕形态和规模:与地形、取样深度和样品粒度有关。

1)地形平缓:剖面上晕的形状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其规模比矿体及原生晕大;平面上基本与矿体及原生晕形态一致,规模也较矿体及原生晕大。2)地形倾斜,剖面上晕的形状向下坡(或地形倾斜)方向拉长,呈舌状;平面上晕的形状可不同于矿体及原生晕的形态。上边缘形态,有时可作为矿体(或矿带)形态推断的依据。3)深度:次生晕规模随取样深度加大而减小,强度随取样深度增大而增大。

4)粒度:次生晕形态及规模随样品粒度不同而变化。如W富集在较粗颗粒,粒度l~3mm的比粒度0.25~1mm的晕的规模要大。5)次生晕均匀性较原生晕好。

(2)次生晕的组分特征1)指示元素:次生晕组分主要来源于矿体及其原生晕,是原矿体及原生晕中一些组分在土壤中聚集。次生晕中指示元素:矿床中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一般取决于矿种和矿石矿物成分。

原生晕的分带性:在热液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组分浓

度的不断变化,各种元素化学活动性及析出顺序的不同,往往导致了同种指示元素的含量及不同指示元素的含量在空间上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原生晕的分带性。1)浓度分带浓度分带是同一组分的含量自中心或异常中心向外有规律变化的现象。即自异常中心向外,元素含量有规律地变化。通常将指示元素含量划分为三个浓度带,即内带、中带和外带。浓度分带可以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表现出来,在垂直方向表现出来的称浓度分带的垂直分带,在水平方向表现出来的称浓度分带的水平分带。2)组分分带组分分带是原生晕中不同指示元素在空间上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组分分带在垂直方向上的表现,称为垂直分带。在水方向上的表现,称为水平分带。热液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表现为不同指示元素在不同标高上发育的差异,即在不同高程上产生不同的元素组合,某些元素的比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原生晕的水平分带性明显不同于垂直分带性。

不同类型的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其垂直分带有很大的相似性,而水平分带则不同。不同类型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往往具有不同的分带模式。

轴向分带是指沿矿体轴向,即沿矿液运移方向上的元素分带。主要由渗滤作用造成。当矿体产状为陡倾斜时,轴向分带与垂直分带相一致。

纵向分带是指顺矿体走向所反映的元素分带,即矿体所在平面内与轴向正交方向的分带,实际上就是侧晕所显示的分带。

横向分带是指在矿体侧向,即上、下盘晕所表现的分带现象,因此,它是垂直矿体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分带。横向分带主要是由扩散作用造成的分带。在矿体产状为陡倾斜的情况下,横向分带与水平分带相一致。

2 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①采样工作的布局为全面反映原生晕异常,采样点按一定规格布置。首先选择样品分布形式,同时考虑样品间距离。样品分布形式:规则测网、不规则测网和系统剖面。规则测网:样品按一定测线和测点来取,样品呈网格状均匀分布。测线要垂直于异常延长方向(控矿方向)。测线间距保证至少有两条测线通过异常。采样点距离,决定于测区异常规模及比例尺大小,测网保证至少有2~3个样品落在异常区之内。②样品的采集与加工为保证样品具代表性,采样时要求以连续拣块或梅花点式采若干小岩块(一般5~7块,直径2~4cm)组合成一个样品,每个样品原始质量为100—200g。取样时记录采样点附近地质特征(如岩性、构造、矿化和蚀变等)、组成样品的物质及风化程度等。样品加工目的:减小样品粒度,使样品均匀,达到测试要求。分析方法不同,对样品粒度要求不一样。样品加工时应注意防止样品污染、混样、错号等。对指示元素较低弱异常,可地采集对成矿成晕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质,采用更精确分析方法。

3 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野外工作方法土壤化探根本任务:寻找隐伏矿体。

适用于残-坡积层覆盖区及运积层覆盖区。

残坡积层覆盖区工作方法如下:

(1)采样工作的布局:有规则测网和不规则测网两种。普查工作(1:5万和1:2.5万):寻找隐伏矿床(带),圈定远景区;常采用不规则测网。采样与地质填图结合,采样线、采样点与地质观测线、观测点重合。优点:与地调结合紧密,利于成果解释;缺点:不方便数据处理和自动成图。详查(1:1万~1:2000):多用于矿区或远景区。任务是圈定矿体、矿带;预测矿化类型及规模;确定矿体分布和矿床远景,为探矿工程提供依据。多采用规则测网,用较稀线距和较密点距布网,

测线垂直控矿构造或已知矿体走向。

(2)样品采集与加工1)样品采集:注意其代表性与有效性。代表性:能反映金属元素分布及矿床次生晕中矿石组分含量变化。采样间距不宜过大,样品原始质量不宜过小。有效性:能有效发现化探异常。取富集层位和富集粒度。采样层位和采样粒度通过试验确定。土壤样品原始质量为50~l00g。采样时,对采样点逐个记录。内容:线号、点号、土壤类型、物质组成、颜色、粒度、湿度、采样深度;附近岩石、构造、蚀变、矿化及植被、含水层等。

2)样品加工:使样品组成和粉碎程度符合测试要求。原始样品需干燥、分选与研磨才可送样分析。干燥—用风干、日晒或烘干方法;碎样—用盘式细磨机或玛瑙钵研磨,粒度据分析方法定,过筛缩分40g装袋。样品加工避免污染、混样、错号。运积层覆盖区进行地球化学测量须重视以下几方面:①确定测区时,注意了解控矿条件。包括岩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等特征。②系统工作前认真调查运积层厚度及其组成特征。③运积层厚度不大时,先尽可能进行地表浅层取样,后对异常进行剖面深部取样,追踪隐伏矿体。④运积层覆盖区异常均较弱,发现及评价异常较困难。为提高衬度,多用偏提取方法、特征性元素组合和特征景观元素组合比值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

4 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野外工作方法(1)采样工作布局:有三种形式:①按流域盆地布置,在各主要水系布置控制性采样点。适用于小比例尺、大面积扫面工作。②沿测区水系纵向,按一级间距布置采样点,侧重一级支流。适用于中比例尺普查工作。③沿水系纵向、结合河谷横向布置采样线。适用于异常检查、追索矿化源地和圈定详查远景区。(2)样品的采集采样粒度:采样时应采集淤泥和粘土物质。当沉积物为砂质时,应采集细砂或粉砂物质或泥砂混合物。采样层位:一般采表层样,有污染时10~15cm采样。采样位置:在河床底部、近河床洼地、河漫滩洼地及河道岸边河水常漫过地方。为保证样品代表性,采集点较稀时,一个样品点附近可采集几个样品组成一个样。一些有利地段,可在两个样品点间多采l~2个“预备样”,以便发现异常时补充测定。样品原始质量:一般50~l00g;贵金属样品100~200g。采样时要作详细记录。(3)样品的加工干燥:应烘干、风干或晒干。如需要过筛分选,要在干燥时搓揉或干燥后用木锤敲打。研磨完全过150目筛,缩分二分之一。再细磨至粉末,在手指上捏搓时无砂粒感仅有粉腻感为止,送光谱分析或化学分析。过筛时用尼龙筛、不锈钢筛或铝筛等非金属硬质磨具。延展性强的贵金属(Au,Pt等)不宜过细筛,应试验确定加工方案。

5 除常规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气体地球化学找矿:测定土壤空气或地表大气中气态微量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研究它们分布、分配和变化规律,发现与成矿有关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找矿的一种方法。水化学找矿:通过查明水域中化学组分分布和化学性质变化,研究其与矿床成因联系,发现异常进行找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系统测定植物灰分中元素含量,研究灰分中元素含量分布、分配和变化规律,发现灰分中与矿有关地球化学异常(生物晕)的找矿方法。

6 阐述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三类方法的异同点。

7.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占有特殊的地位?

1)各类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最全面的保留了成矿时的地球化学信息。

2)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是各种类型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物质来源的组成部分,各类

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都是原生矿体及其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派生产物。

3)当前陆地上的找矿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寻找厚覆盖地区隐伏矿和浅覆盖区及开采矿山深部的盲矿。对于深部盲矿的寻找,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在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中,仍以热液矿床的应用和研究最为深入。本章重点介绍热液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第五章

本章小结

1.根据地质任务进行的野外踏勘和方法实验,是野外工作方法中最基础的两项工作,它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和方法选择的有效性。

2.采样布局是让采样点尽可能覆盖和控制大的面积。

3.采样必需严格按设计要求,在指定的点位和层位采样。

复习思考题

1.地球化学找矿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编制设计书。主要内容:①目的任务:说明任务来源。若采用几种方法要说明每种方法任务。②工作依据:介绍已有地矿资料,着重阐述有利及不利条件。即利用以往工作成果和经验及工区的地质、矿产、气候、植被、地化特征及异常发育和出露条件,论证选定化探方法的有效性,选工区。③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说明投入方法,确定各种方法技术要求,规定样品采集、布点、处理、分析及质量检查方案。可参考国家或行业手册、规范等。④施工安排:计划完成工作量,人员配备及仪器装备,交通工具,后勤供应,进度计划。编写这部分内容时,要考虑各工种配合、气候条件利用等因素。⑤预计提交资料、报告的性质,主要成果图及比例尺

2.采样布局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3.野外采样土壤测量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有什么不同?

一、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在采样点上下游5~10m内或垂直于流向取2~3个质量相等样品组合成1个样,要求取最新的表层物质。当表层受到污染时,则取较深层位。对于抵抗风化能力弱的矿床,如Cu、Pb、Zn、Ni、Co、U等的热液矿床,一般取淤泥、粉砂;对于抵抗风化能力强的矿床,如Nb、Ta、REE、W、Sn、Au、Pt等则取细砂。样品质量为100~150g。注意避开Fe、Mn氢氧化物、有机质及塌积物、人工搬动物、外来覆盖物。干河谷采样应除去杂草、污物,取冲积物。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采样要注意采样层位和粒度,应注意的问题:1.层位1)残坡积层一般取B层土,不在A层取样。原因:①A层金属易贫化;②因生物聚积可产生非矿致异常;③因含有机质会给分析带来干扰。也不在C层采样,因效率不及B层高。2)外来物覆盖区,应穿透外来物取样。3)在炎热多雨、化学风化强烈、元素在地表发生强烈淋溶时则应考虑加大取样深度。4)水田区应穿过耕作层在残坡积层取样。2.样品粒度对Cu、Pb、Zn、Ni、Co 等硫化物矿床及热液铀矿,它们富集粒度为0.1~0.5mm。一般取细粒物质,如砂质土、细砂土、粉砂土、粘土。对Nb、Ta、REE、W、Sn、Au、Pt等矿床,它们的富集粒度为1~3mm。一般取样粒度较粗,如粗砂土。在风成物广泛分布区,细粒物中异常微弱,而较粗的粒级中风成物影响大大减小。3.样品质量

根据指示元素富集粒度、元素分布均匀程度及分析所需样品质量确定。富集粒度较细取50~100g,富集粒度较粗取100~200g。保证过筛后样品质量不小于20g。4.如何防止样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第七章

本章小结

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和评价,是在众多的异常中,把最有可能是由矿床引起的异常分离出来,并进行更为详细的工作或进行工程验证,从而达到最终找到矿床的目的。

复习思考题

1.地球化学找矿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确定异常的上、下限?

地球化学背景含量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地球化学背景的变化范围。其平均值称背景值,最大临界值称为异常下限—区分背景和异常含量的数值。最小临界值称为背景下限—区分背景和负异常。

常用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方法:长剖面法、数理统计法和图解法,背景下限确定方法原则上和背景上限相同。

3.地球化学异常是如何分类的?

异常分类:甲类异常:见矿异常。可分为两个亚类:

甲1类异常:据此已见矿或扩大已知矿储量远景的异常。

甲2类异常:反映了已知矿床,在矿床发现和评价中未起显著作用。

乙类异常:对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意义的异常(包括推断的矿致异常)。分为三个亚类:

乙1类:反映已知矿化、矿点、矿床或对成矿有严格控制作用的地质体、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从异常分布范围和强度等特征看,可有新的重要发现的异常。乙2类:反映可能含矿、控矿或对找矿有其他指示作用的地质体、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或反映对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指示作用的地质体、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未发现赖以做出肯或否定推断的直接证据的异常。

乙3类:推断的矿致异常,或推断的反映含矿、控矿或对找矿有其他指示作用的地质体、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的异常,以及推断对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指示作用的地质体、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的异常。

丙类异常:性质不明异常。分为两个亚类:

丙1类:已进行较充分物化探工作仍不能判定其性质,不能排除在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方面意义的异常。

丙2类:物化探工作不够充分,尚解释不了的异常。

丁类异常:资料充分,认为其在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均无意义的异常。4.对化探异常进行评价时,需要评价哪些内容?

按异常分类分别描述,主要内容:异常所处地质条件、分布情况,用已知矿产和检查成果评述异常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征。

报告中凡已经确定的物探化探异常,无论工作程度如何,均应综合考虑其地质起因、地质找矿意义和工作程度,进行分类,并随着工作程度的提高和认识的深入,继续考虑其类别归属,必要时应及时更改。

5.在异常评价中,如何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如何区分矿体异常与矿化异常?矿致异常与非矿致异常的区分方法非矿致异常:与矿化无关的异常,成因:①高背景非矿岩体、岩层及其风化产物引起。如超基性岩中的Cr、Ni、Co、Cu 等,花岗岩类岩石中W、Sn、Nb、Ta、U、Be等,都可形成异常;②特殊地理

环境使某些元素在天然物中次生富集引起;③由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等等。

区分方法: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异常,通过现场踏勘可分辨。由高背景非矿岩体、岩层及其风化产物引起的异常,可重新采样追踪异常源;也可通过测定和统计区内各类岩石中指示元素的背景值及其共生组合规律辨认。

矿体异常与矿化异常的区分方法

矿体异常:由工业矿体引起的异常。

矿化异常:由未达到工业指标的矿化地质体引起的异常。

矿体异常特征:为多元素组分、异常强度较高、异常面积有一定规模、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分带明显、异常形态较有规律等;

矿化异常特征:异常组分较简单、无明显浓集中心或呈分散的多中心、异常分带不明显和异常形态比较杂乱等。

有时矿体异常和矿化异常特征没有显著差异,给判别带来困难。但还是可用某些方法把二者分开。

6.如何判断矿体的赋存位置?

根据原生晕的分带:当原生晕出露地表,若外带面积较大,中带面积较小—有深埋藏盲矿体;若中带大面积出现—盲矿体浅埋藏,且中带范围常与盲矿体水平投影位置一致;若内带大面积出现—矿体已被剥蚀而出露。

根据元素的组合异常:当地表出现异常的组分除成矿元素外,主要为前缘元素,且异常规模大、强度较高,未见或只有较弱的尾部元素异常,说明地下有盲矿体存在;前缘元素异常规模很小、强度很弱,说明矿体已遭受剥蚀,剥蚀程度可根据尾部元素的规模和强度判断。

矿体通常位于几种元素异常相互套合的部位。

地球化学心得

勘查地球化学心得体会--兼浅谈广东化探找金矿 王立强 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地质勘查所 1前言 目前,化探找金逐步被人们重视,在地质找矿中的效果也逐渐明显,成为寻找各种类型金矿床比较快速、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普查中,通过查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可迅速指出找矿远景区;在详查及勘探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可直接发现金矿床或矿体,更好地发挥化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作用。但是金在地壳内部的本底含量极低,即使是金矿体中的金含量一般亦仅为n×10-6~10n×10-6,仅凭肉眼无法将之直接区分出来,因此以对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化探方法,在当今金矿勘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主要是借鉴了前苏联和西方的研究思路,前苏联的勘察地球化学主要依靠对土壤进行金属测量,但采样点布置较稀疏,而西方国家主要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但是主要用于研究,两者优缺点都有。80年代以来,金分析技术目臻成熟,当时Au分析的检出限低于或等于0.3×10-6,准确度、精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区域化探的要求,因而全国区域化探找金空前繁荣,特别是谢学锦先生提出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建议,将我国的勘察地球化学推进到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随着时代发展,金分析技术逐步进步,中国勘察地球化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三十年以来已完成1:500万和1:1 000万比例尺的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全国地球化学图,使中国拥有了最引人瞩目的全国规模地球化学数据库,使中国化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广东化探找金始于1974年,主要为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的区域化探扫面,不过因为受金分析技术的影响,当时找金主要从金的伴生元素如As、Cu、Pb等入手,其难度不言而喻,但广东各地质单位的前辈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提交了大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勘查地球化学最初起源于_____(5分) (A) 美国 (B) 德国、 (C) 中国 (D) 前苏联 参考答案:D 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在天然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其主要目的是_____(5分) (A) 发现地球化异常 (B) 找到矿产资源 (C) 元素的分布规律 (D) 治理污染 参考答案:B 3. 影响元素在矿物中分配形式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同位素组成 (D) 其它元素 参考答案:B 4. 贵金属的含量单位常用_____(5分) (A) % (B) ‰ (C) g/t (D) 10-6 参考答案:C 5. 从元素的戈尔特施密特分类来看,Au属于_____(5分) (A) 亲硫元素 (B) 亲铁元素 (C) 亲生物元素 (D) 亲气元素 参考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有_____(5分) (A) 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降雨 (D) 生物作用 参考答案:A,C,D 2. 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植物根系 (B) 气候、 (C) 地形 (D) 温度 参考答案:B,C,D

(A) Si (B) Al、 (C) Zn (D) Cu 参考答案:C,D 4.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5.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三、判断题 1. 降水是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5分)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2. 松散堆积物就是残坡积物_____(5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3. 高异常区下面就能找到矿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土壤测量是化探中适用性最好的方法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5. Mg在岩石中通常是微量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6. 稀土元素是亲硫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7. LILE是亲石元素(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研究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研究 地球化学找矿是当前重要的矿产勘查方法,是近些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发展的一种战略性的找矿方法。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概念及其主要任务,然后对其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标签:地球化学找矿地质矿体 1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概念及其主要任务 地球化学找矿就是以地质学、地球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与计算技术为手段,对大自然中的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等天然物质进行系统取样分析,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与研究,通过发现异常找到矿床的一门学科。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通过发现异常,评价远景区,圈定找矿有利靶区,寻找工业矿藏,特别是寻找深部矿体,盲矿体等隐伏矿体特别有效。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为农业、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资料。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 2.1野外地质采样方法 在野外地质采样部署时,首先要选择样品的分布形式,同时考虑样品间的距离。样品分布主要有规则测网、不规则测网和系统剖面三种形式。规则测网是指样品按一定测线和测点来采取。样品在测区范围内,基本上呈网格状均匀分布。测线方向一般要求垂直于異常的延伸方向(控矿构造方向)。测线的间距原则上要使得至少有两条测线通过异常。测网布置后,至少要有2—3个样品落在异常范围之内。如按方形网、矩形网、菱形网布点;规则测网是指样品并不严格按照一定的线、点间距来采取,以能满足研究问题的需要为原则;系统剖面是使所采集的样品分布于测区一系列的剖面上。剖面间距并无严格要求,以能追索异常,反映异常特征的变化规律为原则。各剖面的方向要尽量垂直于矿体(带),并不要求剖面之间必须互相平行。沿系统剖面采集样品,不仅适用于地表,也适用于地下垂直剖面,如在钻孔中采取岩芯作样品。 为保障野外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各类元素在地质体中的真实含量。在采样时,要充分考虑到采样点的地形地貌特征、植被发育特征、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譬如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采样时,地形、地貌、水系的发育特征,水的流速,流量都将影响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变化。 2.2样品采集标准 采样对象选取地表基岩(包括浅井与探槽中的基岩)、岩芯、坑道中的岩石,

河南庙岭_小南沟_赵岭构造蚀变岩型金成矿带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第30卷第6期物 探 与 化 探 Vol .30,No .6 2006年12月 GE OPHYSI CAL &GE OCHE M I CAL EXP LORATI O N Dec .,2006  河南庙岭—小南沟—赵岭构造蚀变岩型 金成矿带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崔 来 运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河南庙岭—小南沟—赵岭金成矿带是受马超营断裂带控制的次级成矿带。通过系统总结该成矿带的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对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系统总结地球化学特征,按照С.В.格里戈良(1975)热液矿床原生晕元素分带序列的计算方法,得出微量元素水平和垂直分带特征,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为该地区找矿工作提供找矿思路。 关键词:地质地球化学模式;构造蚀变岩型金成矿带;河南;庙岭—小南沟—赵岭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6)06-0505-04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豫西出现了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高潮,尤其是在熊耳山—外方山 地区,相继发现了大麻园、虎沟、上宫、瑶沟、北岭、庙岭等规模不等的金矿数10处,金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并形成了数条NE —NNE 金成矿带,其中庙岭—小南沟—赵岭金成矿带(图1)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参加了规模较大的小南沟、赵岭、九仗沟等金矿床的评价工作和深部找矿靶区定位预测工作,本文中以小南沟、九仗沟金矿床研究为基础,进而建立庙 岭—小南沟—赵岭金成矿带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河南庙岭—小南沟—赵岭金成矿带位于华北板 块南缘,马超营断裂带(A 型陆内俯冲带[1] )之北 侧。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群火山活动的中心[1] ,它控制了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的火山分布与形成,构成了本区重要的金的矿源层;在马超营断裂带波及范围内,形成了规模不等、期次繁多、 类型复杂的岩浆 图1 庙岭—小南沟—赵岭金成矿带地质概况 收稿日期:2006-02-07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1999年第1期 矿产与地质第13卷1999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69期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林 春) 1998年9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地矿、有色、冶金、黄金、石油、核工业、中科院和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121人。大会收到科技论文110余篇,其中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99篇,能源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4篇,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9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反映了自五届会议(1993年)以来,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成果,积累的工作经验,反映了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科学技术水平。 1 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成果 国土资源部地调局牟绪赞副总工程师报告了地矿部自“六五”以来,完成区域化探扫面575万km2,发现各类元素异常4.3万处,异常检查发现工业矿床580处。有色物化探管理中心李幸凡教授介绍了有色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在30个重点成矿区带上完成1 5万水系地球化学普查65万km2,7千km2土壤加密和5千km2详查地球化学,发现大型、特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1处,小型矿床100余处。武警黄金部队地质处郭瑞栋高级工程师回顾了武警黄金部队地球化学找金工作,1992年以来,重视区域化探和矿区异常评价工作,共完成区带化探20万km2,获得5千个金或金为主的异常,发现30个矿产地,找到大中小型矿床16个。 2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经验 (1)区带普查与重点评价结合,优选异常与地物化、遥感综合查证结合的工作方法。 (2)有色系统以“有色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规定”指导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物探成果,划分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区,选定找矿靶区进行验证的工作方法。 (3)统计我国63个典型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总结了金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成矿成晕规律,建立金矿原生晕理想分带序列,建立金矿成矿成晕的多期多阶段叠加成晕模式和用于“反分带”的盲矿预测准则的工作经验。 (4)研究地壳物质垂直迁移规律,即地壳内存在纳米级物质的垂向迁移,形成与深部矿化相对应的地气异常,应用于发现和查明深部或隐伏矿化地段、查明隐伏含矿构造等。 3 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施俊法副研究员从区域性矿产勘查、隐伏区的化探新方法、环境地球化学三个方面论述90年代以来国际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 (1)在区域农业规划、地方病防治、区域环境背景评价等应用进行十分缓慢。 (2)取样代表性、重现性、时间序列等问题仍是地球化学填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3)地球化学工程学的环境技术和环境调查:衰变、分解或中和、富集或分散、隔离作用等。 (4)转变以往研究评价单个地化异常特征的方法,应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来揭示矿床周围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探矿的地质因素。 (5)研制和开发具有较大深度的地球化学方法,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活动态金属离子法 (I M M)、酶浸析法、地电化学法(CH I M)、地气法、元素分子形式法(M FE)和离子晕法等。 5

地球化学找矿的标志研究

地球化学找矿的标志研究 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秦岭造山带,有着多个不同的构造环境,且有各自独立的建造特征和构造地层地体,经过多次聚合而成为一块复杂的构造带,围山城金银多金属矿带包括破山银矿(伴Au/ Pb /Zn)、银洞岭银矿( 伴Au/ Pb/ Zn) 和银洞坡金矿(伴Ag) 3个特大型Au/Ag多金属矿床。 一、矿带地质背景 桐柏山区坐落于河南省的南部,属于秦岭造山带的一部分,其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了大量矿床。桐柏山区重要的断裂构造有商丹断裂带、桐柏断裂、瓦穴子断裂和朱夏断裂;从桐柏断裂向北依次分布着秦岭群、信阳群、二郎坪群(含大栗树组、张家大庄组、刘山岩组等)、宽坪群和歪头山组。图1 桐柏(A)及围山城金银成矿带(B)地质简图(略) 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吴城盆地的西侧,南阳盆地的东侧和二郎坪弧后盆地内,长大于20 km。矿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分布朱庄金矿点、南小沟银矿点、银洞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魏沟银矿点、江庄银矿点、架家冲银矿点、张庄金矿点、银洞坡大型金矿床、郭老庄银矿点、破山特大型银矿床和夏老庄金银矿点(图1略) 。 矿带内露出的地层主要是上元气界歪头山组( Pt3w ),其次是大栗树组( Pt3d ) (图1略) [1] 。歪头山组地层以云母石英片岩、变碳质绢云片岩、粒岩,大理岩、夹斜长角闪片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石英岩;以金银丰度高、碳质含量高等特征区别于其它地层。矿区内的主要褶皱构造是河前庄背斜,其由大栗树组地层与歪头山组地层组成,主体走向变化在90°~120°之间。 二、矿带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围山城金银多金属矿带上覆大栗树组和歪头山组岩浆岩的微量元素和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对矿带进行钻孔岩芯采集了基岩光谱样品,测定指标为Ag、Pb、Au、Cu、Zn、As、Mo、Sb、Co、Cd、Ni。矿带内具体微量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含量变化特征见表1。 (1)矿带内的Ag的含量明显高于地壳丰度的平均含量,在歪头山组的上、中和下部的含量最高,为地壳丰度的33.2—48.25倍,同时也高出了也高出了其他的地质体几倍到几十倍,Ag在商丹断裂带与大栗树组的含量稍低,在老湾岩的含量最低。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基本术语 一、地球化学勘查(geochemical exploration) 对自然界各种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它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习称化探 1、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geochemical prospecting 系统测量天然物质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他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从而进行找矿的工作。 2、地球化学填图(geochemical mapping) 系统采集天然物质,进行多元素分析,并将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以某种标准方法编绘成基础图件,提供各个领域应用的工作。 3、环境地球化学调查(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vestigation) 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二、勘查地球化学(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研究找矿的地球化学勘查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2、区域勘查地球化学(regional geochemistry in exploration) 系统研究大面积内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湖积物、天然水等)中化学元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矿产、地质、环境、农牧业、医学等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三、地球化学勘查原理 1、地球化学场(geochemical field) 由地质-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特征变化空间。 2、地球化学景观(geochemical landscape) 据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自然景观条件所划分的区域带。 3、地球化学障(geochemical barrier) 元素迁移过程中由于介质的物理环境骤然改变,促使元素(从溶液或气态)大量析出的场所或环境。根据造成元素析出聚集的主要因素或作用,分别为沉积障、吸附障、还原障、氧化障、生物障、酸性障、碱性障等。 4、地球化学指标(geochemical indicator) 反映研究对象的各种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的统称。 5、地球化学背景(geochemical background) 在特定的范围内,相同介质中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6、背景值(background value) 反映地球化学背景的量值。 7、异常下限(threshold) 同义词异常阈 根据背景值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是分辨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一个量值界限。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化探复习 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 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 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 (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 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

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 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元素的迁移 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 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 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 丰度研究的意义 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 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 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 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 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在地球化学储量中,能被人类开采利用的部分叫作资源,资源中被探明的部分叫作矿产储量。资源量占地球化学储量的百分比叫作矿化度。 短吨= 907、18474 公斤=0、91吨 岩石的酸度,就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数。 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与程度 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与,称为全碱含量 各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 1、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就是Cr、Ni、Co、Mg及Pt族。 2、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Ca、Sc、Sb等。 3、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4、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Ta、U、Th、K、Rb、Cs、F、B为代表。 5、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元素)为特征。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泥质岩与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 二、元素的赋存形式 1、矿物形式:独立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副矿物、主矿物中的机械包裹体、固熔体分解物、液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 2、非矿物形式:类质同象混入物,元素呈离子、分子、胶体被矿物表面吸附,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有机结合物。 三、元素迁移 元素迁移的方式 1、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 2、机械迁移 3、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 地球化学异常:就是指某些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含量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的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及背景区: 在化探中将无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正常含量(一般含量)称为背景。 而将那些具有正常含量的地区称为背景区或正常区。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

课程习题集 绪论 1.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对象? 2.地球化学勘查的分类? 3.地球化学勘查的作用? 4.地球化学勘查的特点? 5.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 6.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化学背景; 2.地球化学异常; 3.原生分散晕; 4.次生分散晕 二、简答题 1.地化异常的分类? 2.分散晕与异常的异同? 3.研究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找矿意义? 4.化学元素在各类岩浆岩中的分配特征? 5.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配特征? 6.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7.元素迁移的方式有哪些? 8.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一、名词解释 1.渗滤作用; 2.扩散作用; 3.指示元素; 4.线金属量; 5.面金属量; 6.浓度分带; 7.组分分带; 8.轴向分带; 9.纵向分带;10.横向分带;11.同生异常;12.后生异常; 二、简答题 1.指示元素的分类? 2.化探工作对指示元素的要求有哪些? 3.简述热液矿床岩石地化异常的形成机理? 4.成晕元素迁移的方式有哪些? 5.成晕元素的赋存形式有哪些? 6.简述渗滤作用与扩散作用的区别? 7. 异常组分的沉淀受哪些因素控制? 8.影响热液矿床原生晕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有哪些? 9.举例说明卤族元素在成矿成晕中的作用? 10.热液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1.原生晕外部形态的分类? 12.岩浆矿床原生晕的特征? 三、论述题 1.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 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配特征有哪些? 2.成矿元素的次生分散有哪些? 3.土壤中指示元素的存在形式如何? 4.简述残积物中同生碎屑异常的特征? 5.简述上移水成异常的特征? 6.简述侧移水成异常的特征? 7.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一、名词解释 1.分散流; 2.分散流流长; 3.一级水系; 4.碎屑分散流; 5.化学分散流 二、简答题 1.分散流的形成? 2.碎屑分散流在水系中的哪些部位容易沉淀? 3.水系沉积物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有哪些? 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测量

勘查地球化学考试及答案

《勘查地球化学》考试A卷答案 一、名词对解释与异同比较(30分,任选6个) 变异系数与衬度系数 变异系数:地球化学指标的均方差相对于均值的变化程度,即CV=S/X*100%;后者是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异常均值相对异常下限或背景值的百分比;异常峰值与异常下限的比值等三种。前者反映了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该值较大时也可表现出较大的衬度系数。 表生环境与内生环境 表生环境:指有充分的氧、二氧化碳、水等能自由参与、常温恒压、开放体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的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包括岩石圈表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环境;内生环境则与之相反是一种高温、高压、还原的环境,流体活动受限。 同生碎屑异常与后生异常 同生碎屑异常:岩石在地表以物理风化为主时,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碎屑矿物与岩石的化学组成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所形成的异常;后生异常可以发育在任何介质中。形成异常的物质通常已经在活动相(水溶液、气体、植物体及大气搬运的质点)中迁移了或远或近的距离,而在异常地点沉积下来。 上移水成异常与侧移水成异常 上移水成异常:土壤中的呈溶解态的离子在毛细管作用下,由深部向地表迁移,在土壤中形成的次生异常;金属元素被地下水溶解并随着迁移很远的距离,在某种沉淀障上析出,这就形成了侧移的水成异常。 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地球化学背景;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为背景区,在背景区内某个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特征即为背景值。与背景相对存在就是异常区,空间上如矿化地区及受到明显人为污染地区,我们常把高于背景上限的或低于背景上限的范围为异常。 机械分散流与盐分散流 前者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流为主,后者为岩屑在水介质中搬运过程溶解形成的可溶性的离子或分子为盐分散流 原生晕与次生晕:前者的赋存介质主要为岩石,而后者的赋存介质为岩石的次生产物如土壤、水系沉积物、水中可溶性物质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等。 非屏障植物与屏障植物 非屏障植物:指植物中某元素的含量与下伏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可溶解吸收部分)呈线性相关,具有该元素的极大的富集能力(大于300倍)的植物。对矿产勘查来说是最优选择的种属。 二、是非判断(对-√,错-×,不一定-O)(10分) 1、背景区就是没有受到人为污染的地区(O ) 2、屏障植物是地植物异常中指示较好的指示植物(×); 3、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异常形态是线状的(O ) 4、元素平均含量相同的两个地质体具有同源性(O ) 5、原生晕就是赋存于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6、叠加晕和多建造晕具有相同的成晕成矿过程(×) 7、按勒斯特水系分级规划,一个二级水系与两个一级水系合并后属三级水系(×) 8、成矿作用可以造成比矿体大得多的原生晕(O )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是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了解岩石中元素分布,总结元素分散与集中地规律,研究其与成岩成矿作用的联系,并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来进行找矿的。也可根据所发现的区域异常,评价各时代的地层及侵入体的含矿性。 成矿热液:沿着构造通道自深处向上进入上层围岩,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促使金属组分从溶液中析出,在成矿有利部位,大量沉淀聚集,形成了矿体。同时成矿溶液还对矿体围岩产生影响,一方面是改变围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产生近矿围岩蚀变现象,另一方面使成矿有关组分带入和围岩某些组分释出,改变围岩的元素分布,特别是改变围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形成原生晕。 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渗透迁移,扩散迁移。气相迁移 引起含矿溶液物理化学条件的因素:1.含矿溶液进入开阔断裂带,外部压力降低,挥发物质气化逸出,造成有关物质沉淀。2.。热液随远离岩浆而冷却。3.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改变了溶液的成分或Ph值和Eh值。4,在近地表处氧化使络合物分解。5,与下渗的地下水相遇而起化学反应。 影响元素迁移的因素:含矿溶液的性质,构造,围岩性质,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矿产的普查评价阶段,对有矿化,蚀变或物探,化探异常的找矿远景地段,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可寻找盲矿体,并对矿化蚀变带或物化探异常区的找矿远景作出评价。在普查找矿阶段,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可用以评价地质体(岩体,地层,断裂带,蚀变岩等)的含矿性。 区域地质研究的主要方面: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沉积环境的分析。侵入体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变质岩原岩类别的判断。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了解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其分散,集中的规律,研究其与附近基岩中地质体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 分散流和次生晕的共同点:首先: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即都是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生作用下,与矿石组分有关的元素,迁移分散所形成。其次:形成作用基本相同,在形成过程中,即可有与物理风化作用有关的机械分散,又可有化学风化作用下的水成分散,而且都是以机械分散为主。第三:都是表生作用下形成的因而都受气候因素所控制。 分散流的形成有特殊之处:第一:形成分散流的物质不仅是来自地表的矿体与原生晕,也可以来自地下的盲矿体及原生晕,甚至还可以来自次生晕,进一步迁移,分散,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分散流。第二:形成作用方面,虽然分散流,次生晕都可有机械分散和水成分散,但分散流的机械分散并不像次生晕那样由于气候变化所造成,而主要是由于水动力的冲刷,搬运,矿石物质进入水系,并在水系内进一步分散而形成分散流。第三:气候对分散流形成的控制,不仅如同次生晕那样反应在年平均温度,年降雨量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季节性气温变化和降雨量上,因为季节性气温和降雨量变化,对形成分散流物质的冲刷搬运影响很大。水系沉积地球化学找矿:适合在地形切割剧烈,水系发育的山区进行,而在地形平坦,水系不发育的地区,起应用效果受到限制,水系沉积地球化学找矿不仅能找到有成矿远景的地区,为成矿预测及基础地质研究提供资料,而且方法简单,效率高,用于大规模扫面,有利于迅速查明广大地区矿产资源远景,对找矿来说可起到战略侦察的重要作用。 化探野外工作:一个完整的化探工作包括踏勘,实验,工作设计,采样,样品加工处理,分析,资料整理,异常解释评价与验证直到提交报告的全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聚调查研究的过程,涉及很多人员协同工作,不但是技术工作,也是组织管理工作。 地球化学异常的评价方法:等级评价。类比评价异常。地质,物探,化探综合评价异常。利用单矿物中微量元素区分矿与非矿。

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勘查地球化学

关于“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理论研究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地表依靠宏观标志直接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勘查球化学方法是一种利用“显微标志”进行矿产勘查的方法,扩大了找矿标志,特别是在寻找盲矿、隐伏矿、隐矿物矿(如微细浸染型金矿)和覆盖区和一些找矿新区,是其它找矿方法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勘查球化学方法在未来的矿产勘查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我国尚处于经济起步腾飞前奏,对矿产的需求不可能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发展自己的矿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们也要汲取世界其他各国发展中的教训,真正发挥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的作用和意义,重视矿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科学、均衡的利用资源。从而达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勘查地球化学这门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方法。现将自己的理解结合作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勘查地球化学是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物质成分作为找矿的基础,它所观测的不单是一些地质现象,或者是地质体(包括矿体)的物性。它观测的直接是化学元素和其他地化参数,有些指示元素本身就是成矿元素或者为伴生元素。因此,勘查地球化学是一种直观的找矿方法。 勘查地球化学可以通过揭露原生地化异常,达到寻找岩石埋藏中不太深的盲矿和寻找第四纪覆盖层下面的隐伏矿体。 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野外设备较为简便,采样速度快,随着样品分析方法的改进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采用,化探已成为一种多、快、好、生的找矿方法。尤其是在地质工作薄弱的地方,可以利用化探的方法迅速查明资源远景。从而达到“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的目的。 当然,地球化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不是任何地区都能顺利的受到效果,应用勘查地球化技术的最好环境是位于温带气候其地形平缓的地区。另一方面受到分析技术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的限制,不是任何矿种都能够发现,这一点可以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提高。 此外,化探并不能解决空间几何属性的问题,如矿体的形状、产状、埋深、倾向、倾角、厚度、延伸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在详细分析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和其他方法技术手段紧密的结合起来,发挥各种方法的特长,避免各种方法的短处,互相配合,才

1_2_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探讨

[收稿日期]2000-06-15;[修定日期]2000-11-01;[责任编辑]余大良。 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探讨 李国华,王大伟,王国富,黄志良 (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 [摘 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室内布样、野外采样、 室内异常圈定与评价和室外异常查证4个阶段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工作中,从布样阶段开始直至异常评价结束的每一个阶段都考虑后续的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从布样到野外异常查证都注意地质信息和化探信息的相结合,从而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野外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该方法已在野外工作中发挥很好的效益。 [关键词]沟系次生晕 地质信息 化探信息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1)03-0050-03 0 引 言 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在覆 盖区、半覆盖区开展地质找矿行之有效的地球化学 找矿法。该方法通常分为室内样品布置、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异常圈定与评价和野外异常查证4个阶段。以往,人们总是将上述4个阶段分隔开来,布样的只考虑布样中存在的问题。采样的仅仅按照布样点采样。圈定异常时只进行数字的运算,最后确定一个异常下限、几个异常特征值以及一张异常等值线图。野外异常查证时,地质工作布置的依据就是异常的特征值和等值线图。这种工作程序和方法看似合理而严密,但是实际操作时就会遇到很多难于解决的问题(比如将第一个轻型地质工程布置在异常的什么部位最合适),并浪费宝贵的野外工作时间和费用。作者从事多年的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地质工作,对上述问题深有感触。为此,在工作中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1997~1998年,作者将该方法用于甘肃南部某地覆盖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并在半年内完成了从样品布置到揭露并初步圈定工业矿体的任务。这说明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1 室内样品布置 1∶2.5万沟系次生晕采样点通常布置在1∶2.5 万的地形图上,其布样原则为距山梁200m 开始沿水系往下布样,样品的线距依据水系的发育程度而定,点距通常是80m ~100m ,样品密度一般为40至 45个样品每平方千米。野外工作中,我们采用单号 或双号布样法,同时将工作区按水系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小区,使小区的样品数不超过三位数。布置样品时,由地质技术人员代替化探技术人员,在熟悉工作区地质条件的前提下,依据地质成矿条件来布置样品。 2 野外样品采集 野外样品采集通常是由化探采样工完成,要求采到B 或C 层,采样深度一般不能浅于30cm 。化探采样工在采集样品时,往往只记录采样深度、样品的颜色和样号,并机械地按照布样点采样。由于知识结构所限,他们对其它很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则无法准确的记录,也不能依据野外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和完善布样时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足。因此使我们无法充分地利用他们的劳动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2.5万沟系次晕地球找矿方法的应有效果和推广使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依据不同工作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我们所要寻找的目标矿产对采样工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的蚀变类型等必要的基本知识。若条件允许,最好由地质技术人员配同采样,采样工只负责采样,地质技术人员负责记录。其次,记录时,要求详细地记录以下内容:采样深度、样品颜色、样品组成(土与砂砾的比例)、砂砾的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或次圆状)、砂砾的岩性和蚀变特征等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在发现砂砾石有相关的蚀变时立刻在其周围加密采样。要求采样密度增加一倍以上,直到相关蚀变不再出现为至。 5第37卷 第3期2001年5月 地质与勘探GE O LOGY AND PROSPECTI NG V ol.37 N o.3 May ,2001

地球化学勘探复习题

山东科技大学 一、名词解释题 1.勘查地球化学 是以地质学、地球化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测试矿体化学元素(包括同位素),研究其分布分配、组分分带、存在形式以及与成矿有关的物理化学参数(温度、压力、pH和EH)等,并用这些标志进行找矿的一门科学。 2.克拉克值 指地壳岩石圈中元素的分布量,亦称丰度。 3.浓度克拉克值 地质体中某元素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 4.浓集系数 各种矿产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5.原生环境 是指从循环雨水的最低水平向下延伸直至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这是一个高温与高压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流体的循环受到限制,游离氧的含量比较低。 6.次生环境 是在地球表面风化、侵蚀与沉积的环境,它的特点是温度低,压力低且几乎压力不变,溶液可以自由流动,游离氧、水及二氧化碳很丰富。 7.地球化学 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在其中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生组合与迁移规律、演化历史的科学。 8.复分解反应 指物质间离子相互交换而形成新的化合物的作用。 9.地球化学异常 是指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生物、空气)中,—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生变化的现象。 10.原生晕

是指在成岩、成矿作用影响下,在矿体附近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 11.找矿指示元素 是能够用来指示矿体的存在或能够指出找矿方向的化学元素(包括同位素)。 12.水成分散 指在表生作用下矿石中成矿元素呈液相(溶液)迁移而形成的分散。 13.线金属量 是指沿剖面线异常内单位长度地段土壤中元素的平均含量。 14.地化指标 是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化学标志。 15.特征含量 能够利用某元素的含量范围区分不同地质体,指示矿化(矿体)存在或指出找矿方向的就称为“特征含量”。 16.精密度 是指对某一样品多次分析检测结果的彼此符合的程度。 17.背景上限 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有波动起伏的,其最大值称为背景上限。 18.地化指标 是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化学标志。 19.铁帽 硫化物矿床在地表氧化带的残留部分。 20.斑点分析 是用试剂与被测元素在固定面积的滤纸上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色沉淀(即色斑),然后将其与已知含量的标准色斑进行比较来测定被测元素的含量。 21.异常衬度。 异常点的元素含量与背景值的比值。 二、简答题 1.根据风化和成壤过程中的集散情况,可将元素分为哪三类(各举例代表元素)? (1)在风化成壤过程中明显集中的元素:这类元素主要是一些在表生带能形成稳定矿物的元素,其土壤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2,如Sn、As、Cd、Be、Cr、Ca、Zr、Li、Ag和Mo等。 (2)在风化成壤过程中明显分散的元素:属于这一类的是土壤浓度克拉克值小于0.8

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工作方法

一、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程序 1、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靶区的选择 通过TM、ETM +和ASTER遥感图像提取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影像、地层岩性信息、矿化蚀变信息和地貌景观信息。还可以采用QuickBird - 2高分辨率(0. 61m)卫星遥感图像提取矿区构造的细节,结合区域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和现场地质调查,阐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主要控矿条件,选择有利的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靶区。 2、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分析 进行矿区构造专题研究和变形分析,确立矿区成矿构造系统和构造型式,总结矿区构造控矿规律。通过地质反演、显微构造分析、岩石变形实验、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等方法揭示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及其空间变化规律,探讨成矿物质可能的运移方向和定位空间。 3、找矿指示元素和成矿元素的组合确定 根据区域已知同类矿床的化探资料分析,初步确定找矿指示元素;依构造类型和岩石类型对矿区构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地球化学参数统计(包括均值、变异系数和浓集系数等) ,筛分成矿构造和确定成矿元素;对矿区构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包括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确定成矿元素组合,结合成矿期构造活动特征,划分构造- 地球化学阶段。 4、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与其它找矿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 根据矿区实际地质情况和研究工作需要,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可以与其它找矿方法手段灵活有效地加以综合运用。如在开展现场快速找矿评价时可与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测量法结合使用;在基岩岀露较少浮土覆盖的铅锌多金属矿区和汞砷锑金矿区可与汞气测量方法、地电提取法和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结合使用。 5、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圈定和解释评价 运用一系列与成矿元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单变量或组合变量(因子得分) ,来圈定构造地球化学异常,以达到运用地球化学综合指标来强化异常的目的。阐明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根据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形态、产状、规模、强度、异常元素组合及其轴(垂)向分带性(头晕、主成矿晕和尾晕) ,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1. 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 2.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 3. 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 ? 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 4. 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 5. 元素为什么会迁移 ? 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 6. 是地球化学背景 ? 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7. 是地球化学异常 ? 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8. 地球化学找矿的意义是什么 ? 9. 地球化学异常是如何分类的 ? 10. 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 11. 在进行地球化学找矿时,依据什么原则来选择指示元素

? 如何选择 ? 12. 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隐伏矿体及矿石类型、矿化规模进行预测? 13. 简述原生晕及次生晕的含义及特征。 14. 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5. 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6. 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7. 除常规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 ? 各有何特点 ? 18. 简述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19. 采样布局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 20. 野外采样土壤测量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有什么不同 ? 21. 如何防止样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22. 选择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实验室质量控制应采取哪些措施 ? 23. 试述普查找矿时地球化学异常解释与评价的任务、要求和依据?24.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如何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 ? 25. 如何判断矿体的赋存位置? 26. 简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应用对象和解决的地质问题。 27. 简述地球化学测量在地震预报和监测上的应用原理及影响地震水化学异 常的因素? 第一章 绪论 1. 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物质成分作为找矿的基础,它所观测的不单是一些地质现象,或者是地质体(包括矿体)的若干物性参数。 化探观测的是化学元素和其他地化参数,有些指示元素本身就是成矿元素或者为伴生元素,因此,可以说化探是一种直观的找矿方法。 (2)勘查地球化学可以通过揭露原(同)生地化异常和次生地化异常,达到寻找岩石中埋藏不太深的盲矿和寻找第四纪覆盖层下面的隐伏矿体;目前发展的航空气测方法对于森林地带和草原覆盖地区的普查找矿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 (3)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野外设备较为简单轻便,采样速度快、随着样品分析方法的改进(如直读光谱、中子活化、原子吸收光谱和现场分析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采用,化探已成为一种直接、快速、的找矿方法。 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 利于寻找隐伏矿床 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