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Xx镇卫生院

培训工作制度

1、镇卫生院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及乡村医生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4;镇卫生院将该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人群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5: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村庄进行奖励。

Xxx镇卫生院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XX年我乡人口数为68886人,一至6月死亡270人,其中男性死亡:158人,女性死亡:112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5人:占死亡比例的(‰ ) 心血管系统疾病145人:占死亡比例的(‰) 癌症37人:占死亡比例的(‰)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2人:占死亡比例的(‰)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孔西海(院长) 副组长:耿会卿(主管院长) 组员:许倩(体检科主任)刘艳铭(防保科主任) 信息科主任质控科主任 二、职责: 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 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 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 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5、培训工作制度 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6、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培训工作制度 1、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报卡范围包括(ABC) 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 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 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 2、死因推断的步骤包括有(ABC) A、收集病史资料 B、分析病史资料 C、作出死因推断 3、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办理(ABCD)的法定证明。 A、人口死亡 B、公安销户 C、民政殡葬 D、其他民事事务 4、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原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A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填写时应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使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 2、《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和医院盖章。 3、对于死亡原因Ⅰ的填写应按照(a)由(b) 引起,(b)由(c) 引起,(c)由(d) 引起,并每行只填写1 个疾病。 4、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 病最长,b 病次之,a 病最短。

5、某人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在死因证明书第Ⅰ部分填写时:应把心肌梗死记入a)行,把冠心病记入b)行。 6、某人因“房屋意外倒塌砸中头部→颅脑损伤→死亡”,在死因证明书第Ⅰ部分填写时:应把颅脑损伤记入a)行。把房屋意外倒塌砸中头部记入b)行。 7、死因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既往史、现病史、治疗史、生活史。 8、对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 9、对于恶性肿瘤应明确报告原发部位,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则必须明确写出“继发性”,同时报告原发部位。 10、当肺炎是由于病原体引起的,应尽量填写引起肺炎的病原体。 11、补发〈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栏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人因30年前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前演变成肺气肿,5年前引起肺心病,最后因肺心病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应如何填写 答:(a)肺心病5年 (b)肺气肿10年 (c)慢性支气管炎30年 2、某人于2小时前与邻居发生纠纷,1小时前被发现在家服农药自杀,送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应如何填写 答:(a)有机磷农药中毒1小时 (b)因与邻居发生纠纷在家服农药自杀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精品文档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 1 / 7 精品文档 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20XX年我乡人口数为19886人,一至十月死亡55人,其中男性死亡:34人,女性死亡:19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4。25‰。 (二)死亡原因分类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4人:占死亡比例的(0.70‰)心血管系统疾病8人:占死亡比例的(0.45‰)癌症2人:占死亡比例的(0.05‰)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31人:占死亡比例的(3.03‰) (三)死亡原因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2 / 7 精品文档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于死者生前所患疾病描述不够准确,容易造成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不准确。

2011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郑州市棉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 1 《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报卡范围包括( ABC ) 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 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 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 2 下列死亡原因中,可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有( BD ) A 高血压病 B原发性恶性肿瘤 C 继发性恶性肿瘤 D冠心病 3 依据我中心(医院)规定《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自死亡至填报卡片时间不超过( B ) A 1天 B 3天 C 7天 D 1个月 二、填空题: 1、《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填写时应使用黑色或蓝黑色书写,字迹清楚,不得使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 2、《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字和医院公章。 3、对于死亡原因Ⅰ的填写应按照 (a) 由(b) 引起, (b) 由(c) 引起, (c) 由(d) 引起,并每行只填写 1 个疾病。 4、死亡原因Ⅰ填写时无行数限制,可根据情况增加。 5、死亡原因Ⅱ填写时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 6、对于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要写明用药名称;因意外死亡的,要写明意外发生的地点;因手术及手术后28天死亡的,要写清手术名称、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死亡原因填写的主要原则。 答:1、有明确的死因链应按顺序报告;2、没有明确死因链按严重程度报告;3、应尽可能报告特异性的诊断;4、对肿瘤致死者应明确报告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形态学情况;5、对后遗症情况致死者应明确报告时间间隔;6、对先天异常致死者,应优先报告严重的先天异常;7、对围生儿死亡,应优先报告围生儿本身严重的疾病;8、对损伤/中毒致死者,应同时报告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外部原因。 2、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内容有哪些? 答:1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原因、急缓,病程,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转归,以及临死前的表现等;2治疗史:死者生前在医院所做的常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效应、药物使用等;3发病时间;4诊断单位;5诊断依据;6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卡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2015年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 1、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要求把记入第一行(a)行,把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导致死亡原因 B、最严重的疾病 C、导致引起上述疾病的根本情况 2、第Ⅰ部分 a), b), c)各行死因之间,每行只能填写。 A、应具有顺序关系 B、可以没有顺序关系 C、一个死因 D、多个死因 3、以下哪些可以作为根本死因 A、骨转移癌 B、肺心病 C、高血压 D、肺癌 E、呼吸衰竭 F、尿毒症 G、冠心病 4、下列所列死者信息哪一个是判定根本死因的必要信息: A、既往史 B、现病史 C、治疗史 D、生活史 二、判断题(共10分) 1、死因链分为疾病和损伤中毒两类。() 2、最终确定的根本死因一定是第一部分中最低一行报告的疾病或情况。() 三、填写死因链及确定根本死因(共54分) 1、患慢性乙肝12年,2年前发现肝癌,半年前出现肺部转移,1天前去世。 I(a) (b) (c) 根本死因: 2、某患者,高血压12年,冠心病5年,1天前突发急性心梗死亡。 I(a) (b) (c) 根本死因:

3、某女3年前诊断为肾上腺瘤,伴有醛固酮增多症,2年前继发高血压,2天前突发脑出血,呕吐物误吸死亡。 I(a) (b) (c) (d) 根本死因: 4、死因链:I (a)肺心病 5年 (b)肺气肿 15年 (c)慢支 30年 根本死因: 5、死因链:I (a)脑出血 2天 (b)高血压 12年 根本死因: 6、死因链:I (a)脑出血 2年 (b)高血压 12年 根本死因: 7、死因链:I(a)尿毒症 19天(b)慢性肾功能不全(c)急性肾炎 根本死因: 四、简答题(共16分) 1、死因不明时,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调查记录包括哪些内容?(7分) 2、死者仅今年58岁,卧床不起3年,应询问死者家属哪些问题?如何填写《死亡证》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9分)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报告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报告 制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死亡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传染病管理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2019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doc

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2013—2013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执行**县死因监测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乡死亡报告工作,提高死亡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2009—2011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 人员网报工作统计的质量。现将本次死因漏报调查工作做如下总结: 院长担任调查组组长,副院长防保所副所长担任副组长,防保所人员及村卫生室室 1、组织机构成立 长等共十八组员。 3、调查内容 本乡辖区内十四个行政村的2009—2011年死亡人员。 2、调查范围 2、入户调查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电话、根本 1、摸底登记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电话。 死因、身份证号吗、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地点、生前最高诊断单位、生前最高诊断依据。 1、通过公安、民政、计生和乡统计等多家单位搜集2008-2011年年末各村人口数并 四、调查方法 汇总上报疾控中心。 3、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报的死亡人员名单,分村进行逐一核对,不能匹配视为

2、在各村领导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对2009-2011年死亡人员回顾性摸底登记。 漏报人员,并做好死亡登记并及时补录信息。 我乡2011年末人口数男性27237人,女性23663人,合计50900人。2009年-2011 五、调查结果 年网报死亡人员数972人、摸底数1045人,入户调查1036人,漏报73人,失访9人。根据入户走访调查逐一核实死亡人员,补充死亡信息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六、存在问题与建议 1、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死因监测工作基本上进入正常运转。 但还存在专业人员工作经验差,不能完全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项目不全,特别是一些死亡原因不明确的没有填写死亡原因。 2、其中涉及到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这项工作无法开展。根本不能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殡仪馆进行火化,使我们的工作出现空白增加了漏不率。由于人口流动性较大,所以对于死亡人员数据搜索登记具有一定困难。 3、乡、村卫生防疫人员都是兼职,工作量较大致使一部分死亡医学证明书无法按时上报网络。有的村卫生室拖延2-3个月才送死亡医学证明书,存在迟报现象。 4、死因监测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受当地风俗习惯影响,死者家属将死者偷偷埋掉,造成漏报。 6.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对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能力。加强对 5、由于专业经费少或根本没有,村医积极性不高,不愿意配合工作。

死因监测培训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死因监测培训计划 篇一:20XX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20XX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XX 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无缺、漏项( 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

亡原因。 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100%。 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 (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半年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 (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 ―1― 等的管理工作。 (3)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6.人员培训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接受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主要为《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 网络直报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并合格。 草桥防保站 20XX年1月 ―2―

篇二: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20XX3年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计划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全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臵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我县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XX〕57号)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20XX年慢性病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川疾发〔20XX〕16号)有关精神及,特制定今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死因监测机构、明确职责 县疾控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开展具体工作为: 1.组织和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全县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1- 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国家规范统计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篇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XX年度工作总结 文峰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XX年度 工作总结及计划 中心20XX年度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执行区委和局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求真务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抓实干,以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在全中心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基本完成了各项指令性任务,达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为切实提高全民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注度,进一步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精神,并对文件精神进行宣传解读,从而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并在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录零差率销售过程中,加强宣传和动员,认真落实,提高了对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增强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规范了处方行为,合理使用药物。 二、基本医疗工作 1、深入开展“医疗安全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有效控制医

疗质量。 20XX年,我中心根据“安全至上、质量护航”的医政工作重点,着力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每月由医务科牵头,各科室参与进行处方点评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同时,通过每月一次的院内医疗质量考核进一步查找差距,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整改以保障医疗安全。全年共举行医疗安全讲座4次,通过其他单位医疗事故案例来分析、警示我中心医务人员,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2、加强科室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年初根据各科室的年终考核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并及时实施。定期召开了行风建设会议、药事管理会议、医疗安全会议,同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3、20XX年度医疗指标。 截止到20XX年10月底,我院门急诊7万人次。其中中医门诊2万人次,占30%。1-10月总业务收入为462万元,较去年同期(371万元)同比增长24%。 20XX年1月—10月,医院无重大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发生。 三、公共卫生工作 1、预防保健 (1)计划免疫:积极做好脊灰、麻疹等疫苗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及计划外疫苗的接种工作。其基础免疫接种率为:卡介苗98%,麻疹疫苗97%,百白破99%,脊灰疫苗98%,乙肝疫苗99%。五苗

2016死因监测培训试题答案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答案 姓名:单位: 一、填空(每题2分,共14分) 1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要求:把( A )记入第一行(a)行,把( C ) 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导致死亡原因,B 最严重的疾病,C导致引起上述疾病的根本情况] 2 第Ⅰ部分a), b), c) 各行死因之间( A ) ,每行只能填写( C )。 A 应具有逻辑顺序关系, B 可以没有逻辑顺序关系, C 一个死因,D. 多个死因] 3、根本死亡原因ICD-10编码采用( 4 )位数编码。 4、医疗机构120出诊后发生的院外死亡,不论是否有抢救过程,都应由(出诊的医疗机构)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5、户口在肖家河,一直常住在芳草的杨某到西区亲戚家中暂住,突发脑梗塞,发现时已死亡多时,120未到现场,应由(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6、成都市死因编码评价指标包含(死因诊断不明)、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伤害意图不明比例,死因诊断不明、肿瘤未指明位置、呼衰肝衰比例等指标。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调查中遇到可疑的情况,警方又未介入时,可以采取主动(拨打110 )的办法。 二、填写死因链(要填时间间隔)(每道题4分,共24分) 1、某男性患者,16岁,2年前诊断癫痫,1小时前在马路上突然倒地、四肢抽搐与面包车相撞,失血性休克死亡。 Ⅰ(a)失血性休克(b)在马路上癫痫发作被面包车撞伤1小时(c)癫痫2年Ⅱ. 2、某患者,糖尿病20年,高血压12年,1天前突发急性心梗死亡 Ⅰ. (a) 心肌梗塞1日(b) 高血压12年(c) 糖尿病20年 Ⅱ. 3、某女性患者57岁,患精神分裂症10年,1日前在马路上被卡车撞伤,颅脑损伤致死。 如果调查发现是由于意外,则为: Ⅰ(a) 颅脑损伤(b在马路上被卡车意外撞伤1日(c) Ⅱ. 精神分裂症 4、某男性患者,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此人患有肝癌。 Ⅰ. (a) 农药中毒(b) 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c) Ⅱ. 肝癌 5、死者1日前家中突然死亡,患糖尿病10年,心梗2年,小脑萎缩2年, I (a) 猝死( b ) 心肌梗塞2年(c ) 糖尿病10年 II 小脑萎缩2年 6 、某人患慢支炎20年,肺气肿10年,肺心病5年后死亡,另外患有高血压病10年,平时规则服药,血压控制稳定 I (a) 肺心病5年(b) 肺气肿10年(c) 慢性支气管炎20年 Ⅱ. 高血压病 三、判断(每题2分,共32分)对的打错误的打×。 1、编码到I47.2,I49.0,I46.,I50.*,I51.4、I51.5、I51.6,I51.9,I70.9,例如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等,这些编码均可以作为根本死因。(×) 2、死因链可以只填写继发恶性肿瘤而无需填报原发部位。(×)

死因监测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3 天内,疫情管理人员(或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解愁乡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解愁乡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爷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 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 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 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 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六、严格考试纪律 培训结束我们为学员发放试卷,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考核,考场秩序井然有序,学 员认真答题,无交头接耳。 七、试后严格评分 试后我们组织人员当场阅卷评分,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的全部参与培训人员对次活动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了掌握,同时使人们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基层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1、组织本乡村医生每月18日召开一次死因监测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并对入户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使《死亡报告卡》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与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二0一二年五月五日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有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工作。 6、公共卫生服务站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兴隆乡卫生院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4、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兴隆乡卫生院 二0一二年五月五日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储存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兴隆乡卫生院

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患者在院内死亡后,须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医务部负责审核并加盖公章。 三、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并协助牡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四、公共卫生科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网络填报时需将列因链、调查纪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发现不明死因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五、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六、将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院医务人员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 七、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六、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 七、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