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考点聚焦-复分解反应

[举一反三]考点聚焦-复分解反应
[举一反三]考点聚焦-复分解反应

[举一反三]考点聚焦-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可以用通式简明地表示为:AB+CD=AD+CB。其特点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可以简记为:“两化交换”,或“张冠李戴”。例如,HCl+NaOH=NaCl+H2O,CuSO4+2NaOH=Cu(OH)2↓+Na2SO4,等等。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是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既可以用来探究、推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及其用途等,又可以用来推断、鉴别某些物质,还可以采用来置换某些物质,以生成一些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新物质,从而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特别是酸、碱、盐等)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组成、化合物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或推断、二氧化碳的制取、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及其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判别,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来制取二氧化碳等或鉴别和推断某些物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母题: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锌和稀盐酸B.二氧化碳和水

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和水。A是置换反应,B是化合反应,C中既无沉淀、气体,也无水生成;D中反应生成物有水,故可发生。

【答案】D

变式一: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

⑴图26-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⑵图26-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 OH-= H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

...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和(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5.【答案】【知识回放】⑴H2SO4+2NaOH=Na2SO4+2H2O

⑵H2SO4+Ba(NO3)2=BaSO4↓+2HNO3或K2CO3+Ba(NO3)2=BaCO3↓+2KNO3

【挖掘实质】Ba2+和NO3-或Ba2+和2NO3-;2H++CO32-=H2O+CO2↑或2H++CO32-=H2CO3,H2CO3=H2O+CO2↑ (若未配平,生成物未标注箭头,不扣分)

【实践运用】Ba2+和SO42-或Ba2+和CO32-或H+和CO32-;H+、Na+、K+和NO3-(必须答全四种得1分)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可能性一:Ba2+(同时答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的不得分,下同。)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

可能性二:SO4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

可能性三:Ba2+或SO4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不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必须验证SO42-)(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知识升华】

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或者离子是否参加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是否有剩余。(意义表达准确,都可给分。)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反应,即上述四种物质中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K2CO3或H2SO4与Ba(NO3)2反应都可生成沉淀;Ba(NO3)2在水中解离出Ba2+和NO3—。上述四种物质H2SO4和K2CO3发生反应能产生气体,实质是2H++CO32-=H2O+CO2↑。通过上述探究发现,Ba2+和SO42—反应产生BaSO4沉淀,Ba2+和CO32-产生BaCO3沉淀,H+和CO32-产生H2O和CO2,故Ba2+和SO42—、Ba2+和CO32-、H+和CO32-不能共存。由于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中还在H+,同时Na+、K+和NO3-没有转化为气体、水和沉淀,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H+、Na+、K+和NO3-,由于溶液显酸性,不可能有CO32-;可能Ba2+或SO42—。

变式二:(08潍坊)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甲、乙两工厂排放的污水各含下列离

子H+、Cu2+、K+、NO3-、0H-中的三种离子(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

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无色澄清中性

..溶液。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 0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 H+和0H-来自同一工厂

C.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D. 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解析:离子在溶液中共存的问题,实质上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断,只要各种离子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离子能够共存。0H-和Cu2+、H+和0H-不能共存,故A、B不正确。若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则另一厂排放的污水中一定含有H+、NO3-、0H-,而H+和0H-不能共存,故C答案不正确。

答案:D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判定复分解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它的概念和通式,以及化合物的判定方法来细心地判定。

2.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特别是,不要将其与中和反应混为一谈。中和反应只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特殊反应;它特殊在只能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反过来说,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3.酸、碱、盐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都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之间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之间的反应一般都是复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教材是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pH两个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 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以及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

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说学法和教法 学法:明确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迁移 教法:三段五环探究式学习 三段:激疑——探究——形成 五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合作探究,解决课题 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四、说教学过程 在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按照教法的三段五环探究式学习进行展开教学。首先,是创设情境演示实验,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入稀盐酸,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激起学生思考酸和碱之间发什么了什么反应,导入新课。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在合作探究解决课题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药品进行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来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学生不仅能学会探究方法,体验探究乐趣,还能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利用多媒体,展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状态的图片,对酸碱溶液发生的反应实质进行揭示,从而给出中和反应的定义和新的化合物——盐的概念。多媒体的使用,形象直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反馈练习。我将给出概念巩固题和实际应用题两种,紧密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加强巩固学生所学。 拓展延伸,应用课题这一环节,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水垢,并提出要求学生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水垢,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

初中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节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同步测试及答案试卷

鲁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同步测试及答 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反应。 答案: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和OH-结合生成水 3.人的胃液呈___________性。污水中的含酸量超标时,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进行中和处理。 答案:酸熟石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取一支试管,倒入2 mL氢氧化钠稀溶液,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用___________逐渐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___________,直至溶液恰好变成___________色为止。此时试管内溶液的___________比滴加稀盐酸前一定___________。 答案:胶头滴管振荡无pH 减小 2.(山东邹城中考模拟)在实验室用15 mL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该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要判断氢氧化钠恰好被盐酸中和,需要加入___________试剂,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要从中和后的溶液中获取氯化钠晶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或“量筒、锥形瓶、胶头滴管”) (2)无色酚酞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3)蒸发、结晶 3.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思路解析:酸的pH小于7,故开始的时候溶液的pH小于7,加入NaOH后,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溶液的酸性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NaOH与HCl完全中和时呈中性,而中性溶液pH永远不会大于7。

复分解反应知识汇总

复分解反应知识汇总 一、定义 1.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物质的反应。AB+CD=AC+BD 例如 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2.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判断复分解反应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2)两种化合物之间必须相互交换成分。 易错:容易错误的认为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忽略了相互交换成分这个条件。例如:CO 2+Ca(OH) 2 =CaCO 3 +H 2 O,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由于没有交换成分,故不是复分解反应。 二、反应条件 1、反应物:两溶酸不管 反应物中如果没有酸两种反应物必须可溶。例如碱+盐,盐+盐这两种反应中反应物首先必须是可溶的。 反应物中如果有酸,另一种物质不溶也可发生反应。例如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水之一。 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必须有沉淀,气体或者水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生成。 复分解常见沉淀:五白 CaCO 3 AgCl BaSO 4 BaCO 3 Mg(OH) 2 一蓝 Cu(OH) 2 一红 Fe(OH) 3 常见气体:CO 2 ( H+ +CO 3 2- = H 2 O + CO 2 ↑) NH 3 (NH 4 + + OH- = NH 3 ↑+H 2 O) 三、复分解条件应用:离子共存: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沉淀物:如Cl—与Ag+,Ba2+与S O 42—,OH—与Cu2+、Fe3+,CO 3 2—与Ca2+、Ba2+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 +O 2CO 2 B .2H 2O 2H2↑+O 2↑ C .3CO +Fe 2O 32Fe +3CO 2 D .HCl +AgNO 3=AgCl↓+HNO 3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A .CuS04 KNO 3 HCl Na 2S04 B .NaOH NaCl HCl FeCl 3 C .NaNO 3 HCl Na 2S04 H 2S04 D .K 2CO 3 H 2S04 CaCl 2 Na 2C03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 3+HCl NaCl+H 2O+CO 2↑ 中和反应 B .除去CO 2中混有的CO ,通入氧气,点燃:CO+O 2 CO 2 化合反应 C .工业用磁铁矿炼铁:Fe 2O 3+3CO 2Fe+3CO 2 置换反应 D .用稀硫酸除铁锈:Fe 2O 3+3H 2SO 4 Fe 2(SO 4)3+3H 2O 复分解反应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2-4Na Ba SO 、、 B .+2+-H Cu OH 、、 C .+--3K NO Cl 、、 D .+2--3H CO Cl 、、 5.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 +没有减少的是( ) A .BaCl 2 B .NaOH C .CuO D .Zn 6.“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进行的化学探究活动。若利用食盐、食醋、纯碱、肥皂等物质,能完成的“家庭小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存在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④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X 、Y 、Z 分别是NaOH 、 HCl 、 NaCl 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的酚酞试剂滴入Y ,溶液变为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加到X 中,红色褪去,则Z Y X 依次是 ( ) A .NaOH HCl NaCl B .NaCl NaOH HCl C .HCl NaOH NaCl D .HCl NaCl NaOH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B .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C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0的溶液不显中性、酸性和碱性 B .pH=7的溶液显中性,盐溶液都显中性 C .溶液的pH 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 .被酸雨酸化的土壤,用熟石灰中和 10.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并没有把它简单的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酸和碱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表现。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2、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 5.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 5.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 教师寄语:人的情绪需要不断调节,化学反应同样如此。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 2.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难点: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 预习导学 同学们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吗?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后, 会使肌肉酸痛,有经验的人知道涂点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浓硫酸或 浓盐酸泄漏后,有关人员立即用熟石灰进行处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 吗?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和反应有关。 课堂展示 演示实验:用滴管向盛有5%盐酸的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你的猜想是什么? 实验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提示活动顺序: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组实验: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利用桌子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来实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注意实验进行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

问题思考:在以上反应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分析课本表中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绘出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根据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①当滴入的NaOH溶液不足时,pH 7,溶液显性, 剩余; ②当滴入的NaOH溶液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pH 7,溶液显性; ③当滴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pH 7,溶液显性,剩余。 实验探究二: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上一个反应的共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 。 思考: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呢?H+和OH-哪去了呢?结合下列图片,阅读课本125页,理解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分析反应实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中的和氢氧化钠中的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 总结:其他的产物如氯化钠、氯化钙都属于盐。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归纳总结:上述反应的共同点: 1.酸+碱—→盐+水 2.溶液在反应后趋于中性。 3.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反思交流】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 .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 .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 3.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SO 42-、Cl -和X ,则X 可能是 A .Cu 2+ B .NO 3- C .Na + D .Ba 2+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 +、SO 42-、OH -、Ba 2+ B .Na +、K +、Cl -、SO 42- C .Na +、H +、NO 3-、CO 32- D .K +、Mg 2+、NO 3-、OH - 5.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Cl 2+H 2O→HCl+HClO 请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某瓶水是蒸馏水还是自来水: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2-4Na Ba SO 、、 B .+2+-H Cu OH 、、 C .+--3K NO Cl 、、 D .+2--3H CO Cl 、、 7.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 .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8.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 +没有减少的是( ) A .BaCl 2 B .NaOH C .CuO D .Zn 9.夏日炎炎,蚊虫猖獗。蚊虫叮咬后会在皮肤中释放蚁酸,蚁酸又名“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刺激皮肤红肿起泡。为缓解症状,适合涂抹的物质是 A .食醋 B .柠檬汁 C .氢氧化钠溶液 D .肥皂水 10.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含氯化镁)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该方法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2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和反应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学习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它不仅是贯穿于酸、碱和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酸碱性质的延续,是学习盐、酸碱度、PH值、复分解反应等概念的前提。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 二、说学情 1.学生基础 【知识技能方面基础】①学生已了解常见的酸碱的基本性质以及二者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对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初步认识。 ②学生在上册书六单元中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已知道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要加石蕊溶液来指示。同时学生具备了熟练的实验技能,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所以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探究活动。 【生活经验基础】学生已有蚊虫叮咬涂抹肥皂水、胃酸过多服胃药、蒸馒头用碱面等生活经验。 2.学生遇到的问题:很多中和反应看不到明显的现象,怎么用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呢?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谈论→得出结论→理解迁移 2.教法:五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巩固内容 扩展延伸,应用课题 四、说教学过程

桃李阁专题第8讲——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2017.3.1)

化学辅导讲义 年 级: 九年级 辅导科目: 化学 课时数:3 课 题 桃李阁专题第8讲——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及性质。 2. 初步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3. 初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规律。 教学内容 考点一:中和反应 思考:为什么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法会消除肿痛? HCl 和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氢氧化钠(碱)和稀盐酸(酸)发生 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 2O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反应实质:H + + OH - == H 2O 3、特性: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向2mLNaOH 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2、在烧杯中加入约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 溶液先由无色变成红色,后变成无色。 加入盐酸前溶液呈碱性,加入盐酸后,溶液不呈碱性。 3、取少量溶液加热蒸发 白色固体 氯化钠 4、再向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1、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 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 溶液,观察现象; 再滴加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加入酸后又溶解 CuSO 4 + 2NaOH = Cu(OH)2↓+ Na 2SO 4 Cu(OH)2 + H 2SO 4 = CuSO 4 +2H 2O 4、应用: (1)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 土壤的 以利于植物生长。 (2)处理工厂废水:处理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 化学方程式 ; (3)用于医药:胃酸是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 性的物质中和。 服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 ; 服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 ; (4)生活中,食用皮蛋时常加入 以将其中含有的碱性物质 。 【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B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C .SO 2+2NaOH=Na 2SO 3+H 2O D .Zn+CuSO 4=ZnSO 4+Cu 2.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3. 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说课人:陈法来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科模式、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做了铺垫。酸碱中和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体现,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 在学生以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慨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 (3)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3)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学情分析 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认识: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教师须加以引导,掌握中和反

第八章酸碱盐复分解反应重要方程式归纳

总复习教案 第八章酸碱盐复分解反应重要方程式归纳 第八章规律较多,让许多同学望而生畏。其实只要抓住每一类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八章尤其是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书写甚至于比第一学期的方程式还要简单。当然,前提是你的化合价及化学式的书写已经过关。下面,归纳本章最重要的一类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以方便大家复习。 概述: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初中主要指酸碱盐)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字母表达式为:AB+C D→AD+CB 。反应是否能够发生的最基本判断依据是:反应后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 ..、气体 ..或者水.的至少一种。由于酸与酸、碱与碱不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在初中主要学习以下4小类: 1、酸+碱→盐+水 (又称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特殊的一类)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注:由于酸与碱必定有水生成,所以此类反应一定发生。 2、酸+盐→新酸+新盐 CaCO 3 +2HCl====CaCl2+H2O+CO2↑ 2NaHCO 3+H 2 SO 4 ====Na2SO4+2H2O+CO2↑ AgNO 3+HCl====AgCl↓+HNO 3 BaCl 2+H 2 SO 4 ==== BaSO 4 ↓+2HCl

注:许多不溶于水的盐都能与酸反应,除了AgCl、BaSO 4 两种盐。 3、碱+盐→新碱+新盐 CuSO 4+2NaOH====Cu(OH)2↓+Na 2 SO 4 FeCl 3 +3NaOH====Fe(OH)3↓+3NaCl Na 2CO 3 +Ca(OH) 2 ====CaCO3↓+2NaOH NH 4NO 3 +NaOH====NaNO3+NH3↑+H2O 4、盐+盐→两种新盐 AgNO 3+NaCl==== AgCl↓+NaNO 3 BaCl 2+K 2 SO 4 ==== BaSO 4 ↓+2KCl Na 2CO 3 +BaCl 2 ====BaCO3↓+2NaCl K 2CO 3 +CaCl 2 ====CaCO3↓+2KCl 注 A:3、4两类反应中,碱与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否则反应不发生 B:NaNO3、KNO3两种物质由于和其它化合物反应均不会满足复分解的基本条件,故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C:牢记三碱四盐七种常见沉淀:Cu(OH)2、Fe(OH)3、Mg(OH)2、CaCO3、BaCO3、AgCl、BaSO4。同时记住:钾、钠、铵、硝酸盐及酸均溶于水,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全册《中和反应及应用》同步练习1鲁教版

A. B. C. D. p H 7 T / p H 7 T / p H 7 T / p H 7 T / 九年级化学全册《中和反应及应用》同步练习1 鲁教版 1.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 溶液和盐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水鉴别NaOH 和CaCO3固体 2.右图为喷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墨水(pH :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纸(pH :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墨水偏酸性 B .墨水显中性 C .纸偏酸性 D .纸偏碱性 3.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 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右表。该同学最好选用: ( ) 化肥名称 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 水 pH 7 8 5 11 A .尿素 B .碳酸氢铵 C .硫酸铵 D .氨水 4.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的pH 变化的情况符合下图中的( ) 5. 若想使某种pH =0的溶液成为pH =8的溶液,应加入下列何种物质才能实现( ) A .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D .pH =0的溶液 6.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KOH ,HCl ,KCl 3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BaCl2溶液 C .AgNO3溶液 D .无色酚酞试液 7.30 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 g 30%的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为( ) A .蓝色 B .红色 C .紫色 D .无色 8.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酚酞 (步骤①) (步骤②) 氢氧化钠 溶液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探究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⑴通过边实验边探讨,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整合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 行交流。 ⑵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现象,学会分析原因。 3.情感与态度: 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⑵使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案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 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 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在第二节探究酸碱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 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教学起点定位在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这个问题上,从而引发有关中 和反应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探究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探究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验仪器及药品:5%稀盐酸 5%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pH试纸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浓盐酸 试管8支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棒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探究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怎样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为什么酸和碱具有共同的性质? 【投影】酸碱指示剂和酸碱度的知识再现习题 1.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区别溶液的酸碱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原因:酸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碱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OH- 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来表示。 pH<7时,溶液显性; pH = 7时,溶液显性;pH > 7时,溶液显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中微粒观的教学设计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中微粒观的教学设计 我们在使用鲁教版教材的过程中不难体会出鲁教版采用的是一种渗透贯穿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呢?现我就在讲授《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这一节中怎样贯穿微粒观的展示如下: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如果你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减少胃酸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 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 +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方式。)(2)尝试书写反应的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知识拓展: 既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学生会提出猜想:能。让学生进行氢氧化钙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的类似反应实验,为自己的猜想寻找依据。并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 +2HCl == CaCl2 +H2O 2NaOH +H2SO4 == Na2SO4 +2H2O)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①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②反应共同的特点是:酸+碱→盐+水。③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④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 (设计意图: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本节的核心概念——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精选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在学生以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慨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

(3)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3)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说学法 由于九年级学生好动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实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密合作、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结合教师的难点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师寄语:人的情绪需要不断调节,化学反应同样如此。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 2.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难点: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 预习导学 同学们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吗?蚊虫分泌的酸性物

质进入肌肉后,会使肌肉酸痛,有经验的人知道涂点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浓硫酸或浓盐酸泄漏后,有关人员立即用熟石灰进行处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和反应有关。 课堂展示 演示实验:用滴管向盛有5%盐酸的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你的猜想是什么? 实验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提示活动顺序: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组实验: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利用桌子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来实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注意实验进行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 问题思考:在以上反应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分析课本表中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绘出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根据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①当滴入的NaOH溶液不足时,pH 7,溶液显性,

复分解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初中常见复分解反应类型及用途如下: 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如HCl + KOH=KCl+ H2O H2SO4 +2 NaOH =Na2SO4 +2 H2O 2HCl +Cu(OH)2 = CuCl2+ 2H2O 3 H2SO4 +2Fe(OH)3=Fe2(SO4 )3+ 6H2O 3HCl +Al(OH)3 +=AlCl3 3H2O (用Al(OH)3 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 2HNO3+Mg(OH)2=Mg(NO3)2 +2 H2O 2、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如Fe2O3+ 6HCl= 2 FeCl3+3H2O 3H2SO4 + Fe2O3 = Fe2(SO4 )3+ 3H2O (以上两个反应说明:HCl和H2SO4可用于除铁锈) 2HCl + CuO = CuCl2 + H2O H2SO4 + CuO=CuSO4+ H2O (以上两个 反应都可用于除去Cu粉中混有少量的CuO) 2HNO3 + ZnO = Zn(NO3)2 + H2O H2SO4 + CaO =CaSO4+ H2O 3、酸+金属------盐+氢气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4、酸+盐——新酸+新盐 如HCl + AgNO3=AgCl↓ + HNO3 (用于:检验Cl-;除去HNO3中的 HCl) 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用于:检验SO42-;除去HCl中的 H2SO4) 2HCl + Na2CO3 = 2NaCl +CO2 ↑+ H2O (用于:a、灭火器反应;b、检 验CO32-;c、检验NaOH是否变质(Na2CO3);d、除去NaCl中的Na2CO3) 2HCl + CaCO3 = CaCl2 +CO2 ↑+ H2O(用于:a、实验室制CO2;b、除去盛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固体(CaCO3)-;c、证明CaO中是否含有未完全分解的CaCO3;d、食用墨鱼骨粉(含有CaCO3)补钙的原理) 5、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6、酸性氧化物+水----可溶性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