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范文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高考作文范文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高考作文范文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2017年高考作文范文】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曾几何时,耳旁飘过这样一句正能量但略加苦涩的话语:“哪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是啊,很少有

人会喜欢孤独,把孤独当成一种自由,把孤独变成让自己畅想的

园地,但有时的独处将会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当中所发出

的“声响”,足以让人为之震撼!

当我们还在为五光十色的灯光所着迷时,殊不知爱迪生

曾为它们选择了孤独,选择了不论别人怎么说:“不要再试下去了,算了吧,已经没有希望了。”都要坚持的决心。在微弱的灯

光下他试了一遍又一遍,一夜接一夜,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将每

一次的失败当作一种经验,当作还有可能成功的机会,终于“皇

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成功地发明出了灯泡。在当时人们都

为他的发明感到震惊不已,但试问又有谁知道他是在多少个日日

夜夜中身处孤寂,饥寒交迫,不知所倦地一遍一遍尝试着。最后

想灯泡一样发光发热。这也许只有爱迪生本人才会知道,但是,

我从他的孤独中听到了创新的声响,不肯放弃的声响和为人民幸

福着想的声响!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大学生获得了“龙

虾钳”制作的专利,并发行于市场被人们所使用。当有人问她是

怎样想到这个点子时,她是这样回答的:“我从小就生活在海边,父母是以养殖龙虾为生的,所以我是看着龙虾,吃着龙虾长大的,但每次吃时总碍于虾壳难剥而抑制住了我迫切想吃的欲望,于是

我就想着如果有一种能直接剥虾壳的器具就好了,但它却迟迟没

能出现。于是我就自己开始想,开始琢磨,有时甚至一整天都着

龙虾研究,父母见了还以为我病了呢!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我的“龙虾钳”设计稿意外地被我同学发现了,他见了觉得很有新意,于是就试着开始帮我申请专利。然后就是大家所见的这样了。我

觉得我真的好幸运。”说完她开心的笑了。如果你仔细想想,你

就会发现这位女大学生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成功,全都是因为她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缘故以及她敢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精神。但当中更少不了她的努力,少不了一个人的孤寂,少不了地上满

堆的设计稿纸。这也许只有她自己所知,也可能不知,因为她已

经完全沉浸于她自己的创造之中,完全不感到孤单,相反,她更

喜欢这种不被人打扰,拥有自己畅想园地的空间的机会。于是,

于无声处,这种陶醉,这种沉浸已悄然在开花结果。听,有一种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敢于创造的声响在发出。

无论是爱迪生还是女大学生或者是更多执着于创新的人,他们都脱离不了孤独,

在孤独中,他们发出不一样的“声响”。就像赫胥黎所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也许,就像

他们这样……

闭上眼睛,启动灵感的源泉,去用心聆听孤独所带来的“声响”吧!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

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

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

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

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

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外国的小伙伴你们好!高考作文题目说你们很想了解中国,在这里表示欢迎。话说这些中国关键词好多我都知道,我干脆就

给你们讲讲怎么把它们统统体验一遍吧!

想要在中国旅游,最快的方式是坐高铁,最棒的路线是

沿着一带一路玩,记得用手机下载各种App,比如你可以用手机解锁共享单车,用支付宝移动支付买买买,饿了想吃中华美食就下

个饿了么叫外卖,总之特别地方便!

既然来旅游,大熊猫、京剧和长城肯定是要看的,白天

玩累了晚上去公园看看广场舞也是不错滴,除了去大城市,我们

的美丽乡村当然也值得一去。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外国人眼中的xx 留学生 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 2011 年中国占世界第一位: 总人数 12.8万,中国留学生带来的花费大概 31 亿美元,随着人数的增加,影响力和出事率也增大。 前几天,有感于加拿大华裔留学生林俊惨案的启发,写了博文: xx 留学生在海外该怎样保护自己? 很多博友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提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是一个弱势群体,同时有些留学生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其中,有地域文化的差别因素,也有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 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俺高娓娓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专家学者,只是听到一下说法,看到一些报道。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 yahoo 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评价一: 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 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

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 50%。 我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 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 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留学生会不习惯他们的玩法。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

2017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中国关键词是这样写的

2017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中国关键词是这样写的曾几何时,耳旁飘过这样一句正能量但略加苦涩的话语:“哪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是啊,很少有人会喜欢孤独,把孤独当成一种自由,把孤独变成让自己畅想的园地,但有时的独处将会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当中所发出的“声响”,足以让人为之震撼! 当我们还在为五光十色的灯光所着迷时,殊不知爱迪生曾为它们选择了孤独,选择了不论别人怎么说:“不要再试下去了,算了吧,已经没有希望了。”都要坚持的决心。在微弱的灯光下他试了一遍又一遍,一夜接一夜,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将每一次的失败当作一种经验,当作还有可能成功的机会,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成功地发明出了灯泡。在当时人们都为他的发明感到震惊不已,但试问又有谁知道他是在多少个日日夜夜中身处孤寂,饥寒交迫,不知所倦地一遍一遍尝试着。最后想灯泡一样发光发热。这也许只有爱迪生本人才会知道,但是,我从他的孤独中听到了创新的声响,不肯放弃的声响和为人民幸福着想的声响!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大学生获得了“龙虾钳”制作的专利,并发行于市场被人们所使用。当有人问她是怎样想到这个点子时,她是这样回答的:“我从小就生活在海边,父母是以养殖龙虾为生的,所以我是看着龙虾,吃着龙虾长大的,但每次吃时总碍于虾壳难剥而抑制住了我迫切想吃的欲望,于是我就想着如果有一种能直接剥虾壳的器具就好了,但它却迟迟没能出现。于是我就自己开始想,开始琢磨,有时甚至一整天都着龙虾研究,父母见了还以为我病了呢!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我的“龙虾钳”设计稿意外地被我同学发现了,他见了觉得很有新意,于是就试着开始帮我申请专利。然后就是大家所见的这样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刘为:林西莉女士是一位作家和汉学家,她来自瑞典。她写了一本畅销书《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在瑞典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并且它出版以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还有芬兰文和挪威文,现在又有了中文版,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下面我们想先请林女士谈一下她怎么对汉字发生兴趣的。 林西莉: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妈妈送给我一把伞,在伞的顶端印着一些非常漂亮的汉字,跟我们所用的字母比较,这些汉字真是漂亮极了。后来我跟瑞典著名的汉学家高本汉学习汉字,他教给我有关汉字的构成以及起源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学- 习汉语,对汉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在这之前我还学过中国的艺术史和考古学,这些都为我以后研究中国的汉语打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非常地美,而学习中国的历史、艺术也是我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 刘为:看起来你学习汉语的方式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也就是 说你是从汉字人手来开始学习汉语?

林西莉:对,非常地对。因为我的老师高本汉他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他在中国只待过二三年的时间。但是他的汉字知识非常地渊博我记得在50 年代末的时候我跟着高先生学习汉语,我们学习 了孔子、孟子等等,我们不说汉语,只是对汉字本身进行分析。我们朗读其中优美的句子,比如说有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行为准则等等。但是我们从来不说汉语,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只学习汉字。 刘为:这的确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趣的学习汉字的方式。 林西莉:对。从70 年代开始,我开始教授别人学习汉语和中国 的历史。我发现对汉字的起源讲得越多,比如说像甲骨文和金文,而学生就越容易记住这些汉字,并且对汉字产生更大的兴趣。我的这些学生经常对我说,你能不能多讲一些汉字的知识?例如它们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开始进一步地研究汉字,以便能够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因为我个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初衷。 15 年来我一直在搜集资料,我每年都要到中国到处看一看,拍一些照片,采访一些学者,买一些相关的书。15 年后我对自己说,行了,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幼稚封闭自甘堕落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幼稚封闭自甘堕落 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来自世界各地的5名学生,讲述了他们接触到的中国同伴,或许你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些什么,从而改变些什么。 “中国留学生可被分为三类” 卡罗琳·哈维来自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她说自己和中国学生算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住的学生公寓楼里有5个中国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一应俱全。“他们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国家学生没什么不同。一样爱笑爱闹,喜欢朋友聚会,噢,惟一不同就是他们都特别热衷做菜!”(你的外国朋友是不是也在尝过你做的菜后,边点头边说:“Good,Good”?)她笑道,“他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在卡罗琳眼中,中国留学生也要细分成至少3类:愿意接受并尝试融入西方社会的;有些抵触但仍努力改变的;彻底将自己隔绝在一个小团体里的。她说,同住的中国学生中有些非常西化,听英国乐队,开寝室派对和外国学生交朋友。但有些就很封闭,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卡罗琳认为这和他们出国前的经历有关:“比如那个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应该是第一次出国还不适应国外环境,加上语言障碍,就干脆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说到适应新环境,她无奈地讲述了全楼最严重的“中印危机”:一个中国女生每次都会在冰箱和橱柜里囤积很多食物,导致其他楼友没地方

存放食品。一个印度女生对此就特别有意见,经常抗议性地把中国女生的东西直接拿出来丢在外面。“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闹脾气。”卡罗琳叹了口气说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调停,感觉自己跟联合国中印关系大使似的。” “我不敢邀请中国学生” 艾柯·范·格罗宁根来自荷兰第二大城市乌特勒支,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奔放热情的性格让他的朋友成群,其中也不乏中国学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普遍家教严格。他对某次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他家真是一尘不染,进门脱了鞋还要整整齐齐地摆放好,我坐在客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都不敢大声说话了。”家庭管教严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课业勤奋。在艾柯看来,中国学生几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词。“我们班有两个中国女生,每次老师开出的长长一张书单,能认真看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俩吧。”他感慨道,“不过,总分却还是我更高,因为她们从不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中国学生不喜欢讨论不喜欢发言。你是否也曾经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你身上时,你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爱热闹的艾柯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他一般不敢邀请中国学生,尤其中国女生,“我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我们的玩法。毕竟,我交谈过的大多数中国学

外国人眼中的广州人

外国人眼中的广州人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都不尽相同。与此相类,各地人的性格、气质等也有一定差异。于是一些人喜欢研究各地人的特点,发表了不少“高论”。尤其对“广东人”和“广州人”的特点,社会上流传着不少说法。但由于论者本身的局限(如地域、识见等),有些观点未免存在偏见甚至误导。相比较而言,一些外国人的评价倒更值得重视。这里不妨让我们看看几位外国人对广州人的评价吧——— 1894年,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揣着向母亲借来的40英镑,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只身从中国上海溯江而上,穿越中国西南至缅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旅行。他将这次不平凡的经历写进《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中,翌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书中写到这年5月3日,他离开云南大理,沿着一条江前行,傍晚在一个“迷人的小村庄合江堡”的客栈投宿。在这里,他碰上一些“从西藏集市返乡的广州人”,便把自己对广州人的了解写了下来: 广州人,从广义来说,中国人指的是广东省人,他们像苏格兰人一样富有创业精神,能迅速适应环境,忍耐性强,节俭,能赚钱,在中国最偏远的地方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靠双脚长途跋涉至很远的地方。中国人认为他们最机智……他们的穿着打扮,大大的油纸遮阳伞,以及把货物高高挑在竿子上的习惯,使他们在各地都很显眼。他们总是穿整洁的深蓝色衣服,头剃得干净,脚蹬矮帮鞋,小腿裹着整齐的绑腿。他们风尘仆仆,自视比那些与他

们交易的、不外出做生意的蛮子要高明。他们对我总是既有礼貌又友善,把我看作与他们一样的背井离乡之人。 莫理循所写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广州人。而对当今的广州人,有一位叫史密斯的美国人,也作过精要的评价。史密斯1990年就来到中国,在中国的北京、深圳、上海、广州、香港都长期居住过,是个“中国通”,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粤语。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频繁往来于这5个城市,对这些城市有较深的了解。他心目中广州人是这样的: 这里的市民与上海的市民一样,堪称中国小市民中的代表。但与上海人的极度虚荣和好吹牛相反,广州人虽也斤斤计较,胸无大志,但他们敢于承认,非常低调。而与北京人相反的是,他们重视物质生活(尤其舍得吃)、轻视精神生活(如果旅游不算精神生活)。由于广州人比上海人勤劳和头脑灵活,加上财富积累时间较长,所以生活要比上海人好得多,也比中国大陆除深圳之外的城市居民生活好得多。 还有一位长期在广州居住的菲律宾驻穗总领事馆的总领事,他对广州人的看法是: 广州人总是精力充沛、灵活和欢迎变化。他们有很多困难和忧虑,但是更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以上三人虽所处时代不同,来自的国家不同,也无任何关系,但他们对广州人的看法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聪明,务实,勤劳,刻苦,富有不怕困难和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这些,应该不是虚与委蛇的夸大之词吧。 诚然,社会和人生都是复杂的,要准确地给某个地方人作出评价,是很困难的。关键是在评价时不带个人成见,不以个人好恶恩怨说事。否则,就会像有些评价那样,说好就“一朵花”,说坏就“豆腐渣”;不但有失公道,而且很难服人。这些外国人对广州人的某些缺点尚未提及,但他们的评价不带个人成见,不掺杂个人的好恶恩怨,比较公允正确。这,也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 的广州文化频道

中国关键词高二作文

中国关键词高二作文 长城,土石筑成的巨龙,以其虬结坚实的身躯,守卫国门,抵御异族入侵;高铁,钢铁铸成的巨龙,以其迅捷如飞的躯干,接南通北,串联四面八方。这 古今两代巨龙,盘旋交织出中国五千年上下的文明乐章。 长城象征着中国的古朴,自强,大巧不工。这道盘曲蜿蜒的天堑,阻碍了 弯弓铁蹄的大举入侵;这血肉之躯建成的屏障,宣告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之魂。 以此为基,蒙恬“却匈奴三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守卫中华百 姓的和平与安宁。它矗立着,象征着中华民族虽不喜战争与侵略,热爱和平, 但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牢记古训,守卫国土与文明。 高铁则是中国现代科技的结晶,它灵动而敏捷,实现了物美而价廉的运输。它四通八达,如同血管一样,将中国各地紧密相连,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高 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开放,来往之间欢迎着文化的交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然而,坚守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开放也不意味着全盘接收。清朝时期君 主自以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实行闭关锁国,与世界断绝联系,使得中国迅速 落后,导致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新文化运动时有人提出全盘西化,认为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并掀起了一场批判传统文化的文潮。这无疑是可笑的。孔子曰:“过犹不及”。这两者无论过分强调哪一方,都会造成发展的失衡。 当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腾飞,使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不再停留在大辫子 和李小龙,就是做到了发扬传统与学习创新并举。在新时代里,我们发扬传统 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创新要做到因地制宜,贴合国情,才能使中 华民族更加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其实并不难懂,以长城知古,以高铁明今,从而见微知著,“以一叶 而知秋”。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中写道:“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中国 正以一种谦恭而不自惭形愧,自信但不得意忘形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新时代,去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 新华网华盛顿8月1日电:在几乎任何一个美国人家庭,都可以找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超市可以看到,标有“中国制造”的鞋帽、玩具、工艺品更是到处都是,将“中国制造”放在购物车里的美国顾客则络绎不绝。家庭主妇莎拉就对“中国制造”食品作了如此评价:“我经常买中国的食品,质量应该说很不错,一些食物味道很好,价格也很便宜。” 日本 中国产品已经融入日本百姓日常生活 新华网东京8月5日电:家住在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50多岁男士对记者说,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在日本的大商场、连锁店和百元店里到处可见。而且,中国产品的价格比日本本国产品价格低很多,从电器、玩具到衣服、食品等各类产品应有尽有,一般老百姓都愿意买,中国产品已经融入日本百姓的日常生活。 俄罗斯 中国货在俄罗斯的命运变迁 新华网莫斯科8月4日电:作为法国大型连锁店“欧尚”在莫斯科梁赞大街分店的收银员,伊斯坎德罗娃和同事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小到钓鱼竿,大到液晶电视,种类非常多。“只要是质优价廉的东西,总会有人买的,”伊斯坎德罗娃对新华社记者说。 俄罗斯人离不开中国货 国际先驱导报:从事日贸商品批发零售的俄罗斯人米罗诺夫和中国商人打交道已经有几年了。他最常去的是莫斯科集装箱大市场(俗称“露天市场”),那里销售的日贸商品基本都是来自中国。预定4月份“全面禁止不具俄国籍的外国人在零售市场(主要针对露天市场)工作”的规定发布后,米罗诺夫的生意习惯可能也会因此而被打破。 英国 伦敦哈姆利玩具店的“中国制造” 新华网伦敦8月1日电:英国连锁玩具店哈姆利对小朋友们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位于伦敦著名商业街摄政街上的哈姆利总店总是一派热闹景象。在这家店里,带“中国制造”标签的玩具比比皆是。店员和顾客也都称赞说,来自中国的玩具造型可爱,是孩子们的好伙伴。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幼稚封闭自甘堕落——【转自雅虎】 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来自世界各地的5名学生,讲述了他们接触到的中国同伴,或许你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些什么,从而改变些什么。 “中国留学生可被分为三类” 卡罗琳·哈维来自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她说自己和中国学生算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住的学生公寓楼里有5个中国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一应俱全。“他们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国家学生没什么不同。一样爱笑爱闹,喜欢朋友聚会,噢,惟一不同就是他们都特别热衷做菜!”(你的外国朋友是不是也在尝过你做的菜后,边点头边说:“Good,Good”?)她笑道,“他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在卡罗琳眼中,中国留学生也要细分成至少3类:愿意接受并尝试融入西方社会的;有些抵触但仍努力改变的;彻底将自己隔绝在一个小团体里的。她说,同住的中国学生中有些非常西化,听英国乐队,开寝室派对和外国学生交朋友。但有些就很封闭,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卡罗琳认为这和他们出国前的经历有关:“比如那个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应该是第一次出国还不适应国外环境,加上语言障碍,就干脆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说到适应新环境,她无奈地讲述了全楼最严重的“中印危机”:一个中国女生每次都会在冰箱和橱柜里囤积很多食物,导致其他楼友没地方存放食品。一个印度女生对此就特别有意见,经常抗议性地把中国女生的东西直接拿出来丢在外面。“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闹脾气。”卡罗琳叹了口气说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调停,感觉自己跟联合国中印关系大使似的。” “我不敢邀请中国学生” 艾柯·范·格罗宁根来自荷兰第二大城市乌特勒支,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奔放热情的性格让他的朋友成群,其中也不乏中国学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普遍家教严格。他对某次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他家真是一尘不染,进门脱了鞋还要整整齐齐地摆放好,我坐在客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家庭管教严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课业勤奋。在艾柯看来,中国学生几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词。“我们班有两个中国女生,每次老师开出的长长一张书单,能认真看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俩吧。”他感慨道,“不过,总分却还是我更高,因为她们从不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中国学生不喜欢讨论不喜欢发言。你是否也曾经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你身上时,你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爱热闹的艾柯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他一般不敢邀请中国学生,尤其中国女生,“我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我们的玩法。毕竟,我交谈过的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艾柯曾尝试邀请一个在他看来言谈举止都相当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变化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怎样变化 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张梨学号10650142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民族、文化,而且同一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也千差万别,要说清楚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的确十分困难。不过,总体而言,中国形象总是有一些关键的点,它们是整个国家形象的关键部分,它们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关键的点描述出来,也就差不多呈现了一个大致的中国国家形象了。这些关键点,也是构成国家形象的维度。具体而言,这些中国形象的关键点存在于中国自近代以来纵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也体现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的横向维度。 西方看中国形象总得经历了一个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的过程。自《马可?波罗行纪》,中国就受到了西方人的景仰。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西方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王权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而当时的元朝富强、繁荣,但是有很多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然后写游记等作品来写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作品中不乏有很多夸张和虚构成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马可·波罗游记》,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由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创造的“真实乌托邦”形象,也正是马可·波罗的描绘,使西方人对中国充满无限想象。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财富和强大有力的君权,这是贫穷、动荡的西方人最为向往和羡慕的。因而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典型的“乌托邦”形象。 18世纪70年代之前,欧洲对于中国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正

面的,但是少数作家的创作中,中国形象却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相反的。如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总体上把中国政府看成专制的;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嘲讽中国人缺乏“斗争精神”;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续编》等作品中把中国人描述为贫困、奸诈、愚昧而又自以为是。再如18世纪70年代之后,欧洲对于中国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负面的,但是普希金的诗歌中却对“中国花园”、“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充满赞美之情。 而到了17世纪启蒙运动时代,中国和乌托邦形象只是为了批判本国的现状,中国的乌托邦现实假的乌托邦形象。1250年到1750年前后,西方塑造的中国形象是乌托邦的,肯定和美化的成分多,这是由这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需要所决定的。处于现代性萌发阶段的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关心异己世界的超越性和批判性价值,而一个完美的世界可是使西方文化超越自身和改造自身。启蒙运动使中国形象向负面转化,中国形象中否定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他者”出现,不是要昭示西方文化的缺憾,而是要印证西方文化的完美和优越。 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形象就全面变成了“乌托邦的意识形态”,完全是负面的,1966年文革时期的中国唯一一次成为西方人眼中的真正乌托邦,1968年西欧发生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时,学生们非常重视中国。他们认为只有中国才有真正的人道,并视中国为一种不满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从而想象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道”的中国,而这显然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事实。

高二作文:中国关键词议论文800字

中国关键词 《双城记》中:“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世界从割裂走向全球化,“追利主义”从西方蔓延至世界,“以市道交”风潮日益盛行。深受其吹拂的中国正追逐“快”的步伐,而心灵的疲惫又处寻求? 而今中国高铁的建设,极大方便人们外出的步伐,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亦加快人们追逐“快”的需求,繁忙的城市,繁忙的车辆,繁忙的人群,亦繁忙的步伐与背影,“快”的生活成为一种趋势。“移动支付”的推广使用,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使人与人交流的距离只限于一个“二维码”的使用,而“快”生活的流行并不是毫无道理,当今社会“快”能使人们更好地抓住机会,追逐“远方”,然而心灵的疲惫在这繁忙的背后看似被掩盖,实则越发腐烂,而“快”仅像是一块创口贴起到遮盖作用,而社会问题的根源:心灵的出口又何处寻求? 人们所向往的不再是《雪国》中那边远之地蕴含的物哀之美;不再是《月亮与六便士》中对于复杂人性的探索与叩问;亦不再是《瓦尔登湖》中简单生活,而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亦是“以市道交”之风气。 放眼望去,中国似乎正沉浸于“快”的节奏之中,然而中国各城市中的一隅“慢”的节奏正悄然奏响。当夜幕降临,繁忙的广场,来往的人群,正身心俱疲时,广场舞在城市广场悄然上演,为忙碌一天的人打上一支“强心剂”。使中国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仍保留着

心灵的归宿。共享单车一夜之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诚然,“慢”在其“快”为主旋律的社会理应提倡,但将“慢”的作用放大化,实则不行。人是社会群体动物,脱离社会亦脱离“快”的节奏是无法生存下去。 诚然,“慢”在以“快”为主旋律的社会理应提倡,但将“慢”的作用放大化,实则不行。人是社会群体动物,脱离社会亦脱离“快”的节奏是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不必焦虑于中国“快”节奏,而唯“慢”节奏为圭皋,也不必嗤笑于“慢”节奏带给心灵的安慰而以“快”节奏使自身陷于泥沼之中,在现实环境下对话内心,以“出世心,入世行”守望人生前路。 中国在“快”节奏中找到“慢”的契合点。 这是快慢浪潮之中的当代中国,见微知著。中国仍在砥砺前行。

关键词作文审题立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外国人在中国留学情况统计

外国人在中国留学国情况最新统计 据统计,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一、按洲别统计: 二、按国别排序前15名:韩国70,540人,美国23,838人,泰国23,044人,巴基斯坦18,626人,印度18,717人,俄罗斯17,971人,印度尼西亚14,714人,哈萨克斯坦13,996人,日本13,595人,越南10,639人,法国10,414人,老挝9,907人,蒙古8,508人,德国8,145人,马来西亚6,880人。 三、按省市排序前10名:北京市77,234人,上海市59,887人,江苏省32,228人,浙江省30,108人,天津市26,564人,辽宁省25,273人,广东省24,605人,山东省19,829人,湖北省19,263人,云南省14,925人。人数超过10,000人的省(区)还有黑龙江14,310人,广西区12,189人,福建省12,180人,四川省10,796人。 四、按学生类别统计: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09,966人,占来华生总数的 47.42%,比2015年增加25,167人,同比增加13.62%;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63,867人,比2015年增加19.22%,其中,硕士研究生45,816人,博士研究生18,051人。2016年,非学历留学生232,807人。 五、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49,02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1.07%;自费生393,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消费心理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消费心理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消费心理 在衰退阴影笼罩着全球大部份经济体之际,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保持可观的增长,成为全球的一个亮点。 尽管“硬着陆”的警报不绝于耳,中国那看似源源不绝的新生消费群体对许多外资公司仍然具有无穷的诱惑力。 然而,中国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呢? 这正是国际广告代理公司智威汤逊(JWT)北亚区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唐锐涛(Tom Doctoroff)的新著作《中国人要什么(What Chinese Want)》立意要解答的主要问题。唐锐涛这位美国人已经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4年。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网站Think Business最近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上,唐锐涛指出,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公司对中国存在的一个常见和

最大的误解是: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已推动它走上“西化"的道路。 不错,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可能随处可以见到人们一边喝星巴克咖啡,一边拿着iPhone手机高谈阔论欧洲的最新潮玩意;但就此论断这是一种“西化”形式,未免有点肤浅和想当然了。 唐锐涛指出,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但称之为“西化”,那完全是忽视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和永恒的文化价值观,其围绕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世界观是那样的独特。” 他又指出,外界许多人把中国境内涉及不同政见者的重大事件、反文化传统的艺术家、蓬勃发展的在线社区和粗俗的摇滚音乐会等等也看作是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日益成长的迹象。 他断然表示,这又搞错了,不错,中国正在蜕变,但预言中国的文化传统将出现根本性的改变那是不着边际的。 改变不等于革命 唐锐涛指出,推动中国社会蜕变的一个因素是互联网的应用日益普及,这为中国消费者开启了新的天地。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视剧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视剧 【韩】申惠善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作为外国人观看中国电视的第一感受是电视台多,频道也多,而且同时播放各类不同的电视剧,所以没有一个受众敢说,他对所有的电视剧都很了解。在电视剧的形式方面,中国与韩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仍然存在审查制度。在韩国把审查制改为等级制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等级制也带来一些弊端,但是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关键词:外国人视角;中国电视剧;类型;大众文化;观众 《(判官)包青天》是我在韩国观看的第一部中国电视剧,略微夸张的粉饰以及除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包青天的形象很是新鲜。因为是在韩国首次播放的中国电视剧,记得很多韩国受众是带着好奇观看的。后来赵薇主演的《情深深雨蒙蒙》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甚至那些汉语学习班拿《情深深雨蒙蒙》的剧本当教材使用。其实,对我来说在韩国观看中国电视剧时并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反正都是“外国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剧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电视剧感觉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当我身在中国,再去看中国电视剧的时候却有了与前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也许源于我是研究电视剧的学者身份,还有当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类型和众多电视台播出的各色各样的电视剧时,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所致:“中国电视剧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一、韩中两国电视剧的异同之处 在我看来韩中两国的电视剧存在以下主要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第一,与韩国相比,中国的电视台数量非常多,通过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绝对数量也相应地多。韩国制作并播出电视剧的只有韩国国家广播公司(KBS,包括KBS1、KBS2两个频道)、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韩国首尔广播公司(SBS)等三大广播公司,即使这些电视台播放相当数量的电视剧,与中国的各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数量比起来其差距是明显的。在韩国,只要是喜欢看电视剧的受众,说他们对每个台播放的电视剧目了如指掌,一点也言不为过。三大广播公司的频道转来转去,受众基本上对这些台播放的每部电视剧的故事梗概以及哪些演员出演等都能清楚地知道。但是在中国就不同了,电视台多,频道也多,而且同时播放各类不同的电视剧,所以没有一个受众敢说,他对所有的电视剧都很了解。 第二,中国电视剧的类型(体裁)多样性是韩国电视剧无法比拟的。播出的电视剧目多,体裁的多样性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喜剧、言情剧、家庭社会剧、古装剧、偶像剧、亲情剧、历史剧、涉案剧等各种体裁表现社会的变化,而社会的变化又带来体裁的多样性。 韩国的电视剧也是有各种体裁的,但是每年制作的电视剧数量有限,因此比较偏向于选择那些受众缘好的体裁来制作电视剧,例如偶像剧、言情剧等。有些体裁是韩中两国相同的,而有些体裁是中国有而韩国没有的。比如,历史戏说剧在韩国是没有的,韩国只有历史正剧。至今韩国的电视剧好像没有一部是将历史事件拍摄成戏说形式的。其原因可能是韩国的儒教情绪与中国相比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对历史的戏说化表现形式还是很陌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