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说教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技能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内容生活化,以此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张扬个性、让体验充满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显得异常现实、精彩而生动。

说过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为学生年龄小,再加上数学知识的的抽象性,他们往往不会为数学的严谨和逻辑的魅力所折服,可他们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在熟悉的情境中学数学使学生最感兴趣;贴近生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蜂蜜水”引入,从让学生猜想、品尝不同甜味蜂蜜,让学生用分数或比提出问题表示三个数量的关系,再让他们口答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老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提出问题、引出与例2相类似的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让课堂呈现精彩。

本课探究例题:“配一杯240毫升的蜂蜜水,按照蜂蜜和水的配

比是1:5来配,配制这样一杯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2、感悟新知.

(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

第三个环节:融入生活用数学

生活数学不仅是学生学“必需”数学的基础,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我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并进行整理,然后汇报交流你眼中的按比分配,接着小组选择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探究,最后,让大家寻求规律进行应用与拓展。从学生的汇报交流,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教师给学生去发现的机会,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学生列出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后,我也出示了一组生活素材:看来,同学们这次的社会调查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也带了好些素材呢!你能帮助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请任意选择一个在小组内探究吧!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先人的遗嘱更必须遵从。

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

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利用今天学的方法也来帮老人的三个儿子分一分牛,相信你定会赛过智叟!

第五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再发展。)

公开课《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盲六年级执教:黄小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56页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为以后学生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分析】班级学生有9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人,学习汉文3人。数学学习特别困难有2人。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但他们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理解并不清楚,且缺乏系统性的整体认知。因此,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联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进一步体会比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尽可能调动学生进行类比、推理、讨论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的意义分配,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的意义进行实际问题的分配。 【教学准备】学案、课件、表格、糖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热身活动(课件出示复习题) 2、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以“12.3”国际残疾人日为情境引入,要送给同学们礼物,该怎么分合理?(平均分)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欣赏引入,感受联系。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等方面,以启发诱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与生活的密

说课稿_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说课稿 华严小学李少红 一、说教材: 我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按比分配的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层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这种特征,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因此我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演示——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并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推进,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特别注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

《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应该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掌握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的解题方法,体会这类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有过一定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学生无序的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实际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调查: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7,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3、出示教材主题图,获取信息: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出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每班分橘子的一半; 另一种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 通过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比较合理。 4、出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二、分析探究,初步感知 1、出示题目:老师这有一筐橘子,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应该怎样分?(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的同学想到要实际分一分) 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分一分 (老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数量,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 师:分好了吗?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先给大班3根,小班2根;然后再给大班3根,小班2根,就这样一共分了8次分完。由此可知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看似新知,实际上是用比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只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继而形成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种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来解决。 教具准备:幻灯片电视 三、教学设想: 本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这一理念,对比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的需求,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热身练习,复习铺垫;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体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力求达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知步步为营。在每个环节中也只是预设了有层次性和目的性较强的问题,而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引路,在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使所学的知识自然生成,使学生既对只是有较深的体验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一)热身运动 1、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 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已经修的是剩下(),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 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 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大豆占()份,玉米占()份,它们一共有()份。 大豆占总面积的(),玉米占总面积的()。 出示主题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教授新课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师:题目要分配什么?(100公顷的地) 按照什么分配?(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100公顷的地 100公顷 大豆 玉米

(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2)播种大豆的面积: 100× 53=60(公顷) (3)播种玉米的面积:100×5 2=40(公顷) 检验:(1)60+40=100 答:播种大豆60公顷,玉米40公顷 3+2=5 100÷5 =20(公顷) (2)60:40=3:2 20 ×3=60(公顷) 20 ×2=40(公顷) 出示教材49页例二 1:4表示什么意思?从中得到那些信息? ①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② 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4 1 ③ 3、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1 ④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 4 学生尝试解决集体汇报订正 方法一 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411+ 每份是:500÷(1+4)=100(ml ) 浓缩液有:500× 411+ =100(ml ) 浓缩液有:100×1=100(ml ) 水 有:100×4=400(ml ) 水有:500× 4 14+ =400(ml ) 答: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100 ml ,400 ml 。 三、巩固练习 1、一种铝铜合金是按铝和铜的重量3:2合制而成的,现在有这种合金10千克。合金中铝有多少千克? 2、做一做的1、2题 四、小 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 先求总份数, 在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比和比的应用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化简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通过师生交流互动突破难点。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这都是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而且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根据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并不难,关键是在于应用,即化简比,对学生来说,如何将分数比和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可能是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猜想激趣,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类推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尝试、讨论等方法进行化简比,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程序分(五)大环节进行: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评价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强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为新知建构搭建平台。开放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可体现在条件、问题、结论、呈现方式、解题策略等方面。本课教学设计试图在呈现方式和解题策略两方面有所探索。改变文字呈现方式, 从洗涤液的这个比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要求学生"配制一杯600毫升的洗涤液,按照1:5的比配制,应该如何做?",从这个实际问题人手,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呈现方式的开放只是形式,解题策略的开放才是本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 2、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始终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在运用拓展阶段,注意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设计一道开放题:“某村民小组共有4户人家卖土地,共得到补偿金九十万元,你们认为该怎么分?”其中的一个条件是开放的,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解决问题。有人认为可以平均分,每户得22.5万元;有人认为不合理,因为每户人家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所以应该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还有人认为应该按原有土地的面积来分配。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补充条件,按不同的分配标准去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深了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这种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为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法泗桥头小学:王小珍)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课前调查,感受联系。(前置学习有问)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原创)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74页。 【教材分析】 以前学习的除法、分数的认识,为学生认识比搭建了坚实的台阶,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的学习,为比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平均分方法的掌握和对平均分结果特点的理解为学生能够自主研究比的应用 提供了策略上的可能。而且比的应用的研究,也将为学生后续知识正比例的学习积累重要的感性经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和数形结合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解决过程品味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牙签40根

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水瓶琴演奏《小星星》的视频(观看第二张幻灯片) 学生看后可能发现了水的体积和空着部分的容积竟然存在着一个比。 2、课件出示如下信息:(观看第三张幻灯片) 杯子的容积:320ml,杯子装满水敲击出的声音为1。 生:说出对以上各比的理解(意在复习比的意义) 师:比与音乐的关系最早是由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发现的,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亲手制作一个水瓶琴的,演奏出你们心中美妙的音符。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比与音乐的关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体验比的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数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3、复习:课件出示以下信息: (观看第四张幻灯片)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秀说课 稿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材第19~20页)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汽车玩具、小人书等。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始的商品交换形式不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而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进行的,按一定的比例交换自己所需物品的,其实现在人们有时还会用这种“物物交换”的古老方式进行交换。(出示教材主题图)你看淘气和奇思就是这样交换的。 师:根据以上主题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淘气有14个玩具汽车。 生2:奇思想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1:可以分步进行交换,14里面有3个4,也就是说能换3个10本,即30本小人书。还余2个玩具汽车。 生2:余下的2个玩具汽车,正好是4个玩具汽车的,也就是还能换10本的,即5本小人书,所以14个玩具汽车一共可换35本小人书。 生3:还可以通过列算式的方法,因为14里面有3.5个4,1个4换10本小人书,3.5个4就可换35本小人书。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现在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比例的应用) 师:“4个玩具汽车换取10本小人书”这种交换方式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你们试一试吧! 小组合作、汇报。 生:4∶10=14∶x。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生:知道其中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把它叫作未知项。 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像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的过程叫作解比例。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4∶10=14∶x中x的值吗?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生1:把比看作除号,那么4∶10=14∶x就可以转化成4÷10=14÷x。 生2:把4∶10=14∶x转化成4x=10×14 来解。 师:非常好,下面请一个同学解释一下4∶10=14∶x转化成4x=10×14来解,依据是什么? 生: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5)对了,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我们解答得对不

比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单元第四第54页例2《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按比分配的问题。这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比例和比例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方法,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这种特征,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因此我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演示——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并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推进,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

北师大版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3、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旧知导入,引入比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们理解比例的含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合理分配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动手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1)什么叫比?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师: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师举例)即按比例分配。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比的应用(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课件)出示PPT图片及相关文字。 师:谁知道什么是合理分配? 师:该批树苗平均分配就是合理分配?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班级人数不相等,还可以平均分配吗? 师:班级人数不等,则不能按照班级数量平均分配,应该按照什么来进行合理分配呢? 师:应该按照班级的人员数量按比例分配给各班,这样分配才合理。 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分配,目的是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正确理解平均分配的条件,认识按比分配更合理的原因,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42棵小树苗;按照班级进行分配。) 3、问:每个班级人员数量有什么特点?(人数相等) 4、你能求出每个班分配多少棵树苗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每班人数均相等,分配树苗数量也应该相同。 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5、展示学生做题方法: 方法一:42÷3=14(棵) 方法二:42×1/3=14(棵) 6、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7、归纳按比例分配的做题思路: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8、变化条件练习。 现在的要求是按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1∶3配制500 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5做一做第1、2题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一线教师纯手写)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分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乘除应用题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和性质做准备。比的 应用一课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 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思想,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

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1.只列式,不计算。 (1)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梨有多少箱?(2)男生人数是全班的,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 2.创设情境,进行填空。 (我演示把20g糖加入80g水中。)学生思考:(1)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的比 是():()(2)糖的质量是糖水的(3)水的重量糖水的,在完成成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引入今天的新课《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将复习引入题目丰富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这杯糖水重350g,其中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比是1:4,糖和水的质量各 是多少g? 1.阅读与理解。 我设置这样的问题:(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350g是什么?1︰4表示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先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再同桌讨论,最后学生汇报交流。 2.分析与解答。 我继续问学生:(1)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一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比的应用》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现实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份数的知识联系和应用起来,使学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教师只起到启发,点拨和深化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六年级共有3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12,男,生是女生的人数的,

女生是男生的人数() (),男生是全班人数的() () ,女生是全班人数的() ()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请你读一读。(课件图片出示)(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 (5)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3、生活中平均分配的问题: 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4、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师板书: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三个例题中体会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一)理解比例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二)学习例2:(出示例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