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单元备课(完整资料).doc

二次函数单元备课(完整资料).doc
二次函数单元备课(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二次函数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就是二次函数刻画物体运动的最好例证,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公式。

二次函数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等都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

二次函数还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进而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及实例,引出对应观点下的函数概念及函数值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

2、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如探究橙子的数量与橙子树之间的关系),以及用关系式表示这一关系的过程,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3、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采用的是利用图像的、直观的、非形式化的研究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联系、对比、概括和反思等),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4、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5、在研究图像的过程当中,也穿插了实际应用问题,如函数图像与刹车距离、函数图像与桥梁钢缆等,把图像直观与实际意义相联系。

6、用表格、表达式、图像等多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使学生体会函数的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7、设计了大量可以表示为二次函数或利用二次函数知识加以解

决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8、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意义,并会求简单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值。

2、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叙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能用表格、表达式、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4、会做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逐步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5、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图形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定点坐标。

6、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7、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8、能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对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三、教学措施:

1、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对应观点下的函数概念及函数值的概念,会用函数关系表示实际问题,并建立函数模型。

2、创设丰富的实际情景,是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二次函数表示实际问题,并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3、在利用图像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应尽可能的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便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进而比较准确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4、在讨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定点坐标时,要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图像和图像之间的比较、表达式和表达式之间的比较,建立图像和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一达到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和

定点坐标公式的理解。

5、在解决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问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设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列出方程(组)解决,并总结出待定系数法这一数学方法。

6、在用二次函数解决最优化问题或其他实际问题时,除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外,对一开始感到困难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

7、利用图想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而不是求解的结果。应使学生经历这样的求解过程。

四、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是否乐于交流与合作,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

2关注学生是否能建立二次函数图像与表达式之间的联系,是否理解表达式的变化将要引起图像的何种变化,或者图像的变化将要引起表达式的何种变化。

3关注学生是否能把实际问题表示为二次函数,是否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4关注学生是否能利用图想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是否理解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

5关注学生是否能用多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并能建立表示方式之间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

1、对函数的再认识2课时

2、反比例函数2课时

3、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2课时

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3课时

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1课时

6、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课时

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8、二次函数的应用3课时

回顾与思考3课时

单元备课

二次根式集体备课教学提纲

二次根式集体备课

初二数学 集体备课资料(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一、 本部分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解读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和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 2.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通过学习和练习,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推理思 想,培养严谨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1. 重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2.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四、学情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二次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与已学内容“实数”“整式”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本章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等内容的学习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认识事物一般规律的能力。 2. 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有一定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建议 (1)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要对“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有所体验,逐步体会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数的扩充过程中的一致性。 (2)教学中注意应用类比的方法展开学习,要及时对整式的加减及乘除进行必要的复习。同时要加强有关二次根式的练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22章二次函数集体备课

课题:22.1.1二次函数 主备:刘伟平 审核: 郭武祥 班级: 姓名: 【核心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二次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二次例函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前自学】 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1.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形如___________y =(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图像是经过 、 两点的直线;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图像是经过 的直线。 3.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写出y 与x 的关系。 4.n 边形的对角线数d 与边数n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即 5.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 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数量y 将随计划所定的x 的值而定,y 与x 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 即 6.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 【课堂导学】 一、交流展示 1.小组展示二次函数的定义: 2.小组讨论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的取值。 . 二、知识点拔 1.下列函数表达式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若是二次函数,请指出各项对应项的系数. (1) y =1-3x 2 (2)y =3x 2+2x (3)y =x (x -5)+2(4)y =3x 3+2x 2(5) 2.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3.函数y =(m -2)x 2+mx -3(m 为常数). (1)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二次函数;(2)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 三、达标训练 2 (1)31m m y m x x -=+-+x x y 1 +=

一次函数集体备课记录杨小明

研修活动纪实表 《一次函数》集体备课 杨小明陈述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 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 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 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应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席成: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 有效的训练,达到教学目标,这非常重要。因此在导语设计、若干问题 设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寇强:一次函数非常重要,是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与提升,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需要了解一次 活动主题 研修形式 参加人数 201469 《一次函数》集体备课 集体研讨 数学组全体教师 负责人 活动地点 主讲人 培训学时 寇强 会议室 杨小明 程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研修内容 (1)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 教学难点 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函数的概念和应用,为今后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提供了一般思路 和方法。因此这节课应争取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张丹:就是因为一次函数这么重要,因此本节课设置过程中应注意学生 的主动参与,可设置较多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做答, 只有真正参与并且领悟到重要性了,才能更好地听讲并且探究,这样 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好。 白银乐: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可能有时候比较爱表现自己,但是老师这 个工作一味的表现自己效果是不会好的,因此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 自己去引导就好。 应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他们的个性体验,充分让学生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应用于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 的经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已互相学习,形成互 动的局 面。互相评价、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在一种和谐、热烈讨论的 气氛中进步成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反思建议 绩效评价 负责人签字: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教学内容:第21章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约2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约2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约3课时 小结:约2课时 三、课标要求 作为二次根式乘、除法与加减法的过渡桥梁的“最简二次根式”这一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必须先复习与巩固已学过的乘、除法知识。另一方面本小节的内容 显然是下一小节“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基础 因为加减法就是在识别“同类的”最简二次根式的前提下进行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的内容比较单纯,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当然,这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即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不在于能否背出定义,关键还是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加以判断,也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应在练习中让学生熟悉这个概念。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借助实物投影以扩充教学容量。背景 在实际问题中 遇到二次根式 一般应把它先化简 这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把二次根式化简 至少有以下三种用途

1 、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后 可避免因误差积累而造成的结果不准确。 2 、把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后 它们的乘除法运算可能变得简单 3 、把一组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可以对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加法、减法 运算。 学生们在前面已经看到了这些用途,实际上看到这些用途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 从这些用途中领会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未知化为已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想方法。 四、中招考点 1.二次根式 式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 同时满足: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分母中不含根号); ②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5.分母有理化及有理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6.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22章二次函数 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二次函数”这一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具体研究的第三个函数模型,是应用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去研究函数的第三次实践,对学生而言,即学习了新的函数模型,又增强了对函数研究方法的掌握,为后续研究其他函数积累宝贵经验。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因此学习二次函数是学生认识函数的又一次飞跃。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载体,是初中代数终结性知识,在初中代数有统领地位。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二次函数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学习中的类比、化归、归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最值时的配方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的待定系数法;利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建模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本章学习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3)会用配方法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次函数教学随笔

二次函数教学随笔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习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 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备课后我进一步认识了课标要求中考命题 评价方向,在复习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 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 训练,另外还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自从事教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参与集体单元备课,而且还是复习课,作为主备与主讲之一的我,立足于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 教学中的地位,着眼于2007年河北省中考方向,根据学生对二次函 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 形式,精心地准备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教学重点为二 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 的关系。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习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 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集体备课后我进一步认识了课标要求河北 省中考命题评价方向,在复习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 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 增减性等的训练,从而删去原例(2)增加新例(2)(见复备),另外还 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通过建立函数体系回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其图象与性质及与一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 应用,相继进行,但此环节中“2a与b的关系”学生没有提到,迫 于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观察课例图象,并进一步引导观察对称轴 的具体位置后,仅有十几个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于是我进一步的 分析“2a与b的关系”由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决定,并说明由a>0与b>0能推导出2a+b>0的方法仅适于此题,但效果不尽人意,仍有一 部分学生应用此法解决相关问题。本知识点预设6分钟完成而实际

九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供参考)

活动日期:15.3.5 周次:1 参加人:毛慧慧孙慧娟王静袁亚利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毛慧慧: 活动日期:周次:3 参加人:毛慧慧孙慧娟王静袁亚利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小结,20.1二次函数和20.2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孙慧娟: 活动日期:周次:5 参加人:毛慧慧孙慧娟王静袁亚利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1)删除的内容删除的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①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实验稿 P31) ②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实验稿 P32)③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稿 P33)▲在“图形与几何”(实验稿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删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①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实验稿 P39、P43)②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实验稿 P39)③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实验稿 P40)④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实验稿 P41)▲“统计与概率”部分删除的内容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2)新增加的内容新增加的内容▲“数与代数”中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知道|a|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②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③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④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⑤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以上为增加的必学内容,此外,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 *⑥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⑧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增加的内容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②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④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⑤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⑥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下面的要求是选学内容选学内容:选学内容 *⑦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⑧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⑨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略) 4.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记录:李春辉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对函数的再探索单元备课

第五章对函数的再探索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3.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单元重点 1.知识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能力方面,要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学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3.情感目标,要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并理解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之广泛。 三、单元难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 四、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二次函数”这章主要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原来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初步知识。 本章采用由简入繁的方式对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尤其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加入了函数的平移,从而对函数的图像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问题中,要求了三种形式,而且对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要求的也非常具体。 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中,也与旧教材有鲜明的对比。在这一节中,一直采用探究的形式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对二次函数的应用部分,教材中大胆采用了前几年的部分中考题,让人感到紧跟中考方向。另外,从题目的难度看,虽然比旧教材的题目减少了,但是题目的难度却有增无减,这给教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都是一个大的考验。 五、单元教学方法设计 本章主要采用讨论探索和类比学习的方法,对教材内容让学生先学后教,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先对基本的题目进行自学、讨论,然后总结规律,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六、课时安排 5.1. 函数及它的表示方法3课时 5.2. 反比例函数4课时 5.3. 二次函数1课时

数学集体备课资料

黄平二中初三数学备课组活动一 一:研究课程标准和章节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参见例52)。 (7)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8)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9)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10)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章节教学目标 二:研究中考或期末考试 2018年中考 16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6x+8=0的解,则此三角形周长是. 26.如图1,已知矩形AOCB,AB=6cm,BC=1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O运动,直到点O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与点P同时结束运动. (1)点P到达终点O的运动时间是s,此时点Q的运动距离是cm; (2)当运动时间为2s时,P、Q两点的距离为cm; (3)请你计算出发多久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4)...........

2019年中考 25.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学习与探究中遇到一些新的数学符号,他们将其中某些材料摘录如下: 对于三个实,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 =4,min{1,2,-3}=-3,min(3,1,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9}=1+2+9 3 1}=1.请结合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①M{(-2)2,22,-22}=______,②min{sin30°,cos60°,tan45°}=______;(2)若min(3-2x,1+3x,-5}=-5,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3)若M{-2x,x2,3}=2,求x的值; (4)如果M{2,1+x,2x}=min{2,1+x,2x},求x的值. 26.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点P 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______; (2)如图1,连接OP交BC于点D,当S△CPD:S△BPD=1:2时,请求出点D的坐标;(3)如图2,点E的坐标为(0,-1),点G为x轴负半轴上的一点,∠OGE=15°,连接PE,若∠PEG=2∠OGE,请求出点P的坐标; (4)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BOCP的面积为8?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0年中考 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5x﹣m=0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 A.﹣7B.7C.3D.﹣3 8.若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8,边CD的长是方程x2﹣10x+24=0的一个根,则 该菱形ABCD的周长为() A.16B.24C.16或24D.48 26.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0,﹣3),顶点D的坐标为(1,﹣4).

(完整word版)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会用公式 (不要求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记忆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2.会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3.会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像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试说明要求:1. 二次函数的概念 C 2.二次函数的图像 C 3.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函数解析式 D 4.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D 5.列函数解析式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C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及数学应用地意识。 数学思想:转化、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函数思想等。 二、重点内容 1.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中系数a 、b 、c 的作用 2.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3. 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 4. 解析式的求法 5. 抛物线的平移 6. 抛物线的对称性 7. 与平面几何知识的联系 三、典型例题 (一) 以点的坐标为核心的题目 1.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图象交于点A (2,m )、B (n ,3),且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为x=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3)1(22++++-=m x m x y 与x 轴有两个交点A 、B ,且A 在x 轴正半轴,B 在x 轴负半轴,设OA 长为a ,OB 长为b 。 (1) 求m 的取值范围。 (2) 若a 、b 满足a ∶b=3∶1,求m 的值。 (3) 由(2)所得的抛物线与y 轴交于C ,问在抛物线上是否 存在一点P ,使△PAC ≌△OAC ?若 存在,求出P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M )0,2 3(为圆心,2 3为半径画圆交x 轴于O 、E 两点,⊙M 的切线AC 交x 轴正半轴于A ,交y 轴负半轴于C ,切点为D ,且tan ∠OAC=43 。 (1) 求过A 、C 两点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求过E 、D 、O 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直线AC 是否过(2)中抛物线的顶点,若过顶点,请证明;若不过顶点,请说明理由。 (二)“运动型”确定函数解析式 “运动型”综合题是近几年考试卷中的热点题目,这类题目通常是将给定的已知条件和相应的结论,作某种运动变化,需要解题者去探索得到相应的结论,并给出证明或说明理由,常见的有动点型(点在

二次函数全章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DOC范文整理】

二次函数全章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下) 单元二次函数 课时:26.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123456789 Bc长12 面积y48 .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我们发现,当AB的长确定后,矩形的面积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教师可提出问题,当AB=x时,Bc长等于多少?面积y等于多少?y=x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书第二页问题一、二 观察概括 y=6x2d=n/2y=202 以上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课堂练习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y=5x+1y=4x2-1 y=2x3-3x2y=5x4-3x+1 .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六、作业:课本第14页习题1.2 七、板书 第二课时:26.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

关概念。 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教学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例1、画二次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 解: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描点连线 x…-3-2-10123… y…9410149… 找一名学生板演画图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归纳: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第一章 数列 高一数学备课组 2015.3.18 §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 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3、情态与价值: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学法:学生以阅读与思考的方式了解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以观察的形式发现数列可能的通项公式。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有人说,大自然是懂数学的,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树木的分叉、花瓣的数量、植物种子的排列等等,都遵循着某种数学规律,大家能想到它们涉及了那些数学规律吗?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二、新课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一)、考考你 寻找规律,在空格出填写数字 1.1、 21、3 1 、( )、51、61、( )、81 2. 2、-4、( )、-8、10、( )14 3. ( )、22、23、24、25、( )、27 思考1:以上几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特点:上面的数字都是有规律的。从具体例子引出数列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探究 1、根据上面几组数归纳出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数。 思考2 :数列1、 2、 3、4……与 4、3、2、1……是同一数列吗? 答:不是,数列的有序性; 2、数列的项如何表示 数列的一般表示:n a a a ,,,21 ,表示法{}n a 练习:请大家举几个生活中数列的例子 3、数列的分类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伽利略所发现的、通过比萨斜塔实验验证的、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就是二次函数刻画物体运动的最好例证,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公式之一。二次函数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曲线——抛物线,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等都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函数不仅仅可以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对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2.1节二次函数…………………………1课时 2.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3课时 2.3节二次函数的性质…………………1课时 2.4节二次函数的应用…………………3课时 复习、评价3课时,机动2课时,合计13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会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并逐步积累研究一般函数性质的经验; 4.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 能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函数不仅仅可以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这几节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对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一章节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这一章节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第22章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二次函数 二、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这章主要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原来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初步知识。本章采用由简入繁的方式对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尤其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加入了函数的平移,从而对函数的图像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问题中,要求了三种形式,而且对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要求的也非常具体。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中,也与旧教材有鲜明的对比。在这一节中,一直采用探究的形式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二次函数的应用部分,教材中大胆采用了前几年的部分中考题,让人感到紧跟中考方向。另外,从题目的难度看,虽然比旧教材的题目减少了,但是题目的难度却有增无减,这给教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都是一个大的考验。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学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难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二次函数的应用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探究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并理解二次函数的应 用之广泛。 五、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本章主要采用讨论探索和类比学习的方法,对教材内容让学生先学后教,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先对基本的题目进行自学、讨论,然后总结规律,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用班班通媒体辅助教学。 六、单元课时安排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课时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 3课时 小结 1课时 第二十二章单元测试题选讲 2课时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13.3.5 周次: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尹士霞:

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13.3.22 周次:3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小结,20.1二次函数和20.2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王海涛:

26二次函数集体备课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2 ()y a x h k -+=的形式,并能由此得 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并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5、*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课标要求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三节。首先介绍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并从图象得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然后探讨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最后通过探究展现二次函数的应用。 本章教学时间教参给出的是12课时,计划使用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7课时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1课时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2课时 全章小结 3课时 教学重点 1.知识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能力方面,要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学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3.情感目标,要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并解二次函数的应用之广泛。 教学难点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二次函数的应用题。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及数学应用地意识。 数学思想 转化、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函数思想等。 26.1.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总复习教案.doc

九年级《二次函数》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 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 系; 2.能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 称轴和顶点坐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 难点: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1 、二次函数的定义2、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3、求解析式的三种方法 4、a,b,c 及相关符号的确定 5、抛物线的平移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 定义: y=ax 2+bx+c(a、b、c是常数,a≠ 0) 定义要点:① a ≠ 0 ②最高次数为 2 ③代数式一定是整式 b 练习: 1、y=-x 2, y=2x2-2 /x ,y=100-5 x 2, 2a y=3 x 2-2x 3+5, 其中是二次函数的有 ____个。

2. 当 m_______时, 函数 y=(m+1)χm2-m - 2 χ+1 是二次函数? ( 二)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抛物线 y=ax 2 +bx+c(a>0) y=ax 2 +bx+c(a<0) b 4ac b 2 b 4a c b 2 顶点坐标 , , 2a 4a 2a 4a b 直线 x b 对称轴 直线 x 2a 2a 位置 由a,b 和c 的符号确定 由a,b 和c 的符号确定 开口方向 a>0, 开口向上 a<0, 开口向下 在对称轴的左侧 ,y 随着 x 的 在对称轴的左侧 ,y 随着 x 的 增减性 增大而减小 . 增大而增大 . 在对称轴的 在对称轴的右侧 , y 随着 x 的 右侧 ,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 增大而增大 . . 当 x=- b 时, y 最 小 值 为 当 x=- b 最值 2a 2a 4ac b 2 4ac b 2 4a 4a 例 1:已知二次函数 :y= 1 x 2 x 3 2 2 时 , y 最 小值 为 (1)求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 M 的坐标。 (2)设抛物线与 y 轴交于 C 点,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求 C ,A ,B 的坐标。 (3)x 为何值时, y 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

二次根式集体备课

初二数学 集体备课资料(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一、 本部分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解读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和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 2.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通过学习和练习,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推理思想,培养严谨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1. 重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2.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四、学情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二次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与已学内容“实数”“整式”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本章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等内容的学习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认识事物一般规律的能力。 2. 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有一定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建议 (1)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要对“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有所体验,逐步体会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数的扩充过程中的一致性。 (2)教学中注意应用类比的方法展开学习,要及时对整式的加减及乘除进行必要的复习。同时要加强有关二次根式的练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